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鞍钢年消耗煤炭

更新时间:2024-04-21

快讯播报

鞍钢年消耗煤炭快讯

2023-12-29 08:32

“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娄底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果,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总量逐渐下降,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

2024-04-19 11:30

据必和必拓公司(BHP)最新季度报告显示,2024第一季度该公司煤炭产量603.5万吨,环比增长5.56%,同比下降12.9%。第一季度煤炭销量635.9万吨,环比增长11.44%,同比增长2.8%;其中炼焦煤销量633.7万吨,环比增长15.05%,同比增长4.19%。

2024-04-18 14:56

据俄罗斯铁路公司(RZD)消息,2024第一季度俄罗斯铁路煤炭运输量累计8680万吨,同比下降5.4%。焦炭运输量累计290万吨,同比增长4.6%。

2024-04-18 11:14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1-3月,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原煤11.1亿吨,同比下降4.1%;3月,生产原煤4.0亿吨,同比下降4.2%。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数据显示,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5.5亿吨,同比减少3676万吨,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的49.5%。

2024-04-17 11:51

据哥伦比亚国家统计局(Departamento Administrativo Nacional de Estadística——DANE)最新数据显示,哥伦比亚20242月出口煤炭531.9万吨,环比增长7.81%,同比下降0.97%。20241-2月累计出口煤炭1025万吨,同比下降11.33%。

鞍钢年消耗煤炭相关资讯

  • 12月20日行业随笔

    沪钢明或迎小牛市山东省完成190万吨落后钢铁产能淘汰任务总投资26亿元的扬州秦邮特钢项目一期工程竣工 【煤炭】:国际能源署预计,未来两内中国煤炭消耗量全球占比将过半铁路运力成左右煤电谈判新变数 【矿石】:总投资186亿元的鞍钢老区铁矿山改扩建规划项目获批首钢矿业水厂铁矿采矿场管理下移创效600万元。

