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铁矿石资金排名

更新时间:2024-04-29

快讯播报

铁矿石资金排名快讯

2023-12-18 17:26

【晚餐:首批国债资金预算2379亿已下达,铁矿石到港量增加】今年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不久前,由发改委、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的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已经确定第一批项目清单。12月11日-17日,中国47港铁矿石到港总量2615.5万吨,环比增加81.4万吨;中国45港铁矿石到港总量2583.4万吨,环比增加129.7万吨。

2023-06-14 09:57

6月14日辽东市场铁精粉价格主稳个降。65%酸粉:鞍山大矿740,鞍山选厂725-730降5,辽阳选厂730-740,本溪选厂730-740;66%酸粉:本溪大矿760,辽阳大矿745。今日铁矿石期货价格持续飘红上行,但贸易商对当前高价认可度较低,压价询货,鞍山个别贸易商因资金问题急于出货,下调报价。(湿基不含税出厂价;单位:元/吨)

2023-05-19 10:20

作为世界排名前六的矿产资源大国,我国一直将发展矿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今年适逢国家发展稳中求进的重要时期,自然资源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我国矿业繁荣发展。Mysteel统计了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矿业相关政策涉及铁矿石共9条,具体梳理如下......

2023-04-18 16:27

18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资金显著流入铁矿石期货。数据显示,截至15:00,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日内获资金流入7.32亿元,为当日资金流入量最大的商品期货。

2023-02-08 18:57

2月8日铁矿石远期市场活跃度较弱,平台上仅有3月中装期卡粉报价139.7,价格相对较高,无询盘出现。二级市场中部分报价有所下调,但是询报盘间依旧存有较为明显价差,因此暂无成交出现。港口市场活跃度较弱,主流品种上涨5-10元不等。部分卖家受限于资金压力不再坚挺报价而是考虑出货以及时止损,有限成交多为钢厂的刚需补库,贸易商投机需求较弱。

铁矿石资金排名价格行情

点击加载更多

铁矿石资金排名相关资讯

  • 铁合金面临“供强需弱”压力

    今年前10个月,硅铁和锰硅消费量同比分别减少7.2%和增加1.3%,粗钢消费和出口同比拖累明显粗钢方面,今年铁水和粗钢产量持续增长,但前三季度钢铁行业利润率为0.27%,在工业41大类中排名倒数第三,钢厂始终把降本增效、提高资金效率作为主要任务从生产原料角度来看,铁合金跟铁矿石和双焦相比,生产用量和比重较低,采购定价权和话语权始终在钢厂一方,铁合金生产企业议价能力弱,因此今年钢厂端的合金采购消费呈现量价齐跌态势,也是合金价格弱势的直接原因。

  • 1008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新造船投资“稳定器”

    从船厂接单情况来看,中国船厂是今年新造船市场的最大赢家,共计获得570艘455亿美元的新船订单,按投资金额计算占比45%排名第二的韩国船企共计获得262艘390亿美元新船订单,占比39% 2022大宗商品年报出炉在即!欢迎抢鲜品读! 报告聚焦钢材、煤焦、铁矿石、不锈钢新材料、铁合金、废钢、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农产品等9大品种,由上海钢联100多位资深分析师倾力打造,深度剖析100余条细分产业链长周期数据,囊括行业热点、宏观政策等全方位解读,涵盖价格价差、成本利润、产能产量、库存、资源流向、区域供需平衡、市场竞争格局等基本面分析……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点击查看 。

