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华东进口模具钢价格

更新时间:2024-04-18

快讯播报

华东进口模具钢价格快讯

2024-04-18 11:18

4月18日上海进口价格暂稳,日立SKD11报66,大同DC11报65。(千元/吨)

2024-04-17 10:41

4月17日上海进口价格暂稳,日立SKD11报66,大同DC11报65。(千元/吨)

2024-04-16 10:54

4月16日上海进口价格暂稳,日立SKD11报66,大同DC11报65。(千元/吨)

2024-04-15 11:21

4月15日上海进口价格暂稳,日立SKD11报66,大同DC11报65。(千元/吨)

2024-04-12 11:09

4月12日上海进口价格暂稳,日立SKD11报66,大同DC11报65。(千元/吨)

华东进口模具钢价格价格行情

点击加载更多

华东进口模具钢价格相关资讯

  • 焦炭市场相对强势格局未结束

    进口来源来看,我国进口焦炭资源主要来自日本、波兰、澳大利亚,占比分别为41%、18%和16%由于日韩高炉有所复产,其焦炭出口量有所减少,近期,波兰等国的进口焦炭成为我国华东、南方厂抢购的对象考虑到目前日韩一级冶金焦的进口报价在300美元/吨左右,相对国内高企的焦炭价格仍然备明显优势,故预计进口焦炭将持续输入国内,月进口量保持在40万吨的水平 D下游需求:取决于高炉减停产规 近期材终端需求好于预期,铁矿石大跌让利,促使炼利润明显好转。

  • 进口在国内市场销售、分布情况介绍

    前面我网介绍了2013年中国国内对进口的消费量大概在13.4万吨,那这些厂家分别是来自哪些国家地区呢,他们分别是哪些厂呢,他们分布在哪些区域呢,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从调研的厂情况来看,国内进口的销售厂主要有19家,其中日本在国内的销售厂5家,德国、法国各3家,瑞典、意大利各2家,其它台湾、奥地利、韩国、美国等; 进口厂 在调研的19家进口厂中,其各公司在国内主要以的销售分公司、代理公司及办事处为主,有72家左右,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 进口在国内各代理商、分公司、办事处分布情况 由于进口价格较高,国内多数企业还是以国产为主,但高端产品对进口的依赖仍然较大,加上国内假冒进口较多,为了杜绝假冒,进口企在国内的各代理经销商、分公司及办事处多能够进行机械加工,切割零售等。

  • 进口在国内市场销售情况简析

    进口在国内的分公司及办事处来看,国内进口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的上海、宁波、苏州,华南的东莞、深圳,华北的北京、天津,东北的大连,西北的重庆、成都地区 进口价格方面,由于进口价格是国产的3-5倍,加上进口多以零售为主,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小,近年来我网跟踪的数据显示,波动幅度在5-15%左右。

  • 进口品种盘点

    今日全国进口价格维持稳定,成交情况尚可各地区进口供需基本平衡,多数贸易商按需备货,库存压力小 华东地区进口需求量较上月小幅萎缩,但对贸易企业正常运营造成影响暂不大据了解,瑞典一胜百的资源较为充裕,下游企业采购积极性尚可,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库存消化速度较快,但较上月略有放缓。

  • 一周优特概览(05.14-05.20)

    市场:本周华东进口市场价格上调,国产价格稳定,市场成交平稳受国际汇率、油价及合金等相关因素影响,本周上海、苏州市场贸易商对进口一胜百的价格上调了8%-20%,韩国浦项的进口上调17%国产方面本周华东市场大体稳定,高速工河冶出台调价通知,价格调整幅度预计在下周出台。

  • 周评(05.16-05.20)

    价格得以上行的刚性支撑不足,本月市场价格走高的机率小 本周华东地区大部分城市国产工价格行情继续保持稳定,个别城市进口价格小幅上涨本周上海市场个别国产品种受市场货少的影响,价格上行进口受近期汇率、海运及合金价格影响,一胜百进口价格上涨,涨幅在8%-20%左右,整体成交情况一般其余城市工价格行情维稳,市场成交量较上月相比有所减少,市场清淡。

  • 本周济南市场翼缘板价格小幅上涨

    下游需求加速释放,贸易商备货意愿较为强烈第二,原材料价格继续反弹国际铁矿石价格在今年2月份出现一波滑落之后最近两周再次出现上涨日本震后重建产生的大规需求和中国进口增加导致铁矿石价格在过去两周里出现大幅上涨,促使国内价格继续走高第三,济上调翼缘板出厂价格作为华东、华南地区主要的翼缘板生产厂家,济的报价有市场风向标的作用,此次上调出厂价后,各地经销商也纷纷上调翼缘板售价第四,本周大宗商品及期货盘上冲势头较猛,外盘原油、黄金等龙头商品争相创出新高,带动国内商品集体反弹,提振了贸易商对后市的信心。

  • 2011-2015年全球煤焦油市场运行状况分析投资深度调研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2009-2011年中国焦化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2009-2010年中国焦化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焦化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二、中国焦化行业生产加速整合 三、焦化行业生产与市场运行情况 四、中国焦化产品价格分析 第二节2009-2010年中国焦炭市场运行形势分析 一、焦炭市场运行情况及特点 二、焦炭市场价格分析 第三节2009-2010年中国独立型焦化企业发展分析 一、独立型焦化厂与铁公司自备焦化厂的区别 二、独立型焦化厂优势分析 三、独立焦化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独立型焦化企业的发展战略 五、中国独立型焦化企业发展的建议 第四节2009-2010年中国焦化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焦化行业发展面临两大挑战 二、中国焦化行业产能过剩未得到有效遏制 三、中国焦化行业发展中的隐忧 第五节2009-2010年中国焦化行业的发展对策 一、中国焦化产业发展的体措施 二、促进焦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七大举措 三、国内焦化行业发展整合策略 第二章2010年中国煤焦油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 三、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2008-2009年中国煤焦油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焦化行业准入条件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相关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2009-2010年中国煤焦油产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第三章2009-2010年中国煤焦油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2009-2010年中国煤焦油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煤焦油开发利用概述 二、中国煤焦油加工行业概况 三、中国最大的煤焦油项目建成投产 四、中国取消煤焦油等出口退税政策 第二节2009-2010年中国煤焦油业投资动态分析 一、印度最大煤焦油企业1亿元进军山西 二、港企斥5亿在新疆建深加工基地 三、开滦股份投资25亿元上马煤焦油项目 四、武投资煤焦油深加工项目 第三节2009-2010年中国煤焦油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煤焦油行业的发展瓶颈 二、煤焦油加工工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2009-2010年中国煤焦油行业的发展对策 一、借鉴国外煤焦油加工行业经验 二、了解相关政策对煤焦油行业的影响 三、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确定企业发展方向 四、发展中国煤焦油加工产业的相关建议 第四章2009-2010年中国煤焦油产业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中国煤焦油市场分析 一、中国煤焦油市场的供应分析 二、中国煤焦油市场的需求分析 三、煤焦油价格分析 第二节中国煤焦油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一、煤焦油进口情况分析 二、煤焦油产业出口情况分析 三、煤焦油进出口单价分析 第三节中国煤焦油产业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2009-2010年中国炼焦行业相关经济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年中国炼焦行业总体运行指标 第二节2009-2010年中国炼焦行业企业数量规分析 一、中国炼焦行业企业数量 二、企业规及所有制分析 第三节中国炼焦行业从业人数调查分析 一、总体从业人数分析 二、不同规企业从业人员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比较分析 第四节2009-2010年中国炼焦行业产销状况监测分析 一、中国工业总产值分析 二、中国炼焦行业产成品分析 三、中国炼焦行业总销售收入分析 第五节2009-2010年中国炼焦行业工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2009-2010年中国炼焦行业工业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企业工业利润总额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比较 第六章2009-2010年中国煤焦油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2009-2010年中国煤焦油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一、产品技术竞争分析 二、价格竞争分析 三、成本竞争分析 第二节2009-2010年中国煤焦油产业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一、华北地区 二、东北地区 三、华东地区 四、华中地区 五、华南地区 六、西部地区 第三节2009-2010年中国各地区煤焦油市场现状及发展对比分析 第七章2009-2010年中国煤焦油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 四、公司成长能力 五、公司经营效率 六、公司竞争力分析 第二节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 四、公司成长能力 五、公司经营效率 六、公司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成本费用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四节黄骅市信诺立兴煤化工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成本费用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五节淄博宏达焦化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成本费用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六节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成本费用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七节抚顺金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成本费用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八节济宁杰克特煤化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成本费用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九节山西城财焦化集团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成本费用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十节山西合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成本费用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十一节略。