  • 李世俊:对中国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木支护等落后开采方式被取代,钢材消费量增长锚杆支护是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发展方向2005锚杆支护消耗钢材220万吨预计2010锚杆支护用钢量将达350万吨以上为提高煤矿巷道安全性,高强度、高韧性的有一定抗冲击性的钢材(如82B钢绞线等)需求增加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近来,为适应综合机械化采煤的需要,我国液压支架产量呈现爆发性的上升态势, 同时液压支架所承受的压力增大,大量使用抗拉强度在70Kg和80Kg级别的钢板(Q690及以上级别); 2000,煤机厂还大量使用Q345中板,2005Q345板的使用量仅占10%左右,而超低碳贝氏体钢高强中板占50%以上(主要由舞钢,鞍钢,武钢等供应),鞍钢在2003,2004分别为郑州煤机厂试制成功了超低碳贝氏体钢HQ685DB和HQ785DB厚板,分别应用于生产淮南煤矿液压支架的关键部位和山西晋城ZY8640大采高支架的掩护梁;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生产的高强度钢板供应在煤炭行业的数量为4~5万吨,而液压支架行业需求达9万吨左右,预计2010需20万吨左右。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钢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中国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左右结束,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钢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人均用钢267公斤,预计2010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钢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7.5%。 二、“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各地人均钢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钢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钢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钢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从各省市钢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我国区域钢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华东、中南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钢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钢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的13.1%增长到2010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是36.22%,2005是43%,2010规划是47%。2005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钢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需建筑用钢1723万吨,5需建筑用钢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需建筑用钢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需建筑用钢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钢。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钢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钢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钢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钢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钢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钢产品)。今后钢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实际在下降,由2000的57%降到2005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钢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钢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钢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钢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有所提高,预计201O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钢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增长7.5%,预测2010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2010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GDP增长率9%,后两7.5%预测,2010GDP为27.29万亿,钢消费4.9亿吨(钢材4.7亿吨),增速前几是7.6%,后几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钢消费5.6亿吨(钢材5.3亿吨),钢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钢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钢铁协会每将对钢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88604亿元相比,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钢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钢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钢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钢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钢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下降趋势,预计2010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11.62m3/吨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高出19%一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的10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均增长2.8%。按2010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钢消费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即使按在2004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钢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钢铁产业上凸现,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钢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大波动。 钢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代末70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钢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钢消费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粗钢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钢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钢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中国钢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钢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钢 2005煤炭用钢870万吨;预计2010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钢2005720万吨,2010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钢2005150万吨,2010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钢有新的要求。 (1)钢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钢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钢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钢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钢 2005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钢,输送用钢,储备库用钢,石化用钢。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钢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钢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钢钢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钢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钢 至2010,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需管线钢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各管线钢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管线钢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太钢、本钢等。宝钢与武钢完成x8O管线钢研制,鞍钢和舞钢试制X80热轧钢板,并在巨龙钢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钢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钢板。 (3)进出口情况。2000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钢厂管线钢的生产开发,管线钢基本不再进口,每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钢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钢材的新要求:高钢级、高性能的管线钢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钢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钢 电力行业用钢2005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钢。到2010火电用钢平均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钢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钢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钢管。 水电用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钢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钢材用量很大。近几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钢。2005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开始,平均每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钢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钢管平均每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核电用钢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 风电用钢。