  • Mysteel解读:铁矿石分品种经济性模型报告

    本期概况: 据Mysteel铁矿石品种经济性模型数据显示:截止7月27号,卡粉依旧作为本期最优烧结用料品种,其产生吨铁所需要的成本约2722元/吨,较上期环比吨铁成本下降218元/吨;卡粉经济性保持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内粉近期因需求下降累库明显价格较弱,拉低了卡粉的价格,另一方面钢厂资金压力较大,选择一些绝对价格较低的品种,导致卡粉流动性较弱; 一、铁矿石品种经济性排名(单位/吨) 详细来看:本周Mysteel分品种经济性模型数据16个主要的品种中:处于第一档的(2720~2820的吨铁成本)有卡粉、61印粉、纽曼粉其生产每吨生铁所需要的成本分别为2722(850,括号内为现货价格,下同)、2778(679)、2814(761);处于第二档的(2820~2920的吨铁成本)有PB粉、麦克粉、SP10粉、金布巴粉、罗伊山粉、巴混,其生产每吨生铁所需要的成本分别为2823(751)、2830(728)、2843(681)、2848(705)、2890(726)、2901(806);57印粉、混合粉和超特粉、罗布河粉、杨迪粉澳洲主要低品矿分别以2925(589)、2939(679)、2954(619)、2995(655)、3001(736)的吨铁成本处于第三档(2920~3020的吨铁成本);巴西精粉、阿特拉斯粉、巴西精粉等以超过3020以上的成本,处于第四档,经济性最差。

  • 我国期货市场整体规模体量大幅增长

    金属方面,中国品种占据前10强中9席,前20强中占有13席,包括螺纹钢、白银、热轧卷板、铁矿石、镍、铝、硅铁、锰硅、锌、铜、黄金、不锈钢、锡能源方面,中国品种在前20强中占有7席,包括燃料油、石油沥青、动力煤、焦炭、焦煤、原油、液化石油天然气 总的来看,2021年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成交在全球排名上延续了2020年的亮眼表现,不少金属期货品种也在2021年不断吸引机构和个人资金的流入,成交量大幅提升。

  • 周二黑色及相关化工品资金流出居前

    截至8月24日下午收盘,金融期货、能源、煤焦钢矿是资金较为关注的板块,而农副产品、软商品、化工板块资金流出居前8月24日当日资金流入排名前五的品种为豆粕、沪铝、沪金、LPG、PVC;而焦炭、焦煤、甲醇、沪铜、铁矿石资金流出居前最近五日,沪铜、玉米、硅铁、锰硅、甲醇流入的资金最多;焦炭、郑棉、棕榈油、豆油、铁矿石资金持续流出 涨跌幅方面,8月24日焦炭涨幅居首达6.54%,铁矿石上涨6.17%,焦煤上涨5.79%,原油上涨5.39%,燃油上涨4.99%,豆一与动力煤涨幅均接近3%。

  • 2019年全国期市成交额同比增37.85%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也表示,2019年年末全市场持仓量达2044.4万手,市场资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说明我国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市场运行质量不断提升,更多的实体企业利用期货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 “具体来看,各家交易所业务规则优化为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打下了制度基础,机构客户成为市场主要增量”汪洋说,分品种来看,棕榈油、铁矿石、原油、沪镍期货全年涨幅靠前,其中铁矿石期货全年波幅最大,且年度成交额排名第一,年度跌幅前三为苹果、沪铅和塑料期货。

  • Mysteel:铁矿石价格涨势能否延续?

    该消息的发布无疑向市场释放了目前的价格已经开始威胁到主流矿商生产的信号,对于资本市场来看便是利好而这一消息公布的当天,铁矿石期货1509合约上涨了1.24%,走势也明显转强,可以说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但是力拓方面仍坚持扩产,因此这一影响因素后期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四、期货市场投机资金的推动 22日期货盘面出现涨停潮之前,市场便有多头逼仓的传闻,持仓量来看,排名前二十的多单较昨日增加34688手,空单持仓增加26991手。

  • 铁矿石价格涨势能否延续?

    该消息的发布无疑向市场释放了目前的价格已经开始威胁到主流矿商生产的信号,对于资本市场来看便是利好而这一消息公布的当天,铁矿石期货1509合约上涨了1.24%,走势也明显转强,可以说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但是力拓方面仍坚持扩产,因此这一影响因素后期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四、期货市场投机资金的推动 22日期货盘面出现涨停潮之前,市场便有多头逼仓的传闻,持仓量来看,排名前二十的多单较昨日增加34688手,空单持仓增加26991手。

  • 宏源期货:煤焦钢早报20141119

    持仓排名上看,主力多头跟进较为积极,空头力量则显得较为分散由于铁矿石长期处于零关税状态,我们认为铁矿石下行与中澳自贸协定关联度有限前期利多出尽,经济数据低迷,尤其是房价继续下行的数据公布,APEC限产过后,配合资金面打压,利空情绪集中释放普式价格跌至71美元,跌幅超过内盘,料今日矿价开盘将会补跌,盘中有望再度呈现杀跌态势如果日内仓差继续大幅增加,则下行趋势未完,寻底之路将持续

