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不锈钢薄板比重表

更新时间:2024-04-19

快讯播报

不锈钢薄板比重表快讯

2024-04-19 16:47

不锈钢线材-周评】本周不锈钢线材价格主稳个调。价格方面,温州市场德龙304φ5.5-15 14200元/吨,累计涨300元/吨;316Lφ5.5-15 24400元/吨,封盘;青山304φ5.5-15 13700元/吨,稳;316Lφ5.5-15 24100元/吨,稳。戴南市场德龙304φ5.5-15 14000元/吨,累计涨300元/吨;316Lφ5.5-15 24400元/吨,封盘。戴南市场周初贸易商反馈因原料上行影响,预估有价格调整,但下游需求始终状态低迷,周底商家挺价心态松动,价格略有上调,市场整体询单热度尚可,成交多以期货订单为主;温州市场主流钢厂周内延续封盘动作,部分商家上调价格200-400元/吨,市场部分规格有缺货现象,代理商接单报数登记,成交现一般。预计下周不锈钢线材价格主稳个调运行。

2024-04-18 17:37

【4.18钼市简评】今日钼市继续上行,原料方面,钼精矿现货偏紧,捂盘惜售情绪明显,散货市场议价重心不断上移,45-50%品位钼精矿成交价格来到3370-3385元/吨度,持货商少量释放库存,铁厂按需补库;钼铁方面,钢厂需求现良好,本月钢招量已破万吨,因成本支撑较为明显钼铁价格不断走高,今日主流铁厂报价来到21.8-22.1万元/吨;终端下游方面,300系不锈钢市场成交热情高涨,下游询价氛围回升,市场总体信心偏强;总体来看,钼市短期强势运行。


2024-04-18 17:27

不锈钢线材-日评】4月18日不锈钢线材价格持稳为主。价格方面,温州市场德龙304φ5.5-15 14200元/吨,稳;316Lφ5.5-15 24400元/吨,封盘;青山304φ5.5-15 13700元/吨,稳;316Lφ5.5-15 24100元/吨,稳。戴南市场德龙304φ5.5-15 14000元/吨,稳;316Lφ5.5-15 24400元/吨,封盘。戴南市场商家反馈情况有一定差异,整体市场询单热度尚可,但以少量零散期货订单成交为主,下游多持观望态度,贸易商对后市行情悲观,商家价格拉涨仍旧乏力;温州市场主流厂家观望后市行情,整体稳价出货为主,贸易商反馈下游询单较少,市场氛围冷清,终端需求现不佳,入市求购意愿较低,商家多报数登记,仅有零星散单,成交寥寥。预计明日不锈钢线材价格偏弱稳运行。

2024-04-18 17:24

【卷板——西南市场晚评】 18日西南市场不锈钢现货价格稳中调整,相关部门发布产业链相关信息,提振了市场信心,不锈钢、沪镍等期货合约顺势上扬,贸易商挺价情绪浓厚,但目前成交现平淡下,多以平盘观望为主。价格方面,成都市场宏旺等民营304冷轧毛基14000,平;昆明市场东特等民营304热轧毛基14200,平。(单位:元/吨)

2024-04-18 11:36

2024年4月18日,无锡市场不锈钢库存总量67.11万吨,减少17582吨,降幅2.55%。200系本周广西、华南钢厂正常到货,周内受整体行情提振影响,价格持续偏强,成交现尚可,故冷热轧呈现窄幅降量,整体降幅5.51%;300系本周华南钢厂到货放缓,周内受镍价及不锈钢期货带动,现货价格保持强势,周内成交较好,热轧整体好于冷轧,另外,冷轧仓单资源仍有增量,故冷轧现为小幅增库,热轧降量较为明显,整体降幅1.61%;400系周内整体以西北、华北大厂前置资源代理结算降量为主,整体降幅5.71%。


不锈钢薄板比重表相关资讯

  • 11月不锈钢市场下行概率大

    前言:10月份不锈钢市场出现先涨后跌的情形,价格经过一涨一跌后目前与9月底的价格持平;9月份整体不锈钢粗钢和成品材产量全部下降,主要在于钢厂生产成本的倒挂,减产300系所致;锡佛两地10月中旬之后集中到货,显性库存水平在25万吨左右,环比9月有所增加;9月进口量减少、出口量继续增加,其中不锈钢无缝管出口量大幅下降72%之多;不锈钢生产成本由于原料的上涨而增加,11月份不锈钢厂暂无大的减产动作,下游汽车、船舶、整体宏观经济数据现差强人意,从基本面角度来说,价格下跌概率非常之大,关注四季度国内外的政策消息面变化对于有色金属镍的传导效应,可能会造成不锈钢价格的波动。

  • 不锈钢助推“十二五”实现绿色建筑

    由此可见,建筑装潢和厨房器皿等日常金属制品所消耗的不锈钢占很大比重 在建筑装潢中,门窗的钢质化成为一种时尚,而在钢门窗系列中,具有耐腐蚀、无污染、强度高、不老化、不褪色、施工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的不锈钢备受消费者青睐不锈钢可制作栏杆、窗框、标示牌、采光屋顶玻璃固定部件等彩色不锈钢作为一种新材料,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领域它是以不锈钢冷轧薄板为原料,通过化学或电化学处理,在不锈钢面形成一层高抗蚀性的氧化膜,通过其对光的干涉作用而形成不同的色彩。

  • 应进一步细分不锈钢关税税则号

    世界海关组织统一规定的6位数税则号,在第七十二章《钢铁产品》中,对不锈钢产品共设了28个税则号,分别列在7218(不锈钢,锭状或其他初级形状;不锈钢半制成品)、7219(不锈钢平板轧材,宽度在600毫米及以上)、7220(不锈钢平板轧材,宽度小于600毫米)、7221(不规则盘卷的不锈钢热轧条、杆)、7222(不锈钢其他条、杆;不锈钢角材、型材及异型材)、7223(不锈钢丝)6个税则中。此外,在第七十三章《钢铁制品》中,还有7304和7306两个税则,即不锈钢无缝管和焊接管(其中,不锈钢无缝管通常被列入不锈钢产品,不锈钢焊管通常被列人不锈钢产品的延伸产品),这两个税则中计有3个与不锈钢有关的税则号。这样,共计有31个税则号与不锈钢相关。 不锈钢的关税税则号在全部关税税则号中仅占约2%,但2005年,不锈钢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却超过了5‰,特别是在进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超过了10%。今年以来,进口明显减少,但出口大幅度增加,进出口总量仍可保持在330万吨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仍保持在75亿美元左右。对于这样一个具有较大比重的商品,参照国际惯例,进一步搞好税则号的细分,不仅对于海关加强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相关贸易方更具有认识和实践意义。特别是有利于将不同价值量的品种区分开来,便于海关监管,也有利于国内不锈钢相关产业更好地细分市场,准确地把握市场品种结构需求,相应调整品种结构。 综合分析比较各主要不锈钢生产和消费国家与地区的不锈钢关税税则号的细分,除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世界海关组织的划分标准外,越来越多地把不锈钢技术专业因素引入关税税则号的细分过程和相关规则中,从而使关税税则号的细分可以更好地为市场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为海关更有效地加强监管服务。 依据不锈钢化学成分的不同,日本和中国台澎金马特别关税区将不锈钢产品的关税税则号细分为铬(400)系、铬镍(300)系、铬镍锰(200)系是很有意义的。这三类不锈钢由于其所含化学元素不同,组织结构不同,应用范围也有差异。特别是对比较贵重的金属——镍含量较多(300系)、含量较少(200系)和完全不含(400系)三种情况,使得这三大类型不锈钢的价值量相差数倍。以2006年11月下旬国内市场同为2毫米厚、2B面的冷轧不锈钢薄板为例,含镍10%以上且含钼的316L价格在60000元/吨以上,含镍8%以上不含钼的304价格在36000元/吨左右,含镍1%的200系价格在19000元/吨左右,不含镍的410价格在12000元/吨左右。价格最大差距为5倍之多。 因此,在对不锈钢关税税则号进一步细分中,将每个税则号按照200系、300系、400系作出相应的细分是十分必要的。 欧洲对不锈钢的许多税则号都作了“含镍2.5%及以上”和“含镍小于2.5%”的细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在实践中,“含镍2.5%及以上”的不锈钢,既包括300系,也包括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通常含镍在3.5%以上);“含镍小于2.5%”的不锈钢,既包括400系,也包括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含镍1%的所谓“新200系”。这种分法,不仅把300系和400系分开来了,也把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和不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分开来了。考虑到300系和400系在流通和销售实践中,还可以通过是否“有磁”作出分类,我们可以更多地理解,这种细分方法,更多地是要把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和不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作出区分。这是十分有道理的。事实上,经过50多年考验的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在许多方面的抗腐蚀性能是可以和同样“无磁”的300系相互替代使用的。但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所谓“新200系”是不具备“抗腐蚀性能”的,即使最早发明这类产品的印度生产厂家,也在一些场合示过,这种产品应在“无腐蚀”环境中使用。 应用实践中,许多不法商人利用“无磁”的特点,将这种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所谓“新200系”假冒同样“无磁”的300系使用。如果我们能够在对不锈钢关税税则号进行200系、300系、400系细分的基础上,再将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与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所谓“新200系”区分开来,对于防止和打击假冒行为是有重要意义的。 关税税则号的细分是一项政策法规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还是一项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实现规范性、专业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既有利于海关监管,又有利于产业准确把握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应当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关税税则号细分工作坚持的方针。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不长,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时间也不长。但是,既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不锈钢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家之一,既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和消费国家,我们在不锈钢关税税则号细分方面,应该摸索出一条规范的新路子,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标杆。 。

  • 应进一步细分不锈钢关税税则号

    世界海关组织统一规定的6位数税则号,在第七十二章《钢铁产品》中,对不锈钢产品共设了28个税则号,分别列在7218(不锈钢,锭状或其他初级形状;不锈钢半制成品)、7219(不锈钢平板轧材,宽度在600毫米及以上)、7220(不锈钢平板轧材,宽度小于600毫米)、7221(不规则盘卷的不锈钢热轧条、杆)、7222(不锈钢其他条、杆;不锈钢角材、型材及异型材)、7223(不锈钢丝)6个税则中。此外,在第七十三章《钢铁制品》中,还有7304和7306两个税则,即不锈钢无缝管和焊接管(其中,不锈钢无缝管通常被列入不锈钢产品,不锈钢焊管通常被列人不锈钢产品的延伸产品),这两个税则中计有3个与不锈钢有关的税则号。这样,共计有31个税则号与不锈钢相关。 不锈钢的关税税则号在全部关税税则号中仅占约2%,但2005年,不锈钢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却超过了5‰,特别是在进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超过了10%。今年以来,进口明显减少,但出口大幅度增加,进出口总量仍可保持在330万吨左右,进出口贸易总额仍保持在75亿美元左右。对于这样一个具有较大比重的商品,参照国际惯例,进一步搞好税则号的细分,不仅对于海关加强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相关贸易方更具有认识和实践意义。特别是有利于将不同价值量的品种区分开来,便于海关监管,也有利于国内不锈钢相关产业更好地细分市场,准确地把握市场品种结构需求,相应调整品种结构。 综合分析比较各主要不锈钢生产和消费国家与地区的不锈钢关税税则号的细分,除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世界海关组织的划分标准外,越来越多地把不锈钢技术专业因素引入关税税则号的细分过程和相关规则中,从而使关税税则号的细分可以更好地为市场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为海关更有效地加强监管服务。 依据不锈钢化学成分的不同,日本和中国台澎金马特别关税区将不锈钢产品的关税税则号细分为铬(400)系、铬镍(300)系、铬镍锰(200)系是很有意义的。这三类不锈钢由于其所含化学元素不同,组织结构不同,应用范围也有差异。特别是对比较贵重的金属——镍含量较多(300系)、含量较少(200系)和完全不含(400系)三种情况,使得这三大类型不锈钢的价值量相差数倍。以2006年11月下旬国内市场同为2毫米厚、2B面的冷轧不锈钢薄板为例,含镍10%以上且含钼的316L价格在60000元/吨以上,含镍8%以上不含钼的304价格在36000元/吨左右,含镍1%的200系价格在19000元/吨左右,不含镍的410价格在12000元/吨左右。价格最大差距为5倍之多。 因此,在对不锈钢关税税则号进一步细分中,将每个税则号按照200系、300系、400系作出相应的细分是十分必要的。 欧洲对不锈钢的许多税则号都作了“含镍2.5%及以上”和“含镍小于2.5%”的细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在实践中,“含镍2.5%及以上”的不锈钢,既包括300系,也包括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通常含镍在3.5%以上);“含镍小于2.5%”的不锈钢,既包括400系,也包括不符合国际标准的含镍1%的所谓“新200系”。这种分法,不仅把300系和400系分开来了,也把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和不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分开来了。考虑到300系和400系在流通和销售实践中,还可以通过是否“有磁”作出分类,我们可以更多地理解,这种细分方法,更多地是要把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和不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作出区分。这是十分有道理的。事实上,经过50多年考验的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在许多方面的抗腐蚀性能是可以和同样“无磁”的300系相互替代使用的。但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所谓“新200系”是不具备“抗腐蚀性能”的,即使最早发明这类产品的印度生产厂家,也在一些场合示过,这种产品应在“无腐蚀”环境中使用。 应用实践中,许多不法商人利用“无磁”的特点,将这种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所谓“新200系”假冒同样“无磁”的300系使用。如果我们能够在对不锈钢关税税则号进行200系、300系、400系细分的基础上,再将符合国际标准的200系与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所谓“新200系”区分开来,对于防止和打击假冒行为是有重要意义的。 关税税则号的细分是一项政策法规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还是一项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实现规范性、专业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既有利于海关监管,又有利于产业准确把握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应当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关税税则号细分工作坚持的方针。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不长,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时间也不长。但是,既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不锈钢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家之一,既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和消费国家,我们在不锈钢关税税则号细分方面,应该摸索出一条规范的新路子,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标杆。 。

