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俄罗斯热带钢价格

更新时间:2024-04-14

快讯播报

俄罗斯热带钢价格快讯

2024-04-14 21:16

15日常州市宝江炉料加工有限公司废钢采购价格调整,执行价:矽钢片2560,汽车切片、冷轧2460-2510,镀锌冲皮2330-2380,边丝、白铁皮、带钢圈2230-2280,风桶、白包装带、龙骨、白马口2200-2250,货架柜、黑包装带、彩头边丝2150-2200,彩钢瓦、冷库板2050-2100,打包杂料、镀锌铁丝1750-1850。钢板料2480-2530,工槽钢、模具钢2430-2480,炉料2470,重废一2450,重废二2420,重废三2390,剪料2260-2340,轻废2060-2210,不含税,单位:元/吨。地址:常州市经开区遥观镇桥南工业区宣庄288号,手机:13775726545(陆)13053086777(王)13585311260(孙)13961957181(李)。为了客户的最大利益,请咨询信息上发布的号码,及时沟通,合作双赢。

2024-04-13 12:57

13日常州市宝江炉料加工有限公司废钢采购价格调整,执行价:矽钢片2560,汽车切片、冷轧2410-2460,镀锌冲皮2300-2350,边丝、白铁皮、带钢圈2180-2230,风桶、白包装带、龙骨、白马口2150-2200,货架柜、黑包装带、彩头边丝2100-2150,彩钢瓦、冷库板2050-2100,打包杂料、镀锌铁丝1750-1850。钢板料2480-2530,工槽钢、模具钢2430-2480,炉料2470,重废一2450,重废二2420,重废三2390,剪料2260-2340,轻废2060-2210,不含税,单位:元/吨。地址:常州市经开区遥观镇桥南工业区宣庄288号,手机:13775726545(陆)13053086777(王)13585311260(孙)13961957181(李)。为了客户的最大利益,请咨询信息上发布的号码,及时沟通,合作双赢。

2024-04-12 11:17

4月12日成都带钢价格暂稳,2.5mm参考报价3750;3.5mm参考报价3750。(单位:元/吨)

2024-04-12 11:01

4月12日唐山中首特钢带钢出厂价格:335-365报3600,375-395报3640, 355B材质加价150(加30送到唐山周边(不含乐亭、曹妃甸、京唐港 ))承接各种特殊材质定轧。

2024-04-12 10:55

4月12日早盘上海市场轧优质带钢价格持稳,主流50#优带价格报4330。(元/吨)

俄罗斯热带钢价格价格行情

俄罗斯热带钢价格相关资讯

  • 欧盟钢铁买家呼吁欧盟委员会复审进口保障措施

    由于欧盟国家面临俄罗斯和乌克兰得进口钢铁产品几乎消失,当地一些贸易人士呼吁欧盟委员会修改保障措施,以防止进一步供应紧张该委员会目前正在对从 12 月开始的措施进行审查,以使买家能够获得足够的进口 俄罗斯和乌克兰占欧盟轧、冷轧和镀锌带钢进口量约20%,中厚板甚至占5成这些材料必须从其他地区供应,但其中许多地区有进口限制 一些从俄罗斯进口得板坯,甚至是欧洲Metinvest 拥有的 Ferriera Valsider和Trametal以及NLMK的La Louviere和DanSteel以及Marcegaglia等独立轧钢厂的命脉,加上能源价格的飙升,一些意大利的生产商已经被迫停产。

  • 国际钢市日报:欧美钢厂相继大幅推涨 贸易商呼吁重审进口保障措施(2022.3.11)

    3月8日,位于卡拉布克地区的钢厂Kardemir,150*150mm方坯出厂价为880-885 美元/吨,在销售了约8.2万吨方坯后,钢厂立即将方坯报价提高至920-950美元/吨此外,欧洲对巴西的板坯需求飙升,导致其离岸价格超过了1000美元/吨FOB 欧洲当地一些贸易人士呼吁欧盟委员会修改保障措施,以防止进一步供应紧张该委员会目前正在对从 12 月开始的措施进行审查俄罗斯和乌克兰占欧盟轧、冷轧和镀锌带钢进口量约20%,中厚板甚至占5成。

  • 越南台塑河静下调轧板卷出厂售价

    俄罗斯进口卷资源冲击下,另一家带钢生产商和发(Hoa Phat)预计很快也会将11月份的越南国内轧卷价格降至900美元/吨cfr越南以下目前,供应商正在对11月船期来自俄罗斯的SAE 1006轧卷收集还盘,价格仅为860-870美元/吨cfr越南“他们正在收集还盘,这些不是实盘报价,”另一位越南贸易商指出他补充说,最近一家韩国贸易商以820美元/吨fob的价格订购了12月船期的俄罗斯轧卷,但这种材料在越南还没有被释放。

  • 国际钢市日报(2020.8.25):全球7月份钢铁产量同比大降,中国钢坯进口开始重启

    价格持续上涨或将导致中国钢材出口短期内订单难以转暖 进口方面,目前,印度、越南、巴西、独联体等前期价格低洼区由于大量向中国出口货物,导致价格大幅度攀升,目前5sp 150mm钢坯CFR中国报价在450美元/吨左右 据了解,目前中国正积极寻求低价资源,上周周初成交2万吨普方坯,价格为CFR中国443美元/吨,另有6万吨高猛方坯成交,价格为CFR中国452美元/吨,10月船期 实单成交: 越南高猛方坯成交452美元/吨 CFR中国 越南出价中国SS400 带钢515/吨 CFR越南 俄罗斯SAE1006轧板卷 报520美元/吨 CFR越南 中国SD500螺纹钢理重 报480美元/吨 CFR韩国 【国际市场动态】 越南废钢价格将赶超孟加拉国 越南作为主要的东南亚市场,再加上对废钢的强劲需求,使得越南进口价格一度赶上了南亚的主要买家孟加拉国。

  • 日本轧厂提高出口报价 预期乐观

    而东南亚轧的主要的某俄罗斯钢厂,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对其带钢厂进行检修,且俄罗斯的国内需求即将恢复这些因素都将带动亚洲市场的价格” 近期中国一些主要钢厂最近也一直在提高报价,以调整利润率韩国钢厂的报价仍然是亚洲最低的,但最近也上调了报价 这家日本钢厂的消息人士称:“今年利润一直受到挤压,而目前钢厂正利用当前的春季需求来提高价格

  • 国际钢市日报(2019.12.3):轧强势上涨 整体预期乐观

    目前该钢厂已对越南和其他东南亚买家报价490美元/吨的CFR该钢厂预期乐观,并表示:“短期内价格不会继续回落,从现在开始价格只会上涨目前对于越南的报价已经总410-420美元/吨CFR上涨调了50美元/吨以上并且,印度国内需求的回升也缓解了亚洲轧卷的过剩情况而东南亚轧的主要供应商(某俄罗斯钢厂),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对其带钢厂进行检修,且俄罗斯的国内需求即将恢复。

  • 国际钢市日报(2019.11.27):全球10月份粗钢产量下滑 长材版块持续下行

    该项目位于印尼东爪哇省泗水市诗都阿左工业园区内,是中国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投资政策的成功典范项目施工范围包括修建一条150万吨1100毫米带钢生产线,一条80万吨1050毫米酸连轧生产线,4条总产能70万吨镀锌线,及其配套工程设计、设备及材料采购与供应、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质量保修等   亚洲‖ 日本钢铁协会会长:东南亚钢铁价格反弹不可持续 日本钢铁协会会长说,他不确定最近东南亚钢价的上涨是否会继续,因为这取决于印度和俄罗斯的需求和钢材供应。

  • MMK冶金推迟轧产线复产时间

    作为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MMK)的子公司之一,MMK冶金(MMKMetallurgy)宣布将其轧产线复产时间推迟至2021年以后,MMK首席执行官PavelShilyaev上周向俄罗斯新闻媒体透露道 由于轧卷价格下跌,以及废钢、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MMK早在2012年下半年就关停了其年产能为230万吨的炼钢车间和紧凑式带钢厂 该公司去年称可能会在2019年恢复上述产线的生产,但受到当时土耳其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该复产计划再一次被推迟。

  • MMK冶金推迟轧产线复产时间

    作为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MMK)的子公司之一,MMK冶金(MMKMetallurgy)宣布将其轧产线复产时间推迟至2021年以后,MMK首席执行官Pavel Shilyaev上周向俄罗斯新闻媒体透露道 由于轧卷价格下跌,以及废钢、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MMK 早在2012年下半年就关停了其年产能为230万吨的炼钢车间和紧凑式带钢厂 该公司去年称可能会在2019年恢复上述产线的生产,但受到当时土耳其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该复产计划再一次被推迟。

  •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最新推出《中国钢铁轧机组产能分布及市场发展报告》

    基本面、政策面和技术面的共同作用下,市场会出现新的变化 【格式】:PDF和纸质版 【报告价格】:8800元/份 【订购电话】:联系人:梁艳红:021-65449906-288 王中元:021-55388915 【汇款帐户】: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农行上海市虹口区中山支行 【帐号】:03355500040018666 附录: 《中国钢铁工业轧机组产能分布及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轧机组基本状况概论 ⒈中国轧机组产能产线发展情况 ⒉中国轧机组区域分布情况 ⒊中国轧机组轧机形式分布情况 第二部分 轧卷板产品国内表观消费量情况 ⒈国内轧产品表观消费量的演变情况 ⒉国内轧产品表观消费量与国内库存量比较 ⒊主要省市轧产品产量变化情况 ⒋主要进出口区域量值变化情况 第三部分 国内国际轧产品市场走势 ⒈MyspiC周指数走势分析 ⑴MyspiC轧周指数走势分析 ⑵MyspiC综合周指数走势分析 ⑶MyspiC螺纹周指数走势分析 ⒉轧与螺纹、轧与冷轧之MyspiC周指数走势比较 ⒊国内轧市场价格走势情况 ⒋国内轧产品表观消费量与国内市场走势比较 ⒌国际市场轧产品进口价格走势与我国出口情况比较 ⒍国际市场轧产品出口价格走势与我国进口情况比较 第四部分 国内轧机组状况分析 ⒈连轧机组 ⒉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 ⒊炉卷轧机产线产能状况简析 ⒋国内轧机组产线产能分布特征 第五部分 轧宽带钢用途情况分析 ⒈轧延伸产品的基材需要 ⒉结构用钢 ⒊船体用结构钢 ⒋压力容器(锅炉)用钢 ⒌桥梁用钢 ⒍耐候性、耐腐性结构用钢 ⒎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用钢 ⒏汽车用钢 第六部分 轧产品市场后市走势分析 ⒈Myspic轧周指数走势与市场价格走势比较 ⒉市场走势变化与钢厂价格调整政策之间的关系 ⒊钢材市场后市走势趋势预测 表1轧机组形式情况一览表 表2MyspiC周指数 表3全连续式与3/4连续式机组产线产能分布状况 表4半连续式轧机组按宽度规格变化表 表5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产线产能分布状况 表6部分炉卷轧机产能分布状况 表7我国连轧机组2004年前分布情况 表8国内主要国有控股钢铁生产企业轧产能变化明晰表(一) 表9国内主要国有控股钢铁生产企业轧产能变化明晰表(二) 表10非国有控股钢铁企业轧机组情况表 图1轧产能与增加速率变化图 图2轧机组产能产线发展情况 图3轧机组产能分布变化情况 图4按地域04年与目前轧产能比较 图5按工艺形式产能变化比较 图6按轧机组宽度规格工艺方式产能分布图 图7按宽度规格产能变化比较 图8按轧机组工艺方式宽度规格产能分布图 图9按规格年份产能变化 图10轧表观消费量变化 图11轧中板库存量变化 图12库存与表观消费量比较 图13主要五省市轧生产量变化情况 图14河北与辽沪苏鲁轧产量变化比较图 图15主要进出口区域量值变化图 图16轧主要出口地区出口量值变化 图17对部分东亚国家出口情况 图18对新加坡香港轧出口情况变化 图19轧主要进口地区进口量值变化 图20东亚三个主要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进口情况 图21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二国进口情况变化 图22MyspiC轧周指数走势 图23MyspiC综合周指数走势 图24MyspiC螺纹周指数走势 图25轧与螺纹之MyspiC周指数走势比较 图26轧与冷轧之MyspiC周指数走势比较 图27上海、广州、天津、沈阳、重庆等地轧市场价格走势比较 图28轧月指数与表观消费量变化比较(右轴单位:万吨) 图29国际市场进口价格走势与我国出口量变化比较 图30国际市场出口价格走势与我国进口量变化比较 图31轧机组按省市产能分布情况 图32Myspic轧周指数走势分析 图333.0轧市场价格走势变化图 图34南昌、长沙轧市场走势与钢厂1的价格政策变化的关系 图35济南轧市场走势与钢厂2的价格政策变化的关系 图36重庆、成都轧市场走势与钢厂3的价格政策变化的关系 图37 2009年9月初的Myspic综合周指数走势图 图38 2010年3月底Myspic综合周指数模拟走势图 附表:钢铁生产企业轧产线一览表 。