  • FMG:铁矿石转为月度定价将提高透明度

    澳洲铁矿石生产商及出口商Fortescue(FMG)表示,考虑于香港或上海上市,又认为铁矿石转为按月度订价可提高透明度,对整个行业有利。 据了解,FMG是澳洲第3大铁矿石出口商,全球排名第4,目前出产的铁矿石全部供应予内地。但有消息指该集团因受制资金不足,令生产规模难以扩张。 。

  • FMG:铁矿石转为月度定价将提高透明度

    澳洲铁矿石生产商及出口商Fortescue(FMG)表示,考虑于香港或上海上市,又认为铁矿石转为按月度订价可提高透明度,对整个行业有利。 据了解,FMG是澳洲第3大铁矿石出口商,全球排名第4,目前出产的铁矿石全部供应予内地。但有消息指该集团因受制资金不足,令生产规模难以扩张。 。

  • FMG:铁矿石转为月度定价将提高透明度

    澳洲铁矿石生产商及出口商Fortescue(FMG)表示,考虑于香港或上海上市,又认为铁矿石转为按月度订价可提高透明度,对整个行业有利。 据了解,FMG是澳洲第3大铁矿石出口商,全球排名第4,目前出产的铁矿石全部供应予内地。但有消息指该集团因受制资金不足,令生产规模难以扩张。 。

  • 携手力拓 中铝13亿美元争夺几内亚铁矿

    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将其称为“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个尚未开发的高品位铁矿资源” 看到中铝由单纯的铝业务向铝和铁矿石业务转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铝进军这一世界级铁矿石资产所隐藏的潜在风险尽管表面看西芒杜项目顶着“世界级铁矿石资产”“世界排名第三”的光环,但实际上,未来中铝与力拓的合作仍面临政治风险高、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巨大的压力。

  • FMG铁矿石扩产可期 华菱钢铁“姻亲”或先受益

    FMG是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全球排名第四,目前出产的铁矿石全部供应中国据业内人士介绍,FMG一直受困于资金不足导致的生产规模不够大。

  • 日本中央汽船将投巨资扩大船队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海运业排名第四的第一中央汽船株式会社于近日宣布,将在2010~2012年的三年内投入总计3000亿日元的资金进行船队的扩充,将船队规模从现有的160艘增加到200艘 该公司决策者认为,世界经济自2008年秋的金融危机以来已经回暖,今后以中国为主的亚洲新兴国家对于铁矿石、焦炭等资源需求将继续扩大,与此对应的海洋运输业务量也必然将不断增加。

  • Aquila执行总裁:与宝钢合作有助于铁矿石谈判

    据悉,Aquila是澳大利亚市值排名第四的综合性矿业公司,经营业务有铁矿石、煤炭和锰矿据其最近在中国一场会议上的报告称,其储备足以实现3,250万吨铁矿石和1,140万吨煤的年开采量,两个项目料将于2013年中期开始投产 Aquila公司表示,此次宝钢的投资将为公司很多项目提供资金,包括位于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石项目,而宝钢也将获得原材料的长期供应。

