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煤炭的指标用途

更新时间:2024-04-26

快讯播报

煤炭的指标用途快讯

2024-02-04 10:19

陕煤集团彬长矿业1月份煤炭产销超额完成计划指标,较去年同比增加16.75万吨,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现首月“开门红”。

2024-01-16 11:12

【太钢轧制不锈钢复合板在煤炭漏斗车领域实现全球首用】近日,太钢首次采用新技术直接焊接的铁路货车用轧制复合板批量合同全部交付,该材料在敞车领域实现全球首发后,再次在煤炭漏斗车领域实现全球首用,进一步拓展了轧制复合板应用领域,推动了绿色功能型复合材料在铁路货车领域迭代升级。 煤炭漏斗车是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具有车体强度高、车辆载重大、耐腐蚀性强、装卸效率高等特点,要求货车使用寿命为25年,但车厢采用的是碳钢耐候板材,寿命只有8~15年。为延长煤炭漏斗车使用寿命,轧制复合板团队针对技术要求高、工艺流程长等难题,边研究、边试制、边改进,经过不懈努力,突破了煤炭漏斗车领域不锈钢与高强碳钢直接焊接非对称轧制复合板制造技术瓶颈,产品各项性能满足技术要求和应用指标,为提高铁路货车厢体用钢全生命周期性价比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提升了太钢在复合板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中心将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嘱托,以“四化”为方向引领,积极承担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使命,在不锈钢复合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及产品研发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为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不锈钢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01-03 08:45

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自产煤量、外购煤量、商品煤销售量、铁路运输量、发电总量等9项指标打破历史纪录,煤炭总销量完成8.3亿吨,创造历史新纪录,全年发电总量历史首次突破1.2万亿度,供热总量达4.98亿吉焦。

2023-07-28 07:50

当地时间周四(7月28日),国际能源署(IEA)表示,随着工业使用量的增加抵消了发电使用量的下降,预计今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将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附近。IEA在《煤炭市场最新动态》报告中指出,2022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增长了3.3%,达到创纪录的83亿吨,而由于亚洲需求保持强劲,今年全球煤炭使用量将保持在这一水平。据估计,2023年上半年,全球煤炭需求将增长约1.5%,达到47亿吨左右,发电和非电力工业用途将分别增长1%和2%。

2023-07-18 09:17

上半年,陕煤集团煤炭、化工、发电等实物量指标同比分别增长9.8%、3%和19.3%;实现营收2624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利润完成国资委年度考核目标的52%,收入、利润总额位列省属企业第一位;完成投资107亿元,同比增长6.6%。

煤炭的指标用途相关资讯

  • 国家统计局: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0%(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6%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9%。

  • 中国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6%(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7%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 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

  • 2023年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6%(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

  • 中国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6%(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9%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 分三大门类看,10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制造业增长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

  • 2023年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

  • 中国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0.47%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 分三大门类看,4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持平,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

  • Mysteel日报:唐山管带价格稳中趋强 成交尚可

    宏观消息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炔烃、醇类、合成氨等产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等,属于原料用能范畴;若用作燃料、动力使用,不属于原料用能范畴在国家开展“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中,将原料用能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据此核算各地区能耗强度降低指标

  • Mysteel早报:预计今日无缝管价格弱稳运行 市场信心较弱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炔烃、醇类、合成氨等产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等,属于原料用能范畴;若用作燃料、动力使用,不属于原料用能范畴在国家开展“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中,将原料用能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据此核算各地区能耗强度降低指标

  • 国家统计局:2022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0%(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

  • 河北省探索产能指标交易机制化解煤炭产能过剩 政府“强制推”变企业“主动退”

    煤炭产能指标公开交易措施实施之前,企业进行产能退出获得的是政府的奖补资金,按照相关规定,这些资金只能用于职工安置 如今,通过产能指标转让,企业获得的收入多了,用途除了职工安置外,剩余资金还可以偿还债务、购买设备等,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自主性原本生存困难的企业又有了活力 河北省开展第一次煤炭产能指标市场化公开交易后,很多省内去产能企业和省外有产能指标需求的企业纷纷询问是否举办第二次产能指标交易。

  • 《动力煤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动力煤相关概述 6 1.1 动力煤的定义及分类 6 1.2 动力煤的质量指标 7 1.3 动力煤的主要用途 8 第二章中国动力煤的资源储量及分布 8 2.1 中国动力煤资源的总体探明储量 8 2.2 中国动力煤资源的分布详情 9 2.2.1 按区域分布状况 9 2.2.2 按煤种分布状况 10 2.3 中国主要动力煤矿区煤质比较 10 第三章国际动力煤市场分析 12 3.1 2014年国际动力煤市场运行概况 12 3.3 国际动力煤合同价走向 13 3.4 2015年国际动力煤市场形势预测 13 第四章中国动力煤生产情况 13 4.1 重点企业动力煤的产能 13 4.2 中国动力煤产量及构成 14 4.2.1 中国动力煤产量 14 4.2.2 中国动力煤产量分地区构成 16 4.2.3 中国动力煤供给特点分析 17 4.3 资源整合对中国煤炭生产的影响 17 4.3.1 煤炭资源整合概况 17 4.3.2 煤炭资源整合的模式 18 4.3.3 煤炭资源整合的影响 19 第五章中国动力煤消费情况 19 5.1 动力煤消费概述 19 5.1.1 分行业动力煤消费量 20 5.1.2 分地区动力煤消费量 21 5.1.3 动力煤煤种需求变化趋势 21 5.2 电力行业动力煤消费状况 22 5.2.1 中国火电行业的发展 22 5.2.2 火电行业历年动力煤消耗量 25 5.3 建材行业动力煤消费状况 25 5.3.1 中国建材行业的发展 26 5.3.2 建材行业历年动力煤消耗量 28 5.4 冶金行业动力煤消费状况 28 5.4.1 中国冶金行业的发展 29 5.4.2 冶金行业动力煤消费量 30 5.5 化工行业动力煤消费状况 30 5.5.1 中国化工行业的发展 30 5.5.2 化工行业动力煤消费量 31 5.6 其它行业动力煤消费状况 32 5.6.1 其他产业用煤 32 5.6.2 生活用煤 32 5.7 中国动力煤消费特点 33 第六章中国动力煤贸易情况 33 6.1 中国动力煤内贸情况 33 6.2 中国动力煤进出口分析 34 6.2.1 进口分析 35 6.2.2 出口分析 37 6.3 动力煤进出口影响因素及预测 38 6.3.1 进口影响因素分析及走向预测 38 6.3.2 出口影响因素分析及走向预测 39 第七章中国动力煤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40 7.1中国动力煤价格运行状况 40 7.1.1 主产地动力煤价格走势 43 7.1.2 中转地动力煤价格走势 44 7.1.3 消费地动力煤价格走势 47 7.2 不同地区动力煤价格的对比分析 48 7.3.1 销区与集散地动力煤价格比较 48 7.3.2 各港口动力煤价格比较 49 7.4 影响中国动力煤价格波动的因素 50 7.4.1 基本因素 50 7.4.2 具体因素 51 第八章中国动力煤的库存状况 53 8.1 2014年动力煤库存情况 53 8.2 动力煤库存与价格相关性分析 53 第九章中国动力煤运输 53 9.1 中国动力煤运输概况 53 9.2 中国动力煤铁路运输 54 9.2.1 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运煤现状 54 9.2.2 动力煤运输格局 55 9.2.3 动力煤主要铁路运输干线 57 9.2.4 铁路煤炭运输发展规划 59 9.3 中国动力煤公路运输 60 9.4 中国动力煤水路运输—海路运输 61 9.4.1 北方七港煤炭发运情况 61 9.4.2 北方七港介绍 64 9.4.3 中国北方七港规划 72 9.5 中国动力煤水路运输—内河运输 74 9.5.1 内河港口煤炭发运情况 74 9.5.2 内河港口介绍 74 9.6 沿海运价指数 80 9.6.1 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简介 80 9.6.2 2008 年以来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走势 81 9.7 动力煤运输计量单位 83 9.8 不同运输方式成本、经济性比较 83 9.9 中国动力煤运输存在的问题 84 第十章中国动力煤重点生产企业分析 86 10.1 靖远煤电 86 10.1.1 公司简介 86 10.1.2 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86 10.1.3 2014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87 10.1.4 2015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 88 10.2上海能源 89 10.2.1 公司简介 89 10.2.2 公司经营状况 89 10.2.3 2014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90 10.2.4 2015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 90 10.3 兖州煤业 90 10.3.1 公司简介 90 10.3.2 公司经营状况 91 10.3.3 2014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92 10.3.4 2015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 93 10.4 中国神华 94 10.4.1 公司简介 94 10.4.2 公司经营状况 94 10.4.3 2014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95 10.4.4 2015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 95 第十一章动力煤期货 96 11.1 动力煤期货背景 96 11.2 动力煤期货运行状况 98 第十二章 2015年中国动力煤行业预测分析 99 。

  • 国务院督查组检查湖北化解过剩产能落实情况

    督查组强调,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是硬指标、硬任务,必须确保完成,并且要力争超额完成一是应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确保完成全年任务二是应充分应用好资金和政策妥善安置职工三是要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应继续关注重点难点,建立健全风险应急预案五是应加强信息采集和报送,总结成功经验,做好舆论引导 督查组对湖北省提出的关于调整奖补资金用途和淘汰落后产能增加资金支持的要求,将带回去研究。