  • 一周国际钢铁动态(04.19-04.25)

    因而印度钢厂要求对进口卷和带钢征收为期两年的保障措施税,并要求立案之后立即征收临时保障措施税 俄罗斯对含镍不锈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3月27日,俄罗斯对从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巴西、韩国和南非进口的含镍不锈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三、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矿山的进展情况 自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铁矿石价格大幅下滑以来,已经有数家中国企业进行了对海外资源供应商的收购尝试。

  • 一周国际钢铁动态(04.19-04.25)

    因而印度钢厂要求对进口卷和带钢征收为期两年的保障措施税,并要求立案之后立即征收临时保障措施税 俄罗斯对含镍不锈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3月27日,俄罗斯对从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巴西、韩国和南非进口的含镍不锈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三、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矿山的进展情况 自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铁矿石价格大幅下滑以来,已经有数家中国企业进行了对海外资源供应商的收购尝试。

  • 一周国际钢铁动态(04.19-04.25)

    因而印度钢厂要求对进口卷和带钢征收为期两年的保障措施税,并要求立案之后立即征收临时保障措施税 俄罗斯对含镍不锈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3月27日,俄罗斯对从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巴西、韩国和南非进口的含镍不锈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三、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矿山的进展情况 自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铁矿石价格大幅下滑以来,已经有数家中国企业进行了对海外资源供应商的收购尝试。

  • 国际钢市一周综述(03.04-03.10)

    春节期间,由于中国的报盘下降,土耳其、罗马尼亚和俄罗斯供应商趁机将出口到南欧的板卷报价上调了30欧元/吨春节过后,中国钢厂的报价较节前上涨了15-30欧元/吨目前南欧进口轧板卷的成交价格为480-490欧元/吨(CIF),冷轧板卷为540-550欧元/吨(CIF),镀锌板为650-660欧元/吨(CIF)另外,在欧洲钢厂宣布上调二季度板卷价格后,本周Corus宣布上调二季度窄带钢价格,所有规格的产品一律上调5%。

  • 国际钢市一周综述(03.04-03.10)

    春节期间,由于中国的报盘下降,土耳其、罗马尼亚和俄罗斯供应商趁机将出口到南欧的板卷报价上调了30欧元/吨春节过后,中国钢厂的报价较节前上涨了15-30欧元/吨目前南欧进口轧板卷的成交价格为480-490欧元/吨(CIF),冷轧板卷为540-550欧元/吨(CIF),镀锌板为650-660欧元/吨(CIF)另外,在欧洲钢厂宣布上调二季度板卷价格后,本周Corus宣布上调二季度窄带钢价格,所有规格的产品一律上调5%。

  • 国际钢市一周综述(03.04-03.10)

    春节期间,由于中国的报盘下降,土耳其、罗马尼亚和俄罗斯供应商趁机将出口到南欧的板卷报价上调了30欧元/吨春节过后,中国钢厂的报价较节前上涨了15-30欧元/吨目前南欧进口轧板卷的成交价格为480-490欧元/吨(CIF),冷轧板卷为540-550欧元/吨(CIF),镀锌板为650-660欧元/吨(CIF)另外,在欧洲钢厂宣布上调二季度板卷价格后,本周Corus宣布上调二季度窄带钢价格,所有规格的产品一律上调5%。