  • 彩色涂层钢板技术与发展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彩涂板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彩涂板的分类方法,典型工艺流程、涂敷方式以及近年来世界有关彩涂板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 关键词:彩色涂层板;发展;新技术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理念已渗透进钢铁产业,以往黑色、粗旷的钢板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色彩艳丽、功能实用的彩涂钢板应运而生。 彩色涂层钢板是将一种有机涂层涂敷于钢材面,它具有外美观、色彩艳丽、强度高、耐蚀性好、加工成型方便等优点,而且还可以使用户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彩涂板也叫有机涂层板或预涂钢板,它是以金属卷材(冷轧板、热镀锌板、镀铝板、高铝合金板、不锈钢板等)为基材,在面涂敷或层压各种有机涂料或塑料薄膜而成。由于它是在冶金工厂完成面涂层的卷材,可供用户直接加工成产品,所以也称预涂卷材。 2.彩涂行业的发展情况 2.1国外彩涂钢板的发展 1935年美国建立了第一条连续涂层钢板线,近20年来彩涂板生产业以建筑工业为突破口得到了迅速发展,产量不断增加,生产能力超过1800万吨,尤其是欧美和日本发展较快,在全世界400多条生产线中,美国约占50%,生产能力超过400万吨,而且品种齐全。日本白1958年建成了第一条喷淋式涂层生产线后,至今已有50余条生产线,生产能力近300万吨。美国、日本、欧洲三个地区合计年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4%。 20世纪6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比利时、瑞典.挪威、芬兰、巴西和东欧一些国家也相继兴建了一批生产线。 2.2国内彩涂钢板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鞍山钢铁公司钢铁研究所就开始着有机涂层卷材,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直至1987年武汉钢铁公司引进我国第一条正规预涂卷材生产线正式运转,宣告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预涂金属卷材工业。紧接着广州彩色带钢厂(1986年、5万吨)、北京钢门窗厂(1988年、3万吨)、上海宝山钢铁公司(1989年,2 2.7万吨)以及西南铝业公司(1993年,2万吨)等引进的预涂金属卷材相继投产,形成第一次预涂金属卷材工业发展高潮。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预涂金属卷材业的第二次大发展,这次业主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他们采用国产的年产量2万吨左右的中型生产线建厂,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此阶段新建生产线数量超过50条。1998年以来,国有民营、外资相继投资建设彩涂板生产线,其中不乏装备水平高、产品质量优、具有竞争力的生产线,冶金系统产量所占比重逐渐减少。 2002至2005年期间,我国迎来了彩涂钢板上业的第三次大发展。此间一批大型现代化彩涂板生产线相继投产,宝钢2#生产线,鞍钢两条生产线,首钢彩涂钢板生产线,本钢生产线,邯钢生产线,唐钢生产线,马钢生产线等,武钢2#生产线设计年产21万吨,机组运行速度为180m/min,是全国最快生产线,超过100m/min的生产线有10余条。随着一大批大型新建机组的投产,全国彩涂钢板生产进入高速增长期。 3.彩涂板的分类 彩涂板兼有有机聚合物与钢板两者的优点,既有有机聚合物的良好着色性、成型性、耐蚀性、装饰性、又有钢板的高强度和易加工性,能很容易地进行冲裁、弯曲、深冲、焊接等加工。这就使有机涂层钢板制成的产品具有优良的实用性、装饰性、加工性、耐久性。 目前彩涂板的品种繁多,大约超过600种,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因为众多的品种之间难以找到一个区分的标准,同时各厂家都有其独特的设备、工艺,产品种类繁多。现只按一般习惯分类。 (1)按使用基板分类;通常用于有机涂层钢板的基板有:冷轧板、热镀锌板、电镀锌板、合金化板、镀锌铝板、电镀锌合金板、电镀锌板、镀铬板、铝板等。 (2)按加工工艺分类:按涂覆方法不同,有辊涂法、喷涂法、粉末法、复膜法、印刷法等制得的有机涂层钢板。 按涂覆次数不同,有一涂二烘、二涂二烘、三涂三烘、四涂四烘等不同工艺涂覆制得的有机涂层钢板。 按压花或印花加工分:还可细分为木纹板、大理石纹、养皮纹、水泥砂浆纹等涂层钢板。 (3)按涂料种类分类:通常按用于制作有机涂层的涂料分类,有聚氯乙烯涂层钢板、聚酯涂层钢板、丙烯酸涂层钢板、氟碳涂层钢板、硅聚酯涂层钢板等。 (4)按涂层性能分类:按有机涂层性能特点分,有高耐候涂层板、耐高温涂层板、自熄涂层板、灭菌涂层板、不粘雪涂层板、耐指纹涂层板以及自润滑涂层板等。 (5)按特殊涂料和用途分类:如以环氧富锌涂料、以冷轧钢板为基板的有机涂层钢板,有面植绒钢板以及一些特殊涂层复层板,如贴木膜板、夹芯板、防震板等。 4、彩涂板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图1) 整个机组包括以下四部分:入口段、预处理段、涂装段、出口段。常见的二涂二洪彩涂生产线的工艺流程为:开卷à缝合à入口活套à清洗à预处理à初(精)涂装à初(精)固化à冷却à出口活套à剪切à卷取。 入口段:包括开卷、剪齐、缝接及贮料活套等设备,作用是将原料卷松开并将它们联接起来,以便连续地、匀速地为机组供应金属薄板。 预处理段:清洗被涂底板并进行面处理,以提高防腐蚀和对上层漆膜的附着力。 涂装段:是整个机组的核心部分,通常采用正、反两面同时涂装的二涂二烘工艺,即涂底漆(初涂)à烘烤固化à冷却à涂面漆(精涂)à烘烤固化à冷却。随产品要求不同,还可以只一涂一烘或只涂单面。涂漆时可采用逆向或顺辊涂施工。炉温分段控制,各段温度取决于所有涂料品种、底板厚度及通过烘炉的时间。 出口段:将产品分卷(或按要求尺寸切成单张)。 5、涂覆工艺 涂覆是指将涂料薄而均匀地涂布在被涂物面上的工艺。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型涂料的出现和对涂层质量要求的提高,涂覆工艺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已逐步向自动化,无污染和高效率化方向发展。 5.1 涂装方式 涂装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辊涂式、淋涂式和粉涂式。 a)辊涂式较为常用,对涂料的适应性强,涂后钢板面质量稳定,缺点是可能出现辊印。 图2 辊涂式 图3 淋涂法 图4 粉涂式 b)淋涂式也称为幕流式,其特点是涂料容易从容器底部的缝隙中均匀流出,形成涂料幕,涂到基板上。这种方法不会出现辊印,产品多用于高档家电,但是涂布量随速度的变化波动大,工艺控制困难,尚未大规模应用于生产。 c) 粉涂式是使用高压静电把涂料粉粉末沉积附着到基板上实现涂装。这种方法生产的产品综合性能高,质量稳定,但控制难度大,因而未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还有早期采用的刷涂法,浸涂法,空气喷涂法和特种行业使用的无空气喷涂法,电泳涂效法等,不一一而叙述。目前,新建彩涂线多采用辊涂法施工。 5.2 辊涂方式 从带钢和涂覆辊的相对运动方向来看辊涂分为顺涂和逆涂两种方式。 5.2.1 顺涂法:是指带钢和涂覆辊的运动方向一致。其特点是:适用于低粘度涂料,一般用于薄膜型涂装。所获得的涂膜厚度为(10-20)um。涂装速度一般不超过100m/min。超过100m/min,应用逆向辊涂。与逆向辊涂机比较,涂布辊(橡胶辊)的磨耗小。 5.2.2 逆涂法:指的是带钢和涂覆辊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其特点是:适用于高粘度涂料,一般用于厚膜型涂装。当然,在生产过程中,支撑辊、涂覆辊、提料辊及测量辊旋方向的不同组合,对带钢漆膜厚度都会有不同的影响。 5.3 特殊彩涂产品及生产工艺 随着彩涂行业的发展,生产厂和涂料供应商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开发出许多特殊彩涂产品及生产工艺,主要有:印花,热贴膜,热压花,冷贴膜,冷压花及涂蜡保护等。 6 彩涂产品发展趋势 2005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彩涂钢板的生产总量将由480万吨增至800万吨,其中用于建筑业占85%,家电产品为3%,其他产品占12%。可见我国彩涂板产量不少,但是大部分产品都是通用型的,质量一般、品种单一,主要用于建筑领域,汽车、家电等高档产品依靠进口。进口量几乎占国内彩涂板市场的一半份额。这就要求我们将关注重点放在开辟新的应用领域,能够采用新技术生产具有不同使用特性和花色品种的有机涂层钢板。 6.1 新工艺 新技术 6.1.1 提高基板质量 彩涂基板一般采用冷轧钢板、热镀锌钢板、合金化板、电镀锌板、镀锌铝板等,某些高档产品以不锈钢做基板,无论采用哪种基板都要求其具有较高的面质量、板形及尺寸精度。 6.1.2 涂料的改良 由最初的醇酸树脂、塑溶胶、聚酯树脂、高性能的含氟树脂到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环保节能型涂料的应用,涂料的不断改进使产品具备耐蚀性、抗紫外线、耐候性、耐褪色性、耐磨损性、耐指纹性、耐溶剂性等,以及最新研制成功的抗菌性、防静电、保洁性及耐黑变等彩板。 6.1.3 PET复合贴膜彩色板技术 PET是指聚乙烯对苯二(甲)酸盐,一般使用透明的25um厚的膜,PET膜广泛用作磁性录音材料、照像、包装材料等的基膜。其力学性能好,膜的硬度为1-2H;具有良好的耐热性;除强碱外,具有良好的抗化学腐蚀性、抗温性、抗污染性、抗去污性的抗溶剂性。 PET复合贴膜彩色板一种采用PET膜与油漆复合的涂装技术,透明的PET膜层压到彩涂板的面;另一种为层压PET膜底部印画彩涂技术,用直接照像印画法将图画印到PET膜上,再用厚约5um聚乙烯类树脂粘结剂将印好的PET膜层压到涂好底漆的基板上,底漆多采用热固化的环氧树脂。 6.1.4 粉末涂敷工艺 继几年前国外粉末枪技术的应用,美国MSC研制出粉末云涂装技术:将粉末涂料在强大的静电场作用下,通过粉末旋转刷产生涂料粉末云,形成粉末云状、带有很高电荷的固体涂料颗粒,飞向高速运行的基板,产生足够大的边界穿透力,由此,粉末颗粒便均匀地沉积在带钢面上,再经过固化、保温、淬水冷却处理。 此种工艺能适应高速高效涂装,产品抗腐蚀、抗划伤、抗褪色性能好、色泽均匀、环保好、成本低。 7、结语 我国彩涂板生产无论产量、质量和机组数量上均落后于世界水平,而且据专家分析,世界彩涂板生产线的开工率通常为70%~85%,我国彩涂业面临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内彩涂钢市场仍将以建筑行业为主,家电行业需求量也将明显增加,主导产品将向薄规格、高强度、耐腐蚀性的方向发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净化处理废物、废气等环保问题以及开拓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制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以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面向国内外的市场。 。