  • 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

    2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主干道路确需超过70米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应有专项说明三、城市游憩集会广场项目 用地面积不得超过下列标准:小城市和建制镇1公顷,中等城市2公顷,大城市3公顷,2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5公顷 四、住宅项目 1.宗地出让面积不得超过下列标准:小城市和建制镇7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大城市20公顷 2.容积率不得低于以下标准:1.0(含1.0) 五、农林业项目 1.普通刨花板、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装置不得低于以下规模:单线5万立方米/年 2.木质刨花板生产装置不得低于以下规模:单线3万立方米/年 3.松香生产不得低于以下规模:1000吨/年 4.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不得以优质林木为原料;木竹加工项目: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不得偏低 5.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生产线不得低于以下规模:1万立方米/年 6.根雕制造:不得以珍稀植物为原料 7.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加工:不得以野外资源为原料 六、黄金项目 1.独立氰化不得低于以下标准:日处理金精矿100吨,原料自供能力50% 2.独立黄金选矿厂不得低于以下标准:日处理矿石200吨,配套采矿系统 3.火法冶炼不得低于以下规模:日处理金精矿100吨 4.独立堆浸场不得低于以下规模: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年处理矿石10万吨、华东、中南、西南年处理矿石20万吨 5.采选不得低于以下规模:日处理岩金矿石100吨 6.砂金开采不得低于以下规模:年处理砂金矿砂30万立方米 七、其他项目下列项目禁止占用耕地,亦不得通过先行办理城市分批次农用地转用等形式变相占用耕地:1.机动车交易市场、家具城、建材城等大型商业设施项目 2.大型游乐设施、主题公园(影视城)、仿古城项目3.大套型住宅项目(指单套住房建筑面积超过144平方米的住宅项目)4.赛车场项目5.公墓项目 6.机动车训练场项目 2.《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 一、农林业 1.兽用粉剂、散剂、预混剂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自动化密闭式高效率混合生产工艺除外) 2.转瓶培养生产方式的兽用细胞苗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采用新技术的除外) 3.松脂初加工项目 4.缺水地区、国家生态脆弱区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 5.粮食转化乙醇、食用植物油料转化生物燃料项目 二、煤炭 1.在国家发布新的煤炭产业政策前,单井井型不得低于以下规模:山西、内蒙古、陕西120万吨/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5万吨/年;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9万吨/年;其他地区30万吨/年 2.新建煤与瓦斯矿井不得低于以下规模:高瓦斯矿井30万吨/年,煤与瓦斯突出矿井45万吨/年(2015年前) 3.采用非机械化开采工艺的煤矿项目 4.设计的煤炭资源回收率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煤矿项目 三、电力 1.小电网外,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 2.小电网外,发电煤耗高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发电机组,发电煤耗高于30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发电机组 3.直接向江河排放冷却水的火电机组 4.无下泄生态流量的引水式水力发电 四、石化化工 1.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10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含芳烃抽提)、15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生产装置 2.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100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以下乙二醇、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乙烯法醋酸、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年以下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置 3.新建7万吨/年以下聚丙烯(连续法及间歇法)、20万吨/年以下聚乙烯、乙炔法聚氯乙烯、起始规模小于30万吨/年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10万吨/年以下聚苯乙烯、20万吨/年以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体连续法除外)、3万吨/年以下普通合成胶乳-羧基丁苯胶(含丁苯胶乳)生产装置,新建、改扩建溶剂型氯丁橡胶类、丁苯热塑性橡胶类、聚氨酯类和聚丙烯酸酯类等通用型胶粘剂生产装置 4.新建纯碱、烧碱、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2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单线产能5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生产装置 5.新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饲料磷酸氢钙、氯酸钠、少钙焙烧工艺重铬酸钠、电解二氧化锰、普通级碳酸钙、无水硫酸钠(盐业联产及副产除外)、碳酸钡、硫酸钡、氢氧化钡、氯化钡、硝酸钡、碳酸锶、白炭黑(气相法除外)、氯化胆碱、平炉法高锰酸钾、大锅蒸发法硫化钠生产装置 6.新建黄磷,起始规模小于3万吨/年、单线产能小于1万吨/年氰化钠(折100%),单线产能5千吨/年以下碳酸锂、氢氧化锂,单线产能2万吨/年以下无水氟化铝或中低分子比冰晶石生产装置 7.新建以石油(高硫石油焦除外)、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采用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合成氨,磷铵生产装置,铜洗法氨合成原料气净化工艺项目 8.新建高毒、高残留以及对环境影响大的农药原药(包括氧乐果、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甲拌磷、特丁磷、杀扑磷、溴甲烷、灭多威、涕灭威、克百威、敌鼠钠、敌鼠酮、杀鼠灵、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肉毒素、杀虫双、灭线磷、硫丹、磷化铝、三氯杀螨醇,有机氯类、有机锡类杀虫剂,福美类杀菌剂,复硝酚钠(钾)等)生产装置 9.新建草甘膦、毒死蜱(水相法工艺除外)、三唑磷、百草枯、百菌清、阿维菌素、吡虫啉、乙草胺(甲叉法工艺除外)生产装置 10.新建硫酸法钛白粉、铅铬黄、1万吨/年以下氧化铁系颜料、溶剂型涂料(不包括鼓励类的涂料品种和生产工艺)、含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的粉末涂料生产装置 11.新建染料、染料中间体、有机颜料、印染助剂生产装置(不包括鼓励类的染料产品和生产工艺) 12.新建氟化氢(HF)(电子级及湿法磷酸配套除外),新建初始规模小于20万吨/年、单套规模小于10万吨/年的甲基氯硅烷单体生产装置,10万吨/年以下(有机硅配套除外)和10万吨/年及以上、没有副产四氯化碳配套处置设施的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新建、改扩建含氢氯氟烃(HCFCs)(作为原料用的除外),全氟辛基磺酰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PFOA),六氟化硫(SF6)(高纯级除外)生产装置 13.新建斜交轮胎和力车胎(手推车胎)、锦纶帘线、3万吨/年以下钢丝帘线、常规法再生胶(动态连续脱硫工艺除外)、橡胶塑解剂五氯硫酚、橡胶促进剂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生产装置 五、信息产业 1.激光视盘机生产线(VCD系列整机产品) 2.模拟CRT黑白及彩色电视机项目 六、钢铁 1.未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煤、推焦除尘装置的炼焦项目 2.18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铁合金烧结机除外) 3.有效容积400立方米以上120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1200立方米及以上但未同步配套煤粉喷吹装置、除尘装置、余压发电装置,能源消耗大于430公斤标煤/吨、新水耗量大于2.4立方米/吨等达不到标准的炼铁高炉 4.公称容量30吨以上100吨以下炼钢转炉;公称容量100吨及以上但未同步配套煤气回收、除尘装置,新水耗量大于3立方米/吨等达不到标准的炼钢转炉 5.公称容量30吨以上100吨(合金钢50吨)以下电炉;公称容量100吨(合金钢50吨)及以上但未同步配套烟尘回收装置,能源消耗大于98公斤标煤/吨、新水耗量大于3.2立方米/吨等达不到标准的电炉 6.1450毫米以下热轧带钢(不含特殊钢)项目 7.30万吨/年及以下热镀锌板卷项目 8.20万吨/年及以下彩色涂层板卷项目 9.含铬质耐火材料生产项目 10.普通功率和高功率石墨电极压型设备、焙烧设备和生产线 11.直径600毫米以下或2万吨/年以下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线 12.8万吨/年以下预焙阳极(炭块)、2万吨/年以下普通阴极炭块、4万吨/年以下炭电极生产线 13.单机120万吨/年以下的球团设备(铁合金球团除外) 14.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6.0米、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5.5米,100万吨/年以下焦化项目,热回收焦炉的项目,单炉7.5万吨/年以下、每组30万吨/年以下、总年产60万吨以下的半焦(兰炭)项目 15.3000千伏安及以上,未采用热装热兑工艺的中低碳锰铁、电炉金属锰和中低微碳铬铁精炼电炉 16.300立方米以下锰铁高炉;300立方米及以上,但焦比高于1320千克/吨的锰铁高炉;规模小于10万吨/年的高炉锰铁企业 17.1.25万千伏安以下的硅钙合金和硅钙钡铝合金矿热电炉;1.25万千伏安及以上,但硅钙合金电耗高于11000千瓦时/吨的矿热电炉 18.1.65万千伏安以下硅铝合金矿热电炉;1.65万千伏安及以上,但硅铝合金电耗高于9000千瓦时/吨的矿热电炉 19.2×2.5万千伏安以下普通铁合金矿热电炉(中西部具有独立运行的小水电及矿产资源优势的国家确定的重点贫困地区,矿热电炉容量<2×1.25万千伏安);2×2.5万千伏安及以上,但变压器未选用有载电动多级调压的三相或三个单相节能型设备,未实现工艺操作机械化和控制自动化,硅铁电耗高于8500千瓦时/吨,工业硅电耗高于12000千瓦时/吨,电炉锰铁电耗高于2600千瓦时/吨,硅锰合金电耗高于4200千瓦时/吨,高碳铬铁电耗高于3200千瓦时/吨,硅铬合金电耗高于4800千瓦时/吨的普通铁合金矿热电炉 20.采用间断浸出、间断送液的电解金属锰浸出工艺的项目;10000吨/年以下电解金属锰单条生产线(一台变压器),电解金属锰生产总规模为30000吨/年以下的项目 21.采用反射炉焙烧钼精矿工艺或虽未采用反射炉焙烧钼精矿工艺但未配备SO2回收装置的钼铁生产线 22.采用反射炉还原、煅烧红矾纳、铬酐生产工艺的金属铬生产线 七、有色金属 1.新建、扩建钨、锡、锑开采、冶炼项目 2.新建、扩建钼金属资源量小于20万吨、开采规模小于100万吨/年的钼矿项目 3.稀土开采、选矿、冶炼、分离项目(在确保产能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有利于布局优化和兼并重组的项目除外) 4.氧化锑、铅锡焊料生产项目 5.单系列10万吨/年规模以下粗铜冶炼项目 6.电解铝项目(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置换项目及优化产业布局项目除外) 7.铅冶炼项目(单系列5万吨/年规模及以上,不新增产能的技改和环保改造项目除外) 8.单系列10万吨/年规模以下锌冶炼项目(直接浸出除外) 9.镁冶炼项目(综合利用项目除外) 10.10万吨/年以下的独立铝用炭素项目 11.