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铁矿石环保工程

更新时间:2024-04-29

快讯播报

铁矿石环保工程快讯

2024-04-29 15:47

【黑色持仓日报:期螺飘红,永安期货增持1.1万手空单】截至4月29日收盘,螺纹钢2410收3675元/吨,涨0.14%;热卷2410收3816元/吨,跌0.18%;铁矿石2409收874.5元/吨,跌0.51%。

2024-04-29 09:31

截至4月29日9点30分,黑色期货市场各品种多数下跌,锰硅涨超4%,焦煤跌超1%,螺纹钢铁矿石、热卷、焦炭、硅铁下跌。

2024-04-26 15:37

截至4月26日收盘,螺纹钢2410收3685元/吨,涨0.08%;热卷2410收3833元/吨,跌0.13%;铁矿石2409收884.5元/吨,涨0.06%。

2024-04-26 09:31

截至4月26日9点30分,黑色期货市场各品种多数下跌,螺纹钢铁矿石、热卷、焦煤、硅铁下跌,焦炭、锰硅上涨。

2024-04-25 15:37

【黑色持仓日报:铁矿石涨1.03%,国泰君安减持3千手多单】截至4月25日收盘,螺纹钢2410收3669元/吨,涨0.03%;热卷2410收3827元/吨,涨0.08%;铁矿石2409收879.5元/吨,涨1.03%。

铁矿石环保工程价格行情

点击加载更多

铁矿石环保工程相关资讯

  • 武钢金山店铁矿扩改工程通过环保验收

    由湖北省环保局、黄石和大冶两市环保部门相关领导及专家组成的验收组,深人该矿300万吨扩改工程现场对相关环保设施进行了检查验收组经过现场检查、听取相关介绍,综合作为环保验收监测委托单位的黄石环境监测站环保验收监测情况报告,研究后一致认为,该矿扩改工程环保工作符合验收条件,同意通过环保验收(来源:中钢协)

  • Mysteel:7月份华南钢材价格或偏强运行

    目前来看,由于当前现货市场仍然处于消费淡季,本地市场下游企业采购积极性依旧偏低,淡季效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近期市场可能继续处于累库阶段 三、后期行情走势预测 对于7月份行情看法,首先从供给端来看,一方面近期环保限产频发,河北、唐山及山东等地区均有不同程度限产,另一方面,目前由于螺纹钢基本上处于保本甚至是倒挂状态,据了解,近期本地不少调坯及电炉企业有减产检修计划,同时为了配合全国压减粗钢产量的任务,不少高炉企业减产停产意愿增强,如此一来,7月份整体供应压力将有所缓解;价格方面,经历6月份的大幅度调整,目前华南地区现货价格仍然处于全国价格洼地,南北价差依然偏小甚至倒挂,短期现货价格在持续调整过后,市场风险得到有效释放;成本方面,尽管今年以来政策层面持续调控原料价格,但6月份铁矿石价格依然处于上涨态势,同时焦煤、焦炭及钢坯等原料相对强势,成本支撑作用较强;需求来看,虽然南方雨季汛期大概率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需求有延后释放的预期,近期整体成交水平下滑明显,预计7月份钢材消费与6月相当,待高温雨季过后,需求快速释放下价格反弹也将不远。

  • Mysteel:5月下旬绵阳市场建筑钢材价格或弱势震荡运行

    焦炭上涨,主要由于近期受环保影响,部分地区焦企生产受限,供应放缓;铁矿石上涨,受短期供应量呈现下降趋势,矿山发货量稍微回落,短期到港资源降低,另外高炉开工率整体继续呈现上升态势,需求整体转好短期来看,原材料价格较为坚挺,但是社会库存高位或存在隐患,钢材价格或支撑有限 图2焦炭、铁矿石综合绝对价格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资源情况 近期绵阳市场建筑钢材库存水平一直偏低,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绵阳区域18年工程项目较多,整体需求量较去年增加明显,市场成交较好;二是,由于前期钢企排产、检修等影响,造成市场螺纹钢小规格以及部分中间规格较为紧缺,整体供应有所放缓。

