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石油期货金融现状

更新时间:2024-04-24

快讯播报

石油期货金融现状快讯

2024-03-25 09:15

金融界3月21日消息,新锐股份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主要产品是硬质合金和硬质合金工具,其中碳化钨粉、钴粉等原材料占硬质合金成本70%以上,对原材料价格波动较为敏感,根据行业惯例,该类产品实行原材料价格传导机制,公司根据原材料价格、产品库存情况及市场竞争情况等适时调整价格。硬质合金工具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公司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矿山勘探及开采、机械加工、石油开采、基础设施建设和煤炭开采等,其中矿山勘探及开采领域的收入占比较大。公司硬质合金产品主要以国内销售为主;硬质合金工具产品国内和国际均有销售,其中国际销售金额占比较大;配套产品主要以国际销售为主。

2024-01-05 15:53

2024年1月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通知:经研究决定,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铜、铝、锌、铅、镍、锡、氧化铝、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不锈钢、燃料油、石油沥青、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纸浆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交易所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2024-01-05 15:42

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通知,自2024年1月10日起至2025年1月10日止,铜、铝、锌、铅、镍、锡、氧化铝、黄金、白银、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不锈钢、燃料油、石油沥青、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纸浆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暂调整为0(含期货转现货和标准仓单转让等通过交易所结算并按交割标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2023-11-15 16:01

11月15日1%关税下美棉M1-1/8到港价因美元走弱以及金融石油市场走势强劲而上涨174元/吨,报16632元/吨;国内3128B皮棉均价因市场多空因素交织而下跌33元/吨,报16893元/吨;日度内外棉价涨跌不一,且海外棉价涨幅略大,导致内外棉价差缩小207元/吨为261元/吨。近期内外棉价格来回拉锯导致价差波动较大,预计短期价差或将继续来回盘整。

2023-09-21 09:22

9月21日,“美联储传声筒”Nick Timiraos在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发文指出,仍有多名美联储官员一直不愿表明结束加息。官员担心,更为强劲的经济活动以及石油和货运价格的上涨可能导致最近的通胀下降停滞甚至逆转,从而需要上调利率。他们担心,在未来几个月结束加息后,才发现自己做得还不够。如果金融市场得出通胀和利率已经趋平的结论,结果却发现情况恰恰相反,那么这种局面可能尤其具有破坏性。

石油期货金融现状价格行情

点击加载更多

石油期货金融现状相关资讯

  • 液化气:上半年供减需增 下半年供需双增驱动较强

    2022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大连商品交易所将对一年来PG期货运行情况及场外市场能源化工板块业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也将对实体企业如何利用LPG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应用策略进行详解 2022年将是中国LPG市场结构重塑的一年全球烯烃以及轻烃类装置产能继续扩张,贸易量增加,未来国际与国内LPG供需与贸易还会出现哪些变化,中国LPG市场结构将会如何重塑,这都是LPG业内人士以及投资者关心的焦点。

  • 2018第一届中国能源化工市场论坛暨2019展望—沥青分论坛干货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高速公路13.65公里,一级公路10.5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400.93万公里,其中县道55.07万公里,乡道115.77万公里,村道230.08万公里。他讲到,公路建设成就的动力一方面是供给,另一方面是需求。其贷修路、收费还贷、多元投融资、车辆购置附加费、养路费燃油税款等均是动力来源。

  • 2018中国煤及煤化工产业大会圆满落幕

    当前我们正面临金融去杠杆、商品库存周期转变、环保政策从严等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和扩张,甲醇的原料属性亦在日益增强同时,下游烯烃需求存在支撑,港口区域的可流通库存有限,且期货市场不断发展,金融属性正集成化发展,多重因素交织存在未来产品智能化发展成为大趋势林冰洁表示,中国进口乙烯的依存度约46%美国后续有700万吨烯烃新增产能,将对聚乙烯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到国内的煤制烯烃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主管 林冰洁 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甲醇分析师米雪发表《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产业发展对甲醇行业的推动作用》演讲,对2018年甲醇产业以及甲醇制烯烃产业进行深度回顾及现状分解。

  • 2018中国煤及煤化工产业大会圆满落幕

    当前我们正面临金融去杠杆、商品库存周期转变、环保政策从严等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和扩张,甲醇的原料属性亦在日益增强同时,下游烯烃需求存在支撑,港口区域的可流通库存有限,且期货市场不断发展,金融属性正集成化发展,多重因素交织存在未来产品智能化发展成为大趋势林冰洁表示,中国进口乙烯的依存度约46%美国后续有700万吨烯烃新增产能,将对聚乙烯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到国内的煤制烯烃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主管 林冰洁 山东隆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甲醇分析师米雪发表《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产业发展对甲醇行业的推动作用》演讲,对2018年甲醇产业以及甲醇制烯烃产业进行深度回顾及现状分解。

  • 中国成“旁观者”油价大跌是该庆幸还是伤感?