  •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单位办公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委书记副会长刘振江 同志们: 2002年5月,我们在海南召开了一次办公室主任会议,已经4年多了。4年多来,钢铁行业形势、企业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钢铁工业发展也出现许多新情况,面临着许多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召开这次办公室主任会议,主要是围绕行业发展、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交流研讨做好办公室工作的经验,也从协会的角度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一些要求。要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促进协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既不断提高协会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水平,也增强企业与协会的互动,从办公室的角度为行业发展、企业发展多做一些工作。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我给办公室主任讲这个题目,就是说,作为办公室主任,应该对行业形势有较多的了解。过去,有的办公室主任很注意这一点,也有的做得不够。利用这次会议机会,我认为有必要把行业形势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中国钢铁工业刚刚走过了辉煌的“十五”。“十五”是中国钢铁工业值得骄傲的、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这5年,钢铁行业的整体实力大跨度增强,支撑和拉动国民经济的作用充分显现。有几个明显特点: 1.受市场需求和效益拉动,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激增,有力地充实了自身实力。“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65亿元(其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210亿美元左右),是“九五”时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4亿元的3.18倍,其中2005年一年的投资额就超过“九五”期间的总和。 固定资产投资的激增使我国钢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出现了历史性地跨越,生产能力大大增强。5年增加炼铁生产能力2.65亿吨左右;增加炼钢生产能力2.64亿吨左右;增加轧材生产能力2.68亿吨左右。钢产量由2000年的1.28亿吨上升到2005年的3.52亿吨,年平均增长22.27%。5年时间累计产钢11.915亿吨,是1949年至2005年中国累计产钢31.301亿吨的38.07%左右。中国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5.2%上升到2005年的31.1%。近5年,世界钢产量增加2.848亿吨,其中中国增加量占78.6%。 “十五”期间,中国钢产量超乎人们想象的高速增长,基本保障了国家建设对钢材超乎想象的大量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了建国几十年来钢材基本供不应求、一直大量进口的市场格局,实现了产需基本平衡。 2.产品结构显著改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板带材生产比例由2000年的34.54%上升到2005年39.7%,长材基本占一半左右,基本符合中国的消费结构。特厚板、厚板、中板、中厚宽钢带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 板带材进口量由高峰时的2003年3325万吨降到2005年的2243万吨,出口量由2003年的182万吨上升到2005年845万吨,板带材净进口量由2003年的3143万吨降到2005年的1398万吨,减少1745万吨,下降55.5%。 不锈钢粗钢产量由2000年的52.4万吨上升到2005年约250万吨,不锈钢材产量由2000年的69.96万吨上升到2005年约300万吨(其中钢协会员产量统计为234.9万吨)。钢协会员生产汽车用钢板由2000年的77.2万吨(其中汽车用薄板51.4万吨)上升到2004年的490.3万吨(其中汽车用薄板369.9万吨)2005年超过600万吨。造船钢板由2000年的140.0万吨上升到2005年486.4万吨。生产石油天然气输送用管线钢板由2001年的35.4万吨上升到2005年的158.1万吨。 3.节能降耗取得突出成绩。钢协会员单位吨钢综合能耗由2000年的0.93吨标煤降到2005年0.74吨标煤,能耗下降20.3%;吨钢消耗新水由2000年的25.24吨降到2005年8.03吨,水耗下降68.18%;吨钢外排废水量2004年比2000年下降14.3%,吨钢S02排放量2004年平均为3.2公斤,比2000年降低2.99公斤,下降49.1%。 会员企业钢的连铸比由2000年的87.3%上升到2005年的96.41%。吨钢综合成材率由2000年的92.5%上升到95.61%。 4.企业生产规模明显扩大。2005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企业由2000年的1家(宝钢)上升到8家(宝钢、鞍本、唐钢、武钢、首钢、沙钢、济钢、莱钢)合计产钢11191.9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31.76%,占中钢协会员钢产量的40.14%。 产钢大于500万吨小于1000万吨的企业由2000年的3家(鞍钢、首钢、武钢)上升到2005年的9家(马钢、华菱钢铁、包钢、邯钢、攀钢、安阳钢铁、太钢、酒钢、建龙钢铁)合计产钢6051.2l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17.17%,占中钢协会员钢产量的21.7%。 产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团共17家,合计产钢17243.11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48.93%,占中钢协会员钢产量的61.84%。产钢300万吨以上企业共30家,合计产钢22079.65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62.65%,占中钢协会员钢产量的79.79%。 5.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会员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0年3743亿元,增加到2005年11752亿元;2000年实现利润总额只有114亿元,而“十五”期间平均实现利润总额达505.4亿元,会员企业2004年实现利润总额最高达到880亿元。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有:总量增速较快,产品结构调整、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问题必须在“十一五”期间大大突破。 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1.钢铁生产总量的增速要力求与市场需求的增速相协调。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不管是业内人,还是业外人,了解情况的,还是不了解情况的,似乎都对这个问题津津乐道。这就需要我们一要重视这个问题,二要理性地处理这个问题。 从今年上半年生产运行的情况看,1一5月份总量增幅控制的比较好,上半年平均增幅为18.26%。比“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22.27%回落了4个百分点。6、7月份增幅又超过20%,7月份比去年同期增加22.78%。今年1一7月份已累计产钢23603万吨,这样下去,今年钢产量有可能到4.2亿吨,全年粗钢总量将增加7000万吨左右,绝对总量增加与去年基本持平,增速有所回落。 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观消费量增加13.25%,钢材生产增幅大于消费增幅。由于上半年积极扩大出口,出口增长47.7%,上半年净出口折合粗钢1106万吨,缓解了产量增幅大带来的负面影响。下半年扩大出口的难度增大,国内市场消费强度趋缓,地方中小企业粗钢增速今年远远大于会员企业,上半年达27.27%,此外,下半年还有部分新产能投产。因此控制总量增速的问题,下半年必须随时关注。 对钢铁的产能,现在观点很多,有的数字也很玄,我认为产能在大于产量的20%之内就不必大惊小怪。也就是说如果2006年具有5亿吨的粗钢产能属于正常。因为,产能的释放要受市场、配套等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钢的产能由多年不足到过剩一点也不简单,一方面讲,产能过剩一点比产能不足强,没有绝对的可钉可铆,过一点才能强大,过一点才能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别超过限度,到了自己无法调节的程度会造成危机。从今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除国家批准的大项目、原项目、小企业的好项目外,新项目明显减少,投资增幅已降到10%以下,大大低于“十五”期间的20%一30%,投资冲动锐减,会减少产能过剩危机。从国家建设发展情况看,近些年对钢材的需求仍然是逐年增长的态势。 因此,我们在钢铁生产总量的增幅上,一定要力求与市场需求的增幅相协调,市场需求也包括扩大出口和顶替进口,扩大出口和顶替进口要作为主攻目标。另一方面稳定钢材市场,对钢材价格,我们要追求合理的价位,抛弃暴利思想,寻求上下游产业链的共赢,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利于延年益寿。稳定市场,改善营销服务是企业和行业当前突出的课题,要有新举措,企业的管理创新要在这个题目上出成果。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产业升级的保证。产品结构的调整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定位,我特别强调的是,中国钢铁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要适应中国钢材市场消费结构需求的特点。比如长材的比重会比发达国家高,我们不必简单地套用别人的板管比,我们不可能干军万马都去搞高、精、尖,但该尖的质和量都还不够,对品种、质量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是中国市场的现实。在结构调整中,必然伴随着先进淘汰落后,这是总趋势。去年颁布实施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要求,但从一年来的情况看,淘汰落后进展缓慢,尤其是污染严重、能耗高的真正的落后没有真正淘汰,市场稍好就死灰复燃,也有的借淘汰落后盲目扩大产能,加剧总量的压力。 因此,今后一段时间,能把真正的落后先淘汰掉就是办了最大的实事。淘汰落后的任务非常艰巨,情况也很复杂,需要各方、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大企业先带个好头。 3.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科学发展,减少市场波动。近年来,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有了进展,但总体而言,产业集中低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今年上半年,产量居前10位钢铁企业的产量仅占同期全国钢产量的35%,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年产钢500万吨以上企业粗钢产量也仅占全国钢产量的46%左右。而目前国际上更大规模的钢铁企业并购正在加紧进行。在这种隋况下,中国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需要高层面地调整思路,变成行动。 此外,进行自主创新、技术升级,加强节能环保,抓管理,降成本,开拓和稳定原燃料等资源市场,努力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在品种、质量、成本、服务上提高竞争力,都是我们在“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二、钢铁协会近几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为做好办公室工作,办公室主任要对钢铁协会有较多地了解,要保持必要的沟通和联系。为方便各位了解钢铁协会,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钢铁协会的情况、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以后的思路。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是1999年1月成立的,在冶金部、国家冶金局先后撤销以后,从2001年起全面启动工作。现在,钢铁协会是中国钢铁行业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它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协会机关做出了努力,二是企业支持,企业需要自己的行业组织。这几年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也是两条,一条是努力以高质量、高水平工作为行业服务,二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没有第二条也保证不了第一条,这两条以后还要不断深入地抓下去。 钢铁协会发展到今天,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是来之不易的。当初,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冶金部一朝倾覆,劳燕分飞,各奔东西,留在钢铁协会的同志们没有消沉,以行业为己任,振奋精神,励精图治,努力践行“为企业、行业服务和为政府、社会服务”的宗旨,在2001年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2001年底组织行业进行反倾销和应诉,为维护行业利益和行业安全打下了“十五”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协会工作体系,在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市场协调,保障行业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维护企业和行业合法权益,反映企业诉求,完成政府委托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成绩。钢铁协会提出了:“坚持以服务为根本宗旨,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努力把协会办成国内有威信,国际有影响,能推进行业健康发展,促进市场有序竞争,有效维护行业和企业合法权益,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建设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队伍的人才战略,健全了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实行了依靠企业办协会的方针。 协会的工作以服务为宗旨,首先是努力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协会的最大优势是掌握着足够数量的行业内外信息,具有依法进行行业统计的职能,融合了信息资源,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信息服务体系。先完善了行业运行信息服务。定期出版《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冶金大中型企业财务指标快报》、《钢铁信息》、《中国钢铁业》等资料和期刊,成为会员单位了解行业情况的基本的渠道。 同时,组织调查研究。提供市场调研分析、钢材需求、行业发展等专题信息服务。每年召开两次大型行业会议,都向企业提供大量本行业独有的有价值的资料。2003年钢铁协会组织有关院所历时数月耗资100万元,专门就钢材市场需求及钢铁工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完成了《钢材市场需求预测及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对企业关注的钢材需求及行业发展等许多重大问题做出明确回答。这些资料成为企业指导工作的参考依据,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许多内容为政府部门所采纳。2004年,协会组织力量调研,针对节能、节水、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新技术推广,编纂了《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支撑技术》的专题报告。今年上半年,协会组织有关院所耗资100万元,完成了《2010年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专题报告,首次在常务理事(扩大)会上发布。 此外,钢铁协会一直把维护行业利益和企业利益,加强行业协调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凡是企业需要但企业自己难以做到的事情,协会都是积极出面协调和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分专业性地开展工作。涉及行业利益和企业利益的事情,协会据理力争,敢于直言。 比如,国家拟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对企业有直接影响,协会领导和有关副秘书长亲自出面,多次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建议,使钢材出口退税率调整方案缩小了调整范围和调整幅度,大大降低了对钢铁企业的影响。 再如,国家取消“加工出口专用钢材”免税政策,一定程度地影响我国钢铁企业和加工贸易市场。为此,协会副会长单位联名致信温总理要求恢复“加工出口专用钢材”政策,温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协会积极向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国家有关部门争取保留这项政策,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 三、会员单位办公室主任在行业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1.会员单位办公室承担着本单位与钢铁协会沟通和联系的重要职责 办公室主任要清楚自己在行业工作中的定位。自2002年召开办公室主任会议以来,协会与各单位办公室的联系有所加强。在那次会上,我们提出要加强动态信息沟通,希望会员企业及时提供本企业的动态信息、简报等。之后许多企业开始做,有一些企业坚持的很好,如攀钢、邯钢、沙钢等能够从网上及时传送,宝钢、鞍钢、唐钢、太钢、包钢、津西等企业及时寄送。在京单位办公室与协会联系都比较紧密。协会通过这些信息和联系增强了对会员单位的了解,一些重要信息还向国家有关部门专门报送,发挥了信息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单位办公室还没有做好。我举两个例子:例如,有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更换,相应的在协会任职也要更换,但这个单位换人没有告诉钢铁协会。那么,你的领导来开会时,如果受到冷待、遇到了尴尬,我只能告诉他,责任在你们单位自己,回去算账去。请各位记住:信息沟通、上情下达,马虎就是糊涂。 又例如,现在以钢铁协会的名义开会收费、办论坛、卖书、卖资料的事情经常发生,企业有意见,也纷纷打电话问。到底是不是钢铁协会办的?办公室主任你若了解钢铁协会你就能做出基本判断,你就会知道钢铁协会的组织机构是8个部门和11个专业委员会,这些机构发文件是带公章的,收费标准也是很低的,五六百元钱,这些机构开会都有2个以上的协会正式工作人员组织会。你若不了解钢铁协会,你就向你的领导说不清楚,问都不知道问谁去。所以这次把钢铁协会的画册发给每人一份,要看看内。容,不是让看画的,需要时拿出来查查。因此,我强调加强联系,就不是可有可无。怎样当好办公室主任?我看两条很重要:一条要忠诚,对单位、对领导、对同志不可离心离德,要可靠;第二条要把事办圆。离开这两条就是伴君如伴虎,就会如履薄冰、如坐针毡,一切后果都与自己有关。 加强联系就要保证联系渠道的畅通。保证时时处处都能够联系上,不能遇有紧急情况还不知道找谁联系。为了更好地加强与会员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协会在综合部增设会员管理处,专门负责会员单位日常管理工作。 加强联系就要进行信息交流。首先,要保证重要信息的及时传送。什么是重要信息,企业主要领导人的调整、企业改组、省部以上领导对企业讲话、决定,企业运行、改革中的重要事项都属于重要信息,企业发展战略、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上马,重大装备投产,企业并购重组、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等都很重要。各单位的简报、工作动态以及报纸、期刊等都可以传送给协会。协会把这些信息整理后,有的反馈给企业,进行交流,有的报送上级部门。 2.充分利用钢铁协会“邮件加密传输自动办公系统”进行秘密性强的信息交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使用的邮件加密传输办公系统,是经过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办公厅机要局批准,于1992年正式开通,冶金部撤销后,中办、国家密码主管部门考虑到钢铁工业的重要性,批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使用。这套系统从冶金部、冶金局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接收和传输了大量重要信息,为冶金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邮件加密传输办公系统是一条商业秘密通道,安全、快速、准确,是互联网、传真、快递等其他手段无法代替的。 钢铁协会已经下发钢协[2006]136号文件,要对这套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以后,上级的红头文件、钢铁协会及其各部门、各专业委员会的文件、通知,国家要害部门国内外重要的商贸信息,都要通过这个系统传递,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取代纸质邮递,既快捷又安全。同时,在这条网上进行协会与会员企业保密性信息的交流,协会领导与企业领导的书面联系。 钢铁协会将加强对这套秘密通讯系统的管理,责成综合部负责、信息中心配合,加强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传递,要增加信息量,充分发挥好这套系统的作用。 钢铁协会要求重要会员单位,尤其是重点产钢企业,原来已经加入这套系统的要按照136号文件的要求更换设备,原来没有进入这套系统的希望尽早进入。 进入这套系统的单位,首先强调的是做好保密工作,要成立密码领导小组,要制定密码管理制度,要配备并按密码管理的要求更换专用设备,要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3.充分利用钢铁协会“钢铁行业经济运行安全监测预警及信息分析决策支持系统”进行经济信息交流 钢铁协会今年投资七百多万元建设的另一个网络系统是“钢铁行业经济运行安全监测预警及信息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建立这个系统要实现以钢铁行业及相关行业数据、信息平台为基础,综合运用商业智能、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加强行业经济运行安全监测预警能力,提供生产经营分析决策支持,形成行业业务管理工作平台。协会要通过建立这个信息系统,推进协会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实现行业安全运行监测的制度化,建立钢铁行业预警机制。这套系统在全国行业协会中,我们是第一家。 这套系统内涵框架,需要企业提供的资料,以及协会向政府提供政务信息对企业提供信息的要求,钢铁协会信息统计部主任刘玉同志作专门的介绍和说明。这项工作是事关行业的工作,希望各单位大力支持这项工作。 这次会议,给大家布置了工作,提了要求。钢铁协会不直接领导办公室,但也断不了联系。希望大家要站得更高一点,工作做得更多一点,在行业中的作用更大一点,什么事情都要力求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

