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东北铁矿石自给

更新时间:2024-04-24

快讯播报

东北铁矿石自给快讯

2024-04-16 09:15

4月16日Mysteel统计中国45港进口铁矿石库存总量14656.54万吨,环比上周一增加190万吨,47港库存总量15296.54万吨,环比增加245万吨。周期内铁矿石到港增加,铁矿石卸货入库量增多促使港口进口矿库存延续增势,同时因后半周存在集中到港现象,港口压港有所提升。具体地区来看,华北和华南两区域库存增幅较为明显,华东库存增幅次之,沿江港库稳中趋增,而东北区域港库环比小幅回落。

2024-03-26 08:36

3月26日Mysteel统计中国45港进口铁矿石库存总量14469.17万吨,环比上周一增加1.6%,47港库存总量14979.17万吨,环比增加1.4%。具体地区来看,本周除东北地区港口进口矿库存稳中趋降外,其余地区港口库存较上周一均有不同程度的累库,其中华东地区随着区域内铁矿石到港增加,卸货入库量增多,导致区域内港口库存增量相对明显。

2024-03-05 08:43

3月5日Mysteel统计中国45港进口铁矿石库存总量13861.44万吨,环比上周一增加87万吨,47港库存总量14359.44万吨,环比增加89万吨。具体来看,本周沿江库存增量相对明显,华北次之,华东增幅较缓和,而华南和东北两区域库存较上周一均有小幅去库。

2024-02-06 08:35

02月06日Mysteel统计中国45港进口铁矿石库存总量13130.79万吨,环比上周一增加1.4%,47港库存总量13700.79万吨,环比增加1.7%。目前港口卸货效率良好,周期内卸货入库总量超过疏港总量,因此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分区域来看,本期各区域港库均有不同幅度的累库,其中华北和沿江两区域港库增幅相对明显,东北和华南库存增幅次之,而华东库存增幅相对较小。

2024-01-30 08:39

1月30日Mysteel统计中国45港进口铁矿石库存总量12943.36万吨,环比上周一增加276万吨,47港库存总量13478.36万吨,环比增加221万吨。周期内铁矿石卸货入库量增多,港口进口矿库存延续累库局势,同时随着到港下滑,压港逐步转化为库存,致使港口在港船数减量明显。具体区域来看,本期库存增幅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区域港库增幅最为明显,同时区域内压港现象得到缓解;华东和东北两区域港库增幅相对较少。另外,本期华南和沿江两区域港口库存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去库。

东北铁矿石自给价格行情

东北铁矿石自给相关资讯

  • 五家银行“组团”助力建龙集团思山岭铁矿项目建设

    今年5月,在渤海银行、浙商银行、盛京银行、营口银行4家金融同业的协助下,兴业银行牵头组建的35亿银团贷款成功落地,为探索“政银企合作模式”开辟了新的思路未来,兴业银行将切实履行牵头行及代理行职责,与众多优秀的金融同业一起,为项目的顺利投产保驾护航 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志祥对本溪市委书记吴澜、市长吴世民及出席签约仪式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思山岭铁矿是首批入选国家“基石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的建设投产对提升东北区域钢铁企业铁矿石自给率,保障国家铁矿资源安全和支撑辽宁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供给侧改革提振全球需求 大宗商品再现中国时刻

    “9月的贸易表现再一次增强了宏观经济的乐观情绪,内外需共振向好,也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实质基础,贸易改善以及背后隐含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稳步修复,加上贸易环境和国内宏观环境的保驾护航,我们坚持对实体经济的乐观情绪”东北证券分析师许俊称 具体投资方面,魏伟建议,投资者可关注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大、铁矿石自给率较高的太钢不锈、高端产品出口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表现,以及有望直接受益采暖季环保限产、业绩弹性较大的股票等。

  • 中国供给侧改革提振全球需求 大宗商品再现中国时刻

    “9月的贸易表现再一次增强了宏观经济的乐观情绪,内外需共振向好,也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实质基础,贸易改善以及背后隐含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稳步修复,加上贸易环境和国内宏观环境的保驾护航,我们坚持对实体经济的乐观情绪”东北证券分析师许俊称 具体投资方面,魏伟建议,投资者可关注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大、铁矿石自给率较高的太钢不锈、高端产品出口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表现,以及有望直接受益采暖季环保限产、业绩弹性较大的股票等。

  • 伊朗穆巴拉克钢铁公司瞄准扩大出口

    随着产能的扩大,MSC还将提高原料自给率,其在东北部的铁矿石储量丰富,预计2017年2月新建的球团矿厂和选矿厂将投产此外,作为扩建项目的一部分,新的板坯连铸设备将在2017年3月试运转,届时将消除生产瓶颈,提高产量,使之达到年产能720万吨的满负荷运转

  • 中国钢铁行业区域经营环境分析

    2、区域铁矿石资源 区域铁矿石资源:中国铁矿石资源储量及产量区域分化大,其中华北、西南和东北地区产量占比位居前三;未来,国际铁矿石价格仍有下行空间,区域铁矿石自给率越高,特别是供给渠道缺乏弹性的区域(交通便利性差且运输成本高企的地区,如新疆地区),成本方面的拖累越明显 储量方面,2014年,我国铁矿石储量约为230亿吨。

