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首页   分享到:
会议报道 > 评述 > 文章详情页

2019我的钢铁特钢年会干货集锦

2018-12-14 18:28 来源: 我的钢铁网 我的钢铁网手机版,会议直播随时看
摘要:

2019年预测,全年将低速增长,需求空间增长的逻辑没有改变;宏观经济将呈现稳中有变的发展趋势,但增速在6%以上;汽车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宏观政策上仍讲究稳定。预计全年汽车市场企稳回升,低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60万辆,继续保持增长;乘用车将呈现高于总体的增速;商用车不确定因素较大,总体市场或产销小幅下降。

2018年12月14日,2019我的钢铁特钢年会在上海国丰酒店隆重举行。优特钢上下游产业链精英代表近300人齐聚一堂,会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

本次大会由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特约赞助,河南钢多实业有限公司、上海高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协办,江苏裕景泰贸易有限公司、江苏大经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市杭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特别赞助,同时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协会作指导。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即上海钢联“我的钢铁网”)作为独家媒体支持,全程对大会进行跟踪报道,以下将嘉宾精彩演讲观点奉上:

我的钢铁工业线材主编温晓娟:

2018年工业线材价格指数从4月份需求启动,开始反弹,8月份多空博弈,限产与价格齐飞,继续上涨,11月份限产预期落空,需求转弱,指数下跌。回顾往年价格看,2015-2017年工业线材主要品种年波动幅度较大,其中拉丝表现最剧烈,2018年波幅在20%。

2018年度钢厂库存较去年增加8万吨左右,截止目前,工业线材社会库存总量是32.83万吨,较全年同期低21%,2018年市场流通环节的实际备货积极性低于2017年原先预期,市场流通环节备货的积极性较差。

钢厂方面,2018年钢材毛利润在550元/吨,预计2019年钢厂利润会继续合理回归;2018年1-11月全国工业线材钢厂开工率均值88.1%,较去年同期下降3%,2018年工业线材钢厂的产能利用率继续呈现收缩状态均值为62%,较2017年下降0.84%,2018年预计产量在4963万吨左右,同比增长5.3%。

对于2019年工业线材行情。生产方面,2019年计划投产2条,预计新增产能120万吨;出口方面,预计2019年全年出口数量微增5-8%;下游方面,受贸易战影响,预计2019年全年紧固件产量、出口数量会出现小幅下降,降幅在2%-3%,受汽车销售不及预期影响,预计明年汽车产量小幅下降,汽车用紧固件产量降幅在2-3%;受益于高铁建设,高铁紧固件未来市场空间广阔,2019-2020年紧固件需求量预计达到1465万套。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协会紧固件分会顾问沈德山:

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1978-2018)紧固件工业巨变,截止目前,紧固件企业超过2.7万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约8000家,95%以上是民营企业,还有300多家港资、台资、外资和合资企业。2017年紧固件总产量765万吨,总产值780亿元,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预估产量800万吨,增加4.75%,总产值820亿元,增加5.12%。

目前我国对美紧固件出口总量59.6万吨,占我国紧固件出口总量20.34%,出口金额11.41亿美元,无论是出口数量和金额都排在第一位。另外,我国从美进口紧固件总量3万多吨,金额达4亿美元,差距较大。政府今年紧固件出口退税从4%增调至10%,实际减税6%,如果美国加征25%的幅度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从产业链看,国内约220-230条高线运行生产,其中生产工业线约130条。2017年线材生产总量1.297亿吨,其中冷镦钢线材产量为820万吨,占线材总产量的5.09%。2018年预计冷镦线材需求量为850-860万吨。目前约40家钢厂生产冷镦钢线材,有69条高线是优普共产,冷镦钢产能约为1500万吨,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冷镦钢线材产量高、产能大,但精品少,冷镦线材缺的不是量而是质。

对于紧固件行业未来发展,总产量基本上以6:4的稳定比例推向国内、国外市场。针对国外市场,在外贸形势严峻情况下,我们应该评估风险,早作准备;内贸方面可分为“三大板块”:与汽车相关紧固件、建筑基础建设版块和造船、机械(机电)制造,随着外贸受阻,产能会部分回归国内市场。最后,沈德山指出紧固件企业要生存,环保红线千万不要踩,科技进步、创新驱动,这是紧固件行业发展的唯一道路。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建军:

