会展首页   分享到:
会议直播 > 演讲精粹 > 文章详细页

【完整版】徐长明:201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有望赶超美国

2016-12-22 13:53 来源: 我的钢铁网
关注
微信扫一扫关注
我的钢铁网手机版,会议直播随时看

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经过两天多的辛苦,可以说听讲座也是很辛苦的,毕竟坐一上午,中午时间又很短!所以下午一点我们又开始了。从这两天讲的情况,大家也感受到汽车到底明年怎么样,今年和去年比那是很火,增长了百分之十几,包括昨天的宏观经济,包括今天上午的几个产业,对于汽车整个这一大类,可以说大家非常非常关注,今天我们也邀请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跟我们讲一下16年整个汽车市场的情况和17年的展望,大家有请徐研究员。

徐长明: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分享一下对于汽车产业发展形势的看法,我记得我来过两次这个年会,我想今天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下分享。一个是对16年17年的形势做一下分析和预测,第二方面是对汽车产业的中长期的发展趋势跟大家做一下分析。第三方面分析一下汽车产业竞争的态势。

看一下2016年的情况,16年由于车购置税减半的鼓励,汽车市场情况很好。到目前为止增速是13.4%,正好是GDP的两倍,对于GDP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正向拉动作用。这个对于我们当时政策研判的时间好于预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增速。乘用车是17.1%。1-11月份汽车的增量已经到了将近三百万辆,也就是295.4万辆,增长非常好。今年商用车情况也不错,上半年就不错,下半年更好,是买不到车的情况,今年车市非常好。

今年的增长动力主要是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因为一般买一辆小车,税率将近10%。今年20万的一辆车,税可以少缴将近一万块。宏观经济的速度不断的往下走,我画了一根竖线,去年四季度,GDP往下走,但是车市从去年的四季度开始,由前三个季度不断下降的速度,四季度掉头往上,今年逐季往上提高。大家现在都在抢购,现在想买个1.6升以下的车,估计是买不到。大家都想赶在12月31日之前买。虽然刚刚又出台政策,明年还给鼓励政策,但是购置税上调了2.5%。二十万的车,明年买,大概要多缴5000元的税。

从另外一个数据来看,也说明主要是车购税的政策起作用。买1.6排气量以下的车是给政策的,它的增长率是一路走高。不受政策鼓励的车型,就是排量在1.6升以上的,只有2.6%的增长,所以主要是车购税政策在起作用。

导致汽车行业今年在各行业里面比较好,从产量来看,把几个大的行业,像钢铁、水泥、化工、平板玻璃、煤炭这几个行业列上去,从量上来说,这个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跟刚刚那个数据略有差别,从销售收入来讲,汽车更高一点,13.9%,其他几个行业,煤炭、水泥都是负增长或者是略有增长。

从利润角度来讲,今天在座的行业好像最好的是黑色金属,利润率增长了310.2%,水泥行业增长21%,煤炭是112.9%。汽车就不行了,只有13.9%。总的来讲,汽车对比各大行业,还是不错的。

从国际角度来对比,欧美日汽车都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增长了。跟我们差不多的,金砖五国,我们是13.4%,印度比较好,8.9%,目前从全世界来看,就是印度的经济比较好。另外几个,巴西、俄罗斯,都是负增长。特别是巴西,汽车产业连续四年负增长了。所以总体上来讲,汽车国际国内都处在比较好的状态。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在迅速提升,现在全世界卖出100辆汽车,有28辆被中国人买车了,这个量很大,还在提高。关于16年就做一下简要的回顾。

关键17年怎么样,汽车行业用钢需求保守估计在四千万吨,今年钢铁能涨价,应该跟车市有关系。我们看,第一个是规律,长期潜在增长是多少。2000年到2010年,汽车年均增长是33%,每一年的数字是33%上下小幅度的波动,过去几年降到了10%,每年的数据在10%上下波动,未来在什么地方,非常关键。第二个是经济,经济形势如果好于预期,车市就比均值要高,更大程度上则取决于政策。今年是13.4%的增长,就是因为政策。这三个因素都起作用。