  • Mysteel:国内在建铁矿山产能释放预测

    在2011-2015年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仍将是新增产量的主要地区,主要新建的矿山则是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和鞍钢矿业下属矿山新建和扩建工程而2016-2020年,东北地区则将取代华北地区成为新增产量的主要来源这仅是现有项目的投产计划在2011-2020年之间相信仍会有不少项目立项审批建设 四.国产矿供应能力稳定增长 为了完善鼓励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加大新矿山建设步伐,挖掘老矿山生产潜力,“十二五”冶金矿山行业规划提到,到2015年全国铁矿石原矿产量将达到15亿吨,保证40%的铁矿资源自给率。

  • 2月17日行业随笔

    【矿石】:马钢抓紧矿山建设,铁矿石自给率有望突破30% 【钢厂】:鑫源泰与邯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东北特钢集团模具钢预硬化生产线投产日上集团拟投资6亿元扩充钢结构产能(未来,Mysteel国际部,请勿转载)

  • 黄金干:焦炭不会成为“铁矿石第二”

    7月13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在“2011东北亚煤炭交易会”上表示,我国的焦炭产能规模大,且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基本可以实现自给,焦炭不会成为“铁矿石第二” 据黄金干介绍,我国的焦炭需求量巨大,去年全年焦炭消费量接近了全球消费量的66%。

  • Mysteel:南北钢材市场走势差异性分析

    我国铁矿石资源分布不均,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主要的矿产带,而南方地区明显偏少,南方主要钢厂的矿石自给率远低于北方在铁矿石价格对钢企盈利水平构成重要影响的今天,对上游原材料的控制愈发显得重要 3、北方市场价格变化滞后、波动幅度大、下跌速度快、深跌现象普遍 南方地区价格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敏,尤其是华东市场,其价格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在每次变化中都最先动作,其他地区明显滞后,华北反应最慢。

  • Mysteel:南北钢材市场走势差异性分析

    我国铁矿石资源分布不均,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主要的矿产带,而南方地区明显偏少,南方主要钢厂的矿石自给率远低于北方在铁矿石价格对钢企盈利水平构成重要影响的今天,对上游原材料的控制愈发显得重要 3、北方市场价格变化滞后、波动幅度大、下跌速度快、深跌现象普遍 南方地区价格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敏,尤其是华东市场,其价格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在每次变化中都最先动作,其他地区明显滞后,华北反应最慢。

  • Mysteel:南北钢材市场走势差异性分析

    我国铁矿石资源分布不均,华北和东北地区是主要的矿产带,而南方地区明显偏少,南方主要钢厂的矿石自给率远低于北方在铁矿石价格对钢企盈利水平构成重要影响的今天,对上游原材料的控制愈发显得重要 3、北方市场价格变化滞后、波动幅度大、下跌速度快、深跌现象普遍 南方地区价格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敏,尤其是华东市场,其价格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在每次变化中都最先动作,其他地区明显滞后,华北反应最慢。

  • 中国最大铁矿区全力扩产应对进口矿石危机

    三季度来临,随着全球三大矿山巨头纷纷提出上调矿价,中国钢铁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成本困境。在中国最大铁矿区辽宁鞍山-本溪地区,一轮国有钢企的矿山扩产工程拉开帷幕。依托老矿山改扩建和新矿山开发,大型钢企鞍钢、本钢均已确立“矿石倍增”计划,以降低对进口铁矿的倚重。 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鞍本地区,是中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铁成矿带。坐落于此的鞍山钢铁集团和辽宁本溪钢铁集团,是中国铁矿自给率最高的钢铁企业。但随着近年来“两钢”产能不断扩大,自有矿山服役期超长,到2009年,鞍钢、本钢的铁矿自给率均从最高时的80%,降至60%左右。在进口铁矿逐年提价背景下,“两钢”以铁矿资源保持传统竞争优势,显得尤为迫切。 “本钢矿业一个规模庞大的扩产计划,正在快速推进之中。”本钢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烈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通过对亚洲最大单体铁矿——南芬铁矿和歪头山铁矿扩建,到2010年末,本钢将具备产矿石2000万吨、铁精矿850万吨的产能。 从去年开始,本钢还连续启动徐家堡、贾家堡、花岭沟、棉花堡四座铁矿的开发建设,四矿已探明总储量4.33亿吨。计划6年内总投资近60亿元,建成达产后,本钢自产铁精矿可增加至1140万吨,铁矿石产量超过3000万吨。 “另外,与大台沟铁矿的合作开发也正在洽谈中。”高烈说。距本钢厂区以南仅20公里的本溪大台沟铁矿已探明可控制储量33.9亿吨,远景储量近百亿吨。去年夏天,自从这一世界最大单体铁矿被发现的消息公布以来,其开发进展就备受钢铁行业关注。 6中旬,前来辽宁参加招商活动的深圳万利加集团董事长李伟波向记者表示,万利加下辖的深圳亿众鑫矿业有限公司作为探矿投资单位,正在推进大台沟铁矿的合作开发。大台沟铁矿一期工程拟于2016年投产,年产矿石3000万吨,铁精矿1000万吨。他透露,“集团将于7月与本钢签订合作开发大台沟铁矿的协议。” 与本钢类似,坐落于辽宁的另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集团,也加快了自有矿山建设步伐。鞍钢集团今年3月底宣布,鞍钢老区铁矿山改扩建项目得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中国最大铁矿扩产规划。鞍钢以自筹资金的方式,总投资147亿余元,改扩建位于鞍钢本部周边10余座老矿山及选矿场。 鞍钢矿业公司总经理邵安林介绍说,通过实施这一项目,到2015年,鞍钢铁矿石年产量将达到6850万吨,铁精矿年产量将达到2300万吨以上,分别比现有规模增加2250万吨和800万吨。到2020年,铁矿石年产量将达9200万吨,比现在翻一番。 分析人士说,近年来中国铁矿石进口形势严峻。今年上半年,执行多年的铁矿石进口长协价机制被打破,变成了由跨国矿山集团主导的按季度定价。进入三季度,三大矿山均提出矿价将在二季度价格基础上,再涨19%到35%。“虽然最终幅度还没有确定,但是涨价几成定局。”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钢铁业今后几年将面临巨大困难。而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提高铁矿自给率,则成为中国钢厂应对不断高企的成本危机,逆势下保持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业内人士介绍说,2001年到2008年,中国铁矿资源保有储量从581亿吨增加到624亿吨,增加了43亿吨,但是真正获得开发利用的还不足50%。 “中国并不缺乏铁矿资源。关键问题是,在当前中国钢铁产能快速扩张的形势下,自有矿山建设必须跟上。否则,我们仍会是‘守着青山无柴烧’,难以改变铁矿供给受制于人局面。”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探局专家张永金说。 当然,中国大规模开发自有铁矿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铁矿资源绝大多数为贫矿,采选成本较高。而进口富矿的开采成本极低,一旦其价格下跌,中国一批铁矿企业很可能重新陷入亏损境地。因此,中国矿山企业要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降低铁矿生产成本,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一席之地。(来源:新华网) 。