  • 中国区域钢材市场消费趋势

    一、国内钢材生产消费现状 1.钢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 我国钢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1)2005年在本地生产销售钢材50%以上的有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低于50%的是东北、西北地区。 (2)华北、东北、西南地区本地销售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中最大的是东北地区,由2004年35.3%提高到2005年45.2l%,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引领下,东北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大。其次是华北地区,由49.9%提高到54.44%,提高了4.5个百分点。 (3)从区域市场来看,华东地区仍然是最大钢材消费市场,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39.46%,其次是华北、中南地区,约占35.44%,以上三个区域钢材消费约占全国的74.9%。 2.长条材 在2000一2005年之间,我国长条材产量比由54.1%降到50.2%,消费比由49.9%降到48.1%,产量略大。在消费增长率方面,由23.5%降到18.1%;产量增长率由23.1%降到18.9%:产销增长相当,生产消费矛盾不大。 在进出口方面,进口增长了110.5%,出口增长了314.8%。净出口量增长了554.4%。结果是长条材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出现供大于求矛盾,而且在其它钢材价格变动时一度出现了坚挺的局面。因此,长条材适应市场能力强、产量调整快。 3.扁平材 在2000—2005年间,扁平材产量比由38.8%提高到42.8%;消费比由43.7%降到45.6%;消费增长率由66.2%降到18.6%;产量增长率由31.2%降到26.4%。 2000—2003年间扁平材消费增长率高于产量增长率,2004年产量高于消费增长率19个百分点,2005年又高了7.8个百分点。说明生产消费不平衡。 在进出口方面,扁平材进口量增长58.6%,出口量增长了172.5%,净进口量增长了19.1%。2000年进口量是出口量的3.88倍,2005年还有2.66倍。产量增长的同时进口量仍在增长,表现出扁平材生产大于消费,矛盾突出。 4.钢管 在2000-2005年间,钢管产量比由7.1%增到7.3%;消费比由6.5%降到6.3%。消费增长率由11.4%降到11.3%,产量增长率由10.4%提高到18.5%,结果是生产大于消费。 在进出口方面,钢管进口增长64.7%,出口增长321.4%,净出口量增长了1310.7%。2000年出口是进口量的1.26倍,2005年增长为3.22倍,缓解了国内钢管供求矛盾。 5.进出口影响度 出口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扁平材出口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27.3%,长条材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22.2%,钢管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74.7%。 6.消费增长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 扁平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82.8%,长条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92.2%,钢管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60.8%。 由此看出,出口能平衡国内资源增量。如果没有出口,国内钢材总体是过剩的。 二、建设用钢材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中厚板生产消费。我国中厚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40%左右,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各约占17%一18%,其它各区域消费比重都在10%以下,最低是西北地区。 2.型材生产消费。大型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而且增长最快。华北、中南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中小型钢材和棒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5%左右。东北地区增长较快,到2005年占全国比重增长到20%左右。 3.螺纹钢筋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6%左右。华北和中南地区分别占全国的20%、18%左右。 4.线材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8%左右。华北、中南地区各占17%一18%左右。 5.镀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中南占23%,其它各区域低于10%。 6.彩色涂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67%一71%左右。华北占12%、中南占8%左右、西南占7%、东北占3.8%、西北占不足1%。 以上钢材品种消费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钢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各种钢材品种消费比重都在35%以上,其次是中南、华北、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区域也是华东地区,“十五”期间平均约占全国比重37%左右,其次是中南地区约占22%左右,华北占14%左右,西南10%左右,西北6%左右。 华东地区消费了大量建设用钢材,原因是到2004年,华东地区建筑房屋施工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49%,而其次的中南地区仅约20%左右,华北和西南各约ll%左右,东北约5%,西北约4%。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有很大的关系。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增长趋势,2000年以来平均约占17.7%,2005年约17.8%,最高的2004年占18.8%。 房地产开发用钢占全国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也呈增长趋势,2000—2004年平均约占18.25%。 而且房地产开发用钢影响越来越大。1999年以来,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业施工总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其中商品住宅的施工面积则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999年时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为68.8%,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为23.5%,到2004年,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下降为57.8%,而其中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上升为49.7%。 房地产开发用钢自东部向西部影响程度不同。东部地区影响大,西部地区影响小。原因是东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53%一56%,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54.2%一58.2%。 西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60.6%一67.2%,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37.9%—44.4%。 广东、海南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分别是50.1%、60.9%,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62.3%、57.1%。 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约64.1%一75%,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21%一45%。 我国各区域建设用钢不同特点是:重工业区域用钢多,如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单位建筑施工面积用钢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扁平材、钢管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扁平材生产消费 扁平材(中厚板、薄板、镀涂层板、电工钢、不锈钢板及带钢)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五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42%左右。其次是中南和华北地区,各占约18%一19%左右。 轧宽薄板卷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21.6%,华北占15.6%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中南约占20.4%,华北约占15.6%。 冷轧宽薄板卷(含镀涂层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50.7%左右。其次是中南19.1%,华北、东北各占8%一9%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51.3%,中南约占17.8%,华北约占9.1%,东北约占8.1%。 扁平材尤其是薄板材品种消费的主要流向与区域工业发展进程有关。2000年以来,华东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2.9%,中南约占24.3%,华北占13.1%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9%,中南约占23.9%,华北占14.4%左右。 扁平材品种消费与区域工业结构有关。到2005年,全国轻重工业的比重关系为31:69,其中华东35:65,中南、西南地区分别为37:63,华北为20:80,东北为16:84,西北为13:87,各区域轻重工业结构明显不同。 薄板材特别是冷轧、镀层等板材产品消费大的地区是轻工业发达地区。其中,华东地区轻工业占全国比重为51.2%,中南占29.0%,华北占9.3%,西南占7.8%,东北占5.0%,西北占2.0%。 出口贸易多少也决定了区域消费的大小,出口结构的不同也显示了消费结构的差异。华东和中南地区是主要的出口区,2000年以来,平均分别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5.4%、35.3%。华东地区是增长趋势,中南地区是下降趋势。其它区域比重基本没变,都在10%以内。出口经济带动着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带来对钢铁材料消费增加。 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钢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从区域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看,最大的是华东约占全国50%,其次是中南约占39.4%。从区域高新技术产品出El占全国比重看,华东地区占49.2%,中南地区占39.1%。同时,由于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的钢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因而各地区出口额也有较大不同。出口额较大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都超过500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46%--69%。其次是山东、福建、北京、天津、辽宁,出口额都超过20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29%--35%,其中天津占67.5%。 带钢也是扁平材消费中的主要品种。带钢消费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地区,近四年平均各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13.4%左右。到2005年,华北约占39.4%,华东约占33.8%,中南约占14.7%。 焊接钢管是板带材特别是带钢的主要消费者。2005年华北地区焊管产量达到了810.73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51%,是带钢在该区域消费的主要去向。华东地区焊管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约20%,中南地区占10%,东北地区占8%。 焊接钢管是板带材的下游产品,产量高消费也大。焊管消费较大的区域是华北地区,平均占22.7%,华东占20.7%。中南占17.8%。 2.钢管现有生产消费 到2005年,钢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680万吨,增长了180.0%,同期,钢材总产量增长了183.7%(按统计快报)。 无缝钢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632万吨,增长了152.4%;焊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048万吨,增长了202.0%。 2000—2005年,钢管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平均为6.97%,其中无缝钢管占2.62%,焊管占4.35%。2000年,无缝钢管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为3.16%,焊管占3.95%,到2005年无缝钢管占2.8%,焊管占4.2%。因此,焊管比无缝钢管产量增长快,焊管产量比重提高,无缝钢管比重减小。 到2005年,钢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1479万吨,增长了157.5%,同期,钢材总消费量增长了167.8%(按统计快报)。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201万吨,增长率高22.4个百分点。 无缝钢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558万吨,增长了133.4%;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75万吨,增长率高19.0个百分点。焊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921万吨,增长了176.8%。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127万吨,增长率高25.2个百分点。 2000-2005年,钢管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平均为6.51%,其中无缝钢管占2.76%,焊管占3.75%。与产量相比,产量比高0.72个百分点,其中无缝钢管高0.27个百分点、焊管0.45个百分点。 2000年,无缝钢管消费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为2.96%,焊管占3.70%,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0和0.26个百分点;到2005年无缝钢管占2.58%,焊管占3.82%,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3和0.45个百分点。 焊管比无缝钢管消费量增长快。焊管消费比重提高,无缝钢管减小。焊管供求矛盾扩大比无缝钢管大。 钢管现有消费区域流向。2005年与2000年比,无缝钢管消费量增幅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西北地区,分别增加了179万吨、79万吨、56万吨,增长了128.8%、68.1%、115.5%.其它区年消费量增加约20多万吨。 钢管现有消费产业影响。2000—2005年钢管消费增长率平均约31.5%,万元GDP钢管消费强度为12kg/万元,万元投资钢管消费强度为30.8kg/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为37.4kg/万元,万元建筑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为307.8kg/万元。 从钢管消费增长率与万元GDP、投资、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钢管消费增长率与建筑业钢管消费强度呈明显相关关系。工业仍然是钢管消费的重要方面,但对钢管数量的拉动作用有减弱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万元工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没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减少的趋势也不明显(2005年比2004年有所减低),反映出工业发展对钢管消费需求是平稳的。投资是钢管消费的重要方面,钢管消费随着投资的增长而增长,近年来,万元投资钢管消费强度也没有改变。 钢管这种消费变化趋势在“十一五”期间将会延续,特别是影响钢管消费需求较大的建筑业仍将是推动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工业产业的发展将使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 3.固定资产投资 研究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消费关联度最大。要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中比重的变化。日本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超过30%的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导致了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调整过剩能力花费了10余年的时间。日本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在1973年达到最高36.4%,2003年降低到24.1%。 到200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达到了51.5%,比2003年的42.84%又提高了8.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吗?国内消费的增减要特别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如果按前面所提到的每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测算,按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8604亿元,投资增长超过11.29%,投资额增加10000亿元,相应钢消费量应增加3940万吨,其中长条材消费量将增加2050万吨,实际会不会是这样呢?因此,除了看投资额和增长率的大小外,更要研究投资结构和方向。 从国家发改委冶金处在编制规划时对钢材消费需求预测中所测算的近年来因使用国债对固定资产投资及其钢材消费的拉动作用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钢消费增长快速与使用国债有密切关系,如果扣除这一促进因素,钢消费达到已有增长率是不可能的。 1998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等。2003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一是有利于经济均衡和长期发展的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等。二是有利于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消费条件的项目。2003年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和义务教育等投资,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继续做好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三是增加对社会保障和城乡低收人群众的支出。四是增加对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电子政务工程和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到2001年,国债共支持了47家钢铁企业,组织实施了82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750亿元。 目前在一些行业一些地区国债的拉动作用还会有前几年那么大吗?过去是因为有项目而没有投资,发国债买土地,而现在是有投资没有项目。 即使国债的直接拉动没有以前大,但其投资方向对社会投资也具有引领作用。 2003—200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加了14911亿元,其中7个主要行业投资增加了12987亿元,占全国新增投资额的87.1%,可见这些行业是近年来投资的主要方向,而这些行业的投资建设又是钢消费的主要用户,特别是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输送管道、水利建设、建筑和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都是钢消费的大户,如据测算,2004年建设用钢材占全国钢材消费总量比重为64%。问题是今后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是否还是如此呢?投资的目的不单是建铁路、高速公路,其中工业建设过后必将带来工业生产的增长。所以,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对钢消费的影响一是看投资总量的增长速度,二是看投资方向和结构。这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能够看出。 四、区域市场的变化 区域市场层次性带来的钢消费总量增长和消费结构拉动作用不同。从国内市场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六省一市是国内钢材消费最大的区域,其次是中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消费占全国总消费的比重均在10%以下。 从供求上看,钢材的加工能力大于本区域市场消费的区域是华北、东北地区,而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均不能满足。总量上、地区间存在差距,有的多有的不能自给。 扁平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44.9%、中南地区占21.7%。长条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39.9%、中南地区占17.5%。 经济发展带动钢材品种消费区域的移动,目前消费较大的区域今后消费增长将减缓,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将适当加快。 梯型市场导致钢铁企业发展格局的变化。不同区域企业和不同结构的企业发展方式的差异,面对的市场是不同的。 消费市场的层次性影响着区域市场品种消费结构。 一是区域制造业的集中 我国目前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个家电制造集群,这三个产业集群汇聚了大量的制造加工企业和零配件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在全世界范围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 集群优势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内外大量的定单和投资,客观上又增强了这种集群优势。 除了占有比重的变化外,还有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市场也有很大影响。如:电冰箱产量占全国比重1999年时为28.1%,到2004年为28.4%;彩色电视机1999年时为46.9%,2004年为49.5%;汽车由0.9%提高到5.5%,而像家用洗衣机由19.7下降到7.8%,产量也由原来的264.94万台下降到2004年的184.03万台。可以看出有的略有发展,有的逐惭缩小,而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均在提高。 下游用户产品的这种产业变化和转移,将带来钢消费量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等与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等都在全世界范围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今后,这种优势还能保持吗?优惠政策到期了,工人工资也涨了,其它靠近消费市场的地区做不做这些东西?落后地区要发展也会有政策,为什么到广东、江浙打工?因此,产业转移造成区域钢材品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二是下游企业规模的集中 家电行业仍将延续结构调整的趋势,并出现两级分化的局面,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会通过不同方式退出市场,而龙头企业也会呈现强者更强的局面。2004年中国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达到507万和230多万辆。而国内前五家汽车企业集团产销量均已超过50万辆,占全国汽车市场的比例超过60%。 三是一些制造业发展将逐步增强世界市场竞争力 如机械、汽车、造船等。这些市场因素的变化,将影响着区域市场消费和结构变化。我们正处于经济发展有利的环境之中。 经济发展是钢消费增长的直接推动者。近年来,世界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达到了5.1%。我国2003年经济增长率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9.9%。 钢铁产业仍然具有良好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工业化过程中,快速增长期与稳定增长期的转折点在哪里?“十一五”是我国发展的什么时期?这将决定着钢消费增长速度。中国工业化具有中国特色。不同地区发展不同,快速增长期有多长,稳定增长期什么时间开始?现在是什么时期?后发展区域是存在的,是不是也有先工业化、城镇化率很高的区域?这些都能对钢需求及其结构预测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的演变是:计划经济下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封闭环境下自主开发。然后是走调整经济结构的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引进。再其后,走新型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创新。在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演变的过程中,相对应的钢铁产品是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大于求,数量品种矛盾,品种质量矛盾,乃至升级换代、绿色产品。 2005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GDP钢消费强度对比,超过世界平均值,超过俄罗斯、巴西,已经与法国、挪威、新西兰、英国、乌克兰等相近,但人均GDP不是一个数量级(2004年人均GDPl0923元/人,钢消费228.6kg/人)。 今后,中国的需求趋势是什么? 五、钢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2.中国钢铁工业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立足点,有条件的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坚持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到2005年落后和工序能力不配套的产能约7000多万吨。 4.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钢铁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有所不同,对钢材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不同企业综合实力、资源占有及规模都有所不同;不同企业条件要发展不同钢铁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因此,分区域、分企业、分不同产品满足市场需要的发展是必要的。 5.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6.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水平。主要是工艺装备、工艺技术创新,开发品种,提高质量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方面。 7.实施全球性资源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积极建设海外供给基地,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8.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重组,做大做强大型企业集团。 9.全面推进信息化和物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作者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副主任) 。

