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铁矿石消耗外汇

更新时间:2024-04-23

快讯播报

铁矿石消耗外汇快讯

2024-02-27 10:41

近日,加拿大政府从其低碳经济基金中向力拓旗下加拿大铁矿石公司(IOC)拨款1,810万加元,以支持其拉布拉多西部业务的铁矿石加工脱碳。该公司将安装减碳设备,以进一步减少铁矿石球团和精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化石燃料用量。在该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IOC 将累计减少约 220 万吨温室气体排放。

2024-01-29 17:30

【Mysteel晚餐:钢厂废钢消耗明显下降,铁矿石到港量减少】1月22日-28日,中国47港铁矿石到港总量2450.8万吨,环比减少319.4万吨;中国45港铁矿石到港总量2309.4万吨,环比减少310.9万吨;1月29日全国300家长、短流程代表钢厂废钢库存总量716.13万吨,较上周五增4.13万吨,增0.58%;日消耗总量50.90万吨,较上周五降3.85%。

2023-06-29 11:30

2022年1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四部委上报了“基石计划”,即通过国内新增铁矿开发、境外新增权益铁矿、废钢资源的开发,实现对铁矿石供给和价格的话语权。 此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进一步公开“基石计划”初步拟定的内容。“基石计划”旨在于用10年至15年时间,切实改变我国铁资源来源构成,从根本上补足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基石计划”提出,到2025年,国内矿产量、废钢消耗量和海外权益矿分别达到3.7亿吨、3亿吨和2.2亿吨,分别比2020年增加1亿吨、0.7亿吨和1亿吨。 国内有哪些属于基石计划项目,目前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如下九个项目......

2023-04-25 12:04

近日,需求持续疲软对钢铁行业形成负反馈,区域内供需矛盾急速恶化,西北联合钢铁会议决定从4月25日开始自发自律进行减停产。截止4月25日我网了解到,山西省21家钢企中9家钢企将于明日起陆续执行高炉减停产计划。统计来看,山西省本次新增减停产计划高炉10座,涉及铁水产能约4.25万吨/日,折算铁矿石日均消耗6.8万吨,约占山西省铁水总产能20%。部分减停产的高炉计划停产10-15天,其余高炉复产时间尚未说明。

2023-04-20 13:44

力拓一季度铁矿石产量和发运量同比分别上升11%和16%,后者更是打破了历史同期记录,表现尤其突出。而发运的同比增幅更大的原因,在于其生产稳健增长的同时,一季度需求旺盛下也消耗了其相当一部分库存。从一季度实际表现来看,进度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提升。因此本次Mysteel判断,力拓2023年全年发运完成情况,将位于目标区间3.2-3.35亿吨的中高水平,

铁矿石消耗外汇价格行情

点击加载更多

铁矿石消耗外汇相关资讯

  • Mysteel日报:今日全国废钢价格持稳运行为主(20231102)

    长短流程钢厂成本压力均有所缓解,生产积极性提高,日消耗量微增市场方面,目前资源仍较紧张,市场收货情况一般预计短期重庆市场废钢价格继续稳中偏强运行 三、今日全国钢厂废钢调价汇总 四、热点消息 宏观新闻 1、两部门:因城施策指导城市政府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2、金融监管总局:大力推进金融强国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3、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 4、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回加息不无可能,目前未考虑过降息 产业消息 1、7家钢企入选山西省2023年第一批A级、B级、引领性企业名单 2、土耳其对涉华热轧板卷启动反倾销调查 3、黑色持仓日报:铁矿石涨1.59%,永安期货减持7千手螺纹钢空单 。

  •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建龙集团与力拓集团首次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

    长期以来,全球铁矿石一直以美元定价和结算我国铁矿石外汇消耗长期位居前三位,据统计,2022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达到11.08亿吨,进口金额1281亿美元实现铁矿石人民币结算,一方面对于进口铁矿石贸易业务而言,规避了汇率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助力外汇储备整体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建龙是建龙集团的进口铁矿石大宗集采平台,与四大矿山均签订了长协,年长协量合计超过2000万吨。