  • 钢铁企业联合重组面临的困难及思考

    一、当前我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状况和特点 我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主要始于“九五”计划期间。1997年国家下达关于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人增效和再就业工程”的部署之后,先后有30多家钢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自2005年国家发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来,又有10多家钢铁企业推进联合重组。纵观几年来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状况,有以下四个特点: 1、1997年到2004年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大多是区域性联合重组和强弱联合重组。1997年9月,邯钢兼并了河北资不抵债的衡水钢管厂和部属连续4年亏损的舞阳钢铁公司,接着进行改组上市的实行债转股;1997年12月,湖南的湘钢、涟钢、衡阳钢管厂为了上市融资,共同组建了华菱集团公司;1998年11月,以宝钢总厂为主,联合重组上海钢铁和梅山钢铁;2000年1月,攀钢承债式兼并成都无缝钢管厂,之后又与成都钢铁厂、长城特钢厂联合重组;2003年1月,靠改革走出困境的大连钢厂,与面临停产的抚顺钢厂联合重组为辽宁特钢集团,次年9月又与全线停产的黑龙江北满钢厂联合重组为东北特钢集团。上述5项联合重组都取得了成功,成效最大的是宝钢、上钢、梅钢的联合重组,经过5年的努力,由联合到整合、融合,已成为中国钢铁企业的排头兵,并跻身于世界企业500强的行列。这5项联合重组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2.2005年以来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进程加快了,并出现跨地区联合重组和民营、国有企业联合重组的新亮点,以及强强联合重组的苗头。2005年4月29日,首钢与水钢联合重组,是贵州省国资委把水钢34.5%的股权划拨给首钢,使首钢成为水钢的第一大股东;2005年8月16日,鞍钢与本钢组成了鞍本钢铁集团,迈出了两大钢联合重组的第一步;2005年10月22日,首钢与唐钢合资组建了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首钢占5l%、唐钢占49%的股份,共同建设沿海的曹妃甸钢铁基地;2005年11月17日,四川民营企业通德集团联合重组黑龙江国有企业西林钢厂;2005年11月19日,河北省批复同意唐钢、宣钢、承钢共同组建新唐钢集团公司;2005年11月28日,通钢、建龙钢铁、吉铁资产重组项目正式签约,新组建通钢集团公司;2005年12月28日,武钢与柳钢联合成立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公司,联合后拟共同建设防城港沿海新钢铁基地。上述7项联合重组中,有5项是跨省市、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另2项是新唐钢集团与鞍本钢铁集团,虽然是区域性联合重组,其年产钢将达到1800万吨到2000万吨以上。明显带有强强联合重组的苗头。 3.真正意义上的跨省市、跨地区强强联合重组的钢铁企业实体尚未出台。如首钢与水钢是跨地区的联合重组,通钢、建龙钢铁、吉铁也是跨地区的联合重组,但还称不上是强强联合重组;又如首钢与唐钢是跨地区的联合重组,但只是在增量上的战略合作,在存量上尚没有联合重组的意向;再如武钢与柳钢也是跨地区的联合重组。,这两家产能都比较大,但两家联合的目的是共建防城港新钢铁基地,在该项目未批准之前,两家并未实质性重组。至于鞍钢和本钢两家合起来有2000万吨产能,但成立的鞍本钢铁集团,不是以资产为纽带的集团公司,目前仅成立了董事会推进委员会,是为了下一步成立董事会和进行资产重组做准备工作。 4.国际钢铁巨头跨国并购开始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世界第一大钢铁集团米塔尔已收购了我国华菱管线36.67%的股份。虽不是控股,但开创了外国资本在中国建起了第一个生产经营平台,这对我国钢铁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和国际化经营,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据报道,米塔尔并不甘于并购华菱一家,目前还在与多家钢铁企业进行接触。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安赛乐拟收购山东莱钢38%的股份。看来,国际钢铁巨头已看中了中国市场,特别是今年7月安赛乐与米塔尔合并后,成为横跨世界五大洲,钢产能约1.2亿吨,约占全球市场份额10%的巨无霸型钢铁企业,并把并购的目标对准了中国钢铁企业,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二、钢铁企业跨省市、跨地区强强联合重组面临的六重困难。 1.在观念上有误区。一些钢铁企业特别是大型的较强的国有钢铁企业,认为自己有实力,热衷于规模扩张,自己做大做强。一些国内大型钢铁企业问虽然通过不同形式建立了一些合作或共赢关系,但这些合作或共赢关系,要么只是增量上的战略合作,在存量上并无重组意向,要么则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并非以资产为纽带,各企业的基本发展思路仍以自我发展为主,正在或即将形成更多的重复建设。这样的发展思路,很难形成做强做大做精的合力,也难于在实力上超越世界钢铁巨头。这不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和目前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发展方向。 我国大约在改革开放初期推行承包制时,有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说法,后来认为承包制有局限性,以推行股份制为主,强调了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资本运营。如 2.2005年以来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进程加快了,并出现跨地区联合重组和民营、国有企业联合重组的新亮点,以及强强联合重组的苗头。