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具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国产风电设备的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钢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钢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钢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钢轨约950万吨,平均每铁路建设用钢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钢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钢轨数量将约15万吨/。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钢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左右。 未来若干内,我国铁路用钢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左右。 2005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钢材在417万吨,2010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钢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钢)。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钢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为铺轨高峰期,每需客运专线钢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钢轨约160万吨,平均每约需40万吨。 从2006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的铁路货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中国建筑用钢消费钢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钢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比2000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2005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钢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我国正处在长达20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钢材。 H型钢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钢产量从2001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钢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钢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的96.91%、2003的109.41%下降到2005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H型钢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钢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钢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均增长10%以上,5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钢材1098万吨。2010,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钢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钢需求为:2010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钢85%,2010造船行业需钢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钢 1.产量世界第一。2005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我们用390万吨钢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钢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钢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钢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钢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钢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钢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钢板,让更多的钢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钢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用钢2700万吨,预计2010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钢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钢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钢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家电行业钢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钢材消费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钢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钢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钢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在今后10,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自行车用钢200万吨,预计2010用钢260万吨。其中窄带钢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具、建筑五金、不锈钢制品、锁具、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具。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具、锁具、燃气用具、不锈钢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具、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具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具、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具、随车工具、建筑工具、防爆工具、小型电动工具、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钢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钢材占有率在95%;到2010,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钢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钢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钢消费2005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具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钢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钢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钢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钢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中国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左右结束,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钢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人均用钢267公斤,预计2010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钢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7.5%。 二、“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各地人均钢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钢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钢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钢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从各省市钢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我国区域钢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华东、中南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钢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钢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的13.1%增长到2010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是36.22%,2005是43%,2010规划是47%。2005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钢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需建筑用钢1723万吨,5需建筑用钢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需建筑用钢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需建筑用钢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钢。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钢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钢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钢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钢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钢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钢产品)。今后钢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实际在下降,由2000的57%降到2005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钢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钢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钢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钢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有所提高,预计201O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钢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增长7.5%,预测2010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2010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GDP增长率9%,后两7.5%预测,2010GDP为27.29万亿,钢消费4.9亿吨(钢材4.7亿吨),增速前几是7.6%,后几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钢消费5.6亿吨(钢材5.3亿吨),钢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钢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钢铁协会每将对钢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88604亿元相比,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钢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钢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钢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钢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钢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下降趋势,预计2010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11.62m3/吨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高出19%一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的10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均增长2.8%。