  • 周评(06.21-06.25)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经济的发展势头放缓,让各界对工市场短期难以回暖的看法更坚定了 本周华东地区工市场价格行情总体持稳,成交一般本周上海市场工价格稳定,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由于最近铁合金价格不稳,下游用户订货情绪不高本周苏州市场国产工价格稳定,部分进口价格略有下调,成交较上周有所好转45#碳结板方面,上海市场及无锡市场45#碳结板价格均继续下跌,市场成交情况较差,本周市场库存较上周没有明显变化。

  • 周评(02.20-02.26)

    目前高工主要以零售为主,批量的较少 进口进口价格行情稳定,华东地区成交尚可,经销商对后期市场持看好态度 综上所述,本周工价格基本稳定,成交清淡,市场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减弱本周MyspiC国内价格综合指数126.0点,比上周上升了6.7%,相对上月上升了7.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6.0%。

  • 周评(02.1-02.5)

    目前高工主要以零售为主,批量的较少 进口进口价格行情稳定,华东地区成交尚可,经销商对后期市场持看好态度 综上所述,本周工价格基本稳定,成交清淡,市场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减弱本周MyspiC国内价格综合指数124.6点,比上周下跌了0.6%,相对上月上升了2.6%,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2.3%。

  • 周评(01.25-01.29)

    目前高工主要以零售为主,批量的较少 进口进口价格行情稳定,华东地区成交尚可,经销商对后期市场持看好态度 综上所述,本周工价格基本稳定,成交清淡,市场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减弱本周MyspiC国内价格综合指数125.3点,比上周下跌了1.4%,相对上月上升了8.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4.2%。

  • 周评(11.9-11.13)

    主要以零售为主价格维持稳定,贸易商对后期高工走势不看好 国产:工价格稳定,本周成交清淡下游需求不景气 进口:本周进口价格稳定,成交尚可华南,华东地区进口成交良好 综上所述,本周工价格基本稳定,成交清淡,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 周评(11.2-11.6)

    价格维持稳定贸易商对后期高工走势不看好 国产:工本周价格稳定,本周成交清淡下游需求不景气 进口:本周进口价格稳定,成交尚可华南,华东地区进口成交良好 综上所述,本周工价格基本稳定,成交清淡,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 周评(7.11-7.17)

    目前华东地区工价格以稳定为主,主要资源以宝,宝特,长特为主,进口资源主要集中在苏州,杭州等地,以日本和瑞典资源为主华北地区的成交不大,价格坚挺,资源的流动速度不大,主要以齐鲁特和长特东特为主,45#碳结板以太资源为主;华南地区,目前资源较为丰富,进口资源和国产资源都较为充裕,据了解,目前市场H13是以黄石地区小厂为主,,价格较为混乱。

  • 周评(5.1-5.9)

    华南及华东地区因大户多,库存量多,出货量相对多些,但多数商家均称:因价格的接连上涨,使下游厂家只能以少拿货为主,整体出货并不乐观而北方及西南地区表现的较滞缓,报价也较低些,但北方市场报价普遍比西南地区要高些 【进口】本周,进口出货一般。