未来来看,对比长期潜在增长水平的话,乘用车未来十年都在中速增长阶段,“十三五”期间更乐观一些。最近一两年,乘用车的速度,也就是轿车、SUV、MPV,大家定义为乘用车,大家自己开,商用车是用于拉人拉货的。乘用车的速度是相当于GDP增长率的1.3倍,近期,大概还有两三年的时间,之后就跟GDP等速了。十四五期间,这个速度就会降低了,前期是等速,后期就会比GDP增长速度要略低了,这个是大概的判断。如果是1.3倍的话,明年GDP增长率如果是6.5%,我们简单一乘,那乘用车就是8.5%,这个是基本规律。明年的经济规律,我不详细讲了,现在经济总体上来讲,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这是两根曲线,一个是制造业投资,一个是民间投资。这两个速度已经跌到3%了,这么多年来没有过,今年是第一次,历史上最低的也在10%左右,今年掉到3%。现在我们的投资主要靠基础设施的投资,应该说下行压力比较大。现在国际上主要机构对于我们都有不同的预测,均值在6.4%这样一个水平。明年的预测,大家做决策,我建议还是要按照6.5%做。因为党中央表态出来2020年比2010年要翻一番。前几年是17.8%,按照数学计算,必须要达到6.5%才能达到翻一番的任务,所以国家会采取各种措施。我们还有办法,因为我们毕竟还是发展中的国家,还有大量的没有完成的需要建设的工作。比如铁路、公路、水运、机场、城市轨道交通,16年到18年每一年的投资计划。

右边是项目个数,这个量相当巨大,而且都有具体的项目在配套。高速公路、中西部铁路、城市群的城际铁,大规模的建设。这一两年之内,大概有八十几个项目要建设,扩线达到两万公里,相当大,公路也有很多。这个是大的情况。

这个建设就会对我们产生影响,直接涉及到钢材了。拉动GDP的增长,就拉动其他行业的需求。这个是一个。所以大家要有信心,6.5%基本上有保障的。按照我刚刚的数据,6.5%乘以1.3就是8.5%。乘用车,还要看政策,今年有政策,明年也有政策,今年是按照5%征收,明年是提升到7.5%,文件上明确写到2018年恢复到10%。前几天财政部税务局还是希望税更多一点。09年10年出政策都是到什么时候为止,去年也是说到12月31号为止。结果开始讨论,到明年是7.5%。这次是讨论到18年恢复原来的税率。

所以今年有提前消费,明年也有提前消费。今年到目前为止,提前消费的量比较大,但是明年我们估计也有。这两个相抵消的话,我们说明年的乘用车大概能达到8%的水平,或者是多一点。商用车,现在的治理超限超载的力度也非常大,到这两天,重型卡车增长30%,中型卡车增长15%,这都是用钢大户。一年治理工程延续到明年9月21号,所以明年商用车也不错。总体上来讲,我们判断明年的汽车增量应该能达到GDP同等的水平。GDP如果是6.5%,汽车就是8.5%,既不拖GDP的后退,对GDP的上拉作用也谈不到。大概这么样一个判断。这个是对于明年形势的分析。

第二个方面,我们看看汽车市场的中长期趋势,这个也很关键。这张图是过去十几年我们国家乘用车的增长,大家看2000年我们只有66万辆,到了今年1-10月份已经达到2027万辆,今年全年肯定要突破2200万辆。2000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33%,这个速度相当快。过去这几年,加上今年,年均增长12%。高基础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2%,现在这个基础,2200万辆,一个10%就是220万辆。一般一个轿车厂,规模就是30万,一个10%就是七个轿车厂开工,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在乘用车的快速拉动下,我们国家的汽车总量在快速增长。2009年我们就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第一根线是中国的,第二第三分别是美国、日本的。日本现在只有五百万辆汽车的需求。我们去年是两千五百万辆,美国加日本都没有我们大。他们是平的这根线,我们是斜的往上走。