按2010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钢消费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即使按在2004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钢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钢铁产业上凸现,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钢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大波动。 钢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代末70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钢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钢消费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粗钢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钢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钢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中国钢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钢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钢 2005煤炭用钢870万吨;预计2010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钢2005720万吨,2010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钢2005150万吨,2010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钢有新的要求。 (1)钢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钢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钢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钢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钢 2005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钢,输送用钢,储备库用钢,石化用钢。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钢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钢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钢钢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钢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钢 至2010,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需管线钢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各管线钢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管线钢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太钢、本钢等。宝钢与武钢完成x8O管线钢研制,鞍钢和舞钢试制X80热轧钢板,并在巨龙钢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钢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钢板。 (3)进出口情况。2000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钢厂管线钢的生产开发,管线钢基本不再进口,每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钢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钢材的新要求:高钢级、高性能的管线钢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钢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钢 电力行业用钢2005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钢。到2010火电用钢平均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钢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钢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钢管。 水电用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钢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钢材用量很大。近几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钢。2005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开始,平均每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钢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钢管平均每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核电用钢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 风电用钢。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具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国产风电设备的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钢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钢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钢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钢轨约950万吨,平均每铁路建设用钢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钢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钢轨数量将约15万吨/。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钢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左右。 未来若干内,我国铁路用钢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左右。 2005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钢材在417万吨,2010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钢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钢)。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钢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为铺轨高峰期,每需客运专线钢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钢轨约160万吨,平均每约需40万吨。 从2006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的铁路货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中国建筑用钢消费钢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钢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比2000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2005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钢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我国正处在长达20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钢材。 H型钢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钢产量从2001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钢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钢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的96.91%、2003的109.41%下降到2005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H型钢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钢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钢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均增长10%以上,5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钢材1098万吨。2010,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钢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钢需求为:2010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钢85%,2010造船行业需钢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钢 1.产量世界第一。2005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我们用390万吨钢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钢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钢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钢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钢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钢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钢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钢板,让更多的钢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钢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用钢2700万吨,预计2010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钢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钢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钢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家电行业钢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钢材消费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钢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钢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钢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在今后10,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自行车用钢200万吨,预计2010用钢260万吨。