  • 9月份宏观经济对铁行业的影响

    一、国家统计局:中国宏观经济景气逼近趋热警戒线 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6698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24317亿元,增长16.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135亿元,增长28.9%. 7月份,全国规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2.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8.8%. 7月份,CPI总水平同比上涨5.6%,继6月超过4%之后,创十年新高.其中城市价格上涨5.3%,农村价格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15.4%,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6.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从月环比上涨0.9%. 7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243.6亿美元,该数据高于市场的预期中值225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长34.2%,进口同比增长26.9%; 7月份,生产资料价格稳中小幅上扬.环比上扬了0.3%,同比上扬了1.9%;与2000年基期相比上涨了21.03%.分析人士认为,7月拉动中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稳步上涨的主要是有色金属类和能源类产品,而化工产品以及建材产品的市场价格呈稳中小幅攀升走势,材和汽车产品价格还出现小幅回落. 7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G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3%,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长将小幅回落.分析师认为,“7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落,与上半年经济走势呈现明显反差,主要原因估计有二:年初以来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会较早为企业采购经理所预见;去年以来市场供不应求的产品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外,“在严格控制有关产品出口增长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出口增长将逐步回落.综合来看,PMI指数的变化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长将小幅回落.从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和市场变化角度看,也存在这种可能,对此需要密切观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为113.3点,与上月持平,再度逼近“趋热”警戒线.在预警指数的10项构成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货币供应M2等7项指标处于“安全的绿灯区”;有2项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业生产指数处于“值得警惕的黄灯区”;而财政收入已连续三月处于“明显过热的红灯区”. 中国人民银行21日晚间宣布,2007年8月22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预计,由于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不断改善,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由过去的9%-10%提高至11%-12%,因此,三季度GDP将同比增长11.4%.同时,二季度GDP增长11.9%并不意味着经济出现过热,因为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明显提高.此外,当前CPI上涨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不会引发全面通货膨胀. 央行在新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度发出了“防止价格全面上涨”的预警,强调“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胀风险趋于上升.报告指出,“目前,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从此次报告对通胀的表态来看,央行不仅发出了近年来最冲击力的措辞——“防止价格全面上涨”,并且也首次将本次物价上涨明确定性为“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不是猪肉供应不足单单可以解释的.报告认为,当前有四大因素加大了通胀风险:一是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二是能源资源价格也存在上涨压力.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四是通胀预期增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撰文指出,当前我国消费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率仍然控制在相当低的水平上.文章指出,从目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状况看,并不存在商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条件.这次食品涨价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工农和城乡之间利益格局调整的正常表现.目前国内粮食生产能力比较扎实稳定,在市场价格调节下,肉、蛋等副食品供给的增长潜力较大,未来食品价格不会继续较快上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表示,今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有望保持继续高速平稳增长的趋势,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均将趋于稳定,全年CPI涨幅估计在4%左右.今年下半年要高度重视资金流动性过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预计,下一步可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有效控制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发挥财政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实行稳定偏紧的货币政策;重视用玉米生产乙醇能力的扩张,对粮食产区进行补贴,执行国家的粮食收购政策等.他认为,全年物价估计在4%左右. 国家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表示,将在7月1日起取消553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取消或降低这类产品出口退税,并将综合运用税收、收费基金等政策促进节能降耗,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析报告预计,中国短期内贸易顺差规不太可能减少,顺差将可能伴随工业化过程而长期存在.按目前发展趋势,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将达2,500-3,000亿美元.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彭兴韵博士认为,加息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利率政策不仅要考虑目前的物价状况,还要考虑未来的物价走势,”,“加息表明了政府的一种负责任的姿态,那就是对物价上涨决不会放任不管,这有利于稳定人们的通胀预期.”在货币政策屡屡“亮剑”的背景下,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趋势还是没有扭转,甚至有所加剧,并且物价形势还是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加大调控力度.“连续加息,体现了央行保持币值稳定,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决心,体现了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的取向.” 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师哈继铭:此次加息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加息的主要原因在于近期国内货币信贷数据显示流动性过剩以及经济偏热问题不减,而且食品通胀高企使得实际利率显着为负.央行之所以没有在上周末所有宏观经济数据未公布完毕之际即刻宣布加息,而延至本周,可能是基于上周美国次按问题引发全球金融调整,给未来的全球经济走势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中国央行要静观其变,而本周央行最终有勇气宣布加息,亦印证我们的观点,美国次按问题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总之,小幅加息对于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的影响均有限.展望未来,年内还有可能小幅上调利率,但中国不会大幅加息.此外,鉴于人民币升值可以帮助抵御输入型通胀和减缓贸易磨擦,因此,人民币升值步伐仍将加快.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我国产能过剩风险仍然存在,目前监控的600种生活必需品基本上都处在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就是肉少点.“真正的通货膨胀应当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现在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应当说是大体平衡,应当看到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抑制全面的物价上涨.” 高盛证券分析员认为,加息尽管有助内地经济降温,却仍不足以遏止通胀.利率调整对中资银行的净息差,实质影响亦不大,因活期存贷款项的利率并未改变.今年下半年内地仍有进一步加息的机会,宏观经济过热、信贷收缩等,仍将困扰中资银行股短期走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表示,下半年我国资产价格仍然可能保持上涨态势.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率将略低于上半年,全年GDP增长将达到11.3%.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预计,未来三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然会在高位运行,我国秋粮收成以及国际粮价变动,将是9月以后CPI变动的重要参考因素,今年我国CPI的年均值可能维持在4%左右.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失控,而政府对通胀的判断以及措施落后于形势.估计CPI通胀会在明年年中达到6﹒5%,如果气候不作美或石油、材料进一步涨价,甚至可能冲上8%. 银河证券表示,7月份CPI涨幅明显较高,全年CPI涨幅预测可能在3.8%至4%之间,而下半年的涨幅关键要看今年秋粮的价格运行情况.今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一直在不断加大,原因与我国目前食品价格一直居高密不可分.因为粮食产品价格一旦高企,则禽蛋肉的价格势必水涨船高,从而带动整个CPI过快上涨.因此,下半年和全年的CPI与秋粮收成紧密相连,然而,今年秋粮价格情况如何现在还不好判断,这与今年的天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有关. 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今年CPI有可能在3%以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谈到通货膨胀问题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由食品类价格上涨引起的.我们分析今年1—7月份,食品价格上涨8.6%,占到整个物价上涨的80%左右,非食品价格上涨只占到20%.也就是说,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导致了整个物价的上涨.人民银行将继续关注物价上涨的情况,及时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控措施,来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今年1—7月的物价指数已经到了3.5%,从央行的分析来看,7月当月的物价指数已经到了5.6%,即使现在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今年的物价指数也还有可能在3%以上.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从数据看,7月份的出口依旧快速增长,应该与近期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和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有关,企业抢关出口依旧明显,而进口的增幅也明显加快,这与进口关税的下调有关.由于贸易政策调整,进口增速较上月有较大提高,估计下半年出口会因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增速会逐渐回落,估计会保持在21-24%左右,进口的增幅料会呈增长态势. 新华时评指出,受食品价格快速攀升影响,7月份CPI同比上涨5.6%,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国务院13日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切实落实保证市场供应的各项政策,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以严格的问责制确保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政策.副食品市场供应,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当前某些产品出现供求偏紧、价格上涨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些问题正在得到缓解. 天相投顾首席金融分析师石磊表示,7月CPI升势与6月份一样,仍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拉动,非食品部门的价格仍然相对稳定.“物价全面上涨有其可能性,但这要取决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能够传递到非食品价格,显然现在还不好确定.”目前的这种上涨仍能在政府控制之中.在这种温和上涨通道中,政府可以根据物价走势掌握主动:如果物价进一步大幅上行,则出台有力调控,如果一旦出现紧缩,还可适时推动电力、石油能源资源价格改革.他还说,“物价上涨不可怕,关键是居民收入的上涨速度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上涨.”他认为,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应该通过小幅加息,来避免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形过于严重,同时建立有力的预警机制. 摩根士丹利中国经济学家王庆认为,这次升息,这是中国因近期通胀高企而不得不为之,而并非想完全收紧宏观经济,因而对股市仅有短期的负面影响.王庆在报告中提到,预期中国今年至少还要升息一次,可能会在第四季,因央行将抑制通胀预期视为首要任务.而中国敢于在此时升息,则显示出监管层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实际经济的影响很小.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表示,宏观调控主要是"对症下药".如果整体经济不存在通胀,加息幅度不应当太大.加息解决不了食品价格上涨.主要还是应当增加供给,比如通过增加人民币升值速度,让农产品进口更便宜,这对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人民币升值这种方式也是可控的.此外,贸易顺差过大,外部需求比较强,通过加息也是解决不了的.最终,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食品通胀压力、贸易顺差扩大、流动性过剩,这些最终都会归结到人民币问题上.预期下半年调控的主要手段会归结于人民币升值上. 分析认为,本次加息是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首先,加息,有利于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上调贷款利率会增加贷款需求方的资金使用成本,有助于减少贷款需求.其次,加息,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利率政策不仅要考虑目前的物价状况,还要考虑未来的物价走势.加息央行如此密度频繁加息,是在更加明确地通过货币政策传递紧缩信号,也表明了政府的一种负责任的姿态,那就是对物价上涨决不会放任不管,这有利于稳定人们的通胀预期. 分析认为,央行这次采取的是非对称加息,即存款利率的提高幅度高于贷款利率的提高幅度.体说来,这种“非对称加息”可能有三大意图.其一,算上5月19日那次加息,两次不对称加息使存贷款利差缩小了0.18个百分点,这有利于抑制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其二,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频频出手,此前央行已三次上调贷款利率.此次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小,有利于不过多增加企业的利息负担,对经济不致造成高强度的“降温”.其三,最近不断蔓延的美国“次贷危机”,其重要原因是:随着美国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还贷负担不断加重.由此带来的启发是,货币政策应有更好的前瞻性,要防止利率过高导致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小,有利于不过于加重“房贷族”的还贷负担. 分析认为,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能会将央行从对冲成本困局中解脱出来.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用来购汇进行海外投资,不仅可以引导资本流出,改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对于央行来说,冲外汇占款的成本压力也可大大减轻,为央行提高升息频率提供有力支持.