新建单系列生产能力5万吨/年及以下、改扩建单系列生产能力2万吨/年及以下、以及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达不到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的再生铅项目 八、黄金 1.在林区、基本农田、河道中开采砂金项目 九、建材 1.2000吨/日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0万吨/年以下水泥粉磨站 2.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 3.150万平方米/年及以下的建筑陶瓷生产线 4.60万件/年以下的隧道窑卫生陶瓷生产线 5.30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 6.无碱、中碱玻璃球生产线、铂金坩埚球法拉丝玻璃纤维生产线 7.粘土空心砖生产线(陕西、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宁夏除外)和粘土实心砖生产线 8.15万平方米/年以下的石膏(空心)砌块生产线、单班2.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及单班15万平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铺地砖固定式生产线、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人造轻集料(陶粒)生产线 9.10万立方米/年以下的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10.3000万标砖/年以下的煤矸石、页岩烧结实心砖生产线 11.10000吨/年以下岩(矿)棉制品生产线和8000吨/年以下玻璃棉制品生产线 12.100万米/年及以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离心桩生产线 13.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简称PCCP管)生产线:PCCP-L型:年设计生产能力≤50千米,PCCP-E型:年设计生产能力≤30千米 十、医药 1.新建、扩建古龙酸和维生素C原粉(包括药用、食品用和饲料用、化妆品用)生产装置,新建药品、食品、饲料、化妆品等用途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综合利用除外)、维生素E原料生产装置 2.新建青霉素工业盐、6-氨基青霉烷酸(6-APA)、化学法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7-ACA)、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青霉素V、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c发酵、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安乃近、扑热息痛、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双氢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麦迪霉素、柱晶白霉素、环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嗪酸、利福平、咖啡因、柯柯豆碱生产装置 3.新建紫杉醇(配套红豆杉种植除外)、植物提取法黄连素(配套黄连种植除外)生产装置 4.新建、改扩建药用丁基橡胶塞、二步法生产输液用塑料瓶生产装置 5.新开办无新药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 6.新建及改扩建原料含有尚未规模化种植或养殖的濒危动植物药材的产品生产装置 7.新建、改扩建充汞式玻璃体温计、血压计生产装置、银汞齐齿科材料、新建2亿支/年以下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生产装置 十一、机械 1.2臂及以下凿岩台车制造项目 2.装岩机(立爪装岩机除外)制造项目 3.3立方米及以下小矿车制造项目 4.直径2.5米及以下绞车制造项目 5.直径3.5米及以下矿井提升机制造项目 6.40平方米及以下筛分机制造项目 7.直径700毫米及以下旋流器制造项目 8.800千瓦及以下采煤机制造项目 9.斗容3.5立方米及以下矿用挖掘机制造项目 10.矿用搅拌、浓缩、过滤设备(加压式除外)制造项目 11.低速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自2015年起执行与轻型卡车同等的节能与排放标准) 12.单缸柴油机制造项目 13.配套单缸柴油机的皮带传动小四轮拖拉机,配套单缸柴油机的手扶拖拉机,滑动齿轮换档、排放达不到要求的50马力以下轮式拖拉机 14.30万千瓦及以下常规燃煤火力发电设备制造项目(综合利用.热电联产机组除外) 15.电线、电缆制造项目(用于新能源、信息产业、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特种电线电缆除外) 16.非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制造项目 17.6300千牛及以下普通机械压力机制造项目 18.非数控剪板机、折弯机、弯管机制造项目 19.普通高速钢钻头、铣刀、锯片、丝锥、板牙项目 20.棕刚玉、绿碳化硅、黑碳化硅等烧结块及磨料制造项目 21.直径450毫米以下的各种结合剂砂轮(钢轨打磨砂轮除外) 22.直径400毫米及以下人造金刚石切割锯片制造项目 23.P0级、直径60毫米以下普通微小型轴承制造项目 24.220千伏及以下电力变压器(非晶合金、卷铁芯等节能配电变压器除外) 25.220千伏及以下高、中、低压开关柜制造项目(使用环保型中压气体的绝缘开关柜除外) 26.酸性碳钢焊条制造项目 27.民用普通电度表制造项目 28.8.8级以下普通低档标准紧固件制造项目 29.驱动电动机功率560千瓦及以下、额定排气压力1.25兆帕及以下,一般用固定的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制造项目 30.普通运输集装干箱项目 31.56英寸及以下单级中开泵制造项目 32.通用类10兆帕及以下中低压碳钢阀门制造项目 33.5吨/小时及以下短炉龄冲天炉 34.有色合金六氯乙烷精炼、镁合金SF6保护 35.冲天炉熔化采用冶金焦 36.采用无再生的水玻璃砂造型制芯工艺的项目 37.盐浴氮碳、硫氮碳共渗炉及盐 38.电子管高频感应加热设备 39.亚硝盐缓蚀、防腐剂 40.铸/锻造用燃油加热炉 41.锻造用燃煤加热炉 42.手动燃气锻造炉 43.蒸汽锤 44.弧焊变压器 45.含铅和含镉钎料 46.新建全断面掘进机整机组装项目 47.新建万吨级以上自由锻造液压机项目 48.新建普通铸锻件项目 49.动圈式和抽头式手工焊条弧焊机 50.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80~355)及其派生系列,Y2系列(IP54)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63~355) 51.背负式手动压缩式喷雾器 52.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 53.手动插秧机 54.青铜制品的茶叶加工机械 55.双盘摩擦压力机 56.含铅粉末冶金件 57.出口船舶分段建造项目 58.新建风电装备整机制造厂项目 59.排放标准国三及以下的机动车用发动机 60.4档及以下机械式车用自动变速箱(AT) 十二、轻工 1.聚氯乙烯普通人造革生产线 2.年加工生皮能力20万标张牛皮以下的生产线,年加工蓝湿皮能力10万标张牛皮以下的生产线 3.超薄型(厚度低于0.015毫米)塑料袋和超薄型(厚度低于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生产 4.新建以含氢氯氟烃(HCFCs)为发泡剂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线、连续挤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生产线 5.聚氯乙烯(PVC)食品保鲜包装膜 6.普通照明白炽灯、高压汞灯 7.最高转速低于4000针/分的平缝机(不含厚料平缝机)和最高转速低于5000针/分的包缝机 8.电子计价秤(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3000,称量≤15千克)、电子皮带秤(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5/1000)、电子吊秤(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1000,称量≤50吨)、弹簧度盘秤(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400,称量≤8千克) 9.电子汽车衡(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3000,称量≤300吨)、电子静态轨道衡(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3000,称量≤150吨)、电子动态轨道衡(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500,称量≤150吨) 10.玻璃保温瓶胆生产线 11.3万吨/年及以下的玻璃瓶罐生产线 12.以人工操作方式制备玻璃配合料及秤量 13.未达到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规定指标的玻璃窑炉 14.生产能力小于18000瓶/时的啤酒灌装生产线 15.羰基合成法及齐格勒法生产的脂肪醇产品 16.热法生产三聚磷酸钠生产线 17.单层喷枪洗衣粉生产工艺及装备、1.6吨/小时以下规模磺化装置 18.糊式锌锰电池、镉镍电池 19.牙膏生产线 20.100万吨/年以下北方海盐项目;新建南方海盐盐场项目;60万吨/年以下矿(井)盐项目 21.单色金属板胶印机 22.新建单条化学木浆30万吨/年以下、化学机械木浆10万吨/年以下、化学竹浆10万吨/年以下的生产线;新闻纸、铜版纸生产线 23.元素氯漂白制浆工艺 24.原糖加工项目及日处理甘蔗5000吨(云南地区3000吨)、日处理甜菜3000吨以下的新建项目 25.白酒生产线 26.酒精生产线 27.5万吨/年及以下且采用等电离交工艺的味精生产线 28.糖精等化学合成甜味剂生产线 29.浓缩苹果汁生产线 30.大豆压榨及浸出项目(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豆主产区除外);东、中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棉籽200吨及以下,花生100吨及以下的油料加工项目;西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棉籽、花生等油料100吨及以下的加工项目 31.年加工玉米30万吨以下、绝干收率在98%以下玉米淀粉湿法生产线 32.年屠宰生猪15万头及以下、肉牛1万头及以下、肉羊15万只及以下、活禽1000万只及以下的屠宰建设项目(少数民族地区除外) 33.3000吨/年及以下的西式肉制品加工项目 34.2000吨/年及以下的酵母加工项目 35.冷冻海水鱼糜生产线 十三、纺织 1.单线产能小于10万吨/年的常规聚酯(PET)连续聚合生产装置 2.采用常规聚酯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法生产工艺的项目 3.半连续纺粘胶长丝生产线 4.间歇式氨纶聚合生产装置 5.常规化纤长丝用锭轴长1200毫米及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设备 6.粘胶板框式过滤机 7.单线产能≤1000吨/年、幅宽≤2米的常规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 8.25公斤/小时以下梳棉机 9.200钳次/分钟以下的棉精梳机 10.5万转/分钟以下自排杂气流纺设备 11.FA502、FA503细纱机 12.入纬率小于600米/分钟的剑杆织机,入纬率小于700米/分钟的喷气织机,入纬率小于900米/分钟的喷水织机 13.采用聚乙烯醇浆料(PVA)上浆工艺及产品(涤棉产品,纯棉的高支高密产品除外) 14.吨原毛洗毛用水超过20吨的洗毛工艺与设备 15.双宫丝和柞蚕丝的立式缫丝工艺与设备 16.采用绞纱染色工艺项目 17.亚氯酸钠漂白设备 十四、烟草 1.卷烟加工项目 十五、消防 1.火灾自动报警设备项目 2.灭火器项目 3.碳酸氢钠干粉(BC)和环保型水系灭火剂 4.防火门项目 5.消防水带项目 6.消防栓(室内、外)项目 7.普通消防车(罐类、专项类)项目 十六、民爆产品 1.非人机隔离的非连续化、自动化雷管装配生产线 2.非连续化、自动化炸药生产线 3.高污染的起爆药生产线 4.高能耗、高污染、低性能工业粉状炸药生产线 十七、其他 1.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 2.高尔夫球场项目 3.赛马场项目 4.党政机关(含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建、改扩建培训中心(基地)和各类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建设项目 5.未依法取得探矿权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6.未依法取得采矿权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 。