  • 中国最大铁矿区全力扩产应对进口矿石危机

    三季度来临,随着全球三大矿山巨头纷纷提出上调矿价,中国钢铁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成本困境。在中国最大铁矿区辽宁鞍山-本溪地区,一轮国有钢企的矿山扩产工程拉开帷幕。依托老矿山改扩建和新矿山开发,大型钢企鞍钢、本钢均已确立“矿石倍增”计划,以降低对进口铁矿的倚重。 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鞍本地区,是中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铁成矿带。坐落于此的鞍山钢铁集团和辽宁本溪钢铁集团,是中国铁矿自给率最高的钢铁企业。但随着近年来“两钢”产能不断扩大,自有矿山服役期超长,到2009年,鞍钢、本钢的铁矿自给率均从最高时的80%,降至60%左右。在进口铁矿逐年提价背景下,“两钢”以铁矿资源保持传统竞争优势,显得尤为迫切。 “本钢矿业一个规模庞大的扩产计划,正在快速推进之中。”本钢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烈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通过对亚洲最大单体铁矿——南芬铁矿和歪头山铁矿扩建,到2010年末,本钢将具备产矿石2000万吨、铁精矿850万吨的产能。 从去年开始,本钢还连续启动徐家堡、贾家堡、花岭沟、棉花堡四座铁矿的开发建设,四矿已探明总储量4.33亿吨。计划6年内总投资近60亿元,建成达产后,本钢自产铁精矿可增加至1140万吨,铁矿石产量超过3000万吨。 “另外,与大台沟铁矿的合作开发也正在洽谈中。”高烈说。距本钢厂区以南仅20公里的本溪大台沟铁矿已探明可控制储量33.9亿吨,远景储量近百亿吨。去年夏天,自从这一世界最大单体铁矿被发现的消息公布以来,其开发进展就备受钢铁行业关注。 6中旬,前来辽宁参加招商活动的深圳万利加集团董事长李伟波向记者表示,万利加下辖的深圳亿众鑫矿业有限公司作为探矿投资单位,正在推进大台沟铁矿的合作开发。大台沟铁矿一期工程拟于2016年投产,年产矿石3000万吨,铁精矿1000万吨。他透露,“集团将于7月与本钢签订合作开发大台沟铁矿的协议。” 与本钢类似,坐落于辽宁的另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集团,也加快了自有矿山建设步伐。鞍钢集团今年3月底宣布,鞍钢老区铁矿山改扩建项目得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中国最大铁矿扩产规划。鞍钢以自筹资金的方式,总投资147亿余元,改扩建位于鞍钢本部周边10余座老矿山及选矿场。 鞍钢矿业公司总经理邵安林介绍说,通过实施这一项目,到2015年,鞍钢铁矿石年产量将达到6850万吨,铁精矿年产量将达到2300万吨以上,分别比现有规模增加2250万吨和800万吨。到2020年,铁矿石年产量将达9200万吨,比现在翻一番。 分析人士说,近年来中国铁矿石进口形势严峻。今年上半年,执行多年的铁矿石进口长协价机制被打破,变成了由跨国矿山集团主导的按季度定价。进入三季度,三大矿山均提出矿价将在二季度价格基础上,再涨19%到35%。“虽然最终幅度还没有确定,但是涨价几成定局。”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钢铁业今后几年将面临巨大困难。而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提高铁矿自给率,则成为中国钢厂应对不断高企的成本危机,逆势下保持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业内人士介绍说,2001年到2008年,中国铁矿资源保有储量从581亿吨增加到624亿吨,增加了43亿吨,但是真正获得开发利用的还不足50%。 “中国并不缺乏铁矿资源。关键问题是,在当前中国钢铁产能快速扩张的形势下,自有矿山建设必须跟上。否则,我们仍会是‘守着青山无柴烧’,难以改变铁矿供给受制于人局面。”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探局专家张永金说。 当然,中国大规模开发自有铁矿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铁矿资源绝大多数为贫矿,采选成本较高。而进口富矿的开采成本极低,一旦其价格下跌,中国一批铁矿企业很可能重新陷入亏损境地。因此,中国矿山企业要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降低铁矿生产成本,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一席之地。(来源:新华网) 。