到明年年底,我们预测大概是2700万辆的需求。产量大概2700万辆多一点,因为进口车多一点,出口少一点。总量是2770万辆。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合起来的量是2600万辆多一点。我们自己比二、三、四合计还要多一百万辆左右。

全世界其他的国家加起来汽车占比是18%,我们是28%。我们自己比其他的两百个国家的加起来还要多10个百分点。当然这个是过去,我们看未来。

我的观点2020年应该是3300万辆,2025年4000万辆。

现在如果按照三千万的测算,汽车行业逼近产能过剩的行业了,我一直承认汽车行业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全世界来讲70%-75%的产能利用率是比较好的状态,我们现在肯定超过这个水平,而且我们一个10%的增长,就到85%的利用率了,因为产业还在快速的增长。为什么会有一个乐观的四千万的判断呢?这个待会说。

2700万辆到4000万辆,汽车行业还有1300万辆的差。如果按照三十万辆的年产量工厂测算,我们还差43个工厂。大家都在思考,我们还要再干几个30万辆的工厂。汽车行业还是快速发展的行业。

为什么会有三千万的判断呢?汽车的保有量跟销售量,都达到饱和状态,会有一种数学关系。总的保有量除以一个车用多少年报废,就是销售量的峰值点。世界平均水平,一个车用15年报废。保有量除了15就是一年销量的峰值点。保有量饱和点怎么算出来的呢?就是一千人拥有多少辆车,乘以这个国家的人口,这是总保有量。人口是可以预测的,千人保有量也是可以预测的,这两个一乘,总保有量就可以预测,除以年份就把销售量峰值点就求出来了。

全世界达到饱和的国家,千人保有量不再增加的,有二十几个。美国最高,一千个人808辆汽车。其他的国家,欧洲、日本这些国家,基本上千人600辆。丹麦是发达国家里面最低的,497辆,因为这个国家非常讲究环保,所以限制汽车消费,对汽车采取高限制。全世界汽车消费限制最高的国家,就是丹麦。其他的发达国家,中间汽车道,完了就是人行道,没有自行车道,因为没有人骑自行车上下班,只有丹麦的哥本哈根有大量人的骑自行车上下班。这个是基本的规律。

我们做了一个研究,看看中国的饱和点到什么水平,有个结论,有九大因素影响千人汽车保有量的水平,左边跟使用有关系,右边是环境。九个因素里面,占90%的因素是人口密度,现在是收入决定千人保有量。人口密度越高,千人保有量越低,人口密度越低,千人保有量越高,这是反比,它决定了90%的水平。

以日本的城市跟大家分享一下,横的是人口密度,纵向是千人乘用车保有量。人口密度越高,千人保有量就下降。人口密度越低的城市,千人保有量越高。东京的人口密度最高,它的汽车保有量是一千人240辆。到了大阪,每平方公里九千人,就是现在上海的水平,它的千人保有量是310到320辆。我们省会城市,大部分是每平方公里五千人,按照这个测算是450-550辆千人保有量,这个是日本,一个城市之内也是一样,人口密度高的区,千人保有量就低,人口密度高的区,千人保有量就高。这是日本东京,其他不同区域,也是一样。

美国也是一样,人口密度越高,千人保有量越低。纽约千人汽车保有量是300辆的水平。美国平均水平是808辆。往后面走,千人保有量就高了。一个城市不同区也一样。以纽约为例,曼哈顿地区,它人口密度太高了,汽车保有水平就很低,一百多辆,不到两百辆。到了周边地区,人口密度低了,千人保有量就高了。跟国家没有关系,它是由城市决定的。

我们把美国的城市跟日本的城市放在一张图上看这个数据,这个数据,右边这些点,橙色这些点是日本的城市,日本的城市普遍来讲,人口密度都比较高。美国城市是蓝色的点,人口密度普遍比较低,所以它千人保有量就高。国家与国家之间,千人保有量高低,是由城市人口密度决定的。如果这个国家都集中在城市,总的人口密度低这也没有用。这说明人口密度是决定汽车保有量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判断我们国家的汽车保有量水平,要看人口的密度。