  • 关于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21世纪初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每个钢铁企业和整个钢铁行业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下,获得快速发展,钢铁工业的装备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产品结构调整也取得实效,钢铁行业在世界钢铁界的地位大大提升。回顾过去的五年,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的高增长和对钢材的旺盛需求,得益于投资的拉动。 “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的投资规模之大,史无前例。2001—2005年“十五”期间,钢铁工业总投资6865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32%,是“一五”到“九五”48年钢铁总投资的1-3倍,其中引进国外设备2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2亿元左右,占钢铁总固定资产投资的25%左右。这些投资形成的新产能是2.65亿吨炼铁新产能、2.64亿吨炼钢新产能和2.68亿吨轧钢新产能。通过“十五”的大规模引进设备,我国钢铁工业已有一批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铁、炼钢和轧钢装备。但是应该看到,并未完全达到我们的初衷——彻底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钢材品种依靠进口问题,还有相当数量的高附加值、高性能的产品至今不能自给,还需要进口。这告诉我们:高新技术是靠钱买不来的,特别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这些技术被发达国家视为传家宝,绝对不会外传。世界经济的发展已充分说明:当今社会谁拥有高新技术,谁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谁就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今后几十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是国内市场对钢铁的巨大需求和国内原料严重不足的困惑,在这种条件下,中国钢铁工业的出路是什么?答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决不能再走过去那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粗放式经营之路。 加快钢铁行业的战略调整是当务之急。历史的经验可鉴,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生存成败不仅取决于战术决策的正确与否,最根本的是取决于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战术错误是可以弥补的,战略的错误是无法挽救的。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决策就更为重要。当今,我们思考的不仅是个别企业的生存问题,更要考虑钢铁行业整体的长远发展问题——如何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21世纪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钢铁行业作为材料和基础工业,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高速发展所需的钢铁材料的重任。根据我国的总体发展战略:在2020年要完成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到2050年我国要进入世界中等发展国家的行列。根据这一发展目标,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应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提高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钢铁产品在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需要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挥我国钢铁工业的优势,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 根据我国在21世纪的总体发展战略,钢铁行业在新世纪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1.为保证国家在2020年实现工业化和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提供所需要的钢铁材料,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可持续协调发展。 2.实现钢铁行业的自我完善,完成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完成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历史转变。 要实现这样的历史任务,钢铁工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大约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从目前到2010年前后,钢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从2010年到2020年一2030年前后,钢铁行业钢产量将要进入饱和期,此时钢的产量将达到历史最大峰值。 在2020年一2030年以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小城镇化的实现,钢材的消费强度和总量将会有所降低,但仍然会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二、钢铁工业今后的出路在哪里——如何走好今后几十年的路? 钢铁行业作为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已不能继续过去那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以高投入扩张,来换取行业的高速发展之路,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钢铁行业目前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规模。 世界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加快,经济全球化主要现在三个方面:资本流动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积极推进钢铁产业链战略,加强钢铁工业战略调整是钢铁行业的重要任务。众所周知,钢铁产业链包括从原料、燃料、生产系统和钢材的最终用户所组成的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产业链上的每个链环都担负着对钢铁生产举足轻重的任务。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造成钢铁整个产业链的破坏解体。为此,世界各国都很注重钢铁产业链的建设。 钢铁产业链建设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钢铁企业与原料、燃料生产企业的战略合作问题。如何通过加强合作,使钢铁企业得到廉价、稳定、长期的原燃料供应,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基础环节。 二是钢铁企业内部各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也至关重要。采用最佳的工艺流程、先进的设备与管理,是使钢铁生产系统正常运行和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手段。 三是发展钢铁企业与最终用户之间的战略合作是钢铁企业生存的基石,也是钢铁企业产品开发市场的依据。 如何加强这三方面的工作,是关系钢铁行业能否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做好这三方面工作,我们要站在全新的角度和高度来审视未来的发展。 其中特别要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审视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全球化本质是全球经济市场化:使生产要素可以自由地在世界范围内转移,并由市场机制实现优化配置。由于技术进步,已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给贸易造成的困难,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审视我国钢铁的发展,我们必须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国情——自然资源紧缺、生态资源脆弱的现实,规划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钢铁发展战略。 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加强与原料行业的战略合作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的重化工业时代,人口多、土地少、人均自然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国情。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4;人均耕地1.43亩,不足世界人均的40%;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45种主要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储量的一半,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等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7.3%。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钢铁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特别是随着我国大型铁矿山进入开采末期后,我国对国外铁矿资源的依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特别是钢铁生产的主要矿产品铁矿、锰矿、铬矿等资源短缺。2000—2005年间,我国进口铁矿石达9.0525亿吨,用进口铁矿冶炼的生铁占我国生铁产量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34%,已提高到目前的53%左右。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除了铁矿石进口外,我们炼钢所需的锰矿、铬矿和镍矿,对海外的依存度也在逐年增加。面对钢铁原料这样的需求形势,为保证我国钢铁工业长期稳定发展所需的原料问题,我们必须实施资源最优化战略: 大力推进资源全球化、多元化战略,加大对国内和海外矿山的投资,通过对国内外重点铁矿、煤矿等资源企业的投资、参股和控股,组成国际化的跨国大型钢矿或钢煤公司,发展与这些企业的贸易合作,长期占有国际资源,以保证钢铁企业稳定的原燃料供应;通过与国内外海运公司、港口、铁路合作,组织联合海运,推进与港口、铁路的联合物流运输,保证钢铁行业海上运输线的安全,降低原料运输成本。同时,我们必须与世界主要铁矿石需求方一起研究改进完善目前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这种机制应该考虑市场的供需关系、铁矿石质量、运距、铁矿石成本与价格的合理比例关系、铁矿石价格与钢材价格的合理比例关系、不同国家和地区等因素的影响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破国际上少数公司垄断铁矿石资源市场和价格的局面,我们才能在国际钢铁原料市场的竞争中真正取得话语权,我国的钢铁产业安全才有保证。 四、打铁还要自身硬——加强钢铁行业的整合和自主创新能力 虽然我们已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世界钢铁发展和用户需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在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钢铁生产向着质量型、效益型、低成本方向改进;而用户则朝着要求产品高品质、品种规格多样化和“零库存”方向发展。我国钢铁工业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2005年我国钢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企业从上年的2个增加到8个,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6.36%,产业集中度比上年有所提高;但与世界级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2005年世界钢产量的前十名中,我国只有宝钢入选,为第六位,宝钢与世界第一的米塔尔产量差2700万吨。 ——产业结构不合理,普通产品供大于求,高附加值品种还不能完全满足下游行业的需要,仍需进口。2005年,我国热轧普薄板自给率87.08%;冷轧普薄板自给率61.65%;冷轧不锈薄板自给率67.6%;镀锌板自给率63.48%;镀锡板自给率77.92%;彩涂板自给率84.93%;冷轧硅钢自给率64.42%,这充分反映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需要调整,高端产品与国民经济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主要现在重大冶金装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钢材品种,仍然依靠进口,制约着我国钢铁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为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板材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我国已引进热连轧机18套、冷连轧机10套、不锈钢轧机8套、大无缝钢管轧机5套、万能轨梁轧机3套、H型钢轧机4套,还引进了一批棒线材轧机。这些设备的引进对改变我国钢铁行业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我们还没有掌握相关核心技术,不少产品我们还需进口,如高档汽车板、高档家电板、高牌号取向硅钢、特殊扣石油化工用管、抗压溃石油套管、高牌号钢帘线用线材、高精度合金钢棒材、平行腿槽钢、大型造船用T型钢和L型钢等。特别是在如下技术和设备方面我国与世界前沿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宽带钢热连轧设备和技术 我国先后从日本、德国等国引进设备和相关技术,包括板厚和板型控制技术,如工作辊弯辊(WRB、DCB)、支承辊型调节(VC)和CVC轧机、HC轧机等技术。鞍钢开发了2150宽带钢热轧生产线,产品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在宽带钢热连轧技术方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薄板坯连铸连轧设备和技术 这是我国近年来引进最多的,有德国SMS公司的CSP技术和隧道炉、德国MDH公司的感应加热、达涅利公司的FTSR技术。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我国掌握是世界最好的,但仅有鞍钢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研制了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SP技术。在对热带钢性能控制技术、宽度控制技术、热轧薄规格品种的开发等方面与世界前沿还有一定差距。 3.中厚板轧机和技术 我国中厚板轧机装备发展水平滞后于薄板,厚板轧机主要有鞍钢4300、舞阳4200、上海浦东4200和宝钢刚投产的5000毫米轧机,老式中板轧机多以2800为主,新建、在建的多以3500、3800、4300、5000毫米的四辊单机架或双机架为主,这些轧机采用大轧制压力、高刚度、大功率设计,为实现TMCP工艺生产高质量高性能中厚板创造了条件。但我国的中厚板轧机后半部的热处理工艺仍然比较落后,不能满足高强度中厚板的需求。 4.冷轧宽带钢设备和技术 过去数年,我国冷轧宽带钢发展迅速,冷连轧机有鞍钢1676四机架、宝钢2030五机架、武钢1700五机架、宝钢1550五机架和本钢1676四机架酸洗连轧和攀钢1220四机架酸洗连轧等,其中仅有鞍钢1780冷轧宽带生产线是由国内自主集成与创新的。总体看冷轧发展和建设滞后于热轧,这是造成我国大量进口冷轧板的主要原因。从已引进的冷轧机看有四辊、六辊、十二辊和二十辊等布置,并具有CVC、HC、PC等功能,但在带钢的退火技术、镀锌技术、镀锡技术、冷轧硅钢技术等方面,我们与世界还有不小的差距。 