  • 中国最大铁矿区扩产应对进口矿石危机

    三季度来临,随着全球三大矿山巨头纷纷提出上调矿价,中国钢铁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成本困境。在中国最大铁矿区辽宁鞍山-本溪地区,一轮国有钢企的矿山扩产工程拉开帷幕。依托老矿山改扩建和新矿山开发,大型钢企鞍钢、本钢均已确立“矿石倍增”计划,以降低对进口铁矿的倚重。 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鞍本地区,是中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铁成矿带。坐落于此的鞍山钢铁集团和辽宁本溪钢铁集团,是中国铁矿自给率最高的钢铁企业。但随着近年来“两钢”产能不断扩大,自有矿山服役期超长,到2009年,鞍钢、本钢的铁矿自给率均从最高时的80%,降至60%左右。在进口铁矿逐年提价背景下,“两钢”以铁矿资源保持传统竞争优势,显得尤为迫切。 “本钢矿业一个规模庞大的扩产计划,正在快速推进之中。”本钢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烈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通过对亚洲最大单体铁矿——南芬铁矿和歪头山铁矿扩建,到2010年末,本钢将具备产矿石2000万吨、铁精矿850万吨的产能。 从去年开始,本钢还连续启动徐家堡、贾家堡、花岭沟、棉花堡四座铁矿的开发建设,四矿已探明总储量4.33亿吨。计划6年内总投资近60亿元,建成达产后,本钢自产铁精矿可增加至1140万吨,铁矿石产量超过3000万吨。 “另外,与大台沟铁矿的合作开发也正在洽谈中。”高烈说。距本钢厂区以南仅20公里的本溪大台沟铁矿已探明可控制储量33.9亿吨,远景储量近百亿吨。去年夏天,自从这一世界最大单体铁矿被发现的消息公布以来,其开发进展就备受钢铁行业关注。 6中旬,前来辽宁参加招商活动的深圳万利加集团董事长李伟波向记者表示,万利加下辖的深圳亿众鑫矿业有限公司作为探矿投资单位,正在推进大台沟铁矿的合作开发。大台沟铁矿一期工程拟于2016年投产,年产矿石3000万吨,铁精矿1000万吨。他透露,“集团将于7月与本钢签订合作开发大台沟铁矿的协议。” 与本钢类似,坐落于辽宁的另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集团,也加快了自有矿山建设步伐。鞍钢集团今年3月底宣布,鞍钢老区铁矿山改扩建项目得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中国最大铁矿扩产规划。鞍钢以自筹资金的方式,总投资147亿余元,改扩建位于鞍钢本部周边10余座老矿山及选矿场。 鞍钢矿业公司总经理邵安林介绍说,通过实施这一项目,到2015年,鞍钢铁矿石年产量将达到6850万吨,铁精矿年产量将达到2300万吨以上,分别比现有规模增加2250万吨和800万吨。到2020年,铁矿石年产量将达9200万吨,比现在翻一番。 业内分析师说,近年来中国铁矿石进口形势严峻。今年上半年,执行多年的铁矿石进口长协价机制被打破,变成了由跨国矿山集团主导的按季度定价。进入三季度,三大矿山均提出矿价将在二季度价格基础上,再涨19%到35%。“虽然最终幅度还没有确定,但是涨价几成定局。”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钢铁业今后几年将面临巨大困难。而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提高铁矿自给率,则成为中国钢厂应对不断高企的成本危机,逆势下保持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分析师介绍说,2001年到2008年,中国铁矿资源保有储量从581亿吨增加到624亿吨,增加了43亿吨,但是真正获得开发利用的还不足50%。 “中国并不缺乏铁矿资源。关键问题是,在当前中国钢铁产能快速扩张的形势下,自有矿山建设必须跟上。否则,我们仍会是‘守着青山无柴烧’,难以改变铁矿供给受制于人局面。”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探局专家张永金说。 当然,中国大规模开发自有铁矿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另有分析师说,中国铁矿资源绝大多数为贫矿,采选成本较高。而进口富矿的开采成本极低,一旦其价格下跌,中国一批铁矿企业很可能重新陷入亏损境地。因此,中国矿山企业要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降低铁矿生产成本,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一席之地。(来源:新华网) 。

