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肉杂鸡价格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29

快讯播报

肉杂鸡价格分析快讯

2024-04-29 09:21

29日江苏泰丰报废汽公司废钢采购执行价:小轿车铝圈电瓶2950-3150(铁圈电瓶2300-2500),废钢铁234厚2250-2300,铁丝、钢丝、厚网片、锈铁丝网2000-2100,空调壳、冰箱、家电散料2100-2150,干净汽车壳2000-2100,铁皮料2000-2100,单位:元/吨,不含税。钢丝床、笼子、锈烂铁丝大小压块尺寸三米內,徐州火车北站、大庙火车站,长期采购汽车壳压块、铁丝压块、铁压块。现金结算。地址:江苏徐州工业园天工路1号。联系电话:陈15252255669,谢15862277777(微信同号)。

2024-04-22 14:34

4月22日辽宁吉和源刁镇废钢基地开始执行: 1.厚度3-5mm、C型钢、拆迁料、角铁、统一料型3m以内2430; 2.厚度2-3mm、厚度2-3mm、长度3m以内、2400; 3.厚度1-3mm、摩托车、三轮车、3m以内要求没有塑料橡胶、轮胎车座,脚蹬子、2330; 4.厚度1-2mm、配电柜、散热器管,3m以内、2280; 5.厚度0.7-1.5mm、厚度0.7-1.5mm,长度3m以内、2230; 6.钢筋团、不含冷拔筋、钢绞线、社会铁、垃圾等、基础扣0.5%、要求直径6毫米以上、2560–2620; 7.盘扣、碗扣、横(立)杆、基础扣0.5%、2450; 8.架子管 、基础扣1%,尺寸要求3.5米以内、2450; 9.彩钢瓦散料、铁皮、家电外壳自行车、围挡、工业铁丝、除尘网、3m以内、要求没有塑料橡胶、干净无质、无铁锈、无岩棉、无泡沫、2130; 10.弹簧床、笼子、钢丝床、清一色、2050; 11.旧料镀锌料、铁皮、龙骨、风道、清一色、2240。

2024-04-20 15:55

20日江苏泰丰报废汽公司废钢采购执行价:小轿车铝圈电瓶2950-3150(铁圈电瓶2200-2400),废钢铁234厚2300-2350,铁丝、钢丝、厚网片2100-2150,锈铁丝网2000-2100,空调壳、冰箱家电散料2100-2150,干净汽车壳2000-2100,铁皮料2000-2100,无锈彩钢瓦2100-2150,),不含税,单位:元/吨。钢丝床、笼子、锈烂铁丝大小压块尺寸三米內,徐州火车北站、大庙火车站,长期采购汽车壳压块、铁丝压块、铁压块(现金结算。地址:江苏徐州工业园天工路1号。联系电话:陈15252255669,谢15862277777(微信同号)。

2024-04-19 11:19

19日江苏泰丰报废汽公司废钢采购执行价:小轿车铝圈电瓶2950-3150(铁圈电瓶2150-2250),废钢铁234厚2300-2350,铁丝、钢丝、厚网片2100-2150,锈铁丝网1950-2050,空调壳、冰箱家电散料2100-2150,干净汽车壳2000-2100,铁皮料1950-2050,无锈彩钢瓦2100-2150,钢丝床、笼子、锈烂铁丝大小压块尺寸三米內,徐州火车北站、大庙火车站,长期采购汽车壳压块、铁丝压块、铁压块(现金结算),不含税,单位:元/吨。地址:江苏徐州工业园天工路1号。联系电话:陈15252255669,谢15862277777(微信同号)。