其中窄带钢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具、建筑五金、不锈钢制品、锁具、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具。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具、锁具、燃气用具、不锈钢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具、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具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具、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具、随车工具、建筑工具、防爆工具、小型电动工具、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钢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钢材占有率在95%;到2010,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钢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钢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钢消费2005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具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钢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钢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钢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 钢铁企业提高成本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一、我国钢铁企业提高竞争力面临的新挑战 根据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规划的建议》,我国为了完成到2010比200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增长率具体是多少,各方有不同预测,但大致都在8%以上。我们认为,今后五到十内国民经济增长率可能会略低于近两9%以上的速度,但拉动我国钢铁产品消费的主要因素,如包括房地产的固定资产投资、人口城市化、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外向型经济及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比重提高等,将依然存在并将进一步深化。这些都将进一步扩大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因此,钢铁工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钢铁产品的供求格局、钢铁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资源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钢铁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1.钢铁工业的市场环境将逐步趋紧 从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史看,钢铁工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而呈现周期性的迭宕起伏,其重要表现是钢材价格的大起大伏,以及所引起的企业盈亏率大幅度变化。 “钢铁周期”的形成,源于钢铁产业的供求关系变化有两个特征:一是钢铁产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不会因价格上涨而同比例减少,也不会因价格下跌而同比例增加;二是钢铁产业又属于供给缺乏弹性的产业,价格上涨不会导致供给立即增加,钢材价格下跌也不会使已有能力马上减产,甚至一些厂家为了降低固定成本而开足马力增产。进一步加剧供求矛盾。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在经济增长速度带来的需求变化诱发下,钢铁市场便会呈现周而复始的波动。由于目前钢铁产业集中度还比较低,这种周期性的波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仍会继续下去。 我国自1993起进入市场经济体制,钢铁市场已经经历过一个由高涨到萧条,又进入高涨的周期,上个世纪末达到了底部,到2005一季度末钢材价格又到达历史高点。从2005逐月的情况看,由于钢材产量增长高于需求增长,供求格局已经开始扭转,造成钢材价格显著下降,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出现逐月走低的趋势。而且,目前已有钢铁产能还在继续释放,新的产能正在建设。不少企业在“十一五计划”期间仍有继续扩张产能的计划。根据上述情况初步判断,今后几内钢铁产业竞争将更加剧烈,钢材价格将持续在行业平均成本区徘徊。 2.原燃材料将在高价区运行 一是铁矿石。我国铁矿石资源的特点是品位低、开采条件差,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全国铁矿石平均品位33%,低于世界铁矿石平均品位11个百分点,97.2%为贫矿,富铁矿石仅占2.8%。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迅猛增长,对海外铁矿石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进口量从2001的9230万吨猛增到2004的20809万吨,2005进口铁矿石预计达到2.6亿吨。2004我国对进口矿石的依存度已为52%,预计五到十内对外依存度将达60~65%。由于世界近70%的铁矿石国际贸易量被3家寡头公司所垄断,它们之间极容易达成维持高价甚至限产抬价的协议,而国际社会目前尚无任何机制制约这种跨越国境的垄断行为。 从国内资源看,2003~2010,全国铁矿石生产能力总体呈增长趋势,到2010达到峰值后,产能基本稳定,3亿吨左右的铁矿石生产能力可维持到2020左右。但是,现有大型铁矿资源基本上被大型钢铁企业占有,它们会根据自身需要安排矿石生产,不大可能增加产量供应其他企业。其余独立小矿山资源储量少,矿石品位低,没有多少增产潜力,尽管其生产成本低于进口矿石,也不足以平抑被进口矿抬高的矿石价格。因此,如果今后在我国不能发现新的大型铁矿资源,国内矿石市场将主要由国外矿石价格所引领。 二是煤炭。我国虽然是产煤大国,煤炭资源自给有余,但长期以来煤炭产业疏于管理,小煤窑遍地开花,导致煤炭供过于求,长期低价运行。这种状况不仅严重破坏资源,而且留下巨额安全欠账和事故隐患,致使矿难屡屡发生。近几国家不断加强对煤矿综合治理的力度,加上国内对煤炭的需求猛增,近一两煤炭价格比上个世纪末提高了一倍以上。预计今后随着大批不合格小煤窑被关闭,以及大中型煤矿增加安全投入,过去的煤炭低价位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钢铁工业是高耗能工业,能耗占钢材成本比例约25%。我国钢铁工业以高炉一转炉流程(长流程)为主,煤炭是长流程生产工艺的主要能源,约占总能耗的四分之三。煤炭维持高价运行,将对钢铁生产成本造成很大压力。 三是电力。电力消耗约占钢铁工业能耗的四分之一。由于我国电力供应以耗煤的热电为主,煤炭涨价将影响电价,间接提高钢铁工业的能源成本。 四是石油。钢铁生产过程直接消耗的石油很少,主要是内外部运输耗费油料。钢铁工业本来就是运输消费大户,粗测吨钢耗费大约5吨左右运力,加上我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够合理,不少钢铁企业地处内陆,运距较长,因此石油涨价对钢铁工业有重要的影响。近两来国际石油价格飞涨,一度超过70美元/桶,有的国际权威机构预测今后有可能涨到100美元/桶。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也将给钢铁工业的成本造成很大压力。 五是水资源。钢铁工业也是耗水大户,目前即使最先进的节水企业,吨钢耗新水也要4吨左右。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特别是在严重缺水的华北地区集中了我国三分之一的钢铁产能,即使“南水北调”计划实现,输水的成本也很高。最近国家有关机构官员宣称“水价还有上涨空间”,预计国家将继续通过提高水价促进节水,这将给钢铁行业增加成本压力。 3.国家政策影响分析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数量相统一。这也为钢铁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钢铁工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出了新的任务。 一是环保。防治污染、改善环境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钢铁工业除了宝钢等少数企业环保状况较好外,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环保欠账很多;在重点钢铁企业中,现有18家建在省会城市,有34家建在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给城市环境容量造成很大压力,也制约了自身发展。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回收利用“三废”固然能够节约能源、原料、水和减少排污费用,对降低成本有有利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不论搬迁新址还是就地完善环保设施,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增加投资和运行费用等。 二是钢铁产品出口。国家产业政策明确钢铁工业的发展规模应与国民经济发展对钢铁产品的需求相适应,国家财税部门也相应在钢铁产品出口退税、以产顶进方面进行了政策调整。这些都意味着国家把钢铁工业定位为“满足内需为主”,并不鼓励钢铁产品大量出口,特别不鼓励低附加值初级钢铁产品出口。钢铁工业即使完善了环保设施,仍属于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产业,何况还无法完全根除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国家给钢铁工业的定位及政策转变符合十六大和五中全会关于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方针,符合国家的资源战略和社会整体利益。但国家限制钢铁产品出口的方针,对钢铁工业而言,也将加大国内供求矛盾和企业降本增利的压力。 综上所述,在未来五到十里,钢铁工业的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企业盈利空间将明显减小,一些不堪承受的落后产能将被淘汰,一些优势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顺应历史潮流,适应形势和政策变化,大力降低成本费用,是劣势企业求生存、优势企业求发展的最重要措施,也是我国钢铁工业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抵御国外钢铁产品冲击的战略重点。 二、提高钢铁企业成本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1.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是降低能耗、水耗等 1980以来,钢铁工业能源消耗一直占全国总能耗的10%左右,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占主导地位,电力其次,其它能源占有份额较少。近些一些大中型钢铁企业重视了二次能源的利用,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例如济钢在以往实行“四全一喷”(指炼铁全熟料、炼钢全精炼、全连铸、轧钢全一火成材和提高高炉喷煤量)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近几又进一步以“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资源化治理”为方针,全面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2004与1995相比,吨钢综合能耗从1204公斤标煤降低到698公斤标煤,吨钢耗新水从21.4吨降低到4.9吨,均居行业先进水平。但是济钢认为自己在节能降耗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可挖,如仍有部分富余煤气无处利用不得不忍痛放散,烧结、连铸、轧钢等过程中的显热可以回收利用等。对于其他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型企业来说,与济钢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甚至有的企业一边有大量煤气放散,一边是轧钢厂仍在烧油。 根据国内外的实践,今后应大力推广的重大节能项目如下: (1)干法熄焦技术(CDO) 从焦炉出来的红焦炭(950~1050℃)所含显热相当于炼焦生产消耗总热量的35%~40%。采用于法熄焦可回收红焦显热的80%。同时,吨焦可产出3.9MPa的蒸汽0.45t,最高可达0.6t。