5.目前还不能足国民经济需要的主要钢材品种 如下产品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汽车、电子、家电等部门对钢材组织、性能、尺寸精度和面质量的需要。 (1)汽车板。主要是高强度、DDQ、EDDQ超深冲钢板,特别是无间隙固溶IF钢板、高强度烘烤硬化BH钢和双相DP钢等,在板厚精度、镀层的耐腐蚀性、板型控制、面质量、性能稳定性、复合减震钢板、裁剪拼焊板等方面与国外还有差距。日本JFE公司开发出高强度钢SFGHITEN(超细晶粒高强度钢板),其钢种有TS340、TS390、TS440MPA,可作为热轧薄板和镀锌板。还开发出析出硬化高强度热轧钢板NANOHITEN、时效高强度烘烤硬化钢板BHT。 (2)集装箱板。集装箱主要使用的是1.6—6毫米的热轧薄板,钢种为耐大气腐蚀钢和不锈钢,对1.6--2毫米的集装箱板我国产量少。2005年统计,小于3毫米的热轧板产量仅占23.72%。大于3毫米的集装箱板占热轧薄板总产量的3.74%,无法满足集装箱行业的需要。 (3)电工板。我国取向电工板与日本比,还低5个牌号,尤其是薄规格的低铁损高牌号还不能生产。冷轧无取向的高牌号电工钢生产质量不稳定。 (4)家电用板。高档冰箱侧板(厚度0.5毫米以下、1300毫米以上宽度)不能生产,主要由韩国、日本进口。冰箱用PVC覆膜板,国内可供规格有限,不少规格需进口。洗衣机侧板,国内不能按双倍尺生产。 电镀锌基板(0.5—1.6毫米),国内产量少,资源不足,靠进口解决。 阴罩带钢,国内刚起步,尚未实现批量生产,仍靠日本、德国供应。 镀锡板的基板,尤其是厚度在0.5毫米以下的主要靠日本、法国、韩国供应。 (5)桥梁板。桥梁板对钢材性能要求高,必须同时具备高强度、高韧性、良好可焊性和耐疲劳耐大气腐蚀、良好的面质量。我国的桥梁钢板性能可满足要求,但面质量和热处理还不能满足高档桥梁板的使用要求,特别是热处理工艺还不完善。 (6)硬线和高强度棒材。近几年我国生产的硬线性能和质量有较大提高,但在高强度(3250MPa)和超高强度(3650MPa)的钢帘线、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超高层电梯用钢丝绳、汽车悬挂弹簧、紧固件等用高碳硬棒线或合金棒线材等,在钢质的纯净度、脱碳层、尺寸精度和面质量等方面还与国外产品有差距,目前仍需进口。 (7)石油专用钢管。目前,我国石油钢管生产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以生产J55、N80、Pll0等钢种直径60的油管到339.7毫米的套管,C95、T195、Q125、V125等也在研制,但还不能大批量生产。对超深井、抗挤压、抗硫化氢、高连接强度、高压高密封用管国内还不能生产,仍然靠进口。而日本JFE公司已研制出高强度高耐腐蚀油井管UHPl5CR,住友研制出110KSI级油井管。 (8)管线钢板。我国目前已掌握X42一X70以下管线钢板生产技术,并批量生产。但对X80以上用于厚壁大口径钢管用板刚刚开始研制和试生产。而日本新日铁已研制成功高强度管线钢X120。 (9)造船板。我国造船板生产宽度在4米以上的供货数量太少,高强度造船板如.AH32一EH36级、F级的船板性能和质量还不稳定;抗Z向撕裂的造船钢板和耐零下150度低温的船用液化石油气钢板目前还不能生产,需要进口。 (10)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所需的钢轨、车轮、车轴和车辆用钢。我国鞍钢、攀钢、包钢和马钢正在进行铁路用钢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即将完成,但应承认我们还缺少生产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钢轨等钢材的技术经验及KNOW—HOW,还需我们加快研究开发。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实施产业最优化战略——加快产业升级。 ——按照装备大型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集团化原则,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钢铁行业的整合,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 ——按照产业政策要求,积极做好钢铁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增长方式。 ——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培养自己世界一流的炼铁、炼钢、轧钢技术专家和懂技术会管理的企业家;同时引进国外客座教授、研究员,改善企业技术中心的人才结构,活跃科技创新机制,不拘一格用人才,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大力推进钢铁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快实施钢铁行业“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是钢铁行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钢铁行业只有走出去,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才能进一步规避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走出去”战略包括到国外去投资建厂,到国外去收购企业,到国外去经营发展;也包括原料采购、产品输出、资本输出、装备输出、技术和人才输出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集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与世界各国保持在资源、技术上的优势互补,保持钢铁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同时,还必须实施产品结构最优化战略——加快产品升级。 ——加快钢铁标准升级,尽快淘汰落后标准和落后工艺设备与产品。推广应用国际先进钢材标准。 ——加快对高性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开发研制,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在对引进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成套设备。 在产业、产品升级中,首先要搞好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战略目标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新形势,通过内联外扩,国内企业联合重组,收购国外强势企业,组建跨国的国际化企业集团,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创建世界一流企业,逐鹿国际市场。 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要体现几个有利原则: ——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规模经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 ——有利于实现企业的专业化生产经营,促进实现精品战略,促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 ——有利于行业的技术进步,统筹安排规划,淘汰落后和防止重复建设。 ——有利于市场规范化,防止产品雷同和价格大战。 ——有利于实现企业效率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应当看到,我国钢铁行业的联合重组已开始加快步伐,鞍钢和本钢的联合,首钢和唐钢的联合,武钢和鄂钢、柳钢的联合,宝钢和马钢、新疆八一的战略合作等已拉开序幕。我们希望通过国内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和对国外钢铁企业的收购,加快我国钢铁工业的战略重组进度,力争在不久能有新的进展,形成2—3个规模在2000—5000万吨以上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旗舰和战略航母,使我国有更多的钢铁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进入世界钢铁前十名行列。同时,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升级带动产品升级,使我们在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上能有新的突破,尽快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来,满足国民经济需要。 我们今后要重点抓好如下技术的开发研究: (1)优化钢铁生产流程。研究推广高效高炉一转炉炼钢技术;研究推广电炉高效炼钢技术;研究熔融还原炼铁工业化生产技术。前两者对解决我国钢铁生产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问题有积极作用。后者是正在开发的以煤代焦、成本低、流程短的新工艺,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2)研究洁净钢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特别是以高效转炉精炼为代的洁净钢生产技术。以解决高档汽车板、高档硬线、高档管线钢、高速铁路用钢轨和车轮等洁净钢生产问题。 (3)研究薄带连铸连轧技术和棒线材的连铸连轧技术。薄带连铸与薄板坯连铸相比,是新的革命性突破,它可以直接铸出厚度在1一10毫米的钢带,供热轧或冷轧成板带,这对板带生产是革命性的,对钢铁生产工艺优化和结构调整有着重大意义。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纽柯公司第一条商业化薄带生产线已开始生产厚度在0.84—2毫米的热带钢,其产品目前主要用于建筑和农业,VCS产品2005年进人工业化生产阶段。 (4)以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减少钢铁生产对环境污染为目标,研究冶金环保技术。包括研究钢铁废渣、废气的综合循环利用技术,也包括降低烧结机废气排放和循环使用、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发生,进一步提高高炉渣、转炉渣利用率和钢铁粉尘的回收利用。 五、服务永无止境——加强钢铁企业与用户的战略合作 我国加入WTO已经五年,现已进入了人世后过渡期,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与世界全面接轨,我国钢铁企业面对的是与世界一流跨国公司开展竞争。我们与这些跨国公司的竞争,主要反映在争原料、争市场,未来的竞争将大大超过产品本身的范围,将会更多地向分销、产品服务、物流等方面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要采用循环经济新思路来指导经济活动,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模式的最佳发展模式。使所用原料、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合理使用和利用,并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即循环经济是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工业生产最佳模式,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稳定增长的唯一途径。 我国主要用钢材行业——建筑、铁道、造船、轻工、机械、石化、集装箱、汽车等行业正在发展,对钢材性能高级化、复合化、功能化、环保化和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行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少行业提出“零库存”管理理念,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被这些行业所接受。可以说,随着我国实现工业化进程,特别是随着世界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钢材加工配送现代物流将会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钢材的加工配送将进一步加强钢铁企业与最终用户的战略合作,有利于增强双方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达到共赢的目标。 传统的如集贸式的钢材市场流通模式,已无法满足下游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要,下游行业自己配置钢材加工这种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式,由于效率低成本高,将会逐步被现代物流体系所取代,钢材的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和流通方式将会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钢材的加工配送作为一种新型物流服务方式,其功能就是在加工中心将钢材按照最终用户的要求,经过矫正、清理、剪切、冲压等工序,把轧态的钢材加工成下游用户所需的各种半成品或零部件,并通过其仓储、运输系统,最快地供最终用户直接使用。由于其具有社会化、现代化服务所产生的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对社会和下游企业的巨大效益日益体现,这种物流方式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物流的主要模式。如美国瑞森公司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就是一个具有30多个加工中心的现代物流企业,其服务遍布美洲所有钢材用户。在日本东京这样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也非常发达。在法国的里昂也有世界最大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为欧洲和世界钢材用户服务。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的钢材加工配送主要是外商独资或合资建设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居多,特别是韩国和日本,已基本完成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的布局设厂,这些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主要是为家电、汽车、计算机、造船等行业服务,这些外商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通过其高效低成本服务,已占据我国相当一部分高附加值钢材加工市场,并出口到世界各地。 目前,我国钢材深加工比重低。钢材本身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与下游行业的发展结合还不够紧密,使用钢材的综合成材率和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 据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钢材的综合深加工比可达50%以上,其中:线材达60%,棒材40%,管材30%,板材70%左右。而我国一般钢材的深加工仅为10%一15%左右。由于钢材深加工比例低,使我国钢材的成材率和使用效率较低,也因此而失去了相当的市场,如何提高我国钢材的使用效率和成材率,改进钢铁行业的物流方式,加强与用户的战略合作,是提升钢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之一。 为此,我们应实施市场体系的最优化战略——加快现代钢铁物流业建设。 ——加快整顿钢铁原料和钢材市场经济秩序,制定合理的定价机制。 ——大力发展以钢材加工配送为代的现代物流业,提高钢材流通领域的产业集中度。 ——推进钢材生产企业与用户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我们要规划建设好为汽车、造船、家电、交通、建筑、石化和现代农业等行业服务的专业化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也要建设为社会流通行业服务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钢材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我们要做好围绕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集群的布局。 根据我国的总体发展战略,钢铁行业只要认真实施产业链战略,加快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我们就一定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钢铁行业的战略调整任务,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那时将正如古人云: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钢铁的航母将扬帆远航,搏击风云,勇往直前。 。