2005年4月29日,首钢与水钢联合重组,是贵州省国资委把水钢34.5%的股权划拨给首钢,使首钢成为水钢的第一大股东;2005年8月16日,鞍钢与本钢组成了鞍本钢铁集团,迈出了两大钢联合重组的第一步;2005年10月22日,首钢与唐钢合资组建了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首钢占5l%、唐钢占49%的股份,共同建设沿海的曹妃甸钢铁基地;2005年11月17日,四川民营企业通德集团联合重组黑龙江国有企业西林钢厂;2005年11月19日,河北省批复同意唐钢、宣钢、承钢共同组建新唐钢集团公司;2005年11月28日,通钢、建龙钢铁、吉铁资产重组项目正式签约,新组建通钢集团公司;2005年12月28日,武钢与柳钢联合成立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公司,联合后拟共同建设防城港沿海新钢铁基地。上述7项联合重组中,有5项是跨省市、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另2项是新唐钢集团与鞍本钢铁集团,虽然是区域性联合重组,其年产钢将达到1800万吨到2000万吨以上。明显带有强强联合重组的苗头。 3.真正意义上的跨省市、跨地区强强联合重组的钢铁企业实体尚未出台。如首钢与水钢是跨地区的联合重组,通钢、建龙钢铁、吉铁也是跨地区的联合重组,但还称不上是强强联合重组;又如首钢与唐钢是跨地区的联合重组,但只是在增量上的战略合作,在存量上尚没有联合重组的意向;再如武钢与柳钢也是跨地区的联合重组。,这两家产能都比较大,但两家联合的目的是共建防城港新钢铁基地,在该项目未批准之前,两家并未实质性重组。至于鞍钢和本钢两家合起来有2000万吨产能,但成立的鞍本钢铁集团,不是以资产为纽带的集团公司,目前仅成立了董事会推进委员会,是为了下一步成立董事会和进行资产重组做准备工作。 4.国际钢铁巨头跨国并购开始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世界第一大钢铁集团米塔尔已收购了我国华菱管线36.67%的股份。虽不是控股,但开创了外国资本在中国建起了第一个生产经营平台,这对我国钢铁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和国际化经营,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据报道,米塔尔并不甘于并购华菱一家,目前还在与多家钢铁企业进行接触。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安赛乐拟收购山东莱钢38%的股份。看来,国际钢铁巨头已看中了中国市场,特别是今年7月安赛乐与米塔尔合并后,成为横跨世界五大洲,钢产能约1.2亿吨,约占全球市场份额10%的巨无霸型钢铁企业,并把并购的目标对准了中国钢铁企业,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二、钢铁企业跨省市、跨地区强强联合重组面临的六重困难。 1.在观念上有误区。一些钢铁企业特别是大型的较强的国有钢铁企业,认为自己有实力,热衷于规模扩张,自己做大做强。一些国内大型钢铁企业问虽然通过不同形式建立了一些合作或共赢关系,但这些合作或共赢关系,要么只是增量上的战略合作,在存量上并无重组意向,要么则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并非以资产为纽带,各企业的基本发展思路仍以自我发展为主,正在或即将形成更多的重复建设。这样的发展思路,很难形成做强做大做精的合力,也难于在实力上超越世界钢铁巨头。这不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和目前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发展方向。 我国大约在改革开放初期推行承包制时,有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说法,后来认为承包制有局限性,以推行股份制为主,强调了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资本运营。如今世界上成功的大公司、大集团无一不是联合重组发展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是只靠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这对一些钢铁企业走出发展观念的误区,与时俱进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2.在体制上有障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模式,名义上都是国有企业,实际上已分割为中央国有、省属国有、市属国有。实质上是政府管企业,而且管资产、管人、管事“三合一”。有人说这种管法比计划经济时代还管得多、管得细,国资委成了“国企委”。在这种体制和机制下,联合重组企业就成了有关政府之间进行利益协调、讨价还价的一个砝码。对钢铁产业来说,虽然上面有经国务院同意的统一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各个地方、各个部门都要贯彻执行,但是到了下面,各个地方、各个部门更多的是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和利益,习惯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的统筹规划、联合重组、科学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的根源。如果不从体制上进行深人改革,不把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围墙彻底打破,不对自我发展的钢铁企业进行重新整合、统筹规划,那么,要推行钢铁企业跨省市、跨地区强强联合重组,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无疑将是障碍重重、难以实现的。 3.在利益上有矛盾。如果只从钢铁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跨地区强强联合重组仍然不易启动,其原因在于利益关系难以协调好。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是实行“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分税制把所有税种分为中央政府收入、地区政府收人和中央地方分享收人三类。东北特钢是一个跨省市、跨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而成的企业集团,原大连钢厂属大连市管,原抚顺钢厂属辽宁省管,原北满钢厂属黑龙江省管,他们联合重组时,制定和落实了两条措施:一是不搞资产划拨,实行股份制,各企业按其净资产额度确定股权比例,并按股分红;二是不搞统一纳税,仍维持原纳税渠道不变,增值税和所得税仍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结算”的办法,较好地处理了各方面的利益,使集团能顺利地组成并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有的地方和企业在研究联合重组有关问题时,担心联合重组后统一了发展规划,不在本地区发展将影响该地区的收入,因此只愿意搞松散型企业集团,不愿搞以资产为纽带的联合重组,从而成为钢铁企业跨省市、跨地区强强联合重组的一项利益障碍。