  • 11月大宗商品指数(MyBCIC)环比跌幅收窄 同比跌幅继续扩大

    成本的下行,在一定程度是也加快了钢价的下滑 但值得注意的是,临近月末,铁矿石螺纹钢期货均出现了明显的拉涨,铁矿石的表现尤为“惊艳”市场认为,黑色系品种盘面出现异动主要是由于一些非主流矿山陆续宣布停产、减产与此同时,随着矿价的持续下滑,国内部分矿山也因亏损出现停产、减产迹象 月末,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个重大工程包已报经国务院批准并下发文件,下一步,发改委将进一步明确落实各方责任,切实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 12月20日大宗商品资讯参考

    明年M2和CPI增速目标或定13%、3.5%;发改委:2012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2项重点工程;重庆钢铁获5亿元政府补贴,弥补环保搬迁成本;中钢协:铁矿石期货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 20日钢材综合价格维稳,唐山钢坯价格上涨,国内铁矿石价格上涨,有色金属价格续跌期货方面,螺纹钢早盘高开震荡下探,尾盘小幅收跌;焦炭低开震荡下挫,收盘小幅收跌;有色金属涨跌互现,铜锌铝收跌,铅小幅上涨,铜跌幅最大逾1%。

  • 2013年底山东省淘汰335兆帕级螺纹钢

    高强钢筋是指抗拉屈服强度达到400兆帕级及以上的螺纹钢筋,用高强钢筋替代335兆帕级螺纹钢筋,平均可节约钢材12%以上高强钢筋作为节材节能环保产品,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可促进建筑钢筋使用的减量化,减少钢铁生产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缓解铁矿石进口、煤炭需求和电力供应的压力,又能减少物流运输和建筑钢筋加工、连接工作量,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 2013年底山东省淘汰335兆帕级螺纹钢

    高强钢筋是指抗拉屈服强度达到400兆帕级及以上的螺纹钢筋,用高强钢筋替代335兆帕级螺纹钢筋,平均可节约钢材12%以上高强钢筋作为节材节能环保产品,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可促进建筑钢筋使用的减量化,减少钢铁生产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缓解铁矿石进口、煤炭需求和电力供应的压力,又能减少物流运输和建筑钢筋加工、连接工作量,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 2011钢铁中国•淄博钢材形势研讨会顺利召开