特钢细分市场发展严重不平衡,行业抗风险能力还不强,部分品种还存在全行业亏损情况,存在同质化竞争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可能。供大于求的局面仍未完全改变,特钢还未走出其特有的持续稳健的发展之路。市场需求重心可能未来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2018年1-10月全国粗钢产量7.8亿吨,同比增长6.4%。同期,特钢协会成员单位粗钢产量为11111.3万吨,同比增长4.1%,增幅低于全国水平2.3个百分点。协会成员中,优特钢产量增幅大于普钢,特殊钢增幅大于优钢。重点品种产量有增有减,特殊冶炼高温合金大幅度增长。

2018年1-10月,我国钢材出口5841.3万吨,同比减少9.3%;其中,10月出口550万吨,同比增长10.4%。主要特钢企业出口棒材159.4万吨,同比增加21.6%。出口线材17.1万吨,同比增加189%。棒材出口均价821美元/吨,同比增长25%。

企业经营方面,2018年1-10月,特钢协会成员库存金额、应收账款同比上升,而应付账款同比下降;营业、管理和财务三项费用总额同比上升,折合吨钢费用增加12元/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行业保持较好业绩,但部分企业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弱。

我国钢铁产业在减量发展过程中,预计2019年国内特钢市场供求相对平稳,总需求与2018年大致相当。其中:传统行业用量有所减少,新兴行业用量有所增加。特钢品种结构进入进一步优化和深度调整期,整个行业竞争有所加剧;以价格为手段的竞争时有发生,价格波动幅度或将加大。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牛辉:

目前我国轴承行业共有企业约10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00多家,前100家占全行业的42.8%,前1000家占全行业的90%。轴承行业从业人员已达40多万,2017年轴承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788亿,轴承产量210亿套,30年来分别增长48倍、47倍。我国轴承产品2017年总需求约为175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26%。目前国内轴承产业规模达世界第三,建立了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

进入2018年以来,国内119家主要企业1-10月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19亿元,同比增速6.09%,较上月7.56%下滑1.47个百分点;119家企业完成轴承业务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速9%,较上个月下降0.43个百分点,双双低于主要企业平均水平。

当前行业发展面临投资拉动动力减弱、中美贸易争端不利因素,同时也有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等方面积极调整、出口退税从15%提高到16%的积极因素。2019年上半年将会延续2018年下半年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展望方面,《中国制造2025》提出10个重点发展领域中有8个需要大量的高端轴承配套。分别为:1、高档数据机床和机器人领域;2、航空航天装备领域;3、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6、电力装备领域;7、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8、农业机械装备领域;9、其他。补齐轴承钢质量水平、轴承专用装备质量水平和轴承滚子质量水平的发展短板。

在轴承用钢发展趋势方面。目前,我国轴承行业使用的轴承钢总量在400多万吨,全国有较大的轴承钢生产能力的特钢企业有20多家,我国轴承钢标准不断提升,但与国外先进标准有较大差距,技术和装备良莠不齐,质量控制不严,未形成质量监督机制,研发力度弱。我国轴承钢技术质量水平提升的路径:1、认真贯彻《高碳铬轴承钢》新标准;2、组织新型轴承钢产业化应用攻关;3、强化轴承钢质量第二方(用户)监督;4、加大研发力度。

我的钢铁优特钢主编吴淑华:

优特钢市场价格表现18年全年走出”双顶”、“双底”特征,市场振幅明显缩窄,均价较2017年明显提升,整体来看,市场上涨乏力、下跌有力,判断趋势性行情的难度加大。分区域来看,江浙鲁资源联动空间缩窄,有6个月时间两地价差长期低于200元/吨以下,10月两地价差基本磨抹平。

分品种来看,工业线材走势强于优特钢。优特钢全年的价格走势明显弱于工业线材,6月市场价格启动上涨行情,工业线材累计上涨800元/吨,优特钢上涨400元/吨;9月初市场下跌通道,线材下跌700元/吨,优特钢下跌950元/吨。下半年优特钢工业线材走势出现分化,优特钢价格格局呈现钢质优、价不优的态势。