  • 煤炭基础知识

    由已列平行而交替的、宽度均等的斜槽所组成     (三)煤的分析 序号 术语名称 英文名称 定义 符号 允许使用 的同义词 停止使用 的同义词 2.3.1 工业分析 proximatanalysis 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煤质分析的总称     2.3.2 外在水分 Freemoisture; surfacemoisture 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 Mf   2.3.3 内在水分 moisture in theairdried sample ; moisture in the analysis sample 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Minh   2.3.4 全水分 TOTAL MOISTURE 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 Mt   2.3.5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 Moisture in theairdried sample moisture in the analysis sample 用空气干燥煤样(粒度<0.2mm)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水分 Mad 分析煤样水分 2.3.6 最高内在水分 Moisture holding capacity 煤样在温度0c、相对湿度96%下达到平衡时测得的内在水分 MHC   2.3.7 化合水 Water of constitution 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结合的、在全水分测定后仍保留下来水分的     2.3.8 矿物质 Minera matter 赋存在煤中的无机物质 MM   2.3.9 灰分 ash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A   2.3.10 外来灰分 EXTRANEOUS ASH 由煤炭生产过程混入煤中的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     2.3.11 内在灰分 INHERENT ASH 由原始成煤植物中的和由成煤过程进入的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     2.3.12 碳酸盐二氧化碳 Carbonate carbon dioxide 煤中以碳酸盐形态存在的二氧化碳 CO2   2.3.13 挥发分 VOLATILE MATTER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 V   2.3.14 焦渣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charresidue 煤样再测定挥发份后的残留物的粘结性柱状     2.3.15 固定碳 Fixed carbon 从测定煤样的挥发份后的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 FC   2.3.16 燃料比 Fuel ratio 煤的固定碳和挥发分之比 FC/V   2.3.17 有机硫 Organic sulfur 与煤的有机质相结合的硫 s   2.3.18 无机硫 Inorganicsulfur;mineral sulfur 煤中矿物质内的硫化物硫、硫铁矿硫、硫酸盐硫和元素硫的总称   矿物质硫 2.3.19 全硫 Total sulfur 煤中无机硫和有机硫的总和 St   2.3.20 硫铁矿硫 Pyretic sulfnr 煤的矿物质中以黄铁矿或白铁矿形态存在的硫 S   2.3.21 硫酸盐硫 Sulfate sulfur 煤的矿物质中以硫酸盐形态存在的硫 Ss   2.3.22 固定硫 Fixed sulfur 煤热分解后残渣中的硫   2.3.23 真相对密度 True relative density 在20Oc时煤(不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TDR 真比重 2.3.24 视相对密度 APPARENT RELATIVE DENSITY 在20OC时煤(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ARD 视比重、 容重 2.3.25 散密度 BULKDENS-ITY 容器中单位体积散状煤的质量   堆比重 2.3.26 块密度 DENSITY OF LUMP 整块煤的单位体积质量   体重 2.3.27 孔隙率 POROSITY 煤的毛细孔体积与煤的视体积(包括煤的孔隙)之比   孔隙度 2.3.28 恒容高位发热量 GROSS CALORIFIC value ATCON STANT OOLU ME 煤样在氧弹内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减去硫和氮的校正值后的热值 Qgr,v   2.3.29 恒容低位发热量 Net calor ific value at constant tvolu me 煤的恒容高位发热量减去煤样中水和燃烧时生成的水的蒸发潜热后的热值 Qnet,v   2.3.30 元素分析 Ultimate analysis 碳、氢、氧、氮、硫五个项目煤质分析的总称     2.3.31 煤中有害元素 Harmful elements in coal 煤中存在的、对任何生态有害的元素,通常指煤中砷、氟、氯、磷、硫、镉、汞、硌、铍、砣、铅等元素     2.3.32 煤中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s in coal 在煤中以微量存在的元素如锗、镓、铀、钍、铍、镉、铬、铜、锰、镍、铅、锌等元素     2.3.33 燃点 Ignition temperature 煤释放出足够的挥发分与周围大气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着火温度     (四)煤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序号 术语名称 英文名称 定义 符号 允许使用的同义词 停止使用的同义词 2.4.1 收到基 As received basis 已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 ar 应用基 2.4.2 空气干燥基 Air dried basis 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 ad 分析基 2.4.3 干燥基 Dry basis 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 d 干基 2.4.4 干燥无灰基 Dry ash-free basis 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daf 可燃基 2.4.5 干燥无矿物质基 Dry mineralmatter free basis 一假想无水、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 dmmf 有机基 2.4.6 恒湿无灰基 Moist ashfree basis 一假想含最高内在水分、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maf   2.4.7 恒湿无矿物质基 Moist mineral matter-free-baisis 以假想含最高内在水分、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 M,mmf   (五)煤的工艺性试验 序号 术语名称 英文名称 定义 符号 允许使用 的同义词 停止使用 的同义词 2.5.1 结焦性 Chking property 煤经干馏结成焦炭的性能     2.5.2 粘结性 Caking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粘结其本身或 外加惰性物质的能力 2.5.3 塑性 Plastic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形成的胶质体的粘稠、流动、透气等性能     2.5.4 膨胀性 Swelling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的性能     2.5.5 胶质层指数 (sapozhnikov)plastometer indices 由勒.姆.萨波日尼柯夫提出的一种表征烟煤结焦性的指标,以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等表示     2.5.6 罗加指数 ROGA INDEX 由布.罗加提出的一种表征烟煤粘结无烟煤能力的指标 R.I.   2.5.7 粘结指数 Caking indexG 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表征烟煤粘结性的指标 Gr.i. G指数 2.5.8 坩埚膨胀序数 Crucible swelling number;free swell-ngindex 以煤在坩埚中加热所得焦块膨胀程度的序号表征煤的膨胀性和粘结性的指标 CSN 自由膨胀指数 2.5.9 奥亚膨胀度 Audiberts arnu dilatation 由奥迪勃斯和亚尼二人提出的、以膨胀度(b)和收缩度(a)等参数表征烟煤膨胀性和粘结性的指标     2.5.10 基氏流动度 Giseeler fluidity 由基斯勒尔提出的以测得的最大流动度表征烟煤塑性的指标     2.5.11 葛金干馏试验 Gray-King assay 由葛莱和金二人提出的煤低温干馏试验方法,用以测定热分解产物收率和焦型     2.5.12 铅甄干馏试验 Fisher Schrader assay 由费舍尔和史莱德二人提出的低温干馏实验方法,用以测定焦油、半焦、热解水收率     2.5.13 抗碎强度 Resistance tobreakage 一定粒度的煤样自由落下后抗破碎的能力   机械强度 2.5.14 热稳定性 Thermal stability 一定粒度的煤样受热后保持规定粒度的性能 TS   2.5.15 煤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 Carboxyre activity 煤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的能力 A   2.5.16 结渣性 Clinkering property 在气化或燃烧过程中,煤灰受热、软化、熔融而结渣的性质 Clin   2.5.17 可磨性 Grindabili-ty 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     2.5.18 哈氏可磨性指数 Hardgrove grindability 用哈氏仪测定的可磨性表示硬煤被磨细的难易程度 HGI   2.5.19 磨损性 abrasiveness 煤磨碎时对金属件的磨损能力     2.5.20 灰渣融性 Ash fusibility 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变形、软化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   灰熔点 2.5.21 灰粘度 Ash viscosity 灰在熔融状态下的粘度     2.5.22 灰的酸度 ash acidity 灰中酸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与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之比     2.5.23 灰的碱度 ash basicity 灰的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与碱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之比     2.5.24 透光率 transmittance 褐煤、长焰煤在规定条件下用硝酸与磷酸的混合液处理后所得溶液的透光率 Pm   2.5.25 酸性基 Acidic groups 煤中呈酸性的含氧官能团的总称,主要为羧基和酚泾基 总酸性基 2.5.26 腐植酸 Humic acid 煤中能溶于稀苛性碱和焦磷酸钠溶液的一组多种缩合的酸性基的高分子化合物 HAt 总腐植酸 2.5.27 游离腐植酸 Free humic acid 酸性基保持游离状态的腐植酸,在实际测定中包括与钾、钠结合的腐植酸     2.5.29 黑腐植酸 Pyrotomalenic acid 一组分子量较大的腐植酸,一般呈黑色,能溶于稀苛性碱溶液,不溶于稀酸的丙酮     2.5.30 黄腐植酸 Fulvic acid 组分子量较小的腐植酸,一般呈黄色,能溶于水、稀酸和碱溶液     2.5.31 综腐植酸 Hymatomalenic acid 一组分子量中等的腐植酸,一般呈棕色,能溶于稀苛性碱溶液和丙酮,不溶于稀酸     2.5.32 苯萃取物 Benzene extracts;benzene soluble extracts 褐煤中能溶于苯的部分,主要成分为蜡和树脂 Eb 苯抽出物 褐煤蜡 (六)煤的分类 序号 术语名称 英文名称 定义 符号 允许使用 的同义词 停止使用 的同义词 2.6.1 类别 class 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把煤划分成的大类     2.6.2 小类 group 根据煤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把大类进一步细分成的小类     2.6.3 褐煤 Brown coal;lignite 煤化程度地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或成沥青光泽,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HM   2.6.4 烟煤 Bituminous coal 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大,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YM   2.6.5 无烟煤 anthracite 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WY 白煤 2.6.6 硬煤 Hard coal 一般指烟煤和无烟煤的总称,或者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等于或大于24MJ/KG的煤,以及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等于或小于24MJ/KG,但镜质体平均随机反射率等于或大于0.6%的煤     2.6.7 长焰煤 Long flame coal 变质程度最低、挥发分最高的烟煤,一般不结焦,燃烧时火焰长 CY   2.6.8 气煤 Gas coal 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焦炭多细长、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 QM   2.6.9 肥煤 Fat coal 变质程度中等的烟煤。