因此,预计央行还会根据通胀形势继续有升息举措. 分析认为,本轮物价上涨主要由猪肉和鲜菜等拉动,5.6%的增长率可能已经超过了官方的“警戒线”.总体上看,我国CPI增长已出现明显加速势头,全年的CPI增长可能维持在4%左右.不过,专家也指出,与1992年到1995年期间的上一次经济高增长期相比,当前我国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不必担心物价上涨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太大损害. 分析认为,本轮CPI上涨还属于温和性通货膨胀,仍将继续上涨,但处于可控范围.第一,当前的CPI上涨是前期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压力再次释放的结果.第二,粮食、猪肉等食品价格涨势将持续较长时间.第三,食品价格带动PPI中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第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政府很可能运用价格手段,上调资源产品价格.第五,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稳中有升,需求对CPI上涨的拉动力在增强.第六,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第七,货币投放过快使潜在的通胀压力在加大.第八,通胀压力笼罩全球,国际传导恐使中国难以独善其身.第九,到目前为止,本轮CPI上涨还属于温和性通货膨胀,处于可控范围. 分析认为,7月CPI增长5.6%并非超出市场预料,但在“通胀”预期之下,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步骤将放缓.目前来看,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上涨,如果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把握不好,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将更快上涨.食品带动的CPI走高是“结构性”通胀,在三季度之后,CPI将有所回落,届时各类改革措施将会跟进.中国的“结构性”通胀不可小视,食品价格在中国比较特殊,不能等同于其他西方经济体,经验显示在中国食品价格上涨会引起下游食品加工业以及其他多种产品的价格上涨.可以预见,“物价”上涨压力减缓之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才会要继续推进.据悉,今年宏观调控部门所定的资源性价格改革内容包括,适时推进天然气、水、热力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适当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分析认为,“高增长低通胀”日益成为新一轮长期增长周期的主要趋势.首先,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市场从供求基本平衡向相对过剩转变,这成为决定未来经济“高增长与低通胀”组合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从中长期来看,在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所带动的投资快速增长条件下,中国经济将会在继续较快增长的同时维持一个相对低的物价增长水平,不会发生明显的通胀.最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有利于我国价格总水平长期处于低位.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将继续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这将会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增长低通胀”态势. 二、铁出口强劲惹多国发难国家或将加速政策调控 8月9日,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铁产品出口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势头.但与此同时,随着铁出口的大幅增加,我国铁企业今后或将遭遇到更多的贸易磨擦,国际反倾销大棒随时可能高悬在众多铁企业头上. 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材出口594万吨,同比增长66%,环比6月份下降42万吨.1~7月份累计出口材3970万吨,同比增长92.2%. 虽然我国铁产品的出口持续大幅度增加,但这种情况在下半年或将难以乐观. 第三次中美铁非正式对话已结束,虽然双方就中美铁贸易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交流,但会谈结果现在看来不是很乐观,美方表示,我国相关铁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将继续下去. 副秘书长张锦称美国的裁定毫无根据 美国继续发难欧盟旧事重提 除了美国的发难,欧盟也来“凑热闹”. 据了解,欧洲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AG)发言人表示,一些欧洲铁企业已经要求欧盟委员会针对进口自中国的铁启动反倾销程序. 目前,欧洲委员会决定,从8月28日开始对从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进口的硅铁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 中国硅铁反倾销税率35.5%,但指定的几个厂家的税率略低于这个水平;俄罗斯25.5%,有两家略低;埃及除两家外,所有厂家的反倾销税率为25.5%;哈萨克斯坦为33.9%. 市场人士预计,由于欧洲用户争抢订货,反倾销税可能导致硅铁进口价格上升.自欧洲铁合金协会向欧委会提出指控后,硅铁价格就逐步攀升. 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我国出口硅铁97.4万吨,同比增长36.86%,其中出口到欧盟的比利时有5.3万吨,同比增长97%;出口法国2.3万吨,同比增长239%;出口意大利3.5万吨,同比增长9.4%. 贸易商们认为,对中国的硅铁产品征税与欧盟硅铁供应不足的现状脱节.早前,在此事件的影响下,欧盟硅铁的价格已从6月份的800~830欧元/吨,快速上涨至935~960欧元/吨.“预计终裁结果将会维持原判.在初裁中,中国企业的税率比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埃及等国的都要高,这将大大降低我国硅铁产品的竞争力,国内企业不得不大幅压缩产能,直接的后果是,欧盟市场将被其他国家的同行夺走.”一家冶金企业的老总忧心忡忡地说. 此外,从商务部获悉,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发布公告,立案对原产于或出口自中国无缝油井管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期待反倾销安全预警机制 对于中国铁出口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纠纷,业内人士认为,在国际铁贸易中发生争端和不同意见,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倡导并坚持通过双边的协商、对话、交流,合理解决双方的分歧和矛盾.同时,我们也不放弃以法律手段维护行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对此,业内人士提出建议,希望国内能建立一个权威的反倾销安全预警机制,让所有涉及出口的企业都有一个准确的消息获知渠道. 对于如何解决铁贸易纠纷,中协表示,中国始终在坚持这样的原则:铁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适量出口.为此,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宏观调控的措施.中协认为,这些政策措施的效应将在今年下半年会有明显反映,届时,我国的铁产品出口增幅将大幅下降. 而记者从国内第一大铁企业宝集团了解到,该企业已建立起可持续通商原则,强调以市场及最终用户的需求为驱动,不单纯追求出口数量,将产品出口比例保持在适量区间内. 对于中国铁出口,中协的立场“坚定”,有关负责人一直对外表示,材大量出口不符合铁产业政策趋向,国家继续控制材出口,出口量应保持在铁总量的10%以内,但仅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10%,达到了13%. 7月份的材出口强劲之势出人意料,这可能促使国家加速出台抑制材出口的新调控措施.尽管对于10%这一指标合适与否仍然存在争议.但这一指标从某种程度上是亮出了中国材出口的底线,既是对国际市场的承诺,也是对材出口量的一种暗示性认可.国家还会有一个观察期.但7月份的出口量足应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国家可能会高度关注下一步的变化,甚至不排除研究新的应对措施. 中国铁工业协会会长张晓刚日前分析,受宏观调控、淘汰铁落后产能、抑制出口等因素影响,今年全年尤其是后几个月材消费将减弱. 初步分析,制约下半年铁行业利润增长有以下几个不利因素. 一是铁行业的产销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日益加剧.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以后,前五个月粗净出口同比增量占了国内粗生产增量的54%,国际贸易摩擦对铁行业未来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二是宏观调控.今年国家继续实行货币、金融双稳健政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我国铁产品出口也将面临多项抑制因素,如4-6月国家四次出台限制材出口的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出口退税率、加征出口关税、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等“组合拳”,而这些政策效应将在今年集中显现.受此影响,今年我国材消费强度将有所减弱,预计粗消费量将降至13%左右. 三是铁矿石价格上涨明显,铁企业成本上升较快,1-4月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同比上涨15.6%,而1-5月份国内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25%. 四是节能降耗已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铁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之首,必然要受到下半年陆续出台的针对高耗能行业的调控措施的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铁产量增幅将下降.今年是国家铁产业政策规定淘汰200立方米以下高炉,20吨以下转炉、电炉的最后一年,国家将采取严厉措施淘汰这些落后产能. 以上几大因素对材消费的影响将主要在今年的后几个月体现出来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在最近召开的“2007年铁行业投资分析会”上表示,国内材的出口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是因为国际市场存在的刚性需求,出口退税等政策调控的不利因素是可以消化的.如果现在过度抑制铁出口,很可能会给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机会,等到竞争对手赶上来,我国铁产业的比较优势也就失去了. 三、节能减排严峻形势紧逼铁工业淘汰落后加快步伐 国家发改委认为,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将在近期重点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评制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同时,在年初已安排113亿元资金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又增加100亿元支持节能减排. 据悉,下半年,有关部门将水泥、焦炭、电石、铁合金、平板玻璃和铁(第二批)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分解到相关地区和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对电力、铁行业“上大压小”要求和其他政策规定,确定时限要求,确保完成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 此前,中协消息称,高耗能行业利润成倍增长,这一现象值得关注.预期下半年国家可能出台一系列针对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调控政策,以及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下半年高耗能行业、资源性行业和部分出口型行业利润将受到一定影响. 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落后炼铁高炉要按期淘汰,禁止转产铁合金;同时要举一反三,禁止落后生产能力转移,禁止落后生产设备转产. 通知指出,目前我国高炉铁合金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但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为逃避淘汰将300立方米以下的炼铁高炉盲目转产铁合金.由于这些高炉多达300多座,如全部转产可增加铁合金生产能力1000多万吨,将进一步加剧铁合金产能过剩的矛盾. 此外,一些地区以铁合金项目的名义盲目新建或改建了一批镍铬生铁高炉,有些地区还准备新建.这些镍铬生铁高炉装备比较落后,“三废”排放严重超标,热能利用效率低.同时由于该种高炉本质上就是炼铁高炉,以铁合金项目而不是炼铁项目要求建设实际上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国家发改委表示,上述问题如果进一步发展,将加剧铁合金产能过剩矛盾,严重冲击铁合金企业生产,影响落后炼铁高炉的淘汰进度,不利于铁行业和铁合金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 通知要求,各地落后炼铁高炉要按期淘汰,禁止转产铁合金,淘汰以炉体及风机、烧结、烟囱等设备设施拆除和生产场地平整为标准;对新建、拟建铁合金高炉项目,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不予核准和备案,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现有300立方米以下的镍铬生铁高炉按照炼铁高炉的要求限期淘汰,新建镍铬生铁高炉应严格按炼铁项目进行管理. 此外,对改变用途冶炼生铁的,按照炼铁高炉要求重新进行审核.其中,属于2005年8月以后建设的10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项目,不符合产业政策规定,应予以停产;属于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应予以淘汰. 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要对淘汰的落后高炉转产铁合金的情况以及在建铁合金高炉项目认真进行清理,并将处理结果于9月底前报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 通知还表示,各地区要“举一反三”,关注其他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情况,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禁止落后生产能力转移,禁止落后生产设备转产. 山西铁企业到2010年由370多家减至60家左右 近日,山西省政府公布了《山西省冶金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省铁企业由370多家减少到60家左右. 根据该规划,“十一五”期间该省冶金工业将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20吨及以下炼转炉、电炉,通过产能置换,企业联合重组,建设一批符合国家准入条件的铁项目,使全省铁企业由目前的370多家减少为60家左右,形成若干个500万吨以上的大型铁联合企业和优特生产基地,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基本实现铁、、材综合配套. 同时,山西省将优化种结构,加大种结构的调整,发展硅、新型建筑结构、优质合结、汽车用等品种. 四川下半年将重点淘汰349户落后产能. 27日,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2007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方案》,规划下半年重点淘汰的349户企业落后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电力、铁、水泥、煤炭、化工、焦化、铁合金等7个高耗能行业,预计实现节能148万吨标准煤,对下半年工业节能目标的贡献率为53.8%,对全年目标的贡献率为33.9%. 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将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9月1日至9月10日期间,协助各市(州)政府制定工作方案和确定淘汰进度;9月11日至10月30日期间为第二阶段,指导和督促各市(州)政府在9月30日以前完成工艺设备淘汰,10月30日以前完成企业关闭或整合关闭工作. 山东焦炭要淘汰430万吨落后产能 28日,山东省在焦化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现场会提出,从明年开始到2010年,山东焦炭要淘汰落后产能430万吨,全省焦炭产能控制在3000万吨左右;重点发展2—3户销售收入过50亿元、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培育1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吨焦耗洗精煤低于1.33吨,耗新水低于3.5吨. 目前山东省焦化行业突出存在着“三低一重”的问题.一是工艺装备水平低,全省将淘汰的高度低于4.3米的小焦炉还有64座,占山东全部焦炉的43%;二是资源利用率低,部分企业产品开发利用不充分,资源浪费严重;三是生产集中度低;四是污染比较严重. 记者从“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获悉,国务院国资委已经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任务列出体时间表. 按照到“十一五”期末,央企要确保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总体目标,结合中央企业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2007至2009年铁业节能减排分解目标是: 2009年,铁行业各项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企业的主要产品单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6%,吨综合能耗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3%. 四、铁业重组浪潮汹涌民营企急谋资本突围 近日,铁业的并购消息频传,不仅有宝邯共建、宝与包的战略合作,宝收购八一铁,还有武战略重组昆的重大事件,同时还传出武推进与攀战略合作的消息. 