  • 中国区域钢材市场消费趋势

    一、国内钢材生产消费现状 1.钢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 我国钢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1)2005年在本地生产销售钢材50%以上的有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低于50%的是东北、西北地区。 (2)华北、东北、西南地区本地销售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中最大的是东北地区,由2004年35.3%提高到2005年45.2l%,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引领下,东北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大。其次是华北地区,由49.9%提高到54.44%,提高了4.5个百分点。 (3)从区域市场来看,华东地区仍然是最大钢材消费市场,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39.46%,其次是华北、中南地区,约占35.44%,以上三个区域钢材消费约占全国的74.9%。 2.长条材 在2000一2005年之间,我国长条材产量比由54.1%降到50.2%,消费比由49.9%降到48.1%,产量略大。在消费增长率方面,由23.5%降到18.1%;产量增长率由23.1%降到18.9%:产销增长相当,生产消费矛盾不大。 在进出口方面,进口增长了110.5%,出口增长了314.8%。净出口量增长了554.4%。结果是长条材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出现供大于求矛盾,而且在其它钢材价格变动时一度出现了坚挺的局面。因此,长条材适应市场能力强、产量调整快。 3.扁平材 在2000—2005年间,扁平材产量比由38.8%提高到42.8%;消费比由43.7%降到45.6%;消费增长率由66.2%降到18.6%;产量增长率由31.2%降到26.4%。 2000—2003年间扁平材消费增长率高于产量增长率,2004年产量高于消费增长率19个百分点,2005年又高了7.8个百分点。说明生产消费不平衡。 在进出口方面,扁平材进口量增长58.6%,出口量增长了172.5%,净进口量增长了19.1%。2000年进口量是出口量的3.88倍,2005年还有2.66倍。产量增长的同时进口量仍在增长,表现出扁平材生产大于消费,矛盾突出。 4.钢管 在2000-2005年间,钢管产量比由7.1%增到7.3%;消费比由6.5%降到6.3%。消费增长率由11.4%降到11.3%,产量增长率由10.4%提高到18.5%,结果是生产大于消费。 在进出口方面,钢管进口增长64.7%,出口增长321.4%,净出口量增长了1310.7%。2000年出口是进口量的1.26倍,2005年增长为3.22倍,缓解了国内钢管供求矛盾。 5.进出口影响度 出口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扁平材出口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27.3%,长条材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22.2%,钢管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74.7%。 6.消费增长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 扁平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82.8%,长条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92.2%,钢管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60.8%。 由此看出,出口能平衡国内资源增量。如果没有出口,国内钢材总体是过剩的。 二、建设用钢材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中厚板生产消费。我国中厚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40%左右,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各约占17%一18%,其它各区域消费比重都在10%以下,最低是西北地区。 2.型材生产消费。大型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而且增长最快。华北、中南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中小型钢材和棒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5%左右。东北地区增长较快,到2005年占全国比重增长到20%左右。 3.螺纹钢筋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6%左右。华北和中南地区分别占全国的20%、18%左右。 4.线材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8%左右。华北、中南地区各占17%一18%左右。 5.镀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中南占23%,其它各区域低于10%。 6.彩色涂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67%一71%左右。华北占12%、中南占8%左右、西南占7%、东北占3.8%、西北占不足1%。 以上钢材品种消费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钢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各种钢材品种消费比重都在35%以上,其次是中南、华北、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区域也是华东地区,“十五”期间平均约占全国比重37%左右,其次是中南地区约占22%左右,华北占14%左右,西南10%左右,西北6%左右。 华东地区消费了大量建设用钢材,原因是到2004年,华东地区建筑房屋施工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49%,而其次的中南地区仅约20%左右,华北和西南各约ll%左右,东北约5%,西北约4%。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有很大的关系。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增长趋势,2000年以来平均约占17.7%,2005年约17.8%,最高的2004年占18.8%。 房地产开发用钢占全国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也呈增长趋势,2000—2004年平均约占18.25%。 而且房地产开发用钢影响越来越大。1999年以来,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业施工总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其中商品住宅的施工面积则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999年时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为68.8%,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为23.5%,到2004年,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下降为57.8%,而其中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上升为49.7%。 房地产开发用钢自东部向西部影响程度不同。东部地区影响大,西部地区影响小。原因是东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53%一56%,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54.2%一58.2%。 西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60.6%一67.2%,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37.9%—44.4%。 广东、海南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分别是50.1%、60.9%,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62.3%、57.1%。 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约64.1%一75%,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21%一45%。 我国各区域建设用钢不同特点是:重工业区域用钢多,如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单位建筑施工面积用钢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扁平材、钢管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扁平材生产消费 扁平材(中厚板、薄板、镀涂层板、电工钢、不锈钢板及带钢)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五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42%左右。其次是中南和华北地区,各占约18%一19%左右。 轧宽薄板卷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21.6%,华北占15.6%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中南约占20.4%,华北约占15.6%。 冷轧宽薄板卷(含镀涂层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50.7%左右。其次是中南19.1%,华北、东北各占8%一9%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51.3%,中南约占17.8%,华北约占9.1%,东北约占8.1%。 扁平材尤其是薄板材品种消费的主要流向与区域工业发展进程有关。2000年以来,华东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2.9%,中南约占24.3%,华北占13.1%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9%,中南约占23.9%,华北占14.4%左右。 扁平材品种消费与区域工业结构有关。到2005年,全国轻重工业的比重关系为31:69,其中华东35:65,中南、西南地区分别为37:63,华北为20:80,东北为16:84,西北为13:87,各区域轻重工业结构明显不同。 薄板材特别是冷轧、镀层等板材产品消费大的地区是轻工业发达地区。其中,华东地区轻工业占全国比重为51.2%,中南占29.0%,华北占9.3%,西南占7.8%,东北占5.0%,西北占2.0%。 出口贸易多少也决定了区域消费的大小,出口结构的不同也显示了消费结构的差异。华东和中南地区是主要的出口区,2000年以来,平均分别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5.4%、35.3%。华东地区是增长趋势,中南地区是下降趋势。其它区域比重基本没变,都在10%以内。出口经济带动着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带来对钢铁材料消费增加。 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钢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从区域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看,最大的是华东约占全国50%,其次是中南约占39.4%。从区域高新技术产品出El占全国比重看,华东地区占49.2%,中南地区占39.1%。同时,由于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的钢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因而各地区出口额也有较大不同。出口额较大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都超过500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46%--69%。其次是山东、福建、北京、天津、辽宁,出口额都超过20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29%--35%,其中天津占67.5%。 带钢也是扁平材消费中的主要品种。带钢消费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地区,近四年平均各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13.4%左右。到2005年,华北约占39.4%,华东约占33.8%,中南约占14.7%。 焊接钢管是板带材特别是带钢的主要消费者。2005年华北地区焊管产量达到了810.73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51%,是带钢在该区域消费的主要去向。华东地区焊管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约20%,中南地区占10%,东北地区占8%。 焊接钢管是板带材的下游产品,产量高消费也大。焊管消费较大的区域是华北地区,平均占22.7%,华东占20.7%。中南占17.8%。 2.钢管现有生产消费 到2005年,钢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680万吨,增长了180.0%,同期,钢材总产量增长了183.7%(按统计快报)。 无缝钢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632万吨,增长了152.4%;焊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048万吨,增长了202.0%。 2000—2005年,钢管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平均为6.97%,其中无缝钢管占2.62%,焊管占4.35%。2000年,无缝钢管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为3.16%,焊管占3.95%,到2005年无缝钢管占2.8%,焊管占4.2%。因此,焊管比无缝钢管产量增长快,焊管产量比重提高,无缝钢管比重减小。 到2005年,钢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1479万吨,增长了157.5%,同期,钢材总消费量增长了167.8%(按统计快报)。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201万吨,增长率高22.4个百分点。 无缝钢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558万吨,增长了133.4%;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75万吨,增长率高19.0个百分点。焊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921万吨,增长了176.8%。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127万吨,增长率高25.2个百分点。 2000-2005年,钢管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平均为6.51%,其中无缝钢管占2.76%,焊管占3.75%。与产量相比,产量比高0.72个百分点,其中无缝钢管高0.27个百分点、焊管0.45个百分点。 2000年,无缝钢管消费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为2.96%,焊管占3.70%,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0和0.26个百分点;到2005年无缝钢管占2.58%,焊管占3.82%,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3和0.45个百分点。 焊管比无缝钢管消费量增长快。焊管消费比重提高,无缝钢管减小。焊管供求矛盾扩大比无缝钢管大。 钢管现有消费区域流向。2005年与2000年比,无缝钢管消费量增幅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西北地区,分别增加了179万吨、79万吨、56万吨,增长了128.8%、68.1%、115.5%.其它区年消费量增加约20多万吨。 钢管现有消费产业影响。2000—2005年钢管消费增长率平均约31.5%,万元GDP钢管消费强度为12kg/万元,万元投资钢管消费强度为30.8kg/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为37.4kg/万元,万元建筑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为307.8kg/万元。 从钢管消费增长率与万元GDP、投资、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钢管消费增长率与建筑业钢管消费强度呈明显相关关系。工业仍然是钢管消费的重要方面,但对钢管数量的拉动作用有减弱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万元工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没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减少的趋势也不明显(2005年比2004年有所减低),反映出工业发展对钢管消费需求是平稳的。投资是钢管消费的重要方面,钢管消费随着投资的增长而增长,近年来,万元投资钢管消费强度也没有改变。 钢管这种消费变化趋势在“十一五”期间将会延续,特别是影响钢管消费需求较大的建筑业仍将是推动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工业产业的发展将使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 3.固定资产投资 研究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消费关联度最大。要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中比重的变化。日本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超过30%的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导致了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调整过剩能力花费了10余年的时间。日本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在1973年达到最高36.4%,2003年降低到24.1%。 到200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达到了51.5%,比2003年的42.84%又提高了8.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吗?国内消费的增减要特别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如果按前面所提到的每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测算,按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8604亿元,投资增长超过11.29%,投资额增加10000亿元,相应钢消费量应增加3940万吨,其中长条材消费量将增加2050万吨,实际会不会是这样呢?因此,除了看投资额和增长率的大小外,更要研究投资结构和方向。 从国家发改委冶金处在编制规划时对钢材消费需求预测中所测算的近年来因使用国债对固定资产投资及其钢材消费的拉动作用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钢消费增长快速与使用国债有密切关系,如果扣除这一促进因素,钢消费达到已有增长率是不可能的。 1998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等。2003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一是有利于经济均衡和长期发展的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等。二是有利于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消费条件的项目。2003年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和义务教育等投资,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继续做好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三是增加对社会保障和城乡低收人群众的支出。四是增加对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电子政务工程和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到2001年,国债共支持了47家钢铁企业,组织实施了82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750亿元。 目前在一些行业一些地区国债的拉动作用还会有前几年那么大吗?过去是因为有项目而没有投资,发国债买土地,而现在是有投资没有项目。 即使国债的直接拉动没有以前大,但其投资方向对社会投资也具有引领作用。 2003—200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加了14911亿元,其中7个主要行业投资增加了12987亿元,占全国新增投资额的87.1%,可见这些行业是近年来投资的主要方向,而这些行业的投资建设又是钢消费的主要用户,特别是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输送管道、水利建设、建筑和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都是钢消费的大户,如据测算,2004年建设用钢材占全国钢材消费总量比重为64%。问题是今后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是否还是如此呢?投资的目的不单是建铁路、高速公路,其中工业建设过后必将带来工业生产的增长。所以,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对钢消费的影响一是看投资总量的增长速度,二是看投资方向和结构。这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能够看出。 四、区域市场的变化 区域市场层次性带来的钢消费总量增长和消费结构拉动作用不同。从国内市场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六省一市是国内钢材消费最大的区域,其次是中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消费占全国总消费的比重均在10%以下。 从供求上看,钢材的加工能力大于本区域市场消费的区域是华北、东北地区,而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均不能满足。总量上、地区间存在差距,有的多有的不能自给。 扁平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44.9%、中南地区占21.7%。长条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39.9%、中南地区占17.5%。 经济发展带动钢材品种消费区域的移动,目前消费较大的区域今后消费增长将减缓,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将适当加快。 梯型市场导致钢铁企业发展格局的变化。不同区域企业和不同结构的企业发展方式的差异,面对的市场是不同的。 消费市场的层次性影响着区域市场品种消费结构。 一是区域制造业的集中 我国目前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个家电制造集群,这三个产业集群汇聚了大量的制造加工企业和零配件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在全世界范围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 集群优势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内外大量的定单和投资,客观上又增强了这种集群优势。 除了占有比重的变化外,还有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市场也有很大影响。如:电冰箱产量占全国比重1999年时为28.1%,到2004年为28.4%;彩色电视机1999年时为46.9%,2004年为49.5%;汽车由0.9%提高到5.5%,而像家用洗衣机由19.7下降到7.8%,产量也由原来的264.94万台下降到2004年的184.03万台。可以看出有的略有发展,有的逐惭缩小,而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均在提高。 下游用户产品的这种产业变化和转移,将带来钢消费量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等与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等都在全世界范围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今后,这种优势还能保持吗?优惠政策到期了,工人工资也涨了,其它靠近消费市场的地区做不做这些东西?落后地区要发展也会有政策,为什么到广东、江浙打工?因此,产业转移造成区域钢材品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二是下游企业规模的集中 家电行业仍将延续结构调整的趋势,并出现两级分化的局面,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会通过不同方式退出市场,而龙头企业也会呈现强者更强的局面。2004年中国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达到507万和230多万辆。而国内前五家汽车企业集团产销量均已超过50万辆,占全国汽车市场的比例超过60%。 三是一些制造业发展将逐步增强世界市场竞争力 如机械、汽车、造船等。这些市场因素的变化,将影响着区域市场消费和结构变化。我们正处于经济发展有利的环境之中。 经济发展是钢消费增长的直接推动者。近年来,世界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达到了5.1%。我国2003年经济增长率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9.9%。 钢铁产业仍然具有良好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工业化过程中,快速增长期与稳定增长期的转折点在哪里?“十一五”是我国发展的什么时期?这将决定着钢消费增长速度。中国工业化具有中国特色。不同地区发展不同,快速增长期有多长,稳定增长期什么时间开始?现在是什么时期?后发展区域是存在的,是不是也有先工业化、城镇化率很高的区域?这些都能对钢需求及其结构预测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的演变是:计划经济下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封闭环境下自主开发。然后是走调整经济结构的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引进。再其后,走新型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创新。在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演变的过程中,相对应的钢铁产品是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大于求,数量品种矛盾,品种质量矛盾,乃至升级换代、绿色产品。 2005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GDP钢消费强度对比,超过世界平均值,超过俄罗斯、巴西,已经与法国、挪威、新西兰、英国、乌克兰等相近,但人均GDP不是一个数量级(2004年人均GDPl0923元/人,钢消费228.6kg/人)。 今后,中国的需求趋势是什么? 五、钢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2.中国钢铁工业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立足点,有条件的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坚持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到2005年落后和工序能力不配套的产能约7000多万吨。 4.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钢铁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有所不同,对钢材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不同企业综合实力、资源占有及规模都有所不同;不同企业条件要发展不同钢铁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因此,分区域、分企业、分不同产品满足市场需要的发展是必要的。 5.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6.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水平。主要是工艺装备、工艺技术创新,开发品种,提高质量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方面。 7.实施全球性资源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积极建设海外供给基地,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8.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重组,做大做强大型企业集团。 9.全面推进信息化和物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作者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副主任) 。