干法熄焦可实现熄焦过程对环境不造成污染,是一个节能环保的重大项目。宝钢、武钢等企业生产实践表明,干法熄焦可降低炼焦工序能耗68kgce/t。这个节能量约是钢铁工业总节能量的一半以上,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干熄焦还可提高焦炭质量。M40提高3%~8%,M10改善0.3%~0.8%,在焦炭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可多配10%~20%弱粘结性煤,还可节水0.38m3/t焦。使用干熄焦的焦炭炼铁可降低焦比2%,提高产量l%。 (2)高炉炉顶煤气压差发电技术(TRT) 采用透平发电机组,利用高炉炉顶煤气的压力能,实现发电。理论上,高炉炉项煤气压力在80kPa时TRT设备所发的电与所用的电能平衡,煤气压力在100kPa时才会有经济效益,而煤气压力大于120kPa时会有明显的效益。所以说,提高炉顶压力对于高炉炼铁和回收能源都有利,应大力推广。 根据炉顶煤气压力变化,TRT设备发电量约30~50度电/吨铁。煤气采用干法除尘,可使发电量提高30%左右。煤气温度提高10℃,透平机出力可提高3%左右。 总体评估,TRT设备可回收高炉鼓风机能量的30%,能降低炼铁工序能耗11kgce/t。 TRT设备已能实现国产化,国产设备的造价要比国外低一半。一座2000m3高炉TRT设备运行率在85%时,发电量可达0.5亿度。目前我国有80多座高炉有TRT装置,杭钢420m3高炉成功地应用TRT设备。 (3)高炉喷吹煤粉技术(PCI) 高炉喷吹煤粉是炼铁系统结构优化的中心环节。是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方向。又是钢铁工业优化能源结构、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环境友好的有力措施。 以煤代焦不但可以节能(煤系统工序能耗20~35kgce/t煤,焦化工序能耗142.2lkgce/t焦),缓解了我国主焦煤短缺的矛盾,又可减少炼焦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按目前原煤和焦炭的价差,每喷1吨煤粉可获得500~600元的经济效益)。 近来。我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喷煤比呈下降趋势。2004平均喷煤比为116kg/t,比上度下降2kg/t。据统计,2004有22个单位喷煤比下降。降幅最大的单位下降值达37kg/t。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钢铁企业的高炉喷煤比下降,这应当引起有关领导重视。 (4)煤气发电技术 钢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煤气热值约占购煤量热值的34.12%,充分、科学合理使用煤气对企业的节能有重大意义。焦炉煤气是清洁、高热值的优质能源,不宜用去发电。高炉、转炉煤气在各领域得到充分利用之后。剩余部分才去发电。因为煤气转为电力的能源转化率低(煤气锅炉发电转化率为25%,燃气轮机转化率为40%~50%)。 2004重点企业的煤气使用情况不容乐观。有21家企业不回收转炉煤气,全行业总的回收量比工业发达国家回收水平差一半。转炉煤气的热值要比高炉煤气的热值高一倍多,不回收是十分可惜的。有的企业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全约有l/4在放散,不但浪费了能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所以我们应大力推广煤气发电技术,向钢铁企业只买煤不外购电的方向发展。 (5)全烧高炉煤气锅炉技术 全烧高炉煤气锅炉技术是中国的发明专利,有130~220t/h电站锅炉机组。用2800~3500kj/Nm3热值的高炉煤气,对于220t/h锅炉来说,出口蒸汽参数可达540℃。9.8MPa,可配套500MW汽轮发电机组。此锅炉可掺烧转炉煤气。首钢应用此锅炉后,全可供蒸汽57.6万吨。发电4320万度,实现节标准煤17.6万吨,综合效益在4000万元以上。此技术已在鞍钢、马钢、武钢、沙钢、梅山、上钢一公司、安钢和新疆八一等企业广泛应用。 (6)煤气燃汽轮机技术(CCPP) 工作原理:除尘后的煤气与空气混合后在汽轮机的燃烧室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透平机组作功、发电:高温气体再进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蒸汽轮机作功、发电。该技术装备的优点是比常规锅炉蒸汽发电量多70%~90%;比燃煤电厂用水少1/3,也没有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占地小。 该设备要求技术条件高,要有足够的煤气量稳定供应,才能发挥出优势。煤气质量要求严格,如清洁度、热值、压力、氧和氢含量等,以保护设备正常运转和长寿。设备复杂,控制严格,维护困难,费用高。 我国已经成为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2003我国GDP增长9.1%,而能耗增长15.4%。钢材消费增长26.6%,随着钢铁产能的持续增长,我国铁、锰、铬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矛盾将日益加剧,原材料供应、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运输负荷等问题将日益突出,为保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今后我国钢铁工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重视节约能源和各项资源,努力降低各种能耗。 2.积极参与国外办矿、建立上下游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由于我国钢铁业的快速发展,与国际钢铁强国之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许多钢铁强国出于控制资源的需要,在很多矿石供应国都有投资,据报道,日本JFESteel20048月买进必和必拓公司一家分厂20%的股权:韩国浦项集团也在200412月购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煤矿公司的股权,国际各大钢铁集团都在加紧对国际矿石资源的控制。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具有战略眼光的钢铁企业正在逐步控制原料供应链。上海宝钢集团在里奥廷托公司的一家新矿山就拥有46%的股份;武汉钢铁集团、马鞍山钢铁股份公司、江苏沙钢集团和唐山钢铁集团20043月与世界最大的矿产企业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达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商业协议,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获得必和必拓转租的澳大利亚一家矿山40%的股权,每可以从后者购买1200万吨铁矿石,期限是25。25内4家钢铁企业将获得总价值90亿美元的铁矿石,四家企业也因此得到了长期稳定且价格合理的铁矿石资源,大大避免了原料上涨的经营风险。 近两来,国内主要钢铁企业纷纷与上下游建立战略联盟。宝钢集团不仅与铁矿、煤炭、有色金属、远洋运输以及国内三大汽车巨头、中船集团等上下游核心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步甚至先期介入各自相关业务,而且还投资参股,占据汽车外围产业的生产份额。虽然同行羡慕宝钢在产业链安全上“先行一步”,但宝钢依然不满足于现有的“安全系数”,由此可见产业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会占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 3.实现产业集中,降低采购成本、管理和销售等费用 降低管理和销售费用的有效办法是企业重组、产业集中。 以欧洲阿塞勒集团为例,20022月28日,法国于齐诺尔、卢森堡阿尔贝德和西班牙阿塞雷利亚三家企业联合组成阿塞勒集团公司,成为当全球最大的跨国钢铁企业,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2004。阿塞勒集团公司历报披露,2002、2003和2004因公司合并带来的利益(Synergy,合并效应)分别达到1.9亿、4.05亿和5.6亿欧元。根据该公司的“合并说明书”介绍,所谓合并效应是以企业每比合并前增加的利润额,扣除每原材料、能源和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余额,它们是由企业合并带来的利益,包括共同大宗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减少管理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费用、共同使用已有的销售和服务网络降低销售费用,以及集中使用研发资源等。 据了解,为应对钢铁工业的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近些来全球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方兴未艾。200410月,印裔英国人米塔尔(Mittal)出资82亿美元(其中45亿用于收购,37亿用于支付债务)收购了美国第三大钢厂国际钢铁集团(ISG),并购价格创下钢铁行业之最。2005米塔尔及其家族控制的企业集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钢材制造商,阿赛洛集团屈居世界第二。目前全球钢铁工业发展的趋势是将原钢生产转移至成本低廉的国家,这种趋势今后还会不断加强。继阿赛洛集团在巴西设钢厂后,韩国浦项公司和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都打算在巴西建钢厂。在国内,宝钢已与上钢一、三、五厂、梅山钢铁公司合并,武钢和鄂钢、首钢和唐钢、鞍钢和本钢都在谋求合作,组建区域性的大钢铁集团。外资在中国钢铁业的投资“扩容”决心也越来越大。德国蒂森克虏伯与鞍钢在大连合资建设的镀锌板生产线已投产;新日铁、阿赛洛与宝钢合资组建的产170万吨的汽车板厂即将投产;日本JFE与广钢、韩国浦项与本钢的合资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通过有效的企业重组和兼并,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销售等运营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4.品种质量优化。相对降低成本 由于钢材供给的快速增长,钢材市场的利润空间将逐步向市场短缺的高附加值品种转移,因此注意优化品种质量,开发新品种、实施新技术也将成为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相对降低成本的一条可选途径。 根据我们对2004全球前10大钢铁公司(包括居第六名的我国宝钢1的财务报告分析,这些企业2004共生产粗钢2.84亿吨,实现销售收入1998.32亿美元,平均吨钢实现收入704美元。而同期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吨钢实现销售收只有3683元人民币,折合445美元,是全球十大钢的63.2%。这固然与国外价格高于我国有关,但主要是产品附加值差别造成的。由于附加值不同,盈利能力也有很大不同。全球十大钢平均吨钢实现息税前利润115美元,而我国大中型企业只有45美元。 提高产品附加值靠技术创新,这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首先,要集中精力发展市场短缺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替代进口的品种。不断改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市场份额,紧密跟踪世界冶金技术前沿发展动向,大力吸收和研究国内外成熟的技术成果,不断进行工艺技术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工艺技术。 其次,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促进清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和扩大产品出口等方面开展技术改造,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为生产满足顾客需求的高质量钢材产品提供保证。 第三,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强度。既要不断增加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又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加大购买专利、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非研究开发投入。 第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一方面,应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及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始终,实现有效创新;另一方面,还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积极抓好设备更新、技术配套、工业试验、质量管理、信息收集等基础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第五,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密切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产品开发、设计、制造以及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运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同时,应借助网络技术实现商务信息的传输与共享,探索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方式。(冶金管理) 。

