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煤炭铁锅

更新时间:2024-04-24

快讯播报

煤炭铁锅快讯

2024-04-24 17:31

4月24日蒙古国煤炭短盘运费价格指数报50.0元/吨,较上一通关日持平,4月份均价49.3元/吨。

2024-04-24 14:25

据南32公司(South 32)最新季度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煤炭产量140.5万吨,环比下降26.82%,同比下降2.16%;其中,炼焦煤产量124.4万吨,环比下降30.3%,同比增长0.32%;动力煤产量16.1万吨,环比增长21.05%,同比下降17.86%。

2024-04-24 11:06

近日,《广东省2024年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印发,其中提及,以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为重点(广东省煤炭行业已整体退出,不再列入),通过完善综合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落实部门联动和地方责任,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工作机制,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

2024-04-24 10:01

4月24日蒙古国煤炭短盘运费价格指数报50.0元/吨,较上一通关日持平。

2024-04-24 09:59

4月24日鄂尔多斯市场动力煤稍有分化。区域内多数煤矿保持正常生产状态,近期安检力度加强,加之月末个别煤矿生产任务完成停产检修,整体煤炭供应水平稍有缩减。近日受港口降价影响,贸易商观望情绪升温,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煤矿拉运车辆减少,价格小幅下调10元/吨,其余煤矿在长协拉运支撑下,出货相对平稳,库存压力较小,坑口价格以窄幅调整为主。

煤炭铁锅相关资讯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一、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一)农林业 1.湿法纤维板生产工艺 (2006年) 2.滴水法松香生产工艺 (2006年) (二)煤炭 1.未按批准的矿区规划确定的井田范围和井型而建设的煤矿 2.没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 3.国有煤矿矿区范围(国有煤矿采矿登记确认的范围)内的各类小煤矿 4.单井井型低于3万吨/年规模的矿井(极薄煤层除外) (2007年) 5.既无降硫措施,又无达标排放用户的高硫煤炭(含硫高于3%)生产矿井 6.不能就地使用的高灰煤炭(灰分高于40%)生产矿井 7.6AM、φM-2.5、PA-3型煤用浮选机 8.PB2、PB3、PB4型矿用隔爆高压开关 9.PG-27型真空过滤机 10.X-1型箱式压滤机 11.ZYZ、ZY3型液压支架 12.木支架 (三)电力 1.大电网覆盖范围内,服役期满的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凝汽火电机组 2.单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小火电机组 3.以发电为主的燃油锅炉及发电机组(5万千瓦及以下) (四)石油、天然气和化工 1.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油气田,不符合国家油气资源整体开发规划的油气田 2.安全环保达不到国家标准的成品油生产装置 3.100万吨/年及以下生产汽煤柴油的小炼油生产装置 (2005年) 4.4万吨/年以下的硫铁矿制酸生产装置 (2005年) 5.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轮胎,或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生产线 6.1万吨/年及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生产装置 7.1000吨/年以下黄磷生产线 8.单线1万吨/年以下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线 (2006年) 9.土法炼油 10.汞法烧碱 11.5000千伏安以下(1万吨/年以下)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 12.排放不达标的电石炉 13.铁粉还原法工艺 14.生产氰化钠的氨钠法及氰熔体工艺 15.高中温钠法百草枯生产工艺 16.农药产品手工包(灌)装设备 17.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 18.KDON-6000/6600型蓄冷器流程空分设备 19.直接火加热涂料用树脂生产工艺 20.氯氟烃(CFCs)生产装置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1.主产四氯化碳(CTC)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2.四氯化碳(CTC)为加工助剂的所有产品的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3.CFC-113为加工助剂的含氟聚合物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4.用于清洗的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生产装置(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5.甲基溴生产装置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6.1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生产装置 (2007年) 27.盐酸酸解法皂素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皂素生产装置 (2006年) 28.含滴滴涕的油漆生产工艺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9.采用滴滴涕为原料非封闭生产三氯杀螨醇工艺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五)钢铁 1.土法炼焦(含改良焦炉) 2.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3.2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 (2007年,西部地区2009年) 3.土烧结矿 4.热烧结矿 5.3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 (2005年) 6.1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 7.100~200立方米(含200立方米)高炉(不含铁合金高炉)(2005年) 8.200~300立方米(含300立方米)高炉(不含专业铸铁管厂高炉)(2007年) 9.生产地条钢、钢锭或连铸坯的工频和中频感应炉 10.15吨及以下转炉(不含铁合金转炉) 11.10吨及以下电炉(不含机械铸造电炉) 12.化铁炼钢 13.15~20吨转炉(不含铁合金转炉) (2005年) 14.20吨转炉(不含铁合金转炉) (2006年) 15.10~20吨电炉(不含高合金钢和机械铸造电炉) (2005年) 16.20吨电炉(不含高合金钢和机械铸造电炉) (2006年) 17.复二重线材轧机 18.横列式线材轧机 19.横列式小型轧机 20.叠轧薄板轧机 21.普钢初轧机及开坯用中型轧机 22.热轧窄带钢轧机 23.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 24.直径76毫米以下热轧无缝管机组 25.三辊式型线材轧机(不含特殊钢生产)(2005年) 26.环保不达标的冶金炉窑 (2005年) 27.手工操作的土沥青焦油浸渍装置,矿石原料与固体原料混烧、自然通风、手工操作的土竖窑,以煤为燃料、烟尘净化不能达标的倒焰窑(2005年) 28.3200千伏安及以下矿热电炉、3000千伏安以下半封闭直流还原电炉、3000千伏安以下精炼电炉(硅钙合金、电炉金属锰、硅铝合金、硅钙钡铝、钨铁、钒铁等特殊品种的电炉除外) 29.5000千伏安以下的铁合金矿热电炉 (2005年) 30.蒸汽加热混捏、倒焰式焙烧炉、交流石墨化炉、3340千伏安以下石墨化炉及其并联机组、最大输出电流5万安以下的石墨化炉 (2005年) (六)有色金属 1.未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无采矿许可证的钨、锡、锑、离子型稀土等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矿山采选项目 2.未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钨、锡、锑、离子型稀土冶炼项目及钨加工(含硬质合金)项目 3.采用马弗炉、马槽炉、横罐、小竖罐等进行焙烧、简易冷凝设施进行收尘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制品 4.采用铁锅和土灶、蒸馏罐、坩埚炉及简易冷凝收尘设施等落后方式炼汞 5.采用土坑炉或坩埚炉焙烧、简易冷凝设施收尘等落后方式炼制氧化砷或金属砷制品 6.铝自焙电解槽 7.炉床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密闭鼓风炉炼铜工艺及设备 8.炉床面积1.5~10平方米密闭鼓风炉炼铜工艺及设备 (2006年) 9.10平方米及以上密闭鼓风炉炼铜工艺及设备 (2007) 10.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 (2006) 11.