  • 未来五年世界钢铁市场和贸易的发展趋势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美国国际钢铁协会主席Davidphelps就世界钢铁市场发展趋势发表了看法。 大事件概览 市场预测通常以展望钢铁需求的趋势开始。然而,本文将首先关注我们的主要兴趣点,即全球钢铁贸易,包括未来几年的贸易量、消费份额及其在今后几年的走向。接着,我们将对过去,尤其是最近5年来的钢铁消费趋势以及中国对世界需求的影响进行探讨。第三个话题将着眼于全球钢铁市场的供应变化,特别强调钢铁工业在世界各地的产业联合问题。本文的最后一个话题将是钢铁工业的产业联合与寻求价格稳定之间的关系,欧盟和美国的经验将作为参照。 全球钢铁贸易的过去与现状全球钢铁贸易量(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包括钢铁半成品)从1950年的1300万吨迅猛增长到1974年的9000万吨。经过几年的停滞,全球钢铁贸易恢复其增长势头,到2000年时已增长到2.2亿吨。经历再次下滑之后,继续发展并于2005年突破2.5亿吨大关。欧盟内部的钢铁贸易均不计算在这些数字以内,这是因为,从贸易商的观点看来,欧盟内部的贸易与一个国家的内部贸易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欧盟禁止任何针对联盟内部其他成员国出口的排外、歧视或实行反倾销程序。而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问或其它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的钢铁贸易,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钢铁贸易量在成品钢材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已经从1950年的10%增加到1974年的18%,预计在2005年将进一步增加到26%。同时,国际钢铁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在慢慢发生改变。在20世纪70年代,冷轧薄板、中厚板和管材是主打产品。而目前贸易量排在第一位的是半成品钢材,轧薄板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两者均将冷轧薄板和中厚板远远甩在了身后。镀锌板也同样赶超了中厚板,并且在几年后还可能赶上冷轧薄板。长材类产品尽管仍有相当的生产规模,但其在整个贸易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四分之一下降到2005年的大约五分之一。 全球贸易的预期结构变化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今后五年中,无论是钢材贸易总量还是其在全球成品钢材产量中的份额都会持续增长。然而,正如随后将详细说明的那样,大型合并的形成以及钢铁企业在世界矿石丰富的区域建造大型半成品厂都将影响独立钢铁商的作用。这些变化将会产生以下结果:首先,钢材生产商与客户间的直接贸易比例将增加;其次,在半成品交易中,企业内部转移将比通过国际交易所进行贸易出现更快速度的增长。 周期性波动多年来,无论是钢材生产还是贸易都未能稳定增长,而是经历了周期性的波动。就钢材贸易而言,长期趋势的偏离有时会被过多的贸易事件放大,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钢材表观消费量和钢材贸易量也会受到钢材生产商、服务中心以及钢材使用部门的库存量的大幅波动的影响。无需多言,这些波动也会对主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钢材消费/生产趋势详解有些时候,全球钢材产量的趋势走向是迫于强大的结构变化的压力。这样的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的后五年发生过。主要成因是全球钢材消费的增长率猛然下跌并随后导致供应方面的严重混乱。这一下跌趋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供应商必须适应经常性的需求停滞,这就强迫主要的钢材生产商,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进行艰难的改组。幸运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五年中,全球钢材消费再次上扬,主要归功于中国经济的神奇扩张。但是1998年,由于一些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全球钢材市场的供应经历了一次恐慌。那些国家用出口淹没了世界市场,引发了主要进口国的防御行为。 尽管如此,全球钢产量于1999年恢复增长,虽然没有能够超越两年前已经达到的水平。2000年,产量创造了空前的纪录,随后两年中再次回落,这期间传统钢材生产区域的紧缩并未能抵消中国的快速增长。然而,在2002年后,全球产量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中国居首位。无人相信这一速度将会保持到2007/2008后,主要原因如下:(1)如果要提高国内市场价格并且减少对国际市场的出口压力,中国的消费必须与产量持平;(2)全球主要的钢材生产资源出现紧张态势,而新资源的开发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当然,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致力于消除所报道的8000万一1亿吨的低效产能,这一状况将被改变。 专题:印度钢材的未来一一消费、产出和贸易。即使全球钢材生产在以后五年中能保持2.5%一3%的适度增长速度,按历史标准计算,这也是有力的增长。这其中考虑了印度较快增长的钢材消费的可能性,相比较而言,该国过去六年中的表现平平。在钢材消费方面,印度不可能追随中国的步伐。从1999年到2005年这6年来,印度的钢材消费量从2510万吨上升到3450万吨。要在2012年达到预想的6000万吨,印度的国内经济发展必须有显著增长。即便达到这一目标,全部的增加量还是少于从这个世纪开始后每年中国钢材消费的增加量。此外,中国钢材消费的飞速增长极大地依赖于进口钢材。中国仍在进口高质量的薄板产品。相反,印度提高产量的长期雄伟计划中设想增加的产量中25%是用来出口的。 考虑到近来铁矿石价格的飙升,印度拥有铁矿的钢材生产商完全能够在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提高出口量。然而,铁矿石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长期来说,发现新的铁矿将会破坏目前由于印度国内铁矿石矿藏的比较优势。另外,像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一样,从印度的钢材出口虽然上涨,但大部分局限于所谓的商品出口。要生产像汽车面板这样的高质量钢材产品,还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以及大量的额外资金投入。2005年日本和几个欧洲国家钢材生产商所获得的高额利润表明,高质量产品的溢价可以抵消要支付的膨胀的铁矿石、炼焦煤以及运费成本。 全球钢材需求及贸易,1999/2000—2004/2005 1999/2000年消费预测与实际消费的比较。如果我们回顾以往这些年所做的钢材市场预测,“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这句古老的格言是再真实不过了。这些预测所犯的共同的严重错误是未能料想到中国需求和产出的巨大增长。请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1)在其年会上,国际钢铁协会发布了全球以及主要钢材消费地区及国家未来五到六年的钢材消费预测。2000年秋公布的预测比当年的实际消费略低,与2001年的实际消费量持平,比2005年的实际消费量要少1.5亿吨。按区域来看,这一预测也低估了独联体国家以及中东国家的需求。国际钢铁协会曾预测2005年消费量(指的是钢材产品)将达到1.65亿吨,包含中国在内,但是,实际数字接近2.9亿吨,相差了1.25亿吨。 (2)2000年7月,钢铁信息咨询机构世界钢动态公司公布,2005年中国(以及北朝鲜)成品钢材的消费预计将达1.325亿吨。按照国际钢铁协会的说法,当时北朝鲜的钢材消费不足50万吨,这样计算可知中国的消费量为1.32亿吨,远低于国际钢铁协会给出的数字。这也再次表明,在对中国的预测上,自认为处于领先地位的观察家们离预测的目标差了很大一截。 展望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将尽量避免在对今后五年的全球消费的展望中涉及任何数字。我们的总体预测是全球钢材消费和产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要比近年来的速度放缓。另外,就钢材市场本身而言,仅观察趋势很难做一个五年的短期可靠预测。主要是因为钢材需求的周期性,像之前指出的,这一周期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钢材使用者、分销商和服务中心库存的显著变动的影响。不幸的是,这些波动的发生时间并不能被准确预知。 展望今后五年中,世界钢材贸易量将稳步增长,预计增幅略大于3000万吨。然而,这一增长将减少三分之一,如果计算时不包括扩大后的欧盟内部钢材贸易。贸易/消费比率将继续保持25%的水平,或者稍低于此水平,如果排除扩大后的欧盟内部钢材贸易。 中国钢材贸易的世界影响力如前所述,中国钢材产能的迅速形成并没有导致泛滥其他钢材生产国市场的出口浪潮。尽管诸多带钢厂仍在建设中,中国薄板的出口于2004年增加了三倍,2005年又有进一步增加,这引起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关注。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薄板贸易仍有1500万吨的赤字,虽然2005年的赤字要低于2004年,并且只有2003年的一半。总的来说,中国在扁平材方面的赤字并不能使这些产品的未来进口国放心。同样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在增长。就标准输油管这一品种而言,美国生产商根据贸易法案(该法案专门针对从中国的进口)的421.条款提出了贸易诉讼。然而,布什总统拒绝对这些进口强加配额,尽管这在贸易法案中是允许的。我们认为,中美之间轧薄板价格的巨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增加。 回顾以往数据,展望未来需求虽然我们并不能信心十足地预知未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需求和供应两方面来得出市场的走向。具体包括近期发展、当前形势以及引起重大变化的任何因素。某些因素可以暗示市场的未来走向,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暗示这一走向对整体钢材贸易的未来特别是专业化的国际贸易商意味着什么。 因果关系链开始于需求证明这一点的例子有很多,但只选择一个就够了。2004年到2005年间,需求奇高使得世界许多地区的钢材生产商以惊人的速度提升价格。钢材的高需求和高价格又使得采矿公司过度提高铁矿石和炼焦煤的价格。然而,如果不是当时强大的钢材市场,任何大幅度提高原材料价格的尝试都将以失败告终。可能肯定的是,钢材生产商更愿意颠倒起因一结果的次序。在他们的声明中,总是将较高的钢材价格归因于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而不考虑是他们试图将价格在成本提高前提升,以将其利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换句话说,钢材生产商和采矿公司的巨额收入都得益于近年来全球钢材消费的显著增长,这一增长是由中国对钢材的无限需求促成的。 全球钢材市场的供应变化 1997年的秋天,一些东南亚国家遭遇了一场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并最终影响了钢材的消费。由于急需现金周转,他们不顾一切地开始大量出口到美国、欧盟和其他地区。迫于前苏联(多年来,前苏联国家致力于恢复其大型钢厂的产能)的钢材生产商的日益增加的压力,同样的市场也出现了。 美国钢铁产业合并的典型案例。美国的联合钢铁企业已经处于财务不稳定的状态,原因包括来自大量在建短流程钢厂的激烈竞争以及许多与员工相关的障碍。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所谓的遗留成本,比如大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另外,运行费用也因为严格的工会工作制度和大量的工作分类而增加。 1999年和2000年,受大量钢材的支撑,美国钢厂的产品成交量以及半成品钢材(由美国钢厂加工成成品钢材)的进口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过,价格下降了,部分是由短流程钢厂产能的快速扩大造成的。但总体而言,价格的下降是因为一些联合生产商——急需资金周转——开始互相挤压直到某些生产商被迫破产。同时,进口发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作用,填补了美国钢材需求和其国内生产力不足之间的缺口。这与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下跌没有关系。 详细提及这一案例的原因是因为破产为美国钢铁产业的合并中大量的合并以及成本的猛然下降创造了条件。成本的节省是有代价的,包括现在和以往钢铁产业工人的利益以及对破产钢铁企业将其未完成的职工养老金债务转移到的共同基金做出贡献的美国其他产业的利益。 产业合并如何帮助稳定价格?高需求和近来的产业合并是2004年美国以及其他地区的钢材生产商可以大幅度提高价格的关键因素。随后的那一年,新合并的钢铁产业设法防止价格在2005年中期疲软市场中急速下跌。对于由高度集中的工业部门卖出的产品,包括回火中厚板、大型材、硅板坯和某些管材产品,价格全年保持强劲。 钢材生产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他们任何时候都无法控制钢材采购商的需求量。对钢材的需求很不稳定而且不可预知。即使是市场需求与供应量之间的微小差距都会导致价格的不稳定。