科学的方法,要分成不同的区,这样的区域里面总人口有多少,保有量就多少,再做一个城市密度,看看总共有多少人,然后他们千人保有量是多少,这也可以算出来。跟大家简单看一下我们国家的情况。全国平均算,每平方公里143个人。但是我们的人口分布高度的不均衡,这跟美国、欧洲都不一样。欧洲在全国范围基本上都是好的。我们大概有一半的地方是没有什么人在住。我们看一看颜色的深浅代表人口密度的高低,颜色越深,代表人口密度越高,颜色越浅,代表人口密度越低。

西部地区就没有多少人。新疆一平方公里只有14个人,甘肃64个,青海8个。最低是西藏,一平方公里3个人。上海建城区是九千。所以现在全国算没有意义。我们研究从黑龙江的黑河到腾冲,空间拉根线,大概这个西边,住了全国人口的6%,而这边的是国土面积的57%。所以我们研究汽车就不研究这边了。大家都往东边走,在这边找工作,在这边生活。所以我们研究东边,住了全国人口的94%,占国土面积的43%。这一块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300人。就是英国、意大利、德国的人,他们的人口密度300,他们能达到每千人600辆汽车。理论上我们也能达到,既然是经济规律,应该是一样的。

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没有特色。你到了什么时候水平就要买车,到了什么时候水平就要拥有多少辆车。我们统计下来,七公里之内,大家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超过七公里之后骑自行车的意愿迅速下降。到底公交还是小汽车,这个看自己的情况。这个是基本规律。即便按照丹麦的水平,他们是千人保有量是500辆。我们打个折扣,一年也有四千万辆的汽车。将来汽车用量要六千万吨的水平,这个量非常大的。

将来我们保有量2019年就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美国现在是2.6亿辆,我们去年是1.63亿,再过五年,可能比美国还要多一点。

虽然这个量在增长,但是汽车行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跨国公司力图保住在中国的优势地位,所以他们建厂投资的规模还在很大,比如大众,已经八个工厂,还在建。通用还在建,北京现代第五个工厂明年投产,后面还要扩。大家都看到了四千万辆,有1300万辆的差,大家都想建厂。大众来得早,因为在中国发展顺利,大众汽车公司,从全球第二阵营就跑到第一阵营,现在第一阵营是三家,丰田、通用、大众,年产量一千万辆汽车。大众就是因为在中国的三百七八十万辆,把他拉到第一阵营。通用同样在中国的三百七八十万辆汽车,才保住了第一阵营。福特在中国只有七八十万辆,所以就从十年前的第一阵营掉到第二阵营了。所以对于中国市场,大家都很重视,都想保住,所以动作都非常大,现在不仅在中国生产,还在中国投资,做研发中心,像通用在上海有泛亚,在中国做二次开发。丰田在常熟做的研发中心,现在在烟台,这一些都是合资的。第一个他们要考虑中国的本土化。比如通用、大众,三百多万辆车,这么多车在中国生产,必须要开发出的车,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这不是专门为中国做的,很大程度上是全球研发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时大众进入中国的车桑塔纳,那是德国已经淘汰的车,拿到中国来,还跟我们谈条件,你必须要包销。国家谈好条件,一年三千、五千、一万,我只管生产,生产完了你只管包销。后来发现中国市场越来越大,他们把销售公司并到大众公司里面了。后来再好一点,德国、美国销了三年,然后拿到中国来。现在基本上是同步投放,最多差一两个月。这还不算。现在研发产品的时候,要到中国来做调研,中国人喜欢大,就做长了。在美国通用的车你看简单得很。在中国做的车,内饰都非常好,现在开始以中国为主,中国人喜欢什么样的车,我就开发什么样的车,因为中国销量太大了。中国占大众全球销售的38%。以前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现在很多合资公司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产品,就是因为中国市场从弱到强。