    一定程度上加强和提高了参会者对四级螺纹钢产品的认识,从另一方面使经济且低碳环保的四级螺纹钢产品在省内市场得到进一步推广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建设工程管理处处长窦骞 接下来,上海钢联铁矿石资深分析师高波做了主题为“铁矿石行业概况与市场动向”的报告。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谢企华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常务理事、各位代表: 这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是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钢铁行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召开的。 刚才罗冰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作了工作报告,刘振江书记宣布了设立两个奖项的决定,下午李世俊副秘书长还要就“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作专题报告。下面我就贯彻“十一五”规划纲要、上半年行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及下半年应当关注的问题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思考未来钢铁工业发展 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认真贯彻“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于我国钢铁工业在“十一五”期间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深刻把握“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年钢产量由2000年的12850万吨增加到去年的35239万吨,年钢产量5年上升了22389万吨,平均每年增加4478万吨,年均增长22.27%。 “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还能否继续延续这样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将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模式、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变化。《纲要》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并针对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要进一步调整推动发展的思路,转变推动发展的方式,明确推动发展的政策导向,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要求。要非常清楚,“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以及对钢铁工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目前,钢铁行业从整体而言,还不完全适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求,在有些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思考今后钢铁工业究竟怎样发展,企业究竟怎样发展。 其次,结合钢铁工业的实际,把《纲要》中对钢铁工业的要求落到实处。(1)认真完成“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中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2)要按照《纲要》对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中提出的“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水平”的原则,加快调整钢铁工业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 在“十五”期间经过快速的产量扩张之后,“十一五”是企业由追求产量扩张向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的转变,由以规模求效益向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求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钢铁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竞争力是企业适应未来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积极选择,如果继续把重点放在单一的数量扩张上,将会错过目前难得的战略调整机遇期。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紧紧抓住机遇,把结构调整当作企业和全行业的中心任务。 二、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今后应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1.继续做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 按照国家要求,把着力解决产能过剩,严格控制新增钢铁生产能力,加速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颁布以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文件中,都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出明确要求。前不久八部委又专门对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发出通知,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淘汰约1亿吨落后炼铁能力,2007年前淘汰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等,2006年淘汰落后产能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对淘汰落后装备的进度也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要紧紧抓住当前钢铁行业运行和市场形势有利于加快淘汰落后步伐的有利时机,积极落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工作。协会将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工作,企业要按照要求调整发展思路,对落后生产能力列出明确的淘汰时间表,并抓紧组织实施。要清醒地看到,国家严格控制钢铁工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政策,今后不会有任何松动。因此,早调整、主动调整比晚调整、被动调整,更有助于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与此同时,要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进淘汰落后的步伐。要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 2.加快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步伐 “十五”期间,通过增量扩张使钢铁生产规模大大提高,一些企业老系统的更新改造也已基本完成。受厂区条件、城市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限制,今后单纯依靠扩大产能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已经十分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我们必须调整发展思路,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以市场为导向,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首先,要加大对已引进的装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近年来,通过引进设备,钢铁行业的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许多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对其开发和应用重视不够,使一些先进技术装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无法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使引进的技术装备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市场需要,加快进行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建设与钢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自主创新设施,为培育和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大型企业集团应当努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真正使技术创新能力成为钢铁工业竞争力的核心。 第三,集中全行业的技术优势,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按照协会组织和协调,企业自愿参加,成果共享的原则,针对重大关键性技术积极开展联合攻关活动。与此同时,要促进企业间的技术成果转让。 3.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步伐 自去年7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颁布以来,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唐钢与宣钢、承钢,武钢与鄂钢等企业联合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重组迈出了重要步伐。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今年上半年,产量居前10位钢铁企业的产量仅占同期全国钢产量的35%,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年产钢500万吨以上企业粗钢产量也仅占全国钢产量的46%左右,由联合重组而提高的产业集中度,被快速增加的产量所抵消,由于集中度低而带来的问题依然存在。 而目前国际上更大规模的钢铁企业并购正在加紧进行,前不久钢产量世界第一的米塔尔公司收购第二的安赛乐公司,成为年钢产量超过1亿吨的企业集团,其钢产量接近全球钢产量的10%,米一安购并对国际钢铁业竞争格局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有紧迫感、危机感。 这里我们也呼吁政府继续推进中国钢铁行业的联合重组,力争在“十一五”的前2—3年,使联合重组工作有突破性进展。 4.加强节能和环保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1)推进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发挥钢铁企业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废物消纳处理功能。把国家提出的济钢、宝钢、鞍本钢、攀钢等作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要求落实好;(2)要做好节能、节水工作,积极做好开展余热余压利用的国家节能重点工程;(3)实施系统能量优化,大部分会员钢铁企业要力争使综合能耗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三、上半年钢铁工业取得的主要成绩 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产品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今年上半年板带材产量(不包括窄带钢)达到7012.3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636.86万吨,增长30.45%,而长材产量增长24.1%。中(特)厚板增长24.1%,热轧薄宽板带增长35.3%,冷轧薄宽板带增长45.6%,其中镀层板带增长43.8%,涂层板(带)增长24.3%,电工钢板带增长37.7%。包括窄带钢在内的板带材合计占钢材总量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39.73%,上升到39.91%,板管比由47.02%上升到47.65%,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2.国产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净出口钢坯288.91万吨,钢材由去年净进口164.72万吨,变成净出口768.2万吨。长材(主要是螺纹钢和盘条)为净出口485.64万吨,占生产量的4.41%,中厚板带净出121185.77万吨,占生产量的4.7%,无缝钢管净出12165.99万吨,占生产量的9.25%。本土生产的钢材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由去年同期的92.58%上升到今年的95.61%,上升3.03个百分点。 3.节能降耗又取得新成绩 今年上半年会员企业吨钢耗电由去年同期的454.45千瓦时,下降到452.80千瓦时;吨钢耗新水由去年同期的8.47吨,下降到6.71吨,下降20.8%。高炉利用系数由2.545提高到2.672;入炉焦比由421千克/吨降到390千克/吨,喷煤比由118千克/吨提高到135千克/吨。 四、下半年行业运行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为确保今年钢铁行业的平稳运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1.坚持以销定产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适度增加产量 今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日产钢110.20万吨,相当于年产钢40224万吨的水平,如果按照6月份日产水平,全年产钢将达到42406万吨。上半年地方中小企业(非会员单位)产量仍呈高速增长态势,共生产粗钢3896.61万吨,同比增长27.27%,高于会员企业11.01个百分点。在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回升的情况下,这一态势有可能继续发展。此外下半年还将有一部分新增产能,这些都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要继续坚持以销定产的原则,保持钢材供需的基本平衡,减少市场动荡等不利因素。 2.努力保持钢材出口的平稳态势 今年上半年我净出口钢材768.21万吨,净出口钢坯288.9万吨,折合净出口粗钢1106万吨。下半年,考虑到人民币升值、钢材出口退税率调整、贸易顺差等将可能对钢材出口带来影响。因此,出口企业要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坚持正确的出口战略,优化出口品种,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材产品的出口,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要吸取去年下半年钢材进出口形势变化的教训,稳定来之不易的国际市场份额。 3.规范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 目前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不规范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铁矿石进口企业多而分散,存在过度竞争,特别是个别企业谋求自己的利益,短期大量进口,转手在国内市场高价倒卖,进行炒作,扰乱了进口秩序,应采取措施对这类行为进行限制。同时,建议政府提高进口铁矿石企业的准入门槛,减少进口企业数量,实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铁矿石进口合同备案制等办法,以进一步强化行业协调和企业自律工作。 同志们,“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钢铁工业按照《纲要》要求,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钢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年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年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钢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年人均用钢267公斤,预计2010年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钢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年7.5%。 二、“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年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年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年各地人均钢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钢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钢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钢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年,从各省市钢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年我国区域钢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华东、中南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年钢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年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钢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年的13.1%增长到2010年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年是36.22%,2005年是43%,2010年规划是47%。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年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年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钢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年需建筑用钢1723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年需建筑用钢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钢。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钢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年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年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钢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年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钢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钢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钢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钢产品)。