在需求稳定时对市场投放额外的量将会使价格(和供应商的利润)大幅下跌。相反,在需求稳定时保留一些数量不投放市场会提高价格以及供应商的收入。 库存能够缓冲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但是,如果经销商和钢材消费者错误判断了疲软市场的持续时间,他们就会惊慌并因为将库存投放市场而加剧价格的下滑。解决价格的重复不稳定的妙方就是高度的产业合并。当主要的生产商联合将综合销售量调整到市场的需求量水平,价格的不稳定性将被消除。这不仅要求高度的产业集中,而且是要求销售商有丰富的经验并且相互信任。 在一个高速扩张的市场里,消费者对钢材有额外需求,保持价格稳定——甚至是保持稳步上升—一将不需要技巧和外交能力。但是稳定物价在市场低迷时期将不再稳定。在疲软的市场中,主要的销售商不仅需要由于需求的减少降低自己的销售量,而且需要留出一定额度便于边际生产者提高产量。并且,他们还需进一步减少销售量以补偿几个月前市场活跃时预订进口的延迟。困难在于所有销售商要根据需求的波动迅速调整总体供应量。 普遍的钢铁产业合并 如前所述,大型钢铁企业间合并的主要目的是应用数量法则达到价格的稳定。在紧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损失惨重的价格变动以后,欧洲和美国的钢材生产商终于认识到,激烈的价格战将对他们的收入产生极严重的负面效应。这两个地区的有作为的企业家意识到想要控制价格的唯一途径就是高度的产业集中(或合并)。 美国 由于沉重的社会成本、繁琐的工作制度以及来自短流程钢厂的有力竞争,几家联合公司走向了破产。一个国外的金融家从这次危机中看到了机遇。他成功地以低价收购了破产公司的资产,并且通过摆脱大部分的社会义务和工会工作制度大幅度减少了经营成本。米塔尔(MittalSteel)在世界各地都有其经营的钢铁厂,并且已经控制了位于芝加哥东部的内陆钢厂(InlandSteel)后来完全收购了由这位金融家组合的国际钢铁集团(ISG)的全部。同样地,美钢联(USS)与工会协商大幅降低成本。未组织工会的纽柯(Nucor)并购了一些美国的短流程钢厂。盖尔道(Gerdau),本部在巴西的一家大型长材和半成品钢材的生产商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结果是两到三家主要生产商控制了美国钢铁输出总量中从轧卷板到钢筋的每一种主要产品类别的75%到90%。 欧盟 不佳的市场条件和较低的利润率促使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主要扁平材生产企业合并组成了欧洲钢铁巨人阿赛洛(Arcelor)。在米塔尔(Mittal)收购了国际钢铁集团(ISG)之前,阿赛洛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钢材生产商。阿赛洛通过控制巴西长材公司BelgoMineira并于1998年收购半成品以及轧卷材的大型生产商(图巴朗)CST和专业生产商Acesita,一举成为巴西最大的钢材生产商。在德国,合并的结果是产生了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一些先前由联合公司控制的法国和德国长材生产商被卖给意大利的短流程钢厂,其他卖给了米塔尔(Mittal)。 其他地区 日本和巴西也发生了大型的并购,结果是这两个国家内出现了两个主导扁平材市场的大型钢材生产商。许多东欧国家的钢铁产业被国外商家收购,以米塔尔(Mittal)为首,还包括美钢联(USS),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公司。在大部分的长材市场上,包括型材和铁轨,日本、欧盟和巴西的产业都出现了同样的集中化。前面提及的巴西Gerdau公司不仅收购了美国的长材厂,还包括加拿大、南美和欧盟的长材厂。目前,长材主要由短流程钢厂生产。发达国家的大部分联合钢厂(除了米塔尔)撤销了长材生产部门,专门生产高质量板材。在巴西,阿塞洛一家控制了扁平材和长材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国际合并和财团 在历史上,钢铁生产被认为是涉及国家利益的。跨国界的钢铁投资、收购和合并仍然是外国钢材生产商和投资者的禁忌。然而,也有例外。85年前,卢森堡的Arbed投资了巴西MinasGerais州的一个钢铁厂,生产线材和盘条。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管材专家Mannesmann在同一个州建造了一个钢管厂,意大利的得兴(Techint)在阿根廷和墨西哥建造了无缝管和焊管厂。随后的10年中,德国短流程的先驱WillyKorf在巴西、美国和特立尼达岛修建了短流程钢厂的同时,新日铁(NipponSteel)和川崎在巴西投资了联合钢铁企业。印度的L.Mittal于20世纪70年代在印度尼西亚建造了一家钢铁厂,并于20世纪80年代收购了WillyKorf建于特立尼达岛的Iscott线材厂。这就是收购的开始,并最终使得米塔尔(Mittal)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在亚洲、非洲、欧洲(西欧和东欧)和北美都有附属钢厂。20世纪90年代,得兴将总部迁至阿根廷,控制了意大利钢管制造商Dalmine,在巴西、加拿大、日本、罗马尼亚以及委内瑞拉收购或修建了钢管制造厂。近些年来,得兴成立了Ternium财团,它是由阿根廷、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中型钢厂联合组成的。该公司还购买了一些钢铁厂和钢铁设备制造商。 本年度,阿赛洛其在巴西的收购前面已讨论过,在对加拿大联合生产商多发斯科(Dofasco)投标中战胜德国的蒂森克虏伯,竞标成功。这家加拿大公司年产能达到500万吨,最为吸引人的是,它控制着几家大型铁矿。阿赛洛本身成为米塔尔恶意收购的对象,如果成功,米塔尔将成为历史上首个亿吨钢铁生产商。阿赛洛的一些意大利大客户已经提出他们的焦虑,并购一旦成功,他们将再也享受不到阿赛洛的长期合同的可靠性以及研发支持。米塔尔以其现货市场交易以及突然的价格变化闻名。对米塔尔而言,这次并购将要求其经营方式的巨大转变,但钢铁产业中有谁认为这家公司经不起挑战?好象不多。 亿吨钢铁企业在何种程度上能帮助稳定全球出口价格还很难预测。国际市场上定价一直以来都极富竞争性,主要归因于甩掉暂时国内盈余的“机会主义”钢铁生产商的不断进入。这些企业必须与“专注的”出口商分别开,后者是指传统的西欧和日本企业,他们保持着全球供应商的永久地位。一些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国家也加入进来,成为“1/2或3/4专注的”出口商,这一比例要看国内需求的强势。 海外钢铁投资的另一特征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那时,欧洲生产商建议将钢铁生产的"端"转移到钢铁生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去。后来全球钢铁消费的减速将这些建议划上了句号,只有一个除外,即在巴西图巴朗建造一家联合板坯厂一一由日本川崎、意大利Finsider和巴西政府的Siderbras组成的合资企业。该公司现在的名称为CST(在Arcelor控制下)。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的迅猛上涨引发了在铁矿藏丰富的两个国家巴西和印度修建大规模板坯厂工程的潮。韩国的Dongkuk、意大利的建厂商达涅利(Danieli)和巴西铁矿石生产商CVRD达成协议要在巴西北部的Ceará州修建一家以直接还原铁为基础的150万吨板坯厂。蒂森克虏伯也承诺要在里约内卢附近的一个深海港口修建一家400万吨的板坯厂。浦项、米塔尔和塔塔也宣布将在印度一些省份修建在1000万一1200万吨范围内的更大的工程。 中国目前粗钢的产量几乎是美国的四倍,扩大后的欧盟(25个成员国)的近两倍。不幸的是,2005年产量似乎超过了需求。由于中国是世界剩余的少数几个由供求关系决定钢铁定价的地区之一,所以国内价格垂直下跌(至少到2005年秋天),利润率也陡降,并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变为负数。 中国钢铁产业结构的另一问题是工厂位置、年代以及规模的不平衡。生产力过剩的区域处于水资源缺乏的北方,以及污染严重的河北省。同时,快速工业化的东南部,如浙江——福建——广东一带,钢铁制造的生产力。不足。由于铁路运输和船运系统不能满足扩张的钢铁工业的运输需求,钢铁企业不得不选择花费更高的卡车运输,这加重了地区间的不平衡。这不仅仅是将钢铁产品运送给较远客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如何将原材料(铁矿石、炼焦煤和废料)从中国的生产地或港口拖运。运输量很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运输体系目前的紧张态势。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钢铁工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虑到中国出现的一些合并,再参考世界范围内合并的等级和公司的规模,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中国还需要更多的合并。我们注意到中国的一些并购已经是跨省的,这是合并过程中的必要一步。但是,省级政府似乎是真正的掌权者,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权限内可以更直接地控制钢材生产商的作为,并利用其法律和政治影响推动或阻挠公司的计划。 然而,这看起来又似乎合乎道理,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历史和国情找出解决的办法。目前最迫切要做的可能就是缓解过去五年里一直占主导的扩张再扩张的紧张状态。在这段缓冲时间内,效率高的企业有机会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和收入,而效益差的企业会被否定并逐渐失去财政支持,甚至是省政府的支持。生存下来的企业迟早会观察到稳定的价格对收入的积极作用。从而,这些企业将不愿再通过攻击本国市场的竞争者来将自己的销售额最大化。如果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点,报复行为就会不断发生,尤其是当两到三个竞争者结成报复联盟。这种方式可以允许20个大公司并存。他们仍然会竞争客户,但不会再像强盗似地从竞争者手中抢客户。 同时,市场上剩余的竞争对手足够多,也推动经营者进行加工程序和产品的创新。外商投资的中国钢材生产商以及以协助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为目的的参股形式都可以作为选择。这样做的结果是保持中国钢铁工业的持久活力,而不至于变得僵化,毕竟这是由三到四个大型企业长期控制市场后不可摆脱的命运。无疑,高度的产业合并也有缺点,包括决策的官僚主义,对变化的市场条件反应速度慢,也可能不能及时回应客户的需求。我们只需要观察电子产品巨人西门子、索尼和东芝在日新月异的消费产品市场上与弱小但灵活的对手竞争时表现的无力就可以明白。 欧盟和美国稳定钢铁价格的实践 将销售者看成一个集体,价格永远优先于数量。所以,主要的销售商之间发扬集体精神是很重要的。美国和欧盟的主要钢材生产商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们是否在市场下滑时能齐心协力保持价格不下跌还不得而知。 欧盟的价格规则由于2004年10个新成员国的加入受到了影响。目前美钢联、米塔尔和俄罗斯钢铁公司都加入了薄板和中厚板产品的定价过程,结果便不如扩大前明朗,那时四个大生产商控制了大部分的扁平材销售。长材市场也一样,欧盟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公司要比美国市场上多。欧盟的多数钢材产品售价比美国的低。 美国也同样面临在市场疲软时保持价格稳定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附加费征收体系的不一致。联合和未联合的薄板生产商采用不同的价格计算原理,最后结果往往不匹配。因此,2005年中期板坯价格的陡降就导致轧卷材的价格猛跌,虽然板坯价格主要是影响短流程钢厂的成本。不过,某些产品线如剪切板和大型材,两到三个生产商占据了美国市场的多数份额,这些产品的价格一直保持是中国价格的两倍高的水平。 这一高于国际水平的高价引起大家的质疑,钢铁工业的合并对一国的钢铁使用部门将会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呢?比如,美国钢铁生产商是不是将价格推得太高,对美国制造业的某些部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呢?难道美国钢铁生产商眼光短浅,只看到了下一季度的利润吗?难道他们常常提及的对服务于客户的完美“供应链”的关注只是充当大会和公共演讲内容的空泛言辞? 针对2004年对高扬的钢材价格的种种抱怨,美国钢材生产商给出的一种慷慨激昂的回应是钢铁购买者长期以来都是在生产商的损失基础上享受了低价格,现在应该由生产商来享受这种优待了,购买者只是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另一种回应提到了钢铁使用者的警告,说他们的客户拒绝接受高价格并威胁要从钢铁价格相对合理的国家购买钢铁产品。美国的钢铁生产商表示很同情使用钢铁的厂商输给国外竞争者造成的商业损失,但却将这损失归罪于国外厂商的不公平竞争。他们宣称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外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所给的补贴以及对货币的操控。 幸好,2003年末201条款取消后,美国总统办公室并未答应钢铁工业要求增加贸易干涉的请求。美国国会中有相当多的人支持保护主义,所以并不能保证总统会在长时间内,甚至是下一个五年内不愿更多地保护钢铁工业。中国钢铁出口商应该充分考虑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背景,不要突然问大量出口,以免打破自由贸易的脆弱安宁。 这些评论并不是想要警告大家。唯一的目的就是提醒大家不能放松对美国保护主义的警惕。这一领域与政治和传统是相关联的。对美国钢铁贸易的预测应该不仅仅限于趋势走向和周期性变化。还应该判断将对未来美国贸易政策产生影响的政治力量的强弱。就像在中国,对贸易的政治性有充分的了解对任何想要成功的出口商都是非常必要的。 。