  • 煤炭基础知识

    由已列平行而交替的、宽度均等的斜槽所组成     (三)煤的分析 序号 术语名称 英文名称 定义 符号 允许使用 的同义词 停止使用 的同义词 2.3.1 工业分析 proximatanalysis 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煤质分析的总称     2.3.2 外在水分 Freemoisture; surfacemoisture 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 Mf   2.3.3 内在水分 moisture in theairdried sample ; moisture in the analysis sample 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Minh   2.3.4 全水分 TOTAL MOISTURE 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 Mt   2.3.5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 Moisture in theairdried sample moisture in the analysis sample 用空气干燥煤样(粒度<0.2mm)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水分 Mad 分析煤样水分 2.3.6 最高内在水分 Moisture holding capacity 煤样在温度0c、相对湿度96%下达到平衡时测得的内在水分 MHC   2.3.7 化合水 Water of constitution 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结合的、在全水分测定后仍保留下来水分的     2.3.8 矿物质 Minera matter 赋存在煤中的无机物质 MM   2.3.9 灰分 ash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A   2.3.10 外来灰分 EXTRANEOUS ASH 由煤炭生产过程混入煤中的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     2.3.11 内在灰分 INHERENT ASH 由原始成煤植物中的和由成煤过程进入的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     2.3.12 碳酸盐二氧化碳 Carbonate carbon dioxide 煤中以碳酸盐形态存在的二氧化碳 CO2   2.3.13 挥发分 VOLATILE MATTER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 V   2.3.14 焦渣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charresidue 煤样再测定挥发份后的残留物的粘结性柱状     2.3.15 固定碳 Fixed carbon 从测定煤样的挥发份后的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 FC   2.3.16 燃料比 Fuel ratio 煤的固定碳和挥发分之比 FC/V   2.3.17 有机硫 Organic sulfur 与煤的有机质相结合的硫 s   2.3.18 无机硫 Inorganicsulfur;mineral sulfur 煤中矿物质内的硫化物硫、硫铁矿硫、硫酸盐硫和元素硫的总称   矿物质硫 2.3.19 全硫 Total sulfur 煤中无机硫和有机硫的总和 St   2.3.20 硫铁矿硫 Pyretic sulfnr 煤的矿物质中以黄铁矿或白铁矿形态存在的硫 S   2.3.21 硫酸盐硫 Sulfate sulfur 煤的矿物质中以硫酸盐形态存在的硫 Ss   2.3.22 固定硫 Fixed sulfur 煤热分解后残渣中的硫   2.3.23 真相对密度 True relative density 在20Oc时煤(不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TDR 真比重 2.3.24 视相对密度 APPARENT RELATIVE DENSITY 在20OC时煤(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ARD 视比重、 容重 2.3.25 散密度 BULKDENS-ITY 容器中单位体积散状煤的质量   堆比重 2.3.26 块密度 DENSITY OF LUMP 整块煤的单位体积质量   体重 2.3.27 孔隙率 POROSITY 煤的毛细孔体积与煤的视体积(包括煤的孔隙)之比   孔隙度 2.3.28 恒容高位发热量 GROSS CALORIFIC value ATCON STANT OOLU ME 煤样在氧弹内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减去硫和氮的校正值后的热值 Qgr,v   2.3.29 恒容低位发热量 Net calor ific value at constant tvolu me 煤的恒容高位发热量减去煤样中水和燃烧时生成的水的蒸发潜热后的热值 Qnet,v   2.3.30 元素分析 Ultimate analysis 碳、氢、氧、氮、硫五个项目煤质分析的总称     2.3.31 煤中有害元素 Harmful elements in coal 煤中存在的、对任何生态有害的元素,通常指煤中砷、氟、氯、磷、硫、镉、汞、硌、铍、砣、铅等元素     2.3.32 煤中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s in coal 在煤中以微量存在的元素如锗、镓、铀、钍、铍、镉、铬、铜、锰、镍、铅、锌等元素     2.3.33 燃点 Ignition temperature 煤释放出足够的挥发分与周围大气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着火温度     (四)煤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序号 术语名称 英文名称 定义 符号 允许使用的同义词 停止使用的同义词 2.4.1 收到基 As received basis 已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 ar 应用基 2.4.2 空气干燥基 Air dried basis 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 ad 分析基 2.4.3 干燥基 Dry basis 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 d 干基 2.4.4 干燥无灰基 Dry ash-free basis 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daf 可燃基 2.4.5 干燥无矿物质基 Dry mineralmatter free basis 一假想无水、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 dmmf 有机基 2.4.6 恒湿无灰基 Moist ashfree basis 一假想含最高内在水分、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maf   2.4.7 恒湿无矿物质基 Moist mineral matter-free-baisis 以假想含最高内在水分、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 M,mmf   (五)煤的工艺性试验 序号 术语名称 英文名称 定义 符号 允许使用 的同义词 停止使用 的同义词 2.5.1 结焦性 Chking property 煤经干馏结成焦炭的性能     2.5.2 粘结性 Caking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粘结其本身或 外加惰性物质的能力 2.5.3 塑性 Plastic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形成的胶质体的粘稠、流动、透气等性能     2.5.4 膨胀性 Swelling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的性能     2.5.5 胶质层指数 (sapozhnikov)plastometer indices 由勒.姆.萨波日尼柯夫提出的一种表征烟煤结焦性的指标,以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等表示     2.5.6 罗加指数 ROGA INDEX 由布.罗加提出的一种表征烟煤粘结无烟煤能力的指标 R.I.   2.5.7 粘结指数 Caking indexG 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表征烟煤粘结性的指标 Gr.i. G指数 2.5.8 坩埚膨胀序数 Crucible swelling number;free swell-ngindex 以煤在坩埚中加热所得焦块膨胀程度的序号表征煤的膨胀性和粘结性的指标 CSN 自由膨胀指数 2.5.9 奥亚膨胀度 Audiberts arnu dilatation 由奥迪勃斯和亚尼二人提出的、以膨胀度(b)和收缩度(a)等参数表征烟煤膨胀性和粘结性的指标     2.5.10 基氏流动度 Giseeler fluidity 由基斯勒尔提出的以测得的最大流动度表征烟煤塑性的指标     2.5.11 葛金干馏试验 Gray-King assay 由葛莱和金二人提出的煤低温干馏试验方法,用以测定热分解产物收率和焦型     2.5.12 铅甄干馏试验 Fisher Schrader assay 由费舍尔和史莱德二人提出的低温干馏实验方法,用以测定焦油、半焦、热解水收率     2.5.13 抗碎强度 Resistance tobreakage 一定粒度的煤样自由落下后抗破碎的能力   机械强度 2.5.14 热稳定性 Thermal stability 一定粒度的煤样受热后保持规定粒度的性能 TS   2.5.15 煤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 Carboxyre activity 煤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的能力 A   2.5.16 结渣性 Clinkering property 在气化或燃烧过程中,煤灰受热、软化、熔融而结渣的性质 Clin   2.5.17 可磨性 Grindabili-ty 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     2.5.18 哈氏可磨性指数 Hardgrove grindability 用哈氏仪测定的可磨性表示硬煤被磨细的难易程度 HGI   2.5.19 磨损性 abrasiveness 煤磨碎时对金属件的磨损能力     2.5.20 灰渣融性 Ash fusibility 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变形、软化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   灰熔点 2.5.21 灰粘度 Ash viscosity 灰在熔融状态下的粘度     2.5.22 灰的酸度 ash acidity 灰中酸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与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之比     2.5.23 灰的碱度 ash basicity 灰的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与碱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之比     2.5.24 透光率 transmittance 褐煤、长焰煤在规定条件下用硝酸与磷酸的混合液处理后所得溶液的透光率 Pm   2.5.25 酸性基 Acidic groups 煤中呈酸性的含氧官能团的总称,主要为羧基和酚泾基 总酸性基 2.5.26 腐植酸 Humic acid 煤中能溶于稀苛性碱和焦磷酸钠溶液的一组多种缩合的酸性基的高分子化合物 HAt 总腐植酸 2.5.27 游离腐植酸 Free humic acid 酸性基保持游离状态的腐植酸,在实际测定中包括与钾、钠结合的腐植酸     2.5.29 黑腐植酸 Pyrotomalenic acid 一组分子量较大的腐植酸,一般呈黑色,能溶于稀苛性碱溶液,不溶于稀酸的丙酮     2.5.30 黄腐植酸 Fulvic acid 组分子量较小的腐植酸,一般呈黄色,能溶于水、稀酸和碱溶液     2.5.31 综腐植酸 Hymatomalenic acid 一组分子量中等的腐植酸,一般呈棕色,能溶于稀苛性碱溶液和丙酮,不溶于稀酸     2.5.32 苯萃取物 Benzene extracts;benzene soluble extracts 褐煤中能溶于苯的部分,主要成分为蜡和树脂 Eb 苯抽出物 褐煤蜡 (六)煤的分类 序号 术语名称 英文名称 定义 符号 允许使用 的同义词 停止使用 的同义词 2.6.1 类别 class 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把煤划分成的大类     2.6.2 小类 group 根据煤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把大类进一步细分成的小类     2.6.3 褐煤 Brown coal;lignite 煤化程度地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或成沥青光泽,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HM   2.6.4 烟煤 Bituminous coal 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其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大,单独炼焦时从不结焦到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YM   2.6.5 无烟煤 anthracite 煤化程度高的煤,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WY 白煤 2.6.6 硬煤 Hard coal 一般指烟煤和无烟煤的总称,或者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等于或大于24MJ/KG的煤,以及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等于或小于24MJ/KG,但镜质体平均随机反射率等于或大于0.6%的煤     2.6.7 长焰煤 Long flame coal 变质程度最低、挥发分最高的烟煤,一般不结焦,燃烧时火焰长 CY   2.6.8 气煤 Gas coal 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较高的烟煤,单独炼焦时,焦炭多细长、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 QM   2.6.9 肥煤 Fat coal 变质程度中等的烟煤。