已取得重组成功的企业认为对待这类矛盾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该按照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树立全局观点、大局观点。按统一规划不在某地区发展如果从全局看是合理的,企业及其所在的政府就应该同意,为了保全局利益而影响局部利益,甚至牺牲一些局部利益也是必要的。当然,如果因此对地方财政影响很大,危及地方财政、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则应如实向上反映,请上级政府考虑通过转移支付来妥善处理,但不应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之上,而拖延或阻挠实施跨省市、跨地区强强联合重组。 4.在人事上有阻力。这主要来自企业领导层,除了在意识上存在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思想外,怕联合重组后丢掉已得到的“交椅”,甚至是为了某个干部的安排等等。这类问题虽拿不到桌面上来,但确实是影响联合重组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如何解决?已联合重组取得成功的做法是:首先要通过思想教育来解决,教育干部立党为公、顾全大局;其次,是要对因联合重组变动的企业领导和干部做出妥善安排,各得其所;再其次,不排除采用组织手段来解决问题。 5.在处理遗留问题上有困难。目前国有钢铁企业都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企业办社会和辅业单位的负担沉重,企业富余人员过多,企业大集体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困难,国家已相继出台过一些政策,目前国有企业所办学校、医院、公安正在逐步转移给地方政府。2002年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下发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辅业改制工作正在顺利推行。2005年11月6日国务院又专门批复了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妥善地加以解决。问题是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有一个逐步处理的过程,必须把两者的关系处理好。宝钢、上钢、梅钢的联合重组,大钢、抚钢、北钢的联合重组,都是先联合重组,历史遗留问题待到有条件后再办,做到了两不耽误。而目前有些钢铁企业却片面强调,不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就不联合重组,其实这是在为自己不愿意联合重组找借口。事实上,宝钢集团、东北特钢集团这些案例,在联合重组前解决大集体问题的条件并不成熟,都是在联合重组后解决的遗留问题,既争取了联合重组的时间,又为解决大集体问题创造了条件。 6.在重组动力上有不足。根据国内外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经验来看,当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存发展面临较大威胁时,企业经营压力大,转化为联合的动力也大,有利于加快联合重组的进程。但目前正处在钢铁工业大发展时期,绝大多数企业日子过得不错,自我发展、扩张的欲望很强,联合重组内在的驱动力不足,不急于联合重组。对于我国钢铁企业来说,如果非要到了竞争对手两败俱伤再言和,国家、企业和职工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东北特钢集团重组前,大钢、抚钢、北钢就有这方面的教训,早在1997年就提出过东北地区组建特钢集团的意见,由于三家都听不进去,各自为战,相互竞争,导致整个东北特钢产业竞争力不断弱化,甚至到了生存难以为继的地步,迫不得已才逐步走到一起。2004年这三家联合重组后,拨杂去冗,优势互补,迅速迈开跨越式发展的新步伐。 总起来看,克服这些障碍,解决这些“难”点还需要时间,有一个过程。但只要各大钢以大局为重,站高些,看远些,铸就世界钢铁强国的责任心再强些,钢铁企业跨省市、跨地区强强联合重组一定能够搞起来。 三、有关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几点思考 1.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是解决钢铁产业诸多问题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有产钢企业870多家,近几年联合重组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产业特点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近几年地方中小钢铁企业的快速扩张,使得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产业集中度在进一步降低,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1998年钢产量占全国50%,到2005年却下降到了35%。2005年钢铁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的8个企业合计产钢10541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仅为29.62%,最大的宝钢集团产钢2273万吨,只列世界第6位。 由于产业集中度低,尤其是数量众多的钢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在靠规模走粗放式经营发展的路子,使得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重复建设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进展缓慢。由于缺乏引领和稳定市场的主导力量,加剧了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市场价格波动接连不断。特别是钢铁工业发展所需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更加日益突出。