今后钢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年实际在下降,由2000年的57%降到2005年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钢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钢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钢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钢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年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年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年有所提高,预计201O年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钢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2010年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9%,后两年7.5%预测,2010年GDP为27.29万亿,钢消费4.9亿吨(钢材4.7亿吨),增速前几年是7.6%,后几年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年钢消费5.6亿吨(钢材5.3亿吨),钢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钢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钢铁协会每年将对钢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年88604亿元相比,年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钢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钢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钢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钢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年钢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年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吨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年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一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年的10年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年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年均增长2.8%。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年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年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即使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钢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钢铁产业上凸现,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钢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大波动。 钢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年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年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钢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年粗钢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钢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年钢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年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钢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钢 2005年煤炭用钢870万吨;预计2010年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钢2005年720万吨,2010年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钢2005年150万吨,2010年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钢有新的要求。 (1)钢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钢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钢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钢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钢 2005年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年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钢,输送用钢,储备库用钢,石化用钢。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年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年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钢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钢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钢钢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钢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钢 至2010年,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年需管线钢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各年管线钢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年管线钢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太钢、本钢等。宝钢与武钢完成x8O管线钢研制,鞍钢和舞钢试制X80热轧钢板,并在巨龙钢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钢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钢板。 (3)进出口情况。2000年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年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钢厂管线钢的生产开发,管线钢基本不再进口,每年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钢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钢材的新要求:高钢级、高性能的管线钢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钢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钢 电力行业用钢2005年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钢。到2010年火电用钢平均年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钢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钢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钢管。 水电用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年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钢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钢材用量很大。近几年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钢。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钢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钢管平均每年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年核电用钢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年。 风电用钢。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具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年,国产风电设备的年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钢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钢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钢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钢轨约950万吨,平均每年铁路建设用钢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钢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钢轨数量将约15万吨/年。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年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年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钢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铁路用钢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年左右。 2005年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钢材在417万吨,2010年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钢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钢)。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钢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年为铺轨高峰期,每年需客运专线钢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年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钢轨约160万吨,平均每年约需4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年的铁路货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消费钢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钢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年比2000年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年~2005年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年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钢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年,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年。我国正处在长达20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年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钢材。 H型钢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钢产量从2001年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钢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钢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年的96.91%、2003年的109.41%下降到2005年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年H型钢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钢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钢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年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年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钢材1098万吨。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钢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钢需求为:2010年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钢85%,2010年造船行业年需钢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钢 1.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年我们用390万吨钢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钢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钢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钢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钢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年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钢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钢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钢板,让更多的钢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钢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用钢2700万吨,预计2010年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钢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钢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钢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年家电行业钢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年钢材消费年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钢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钢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钢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年,在今后10年,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年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年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年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年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年自行车用钢200万吨,预计2010年用钢260万吨。其中窄带钢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具、建筑五金、不锈钢制品、锁具、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具。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具、锁具、燃气用具、不锈钢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具、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具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具、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具、随车工具、建筑工具、防爆工具、小型电动工具、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钢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钢材占有率在95%;到2010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年钢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年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年钢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年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钢消费2005年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年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具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钢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钢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钢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钢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年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年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钢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年人均用钢267公斤,预计2010年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钢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年7.5%。 二、“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年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年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年各地人均钢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钢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钢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钢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年,从各省市钢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年我国区域钢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华东、中南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年钢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年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钢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年的13.1%增长到2010年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年是36.22%,2005年是43%,2010年规划是47%。