烟气制酸干法净化和热浓酸洗涤技术 12.“二人转”式有色金属轧机 (2006年) 13.采用地坑炉、坩埚炉、赫氏炉等落后方式炼锑 14.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等落后方式炼铅工艺及设备 15.利用坩埚炉熔炼再生铝合金、再生铅的工艺 (2005年) (七)黄金 1.混汞提金工艺 2.小池浸、小堆浸、小冶炼工艺 3.未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无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采矿许可证的采选项目 (八)建材 1.六机及以下垂直引上平板玻璃生产线 2.平板玻璃普通平拉工艺生产线及日熔化量100吨以下的“格法”平拉生产线 3.窑径2.2米及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 4.无复膜塑编水泥包装袋生产线 5.7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中低档建筑陶瓷砖、20万件/年以下低档卫生陶瓷生产线 6.400万平方米/年及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 7.2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 (2006年) 8.窑径2.5米及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生产特种水泥除外) 9.直径1.83米以下水泥粉磨设备 10.水泥土(蛋)窑、普通立窑 11.建筑卫生陶瓷土窑、倒焰窑、多孔窑、煤烧明焰隧道窑、隔焰隧道窑、匣钵装卫生陶瓷隧道窑 12.建筑陶瓷砖成型用的摩擦压砖机 13.石灰土立窑 14.陶土坩埚玻璃纤维拉丝生产工艺与装备 15.砖瓦18门以下轮窑以及立窑、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 16.400型及以下普通挤砖机 17.450型普通挤砖机(2006年) 18.SJ1580-3000双轴、单轴搅拌机 19.SQP400500-700500双辊破碎机 20.1000型普通切条机 21.100吨以下盘转式压砖机 22.手工制作墙板生产线 23.简易移动式砼砌块成型机、附着式振动成型台(2005年) 24.单班1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砌块固定式成型机、单班1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铺地砖固定式成型机 25.人工浇筑、非机械成型的石膏(空心)砌块生产工艺 26.100万卷/年以下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 27.真空加压法和气炼一步法石英玻璃生产工艺装备 28.6×600吨六面顶小型压机生产人造金刚石 29.手工切割、非蒸压养护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30.无采矿许可证或不符合环保、安全生产要求的非机械化非金属矿开采 (九)医药 1.手工胶囊填充工艺 2.软木塞烫腊包装药品工艺 3.不符合GMP要求的安瓿拉丝灌封机 4.塔式重蒸馏水器 5.无净化设施的热风干燥箱 6.劳动保护、三废治理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生产装置 (2006年) (十)机械 1.热处理铅浴炉 2.热处理氯化钡盐浴炉(高温氯化钡盐浴炉,暂缓淘汰) 3.TQ60、TQ80塔式起重机 4.QT16、QT20、QT25井架简易塔式起重机 5.KJ1600/1220单筒提升绞机 6.3000千伏安以下普通棕刚玉冶炼炉 7.3000千伏安以下碳化硅冶炼炉 8.强制驱动式简易电梯 9.以氯氟烃(CFCs)作为膨胀剂的烟丝膨胀设备生产线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十一)轻工 1.5万吨/年及以下的真空制盐、湖盐和北方海盐生产装置 2.利用矿盐卤水、油气田水且采用平锅、滩晒制盐生产装置 3.1万吨/年及以下的南方海盐生产装置 4.年加工皮革3万张(折牛皮标张)以下的制革生产装置 5.300吨/年以下的油墨生产装置(利用高新技术、无污染的除外) 6.每分钟生产能力小于100瓶(瓶容在250毫升及以下)的碳酸饮料生产线 7.1.7万吨/年以下的化学制浆生产线 8.3.4万吨/年以下的草浆生产装置 (2007年) 9.以氯氟烃(CFCs)为发泡剂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产品、聚乙烯、聚苯乙烯挤出泡沫塑料生产工艺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10.以氯氟烃(CFCs)为发泡剂或制冷剂的冰箱、冰柜、汽车空调器、工业商业用冷藏、制冷设备生产线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11.四氯化碳(CTC)为清洗剂的生产工艺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12.CFC-113为清洗剂的生产工艺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13.甲基氯仿(TCA)为清洗剂的生产工艺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14.自行车盐浴焊接炉 15.印铁制罐行业中的锡焊工艺 16.火柴排梗、卸梗生产工艺 17.火柴理梗机、排梗机、卸梗机 18.冲击式制钉机 19.打击式金属丝网织机 (十二)纺织 1.建国前生产的细纱机 2.所有“1”字头细纱机 3.1979年及以前生产的A512、A513系列细纱机 4.B581、B582型精纺细纱机 5.BC581、BC582型粗纺细纱机 6.B591绒线细纱机 7.使用期限超过20年的各类国产毛纺细纱机 8.B601、B601A型毛捻线机 9.辊长1000毫米以下的皮辊轧花机(长绒棉种子加工除外) 10.锯片在80以下的锯齿轧花机 11.压力吨位在200吨以下的皮棉打包机(不含160吨短绒棉花打包机) 12.1332SD络筒机 13.BC272、BC272B型分条梳毛机 14.B701A型绒线摇绞机 15.B311C、B311C(CZ)、B311C(DJ)型精梳机 16.1511M-105织机 17.K251、K251A型丝织机 18.Z114型小提花机 19.GE186型提花毛圈机 20.Z261型人造毛皮机 21.LMH551型平网印花机 22.LMH571型圆网印花机 23.LMH303、303B、304、304B-160型热熔染色机 24.LMH731-160型热风布铗拉幅机 25.LMH722M-180、LMH722D-180型短环烘燥定型机 26.ZD647、ZD721型自动缫丝机 27.D101A型自动缫丝机 28.ZD681型立缫机 29.DJ561型绢精纺机 (十三)印刷 1.全部铅排工艺 2.全部铅印工艺 3.ZD201、ZD301型系列单字铸字机 4.TH1型自动铸条机 5.ZT102型系列铸条机 6.ZDK101型字模雕刻机 7.KMD101型字模刻刀磨床 8.AZP502型半自动汉文手选铸排机 9.ZSY101型半自动汉文铸排机 10.TZP101型外文条字铸排机 11.ZZP101型汉文自动铸排机 12.QY401、2QY404型系列电动铅印打样机 13.QYSH401、2QY401、DY401型手动式铅印打样机 14.YX01、YX02、YX03型系列压纸型机 15.HX01、HX02、HX03、HX04型系列烘纸型机 16.PZB401型平铅版铸版机 17.JB01型平铅版浇版机 18.YZB02、YZB03、YZB04、YZB05、YZB06、YZB07型系列铅版铸版机 19.RQ02、RQ03、RQ04型系列铅泵熔铅炉 20.BB01型刨版机 21.YGB02、YGB03、YGB04、YGB05型圆铅版刮版机 22.YTB01型圆铅版镗版机 23.YJB02型圆铅版锯版机 24.YXB04、YXB05、YXB302型系列圆铅版修版机 25.P401、P402型系列四开平压印刷机 26.P801、P802、P803、P804型系列八开平压印刷机 27.PE802型双合页印刷机 28.TE102、TE105、TE108型系列全张自动二回转平台印刷机 29.TY201型对开单色一回转平台印刷机 30.TY401型四开单色一回转平台印刷机 31.TY4201型四开一回转双色印刷机 32.TT201、TZ201、DT201型对开手动续纸停回转平台印刷机 33.TT202型对开自动停回转平台印刷机 34.TZ202型对开半自动停回转平台印刷机 35.TZ401、TZS401、DT401型四开半自动停回转平台印刷机 36.TT402、TT403、TT405、DT402型四开自动停回转平台印刷机 37.TR801型系列立式平台印刷机 38.LP1101、LP1103型系列平板纸全张单面轮转印刷机 39.LP1201型平板纸全张双面轮转印刷机 40.LP4201型平板纸四开双色轮转印刷机 41.LSB201(880×1230毫米)及LS201、LS204(787×1092毫米)型系列卷筒纸书刊转轮印刷机 42.LB203、LB205、LB403型卷筒纸报版轮转印刷机 43.LB2405、LB4405型卷筒纸双层二组报版轮转印刷机 44.LBS201型卷筒纸书、报二用轮转印刷机 45.K.M.T型自动铸字排版机 46.PH-5型汉字排字机 47.球震打样制版机(DIA PRESS清刷机) 48.1985年前生产的国产制版照相机 49.1985年前生产的手动照排机 50.离心涂布机 51.J1101系列全张单色胶印机(印刷速度每小时4000张及以下) 52.J2101、PZ1920系列对开单色胶印机(印刷速度每小时4000张及以下) 53.PZ1615系列四开单色胶印机(印刷速度每小时4000张及以下) 54.YPS1920系列双面单色胶印机(印刷速度每小时4000张及以下) 55.W1101型全张自动凹版印刷机 56.AJ401型卷筒纸单面四色凹版印刷机 57.DJ01型平装胶订联动机 58.PRD-01、PRD-02型平装胶订联动机 59.DBT-01型平装有线订、包、烫联动机 60.溶剂型即涂覆膜机 61.QZ101、QZ201、QZ301、QZ401型切纸机 62.MD103A型磨刀机 (十四)消防 1.