  • Mysteel早报:深圳建筑钢材价格预计盘整为主

    《意见》提出,培育汽车出口优势,引导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中长期协议;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完善外汇衍生品和跨境人民币业务 3、 据Mysteel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5日,国内超30家钢厂发布检修计划其中,山西省21家钢企中9家钢企将于26日起陆续执行高炉减停产计划山西省本次新增减停产计划高炉10座,涉及铁水产能约4.25万吨/日,折算铁矿石日均消耗6.8万吨,约占山西省铁水总产能20%。

  • Mysteel早报:黑色期货震荡下行 预计今日无缝管价格或偏弱运行

    其中,山西省21家钢企中9家钢企将于26日起陆续执行高炉减停产计划山西省本次新增减停产计划高炉10座,涉及铁水产能约4.25万吨/日,折算铁矿石日均消耗6.8万吨,约占山西省铁水总产能20%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从强化贸易促进拓展市场、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五大方面提出18条措施《意见》提出,培育汽车出口优势,引导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中长期协议;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完善外汇衍生品和跨境人民币业务。

  • 天津建龙首次开展铁矿石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据悉,我国铁矿石外汇消耗仅次于集成电路和原油,位居第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降低外汇储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天津建龙将继续深化与海外矿山及供应商合作,加强与金融合作伙伴沟通,尽快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提升人民币在大宗商品结算中的话语权

  • 2021年钢铁行业产能产量“双控”成效分析

    前10位进口商品占据我国进口总值的45%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每年的外汇有近一半用于前十位商品的支出,这反映了我们商品对外依存的非对称性,个别商品对外依存度极度偏高,铁矿石就是其中之一 据记者统计,2012年-2021年10年间,我国铁矿石进口总量高达99.7亿吨,共消耗外汇967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2万亿元),10年间铁矿石进口均价达到97.0美元/吨10年间我国进口铁矿石消耗外汇相当于2021年土耳其全国的GDP(国民生产总值)。

  • 沈文荣:把握得当,2021年整体效益将好于2020年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最大的短板就是铁矿石资源问题如何建立稳定的矿石资源供应链? 沈文荣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进口资源的价格上涨会带来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和外汇的大量消耗对于钢铁行业来说,铁矿石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使得行业运行风险进一步加大,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据测算,2020年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已经从2月份的82美元/吨左右,上涨近1倍,而进口铁矿石的成本仅为40美元/吨。

  • 淡水河谷2020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尽管如此,铁矿石粉矿C1现金成本仍从第一季度的16.2美元/吨增长 至第二季度的17.1美元/吨,这主要系第一季度报告中预见到的因素所导致,如消耗第 一季度平均生产成本较高的库存(1.1美元/吨),第三方采购量价齐增(0.7美元/ 吨),因新冠病毒疫情采取的运营安全措施所产生的相关支出(0.3美元/吨)以及各 种一次性因素的影响,如滞期费的增加(0.5美元/吨)考虑到全年产量极有可能出 现位于指导产量范围下限的情况以及当前的外汇兑换水平,2020年下半年的C1现金成本有望接近14.5美元/吨。

  • 果阿邦矿商及出口商反对矿石出口税上调

    若该邦矿石不能被出口并在创造就业机会及税收的过程中转为外汇,同时亦未能在印度被消耗,那么这些矿石将不再成为战略性自然资源,失去全部经济意义此外,出口税上调将使果阿邦铁矿石定价较高,失去与澳大利亚和巴西资源的竞争力,使我们难于与客户达成长期合同,从而导致矿业投资不能按计划进行

  • 果阿邦矿商及出口商反对矿石出口税上调

    若该邦矿石不能被出口并在创造就业机会及税收的过程中转为外汇,同时亦未能在印度被消耗,那么这些矿石将不再成为战略性自然资源,失去全部经济意义此外,出口税上调将使果阿邦铁矿石定价较高,失去与澳大利亚和巴西资源的竞争力,使我们难于与客户达成长期合同,从而导致矿业投资不能按计划进行

  • 果阿邦矿商及出口商反对矿石出口税上调

    逻辑上而言,奥里萨邦及其他邦钢厂已有充足的矿石供应,将果阿邦矿石运输至这些地区是不实际的 Raikar称,目前国内钢铁生产商大多使用块矿,而果阿邦大多是生产铁品位较低的粉矿若该邦矿石不能被出口并在创造就业机会及税收的过程中转为外汇,同时亦未能在印度被消耗,那么这些矿石将不再成为战略性自然资源,失去全部经济意义此外,出口税上调将使果阿邦铁矿石定价较高,失去与澳大利亚和巴西资源的竞争力,使我们难于与客户达成长期合同,从而导致矿业投资不能按计划进行。