  • 中国最大铁矿区全力扩产应对进口矿石危机

    三季度来临,随着全球三大矿山巨头纷纷提出上调矿价,中国钢铁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成本困境。在中国最大铁矿区辽宁鞍山-本溪地区,一轮国有钢企的矿山扩产工程拉开帷幕。依托老矿山改扩建和新矿山开发,大型钢企鞍钢、本钢均已确立“矿石倍增”计划,以降低对进口铁矿的倚重。 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鞍本地区,是中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铁成矿带。坐落于此的鞍山钢铁集团和辽宁本溪钢铁集团,是中国铁矿自给率最高的钢铁企业。但随着近年来“两钢”产能不断扩大,自有矿山服役期超长,到2009年,鞍钢、本钢的铁矿自给率均从最高时的80%,降至60%左右。在进口铁矿逐年提价背景下,“两钢”以铁矿资源保持传统竞争优势,显得尤为迫切。 “本钢矿业一个规模庞大的扩产计划,正在快速推进之中。”本钢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烈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通过对亚洲最大单体铁矿——南芬铁矿和歪头山铁矿扩建,到2010年末,本钢将具备产矿石2000万吨、铁精矿850万吨的产能。 从去年开始,本钢还连续启动徐家堡、贾家堡、花岭沟、棉花堡四座铁矿的开发建设,四矿已探明总储量4.33亿吨。计划6年内总投资近60亿元,建成达产后,本钢自产铁精矿可增加至1140万吨,铁矿石产量超过3000万吨。 “另外,与大台沟铁矿的合作开发也正在洽谈中。”高烈说。距本钢厂区以南仅20公里的本溪大台沟铁矿已探明可控制储量33.9亿吨,远景储量近百亿吨。去年夏天,自从这一世界最大单体铁矿被发现的消息公布以来,其开发进展就备受钢铁行业关注。 6中旬,前来辽宁参加招商活动的深圳万利加集团董事长李伟波向记者表示,万利加下辖的深圳亿众鑫矿业有限公司作为探矿投资单位,正在推进大台沟铁矿的合作开发。大台沟铁矿一期工程拟于2016年投产,年产矿石3000万吨,铁精矿1000万吨。他透露,“集团将于7月与本钢签订合作开发大台沟铁矿的协议。” 与本钢类似,坐落于辽宁的另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集团,也加快了自有矿山建设步伐。鞍钢集团今年3月底宣布,鞍钢老区铁矿山改扩建项目得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中国最大铁矿扩产规划。鞍钢以自筹资金的方式,总投资147亿余元,改扩建位于鞍钢本部周边10余座老矿山及选矿场。 鞍钢矿业公司总经理邵安林介绍说,通过实施这一项目,到2015年,鞍钢铁矿石年产量将达到6850万吨,铁精矿年产量将达到2300万吨以上,分别比现有规模增加2250万吨和800万吨。到2020年,铁矿石年产量将达9200万吨,比现在翻一番。 分析人士说,近年来中国铁矿石进口形势严峻。今年上半年,执行多年的铁矿石进口长协价机制被打破,变成了由跨国矿山集团主导的按季度定价。进入三季度,三大矿山均提出矿价将在二季度价格基础上,再涨19%到35%。“虽然最终幅度还没有确定,但是涨价几成定局。”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钢铁业今后几年将面临巨大困难。而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提高铁矿自给率,则成为中国钢厂应对不断高企的成本危机,逆势下保持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业内人士介绍说,2001年到2008年,中国铁矿资源保有储量从581亿吨增加到624亿吨,增加了43亿吨,但是真正获得开发利用的还不足50%。 “中国并不缺乏铁矿资源。关键问题是,在当前中国钢铁产能快速扩张的形势下,自有矿山建设必须跟上。否则,我们仍会是‘守着青山无柴烧’,难以改变铁矿供给受制于人局面。”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探局专家张永金说。 当然,中国大规模开发自有铁矿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铁矿资源绝大多数为贫矿,采选成本较高。而进口富矿的开采成本极低,一旦其价格下跌,中国一批铁矿企业很可能重新陷入亏损境地。因此,中国矿山企业要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降低铁矿生产成本,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一席之地。(来源:新华网) 。