火灾探测器手工插焊电子元器件生产工艺 (十五)其他 1.含氰电镀工艺(电镀金、银、铜基合金及予镀铜打底工艺,暂缓淘汰) 2.含氰沉锌工艺 二、落后产品 (一)石油、天然气和化工 1.多氯联苯(农药) 2.除草醚(农药) 3.杀虫眯(农药) 4.氯丹(农药) 5.七氯(农药) 6.毒鼠强(农药) 7.氟乙酰胺(农药) 8.氟乙酸钠(农药) 9.二溴氯丙烷(农药) 10.治螟磷(苏化203)(农药) 11.磷胺(农药) 12.甘氟、毒鼠硅(农药) 13.107涂料 14.改性淀粉涂料 15.改性纤维涂料 16.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过200克/升或游离甲醛含量超过0.1克/千克的室内装修装饰用的水性涂料(含建筑物、木器家具用) 17.可溶性金属铅含量超过90毫克/千克、或镉含量超过75毫克/千克、或铬含量超过60毫克/千克、或汞含量超过60毫克/千克的室内装修装饰用涂料(含建筑物、木器家具用) 18.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过700克/ 升或游离异氰酸酯含量超过0.7%的室内装修装饰用的溶剂型木器家具涂料 19.聚乙烯醇水玻璃内墙涂料(106内墙涂料) 20.多彩内墙涂料(树酯以硝化纤维素为主,溶剂以二甲苯为主的O/W型涂料) 21.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乳液外墙涂料 22.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涂料 23.水性聚氯乙烯焦油防水涂料 24.聚乙烯醇及其缩醛类内外墙涂料 25.聚醋酸乙烯乳液类(含EVA乳液)外墙涂料 26.聚氯乙烯建筑防水接缝材料(焦油型) 27.联苯胺和联苯胺型偶氮染料 28.软边结构自行车胎 29.滴滴涕(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30.六氯苯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31.灭蚁灵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二)铁路 1.C50型敞车 2.P50型棚车 3.N60型平车 4.G50型轻油罐车 5.东风1、2、3型内燃机车 (三)钢铁 1.工频炉和中频炉等生产的地条钢,工频炉和中频炉生产的钢锭或连铸坯,及以其为原料生产的钢材产品 2.热轧硅钢片 3.25A空腹钢窗料 4.I级螺纹钢筋产品 (2005年) (四)有色金属 1.铜线杆(黑杆) (五)建材 1.使用非耐碱玻纤或非低碱水泥生产的玻纤增强水泥(GRC)空心条板 2.陶土坩埚拉丝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制品 3.25A空腹钢窗 4.S-2型混凝土轨枕 5.一次冲洗用水量9升以上的便器 6.角闪石石棉(即蓝石棉) 7.普通双层玻璃塑料门窗及单腔结构型的塑料门窗 8.采用二次加热复合成型工艺生产的聚乙烯丙纶类复合防水卷材、棉涤玻纤网格(高碱)复合胎、聚氯乙烯防水卷材(S型) (六)医药 1.铅锡软膏管 2.粉针剂包装用安瓿 3.药用天然胶塞(其中注射剂:注射用青霉素(钠盐、钾盐)、基础输液立即淘汰,其余大容量注射剂淘汰期限为:2005年年底) 4.直颈安瓿 (七)机械 1.T100、T100A推土机 2.ZP-II、ZP-III干式喷浆机 3.WP-3挖掘机 4.0.35立方米以下的气动抓岩机 5.矿用钢丝绳冲击式钻机 6.БY-40石油钻机 7.直径1.98米水煤气发生炉 8.CER膜盒系列 9.热电偶(分度号LL-2、LB-3、EU-2、EA-2、CK) 10.热电阻(分度号BA、BA2、G) 11.DDZ-I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12.GGP-01A型皮带秤 13.BLR-31型称重传感器 14.WFT-081辐射感温器 15.WDH-1E、WDH-2E光电温度计 16.BC系列单波纹管差压计 17.LCH-511、YCH-211、LCH-311、YCH-311、LCH-211、YCH-511型环称式差压计 18.EWC-01A型长图电子电位差计 19.PY5型数字温度计 20.XQWA型条形自动平衡指示仪 21.ZL3型X-Y记录仪 22.DBU-521,DBU-521C型液位变送器 23.JO2、JO3系列小型异步电动机 24.JDO2、JDO3系列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 25.YB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63-355mm,电压660伏及以下) 26.DZ10系列塑壳断路器 27.DW10系列框架断路器 28.CJ8系列交流接触器 29.QC10、QC12、QC8系列起动器 30.JR0、JR9、JR14、JR15、JR16-A、B、C、D系列热继电器 31.电动机驱动旋转直流弧焊机全系列 32.GGW系列中频无心感应熔炼炉 33.B型、BA型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系列 34.F型单级单吸耐腐蚀泵系列 35.GC型低压锅炉给水泵 36.JD型长轴深井泵 37.KDON-3200/3200型蓄冷器全低压流程空分设备 38.KDON-1500/1500型蓄冷器(管式)全低压流程空分设备 39.KDON-1500/1500型管板式全低压流程空分设备 40.3W-0.9/7(环状阀)空气压缩机 41.C620、CA630普通车床 42.X920键槽铣床 43.B665、B665A、B665-1牛头刨床 44.D6165电火花成型机床 45.D6185电火花成型机床 46.D5540电脉冲机床 47.J53-400双盘摩擦压力机 48.J53-630双盘摩擦压力机 49.J53-1000双盘摩擦压力机 50.Q11-1.6×1600剪板机 51.Q51汽车起重机 52.TD62型固定带式输送机 53.3吨直流架线式井下矿用电机车 54.A571单梁起重机 55.4146柴油机 56.快速断路器:DS3-10、DS3-30、DS3-50(1000、3000、5000A)、DS10-10、DS10-20、DS10-30(1000、2000、3000A) 57.BX1-135、BX2-500交流弧焊机 58.AX1-500、AP-1000直流弧焊电动发电机 59.SX系列箱式电阻炉 60.单相电度表:DD1、DD5、DD5-2、DD5-6、DD9、DD10、DD12、DD14、DD15、DD17、DD20、DD28 61.SL7-30/10~SL7-1600/10、S7-30/10~S7-1600/10配电变压器 62.刀开关:HD6、HD3-100、HD3-200、HD3-400、HD3-600、HD3-1000、HD3-1500 63.锅炉给水泵:DG270-140、DG500-140、DG375-185 64.热动力式疏水阀:S15H-16、S19-16、S19-16C、S49H-16、S49-16C、S19H-40、S49H-40、S19H-64、S49H-64 65.0.4-0.7吨/时立式水管固定炉排锅炉(双层固定炉排锅炉除外) 66.动力用往复式空气压缩机:1-10/8、1-10/7型 67.高压离心通风机:8-18系列、9-27系列 68.X52、X62W 320×150升降台铣床 69.J31-250机械压力机 70.TD60、TD72型固定带式输送机 71.以未安装燃油量限制器(简称限油器)的单缸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农用运输车(指生产与销售) 72.E135二冲程中速柴油机(包括2、4、6缸三种机型) 73.TY1100型单缸立式水冷直喷式柴油机 74.165单缸卧式蒸发水冷、预燃室柴油机 75.非法改装车辆和已到报废期限的车辆 (八)轻工 1.汞电池(氧化汞原电池及电池组、锌汞电池) 2.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3.直排式燃气热水器 4.含重铬酸钾火柴 5.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 6.用于凹版印刷的苯胺油墨 7.进水口低于溢流口水面、上导向直落式便器水箱配件 8.铸铁截止阀 (九)纺织 1.H112、H112A型毛分条整经机 2.B751型绒线成球机 3.1332系列络筒机 (十)消防 1.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灭火剂(简称1211灭火剂) (2005年) 2.三氟一溴甲烷灭火剂(简称1301灭火剂) (2010年) 3.简易式1211灭火器 4.手提式1211灭火器 (2005年) 5.推车式1211灭火器 (2005年) 6.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 7.手提式酸碱灭火器 (十一)其他 1.59、69、72、TF-3型防毒面具 。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钢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年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年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钢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年人均用钢267公斤,预计2010年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钢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年7.5%。 