本土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研发自主化的产品。吉利,民营企业,它以市场为核心,国际并购,并购沃尔沃。长城主打SUV。奇瑞是技术自主与平台战略。比亚迪是新能源,广汽传褀是模仿消化再创新。

汽车研发这两年有两个变化,第一个由反向研发到正向研发,由单产品研发到平台研发,这两大变化对于提升产品竞争力非常有帮助。什么叫反向研发呢?一开始都是到各大车展去看,一看这个车觉得挺好的,拿过来就拆,拆过了之后模拟、测试,然后仿造,然后装在一起,然后试验,然后卖车。这种模式下,一般来讲,质量和成本,各个角度不可能全部兼顾的,要想全部兼顾得正向研发,也就是前面做产品定义,通过对于消费者做调研,我要针对哪个人群开发一款车,这个人群把车定义了,车长多少,车宽多少,车长、功率等大概几个指标定下来,然后目标分解,百公里加速多少,找到竞争车型,然后做平台战略,然后做系统,然后再做零部件,再做系统,再做整车,再做各种各样的试验,然后再投放市场。现在各大公司,比较领先的企业,都已经具备完整的正向研发能力。正向研发能力出来之后,就能兼顾到成本、性能、品质。

还有一个变化是平台战略,原来我们开发车型,开发一款三厢车,再开发一款两厢车,再开发一款SUV,是一个一个做的。这个一个一个做,零部件通用性非常差,这个就不行。现在平台开发,一次性就把这个车盖掀掉之后,那部分就叫平台,现在的办法是看不见的零部件,尽量的相同。这样的情况下,使得零部件供应商的批量大大增加,可以降低成本。所以平台的做法刚刚一两年,国外已经十几年了二十年,正向研发已经七八年的时间了。这两大变化使得我们有非常积极的情况出现了,比如长安,它现在是叫五国四地,除了中国还有四个地方有研发中心,现在这些已经变成了长安公司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国家利用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的路径。

我们再看看吉利,它也在做。吉利号称已经进入到3.0时代。1.0叫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用他们董事长李书福的话说,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就叫汽车。后来这个车没人要了,到了2.0时代,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从去年开始,它造3.0的汽车,造精品车。这是兼并了沃尔沃之后,把沃尔沃的管理、流程都运过来了。造了一款好车叫博越,这个跟合资品牌的车基本上差不多了,各方面都很好。明年开始是4.0时代,就是跟沃尔沃同平台的车,他们研发的发动机、变速箱、动力总成,跟沃尔沃一起研发。沃尔沃用这个,吉利也用这个。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品质,才能控制流程,才能控制得好。这是他们的情况。这样的话,我们说它基本上也进入了3.0时代。

还有几个企业都不错,所以现在我们整体上的品质确实在整体提升。这是国际机构做的调研,一百辆车有多少个车出故障,现在在逐步提高,所以自主品牌质量在迅速上升,自主品牌的高价位车在迅速提高。

前二十名销量里面,红色的是自主的,原来二十名里面只有一个,现在有四个,这就是竞争力提高的体现。但是总体的速度还在减速,以前是33,现在降到10了,竞争非常激励。所以现在汽车企业总体上在做提质控本。这是整车企业在做的,我想它一定会传递到整个产业链。现在零部件企业每年降低成本3%,是强行的。钢材企业你们比较强势,不一定降得住,但是零部件企业都在降,这个在产业链传递。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今年超好,今年是两倍的GDP速度,明年跟GDP等速。中长期还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总体上讲,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对于上下游还是有要求的。

好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刚大家听得非常高兴,汽车产业对于钢铁行业需求量巨大,一块是汽车板,一块是紧固件,包括汽车发动机,包括汽车底盘,可以说对铸造行业,对于整个钢铁行业的拉动,如果现在今年三千万辆,有三千多万吨的钢铁,反过来大家可以算,需要多少铁矿石,需要多少焦炭焦煤。所以它量非常大。让我们再一次感谢徐长明研究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