  • 中国最大铁矿区全力扩产应对进口矿石危机

    三季度来临,随着全球三大矿山巨头纷纷提出上调矿价,中国钢铁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成本困境。在中国最大铁矿区辽宁鞍山-本溪地区,一轮国有钢企的矿山扩产工程拉开帷幕。依托老矿山改扩建和新矿山开发,大型钢企鞍钢、本钢均已确立“矿石倍增”计划,以降低对进口铁矿的倚重。 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鞍本地区,是中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铁成矿带。坐落于此的鞍山钢铁集团和辽宁本溪钢铁集团,是中国铁矿自给率最高的钢铁企业。但随着近年来“两钢”产能不断扩大,自有矿山服役期超长,到2009年,鞍钢、本钢的铁矿自给率均从最高时的80%,降至60%左右。在进口铁矿逐年提价背景下,“两钢”以铁矿资源保持传统竞争优势,显得尤为迫切。 “本钢矿业一个规模庞大的扩产计划,正在快速推进之中。”本钢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烈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通过对亚洲最大单体铁矿——南芬铁矿和歪头山铁矿扩建,到2010年末,本钢将具备产矿石2000万吨、铁精矿850万吨的产能。 从去年开始,本钢还连续启动徐家堡、贾家堡、花岭沟、棉花堡四座铁矿的开发建设,四矿已探明总储量4.33亿吨。计划6年内总投资近60亿元,建成达产后,本钢自产铁精矿可增加至1140万吨,铁矿石产量超过3000万吨。 “另外,与大台沟铁矿的合作开发也正在洽谈中。”高烈说。距本钢厂区以南仅20公里的本溪大台沟铁矿已探明可控制储量33.9亿吨,远景储量近百亿吨。去年夏天,自从这一世界最大单体铁矿被发现的消息公布以来,其开发进展就备受钢铁行业关注。 6中旬,前来辽宁参加招商活动的深圳万利加集团董事长李伟波向记者表示,万利加下辖的深圳亿众鑫矿业有限公司作为探矿投资单位,正在推进大台沟铁矿的合作开发。大台沟铁矿一期工程拟于2016年投产,年产矿石3000万吨,铁精矿1000万吨。他透露,“集团将于7月与本钢签订合作开发大台沟铁矿的协议。” 与本钢类似,坐落于辽宁的另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集团,也加快了自有矿山建设步伐。鞍钢集团今年3月底宣布,鞍钢老区铁矿山改扩建项目得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中国最大铁矿扩产规划。鞍钢以自筹资金的方式,总投资147亿余元,改扩建位于鞍钢本部周边10余座老矿山及选矿场。 鞍钢矿业公司总经理邵安林介绍说,通过实施这一项目,到2015年,鞍钢铁矿石年产量将达到6850万吨,铁精矿年产量将达到2300万吨以上,分别比现有规模增加2250万吨和800万吨。到2020年,铁矿石年产量将达9200万吨,比现在翻一番。 分析人士说,近年来中国铁矿石进口形势严峻。今年上半年,执行多年的铁矿石进口长协价机制被打破,变成了由跨国矿山集团主导的按季度定价。进入三季度,三大矿山均提出矿价将在二季度价格基础上,再涨19%到35%。“虽然最终幅度还没有确定,但是涨价几成定局。”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钢铁业今后几年将面临巨大困难。而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提高铁矿自给率,则成为中国钢厂应对不断高企的成本危机,逆势下保持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业内人士介绍说,2001年到2008年,中国铁矿资源保有储量从581亿吨增加到624亿吨,增加了43亿吨,但是真正获得开发利用的还不足50%。 “中国并不缺乏铁矿资源。关键问题是,在当前中国钢铁产能快速扩张的形势下,自有矿山建设必须跟上。否则,我们仍会是‘守着青山无柴烧’,难以改变铁矿供给受制于人局面。”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探局专家张永金说。 当然,中国大规模开发自有铁矿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铁矿资源绝大多数为贫矿,采选成本较高。而进口富矿的开采成本极低,一旦其价格下跌,中国一批铁矿企业很可能重新陷入亏损境地。因此,中国矿山企业要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降低铁矿生产成本,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一席之地。(来源:新华网) 。

  • 一周国际钢铁动态(04.06-04.12)

    此外,安赛乐米塔尔还收购了位于加拿大东北部地区的铁矿石及球团生产商Wabush矿业公司,同时期待到委内瑞拉和巴西开矿 目前,安赛乐米塔尔已控制逾100亿吨铁矿石,矿山遍及非洲波斯尼亚、南非、阿尔及利亚以及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美国,可满足矿石需求的45%,预计到2012年所有的矿产项目投产后,铁矿石自给率将达到设定目标70%,基本实现自给,满足粗钢年产能增至1.3亿吨的需求。

  • 一周国际钢铁动态(04.06-04.12)

    此外,安赛乐米塔尔还收购了位于加拿大东北部地区的铁矿石及球团生产商Wabush矿业公司,同时期待到委内瑞拉和巴西开矿 目前,安赛乐米塔尔已控制逾100亿吨铁矿石,矿山遍及非洲波斯尼亚、南非、阿尔及利亚以及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美国,可满足矿石需求的45%,预计到2012年所有的矿产项目投产后,铁矿石自给率将达到设定目标70%,基本实现自给,满足粗钢年产能增至1.3亿吨的需求。

  • 一周国际钢铁动态(04.06-04.12)

    此外,安赛乐米塔尔还收购了位于加拿大东北部地区的铁矿石及球团生产商Wabush矿业公司,同时期待到委内瑞拉和巴西开矿 目前,安赛乐米塔尔已控制逾100亿吨铁矿石,矿山遍及非洲波斯尼亚、南非、阿尔及利亚以及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美国,可满足矿石需求的45%,预计到2012年所有的矿产项目投产后,铁矿石自给率将达到设定目标70%,基本实现自给,满足粗钢年产能增至1.3亿吨的需求。