日前,中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我国铁行业的跨地区合并重组,应该形成以鞍—本为核心的东北铁工业基地、以首—唐为核心的华北铁基地、以宝—马为核心的华东铁基地和以武—攀为核心的中西南铁工业基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中国铁领域跨区域并购浪潮开始蔓延,这种并购浪潮符合国家铁产业政策. 据统计,全球炼产能在未来三年内的增量合计大约为1亿吨.国内的粗产量的增速在2005年达到顶峰之后,已经开始逐渐回落,预计未来供给增速将不断减缓.铁行业的供求关系将不断改善.未来材出口的趋势不可扭转,材的出口将进一步改善国内铁行业的供求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性的铁并购已经展开.铁并购将改变铁行业集中度低的充分竞争格局,最终将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有利于铁行业提高对上游以及下游企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铁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将大大提高铁行业的盈利能力. 评级机构惠誉发表评论称,中国政府应鼓励更多市场化的行业并购重组,以便更好地利用目前价的上升周期;该机构认为,如果中国铁行业不进行更多市场化的收购和整合,大多企可能仍将以国内市场为主,并且暴露於国际铁业的景气周期和波动之中.而对于铁行业整合,中国铁企业似乎更倾向於战略联盟,而不是并购,这对于改善仍然高度分散化的产业结构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我们现在与一家美国资本达成了初步协议,计划明年初在美国上市.”江苏一家不愿透露身份的民营铁企业的许姓厂长告诉记者,他们企业与美国的这家公司签定了对赌协议,如果到期不能完成协议所规定的盈利目标,对方将成为他们公司的大股东. 许厂长告诉记者,据他所知,现在中国的众多民营铁企业都在寻求资本的运营,“数量至少30%以上,只是许多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没找到合适的对象.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华北和东北地区,相对来说,由于开放得较迟,意识相对落后,西部的铁企业在寻求外资合作方面也比较落后,资本运营基本上没有”. 许厂长的话并不乏事实印证. 8月20日,刚刚在香港上市的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的复星国际宣布,其与海南铁订立合资经营合同,总投资15亿元,成立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从事海内外开采及加工铁矿石等业务.这也是该公司上市后的第一笔收购.目前复星系已经参控股南、宁、建龙铁等诸多企业,有媒体甚至称,复星要把它的铁业打造成为“中国的米塔尔”. “吸引外资是纯粹的企业行为,国家有铁产业政策,对吸引外资有相关的审批制度,民营铁企业吸引外资也都需要通过审批.”中协副秘书长戚向东表示,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会变,无论是国有铁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将在公平的竞争舞台上进行竞争. 重组浪潮来袭 对中国众多民营铁企业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国家的铁产业政策和国内铁业的重组浪潮. 今年以来,国内铁龙头老大宝集团掀起了一阵阵的并购整合潮.宝先后与新疆的八一铁、河北的邯郸铁及内蒙古的包头铁达成并购、重组、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这只不过是宝并购中国铁企业的开始,国家发改委对宝的积极支持,加上宝迅速发展规的需要,今后的并购举动应该会更频繁. 另一大铁巨头武集团也不甘人后.8月1日刚刚并购了云南昆明铁,不日将并购攀集团的消息也流传甚久.武股份董秘赵浩表示,收购昆是该公司的扩张战略之一,未来还将并购更多公司,获取矿石来源并拓展东南亚市场,目前双方的合并还在集团层面,对上市公司还没有影响.但分析人士指出,这块资产不排除在未来装入上市公司. “鞍集团与本集团的联合重组在下半年将有实质突破.”前不久,中国铁工业协会会长、鞍山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向媒体表示. 罗冰生认为,2006年全国产超过4亿吨,高居世界第一位,有铁生产企业760多家,年产量在50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21家,没有世界级铁企业,因此,从增强我国铁行业竞争力考虑,应该组建几个年产量近亿吨的跨地区铁集团. 很明显,在中国铁企业的重组规划中,众多民营企业将处于被淘汰的地位. 30%以上民企或被淘汰 “虽然现在民营铁企业活得还不错,但3-5年之后,至少有30%以上的企业将被淘汰.”许厂长预测说,剩下70%的企业将会苦苦支撑,其中真正能剩下的,或许还会是30%. 许厂长表示,近年来,由于国际上对粗的生产要求不断变严,再加上国内外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中国许多民营铁企业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增加,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现象尤其突出.但是这种企业的规很小,技术工艺水平根本达不到环保要求,只要国家的产业政策落到实处,这些企业所能等待的,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同样,在政策上,国家有关方面表示,淘汰落后产能将不再实行单一的行政措施.据了解,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已制定了产能退出机制初步方案,将采用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推动落后产能淘汰. 据悉,山东、湖南等省份已陆续开始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政府设立政府补偿资金,用来支持关停并转被淘汰企业.(大山Mysteel.com资讯部) 。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年中国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年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年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年人均用267公斤,预计2010年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年7.5%。 二、“十一五”期间,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年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年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年各地人均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年,从各省市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年我国区域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华东、中南仍是我国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年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年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年的13.1%增长到2010年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年是36.22%,2005年是43%,2010年规划是47%。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年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年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年需建筑用1723万吨,5年需建筑用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年需建筑用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年需建筑用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年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年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年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产品)。今后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年实际在下降,由2000年的57%降到2005年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年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年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年有所提高,预计201O年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消费(2010年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9%,后两年7.5%预测,2010年GDP为27.29万亿,消费4.9亿吨(材4.7亿吨),增速前几年是7.6%,后几年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年消费5.6亿吨(材5.3亿吨),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鞍、武、首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铁协会每年将对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年88604亿元相比,年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年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吨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年如果吨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吨水平,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年如果吨耗新水实现《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一35%:因此,铁行业将面临吨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年的10年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年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年均增长2.8%。按2010年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年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产量)比2004年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铁工业发展,规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即使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铁产业上凸现,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铁生产的大波动。 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年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年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年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年粗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年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年中国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年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 2005年煤炭用870万吨;预计2010年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2005年720万吨,2010年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2005年150万吨,2010年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有新的要求。 (1)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 2005年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年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输送用,储备库用,石化用。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年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年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 至2010年,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年需管线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有周期性的特点,各年管线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年管线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厂有宝、武、鞍、舞、太、本等。宝与武完成x8O管线研制,鞍和舞试制X80热轧板,并在巨龙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板。 (3)进出口情况。2000年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年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厂管线的生产开发,管线基本不再进口,每年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材的新要求:高级、高性能的管线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 电力行业用2005年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到2010年火电用平均年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管。 水电用。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年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材用量很大。近几年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管平均每年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年核电用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年。 风电用。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年,国产风电设备的年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轨约950万吨,平均每年铁路建设用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轨数量将约15万吨/年。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年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年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铁路用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年左右。 2005年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材在417万吨,2010年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年为铺轨高峰期,每年需客运专线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年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轨约160万吨,平均每年约需4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年的铁路货车用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建筑用消费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年比2000年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年~2005年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年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年,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年。我国正处在长达20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年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材。 H型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产量从2001年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年的96.91%、2003年的109.41%下降到2005年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年H型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年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年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材1098万吨。