2024-04-18 11:57

4月18日辽宁吉和源刁镇废钢基地开始执行: 1.厚度3-5mm、少量镀锌、C型钢、拆迁料、跳板清一色 、角铁、车帮车底、统一料型3m以内2400; 2.厚度2-3mm、少量镀锌、厚度2-3mm、长度3m以内、2370; 3.厚度1-3mm、少量镀锌、摩托车、三轮车、3m以内要求没有塑料橡胶、轮胎车座,脚蹬子、2330; 4.厚度1-2mm、配电柜、散热器管,3m以内、2280; 5.厚度0.7-1.5mm、少量镀锌,厚度0.7-1.5mm,长度3m以内、2230; 6.钢筋团、不含冷拔筋、钢绞线、社会铁、垃圾等、基础扣0.5%、要求直径6毫米以上、2580–2640; 7.盘扣、碗扣、横(立)杆、基础扣0.5%、2450; 8.架子管 、基础扣1%,尺寸要求3.5米以内、2450; 9.彩钢瓦散料、铁皮、家电外壳自行车、围挡、工业铁丝、除尘网、3m以内、要求没有塑料橡胶、干净无质、无铁锈、无岩棉、无泡沫、2130; 10.弹簧床、笼子、钢丝床、清一色、2050; 11.旧料镀锌料、铁皮、龙骨、风道、清一色、2260。

肉杂鸡价格分析价格行情

点击加载更多

肉杂鸡价格分析相关资讯

  • 2022年11月份进出口数据统计

  • 2022年10月份进出口数据统计

  • Mysteel解读:禽2022上半年市场回顾及下半年展望

    4.4 下半年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下半年价格影响因素较为繁,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供应方面,受限于当下中小种禽厂的后备种存栏不足,和当下种禽的性能等状况,下半年鸭货源供应或仍显不足,供应面支撑价格周期较长 2. 需求方面,随着恢复性消费的渐好,餐饮等类需求或呈递增态势;其次随着国家对经济的消费刺激,国内整体消费或呈上行走势,长期看,需求面利多价格

  • 蛋下行空间有限

    白羽价格价格对淘汰价格有较强的影响力,三者之间联系紧密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养殖户对于淘汰老的意愿加强然而,要实现超预期地淘汰老,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持:第一,可淘汰的老数量足够多,在2月屠宰开工不足的情况下,这一条件是容易满足的,这也是养殖户大量淘汰老的基础条件;第二,价格持续低迷,低迷的蛋价从侧面加大了养殖户淘汰老的意愿;第三,屠宰开工增加当前这三个条件都已经具备,但最终淘汰老的状况如何,还需要结合真实的老淘汰情况以及前期父母代换羽状况来分析

  • 蛋下行空间有限

    白羽价格价格对淘汰价格有较强的影响力,三者之间联系紧密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养殖户对于淘汰老的意愿加强然而,要实现超预期地淘汰老,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持:第一,可淘汰的老数量足够多,在2月屠宰开工不足的情况下,这一条件是容易满足的,这也是养殖户大量淘汰老的基础条件;第二,价格持续低迷,低迷的蛋价从侧面加大了养殖户淘汰老的意愿;第三,屠宰开工增加当前这三个条件都已经具备,但最终淘汰老的状况如何,还需要结合真实的老淘汰情况以及前期父母代换羽状况来分析

  • 郎轶婷:“三高”背景下 国内养殖需求之惑

    其次,郎老师对目前错综复的不确定因素下的养殖趋势进行了分析猪瘟背景下,生猪和能繁母猪数量仍在下降,和蛋饲料的需求在逐步上升,非洲猪瘟疫苗问题仍待解决,但高热病阻挡不了高额利润对农户的诱惑,普遍大猪压栏等待猪价上涨,仔猪供不应求,利润很高,不怕疫病,更怕没猪郎老师对生猪市场的总结就是存栏还是不多(大基调仍在),压栏成为阶段性波动的隐患(无论对短期价格波动还是养殖户心态),四季度再度面临疫情考验(影响1920年需求基数)。