  • 9月份宏观经济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一、国家统计局:中国宏观经济景气逼近趋热警戒线 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6698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24317亿元,增长16.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135亿元,增长28.9%.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2.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8.8%. 7月份,CPI总水平同比上涨5.6%,继6月超过4%之后,创十年新高.其中城市价格上涨5.3%,农村价格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15.4%,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6.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从月环比上涨0.9%. 7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243.6亿美元,该数据高于市场的预期中值225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长34.2%,进口同比增长26.9%; 7月份,生产资料价格稳中小幅上扬.环比上扬了0.3%,同比上扬了1.9%;与2000年基期相比上涨了21.03%.分析人士认为,7月拉动中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稳步上涨的主要是有色金属类和能源类产品,而化工产品以及建材产品的市场价格呈稳中小幅攀升走势,钢材和汽车产品价格还出现小幅回落. 7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G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3%,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长将小幅回落.分析师认为,“7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落,与上半年经济走势呈现明显反差,主要原因估计有二:年初以来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会较早为企业采购经理所预见;去年以来市场供不应求的产品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外,“在严格控制有关产品出口增长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出口增长将逐步回落.综合来看,PMI指数的变化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长将小幅回落.从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和市场变化角度看,也存在这种可能,对此需要密切观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为113.3点,与上月持平,再度逼近“趋热”警戒线.在预警指数的10项构成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货币供应M2等7项指标处于“安全的绿灯区”;有2项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业生产指数处于“值得警惕的黄灯区”;而财政收入已连续三月处于“明显过热的红灯区”. 中国人民银行21日晚间宣布,2007年8月22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预计,由于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不断改善,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由过去的9%-10%提高至11%-12%,因此,三季度GDP将同比增长11.4%.同时,二季度GDP增长11.9%并不意味着经济出现过热,因为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明显提高.此外,当前CPI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不会引发全面通货膨胀. 央行在新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度发出了“防止价格全面上涨”的预警,强调“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胀风险趋于上升.报告指出,“目前,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从此次报告对通胀的表态来看,央行不仅发出了近年来最具冲击力的措辞——“防止价格全面上涨”,并且也首次将本次物价上涨明确定性为“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不是猪肉供应不足单单可以解释的.报告认为,当前有四大因素加大了通胀风险:一是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二是能源资源价格也存在上涨压力.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四是通胀预期增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撰文指出,当前我国消费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率仍然控制在相当低的水平上.文章指出,从目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状况看,并不存在商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条件.这次食品涨价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工农和城乡之间利益格局调整的正常表现.目前国内粮食生产能力比较扎实稳定,在市场价格调节下,肉、蛋等副食品供给的增长潜力较大,未来食品价格不会继续较快上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表示,今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有望保持继续高速平稳增长的趋势,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均将趋于稳定,全年CPI涨幅估计在4%左右.今年下半年要高度重视资金流动性过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预计,下一步可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有效控制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发挥财政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实行稳定偏紧的货币政策;重视用玉米生产乙醇能力的扩张,对粮食产区进行补贴,执行国家的粮食收购政策等.他认为,全年物价估计在4%左右. 国家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表示,将在7月1日起取消553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取消或降低这类产品出口退税,并将综合运用税收、收费基金等政策促进节能降耗,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析报告预计,中国短期内贸易顺差规模不太可能减少,顺差将可能伴随工业化过程而长期存在.按目前发展趋势,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将达2,500-3,000亿美元.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彭兴韵博士认为,加息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利率政策不仅要考虑目前的物价状况,还要考虑未来的物价走势,”,“加息表明了政府的一种负责任的姿态,那就是对物价上涨决不会放任不管,这有利于稳定人们的通胀预期.”在货币政策屡屡“亮剑”的背景下,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趋势还是没有扭转,甚至有所加剧,并且物价形势还是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加大调控力度.“连续加息,体现了央行保持币值稳定,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决心,体现了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的取向.” 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师哈继铭:此次加息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加息的主要原因在于近期国内货币信贷数据显示流动性过剩以及经济偏热问题不减,而且食品通胀高企使得实际利率显着为负.央行之所以没有在上周末所有宏观经济数据未公布完毕之际即刻宣布加息,而延至本周,可能是基于上周美国次按问题引发全球金融调整,给未来的全球经济走势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中国央行要静观其变,而本周央行最终有勇气宣布加息,亦印证我们的观点,美国次按问题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总之,小幅加息对于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的影响均有限.展望未来,年内还有可能小幅上调利率,但中国不会大幅加息.此外,鉴于人民币升值可以帮助抵御输入型通胀和减缓贸易磨擦,因此,人民币升值步伐仍将加快.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我国产能过剩风险仍然存在,目前监控的600种生活必需品基本上都处在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就是肉少点.“真正的通货膨胀应当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现在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应当说是大体平衡,应当看到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抑制全面的物价上涨.” 高盛证券分析员认为,加息尽管有助内地经济降温,却仍不足以遏止通胀.利率调整对中资银行的净息差,实质影响亦不大,因活期存贷款项的利率并未改变.今年下半年内地仍有进一步加息的机会,宏观经济过热、信贷收缩等,仍将困扰中资银行股短期走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表示,下半年我国资产价格仍然可能保持上涨态势.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率将略低于上半年,全年GDP增长将达到11.3%.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预计,未来三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然会在高位运行,我国秋粮收成以及国际粮价变动,将是9月以后CPI变动的重要参考因素,今年我国CPI的年均值可能维持在4%左右.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失控,而政府对通胀的判断以及措施落后于形势.估计CPI通胀会在明年年中达到6﹒5%,如果气候不作美或石油、材料进一步涨价,甚至可能冲上8%. 银河证券表示,7月份CPI涨幅明显较高,全年CPI涨幅预测可能在3.8%至4%之间,而下半年的涨幅关键要看今年秋粮的价格运行情况.今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一直在不断加大,原因与我国目前食品价格一直居高密不可分.因为粮食产品价格一旦高企,则禽蛋肉的价格势必水涨船高,从而带动整个CPI过快上涨.因此,下半年和全年的CPI与秋粮收成紧密相连,然而,今年秋粮价格情况如何现在还不好判断,这与今年的天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有关. 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今年CPI有可能在3%以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谈到通货膨胀问题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由食品类价格上涨引起的.我们分析今年1—7月份,食品价格上涨8.6%,占到整个物价上涨的80%左右,非食品价格上涨只占到20%.也就是说,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导致了整个物价的上涨.人民银行将继续关注物价上涨的情况,及时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控措施,来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今年1—7月的物价指数已经到了3.5%,从央行的分析来看,7月当月的物价指数已经到了5.6%,即使现在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今年的物价指数也还有可能在3%以上.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从数据看,7月份的出口依旧快速增长,应该与近期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和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有关,企业抢关出口依旧明显,而进口的增幅也明显加快,这与进口关税的下调有关.由于贸易政策调整,进口增速较上月有较大提高,估计下半年出口会因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增速会逐渐回落,估计会保持在21-24%左右,进口的增幅料会呈增长态势. 新华时评指出,受食品价格快速攀升影响,7月份CPI同比上涨5.6%,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国务院13日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切实落实保证市场供应的各项政策,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以严格的问责制确保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政策.副食品市场供应,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当前某些产品出现供求偏紧、价格上涨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些问题正在得到缓解. 天相投顾首席金融分析师石磊表示,7月CPI升势与6月份一样,仍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拉动,非食品部门的价格仍然相对稳定.“物价全面上涨有其可能性,但这要取决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能够传递到非食品价格,显然现在还不好确定.”目前的这种上涨仍能在政府控制之中.在这种温和上涨通道中,政府可以根据物价走势掌握主动:如果物价进一步大幅上行,则出台有力调控,如果一旦出现紧缩,还可适时推动电力、石油能源资源价格改革.他还说,“物价上涨不可怕,关键是居民收入的上涨速度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上涨.”他认为,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应该通过小幅加息,来避免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形过于严重,同时建立有力的预警机制. 摩根士丹利中国经济学家王庆认为,这次升息,这是中国因近期通胀高企而不得不为之,而并非想完全收紧宏观经济,因而对股市仅有短期的负面影响.王庆在报告中提到,预期中国今年至少还要升息一次,可能会在第四季,因央行将抑制通胀预期视为首要任务.而中国敢于在此时升息,则显示出监管层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实际经济的影响很小.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表示,宏观调控主要是"对症下药".如果整体经济不存在通胀,加息幅度不应当太大.加息解决不了食品价格上涨.主要还是应当增加供给,比如通过增加人民币升值速度,让农产品进口更便宜,这对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人民币升值这种方式也是可控的.此外,贸易顺差过大,外部需求比较强,通过加息也是解决不了的.最终,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食品通胀压力、贸易顺差扩大、流动性过剩,这些最终都会归结到人民币问题上.预期下半年调控的主要手段会归结于人民币升值上. 分析认为,本次加息是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首先,加息,有利于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上调贷款利率会增加贷款需求方的资金使用成本,有助于减少贷款需求.其次,加息,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利率政策不仅要考虑目前的物价状况,还要考虑未来的物价走势.加息央行如此密度频繁加息,是在更加明确地通过货币政策传递紧缩信号,也表明了政府的一种负责任的姿态,那就是对物价上涨决不会放任不管,这有利于稳定人们的通胀预期. 分析认为,央行这次采取的是非对称加息,即存款利率的提高幅度高于贷款利率的提高幅度.具体说来,这种“非对称加息”可能有三大意图.其一,算上5月19日那次加息,两次不对称加息使存贷款利差缩小了0.18个百分点,这有利于抑制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其二,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频频出手,此前央行已三次上调贷款利率.此次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小,有利于不过多增加企业的利息负担,对经济不致造成高强度的“降温”.其三,最近不断蔓延的美国“次贷危机”,其重要原因是:随着美国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还贷负担不断加重.由此带来的启发是,货币政策应有更好的前瞻性,要防止利率过高导致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小,有利于不过于加重“房贷族”的还贷负担. 分析认为,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能会将央行从对冲成本困局中解脱出来.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用来购汇进行海外投资,不仅可以引导资本流出,改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对于央行来说,冲外汇占款的成本压力也可大大减轻,为央行提高升息频率提供有力支持.因此,预计央行还会根据通胀形势继续有升息举措. 分析认为,本轮物价上涨主要由猪肉和鲜菜等拉动,5.6%的增长率可能已经超过了官方的“警戒线”.总体上看,我国CPI增长已出现明显加速势头,全年的CPI增长可能维持在4%左右.不过,专家也指出,与1992年到1995年期间的上一次经济高增长期相比,当前我国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不必担心物价上涨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太大损害. 分析认为,本轮CPI上涨还属于温和性通货膨胀,仍将继续上涨,但处于可控范围.第一,当前的CPI上涨是前期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压力再次释放的结果.第二,粮食、猪肉等食品价格涨势将持续较长时间.第三,食品价格带动PPI中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第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政府很可能运用价格手段,上调资源产品价格.第五,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稳中有升,需求对CPI上涨的拉动力在增强.第六,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第七,货币投放过快使潜在的通胀压力在加大.第八,通胀压力笼罩全球,国际传导恐使中国难以独善其身.第九,到目前为止,本轮CPI上涨还属于温和性通货膨胀,处于可控范围. 分析认为,7月CPI增长5.6%并非超出市场预料,但在“通胀”预期之下,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步骤将放缓.目前来看,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上涨,如果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把握不好,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将更快上涨.食品带动的CPI走高是“结构性”通胀,在三季度之后,CPI将有所回落,届时各类改革措施将会跟进.中国的“结构性”通胀不可小视,食品价格在中国比较特殊,不能等同于其他西方经济体,经验显示在中国食品价格上涨会引起下游食品加工业以及其他多种产品的价格上涨.可以预见,“物价”上涨压力减缓之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才会要继续推进.据悉,今年宏观调控部门所定的资源性价格改革内容包括,适时推进天然气、水、热力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适当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分析认为,“高增长低通胀”日益成为新一轮长期增长周期的主要趋势.首先,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市场从供求基本平衡向相对过剩转变,这成为决定未来经济“高增长与低通胀”组合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从中长期来看,在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所带动的投资快速增长条件下,中国经济将会在继续较快增长的同时维持一个相对低的物价增长水平,不会发生明显的通胀.最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有利于我国价格总水平长期处于低位.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将继续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这将会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增长低通胀”态势. 二、钢铁出口强劲惹多国发难国家或将加速政策调控 8月9日,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势头.但与此同时,随着钢铁出口的大幅增加,我国钢铁企业今后或将遭遇到更多的贸易磨擦,国际反倾销大棒随时可能高悬在众多钢铁企业头上. 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钢材出口594万吨,同比增长66%,环比6月份下降42万吨.1~7月份累计出口钢材3970万吨,同比增长92.2%. 虽然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持续大幅度增加,但这种情况在下半年或将难以乐观. 第三次中美钢铁非正式对话已结束,虽然双方就中美钢铁贸易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交流,但会谈结果现在看来不是很乐观,美方表示,我国相关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将继续下去. 副秘书长张锦钢称美国的裁定毫无根据 美国继续发难欧盟旧事重提 除了美国的发难,欧盟也来“凑热闹”. 据了解,欧洲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AG)发言人表示,一些欧洲钢铁企业已经要求欧盟委员会针对进口自中国的钢铁启动反倾销程序. 目前,欧洲委员会决定,从8月28日开始对从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进口的硅铁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 中国硅铁反倾销税率35.5%,但指定的几个厂家的税率略低于这个水平;俄罗斯25.5%,有两家略低;埃及除两家外,所有厂家的反倾销税率为25.5%;哈萨克斯坦为33.9%. 市场人士预计,由于欧洲用户争抢订货,反倾销税可能导致硅铁进口价格上升.自欧洲铁合金协会向欧委会提出指控后,硅铁价格就逐步攀升. 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我国出口硅铁97.4万吨,同比增长36.86%,其中出口到欧盟的比利时有5.3万吨,同比增长97%;出口法国2.3万吨,同比增长239%;出口意大利3.5万吨,同比增长9.4%. 贸易商们认为,对中国的硅铁产品征税与欧盟硅铁供应不足的现状脱节.早前,在此事件的影响下,欧盟硅铁的价格已从6月份的800~830欧元/吨,快速上涨至935~960欧元/吨.“预计终裁结果将会维持原判.在初裁中,中国企业的税率比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埃及等国的都要高,这将大大降低我国硅铁产品的竞争力,国内企业不得不大幅压缩产能,直接的后果是,欧盟市场将被其他国家的同行夺走.”一家冶金企业的老总忧心忡忡地说. 此外,从商务部获悉,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发布公告,立案对原产于或出口自中国无缝油井管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期待反倾销安全预警机制 对于中国钢铁出口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纠纷,业内人士认为,在国际钢铁贸易中发生争端和不同意见,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倡导并坚持通过双边的协商、对话、交流,合理解决双方的分歧和矛盾.同时,我们也不放弃以法律手段维护行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对此,业内人士提出建议,希望国内能建立一个权威的反倾销安全预警机制,让所有涉及出口的企业都有一个准确的消息获知渠道. 对于如何解决钢铁贸易纠纷,中钢协表示,中国始终在坚持这样的原则:钢铁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适量出口.为此,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宏观调控的措施.中钢协认为,这些政策措施的效应将在今年下半年会有明显反映,届时,我国的钢铁产品出口增幅将大幅下降. 而记者从国内第一大钢铁企业宝钢集团了解到,该企业已建立起可持续通商原则,强调以市场及最终用户的需求为驱动,不单纯追求出口数量,将产品出口比例保持在适量区间内. 对于中国钢铁出口,中钢协的立场“坚定”,有关负责人一直对外表示,钢材大量出口不符合钢铁产业政策趋向,国家继续控制钢材出口,出口量应保持在钢铁总量的10%以内,但仅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10%,达到了13%. 7月份的钢材出口强劲之势出人意料,这可能促使国家加速出台抑制钢材出口的新调控措施.尽管对于10%这一指标合适与否仍然存在争议.但这一指标从某种程度上是亮出了中国钢材出口的底线,既是对国际市场的承诺,也是对钢材出口量的一种暗示性认可.国家还会有一个观察期.但7月份的出口量足应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国家可能会高度关注下一步的变化,甚至不排除研究新的应对措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张晓刚日前分析,受宏观调控、淘汰钢铁落后产能、抑制出口等因素影响,今年全年尤其是后几个月钢材消费将减弱. 初步分析,制约下半年钢铁行业利润增长有以下几个不利因素. 一是钢铁行业的产销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日益加剧.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以后,前五个月粗钢净出口同比增量占了国内粗钢生产增量的54%,国际贸易摩擦对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二是宏观调控.今年国家继续实行货币、金融双稳健政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也将面临多项抑制因素,如4-6月国家四次出台限制钢材出口的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出口退税率、加征出口关税、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等“组合拳”,而这些政策效应将在今年集中显现.受此影响,今年我国钢材消费强度将有所减弱,预计粗钢消费量将降至13%左右. 三是铁矿石价格上涨明显,钢铁企业成本上升较快,1-4月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同比上涨15.6%,而1-5月份国内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25%. 四是节能降耗已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钢铁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之首,必然要受到下半年陆续出台的针对高耗能行业的调控措施的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钢铁产量增幅将下降.今年是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规定淘汰200立方米以下高炉,20吨以下转炉、电炉的最后一年,国家将采取严厉措施淘汰这些落后产能. 以上几大因素对钢材消费的影响将主要在今年的后几个月体现出来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在最近召开的“2007年钢铁行业投资分析会”上表示,国内钢材的出口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是因为国际市场存在的刚性需求,出口退税等政策调控的不利因素是可以消化的.如果现在过度抑制钢铁出口,很可能会给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机会,等到竞争对手赶上来,我国钢铁产业的比较优势也就失去了. 三、节能减排严峻形势紧逼钢铁工业淘汰落后加快步伐 国家发改委认为,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将在近期重点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评制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同时,在年初已安排113亿元资金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又增加100亿元支持节能减排. 