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需求为:2010年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85%,2010年造船行业年需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 1.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年我们用390万吨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年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板,让更多的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用2700万吨,预计2010年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年家电行业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年材消费年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年,在今后10年,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年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年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年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年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年自行车用200万吨,预计2010年用260万吨。其中窄带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建筑五金、不锈制品、锁、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锁、燃气用、不锈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随车工、建筑工、防爆工、小型电动工、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材占有率在95%;到2010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年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年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年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年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消费2005年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年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年中国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年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年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年人均用267公斤,预计2010年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年7.5%。 二、“十一五”期间,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年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年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年各地人均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年,从各省市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年我国区域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华东、中南仍是我国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年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年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年的13.1%增长到2010年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年是36.22%,2005年是43%,2010年规划是47%。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年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年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年需建筑用1723万吨,5年需建筑用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年需建筑用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年需建筑用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年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年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年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产品)。今后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年实际在下降,由2000年的57%降到2005年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年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年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年有所提高,预计201O年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消费(2010年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9%,后两年7.5%预测,2010年GDP为27.29万亿,消费4.9亿吨(材4.7亿吨),增速前几年是7.6%,后几年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年消费5.6亿吨(材5.3亿吨),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鞍、武、首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铁协会每年将对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年88604亿元相比,年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年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吨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年如果吨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吨水平,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年如果吨耗新水实现《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一35%:因此,铁行业将面临吨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年的10年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年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年均增长2.8%。按2010年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年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产量)比2004年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铁工业发展,规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即使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铁产业上凸现,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铁生产的大波动。 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年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年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年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年粗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年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年中国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年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 2005年煤炭用870万吨;预计2010年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2005年720万吨,2010年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2005年150万吨,2010年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有新的要求。 (1)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 2005年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年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输送用,储备库用,石化用。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年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年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 至2010年,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年需管线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有周期性的特点,各年管线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年管线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厂有宝、武、鞍、舞、太、本等。宝与武完成x8O管线研制,鞍和舞试制X80热轧板,并在巨龙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板。 (3)进出口情况。2000年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年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厂管线的生产开发,管线基本不再进口,每年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材的新要求:高级、高性能的管线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 电力行业用2005年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到2010年火电用平均年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管。 水电用。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年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材用量很大。近几年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管平均每年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年核电用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年。 风电用。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年,国产风电设备的年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轨约950万吨,平均每年铁路建设用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轨数量将约15万吨/年。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年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年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铁路用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年左右。 2005年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材在417万吨,2010年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年为铺轨高峰期,每年需客运专线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年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轨约160万吨,平均每年约需4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年的铁路货车用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建筑用消费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年比2000年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年~2005年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年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年,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年。我国正处在长达20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年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材。 H型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产量从2001年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年的96.91%、2003年的109.41%下降到2005年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年H型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年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年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材1098万吨。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需求为:2010年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85%,2010年造船行业年需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 1.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年我们用390万吨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年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板,让更多的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用2700万吨,预计2010年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年家电行业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年材消费年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年,在今后10年,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年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年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年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年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年自行车用200万吨,预计2010年用260万吨。其中窄带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建筑五金、不锈制品、锁、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锁、燃气用、不锈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随车工、建筑工、防爆工、小型电动工、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材占有率在95%;到2010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年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年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年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年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消费2005年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年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 中国区域材市场消费趋势