  • 未来五年世界钢铁市场和贸易的发展趋势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美国国际钢铁协会主席Davidphelps就世界钢铁市场发展趋势发表了看法。 大事件概览 市场预测通常以展望钢铁需求的趋势开始。然而,本文将首先关注我们的主要兴趣点,即全球钢铁贸易,包括未来几年的贸易量、消费份额及其在今后几年的走向。接着,我们将对过去,尤其是最近5年来的钢铁消费趋势以及中国对世界需求的影响进行探讨。第三个话题将着眼于全球钢铁市场的供应变化,特别强调钢铁工业在世界各地的产业联合问题。本文的最后一个话题将是钢铁工业的产业联合与寻求价格稳定之间的关系,欧盟和美国的经验将作为参照。 全球钢铁贸易的过去与现状全球钢铁贸易量(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包括钢铁半成品)从1950年的1300万吨迅猛增长到1974年的9000万吨。经过几年的停滞,全球钢铁贸易恢复其增长势头,到2000年时已增长到2.2亿吨。经历再次下滑之后,继续发展并于2005年突破2.5亿吨大关。欧盟内部的钢铁贸易均不计算在这些数字以内,这是因为,从贸易商的观点看来,欧盟内部的贸易与一个国家的内部贸易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欧盟禁止任何针对联盟内部其他成员国出口的排外、歧视或实行反倾销程序。而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问或其它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的钢铁贸易,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钢铁贸易量在成品钢材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已经从1950年的10%增加到1974年的18%,预计在2005年将进一步增加到26%。同时,国际钢铁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在慢慢发生改变。在20世纪70年代,冷轧薄板、中厚板和管材是主打产品。而目前贸易量排在第一位的是半成品钢材,轧薄板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两者均将冷轧薄板和中厚板远远甩在了身后。镀锌板也同样赶超了中厚板,并且在几年后还可能赶上冷轧薄板。长材类产品尽管仍有相当的生产规模,但其在整个贸易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四分之一下降到2005年的大约五分之一。 全球贸易的预期结构变化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今后五年中,无论是钢材贸易总量还是其在全球成品钢材产量中的份额都会持续增长。然而,正如随后将详细说明的那样,大型合并的形成以及钢铁企业在世界矿石丰富的区域建造大型半成品厂都将影响独立钢铁商的作用。这些变化将会产生以下结果:首先,钢材生产商与客户间的直接贸易比例将增加;其次,在半成品交易中,企业内部转移将比通过国际交易所进行贸易出现更快速度的增长。 周期性波动多年来,无论是钢材生产还是贸易都未能稳定增长,而是经历了周期性的波动。就钢材贸易而言,长期趋势的偏离有时会被过多的贸易事件放大,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钢材表观消费量和钢材贸易量也会受到钢材生产商、服务中心以及钢材使用部门的库存量的大幅波动的影响。无需多言,这些波动也会对主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钢材消费/生产趋势详解有些时候,全球钢材产量的趋势走向是迫于强大的结构变化的压力。这样的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的后五年发生过。主要成因是全球钢材消费的增长率猛然下跌并随后导致供应方面的严重混乱。这一下跌趋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供应商必须适应经常性的需求停滞,这就强迫主要的钢材生产商,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进行艰难的改组。幸运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五年中,全球钢材消费再次上扬,主要归功于中国经济的神奇扩张。但是1998年,由于一些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全球钢材市场的供应经历了一次恐慌。那些国家用出口淹没了世界市场,引发了主要进口国的防御行为。 尽管如此,全球钢产量于1999年恢复增长,虽然没有能够超越两年前已经达到的水平。2000年,产量创造了空前的纪录,随后两年中再次回落,这期间传统钢材生产区域的紧缩并未能抵消中国的快速增长。然而,在2002年后,全球产量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中国居首位。无人相信这一速度将会保持到2007/2008后,主要原因如下:(1)如果要提高国内市场价格并且减少对国际市场的出口压力,中国的消费必须与产量持平;(2)全球主要的钢材生产资源出现紧张态势,而新资源的开发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当然,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致力于消除所报道的8000万一1亿吨的低效产能,这一状况将被改变。 专题:印度钢材的未来一一消费、产出和贸易。即使全球钢材生产在以后五年中能保持2.5%一3%的适度增长速度,按历史标准计算,这也是有力的增长。这其中考虑了印度较快增长的钢材消费的可能性,相比较而言,该国过去六年中的表现平平。在钢材消费方面,印度不可能追随中国的步伐。从1999年到2005年这6年来,印度的钢材消费量从2510万吨上升到3450万吨。要在2012年达到预想的6000万吨,印度的国内经济发展必须有显著增长。即便达到这一目标,全部的增加量还是少于从这个世纪开始后每年中国钢材消费的增加量。此外,中国钢材消费的飞速增长极大地依赖于进口钢材。中国仍在进口高质量的薄板产品。相反,印度提高产量的长期雄伟计划中设想增加的产量中25%是用来出口的。 考虑到近来铁矿石价格的飙升,印度拥有铁矿的钢材生产商完全能够在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提高出口量。然而,铁矿石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长期来说,发现新的铁矿将会破坏目前由于印度国内铁矿石矿藏的比较优势。另外,像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一样,从印度的钢材出口虽然上涨,但大部分局限于所谓的商品出口。要生产像汽车面板这样的高质量钢材产品,还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以及大量的额外资金投入。2005年日本和几个欧洲国家钢材生产商所获得的高额利润表明,高质量产品的溢价可以抵消要支付的膨胀的铁矿石、炼焦煤以及运费成本。 全球钢材需求及贸易,1999/2000—2004/2005 1999/2000年消费预测与实际消费的比较。如果我们回顾以往这些年所做的钢材市场预测,“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这句古老的格言是再真实不过了。这些预测所犯的共同的严重错误是未能料想到中国需求和产出的巨大增长。请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1)在其年会上,国际钢铁协会发布了全球以及主要钢材消费地区及国家未来五到六年的钢材消费预测。2000年秋公布的预测比当年的实际消费略低,与2001年的实际消费量持平,比2005年的实际消费量要少1.5亿吨。按区域来看,这一预测也低估了独联体国家以及中东国家的需求。国际钢铁协会曾预测2005年消费量(指的是钢材产品)将达到1.65亿吨,包含中国在内,但是,实际数字接近2.9亿吨,相差了1.25亿吨。 (2)2000年7月,钢铁信息咨询机构世界钢动态公司公布,2005年中国(以及北朝鲜)成品钢材的消费预计将达1.325亿吨。按照国际钢铁协会的说法,当时北朝鲜的钢材消费不足50万吨,这样计算可知中国的消费量为1.32亿吨,远低于国际钢铁协会给出的数字。这也再次表明,在对中国的预测上,自认为处于领先地位的观察家们离预测的目标差了很大一截。 展望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将尽量避免在对今后五年的全球消费的展望中涉及任何数字。我们的总体预测是全球钢材消费和产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要比近年来的速度放缓。另外,就钢材市场本身而言,仅观察趋势很难做一个五年的短期可靠预测。主要是因为钢材需求的周期性,像之前指出的,这一周期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钢材使用者、分销商和服务中心库存的显著变动的影响。不幸的是,这些波动的发生时间并不能被准确预知。 展望今后五年中,世界钢材贸易量将稳步增长,预计增幅略大于3000万吨。然而,这一增长将减少三分之一,如果计算时不包括扩大后的欧盟内部钢材贸易。贸易/消费比率将继续保持25%的水平,或者稍低于此水平,如果排除扩大后的欧盟内部钢材贸易。 中国钢材贸易的世界影响力如前所述,中国钢材产能的迅速形成并没有导致泛滥其他钢材生产国市场的出口浪潮。尽管诸多带钢厂仍在建设中,中国薄板的出口于2004年增加了三倍,2005年又有进一步增加,这引起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关注。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薄板贸易仍有1500万吨的赤字,虽然2005年的赤字要低于2004年,并且只有2003年的一半。总的来说,中国在扁平材方面的赤字并不能使这些产品的未来进口国放心。同样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在增长。就标准输油管这一品种而言,美国生产商根据贸易法案(该法案专门针对从中国的进口)的421.条款提出了贸易诉讼。然而,布什总统拒绝对这些进口强加配额,尽管这在贸易法案中是允许的。我们认为,中美之间轧薄板价格的巨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增加。 回顾以往数据,展望未来需求虽然我们并不能信心十足地预知未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需求和供应两方面来得出市场的走向。具体包括近期发展、当前形势以及引起重大变化的任何因素。某些因素可以暗示市场的未来走向,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暗示这一走向对整体钢材贸易的未来特别是专业化的国际贸易商意味着什么。 因果关系链开始于需求证明这一点的例子有很多,但只选择一个就够了。2004年到2005年间,需求奇高使得世界许多地区的钢材生产商以惊人的速度提升价格。钢材的高需求和高价格又使得采矿公司过度提高铁矿石和炼焦煤的价格。然而,如果不是当时强大的钢材市场,任何大幅度提高原材料价格的尝试都将以失败告终。可能肯定的是,钢材生产商更愿意颠倒起因一结果的次序。在他们的声明中,总是将较高的钢材价格归因于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而不考虑是他们试图将价格在成本提高前提升,以将其利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换句话说,钢材生产商和采矿公司的巨额收入都得益于近年来全球钢材消费的显著增长,这一增长是由中国对钢材的无限需求促成的。 全球钢材市场的供应变化 1997年的秋天,一些东南亚国家遭遇了一场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并最终影响了钢材的消费。由于急需现金周转,他们不顾一切地开始大量出口到美国、欧盟和其他地区。迫于前苏联(多年来,前苏联国家致力于恢复其大型钢厂的产能)的钢材生产商的日益增加的压力,同样的市场也出现了。 美国钢铁产业合并的典型案例。美国的联合钢铁企业已经处于财务不稳定的状态,原因包括来自大量在建短流程钢厂的激烈竞争以及许多与员工相关的障碍。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所谓的遗留成本,比如大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另外,运行费用也因为严格的工会工作制度和大量的工作分类而增加。 1999年和2000年,受大量钢材的支撑,美国钢厂的产品成交量以及半成品钢材(由美国钢厂加工成成品钢材)的进口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过,价格下降了,部分是由短流程钢厂产能的快速扩大造成的。但总体而言,价格的下降是因为一些联合生产商——急需资金周转——开始互相挤压直到某些生产商被迫破产。同时,进口发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作用,填补了美国钢材需求和其国内生产力不足之间的缺口。这与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下跌没有关系。 详细提及这一案例的原因是因为破产为美国钢铁产业的合并中大量的合并以及成本的猛然下降创造了条件。成本的节省是有代价的,包括现在和以往钢铁产业工人的利益以及对破产钢铁企业将其未完成的职工养老金债务转移到的共同基金做出贡献的美国其他产业的利益。 产业合并如何帮助稳定价格?高需求和近来的产业合并是2004年美国以及其他地区的钢材生产商可以大幅度提高价格的关键因素。随后的那一年,新合并的钢铁产业设法防止价格在2005年中期疲软市场中急速下跌。对于由高度集中的工业部门卖出的产品,包括回火中厚板、大型材、硅板坯和某些管材产品,价格全年保持强劲。 钢材生产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他们任何时候都无法控制钢材采购商的需求量。对钢材的需求很不稳定而且不可预知。即使是市场需求与供应量之间的微小差距都会导致价格的不稳定。