  • 中国区域钢材市场消费趋势

    一、国内钢材生产消费现状 1.钢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 我国钢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1)2005年在本地生产销售钢材50%以上的有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低于50%的是东北、西北地区。 (2)华北、东北、西南地区本地销售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中最大的是东北地区,由2004年35.3%提高到2005年45.2l%,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引领下,东北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大。其次是华北地区,由49.9%提高到54.44%,提高了4.5个百分点。 (3)从区域市场来看,华东地区仍然是最大钢材消费市场,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39.46%,其次是华北、中南地区,约占35.44%,以上三个区域钢材消费约占全国的74.9%。 2.长条材 在2000一2005年之间,我国长条材产量比由54.1%降到50.2%,消费比由49.9%降到48.1%,产量略大。在消费增长率方面,由23.5%降到18.1%;产量增长率由23.1%降到18.9%:产销增长相当,生产消费矛盾不大。 在进出口方面,进口增长了110.5%,出口增长了314.8%。净出口量增长了554.4%。结果是长条材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出现供大于求矛盾,而且在其它钢材价格变动时一度出现了坚挺的局面。因此,长条材适应市场能力强、产量调整快。 3.扁平材 在2000—2005年间,扁平材产量比由38.8%提高到42.8%;消费比由43.7%降到45.6%;消费增长率由66.2%降到18.6%;产量增长率由31.2%降到26.4%。 2000—2003年间扁平材消费增长率高于产量增长率,2004年产量高于消费增长率19个百分点,2005年又高了7.8个百分点。说明生产消费不平衡。 在进出口方面,扁平材进口量增长58.6%,出口量增长了172.5%,净进口量增长了19.1%。2000年进口量是出口量的3.88倍,2005年还有2.66倍。产量增长的同时进口量仍在增长,现出扁平材生产大于消费,矛盾突出。 4.钢管 在2000-2005年间,钢管产量比由7.1%增到7.3%;消费比由6.5%降到6.3%。消费增长率由11.4%降到11.3%,产量增长率由10.4%提高到18.5%,结果是生产大于消费。 在进出口方面,钢管进口增长64.7%,出口增长321.4%,净出口量增长了1310.7%。2000年出口是进口量的1.26倍,2005年增长为3.22倍,缓解了国内钢管供求矛盾。 5.进出口影响度 出口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扁平材出口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27.3%,长条材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22.2%,钢管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74.7%。 6.消费增长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 扁平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82.8%,长条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92.2%,钢管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60.8%。 由此看出,出口能平衡国内资源增量。如果没有出口,国内钢材总体是过剩的。 二、建设用钢材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中厚板生产消费。我国中厚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40%左右,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各约占17%一18%,其它各区域消费比重都在10%以下,最低是西北地区。 2.型材生产消费。大型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而且增长最快。华北、中南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中小型钢材和棒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5%左右。东北地区增长较快,到2005年占全国比重增长到20%左右。 3.螺纹钢筋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6%左右。华北和中南地区分别占全国的20%、18%左右。 4.线材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8%左右。华北、中南地区各占17%一18%左右。 5.镀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中南占23%,其它各区域低于10%。 6.彩色涂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67%一71%左右。华北占12%、中南占8%左右、西南占7%、东北占3.8%、西北占不足1%。 以上钢材品种消费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钢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各种钢材品种消费比重都在35%以上,其次是中南、华北、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区域也是华东地区,“十五”期间平均约占全国比重37%左右,其次是中南地区约占22%左右,华北占14%左右,西南10%左右,西北6%左右。 华东地区消费了大量建设用钢材,原因是到2004年,华东地区建筑房屋施工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49%,而其次的中南地区仅约20%左右,华北和西南各约ll%左右,东北约5%,西北约4%。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有很大的关系。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增长趋势,2000年以来平均约占17.7%,2005年约17.8%,最高的2004年占18.8%。 房地产开发用钢占全国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也呈增长趋势,2000—2004年平均约占18.25%。 而且房地产开发用钢影响越来越大。1999年以来,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业施工总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其中商品住宅的施工面积则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999年时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为68.8%,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为23.5%,到2004年,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下降为57.8%,而其中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上升为49.7%。 房地产开发用钢自东部向西部影响程度不同。东部地区影响大,西部地区影响小。原因是东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53%一56%,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54.2%一58.2%。 西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60.6%一67.2%,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37.9%—44.4%。 广东、海南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分别是50.1%、60.9%,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62.3%、57.1%。 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约64.1%一75%,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21%一45%。 我国各区域建设用钢不同特点是:重工业区域用钢多,如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单位建筑施工面积用钢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扁平材、钢管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扁平材生产消费 扁平材(中厚板、薄板、镀涂层板、电工钢、不锈钢板及带钢)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五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42%左右。其次是中南和华北地区,各占约18%一19%左右。 热轧宽薄板卷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21.6%,华北占15.6%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中南约占20.4%,华北约占15.6%。 冷轧宽薄板卷(含镀涂层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50.7%左右。其次是中南19.1%,华北、东北各占8%一9%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51.3%,中南约占17.8%,华北约占9.1%,东北约占8.1%。 扁平材尤其是薄板材品种消费的主要流向与区域工业发展进程有关。2000年以来,华东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2.9%,中南约占24.3%,华北占13.1%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9%,中南约占23.9%,华北占14.4%左右。 扁平材品种消费与区域工业结构有关。到2005年,全国轻重工业的比重关系为31:69,其中华东35:65,中南、西南地区分别为37:63,华北为20:80,东北为16:84,西北为13:87,各区域轻重工业结构明显不同。 薄板材特别是冷轧、镀层等板材产品消费大的地区是轻工业发达地区。其中,华东地区轻工业占全国比重为51.2%,中南占29.0%,华北占9.3%,西南占7.8%,东北占5.0%,西北占2.0%。 出口贸易多少也决定了区域消费的大小,出口结构的不同也显示了消费结构的差异。华东和中南地区是主要的出口区,2000年以来,平均分别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5.4%、35.3%。华东地区是增长趋势,中南地区是下降趋势。其它区域比重基本没变,都在10%以内。出口经济带动着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带来对钢铁材料消费增加。 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钢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从区域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看,最大的是华东约占全国50%,其次是中南约占39.4%。从区域高新技术产品出El占全国比重看,华东地区占49.2%,中南地区占39.1%。同时,由于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的钢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因而各地区出口额也有较大不同。出口额较大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都超过500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46%--69%。其次是山东、福建、北京、天津、辽宁,出口额都超过20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29%--35%,其中天津占67.5%。 带钢也是扁平材消费中的主要品种。带钢消费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地区,近四年平均各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13.4%左右。到2005年,华北约占39.4%,华东约占33.8%,中南约占14.7%。 焊接钢管是板带材特别是带钢的主要消费者。2005年华北地区焊管产量达到了810.73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51%,是带钢在该区域消费的主要去向。华东地区焊管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约20%,中南地区占10%,东北地区占8%。 焊接钢管是板带材的下游产品,产量高消费也大。焊管消费较大的区域是华北地区,平均占22.7%,华东占20.7%。中南占17.8%。 2.钢管现有生产消费 到2005年,钢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680万吨,增长了180.0%,同期,钢材总产量增长了183.7%(按统计快报)。 无缝钢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632万吨,增长了152.4%;焊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048万吨,增长了202.0%。 2000—2005年,钢管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平均为6.97%,其中无缝钢管占2.62%,焊管占4.35%。2000年,无缝钢管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为3.16%,焊管占3.95%,到2005年无缝钢管占2.8%,焊管占4.2%。因此,焊管比无缝钢管产量增长快,焊管产量比重提高,无缝钢管比重减小。 到2005年,钢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1479万吨,增长了157.5%,同期,钢材总消费量增长了167.8%(按统计快报)。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201万吨,增长率高22.4个百分点。 无缝钢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558万吨,增长了133.4%;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75万吨,增长率高19.0个百分点。焊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921万吨,增长了176.8%。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127万吨,增长率高25.2个百分点。 2000-2005年,钢管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平均为6.51%,其中无缝钢管占2.76%,焊管占3.75%。与产量相比,产量比高0.72个百分点,其中无缝钢管高0.27个百分点、焊管0.45个百分点。 2000年,无缝钢管消费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为2.96%,焊管占3.70%,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0和0.26个百分点;到2005年无缝钢管占2.58%,焊管占3.82%,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3和0.45个百分点。 焊管比无缝钢管消费量增长快。焊管消费比重提高,无缝钢管减小。焊管供求矛盾扩大比无缝钢管大。 钢管现有消费区域流向。2005年与2000年比,无缝钢管消费量增幅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西北地区,分别增加了179万吨、79万吨、56万吨,增长了128.8%、68.1%、115.5%.其它区年消费量增加约20多万吨。 钢管现有消费产业影响。2000—2005年钢管消费增长率平均约31.5%,万元GDP钢管消费强度为12kg/万元,万元投资钢管消费强度为30.8kg/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为37.4kg/万元,万元建筑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为307.8kg/万元。 从钢管消费增长率与万元GDP、投资、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钢管消费增长率与建筑业钢管消费强度呈明显相关关系。工业仍然是钢管消费的重要方面,但对钢管数量的拉动作用有减弱的趋势。主要现在万元工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没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减少的趋势也不明显(2005年比2004年有所减低),反映出工业发展对钢管消费需求是平稳的。投资是钢管消费的重要方面,钢管消费随着投资的增长而增长,近年来,万元投资钢管消费强度也没有改变。 钢管这种消费变化趋势在“十一五”期间将会延续,特别是影响钢管消费需求较大的建筑业仍将是推动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工业产业的发展将使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 3.固定资产投资 研究明,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消费关联度最大。要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中比重的变化。日本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超过30%的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导致了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调整过剩能力花费了10余年的时间。日本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在1973年达到最高36.4%,2003年降低到24.1%。 到200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达到了51.5%,比2003年的42.84%又提高了8.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吗?国内消费的增减要特别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如果按前面所提到的每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测算,按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8604亿元,投资增长超过11.29%,投资额增加10000亿元,相应钢消费量应增加3940万吨,其中长条材消费量将增加2050万吨,实际会不会是这样呢?因此,除了看投资额和增长率的大小外,更要研究投资结构和方向。 从国家发改委冶金处在编制规划时对钢材消费需求预测中所测算的近年来因使用国债对固定资产投资及其钢材消费的拉动作用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钢消费增长快速与使用国债有密切关系,如果扣除这一促进因素,钢消费达到已有增长率是不可能的。 1998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等。2003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一是有利于经济均衡和长期发展的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等。二是有利于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消费条件的项目。2003年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和义务教育等投资,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继续做好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三是增加对社会保障和城乡低收人群众的支出。四是增加对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电子政务工程和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到2001年,国债共支持了47家钢铁企业,组织实施了82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750亿元。 目前在一些行业一些地区国债的拉动作用还会有前几年那么大吗?过去是因为有项目而没有投资,发国债买土地,而现在是有投资没有项目。 即使国债的直接拉动没有以前大,但其投资方向对社会投资也具有引领作用。 2003—200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加了14911亿元,其中7个主要行业投资增加了12987亿元,占全国新增投资额的87.1%,可见这些行业是近年来投资的主要方向,而这些行业的投资建设又是钢消费的主要用户,特别是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输送管道、水利建设、建筑和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都是钢消费的大户,如据测算,2004年建设用钢材占全国钢材消费总量比重为64%。问题是今后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是否还是如此呢?投资的目的不单是建铁路、高速公路,其中工业建设过后必将带来工业生产的增长。所以,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对钢消费的影响一是看投资总量的增长速度,二是看投资方向和结构。这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能够看出。 四、区域市场的变化 区域市场层次性带来的钢消费总量增长和消费结构拉动作用不同。从国内市场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六省一市是国内钢材消费最大的区域,其次是中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消费占全国总消费的比重均在10%以下。 从供求上看,钢材的加工能力大于本区域市场消费的区域是华北、东北地区,而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均不能满足。总量上、地区间存在差距,有的多有的不能自给。 扁平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44.9%、中南地区占21.7%。长条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39.9%、中南地区占17.5%。 经济发展带动钢材品种消费区域的移动,目前消费较大的区域今后消费增长将减缓,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将适当加快。 梯型市场导致钢铁企业发展格局的变化。不同区域企业和不同结构的企业发展方式的差异,面对的市场是不同的。 消费市场的层次性影响着区域市场品种消费结构。 一是区域制造业的集中 我国目前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个家电制造集群,这三个产业集群汇聚了大量的制造加工企业和零配件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在全世界范围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 集群优势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内外大量的定单和投资,客观上又增强了这种集群优势。 除了占有比重的变化外,还有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市场也有很大影响。如:电冰箱产量占全国比重1999年时为28.1%,到2004年为28.4%;彩色电视机1999年时为46.9%,2004年为49.5%;汽车由0.9%提高到5.5%,而像家用洗衣机由19.7下降到7.8%,产量也由原来的264.94万台下降到2004年的184.03万台。可以看出有的略有发展,有的逐惭缩小,而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均在提高。 下游用户产品的这种产业变化和转移,将带来钢消费量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等与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等都在全世界范围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今后,这种优势还能保持吗?优惠政策到期了,工人工资也涨了,其它靠近消费市场的地区做不做这些东西?落后地区要发展也会有政策,为什么到广东、江浙打工?因此,产业转移造成区域钢材品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二是下游企业规模的集中 家电行业仍将延续结构调整的趋势,并出现两级分化的局面,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会通过不同方式退出市场,而龙头企业也会呈现强者更强的局面。2004年中国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达到507万和230多万辆。而国内前五家汽车企业集团产销量均已超过50万辆,占全国汽车市场的比例超过60%。 三是一些制造业发展将逐步增强世界市场竞争力 如机械、汽车、造船等。这些市场因素的变化,将影响着区域市场消费和结构变化。我们正处于经济发展有利的环境之中。 经济发展是钢消费增长的直接推动者。近年来,世界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达到了5.1%。我国2003年经济增长率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9.9%。 钢铁产业仍然具有良好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工业化过程中,快速增长期与稳定增长期的转折点在哪里?“十一五”是我国发展的什么时期?这将决定着钢消费增长速度。中国工业化具有中国特色。不同地区发展不同,快速增长期有多长,稳定增长期什么时间开始?现在是什么时期?后发展区域是存在的,是不是也有先工业化、城镇化率很高的区域?这些都能对钢需求及其结构预测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的演变是:计划经济下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封闭环境下自主开发。然后是走调整经济结构的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引进。再其后,走新型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创新。在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演变的过程中,相对应的钢铁产品是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大于求,数量品种矛盾,品种质量矛盾,乃至升级换代、绿色产品。 2005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GDP钢消费强度对比,超过世界平均值,超过俄罗斯、巴西,已经与法国、挪威、新西兰、英国、乌克兰等相近,但人均GDP不是一个数量级(2004年人均GDPl0923元/人,钢消费228.6kg/人)。 今后,中国的需求趋势是什么? 五、钢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2.中国钢铁工业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立足点,有条件的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坚持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到2005年落后和工序能力不配套的产能约7000多万吨。 4.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钢铁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有所不同,对钢材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不同企业综合实力、资源占有及规模都有所不同;不同企业条件要发展不同钢铁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因此,分区域、分企业、分不同产品满足市场需要的发展是必要的。 5.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6.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水平。主要是工艺装备、工艺技术创新,开发品种,提高质量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方面。 7.实施全球性资源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积极建设海外供给基地,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8.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重组,做大做强大型企业集团。 9.全面推进信息化和物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作者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副主任) 。