市场方面,市场成交、社会库存同比增长,2018年,样本贸易商周均成交量为24.97万吨,高于2017年(21.64万吨)3.33万吨,同比增15.4%;2018年样本贸易商周均库存总量86.56万吨,高于2017年(79.62万吨)6.94万吨,同比增8.7%。汽车产量已经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其中9月、10月连续2个月双位数下降。

钢厂方面,产能同比增长55万吨,目前国内共有107条优特钢产线,产能共计7810万吨,较2017年增加55万吨,产量同比增长470万吨;全年钢厂开工率都维持一个较高水平,2018年月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6.18%,较2017年提高1.23%。当前钢厂库存整体稳定,纵观全年,4-10月,钢厂库存波动相对稳定,整体库存压力不大;国庆后,库存有明显增加,钢价快速下跌,库存压力向钢厂转移。利润方面,1-9月全年生产利润维持高位,但4季度利润明显缩窄;绝对值来看,2018年45#平均利润为1241元/吨,高于2017年177元/吨,同比增14.3%。

关于行情展望,钢厂利润会回归合理区间(8-15%),高利润已成历史,明年的竞争是钢厂之间的直接竞争;另外,小棒资源会大量投放华东市场,价格竞争会非常剧烈。市场上贸易群体继续整合,头部效应显现,中小贸易商对市场影响进一步缩小,微贸易商退出市场概率增加。价格方面,市场振幅会进一步收窄,高点看4300-4400,低点看3700-3800。供给增速大于需求释放,春季行情要小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陈士华:

2018年汽车行业面临较大的压力,多个负面因素影响了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增长,既有2015年四季度至2017年由于1.6升购置税优惠政策的调整造成提前消费,也有宏观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等。从1-11月汽车工业运行情况看,整体产销增速低于我们年初的预计,全年将呈现3%左右的下降幅度。行业整体经济运行稳中有变,行业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各企业间表现情况相差很大。

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32.5万辆和254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6%和1.7%(汽车消费零售总额1-10月下降0.6%)。汽车产业面临内外部多种压力,经济增速回落、国内投资放缓,房价上涨,消费信心走低,环保治理加严,排放标准提前实施,股市低迷、油价上涨、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逐渐显现,上述这些因素均加大了汽车产业运行的下行压力。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运行情况宏观经济稳中有变,居民部门杠杆率大幅攀升,抑制了汽车终端消费,铁路投资创五年新低,另外终端市场总体压力较大。乘用车市场低迷是汽车总体市场下降的主要原因。1-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47.4万辆和2147.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4%和2.8%。前期市场刺激政策带来的透支造成了市场波动。目前主要表现为短期有效需求不足,受房市快速增长,居民负责率增加,P2P违约风暴,股市低迷,油价上涨,环保治理带来劳动力转移等因素是乘用车市场消费信心不足,购买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新能源汽车保持较快增,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5.4万辆和10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6%和68%。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0.7万辆和79.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0.3%和55.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7万辆和23.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0.3%和127.6%。本轮补贴政策的调整考虑了过渡期问题,由补贴政策调整带来的市场影响远小于去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的逐步加大,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由于上游原材料和下游需求两头挤压,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利润率较低。

从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情况判断,2018年内外部环境非常错综复杂,不利和变动因素居多。中国处在经济发展动能切换以及房地产20年繁荣末端的关键期,居民负债率增加,消费意愿下降致使汽车需求下滑,高负债区域的汽车销量降幅更大。尽管长期看增长的空间很大,但短期的情况不容乐观,如没有政策等因素的刺激,全年预计下降3左右%,产销规模在28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20万辆。

目前的汽车低速增长是在消费提前透支下的回落。中长看汽车工业发展的前景仍比较乐观。短期的政策刺激只会增加行业的波段,不利于整体行业转型升级,因此不建议出台短期的刺激政策。2019年预测,全年将低速增长,需求空间增长的逻辑没有改变;宏观经济将呈现稳中有变的发展趋势,但增速在6%以上;汽车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宏观政策上仍讲究稳定。预计全年汽车市场企稳回升,低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60万辆,继续保持增长;乘用车将呈现高于总体的增速;商用车不确定因素较大,总体市场或产销小幅下降。

以上内容为嘉宾个人学术观点,未经嘉宾本人审核,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资讯编辑:祝蓉 021-66896654
资讯监督:乐卫扬 0701-216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