  • CPI至4%或成下一个加息触发线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6%,涨幅比8月份又扩大0.1个百分点,创23个月新高。CPI涨幅再创新高,月初的时候就有学者预测到了,19日央行宣布加息,更是肯定了人们之前的猜想。有经济专家表示,未来几个月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如果CPI继续走高达到了4%,央行很可能再次加息。 原因 新涨价因素影响扩大 9月份CPI涨幅再创新高,一个引人关注的变化是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在扩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分析9月份CPI的上涨,主要原因还是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翘尾因素的影响。由于去年的CPI同比涨幅是前低后高,对今年产生的翘尾影响9月份是1.3个百分点,占同比涨幅的36%。 第二方面,新涨价的因素。这部分是占到CPI同比涨幅的64%。与上个月相比大家可以看到,翘尾因素的影响略有下降,但是新涨价因素的影响略有扩大。新涨价因素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和居住价格的上涨,这两个因素贡献了90%。 在9月份由于自然条件不利的影响下,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鲜菜价格同比上涨了18%,禽及其制品的价格同比上涨了5.4%,粮食的价格同比上涨了12.1%,这些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CPI同比的上涨。 盛来运还表示,国家统计局现在发布的CPI数据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价格水平上涨的程度。因为CPI是以指数化的形式发表的综合性指标,涵盖了生活、消费和服务八大类,包括600多种代表规格品,实际上涵盖了整个生活消费支出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由于涨幅不一样,综合起来以后可能给大家的感觉是好像低估了实际的通胀水平。在使用这个指数的时候,建议参考一些分类的指数,如9月份CPI同比上涨3.6%,但是食品价格指数上涨8%,同时食品中像鲜菜的指数上涨了18%。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夏季洪涝灾害影响蔬菜生产、运输以及生猪供应,从而导致了9月份蔬菜、蛋、猪价格继续上涨,同时近期国际市场进口大豆、食糖等价格上涨也推动了国内食品价格上涨。 市场 目前通胀预期仍高 “我们初步判断,尽管存在价格上行的压力,如果后期通胀预期管理得当的话,那么完成全年的宏观调控预期的目标仍然是有希望的。”展望未来物价走势,盛来运如此判断。 他说,关于价格后期的走势,特别是后三个月的走势,国家统计局认为既有影响价格上行的因素也有影响价格下行的压力。从上行因素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这段时间美元贬值刺激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国内的生产会产生一定的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二是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假如企业技术创新步伐跟不上劳动生产成本上涨的步伐,那么一部分产品的劳动力成本有可能会向后续的产业传导。 影响价格下行的因素则是三个方面:首先,今年初步预计秋粮增产较多,粮食再获丰收。粮食的增产一定程度上为保持粮价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绝大多数的工业品供过于求,这种基本面没有改变。最后是翘尾因素的影响,后几个月还将逐渐走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和盛来运判断一致。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CPI在9月份上涨3.6%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所致,目前我国物价上涨本身并不过快。同时从走势来看,CPI的高点已过,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应该会呈逐渐回落的态势,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并不大。 然而,市场对后市的通胀预期并没有因为类似的表态而消散。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9月份CPI仍然没有出现人们希冀的价格拐点,而是顺延了7、8月份的上行态势,涨幅甚至又有所扩大0.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食品价格上扬依然是9月CPI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这充分说明,上半年极端天气等因素对农产品供给造成的影响远高于人们前期的预计,而且一直在影响着后几个月的物价走势。 展望下一步的CPI走势,虽然央行已经出加息“法宝”,但考虑到CPI走势的惯性以及货币政策的一定滞后效应。因此要想CPI立即出现拐点,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目前的形势看,虽然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获丰收,但也有一些继续推高物价的因素,如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一些农产品的供应又会发生相对紧张,年底也是历来的消费高峰期。目前,虽然9月份官方的CPI仅为3.6%,但实际上,市场对CPI值的判断远高于这个数。 央行新近公布的最新一期城镇储蓄问卷调查也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当季有36.6%的居民对未来房价持上涨预期,这一比例比上季大幅上升7.2个百分点。“因此,目前市场的通胀预期是较高的。”胡迟说。 熊鹏也提醒说,虽然季节性因素和供给冲击消退、经济减速、翘尾因素减弱等将抑制年内通胀压力继续快速上升,四季度CPI同比将见顶平缓回落。但包括货币、成本、农产品供给冲击等物价上涨动力仍然存在,年内整体物价回落速度和空间十分有限,物价仍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而且未来国际货币泛滥和国内流动性充裕、食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走高、输入性因素等潜在通胀压力仍将长期存在,从而可能推动物价在四季度至2011年上半年持续回落以后触底回升。 