二、“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年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年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年各地人均钢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钢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钢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钢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年,从各省市钢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年我国区域钢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华东、中南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年钢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年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钢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年的13.1%增长到2010年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年是36.22%,2005年是43%,2010年规划是47%。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年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年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钢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年需建筑用钢1723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年需建筑用钢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钢。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钢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年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年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钢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年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钢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钢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钢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钢产品)。今后钢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年实际在下降,由2000年的57%降到2005年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钢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钢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钢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钢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年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年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年有所提高,预计201O年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钢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2010年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9%,后两年7.5%预测,2010年GDP为27.29万亿,钢消费4.9亿吨(钢材4.7亿吨),增速前几年是7.6%,后几年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年钢消费5.6亿吨(钢材5.3亿吨),钢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钢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钢铁协会每年将对钢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年88604亿元相比,年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钢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钢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钢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钢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年钢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年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吨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年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一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年的10年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年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年均增长2.8%。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年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年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即使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钢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钢铁产业上凸现,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钢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大波动。 钢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年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年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钢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年粗钢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钢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年钢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年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钢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钢 2005年煤炭用钢870万吨;预计2010年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钢2005年720万吨,2010年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钢2005年150万吨,2010年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钢有新的要求。 (1)钢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钢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钢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钢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钢 2005年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年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钢,输送用钢,储备库用钢,石化用钢。