    一、国内材生产消费现状 1.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 我国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1)2005年在本地生产销售材50%以上的有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低于50%的是东北、西北地区。 (2)华北、东北、西南地区本地销售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中最大的是东北地区,由2004年35.3%提高到2005年45.2l%,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引领下,东北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大。其次是华北地区,由49.9%提高到54.44%,提高了4.5个百分点。 (3)从区域市场来看,华东地区仍然是最大材消费市场,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39.46%,其次是华北、中南地区,约占35.44%,以上三个区域材消费约占全国的74.9%。 2.长条材 在2000一2005年之间,我国长条材产量比由54.1%降到50.2%,消费比由49.9%降到48.1%,产量略大。在消费增长率方面,由23.5%降到18.1%;产量增长率由23.1%降到18.9%:产销增长相当,生产消费矛盾不大。 在进出口方面,进口增长了110.5%,出口增长了314.8%。净出口量增长了554.4%。结果是长条材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出现供大于求矛盾,而且在其它价格变动时一度出现了坚挺的局面。因此,长条材适应市场能力强、产量调整快。 3.扁平材 在2000—2005年间,扁平材产量比由38.8%提高到42.8%;消费比由43.7%降到45.6%;消费增长率由66.2%降到18.6%;产量增长率由31.2%降到26.4%。 2000—2003年间扁平材消费增长率高于产量增长率,2004年产量高于消费增长率19个百分点,2005年又高了7.8个百分点。说明生产消费不平衡。 在进出口方面,扁平材进口量增长58.6%,出口量增长了172.5%,净进口量增长了19.1%。2000年进口量是出口量的3.88倍,2005年还有2.66倍。产量增长的同时进口量仍在增长,表现出扁平材生产大于消费,矛盾突出。 4.管 在2000-2005年间,管产量比由7.1%增到7.3%;消费比由6.5%降到6.3%。消费增长率由11.4%降到11.3%,产量增长率由10.4%提高到18.5%,结果是生产大于消费。 在进出口方面,进口增长64.7%,出口增长321.4%,净出口量增长了1310.7%。2000年出口是进口量的1.26倍,2005年增长为3.22倍,缓解了国内管供求矛盾。 5.进出口影响度 出口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扁平材出口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27.3%,长条材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22.2%,管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74.7%。 6.消费增长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 扁平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82.8%,长条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92.2%,管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60.8%。 由此看出,出口能平衡国内资源增量。如果没有出口,国内材总体是过剩的。 二、建设用材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中厚板生产消费。我国中厚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40%左右,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各约占17%一18%,其它各区域消费比重都在10%以下,最低是西北地区。 2.型材生产消费。大型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而且增长最快。华北、中南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中小型材和棒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5%左右。东北地区增长较快,到2005年占全国比重增长到20%左右。 3.螺纹筋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6%左右。华北和中南地区分别占全国的20%、18%左右。 4.线材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8%左右。华北、中南地区各占17%一18%左右。 5.镀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中南占23%,其它各区域低于10%。 6.彩色涂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67%一71%左右。华北占12%、中南占8%左右、西南占7%、东北占3.8%、西北占不足1%。 以上材品种消费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各种材品种消费比重都在35%以上,其次是中南、华北、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区域也是华东地区,“十五”期间平均约占全国比重37%左右,其次是中南地区约占22%左右,华北占14%左右,西南10%左右,西北6%左右。 华东地区消费了大量建设用材,原因是到2004年,华东地区建筑房屋施工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49%,而其次的中南地区仅约20%左右,华北和西南各约ll%左右,东北约5%,西北约4%。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有很大的关系。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增长趋势,2000年以来平均约占17.7%,2005年约17.8%,最高的2004年占18.8%。 房地产开发用占全国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也呈增长趋势,2000—2004年平均约占18.25%。 而且房地产开发用影响越来越大。1999年以来,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业施工总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其中商品住宅的施工面积则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999年时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为68.8%,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为23.5%,到2004年,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下降为57.8%,而其中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上升为49.7%。 房地产开发用自东部向西部影响程度不同。东部地区影响大,西部地区影响小。原因是东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53%一56%,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54.2%一58.2%。 西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60.6%一67.2%,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37.9%—44.4%。 广东、海南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分别是50.1%、60.9%,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62.3%、57.1%。 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约64.1%一75%,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21%一45%。 我国各区域建设用不同特点是:重工业区域用多,如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单位建筑施工面积用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扁平材、管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扁平材生产消费 扁平材(中厚板、薄板、镀涂层板、电工、不锈板及带)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五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42%左右。其次是中南和华北地区,各占约18%一19%左右。 热轧宽薄板卷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21.6%,华北占15.6%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中南约占20.4%,华北约占15.6%。 冷轧宽薄板卷(含镀涂层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50.7%左右。其次是中南19.1%,华北、东北各占8%一9%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51.3%,中南约占17.8%,华北约占9.1%,东北约占8.1%。 扁平材尤其是薄板材品种消费的主要流向与区域工业发展进程有关。2000年以来,华东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2.9%,中南约占24.3%,华北占13.1%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9%,中南约占23.9%,华北占14.4%左右。 扁平材品种消费与区域工业结构有关。到2005年,全国轻重工业的比重关系为31:69,其中华东35:65,中南、西南地区分别为37:63,华北为20:80,东北为16:84,西北为13:87,各区域轻重工业结构明显不同。 薄板材特别是冷轧、镀层等板材产品消费大的地区是轻工业发达地区。其中,华东地区轻工业占全国比重为51.2%,中南占29.0%,华北占9.3%,西南占7.8%,东北占5.0%,西北占2.0%。 出口贸易多少也决定了区域消费的大小,出口结构的不同也显示了消费结构的差异。华东和中南地区是主要的出口区,2000年以来,平均分别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5.4%、35.3%。华东地区是增长趋势,中南地区是下降趋势。其它区域比重基本没变,都在10%以内。出口经济带动着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带来对铁材料消费增加。 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从区域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看,最大的是华东约占全国50%,其次是中南约占39.4%。从区域高新技术产品出El占全国比重看,华东地区占49.2%,中南地区占39.1%。同时,由于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的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因而各地区出口额也有较大不同。出口额较大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都超过500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46%--69%。其次是山东、福建、北京、天津、辽宁,出口额都超过20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29%--35%,其中天津占67.5%。 带也是扁平材消费中的主要品种。带消费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地区,近四年平均各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13.4%左右。到2005年,华北约占39.4%,华东约占33.8%,中南约占14.7%。 焊接管是板带材特别是带的主要消费者。2005年华北地区焊管产量达到了810.73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51%,是带在该区域消费的主要去向。华东地区焊管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约20%,中南地区占10%,东北地区占8%。 焊接管是板带材的下游产品,产量高消费也大。焊管消费较大的区域是华北地区,平均占22.7%,华东占20.7%。中南占17.8%。 2.管现有生产消费 到2005年,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680万吨,增长了180.0%,同期,材总产量增长了183.7%(按统计快报)。 无缝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632万吨,增长了152.4%;焊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048万吨,增长了202.0%。 2000—2005年,管占材总产量的比重平均为6.97%,其中无缝管占2.62%,焊管占4.35%。2000年,无缝管产量占材总产量的比重为3.16%,焊管占3.95%,到2005年无缝管占2.8%,焊管占4.2%。因此,焊管比无缝管产量增长快,焊管产量比重提高,无缝管比重减小。 到2005年,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1479万吨,增长了157.5%,同期,材总消费量增长了167.8%(按统计快报)。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201万吨,增长率高22.4个百分点。 无缝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558万吨,增长了133.4%;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75万吨,增长率高19.0个百分点。焊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921万吨,增长了176.8%。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127万吨,增长率高25.2个百分点。 2000-2005年,管占材总消费量的比重平均为6.51%,其中无缝管占2.76%,焊管占3.75%。与产量相比,产量比高0.72个百分点,其中无缝管高0.27个百分点、焊管0.45个百分点。 