  • 矿用钢丝绳市场分析

    整个煤炭系统(加地方矿)1990耗用钢丝绳7.1万t,占当全国钢丝绳总产量的23.61%从全国矿用钢丝绳消耗统计来看,1991耗用量8.2万t,占当钢丝绳总产量的26.06% 矿用钢丝绳是重要用途的产品目前,我国具备良好生产条件的企业,如贵州钢丝绳厂、宁夏恒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湘钢钢丝绳厂、鞍钢钢丝绳厂这4家企业每可提供矿用钢丝绳4万t。

  • 矿用钢丝绳市场分析

    整个煤炭系统(加地方矿)1990耗用钢丝绳7.1万t,占当全国钢丝绳总产量的23.61%从全国矿用钢丝绳消耗统计,1991耗用量8.2万t,占当钢丝绳总产量的26.06% 矿用钢丝绳是重要用途的产品目前,我国具备良好生产条件的企业,如贵州钢丝绳厂、宁夏恒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湘钢钢丝绳厂、鞍钢钢丝绳厂这四大企业当可提供资源4万to (2)6X19结构钢丝绳是矿用钢丝绳长线产品,应由线接触钢丝绳替代。

  • 矿用钢丝绳市场分析

    整个煤炭系统(加地方矿)1990耗用钢丝绳7.1万t,占当全国钢丝绳总产量的23.61%从全国矿用钢丝绳消耗统计,1991耗用量8.2万t,占当钢丝绳总产量的26.06% 矿用钢丝绳是重要用途的产品目前,我国具备良好生产条件的企业,如贵州钢丝绳厂、宁夏恒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湘钢钢丝绳厂、鞍钢钢丝绳厂这四大企业当可提供资源4万to (2)6X19结构钢丝绳是矿用钢丝绳长线产品,应由线接触钢丝绳替代。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