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年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年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钢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钢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钢钢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钢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钢 至2010年,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年需管线钢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各年管线钢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年管线钢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太钢、本钢等。宝钢与武钢完成x8O管线钢研制,鞍钢和舞钢试制X80热轧钢板,并在巨龙钢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钢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钢板。 (3)进出口情况。2000年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年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钢厂管线钢的生产开发,管线钢基本不再进口,每年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钢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钢材的新要求:高钢级、高性能的管线钢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钢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钢 电力行业用钢2005年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钢。到2010年火电用钢平均年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钢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钢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钢管。 水电用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年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钢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钢材用量很大。近几年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钢。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钢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钢管平均每年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年核电用钢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年。 风电用钢。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具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年,国产风电设备的年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钢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钢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钢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钢轨约950万吨,平均每年铁路建设用钢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钢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钢轨数量将约15万吨/年。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年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年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钢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铁路用钢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年左右。 2005年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钢材在417万吨,2010年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钢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钢)。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钢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年为铺轨高峰期,每年需客运专线钢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年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钢轨约160万吨,平均每年约需4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年的铁路货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消费钢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钢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年比2000年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年~2005年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年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钢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年,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年。我国正处在长达20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年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钢材。 H型钢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钢产量从2001年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钢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钢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年的96.91%、2003年的109.41%下降到2005年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年H型钢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钢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钢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年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年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钢材1098万吨。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钢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钢需求为:2010年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钢85%,2010年造船行业年需钢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钢 1.