首先,未来自然灾害、季节性因素和节日因素都可能推动食品价格阶段性上涨,更重要的是土地供给受限和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的“无地可种”、“无人种地”局面决定了食品价格长期稳定上行趋势; 其次,工资上调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助推服务品价格上涨,资源性产品价格调价也将加大物价上涨压力; 最后,依然宽裕的流动性将成为推升通胀压力的主要风险之一。 预测 4%或成下一个加息触发线 19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市场普遍解释为21日公布的CPI数据可能再创新高。这一猜测被验证,那么年内央行会不会再次加息呢? “考虑到目前负利率这一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加息是势在必然,在未来肯定会适时推出加息政策,但在短期内再度加息可能性不大。”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也持同样观点。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综合考虑到经济增长前景依旧存在不确定性、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性、人民币升值与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紧缩效应以及欧美有可能进一步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必要性不大。预计在近期上调部分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升息25个基点之后,年内货币政策不会再有大的动作。” 然而胡迟的观点与他们相反。胡迟说:“显然,要最终完成全面3%的物价目标,宏观调控还需努力为之,时间已近年底,容不得半点松懈。从货币政策的选择看,虽然不能立即说明加息一次就表明宏观政策有重大转向,但一旦开启加息手段,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很可能还有接下来的加息。当然,这也需要继续观察下月的CPI值而定,至少从政策选择的方向看,今后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增加了。”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数据来看,的确如他所预期,加息是因为CPI再破了前期高点;同时,继续显著上升的零售数据,强化了宏观当局通胀风险加速的预期。预计10月份CPI还将继续上行,不能排除超过4%的可能性。CPI是否过4%,或将决定是否可能继续加息。 “除非CPI被急剧拉升到4%以上,否则随着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放缓,预计年内不会继续加息。但不排除1-2次,每次以0.5%全面提高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以确保年初预定的广义货币量(M2)同比增长17%能够达标。”鲁政委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CPI至4%或成下一个加息触发线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6%,涨幅比8月份又扩大0.1个百分点,创23个月新高。CPI涨幅再创新高,月初的时候就有学者预测到了,19日央行宣布加息,更是肯定了人们之前的猜想。有经济专家表示,未来几个月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如果CPI继续走高达到了4%,央行很可能再次加息。 原因 新涨价因素影响扩大 9月份CPI涨幅再创新高,一个引人关注的变化是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在扩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分析9月份CPI的上涨,主要原因还是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翘尾因素的影响。由于去年的CPI同比涨幅是前低后高,对今年产生的翘尾影响9月份是1.3个百分点,占同比涨幅的36%。 第二方面,新涨价的因素。这部分是占到CPI同比涨幅的64%。与上个月相比大家可以看到,翘尾因素的影响略有下降,但是新涨价因素的影响略有扩大。新涨价因素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和居住价格的上涨,这两个因素贡献了90%。 在9月份由于自然条件不利的影响下,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鲜菜价格同比上涨了18%,禽及其制品的价格同比上涨了5.4%,粮食的价格同比上涨了12.1%,这些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CPI同比的上涨。 盛来运还表示,国家统计局现在发布的CPI数据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价格水平上涨的程度。因为CPI是以指数化的形式发表的综合性指标,涵盖了生活、消费和服务八大类,包括600多种代表规格品,实际上涵盖了整个生活消费支出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由于涨幅不一样,综合起来以后可能给大家的感觉是好像低估了实际的通胀水平。在使用这个指数的时候,建议参考一些分类的指数,如9月份CPI同比上涨3.6%,但是食品价格指数上涨8%,同时食品中像鲜菜的指数上涨了18%。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夏季洪涝灾害影响蔬菜生产、运输以及生猪供应,从而导致了9月份蔬菜、蛋、猪价格继续上涨,同时近期国际市场进口大豆、食糖等价格上涨也推动了国内食品价格上涨。 市场 目前通胀预期仍高 “我们初步判断,尽管存在价格上行的压力,如果后期通胀预期管理得当的话,那么完成全年的宏观调控预期的目标仍然是有希望的。”展望未来物价走势,盛来运如此判断。 他说,关于价格后期的走势,特别是后三个月的走势,国家统计局认为既有影响价格上行的因素也有影响价格下行的压力。从上行因素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这段时间美元贬值刺激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国内的生产会产生一定的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二是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假如企业技术创新步伐跟不上劳动生产成本上涨的步伐,那么一部分产品的劳动力成本有可能会向后续的产业传导。 