在需求稳定时对市场投放额外的量将会使价格(和供应商的利润)大幅下跌。相反,在需求稳定时保留一些数量不投放市场会提高价格以及供应商的收入。 库存能够缓冲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但是,如果经销商和钢材消费者错误判断了疲软市场的持续时间,他们就会惊慌并因为将库存投放市场而加剧价格的下滑。解决价格的重复不稳定的妙方就是高度的产业合并。当主要的生产商联合将综合销售量调整到市场的需求量水平,价格的不稳定性将被消除。这不仅要求高度的产业集中,而且是要求销售商有丰富的经验并且相互信任。 在一个高速扩张的市场里,消费者对钢材有额外需求,保持价格稳定——甚至是保持稳步上升—一将不需要技巧和外交能力。但是稳定物价在市场低迷时期将不再稳定。在疲软的市场中,主要的销售商不仅需要由于需求的减少降低自己的销售量,而且需要留出一定额度便于边际生产者提高产量。并且,他们还需进一步减少销售量以补偿几个月前市场活跃时预订进口的延迟。困难在于所有销售商要根据需求的波动迅速调整总体供应量。 普遍的钢铁产业合并 如前所述,大型钢铁企业间合并的主要目的是应用数量法则达到价格的稳定。在紧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损失惨重的价格变动以后,欧洲和美国的钢材生产商终于认识到,激烈的价格战将对他们的收入产生极严重的负面效应。这两个地区的有作为的企业家意识到想要控制价格的唯一途径就是高度的产业集中(或合并)。 美国 由于沉重的社会成本、繁琐的工作制度以及来自短流程钢厂的有力竞争,几家联合公司走向了破产。一个国外的金融家从这次危机中看到了机遇。他成功地以低价收购了破产公司的资产,并且通过摆脱大部分的社会义务和工会工作制度大幅度减少了经营成本。米塔尔(MittalSteel)在世界各地都有其经营的钢铁厂,并且已经控制了位于芝加哥东部的内陆钢厂(InlandSteel)后来完全收购了由这位金融家组合的国际钢铁集团(ISG)的全部。同样地,美钢联(USS)与工会协商大幅降低成本。未组织工会的纽柯(Nucor)并购了一些美国的短流程钢厂。盖尔道(Gerdau),本部在巴西的一家大型长材和半成品钢材的生产商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结果是两到三家主要生产商控制了美国钢铁输出总量中从轧卷板到钢筋的每一种主要产品类别的75%到90%。 欧盟 不佳的市场条件和较低的利润率促使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主要扁平材生产企业合并组成了欧洲钢铁巨人阿赛洛(Arcelor)。在米塔尔(Mittal)收购了国际钢铁集团(ISG)之前,阿赛洛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钢材生产商。阿赛洛通过控制巴西长材公司BelgoMineira并于1998年收购半成品以及轧卷材的大型生产商(图巴朗)CST和专业生产商Acesita,一举成为巴西最大的钢材生产商。在德国,合并的结果是产生了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一些先前由联合公司控制的法国和德国长材生产商被卖给意大利的短流程钢厂,其他卖给了米塔尔(Mittal)。 其他地区 日本和巴西也发生了大型的并购,结果是这两个国家内出现了两个主导扁平材市场的大型钢材生产商。许多东欧国家的钢铁产业被国外商家收购,以米塔尔(Mittal)为首,还包括美钢联(USS),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公司。在大部分的长材市场上,包括型材和铁轨,日本、欧盟和巴西的产业都出现了同样的集中化。前面提及的巴西Gerdau公司不仅收购了美国的长材厂,还包括加拿大、南美和欧盟的长材厂。目前,长材主要由短流程钢厂生产。发达国家的大部分联合钢厂(除了米塔尔)撤销了长材生产部门,专门生产高质量板材。在巴西,阿塞洛一家控制了扁平材和长材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国际合并和财团 在历史上,钢铁生产被认为是涉及国家利益的。跨国界的钢铁投资、收购和合并仍然是外国钢材生产商和投资者的禁忌。然而,也有例外。85年前,卢森堡的Arbed投资了巴西MinasGerais州的一个钢铁厂,生产线材和盘条。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管材专家Mannesmann在同一个州建造了一个钢管厂,意大利的得兴(Techint)在阿根廷和墨西哥建造了无缝管和焊管厂。随后的10年中,德国短流程的先驱WillyKorf在巴西、美国和特立尼达岛修建了短流程钢厂的同时,新日铁(NipponSteel)和川崎在巴西投资了联合钢铁企业。印度的L.Mittal于20世纪70年代在印度尼西亚建造了一家钢铁厂,并于20世纪80年代收购了WillyKorf建于特立尼达岛的Iscott线材厂。这就是收购的开始,并最终使得米塔尔(Mittal)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在亚洲、非洲、欧洲(西欧和东欧)和北美都有附属钢厂。20世纪90年代,得兴将总部迁至阿根廷,控制了意大利钢管制造商Dalmine,在巴西、加拿大、日本、罗马尼亚以及委内瑞拉收购或修建了钢管制造厂。近些年来,得兴成立了Ternium财团,它是由阿根廷、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中型钢厂联合组成的。该公司还购买了一些钢铁厂和钢铁设备制造商。 本年度,阿赛洛其在巴西的收购前面已讨论过,在对加拿大联合生产商多发斯科(Dofasco)投标中战胜德国的蒂森克虏伯,竞标成功。这家加拿大公司年产能达到500万吨,最为吸引人的是,它控制着几家大型铁矿。阿赛洛本身成为米塔尔恶意收购的对象,如果成功,米塔尔将成为历史上首个亿吨钢铁生产商。阿赛洛的一些意大利大客户已经提出他们的焦虑,并购一旦成功,他们将再也享受不到阿赛洛的长期合同的可靠性以及研发支持。米塔尔以其现货市场交易以及突然的价格变化闻名。对米塔尔而言,这次并购将要求其经营方式的巨大转变,但钢铁产业中有谁认为这家公司经不起挑战?好象不多。 亿吨钢铁企业在何种程度上能帮助稳定全球出口价格还很难预测。国际市场上定价一直以来都极富竞争性,主要归因于甩掉暂时国内盈余的“机会主义”钢铁生产商的不断进入。这些企业必须与“专注的”出口商分别开,后者是指传统的西欧和日本企业,他们保持着全球供应商的永久地位。一些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国家也加入进来,成为“1/2或3/4专注的”出口商,这一比例要看国内需求的强势。 海外钢铁投资的另一特征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那时,欧洲生产商建议将钢铁生产的"端"转移到钢铁生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去。后来全球钢铁消费的减速将这些建议划上了句号,只有一个除外,即在巴西图巴朗建造一家联合板坯厂一一由日本川崎、意大利Finsider和巴西政府的Siderbras组成的合资企业。该公司现在的名称为CST(在Arcelor控制下)。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的迅猛上涨引发了在铁矿藏丰富的两个国家巴西和印度修建大规模板坯厂工程的潮。韩国的Dongkuk、意大利的建厂商达涅利(Danieli)和巴西铁矿石生产商CVRD达成协议要在巴西北部的Ceará州修建一家以直接还原铁为基础的150万吨板坯厂。蒂森克虏伯也承诺要在里约内卢附近的一个深海港口修建一家400万吨的板坯厂。浦项、米塔尔和塔塔也宣布将在印度一些省份修建在1000万一1200万吨范围内的更大的工程。 中国目前粗钢的产量几乎是美国的四倍,扩大后的欧盟(25个成员国)的近两倍。不幸的是,2005年产量似乎超过了需求。由于中国是世界剩余的少数几个由供求关系决定钢铁定价的地区之一,所以国内价格垂直下跌(至少到2005年秋天),利润率也陡降,并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变为负数。 中国钢铁产业结构的另一问题是工厂位置、年代以及规模的不平衡。生产力过剩的区域处于水资源缺乏的北方,以及污染严重的河北省。同时,快速工业化的东南部,如浙江——福建——广东一带,钢铁制造的生产力。不足。由于铁路运输和船运系统不能满足扩张的钢铁工业的运输需求,钢铁企业不得不选择花费更高的卡车运输,这加重了地区间的不平衡。这不仅仅是将钢铁产品运送给较远客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如何将原材料(铁矿石、炼焦煤和废料)从中国的生产地或港口拖运。运输量很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运输体系目前的紧张态势。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钢铁工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虑到中国出现的一些合并,再参考世界范围内合并的等级和公司的规模,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中国还需要更多的合并。我们注意到中国的一些并购已经是跨省的,这是合并过程中的必要一步。但是,省级政府似乎是真正的掌权者,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权限内可以更直接地控制钢材生产商的作为,并利用其法律和政治影响推动或阻挠公司的计划。 然而,这看起来又似乎合乎道理,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历史和国情找出解决的办法。目前最迫切要做的可能就是缓解过去五年里一直占主导的扩张再扩张的紧张状态。在这段缓冲时间内,效率高的企业有机会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和收入,而效益差的企业会被否定并逐渐失去财政支持,甚至是省政府的支持。生存下来的企业迟早会观察到稳定的价格对收入的积极作用。从而,这些企业将不愿再通过攻击本国市场的竞争者来将自己的销售额最大化。如果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点,报复行为就会不断发生,尤其是当两到三个竞争者结成报复联盟。这种方式可以允许20个大公司并存。他们仍然会竞争客户,但不会再像强盗似地从竞争者手中抢客户。 同时,市场上剩余的竞争对手足够多,也推动经营者进行加工程序和产品的创新。外商投资的中国钢材生产商以及以协助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为目的的参股形式都可以作为选择。这样做的结果是保持中国钢铁工业的持久活力,而不至于变得僵化,毕竟这是由三到四个大型企业长期控制市场后不可摆脱的命运。无疑,高度的产业合并也有缺点,包括决策的官僚主义,对变化的市场条件反应速度慢,也可能不能及时回应客户的需求。我们只需要观察电子产品巨人西门子、索尼和东芝在日新月异的消费产品市场上与弱小但灵活的对手竞争时表现的无力就可以明白。 欧盟和美国稳定钢铁价格的实践 将销售者看成一个集体,价格永远优先于数量。所以,主要的销售商之间发扬集体精神是很重要的。美国和欧盟的主要钢材生产商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们是否在市场下滑时能齐心协力保持价格不下跌还不得而知。 欧盟的价格规则由于2004年10个新成员国的加入受到了影响。目前美钢联、米塔尔和俄罗斯钢铁公司都加入了薄板和中厚板产品的定价过程,结果便不如扩大前明朗,那时四个大生产商控制了大部分的扁平材销售。长材市场也一样,欧盟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公司要比美国市场上多。欧盟的多数钢材产品售价比美国的低。 美国也同样面临在市场疲软时保持价格稳定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附加费征收体系的不一致。联合和未联合的薄板生产商采用不同的价格计算原理,最后结果往往不匹配。因此,2005年中期板坯价格的陡降就导致轧卷材的价格猛跌,虽然板坯价格主要是影响短流程钢厂的成本。不过,某些产品线如剪切板和大型材,两到三个生产商占据了美国市场的多数份额,这些产品的价格一直保持是中国价格的两倍高的水平。 这一高于国际水平的高价引起大家的质疑,钢铁工业的合并对一国的钢铁使用部门将会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呢?比如,美国钢铁生产商是不是将价格推得太高,对美国制造业的某些部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呢?难道美国钢铁生产商眼光短浅,只看到了下一季度的利润吗?难道他们常常提及的对服务于客户的完美“供应链”的关注只是充当大会和公共演讲内容的空泛言辞? 针对2004年对高扬的钢材价格的种种抱怨,美国钢材生产商给出的一种慷慨激昂的回应是钢铁购买者长期以来都是在生产商的损失基础上享受了低价格,现在应该由生产商来享受这种优待了,购买者只是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另一种回应提到了钢铁使用者的警告,说他们的客户拒绝接受高价格并威胁要从钢铁价格相对合理的国家购买钢铁产品。美国的钢铁生产商表示很同情使用钢铁的厂商输给国外竞争者造成的商业损失,但却将这损失归罪于国外厂商的不公平竞争。他们宣称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外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所给的补贴以及对货币的操控。 幸好,2003年末201条款取消后,美国总统办公室并未答应钢铁工业要求增加贸易干涉的请求。美国国会中有相当多的人支持保护主义,所以并不能保证总统会在长时间内,甚至是下一个五年内不愿更多地保护钢铁工业。中国钢铁出口商应该充分考虑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背景,不要突然问大量出口,以免打破自由贸易的脆弱安宁。 这些评论并不是想要警告大家。唯一的目的就是提醒大家不能放松对美国保护主义的警惕。这一领域与政治和传统是相关联的。对美国钢铁贸易的预测应该不仅仅限于趋势走向和周期性变化。还应该判断将对未来美国贸易政策产生影响的政治力量的强弱。就像在中国,对贸易的政治性有充分的了解对任何想要成功的出口商都是非常必要的。 。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