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年我们用390万吨钢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钢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钢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钢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钢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年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钢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钢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钢板,让更多的钢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钢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用钢2700万吨,预计2010年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钢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钢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钢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年家电行业钢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年钢材消费年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钢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钢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钢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年,在今后10年,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年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年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年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年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年自行车用钢200万吨,预计2010年用钢260万吨。其中窄带钢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具、建筑五金、不锈钢制品、锁具、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具。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具、锁具、燃气用具、不锈钢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具、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具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具、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具、随车工具、建筑工具、防爆工具、小型电动工具、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钢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钢材占有率在95%;到2010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年钢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年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年钢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年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钢消费2005年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年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具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钢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钢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钢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钢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年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年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钢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年人均用钢267公斤,预计2010年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钢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年7.5%。 二、“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年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年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年各地人均钢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钢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钢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钢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年,从各省市钢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年我国区域钢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华东、中南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年钢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年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钢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年的13.1%增长到2010年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年是36.22%,2005年是43%,2010年规划是47%。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年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年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钢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年需建筑用钢1723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年需建筑用钢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钢。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钢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年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年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钢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年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钢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钢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钢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钢产品)。今后钢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年实际在下降,由2000年的57%降到2005年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钢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钢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钢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钢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年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年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年有所提高,预计201O年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钢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2010年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9%,后两年7.5%预测,2010年GDP为27.29万亿,钢消费4.9亿吨(钢材4.7亿吨),增速前几年是7.6%,后几年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年钢消费5.6亿吨(钢材5.3亿吨),钢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钢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钢铁协会每年将对钢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年88604亿元相比,年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钢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钢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钢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钢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年钢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年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吨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年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一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年的10年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年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年均增长2.8%。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年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年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即使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钢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钢铁产业上凸现,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钢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大波动。 钢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年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年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钢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年粗钢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钢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年钢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年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钢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钢 2005年煤炭用钢870万吨;预计2010年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钢2005年720万吨,2010年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钢2005年150万吨,2010年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钢有新的要求。 (1)钢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钢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钢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钢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钢 2005年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年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钢,输送用钢,储备库用钢,石化用钢。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年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年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钢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钢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钢钢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钢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钢 至2010年,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年需管线钢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各年管线钢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年管线钢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太钢、本钢等。宝钢与武钢完成x8O管线钢研制,鞍钢和舞钢试制X80热轧钢板,并在巨龙钢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钢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钢板。 (3)进出口情况。2000年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年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钢厂管线钢的生产开发,管线钢基本不再进口,每年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钢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钢材的新要求:高钢级、高性能的管线钢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钢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钢 电力行业用钢2005年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钢。到2010年火电用钢平均年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钢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钢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钢管。 水电用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年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钢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钢材用量很大。近几年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钢。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钢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钢管平均每年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年核电用钢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年。 风电用钢。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具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年,国产风电设备的年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钢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钢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钢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钢轨约950万吨,平均每年铁路建设用钢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钢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钢轨数量将约15万吨/年。