  • 外资参股并购行为对我国钢铁业的影响

    钢铁产业是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产业,这一属性,已从根本上决定了钢铁产业在我国未来10年上演西方百年并购史进程中的相对特殊性(与外资并购对应的是“绿地投资”,即合资、独资新建企业),且这一特殊性已较为充分地体现在2005年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其对外资公司在产权、产量、资金实力等方面做出了严格限制:境外钢铁企业必须具备钢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年产量必须达到1000万吨以上。即目前仅有约15家外资企业具备进入中国钢铁市场的基本资格。 当前遇到的现实问题是,受国际跨国并购浪潮的影响和我国加入WTO近5年来的深层次演进,大多数国内钢铁企业在缺乏合作成功率较高的国际战略联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已开始直接面对合作成功率较低的国际并购,难度是有的。故此,有必要明确国内钢铁企业尤其是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有效参与跨国并购游戏的战略基点,做到以我为主、寻求互补。 一、关于市场结构 客观上讲,目前国内钢铁业产业集中度低(中国前8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比例2004年为30%,比2001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而同期欧盟为53.3%,日本为55.5%,美国为39.3%,韩国为82.0%,法国的阿赛洛钢铁公司几乎囊括了法国所有的钢铁生产)、产能相对过剩(含落后产能近1亿吨,有近56%的钢铁由中小企业生产)、高附加值钢材品种自给率较低(2004年高档板材占国内进口钢材的86%左右)、超越资源和环境约束来实现循环经济任务艰巨、钢铁股票市值普遍被低估,加之我国工业化现处阶段对钢材消费强度呈稳定上升趋势的市场热态(包括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制造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机电和造船业的发展等对钢材需求呈刚性,预计钢铁消费增速将长期处于年增长10%以内的水平),正是外资进入的较佳时机。 外资公司综合运用资本、技术、管理优势,通过参股我国国内重点钢铁企业(从另外角度可以理解为迅速“吃掉”直接或间接的国际竞争对手),将会使其在平等地享用东道国现有及潜在“资源禀赋”、成功绕开贸易保护壁垒、避免“反倾销”限制的基础上,对我国钢铁及相关产品市场份额占有范围明显扩大,由此引起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可形成垄断势力,但对行业总量影响是不确定的)。这在可以带来规模经济、形成市场势力的横向兼并中的作用尤为明显(纵向并购可以节约市场交换和签订合同的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的营业税,有反竞争效应)。即通过并购,可以超越外资公司所在母国(投资国)的“资源禀赋”,利用东道国的“资源禀赋”来帮助目标企业在市场顾客和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分散经营。由此扩展管理技能。通过与以往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对手合作,寻求市场协同作用。这包括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规模经济和削减重复操作)和收入(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 具体讲,外资公司通过采取具有长远利益的并购行为,在筹资环节,取得较为充足的现金流、过剩的负债能力以及争取贷款所必需的较大数额存量资产;在采购环节,实施策略性的渠道控制;在销售环节,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区域市场或垄断市场的霸主地位;在新产品开发环节,能够快速而经济地进入产品差异化明显的“紫牛”市场新领域(“紫牛”是指那些具有极大吸引力和差异化的市场机会,它的同类词是创新和独一无二);在利润核算环节,获得目标公司既有的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环经济圈等区域性投资、税收等优惠政策。 以上综合作用的结果,将对国内钢铁及相关行业市场结构带来重要变化。用“微笑曲线”来描述(加工制造环节位于曲线的底端,利润最薄弱。由加工制造环节向两边移动,左边的零件、材料、设计和研发,右边的销售、传播、网络和品牌等环节实现的附加价值都要比制造环节多),此举将传导到与钢铁产业紧密相关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上,带来市场要素配置的高效化和产业链网络价值总量的增加。同时也为外资公司由处于行业利润率低端的制造业步入利润率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工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以工业结构升级为前提)打开边际产业转移的上升通道。 二、关于产业发展 受钢铁新政指引,外资并购行为将带来比以往更多的现代钢铁制造高新技术(如直接熔融还原铁、生产管理自动化和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等),这有利于我国钢铁产业技术升级(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用钢等产品,今后可考虑主要由国外提供),推动国内钢铁企业向特、精、高的方向发展,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方向发展,向低成本、高效益、生态型企业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并购的着眼点如若主要是针对国内钢铁市场,那将无助于持续提升我国钢铁及其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我国钢铁产业结构的升级进程。即外资公司在考虑边际产业转移时,受东道国“资源禀赋”特性限制,较难实现预期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东道国利益和其全球利益的有机统一。事实上,受国内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以及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我国已不可能成为钢铁出口大国;目前钢铁产品2%左右的世界市场占有率提升空间极其有限,今后的主要任务是优化钢铁产业、产品结构。 分析外资参股国内钢铁企业的动因,通常有以下两种理论可供借鉴、判断: 一是信号理论。外资公司在参股并购过程中,采取的支付方式(现金收购或股票换股),对并购后的新公司绩效有着重要影响。经济学上的信号理论认为,支付方式的选择揭示了目标公司未来投资机会或现金流量。对于拟参股投资我国钢铁企业尤其是特大型钢铁企业运营的外资公司来讲,选择现金收购方式参股,而非股票换股(股票支付具有延迟纳税功能),这表明外资公司拟参股的目标企业现有资产可以产生较大的现金流量(增加资产从而相应增加折旧),同时也表明其更有信心和能力充分利用目标公司所拥有的(或兼并所形成的)投资机会,在国内钢铁高端产品市场斩获丰厚的产品差异化利润。更确切、概要地讲,采取现金方式收购,反映了外资公司对于所参股并购的目标公司的未来资产赢利性拥有排他性的、秘密的信息(如可通过采取转移定价等举措,将所在合资公司创造的大量财富汇回投资国)。这一判断,也可以从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用大量外汇实施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后,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都建成一条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钢铁产品质量、成本和部分经济技术指标目前处于国际中上游水平的实际情况来得到侧面的印证。 二是投资的Q理论。Q值是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价值之比。Q理论认为,并购事实上是由公司间技术水平的差异所引起的(通货膨胀、股市低迷,也可能降低Q值,引发并购)。