2000年,无缝管消费量占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为2.96%,焊管占3.70%,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0和0.26个百分点;到2005年无缝管占2.58%,焊管占3.82%,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3和0.45个百分点。 焊管比无缝管消费量增长快。焊管消费比重提高,无缝管减小。焊管供求矛盾扩大比无缝管大。 管现有消费区域流向。2005年与2000年比,无缝管消费量增幅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西北地区,分别增加了179万吨、79万吨、56万吨,增长了128.8%、68.1%、115.5%.其它区年消费量增加约20多万吨。 管现有消费产业影响。2000—2005年管消费增长率平均约31.5%,万元GDP管消费强度为12kg/万元,万元投资管消费强度为30.8kg/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管消费强度为37.4kg/万元,万元建筑业增加值管消费强度为307.8kg/万元。 从管消费增长率与万元GDP、投资、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管消费强度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管消费增长率与建筑业管消费强度呈明显相关关系。工业仍然是管消费的重要方面,但对管数量的拉动作用有减弱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万元工业增加值管消费强度没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减少的趋势也不明显(2005年比2004年有所减低),反映出工业发展对管消费需求是平稳的。投资是管消费的重要方面,管消费随着投资的增长而增长,近年来,万元投资管消费强度也没有改变。 管这种消费变化趋势在“十一五”期间将会延续,特别是影响管消费需求较大的建筑业仍将是推动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工业产业的发展将使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 3.固定资产投资 研究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材消费关联度最大。要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中比重的变化。日本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超过30%的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导致了铁工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调整过剩能力花费了10余年的时间。日本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在1973年达到最高36.4%,2003年降低到24.1%。 到200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达到了51.5%,比2003年的42.84%又提高了8.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吗?国内消费的增减要特别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如果按前面所提到的每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强度测算,按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8604亿元,投资增长超过11.29%,投资额增加10000亿元,相应消费量应增加3940万吨,其中长条材消费量将增加2050万吨,实际会不会是这样呢?因此,除了看投资额和增长率的大小外,更要研究投资结构和方向。 从国家发改委冶金处在编制规划时对材消费需求预测中所测算的近年来因使用国债对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材消费的拉动作用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消费增长快速与使用国债有密切关系,如果扣除这一促进因素,消费达到已有增长率是不可能的。 1998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等。2003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一是有利于经济均衡和长期发展的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等。二是有利于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消费条件的项目。2003年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和义务教育等投资,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继续做好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三是增加对社会保障和城乡低收人群众的支出。四是增加对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电子政务工程和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到2001年,国债共支持了47家铁企业,组织实施了82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750亿元。 目前在一些行业一些地区国债的拉动作用还会有前几年那么大吗?过去是因为有项目而没有投资,发国债买土地,而现在是有投资没有项目。 即使国债的直接拉动没有以前大,但其投资方向对社会投资也有引领作用。 2003—200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加了14911亿元,其中7个主要行业投资增加了12987亿元,占全国新增投资额的87.1%,可见这些行业是近年来投资的主要方向,而这些行业的投资建设又是消费的主要用户,特别是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输送管道、水利建设、建筑和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都是消费的大户,如据测算,2004年建设用材占全国材消费总量比重为64%。问题是今后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是否还是如此呢?投资的目的不单是建铁路、高速公路,其中工业建设过后必将带来工业生产的增长。所以,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对消费的影响一是看投资总量的增长速度,二是看投资方向和结构。这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能够看出。 四、区域市场的变化 区域市场层次性带来的消费总量增长和消费结构拉动作用不同。从国内市场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六省一市是国内材消费最大的区域,其次是中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消费占全国总消费的比重均在10%以下。 从供求上看,材的加工能力大于本区域市场消费的区域是华北、东北地区,而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均不能满足。总量上、地区间存在差距,有的多有的不能自给。 扁平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44.9%、中南地区占21.7%。长条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39.9%、中南地区占17.5%。 经济发展带动材品种消费区域的移动,目前消费较大的区域今后消费增长将减缓,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将适当加快。 梯型市场导致铁企业发展格局的变化。不同区域企业和不同结构的企业发展方式的差异,面对的市场是不同的。 消费市场的层次性影响着区域市场品种消费结构。 一是区域制造业的集中 我国目前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个家电制造集群,这三个产业集群汇聚了大量的制造加工企业和零配件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在全世界范围都占有重要地位,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 集群优势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内外大量的定单和投资,客观上又增强了这种集群优势。 除了占有比重的变化外,还有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市场也有很大影响。如:电冰箱产量占全国比重1999年时为28.1%,到2004年为28.4%;彩色电视机1999年时为46.9%,2004年为49.5%;汽车由0.9%提高到5.5%,而像家用洗衣机由19.7下降到7.8%,产量也由原来的264.94万台下降到2004年的184.03万台。可以看出有的略有发展,有的逐惭缩小,而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均在提高。 下游用户产品的这种产业变化和转移,将带来消费量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等与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等都在全世界范围占有重要地位,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今后,这种优势还能保持吗?优惠政策到期了,工人工资也涨了,其它靠近消费市场的地区做不做这些东西?落后地区要发展也会有政策,为什么到广东、江浙打工?因此,产业转移造成区域材品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二是下游企业规的集中 家电行业仍将延续结构调整的趋势,并出现两级分化的局面,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会通过不同方式退出市场,而龙头企业也会呈现强者更强的局面。2004年中国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达到507万和230多万辆。而国内前五家汽车企业集团产销量均已超过50万辆,占全国汽车市场的比例超过60%。 三是一些制造业发展将逐步增强世界市场竞争力 如机械、汽车、造船等。这些市场因素的变化,将影响着区域市场消费和结构变化。我们正处于经济发展有利的环境之中。 经济发展是消费增长的直接推动者。近年来,世界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达到了5.1%。我国2003年经济增长率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9.9%。 铁产业仍然有良好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工业化过程中,快速增长期与稳定增长期的转折点在哪里?“十一五”是我国发展的什么时期?这将决定着消费增长速度。中国工业化有中国特色。不同地区发展不同,快速增长期有多长,稳定增长期什么时间开始?现在是什么时期?后发展区域是存在的,是不是也有先工业化、城镇化率很高的区域?这些都能对需求及其结构预测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国工业化增长式的演变是:计划经济下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封闭环境下自主开发。然后是走调整经济结构的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引进。再其后,走新型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创新。在我国工业化增长式演变的过程中,相对应的铁产品是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大于求,数量品种矛盾,品种质量矛盾,乃至升级换代、绿色产品。 2005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GDP消费强度对比,超过世界平均值,超过俄罗斯、巴西,已经与法国、挪威、新西兰、英国、乌克兰等相近,但人均GDP不是一个数量级(2004年人均GDPl0923元/人,消费228.6kg/人)。 今后,中国的需求趋势是什么? 五、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贯彻《铁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中国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2.中国铁工业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立足点,有条件的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坚持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到2005年落后和工序能力不配套的产能约7000多万吨。 4.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铁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有所不同,对材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不同企业综合实力、资源占有及规都有所不同;不同企业条件要发展不同铁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因此,分区域、分企业、分不同产品满足市场需要的发展是必要的。 5.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现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6.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铁企业竞争力水平。主要是工艺装备、工艺技术创新,开发品种,提高质量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方面。 7.实施全球性资源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积极建设海外供给基地,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8.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重组,做大做强大型企业集团。 9.全面推进信息化和物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作者为中国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副主任) 。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