    发展原油期货市场,首要是争取成为亚太时区的权威基准价“全球原油重要产地中东销往欧洲的油是参考布伦特油价,销往美国的是参考纽约油价,销往亚洲目前大多是参考迪拜和阿曼原油的现货评估价格,这种基于现货市场的价格体系受北美的影响较大,不能更好反映亚太地区的市场现状”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震表示,金融危机后纽约油价和布伦特油价也更多沦为区域性的基准,亚太地区也迫切需一个新的基准油价更好反映这一地区市场状况。

  • 投行:大宗商品拐点难现

    5月份,一度“热得发烫”的大宗商品价格急转直下,输入性通胀压力的担忧迅即转换成了“拐点论”。然而在“长袖善舞”的各大投行看来,大宗商品行情的中国故事并没有结束,包括摩根大通、渣打等投行依然坚定看好大宗商品市场,背后的逻辑仍是不变的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大宗商品价格究竟会何去何从?由于库存高企,在经历2008年为高价库存埋单后,国内企业会否再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不变的中国故事 5月份第三周,大宗商品市场尽管跌幅放缓,但价格行情依然跌宕起伏,跟踪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在本周微幅反弹了0.9%,收于341.56点,而就在上个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这个跟踪19种大宗商品的综合指数还接近371点,一度创下2008年9月份以来的新高。 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认为,大宗商品价格连续回调,一方面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以美元计价,美元的反弹使得商品价格走弱,而另一方面,日本地震对高端产品的生产链造成了负面影响,全球制造业的扩张步伐也有所放缓,使得市场开始担心大宗商品的需求。此外,包括巴西、中国等经济体持续加息、经济增长放缓也是大宗商品价格回调的重要因素。 不过李晶指出,从中长期来看,商品市场整体的基本面并没有任何改变,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以及人均收入的提高仍会刺激商品价格走高。“以石油能源消费来看,中国和日本目前经济总量差不多,虽然中国能源消费的总量是日本的四倍,但人口是日本的10倍,因此人均消费量要比日本低得多,如果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仅仅赶上韩国的水平,这就意味着中国对能源等的人均消费一定会提高。”李晶认为。 这样的中国需求故事其实并不新鲜。此前,渣打银行驻上海分析师朱慧在上海铜铝峰会上也指出,尽管大宗商品价格受到宏观等因素影响,但从长期基本面来看,当前大宗商品市场仍处于“超级周期”。朱慧说,在渣打银行收集到的历史数据中,大宗商品出现过两次快速上涨的“超级周期”,一次是1800年到1900年伴随着美国经济起飞的时期,另一次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成长期,其背后共同推动因素都是经济发展后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商品需求的暴增。 在渣打银行看来,目前大宗商品市场正处于第三轮“超级周期”,其支撑因素就是包括中国等经济体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需求依然是一个非常容易讲的故事。”国内一机构的分析师告诉记者,整个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印度事实上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原材料的新增需求会保持强劲。 短期震荡概率加大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投行更多看好中长期趋势,但短期内市场很可能继续震荡,这有利于缓解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并减弱市场的通胀预期。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说,实际上,当前决定大宗商品价格主要是两大因素,一是美元市场的表现,二是中国经济的走势。从中国经济来看,目前中国经济已处于主动减速阶段,经济增长放缓是大势所趋。在范剑平看来,今年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胀,市场的进程大致会呈现出宏观政策收紧使经济平稳回落,从而推动价格总水平稳定趋降的“三部曲”,目前处于经济平稳回落的时期,收紧效应还会继续显现。 麦格理银行的分析师则指出,事实上,短期内大宗商品仍面临两大不利因素,一方面是企业去库存的压力,由于当前企业库存较高,加上大宗商品连续回调,企业在一些商品的消费淡季去库存的动力较强。而另一方面是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不确定性,由于经济增长继续减速,投资者的情绪难以带动市场价格大幅上扬。 朱慧则预计,由于上半年持续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得民营企业获得资金面临一定压力,到下半年,随着调控的节奏降低,中小企业资金受到政策的压力会相应减轻,与此同时,主要行业在经历个2-3月持续的去库存后,重建库存很可能三季度才会重新到来。 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主要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已不大,不过受制于政策的调控、投机资金的集体行动以及债务危机带来的外汇市场波动,大宗商品市场震荡加剧的概率已明显增加。 高价库存何去何从? 值得注意的是,与投行热讲“中国故事”不同,国内企业的现状似乎并不很配合。据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介绍,新湖期货在对国内包括玉米、油脂等产业调研中发现,由于多数企业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信心较为悲观,较多企业实际上产能恢复意愿并不强,市场表现出大宗商品的终端库存大幅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即使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订单有所增加,但企业更多仍被动式在增产能。 不少市场人士开始担心,在库存高企的背景下,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调整,市场会否再现2008年大规模存货减值、企业为高价库存埋单的现象?在2008年,由于在金融危机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暴跌,企业的高价库存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众多企业不得不为高价囤积的库存埋单,2008年第四季度一度成为业绩最差的季度之一。 宏源证券的分析认为,与2008年相比,当前大规模的存货减值可能难以出现,但企业可能不得不为消化高价库存埋单。“2008年存货减值源于价格的大起大落,预计本次商品价格回落在可承受范围内,可资借鉴的是2010年4、5月份,包括油、铜的价格回落,整个A股扣除金融的毛利率从2009年的20.5%下滑到2010年半年报的19.8%。” 一些专家指出,由于商品价格波动加大,当前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金融市场,增强金融中介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避免企业频频为高价库存埋单创造有利条件。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已滞后于市场需求,“比如说期货市场,目前上市品种除了股指期货一个金融品种外,上市的商品期货品种国外投资者无法参与,期货市场参与的代表性不够,所形成的价格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就有限。”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与国外金融机构强大的号召力相比,国内金融中介的定价影响力、资产配置水平以及研发实力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尽管‘中国因素’是商品市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国内机构不仅没有实力向国际市场讲述中国故事,也难以向国内企业提供中国外市场的真实状况。”业内人士指出。 。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