  • 中国区域钢材市场消费趋势

    一、国内钢材生产消费现状 1.钢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 我国钢材区域消费流向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1)2005年在本地生产销售钢材50%以上的有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低于50%的是东北、西北地区。 (2)华北、东北、西南地区本地销售的比例有所提高,其中最大的是东北地区,由2004年35.3%提高到2005年45.2l%,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引领下,东北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大。其次是华北地区,由49.9%提高到54.44%,提高了4.5个百分点。 (3)从区域市场来看,华东地区仍然是最大钢材消费市场,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39.46%,其次是华北、中南地区,约占35.44%,以上三个区域钢材消费约占全国的74.9%。 2.长条材 在2000一2005年之间,我国长条材产量比由54.1%降到50.2%,消费比由49.9%降到48.1%,产量略大。在消费增长率方面,由23.5%降到18.1%;产量增长率由23.1%降到18.9%:产销增长相当,生产消费矛盾不大。 在进出口方面,进口增长了110.5%,出口增长了314.8%。净出口量增长了554.4%。结果是长条材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出现供大于求矛盾,而且在其它钢材价格变动时一度出现了坚挺的局面。因此,长条材适应市场能力强、产量调整快。 3.扁平材 在2000—2005年间,扁平材产量比由38.8%提高到42.8%;消费比由43.7%降到45.6%;消费增长率由66.2%降到18.6%;产量增长率由31.2%降到26.4%。 2000—2003年间扁平材消费增长率高于产量增长率,2004年产量高于消费增长率19个百分点,2005年又高了7.8个百分点。说明生产消费不平衡。 在进出口方面,扁平材进口量增长58.6%,出口量增长了172.5%,净进口量增长了19.1%。2000年进口量是出口量的3.88倍,2005年还有2.66倍。产量增长的同时进口量仍在增长,现出扁平材生产大于消费,矛盾突出。 4.钢管 在2000-2005年间,钢管产量比由7.1%增到7.3%;消费比由6.5%降到6.3%。消费增长率由11.4%降到11.3%,产量增长率由10.4%提高到18.5%,结果是生产大于消费。 在进出口方面,钢管进口增长64.7%,出口增长321.4%,净出口量增长了1310.7%。2000年出口是进口量的1.26倍,2005年增长为3.22倍,缓解了国内钢管供求矛盾。 5.进出口影响度 出口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扁平材出口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27.3%,长条材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22.2%,钢管出口量占增量的比重为74.7%。 6.消费增长对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度 扁平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82.8%,长条材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92.2%,钢管国内消费增量占2005年生产增量的比重为60.8%。 由此看出,出口能平衡国内资源增量。如果没有出口,国内钢材总体是过剩的。 二、建设用钢材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中厚板生产消费。我国中厚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40%左右,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各约占17%一18%,其它各区域消费比重都在10%以下,最低是西北地区。 2.型材生产消费。大型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而且增长最快。华北、中南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中小型钢材和棒材: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5%左右。东北地区增长较快,到2005年占全国比重增长到20%左右。 3.螺纹钢筋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6%左右。华北和中南地区分别占全国的20%、18%左右。 4.线材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38%左右。华北、中南地区各占17%一18%左右。 5.镀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49%左右。中南占23%,其它各区域低于10%。 6.彩色涂层板生产消费。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约占全国67%一71%左右。华北占12%、中南占8%左右、西南占7%、东北占3.8%、西北占不足1%。 以上钢材品种消费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钢最大消费区域是华东地区,各种钢材品种消费比重都在35%以上,其次是中南、华北、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区域也是华东地区,“十五”期间平均约占全国比重37%左右,其次是中南地区约占22%左右,华北占14%左右,西南10%左右,西北6%左右。 华东地区消费了大量建设用钢材,原因是到2004年,华东地区建筑房屋施工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49%,而其次的中南地区仅约20%左右,华北和西南各约ll%左右,东北约5%,西北约4%。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有很大的关系。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增长趋势,2000年以来平均约占17.7%,2005年约17.8%,最高的2004年占18.8%。 房地产开发用钢占全国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也呈增长趋势,2000—2004年平均约占18.25%。 而且房地产开发用钢影响越来越大。1999年以来,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业施工总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其中商品住宅的施工面积则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999年时住宅施工面积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为68.8%,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为23.5%,到2004年,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下降为57.8%,而其中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上升为49.7%。 房地产开发用钢自东部向西部影响程度不同。东部地区影响大,西部地区影响小。原因是东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53%一56%,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54.2%一58.2%。 西部地区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比重为60.6%一67.2%,而房地产开发占住宅施工面积比重为37.9%—44.4%。 广东、海南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分别是50.1%、60.9%,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62.3%、57.1%。 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住宅占建筑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约64.1%一75%,商品住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比重则为21%一45%。 我国各区域建设用钢不同特点是:重工业区域用钢多,如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单位建筑施工面积用钢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扁平材、钢管区域市场消费趋势 1.扁平材生产消费 扁平材(中厚板、薄板、镀涂层板、电工钢、不锈钢板及带钢)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五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42%左右。其次是中南和华北地区,各占约18%一19%左右。 热轧宽薄板卷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21.6%,华北占15.6%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中南约占20.4%,华北约占15.6%。 冷轧宽薄板卷(含镀涂层板)消费量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近四年平均占全国的比重约50.7%左右。其次是中南19.1%,华北、东北各占8%一9%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51.3%,中南约占17.8%,华北约占9.1%,东北约占8.1%。 扁平材尤其是薄板材品种消费的主要流向与区域工业发展进程有关。2000年以来,华东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2.9%,中南约占24.3%,华北占13.1%左右。到2005年,华东约占44.9%,中南约占23.9%,华北占14.4%左右。 扁平材品种消费与区域工业结构有关。到2005年,全国轻重工业的比重关系为31:69,其中华东35:65,中南、西南地区分别为37:63,华北为20:80,东北为16:84,西北为13:87,各区域轻重工业结构明显不同。 薄板材特别是冷轧、镀层等板材产品消费大的地区是轻工业发达地区。其中,华东地区轻工业占全国比重为51.2%,中南占29.0%,华北占9.3%,西南占7.8%,东北占5.0%,西北占2.0%。 出口贸易多少也决定了区域消费的大小,出口结构的不同也显示了消费结构的差异。华东和中南地区是主要的出口区,2000年以来,平均分别占全国的比重约为45.4%、35.3%。华东地区是增长趋势,中南地区是下降趋势。其它区域比重基本没变,都在10%以内。出口经济带动着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带来对钢铁材料消费增加。 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钢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从区域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看,最大的是华东约占全国50%,其次是中南约占39.4%。从区域高新技术产品出El占全国比重看,华东地区占49.2%,中南地区占39.1%。同时,由于出口结构的不同带来的钢材品种结构消费差异,因而各地区出口额也有较大不同。出口额较大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浙江,都超过500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46%--69%。其次是山东、福建、北京、天津、辽宁,出口额都超过200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29%--35%,其中天津占67.5%。 带钢也是扁平材消费中的主要品种。带钢消费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地区,近四年平均各占全国的比重约38%左右。其次是中南占13.4%左右。到2005年,华北约占39.4%,华东约占33.8%,中南约占14.7%。 焊接钢管是板带材特别是带钢的主要消费者。2005年华北地区焊管产量达到了810.73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51%,是带钢在该区域消费的主要去向。华东地区焊管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约20%,中南地区占10%,东北地区占8%。 焊接钢管是板带材的下游产品,产量高消费也大。焊管消费较大的区域是华北地区,平均占22.7%,华东占20.7%。中南占17.8%。 2.钢管现有生产消费 到2005年,钢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680万吨,增长了180.0%,同期,钢材总产量增长了183.7%(按统计快报)。 无缝钢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632万吨,增长了152.4%;焊管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1048万吨,增长了202.0%。 2000—2005年,钢管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平均为6.97%,其中无缝钢管占2.62%,焊管占4.35%。2000年,无缝钢管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为3.16%,焊管占3.95%,到2005年无缝钢管占2.8%,焊管占4.2%。因此,焊管比无缝钢管产量增长快,焊管产量比重提高,无缝钢管比重减小。 到2005年,钢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1479万吨,增长了157.5%,同期,钢材总消费量增长了167.8%(按统计快报)。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201万吨,增长率高22.4个百分点。 无缝钢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558万吨,增长了133.4%;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75万吨,增长率高19.0个百分点。焊管消费量比2000年增加了921万吨,增长了176.8%。与产量相比,产量增量高127万吨,增长率高25.2个百分点。 2000-2005年,钢管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平均为6.51%,其中无缝钢管占2.76%,焊管占3.75%。与产量相比,产量比高0.72个百分点,其中无缝钢管高0.27个百分点、焊管0.45个百分点。 2000年,无缝钢管消费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比重为2.96%,焊管占3.70%,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0和0.26个百分点;到2005年无缝钢管占2.58%,焊管占3.82%,与产量相比,产量分别高0.23和0.45个百分点。 焊管比无缝钢管消费量增长快。焊管消费比重提高,无缝钢管减小。焊管供求矛盾扩大比无缝钢管大。 钢管现有消费区域流向。2005年与2000年比,无缝钢管消费量增幅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华北、西北地区,分别增加了179万吨、79万吨、56万吨,增长了128.8%、68.1%、115.5%.其它区年消费量增加约20多万吨。 钢管现有消费产业影响。2000—2005年钢管消费增长率平均约31.5%,万元GDP钢管消费强度为12kg/万元,万元投资钢管消费强度为30.8kg/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为37.4kg/万元,万元建筑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为307.8kg/万元。 从钢管消费增长率与万元GDP、投资、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钢管消费增长率与建筑业钢管消费强度呈明显相关关系。工业仍然是钢管消费的重要方面,但对钢管数量的拉动作用有减弱的趋势。主要现在万元工业增加值钢管消费强度没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减少的趋势也不明显(2005年比2004年有所减低),反映出工业发展对钢管消费需求是平稳的。投资是钢管消费的重要方面,钢管消费随着投资的增长而增长,近年来,万元投资钢管消费强度也没有改变。 钢管这种消费变化趋势在“十一五”期间将会延续,特别是影响钢管消费需求较大的建筑业仍将是推动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工业产业的发展将使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 3.固定资产投资 研究明,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消费关联度最大。要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中比重的变化。日本在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超过30%的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导致了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调整过剩能力花费了10余年的时间。日本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在1973年达到最高36.4%,2003年降低到24.1%。 到200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达到了51.5%,比2003年的42.84%又提高了8.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吗?国内消费的增减要特别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如果按前面所提到的每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测算,按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8604亿元,投资增长超过11.29%,投资额增加10000亿元,相应钢消费量应增加3940万吨,其中长条材消费量将增加2050万吨,实际会不会是这样呢?因此,除了看投资额和增长率的大小外,更要研究投资结构和方向。 从国家发改委冶金处在编制规划时对钢材消费需求预测中所测算的近年来因使用国债对固定资产投资及其钢材消费的拉动作用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钢消费增长快速与使用国债有密切关系,如果扣除这一促进因素,钢消费达到已有增长率是不可能的。 1998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等。2003年时,国债投资的主要方向一是有利于经济均衡和长期发展的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等。二是有利于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消费条件的项目。2003年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和义务教育等投资,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继续做好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三是增加对社会保障和城乡低收人群众的支出。四是增加对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电子政务工程和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到2001年,国债共支持了47家钢铁企业,组织实施了82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750亿元。 目前在一些行业一些地区国债的拉动作用还会有前几年那么大吗?过去是因为有项目而没有投资,发国债买土地,而现在是有投资没有项目。 即使国债的直接拉动没有以前大,但其投资方向对社会投资也具有引领作用。 2003—200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加了14911亿元,其中7个主要行业投资增加了12987亿元,占全国新增投资额的87.1%,可见这些行业是近年来投资的主要方向,而这些行业的投资建设又是钢消费的主要用户,特别是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输送管道、水利建设、建筑和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都是钢消费的大户,如据测算,2004年建设用钢材占全国钢材消费总量比重为64%。问题是今后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是否还是如此呢?投资的目的不单是建铁路、高速公路,其中工业建设过后必将带来工业生产的增长。所以,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对钢消费的影响一是看投资总量的增长速度,二是看投资方向和结构。这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能够看出。 四、区域市场的变化 区域市场层次性带来的钢消费总量增长和消费结构拉动作用不同。从国内市场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六省一市是国内钢材消费最大的区域,其次是中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消费占全国总消费的比重均在10%以下。 从供求上看,钢材的加工能力大于本区域市场消费的区域是华北、东北地区,而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均不能满足。总量上、地区间存在差距,有的多有的不能自给。 扁平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44.9%、中南地区占21.7%。长条材消费占全国总消费比重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地区占39.9%、中南地区占17.5%。 经济发展带动钢材品种消费区域的移动,目前消费较大的区域今后消费增长将减缓,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将适当加快。 梯型市场导致钢铁企业发展格局的变化。不同区域企业和不同结构的企业发展方式的差异,面对的市场是不同的。 消费市场的层次性影响着区域市场品种消费结构。 一是区域制造业的集中 我国目前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个家电制造集群,这三个产业集群汇聚了大量的制造加工企业和零配件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在全世界范围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 集群优势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内外大量的定单和投资,客观上又增强了这种集群优势。 除了占有比重的变化外,还有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市场也有很大影响。如:电冰箱产量占全国比重1999年时为28.1%,到2004年为28.4%;彩色电视机1999年时为46.9%,2004年为49.5%;汽车由0.9%提高到5.5%,而像家用洗衣机由19.7下降到7.8%,产量也由原来的264.94万台下降到2004年的184.03万台。可以看出有的略有发展,有的逐惭缩小,而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均在提高。 下游用户产品的这种产业变化和转移,将带来钢消费量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珠三角的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西式厨房小家电等与长三角的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等都在全世界范围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今后,这种优势还能保持吗?优惠政策到期了,工人工资也涨了,其它靠近消费市场的地区做不做这些东西?落后地区要发展也会有政策,为什么到广东、江浙打工?因此,产业转移造成区域钢材品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二是下游企业规模的集中 家电行业仍将延续结构调整的趋势,并出现两级分化的局面,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会通过不同方式退出市场,而龙头企业也会呈现强者更强的局面。2004年中国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达到507万和230多万辆。而国内前五家汽车企业集团产销量均已超过50万辆,占全国汽车市场的比例超过60%。 三是一些制造业发展将逐步增强世界市场竞争力 如机械、汽车、造船等。这些市场因素的变化,将影响着区域市场消费和结构变化。我们正处于经济发展有利的环境之中。 经济发展是钢消费增长的直接推动者。近年来,世界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达到了5.1%。我国2003年经济增长率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9.9%。 钢铁产业仍然具有良好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工业化过程中,快速增长期与稳定增长期的转折点在哪里?“十一五”是我国发展的什么时期?这将决定着钢消费增长速度。中国工业化具有中国特色。不同地区发展不同,快速增长期有多长,稳定增长期什么时间开始?现在是什么时期?后发展区域是存在的,是不是也有先工业化、城镇化率很高的区域?这些都能对钢需求及其结构预测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的演变是:计划经济下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封闭环境下自主开发。然后是走调整经济结构的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引进。再其后,走新型工业化路线,在开放环境下创新。在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演变的过程中,相对应的钢铁产品是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大于求,数量品种矛盾,品种质量矛盾,乃至升级换代、绿色产品。 2005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GDP钢消费强度对比,超过世界平均值,超过俄罗斯、巴西,已经与法国、挪威、新西兰、英国、乌克兰等相近,但人均GDP不是一个数量级(2004年人均GDPl0923元/人,钢消费228.6kg/人)。 今后,中国的需求趋势是什么? 五、钢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2.中国钢铁工业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立足点,有条件的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坚持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到2005年落后和工序能力不配套的产能约7000多万吨。 4.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钢铁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有所不同,对钢材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不同企业综合实力、资源占有及规模都有所不同;不同企业条件要发展不同钢铁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因此,分区域、分企业、分不同产品满足市场需要的发展是必要的。 5.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6.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水平。主要是工艺装备、工艺技术创新,开发品种,提高质量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方面。 7.实施全球性资源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积极建设海外供给基地,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8.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重组,做大做强大型企业集团。 9.全面推进信息化和物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作者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副主任) 。