国内钢铁企业出于接受“技术外溢”(全球现有钢铁行业的新技术均是由外国发明人来命名的)提升产业结构、形成“后发优势”、实施“赶超战略”的考虑,比较欢迎外资公司这种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直接投资(所谓“以市场换技术”)。但是,当合作的一方为接触到对方伙伴提供的现代钢铁制造技术感到欣喜时(如新一代钢铁材料制造技术),不应忘记合作的成功是有条件的。即为降低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可能,外资公司往往将保护性条款写入合同,把关键技术严格隔离出来,同意相互交换有价值的钢铁制造技术与技能,但要求合作伙伴就此必须作出有效承诺。 对此,我们要正视企业技术创新强度与行业集中度之间存在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是让中国前十大钢铁公司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在2010年和2020年前分别达到50%、70%),稳步提高科技投入(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用于技术研究上的投入占不到年销售额的2%)。更要正视在多年来实施的所谓“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中,存在“从存量技术到技术创新之间的逻辑断层”的重大缺陷。国内钢铁企业在与外资公司并购谈判时,一定要在坚持自主创新成长战略的前提下,坚持“应用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规划一代”原则,着眼于我国能源、交通、汽车、轻工、机电、建筑等国家支柱产业对高性能、高难度“优、特”钢铁产品的发展需求,用国际上通用、规范的合同方式有效锁定外资拥有的先进制造技术,尽量规避并购后的钢铁制造技术仍滞留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增值链条中低水平层次情形的发生。要改进引进方式,逐步改变我国多年来基本以成套引进硬件设备为主,对软件技术及消化、吸收和创新缺乏重视和统一管理的局面,避免出现钢铁产业“外大内空”的危机(即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换言之,国内钢铁企业尤其是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要避免将境内外资合作企业在国内加工生产的“本土化”,混淆于内资企业已经掌控核心自主研发技术的“国产化”,进而忽视对自身自主创新直至核心竞争能力的有序培育。 三、关于跨国公司法人治理 跨国并购带来增量外资流入,有利于国有钢铁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改进公司治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决策效率低等问题。但是,对于具有战略产业地位的我国钢铁产业中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来讲,却又肩负着一个如何发挥国有经济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的历史重任。这是因为国有钢铁老企业承载着几十年、几代人积累起来的技术和组织能力(有些则属于“民族自主知识产权”范畴),以及丰富的廉价原料(大多拥有自有矿山甚至稀有金属矿山)和训练有素的劳动力资源。 从现有的跨国公司组织边界的研究文献来看,跨国公司治理实际上是一个扩展的公司治理边界,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公司治理问题。具体指:跨国公司日趋紧密的一体化,导致了母子公司界限的模糊化(在跨国公司构建的多级所有制结构里,其独立的子公司“控制公司”和非独立的子公司“受控公司”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使得国际法律体系在确定跨国公司责任时面临种种冲突,其结果是更多地依靠公众舆论和公司社会信誉作为促进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承担其全球各子公司责任的驱动力量。 外资公司参股国内钢铁企业后,目标公司变成外资公司的参股子公司(受控公司),由此拓展了外资公司自身在全球范围的法人治理边界。这种并购后形成的受控公司,虽然在东道国进行运营(我国法律对其组织架构、权利和义务关系都有相应的限定),但其同时受控于国外母公司的事实又意味着这一受控公司具有某种“国外”性质。即跨国公司通过将特定工作的责任分属不同单位的网络体系,让其为整个跨国公司体系行使着某些职能;跨国公司在全球经营中的技术与管理技巧和知识积累可以通过受控公司在并购后的公司股东会、董事会中发挥作用(外资公司作为第二股东已足以发挥重要决策影响作用)。 不难推断,在我国钢铁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尚不完备、市场要素特别是资本要素不健全、公司出资人尚未真正地完全到位及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规范的现实条件下,如何按照新近修订的《公司法》对新组建合资公司的法人治理开展有效运作,合理界定并购后新建公司的治理边界,继续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确实是个新课题,也大有可为。此外,借鉴美国上世纪30年代制定的《反托拉斯法》、设立外国投资委员会等做法,健全我国对外资并购和垄断的法律法规制度,对跨国并购开展系统的评估和审查,也显得尤为必要。 四、关于公司员工解雇 并购与解雇的关系,目前业内人士较为倾向于所有权变更对劳动力的需求有着直接的负作用(友好和敌意并购均是如此)。这与近些年国有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过程中减员不增效或难以增效颇有相近之处。 相对于国内钢铁企业而言,跨国公司组织边界的扩展和演变,导致了利益相关者(股东、目标公司员工、高层管理者、市场用户、被引进外资政绩主导的相关政府和监管部门等)边界的扩大。这在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1996年至今已有10年)、最大的钢铁消费国、最大的钢铁净进口国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等“四个世界第一”现实背景下,尤显突出。为了利用不断变化的比较优势,建立有竞争力的价值链结构,外资公司在并购后对合资公司生产区位进行持续调整和再配置应属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在我国目前正在构建和谐与节约型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目标公司监管部门(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尚未构建以及企业非主营业务等存续问题缺乏更低成本托管处理办法等现实情况下,并购、整合过程中对目标公司原有相对臃肿机构、层级的削减,将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员工造成不利影响,由此与目标公司工会组织(我国实现民主政治的基层组织)就劳资关系开展更加务实的公司级协商(谈判)就成为一种现实选择。虽然外资公司有着根据东道国的体制、法律和惯例调整自身政策的丰富经验,但如何根据我国国情最大限度、稳妥地同目标公司核心员工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且视目标公司所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在我国75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26家建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支付由于减员带来的相对昂贵的改革成本,安抚员工情绪资本,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让目标公司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以公平的价格购买国有资产,然后再让这个完全自主的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合资谈判”。此外,外资参股公司还要认真面对其它利益相关者(如目标公司内的党组织等)提出的要求,以及外资公司与目标公司两者间内部培植多年的企业文化整合要求等等。 。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