影响价格下行的因素则是三个方面:首先,今年初步预计秋粮增产较多,粮食再获丰收。粮食的增产一定程度上为保持粮价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绝大多数的工业品供过于求,这种基本面没有改变。最后是翘尾因素的影响,后几个月还将逐渐走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和盛来运判断一致。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CPI在9月份上涨3.6%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所致,目前我国物价上涨本身并不过快。同时从走势来看,CPI的高点已过,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应该会呈逐渐回落的态势,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并不大。 然而,市场对后市的通胀预期并没有因为类似的表态而消散。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9月份CPI仍然没有出现人们希冀的价格拐点,而是顺延了7、8月份的上行态势,涨幅甚至又有所扩大0.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食品价格上扬依然是9月CPI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这充分说明,上半年极端天气等因素对农产品供给造成的影响远高于人们前期的预计,而且一直在影响着后几个月的物价走势。 展望下一步的CPI走势,虽然央行已经出加息“法宝”,但考虑到CPI走势的惯性以及货币政策的一定滞后效应。因此要想CPI立即出现拐点,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目前的形势看,虽然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获丰收,但也有一些继续推高物价的因素,如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一些农产品的供应又会发生相对紧张,年底也是历来的消费高峰期。目前,虽然9月份官方的CPI仅为3.6%,但实际上,市场对CPI值的判断远高于这个数。 央行新近公布的最新一期城镇储蓄问卷调查也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当季有36.6%的居民对未来房价持上涨预期,这一比例比上季大幅上升7.2个百分点。“因此,目前市场的通胀预期是较高的。”胡迟说。 熊鹏也提醒说,虽然季节性因素和供给冲击消退、经济减速、翘尾因素减弱等将抑制年内通胀压力继续快速上升,四季度CPI同比将见顶平缓回落。但包括货币、成本、农产品供给冲击等物价上涨动力仍然存在,年内整体物价回落速度和空间十分有限,物价仍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而且未来国际货币泛滥和国内流动性充裕、食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走高、输入性因素等潜在通胀压力仍将长期存在,从而可能推动物价在四季度至2011年上半年持续回落以后触底回升。 首先,未来自然灾害、季节性因素和节日因素都可能推动食品价格阶段性上涨,更重要的是土地供给受限和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的“无地可种”、“无人种地”局面决定了食品价格长期稳定上行趋势; 其次,工资上调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助推服务品价格上涨,资源性产品价格调价也将加大物价上涨压力; 最后,依然宽裕的流动性将成为推升通胀压力的主要风险之一。 预测 4%或成下一个加息触发线 19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市场普遍解释为21日公布的CPI数据可能再创新高。这一猜测被验证,那么年内央行会不会再次加息呢? “考虑到目前负利率这一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加息是势在必然,在未来肯定会适时推出加息政策,但在短期内再度加息可能性不大。”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也持同样观点。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综合考虑到经济增长前景依旧存在不确定性、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性、人民币升值与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紧缩效应以及欧美有可能进一步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必要性不大。预计在近期上调部分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升息25个基点之后,年内货币政策不会再有大的动作。” 然而胡迟的观点与他们相反。胡迟说:“显然,要最终完成全面3%的物价目标,宏观调控还需努力为之,时间已近年底,容不得半点松懈。从货币政策的选择看,虽然不能立即说明加息一次就表明宏观政策有重大转向,但一旦开启加息手段,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很可能还有接下来的加息。当然,这也需要继续观察下月的CPI值而定,至少从政策选择的方向看,今后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增加了。”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数据来看,的确如他所预期,加息是因为CPI再破了前期高点;同时,继续显著上升的零售数据,强化了宏观当局通胀风险加速的预期。预计10月份CPI还将继续上行,不能排除超过4%的可能性。CPI是否过4%,或将决定是否可能继续加息。 “除非CPI被急剧拉升到4%以上,否则随着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放缓,预计年内不会继续加息。但不排除1-2次,每次以0.5%全面提高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以确保年初预定的广义货币量(M2)同比增长17%能够达标。”鲁政委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宏调重点更突出抑通胀,短期内紧缩政策无放松可能