  • 一周国际钢铁动态(07.23-07.29)

    但烨联示,烨联目前外销国家分布广泛,每个月订定外销盘价时,均针对国内外市场价格及需求状况做评估,应不致造成倾销烨联对韩国出口不锈钢比例偏低,占营收比重低于3%目前不锈钢市需求旺盛,假若最后裁定倾销,将产品转售至其他地区难度也不大,不致对烨联造成影响 美国提高反倾销税率,新日铁涂层板出口受限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日本新日铁公司的涂层薄板反倾销税率从2.47%提高到36.41%,此举将使新日铁对美国的涂层板出口真正落空。

  • 一周国际钢铁动态(07.23-07.29)

    但烨联示,烨联目前外销国家分布广泛,每个月订定外销盘价时,均针对国内外市场价格及需求状况做评估,应不致造成倾销烨联对韩国出口不锈钢比例偏低,占营收比重低于3%目前不锈钢市需求旺盛,假若最后裁定倾销,将产品转售至其他地区难度也不大,不致对烨联造成影响 美国提高反倾销税率,新日铁涂层板出口受限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日本新日铁公司的涂层薄板反倾销税率从2.47%提高到36.41%,此举将使新日铁对美国的涂层板出口真正落空。

  • 一周国际钢铁动态(07.23-07.29)

    但烨联示,烨联目前外销国家分布广泛,每个月订定外销盘价时,均针对国内外市场价格及需求状况做评估,应不致造成倾销烨联对韩国出口不锈钢比例偏低,占营收比重低于3%目前不锈钢市需求旺盛,假若最后裁定倾销,将产品转售至其他地区难度也不大,不致对烨联造成影响 美国提高反倾销税率,新日铁涂层板出口受限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日本新日铁公司的涂层薄板反倾销税率从2.47%提高到36.41%,此举将使新日铁对美国的涂层板出口真正落空。

  • “十五”期间钢铁生产情况

  • 2006年5月主要钢铁产品进出口形势分析

  • 国内优钢市场出新一轮涨价的态势

    对于后期优特钢市场的走势,这里的业内人士认为,从今年上半年国内优特钢市的运行状况看,基本维持2004年的运行格局,如今的优特钢市场仍处于需求的增长期,因此下半年整个市场还将保持目前的平稳运行态势,但部分品种因供需关系的变化,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区域性的价格波动这是因为目前国内优特钢结构存在比重失衡情况,在国产优特钢产品中,29.4%是以优质碳结钢为主的低端产品,62.4%是以合金结构钢为主的中端产品,而以不锈钢冷轧薄板和合金工模具钢为代的高端产品只占6.2%,这种结构状况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因此高端产品由于资源紧缺,将继续呈现“货紧价杨”的态势,而资源过剩的低端产品市场价格有可能波动。

  • 胡名洋:特钢市场复杂多变 产业政策需要关注

    胡名洋说,目前我国优特钢品种的所占比重:29.4%是以优质碳结钢为代的低端产品;64.4%为以合金结构钢为代的中端产品;6.2%是以不锈钢冷轧薄板和合金工模具钢为代的高端产品而随着钢铁产业政策的实施,国家对特殊钢产业的支持和市场的拉动,这种格局将进一步变化,国内特钢市场也将随之而变化

  • 胡名洋:特钢市场复杂多变 产业政策需要关注

    胡名洋说,目前我国优特钢品种的所占比重:29.4%是以优质碳结钢为代的低端产品;64.4%为以合金结构钢为代的中端产品;6.2%是以不锈钢冷轧薄板和合金工模具钢为代的高端产品而随着钢铁产业政策的实施,国家对特殊钢产业的支持和市场的拉动,这种格局将进一步变化,国内特钢市场也将随之而变化

  • 2003年我国钢铁材产能产量及品种结构矛盾分析

      2003年我国钢铁材产能产量及品种结构矛盾分析如下: 一、2003年钢产量将增长12%以上,有可能接近2.1亿吨   2002年12月日产钢达53.63万吨,比10月份增加3.1万吨,即已达到年产钢2亿吨水平;   重点大中企业2002-2003年炼钢新增产能1842万吨,其中2002年增加912万吨,今年将继续增产达产;   2003年增加930万吨,其中一、二季度内投产503万吨;其它中小企业新增产能至少300万-400万吨;各企业提高设备利用系数 增产;预期增钢将达2300万-2500万吨以上。

  • 世界不锈钢板材市场动态

    2001年上半年冷轧薄板消费,处于7年来的低谷,比2000年同期下降25%今年恢复消费至今仍在进行中,但是目前需求仍是低水平另一问题恢复消费薄板量,铁氏体的占多少再有加强小汽车产量是相对整个工业而言,从中显示,在增加消费中T--409级薄板占有很大比重   2.不锈钢板材库存高到顶峰钢材服务中心数据显示,面消费明显夸大实际消费增长上半年出现建库现象,部分原因是投机者希望套购价格上涨造成的。

  • 世界不锈钢板材市场动态

    2001年上半年冷轧薄板消费,处于7年来的低谷,比2000年同期下降25%今年恢复消费至今仍在进行中,但是目前需求仍是低水平另一问题恢复消费薄板量,铁氏体的占多少再有加强小汽车产量是相对整个工业而言,从中显示,在增加消费中T--409级薄板占有很大比重   2.不锈钢板材库存高到顶峰钢材服务中心数据显示,面消费明显夸大实际消费增长上半年出现建库现象,部分原因是投机者希望套购价格上涨造成的。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