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年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年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钢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铁路用钢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年左右。 2005年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钢材在417万吨,2010年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钢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钢)。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钢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年为铺轨高峰期,每年需客运专线钢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年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钢轨约160万吨,平均每年约需4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年的铁路货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消费钢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钢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年比2000年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年~2005年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年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钢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年,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年。我国正处在长达20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年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钢材。 H型钢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钢产量从2001年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钢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钢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年的96.91%、2003年的109.41%下降到2005年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年H型钢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钢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钢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年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年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钢材1098万吨。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钢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钢需求为:2010年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钢85%,2010年造船行业年需钢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钢 1.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年我们用390万吨钢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钢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钢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钢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钢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年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钢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钢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钢板,让更多的钢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钢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用钢2700万吨,预计2010年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钢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钢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钢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年家电行业钢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年钢材消费年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钢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钢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钢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年,在今后10年,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年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年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年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年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年自行车用钢200万吨,预计2010年用钢260万吨。其中窄带钢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具、建筑五金、不锈钢制品、锁具、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具。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具、锁具、燃气用具、不锈钢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具、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具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具、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具、随车工具、建筑工具、防爆工具、小型电动工具、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钢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钢材占有率在95%;到2010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年钢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年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年钢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年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钢消费2005年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年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具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钢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钢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钢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