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年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年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钢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年需建筑用钢1723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年需建筑用钢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钢。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钢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年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年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钢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年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钢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钢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钢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钢产品)。今后钢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年实际在下降,由2000年的57%降到2005年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钢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钢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钢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钢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年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年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年有所提高,预计201O年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钢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2010年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9%,后两年7.5%预测,2010年GDP为27.29万亿,钢消费4.9亿吨(钢材4.7亿吨),增速前几年是7.6%,后几年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年钢消费5.6亿吨(钢材5.3亿吨),钢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钢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钢铁协会每年将对钢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年88604亿元相比,年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钢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钢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钢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钢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年钢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年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吨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年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一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年的10年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年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年均增长2.8%。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年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年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即使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钢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钢铁产业上凸现,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钢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大波动。 钢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年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年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钢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年粗钢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钢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年钢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年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钢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钢 2005年煤炭用钢870万吨;预计2010年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钢2005年720万吨,2010年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钢2005年150万吨,2010年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钢有新的要求。 (1)钢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钢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钢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钢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钢 2005年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年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钢,输送用钢,储备库用钢,石化用钢。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年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年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钢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钢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钢钢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钢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钢 至2010年,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年需管线钢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各年管线钢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年管线钢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太钢、本钢等。宝钢与武钢完成x8O管线钢研制,鞍钢和舞钢试制X80热轧钢板,并在巨龙钢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钢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钢板。 (3)进出口情况。2000年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年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钢厂管线钢的生产开发,管线钢基本不再进口,每年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钢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钢材的新要求:高钢级、高性能的管线钢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钢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钢 电力行业用钢2005年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钢。到2010年火电用钢平均年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钢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钢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钢管。 水电用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年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钢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钢材用量很大。近几年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钢。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钢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钢管平均每年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年核电用钢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年。 风电用钢。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具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年,国产风电设备的年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钢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钢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钢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钢轨约950万吨,平均每年铁路建设用钢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钢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钢轨数量将约15万吨/年。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年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年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钢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铁路用钢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年左右。 2005年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钢材在417万吨,2010年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钢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钢)。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钢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年为铺轨高峰期,每年需客运专线钢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年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钢轨约160万吨,平均每年约需4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年的铁路货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消费钢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钢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年比2000年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年~2005年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年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钢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年,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年。我国正处在长达20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年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钢材。 H型钢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钢产量从2001年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钢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钢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年的96.91%、2003年的109.41%下降到2005年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年H型钢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钢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钢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年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年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钢材1098万吨。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钢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钢需求为:2010年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钢85%,2010年造船行业年需钢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钢 1.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年我们用390万吨钢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钢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钢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钢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钢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年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钢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钢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钢板,让更多的钢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钢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用钢2700万吨,预计2010年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钢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钢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钢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年家电行业钢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年钢材消费年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钢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钢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钢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年,在今后10年,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年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年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年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年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年自行车用钢200万吨,预计2010年用钢260万吨。其中窄带钢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具、建筑五金、不锈钢制品、锁具、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具。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具、锁具、燃气用具、不锈钢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具、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具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具、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具、随车工具、建筑工具、防爆工具、小型电动工具、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钢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钢材占有率在95%;到2010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年钢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年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年钢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年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钢消费2005年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年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具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钢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钢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钢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