    在中国第一季度宏观调控效果显现、经济增长如期出现回落之後,中国政府准备将全面的精力转向控制物价上涨方面,这意味着短期内市场人士关于放松从紧货币政策的呼吁将难以成为现实,政府将进一步控制货币信贷并采取行政手段控制物价.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1个百分点.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日表示,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好,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他仍然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但是却着重强调了"当前国内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特别要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一季度的数据看,确实是政府想让它下来的数据下来,不想让它下来的保持得还不错,除了物价之外.所以政府现在会更多关注通胀,从紧的政策短期不会松动."汇丰银行驻北京分析师马晓萍称. 中国3月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同比上涨8.3%,略低于上月8.7%的记录,但仍然居于高位. 作为对国务院基调的印证是,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数据之後的两个小时,中国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16%的历史新高水平,以收缩流动性,以控制通胀水平进一步扩大. 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总部研究员林朝晖认为,央行此前已于1月和3月上调准备金率,加息则今年以来一直未出台.相比去年的准备金率与加息的政策组合拳,央行今年更倾向于采取以数量手段代替价格手段来对冲流动性过剩,短期内加息决策的出台料将进一步延後. "央行目前主要任务就是收缩流动性,因为流动性也是促成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控制通胀是今年的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兴业证券分析师聂文称. 通胀风险异常严峻 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表示,当前居民消费价格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按测算,如果要将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8%左右的预期目标,後九个月同比上涨不能超过4.2%,但翘尾因素、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劳动力成本还在上升、工资价格的黏性等都在影响物价. "物价回落的幅度并不大,所以防止通胀还是未来的首要任务,一些行政干预手段可能还会继续使用,要防止粮食接过猪的接力棒."中信证券分析师陈济军称. 为抑制价格不合理上涨,中国政府已在今年初启动对粮食等重要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包括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品种范围包括猪和牛羊及其制品、牛奶、蛋、液化石油气等. 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周三提醒,鉴于全球商品和资源价格上涨因素,中国要做好"较长时间面临较高通胀水平的心理准备",而目前的经济放缓是比较正常的,不应该着急去调整从紧的调控政策. 经济局面异常复 虽然宏观调控正在向着政府预想的方向发展,但是否导致经济进一步下滑也很令人关注.李晓超表示,由于外部需求收缩可能性加大,出口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都可能降低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经济增长存在继续回落的可能性. 此前公布的数据经显示,第一季度的贸易顺差为414亿美元,同比下滑了约10%;同时,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6.5%,比上年同期回落27.3个百分点. 花旗集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则表示,"因外部需求放缓中国经济正在减速,这可能会持续下去.但通膨仍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构成了挑战...我怀疑在近几个月内,经济放缓的风险将超过通胀的风险." 但是李晓超亦提醒,经济过热的风险也并没有完全排除."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着反弹可能,经济增长也存在着掉头向上的可能...由于灾後重建工作将会陆续展开,灾害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将会成为投资追捧的热点." 中国第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温家宝主持周三国务院会议时指出,要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跟踪经济形势新变化,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