上述这些问题正在成为制约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推进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组建 若干个3000万一5000万吨、甚至l亿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钢铁企业跨地区强强联合成功的关键在于出资人的作为。现阶段,我国钢铁产业的主导力量仍是国有和国有控股的钢铁企业,而实现国有和国有控股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核心是资产重组,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这必须靠国有和国有控股钢铁企业的出资人做出决策。资产重组采取什么方式:是资产划拨、股权转让、出资收购、相互持股;资产重组采取什么结构:是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国有参股等等,这完全取决于企业出资人的意志和决策。因此,我国钢铁企业跨省市、跨地区强强联合重组,必须由国有和国有控股钢铁企业的出资人或所有者的代表来主导,即由国务院国资委和各级政府国资委的代表说话、拍板才能办成,换句话说,国有和国有控股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出资人的决心大小和推动程度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根据宝钢及其他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经验,出资人到位的标志是:主动倡导,统筹规划,及时决策,组织实施。具体地说,要切实抓好几件关键的事:一是策划制定本地区和跨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规划,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征求意见,待条件成熟时部署实施;二是对要实施联合重组的钢铁项目,组成有各方面参加的推进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和利益,拿出具体的联合重组实施方案,报有关政府批准实行;三是明确联合重组后新公司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以利统一思想和行动,搞好整合与融合;四是选好新公司的领导班子。 3.加快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要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要充分发挥现有大型骨干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上的优势,以这些大型企业作为骨干,充分考虑原料、能源和环境容量的保证程度,把产品结构调整、压缩低水平产能、搬迁改造结合起来。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政府协调和企业自愿相结合为原则,推进国有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以市场化原则为主,推进国有钢铁企业与其他所有制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目前,现有大型钢铁企业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多数企业的人事任免权在省市,而省市领导希望自己主管的企业做强做大,自我发展。为此,建议国家要采取一些措施: 一是明确规定,除沿海、沿江利用国外铁矿石资源条件好的企业外,其他现有企业没有新增铁矿资源的一律实行以所在地区资源量定产、定企业规模的办法,延长企业生产周期,在节能降耗上下功夫,不准再扩大产能; 二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受理和审批大型骨干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项目和相关新上项目。同时保障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引导鼓励省市和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和配合联合重组; 三是从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出发,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规划”,在近2—3年内,通过跨省市、跨地区联合重组,组建几个年产钢量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集团,并以此为突破,带动和加快全行业的联合重组。参照上海地区联合重组的做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参加,制订加快推进钢铁企业跨地区、跨省市联合重组的指导意见,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企业,突出重点,率先推进,在东北、华北、华东、中西南五大区域,以现有大型骨干钢铁企业为主,实现各组建一个年产钢3000万~5000万吨及以上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目标。 4.要明确外资参股、持股现有我国钢铁企业的有关条件,促进内外平等竞争。据了解,国家商务部提出将加大中部地区利用外资程度,支持外资参与我国钢铁等产业的改组改造。因此一些钢铁企业认为,外资参与对我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时,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优先;对引进外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国内企业。如目前有的外资企业参与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时,允许给国内企业经营层以期股权等激励措施,而国内钢铁企业对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时则没有这条。一些企业建议今后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国内钢铁企业时,也应允许采取这一措施,以利内外平等竞争,避免因内外实行不同激励办法而造成不良偏向。 。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