据悉,下半年,有关部门将水泥、焦炭、电石、铁合金、平板玻璃和钢铁(第二批)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分解到相关地区和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对电力、钢铁行业“上大压小”要求和其他政策规定,确定时限要求,确保完成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 此前,中钢协消息称,高耗能行业利润成倍增长,这一现象值得关注.预期下半年国家可能出台一系列针对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调控政策,以及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下半年高耗能行业、资源性行业和部分出口型行业利润将受到一定影响. 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落后炼铁高炉要按期淘汰,禁止转产铁合金;同时要举一反三,禁止落后生产能力转移,禁止落后生产设备转产. 通知指出,目前我国高炉铁合金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但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为逃避淘汰将300立方米以下的炼铁高炉盲目转产铁合金.由于这些高炉多达300多座,如全部转产可增加铁合金生产能力1000多万吨,将进一步加剧铁合金产能过剩的矛盾. 此外,一些地区以铁合金项目的名义盲目新建或改建了一批镍铬生铁高炉,有些地区还准备新建.这些镍铬生铁高炉装备比较落后,“三废”排放严重超标,热能利用效率低.同时由于该种高炉本质上就是炼铁高炉,以铁合金项目而不是炼铁项目要求建设实际上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国家发改委表示,上述问题如果进一步发展,将加剧铁合金产能过剩矛盾,严重冲击铁合金企业生产,影响落后炼铁高炉的淘汰进度,不利于钢铁行业和铁合金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 通知要求,各地落后炼铁高炉要按期淘汰,禁止转产铁合金,淘汰以炉体及风机、烧结、烟囱等设备设施拆除和生产场地平整为标准;对新建、拟建铁合金高炉项目,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不予核准和备案,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现有300立方米以下的镍铬生铁高炉按照炼铁高炉的要求限期淘汰,新建镍铬生铁高炉应严格按炼铁项目进行管理. 此外,对改变用途冶炼生铁的,按照炼铁高炉要求重新进行审核.其中,属于2005年8月以后建设的10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项目,不符合产业政策规定,应予以停产;属于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应予以淘汰. 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要对淘汰的落后高炉转产铁合金的情况以及在建铁合金高炉项目认真进行清理,并将处理结果于9月底前报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 通知还表示,各地区要“举一反三”,关注其他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情况,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禁止落后生产能力转移,禁止落后生产设备转产. 山西钢铁企业到2010年由370多家减至60家左右 近日,山西省政府公布了《山西省冶金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省钢铁企业由370多家减少到60家左右. 根据该规划,“十一五”期间该省冶金工业将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2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通过产能置换,企业联合重组,建设一批符合国家准入条件的钢铁项目,使全省钢铁企业由目前的370多家减少为60家左右,形成若干个5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优特钢生产基地,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基本实现铁、钢、材综合配套. 同时,山西省将优化钢种结构,加大钢种结构的调整,发展硅钢、新型建筑结构钢、优质合结钢、汽车用钢等品种. 四川下半年将重点淘汰349户落后产能. 27日,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2007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方案》,规划下半年重点淘汰的349户企业落后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焦化、铁合金等7个高耗能行业,预计实现节能148万吨标准煤,对下半年工业节能目标的贡献率为53.8%,对全年目标的贡献率为33.9%. 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将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9月1日至9月10日期间,协助各市(州)政府制定工作方案和确定淘汰进度;9月11日至10月30日期间为第二阶段,指导和督促各市(州)政府在9月30日以前完成工艺设备淘汰,10月30日以前完成企业关闭或整合关闭工作. 山东焦炭要淘汰430万吨落后产能 28日,山东省在焦化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现场会提出,从明年开始到2010年,山东焦炭要淘汰落后产能430万吨,全省焦炭产能控制在3000万吨左右;重点发展2—3户销售收入过50亿元、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培育1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吨焦耗洗精煤低于1.33吨,耗新水低于3.5吨. 目前山东省焦化行业突出存在着“三低一重”的问题.一是工艺装备水平低,全省将淘汰的高度低于4.3米的小焦炉还有64座,占山东全部焦炉的43%;二是资源利用率低,部分企业产品开发利用不充分,资源浪费严重;三是生产集中度低;四是污染比较严重. 记者从“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获悉,国务院国资委已经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任务列出具体时间表. 按照到“十一五”期末,央企要确保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总体目标,结合中央企业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2007至2009年钢铁业节能减排分解目标是: 2009年,钢铁行业各项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企业的主要产品单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6%,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3%. 四、钢铁业重组浪潮汹涌民营钢企急谋资本突围 近日,钢铁业的并购消息频传,不仅有宝邯共建、宝钢与包钢的战略合作,宝钢收购八一钢铁,还有武钢战略重组昆钢的重大事件,同时还传出武钢推进与攀钢战略合作的消息. 日前,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我国钢铁行业的跨地区合并重组,应该形成以鞍钢—本钢为核心的东北钢铁工业基地、以首钢—唐钢为核心的华北钢铁基地、以宝钢—马钢为核心的华东钢铁基地和以武钢—攀钢为核心的中西南钢铁工业基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中国钢铁领域跨区域并购浪潮开始蔓延,这种并购浪潮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 据统计,全球炼钢产能在未来三年内的增量合计大约为1亿吨.国内的粗钢产量的增速在2005年达到顶峰之后,已经开始逐渐回落,预计未来供给增速将不断减缓.钢铁行业的供求关系将不断改善.未来钢材出口的趋势不可扭转,钢材的出口将进一步改善国内钢铁行业的供求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性的钢铁并购已经展开.钢铁并购将改变钢铁行业集中度低的充分竞争格局,最终将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有利于钢铁行业提高对上游以及下游企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钢铁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将大大提高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 评级机构惠誉发表评论称,中国政府应鼓励更多市场化的行业并购重组,以便更好地利用目前钢价的上升周期;该机构认为,如果中国钢铁行业不进行更多市场化的收购和整合,大多钢企可能仍将以国内市场为主,并且暴露於国际钢铁业的景气周期和波动之中.而对于钢铁行业整合,中国钢铁企业似乎更倾向於战略联盟,而不是并购,这对于改善仍然高度分散化的产业结构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我们现在与一家美国资本达成了初步协议,计划明年初在美国上市.”江苏一家不愿透露身份的民营钢铁企业的许姓厂长告诉记者,他们企业与美国的这家公司签定了对赌协议,如果到期不能完成协议所规定的盈利目标,对方将成为他们公司的大股东. 许厂长告诉记者,据他所知,现在中国的众多民营钢铁企业都在寻求资本的运营,“数量至少30%以上,只是许多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没找到合适的对象.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华北和东北地区,相对来说,由于开放得较迟,意识相对落后,西部的钢铁企业在寻求外资合作方面也比较落后,资本运营基本上没有”. 许厂长的话并不乏事实印证. 8月20日,刚刚在香港上市的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的复星国际宣布,其与海南钢铁订立合资经营合同,总投资15亿元,成立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从事海内外开采及加工铁矿石等业务.这也是该公司上市后的第一笔收购.目前复星系已经参控股南钢、宁钢、建龙钢铁等诸多企业,有媒体甚至称,复星要把它的钢铁业打造成为“中国的米塔尔”. “吸引外资是纯粹的企业行为,国家有钢铁产业政策,对吸引外资有相关的审批制度,民营钢铁企业吸引外资也都需要通过审批.”中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表示,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会变,无论是国有钢铁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将在公平的竞争舞台上进行竞争. 重组浪潮来袭 对中国众多民营钢铁企业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国家的钢铁产业政策和国内钢铁业的重组浪潮. 今年以来,国内钢铁龙头老大宝钢集团掀起了一阵阵的并购整合潮.宝钢先后与新疆的八一钢铁、河北的邯郸钢铁及内蒙古的包头钢铁达成并购、重组、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这只不过是宝钢并购中国钢铁企业的开始,国家发改委对宝钢的积极支持,加上宝钢迅速发展规模的需要,今后的并购举动应该会更频繁. 另一大钢铁巨头武钢集团也不甘人后.8月1日刚刚并购了云南昆明钢铁,不日将并购攀钢集团的消息也流传甚久.武钢股份董秘赵浩表示,收购昆钢是该公司的扩张战略之一,未来还将并购更多公司,获取矿石来源并拓展东南亚市场,目前双方的合并还在集团层面,对上市公司还没有影响.但分析人士指出,这块资产不排除在未来装入上市公司. “鞍钢集团与本钢集团的联合重组在下半年将有实质突破.”前不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向媒体表示. 罗冰生认为,2006年全国产钢超过4亿吨,高居世界第一位,有钢铁生产企业760多家,年产量在50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21家,没有世界级钢铁企业,因此,从增强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考虑,应该组建几个年产量近亿吨的跨地区钢铁集团. 很明显,在中国钢铁企业的重组规划中,众多民营企业将处于被淘汰的地位. 30%以上民企或被淘汰 “虽然现在民营钢铁企业活得还不错,但3-5年之后,至少有30%以上的企业将被淘汰.”许厂长预测说,剩下70%的企业将会苦苦支撑,其中真正能剩下的,或许还会是30%. 许厂长表示,近年来,由于国际上对粗钢的生产要求不断变严,再加上国内外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中国许多民营钢铁企业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增加,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现象尤其突出.但是这种企业的规模很小,技术工艺水平根本达不到环保要求,只要国家的产业政策落到实处,这些企业所能等待的,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同样,在政策上,国家有关方面表示,淘汰落后产能将不再实行单一的行政措施.据了解,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已制定了产能退出机制初步方案,将采用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推动落后产能淘汰. 据悉,山东、湖南等省份已陆续开始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政府设立政府补偿资金,用来支持关停并转被淘汰企业.(大山Mysteel.com资讯部) 。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钢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年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年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钢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年人均用钢267公斤,预计2010年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钢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年7.5%。 二、“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年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年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年各地人均钢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钢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钢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钢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年,从各省市钢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年我国区域钢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华东、中南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年钢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年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钢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年的13.1%增长到2010年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年是36.22%,2005年是43%,2010年规划是47%。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年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年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钢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年需建筑用钢1723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年需建筑用钢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钢。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钢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年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年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钢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年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钢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钢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钢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钢产品)。今后钢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年实际在下降,由2000年的57%降到2005年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钢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钢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钢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钢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年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年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年有所提高,预计201O年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钢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2010年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9%,后两年7.5%预测,2010年GDP为27.29万亿,钢消费4.9亿吨(钢材4.7亿吨),增速前几年是7.6%,后几年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年钢消费5.6亿吨(钢材5.3亿吨),钢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钢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钢铁协会每年将对钢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年88604亿元相比,年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钢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钢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钢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钢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年钢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年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吨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年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一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年的10年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年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年均增长2.8%。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年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年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即使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钢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钢铁产业上凸现,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钢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大波动。 钢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年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年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钢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年粗钢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钢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年钢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年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钢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钢 2005年煤炭用钢870万吨;预计2010年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钢2005年720万吨,2010年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钢2005年150万吨,2010年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钢有新的要求。 (1)钢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钢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钢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钢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钢 2005年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年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钢,输送用钢,储备库用钢,石化用钢。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年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年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钢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钢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钢钢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钢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钢 至2010年,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年需管线钢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各年管线钢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年管线钢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太钢、本钢等。宝钢与武钢完成x8O管线钢研制,鞍钢和舞钢试制X80热轧钢板,并在巨龙钢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钢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钢板。 (3)进出口情况。2000年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年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钢厂管线钢的生产开发,管线钢基本不再进口,每年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钢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钢材的新要求:高钢级、高性能的管线钢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钢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钢 电力行业用钢2005年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钢。到2010年火电用钢平均年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钢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钢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钢管。 水电用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年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钢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钢材用量很大。近几年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钢。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钢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钢管平均每年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年核电用钢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年。 风电用钢。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具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年,国产风电设备的年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钢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钢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钢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钢轨约950万吨,平均每年铁路建设用钢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钢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钢轨数量将约15万吨/年。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年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年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钢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铁路用钢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年左右。 2005年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钢材在417万吨,2010年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钢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钢)。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钢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年为铺轨高峰期,每年需客运专线钢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年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钢轨约160万吨,平均每年约需4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年的铁路货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消费钢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钢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年比2000年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年~2005年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年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钢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年,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年。