  • 宏调重点更突出抑通胀,短期内紧缩政策无放松可能

    在中国第一季度宏观调控效果显现、经济增长如期出现回落之後,中国政府准备将全面的精力转向控制物价上涨方面,这意味着短期内市场人士关于放松从紧货币政策的呼吁将难以成为现实,政府将进一步控制货币信贷并采取行政手段控制物价.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1个百分点.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日表示,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好,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他仍然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但是却着重强调了"当前国内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特别要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一季度的数据看,确实是政府想让它下来的数据下来,不想让它下来的保持得还不错,除了物价之外.所以政府现在会更多关注通胀,从紧的政策短期不会松动."汇丰银行驻北京分析师马晓萍称. 中国3月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同比上涨8.3%,略低于上月8.7%的记录,但仍然居于高位. 作为对国务院基调的印证是,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数据之後的两个小时,中国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16%的历史新高水平,以收缩流动性,以控制通胀水平进一步扩大. 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总部研究员林朝晖认为,央行此前已于1月和3月上调准备金率,加息则今年以来一直未出台.相比去年的准备金率与加息的政策组合拳,央行今年更倾向于采取以数量手段代替价格手段来对冲流动性过剩,短期内加息决策的出台料将进一步延後. "央行目前主要任务就是收缩流动性,因为流动性也是促成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控制通胀是今年的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兴业证券分析师聂文称. 通胀风险异常严峻 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表示,当前居民消费价格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按测算,如果要将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8%左右的预期目标,後九个月同比上涨不能超过4.2%,但翘尾因素、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劳动力成本还在上升、工资价格的黏性等都在影响物价. "物价回落的幅度并不大,所以防止通胀还是未来的首要任务,一些行政干预手段可能还会继续使用,要防止粮食接过猪的接力棒."中信证券分析师陈济军称. 为抑制价格不合理上涨,中国政府已在今年初启动对粮食等重要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包括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品种范围包括猪和牛羊及其制品、牛奶、蛋、液化石油气等. 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周三提醒,鉴于全球商品和资源价格上涨因素,中国要做好"较长时间面临较高通胀水平的心理准备",而目前的经济放缓是比较正常的,不应该着急去调整从紧的调控政策. 经济局面异常复 虽然宏观调控正在向着政府预想的方向发展,但是否导致经济进一步下滑也很令人关注.李晓超表示,由于外部需求收缩可能性加大,出口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都可能降低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经济增长存在继续回落的可能性. 此前公布的数据经显示,第一季度的贸易顺差为414亿美元,同比下滑了约10%;同时,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6.5%,比上年同期回落27.3个百分点. 花旗集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则表示,"因外部需求放缓中国经济正在减速,这可能会持续下去.但通膨仍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构成了挑战...我怀疑在近几个月内,经济放缓的风险将超过通胀的风险." 但是李晓超亦提醒,经济过热的风险也并没有完全排除."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着反弹可能,经济增长也存在着掉头向上的可能...由于灾後重建工作将会陆续展开,灾害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将会成为投资追捧的热点." 中国第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温家宝主持周三国务院会议时指出,要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跟踪经济形势新变化,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