我国正处在长达20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年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钢材。 H型钢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钢产量从2001年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钢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钢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年的96.91%、2003年的109.41%下降到2005年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年H型钢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钢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钢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年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年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钢材1098万吨。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钢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钢需求为:2010年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钢85%,2010年造船行业年需钢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钢 1.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年我们用390万吨钢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钢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钢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钢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钢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年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钢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钢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钢板,让更多的钢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钢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用钢2700万吨,预计2010年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钢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钢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钢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年家电行业钢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年钢材消费年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钢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钢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钢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年,在今后10年,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年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年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年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年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年自行车用钢200万吨,预计2010年用钢260万吨。其中窄带钢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具、建筑五金、不锈钢制品、锁具、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具。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具、锁具、燃气用具、不锈钢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具、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具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具、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具、随车工具、建筑工具、防爆工具、小型电动工具、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钢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钢材占有率在95%;到2010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年钢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年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年钢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年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钢消费2005年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年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具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钢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钢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钢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钢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年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年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钢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年人均用钢267公斤,预计2010年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钢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年7.5%。 二、“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年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年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年各地人均钢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钢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钢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钢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年,从各省市钢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年我国区域钢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华东、中南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年钢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年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钢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年的13.1%增长到2010年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年是36.22%,2005年是43%,2010年规划是47%。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年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年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钢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年需建筑用钢1723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年需建筑用钢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钢。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钢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年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年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钢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年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钢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钢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钢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钢产品)。今后钢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年实际在下降,由2000年的57%降到2005年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钢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钢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钢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钢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年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年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年有所提高,预计201O年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钢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2010年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9%,后两年7.5%预测,2010年GDP为27.29万亿,钢消费4.9亿吨(钢材4.7亿吨),增速前几年是7.6%,后几年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年钢消费5.6亿吨(钢材5.3亿吨),钢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钢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钢铁协会每年将对钢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年88604亿元相比,年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钢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钢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钢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钢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年钢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年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吨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年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一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年的10年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年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年均增长2.8%。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年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年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即使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钢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钢铁产业上凸现,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钢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大波动。 钢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年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年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钢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年粗钢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钢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年钢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年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钢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钢 2005年煤炭用钢870万吨;预计2010年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钢2005年720万吨,2010年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钢2005年150万吨,2010年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钢有新的要求。 (1)钢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钢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钢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钢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钢 2005年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年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钢,输送用钢,储备库用钢,石化用钢。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年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年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钢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钢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钢钢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钢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钢 至2010年,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年需管线钢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各年管线钢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年管线钢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太钢、本钢等。宝钢与武钢完成x8O管线钢研制,鞍钢和舞钢试制X80热轧钢板,并在巨龙钢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钢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钢板。 (3)进出口情况。2000年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年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钢厂管线钢的生产开发,管线钢基本不再进口,每年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钢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钢材的新要求:高钢级、高性能的管线钢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钢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钢 电力行业用钢2005年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钢。到2010年火电用钢平均年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钢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钢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钢管。 水电用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年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钢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钢材用量很大。近几年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钢。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钢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钢管平均每年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年核电用钢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年。 风电用钢。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具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年,国产风电设备的年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钢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钢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钢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钢轨约950万吨,平均每年铁路建设用钢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钢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钢轨数量将约15万吨/年。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年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年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钢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铁路用钢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年左右。 2005年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钢材在417万吨,2010年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钢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钢)。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钢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年为铺轨高峰期,每年需客运专线钢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年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钢轨约160万吨,平均每年约需4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年的铁路货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消费钢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钢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年比2000年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年~2005年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年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钢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年,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年。我国正处在长达20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年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钢材。 H型钢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钢产量从2001年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钢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钢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年的96.91%、2003年的109.41%下降到2005年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年H型钢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钢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钢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年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年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钢材1098万吨。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钢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钢需求为:2010年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钢85%,2010年造船行业年需钢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钢 1.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年我们用390万吨钢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钢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钢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钢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钢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年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钢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钢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钢板,让更多的钢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钢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用钢2700万吨,预计2010年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钢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钢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钢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年家电行业钢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年钢材消费年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钢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钢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钢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年,在今后10年,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年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年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年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年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年自行车用钢200万吨,预计2010年用钢260万吨。其中窄带钢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具、建筑五金、不锈钢制品、锁具、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具。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具、锁具、燃气用具、不锈钢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具、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具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具、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具、随车工具、建筑工具、防爆工具、小型电动工具、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钢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钢材占有率在95%;到2010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年钢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年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年钢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年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钢消费2005年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年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具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钢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钢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钢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