  • “强势欧元”能坚持多久

    如果中欧就人民币举行对话而施压中欧贸易逆差,那么可能危及中国对欧盟的矿产资源供应,甚至会危及欧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地位和权重,所以人民币相对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而欧元则可能迫于能源资源压力进一步升值媒体时常警示中国需提防工业化过度消耗能源资源,殊不知,欧盟的后工业化已经走入了能源资源和“强势欧元”困境 欧美妥协前景为期不远 从总体上看,本轮世界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周期造成的最大冲击偏离了既定目标,本来受冲击最大的是快速崛起的中国,但是中国延后的全球能源战略反而进展较快,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能源资源价格上涨的冲击(中国是煤炭和稀土大国,唯一冲击较大的是铁矿石)。

  • 吴溪淳在中国冶金矿山产业高峰论谈上的讲话

    一、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产能过剩时期 2004年以前,中国一直是钢的净进口国,2005年中国净出口钢12万吨,结束了中国净进口钢的历史。 从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钢铁市场需求旺盛,从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长达三年的供不应求状态,钢铁产品价格逐月上升(中间只有2004年5、6两个月回落)。2005年4月以后到年底,由于产量增长大于需求增长和出口不畅,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逐月回落。 “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的大发展,除少数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外,绝大多数品种由生产能力不足转为生产能力过剩。 从2006年上半年的钢铁生产和消费情况可以看出,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产能过剩时期。 2006年上半年产钢1994的6.96万吨,同比增加3079.58万吨,同比增长18.26%,上半年平均日产钢110.20万吨,相当于年产4.02亿吨钢水平。6月份当月平均日产钢122.06万吨,相当于年产4.46亿吨水平。上半年出口钢材1709万吨,同比增长47.7%;出口钢坯3lO万吨,同比下降35.6%。上半年出口钢材和钢坯折算成出口钢2128.09万吨。上半年进口钢材941万吨,同比下降28.8%;进口钢坯2l万吨,同比下降72.5%。上半年进口钢材、钢坯折算成进口钢1022.06万吨。进出口相抵后表现为上半年净出口钢1106.3万吨,比去年上半年的净出口钢230万吨,增加876万吨,占今年上半年增产钢3079万吨的28.45%。真正用于增加国内消费的钢量为2203万吨,比去年同期只增长13.24%。特别是6月份,当月净出口钢材276万吨,净出口钢坯100万吨,两项合计折合净出口钢393万吨,占当月钢产量3662万吨的10.73%的情况下,由于生产量过大,钢材市场价格迅速回落,从3月初开始的钢材价格恢复性上升仅仅维持三个多月又开始进入价格下降通道,而国际市场价格仍然处于历史最高价位,比我国市场价格高20%~30%。这充分说明,6月份我国钢产量达到年产4.46亿吨水平确实是产能过剩了。而且要看到,当前钢的市场需求是在GDP高增长(上半年为10.9%,创1996年以来最高)和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同比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同比加快4.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钢材市场价格尚未恢复到去年较好水平,如果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适当回落,就会进一步显现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了。 当前,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在迅速增长。今年1~5月新增炼铁产能741万吨、炼钢1218万吨、热轧材1581万吨、冷轧材196万吨。同时,5月末在建项目计划新增产能炼铁3964万吨、炼钢5429万吨、轧钢中热轧8311万吨、冷轧2473万吨。新增产能超过需求增长的态势也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已由生产能力不足进入生产能力过剩。但这种过剩是包括落后产能在内的过剩。 二、“十一五”国内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将逐年下降 国家“十一五”规划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向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迈进,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五年内节约20%,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五年内节约30%。经济增长方式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转变。实现上述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后2~3年将会显现一定程度的转变,钢的消费强度在2008年后可能出现明显下降。 “十一五”国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的主要依据是: 1.国家规划“十一五”期间年均GDP增长7.5%,2010年人均GDI,达到或超过2400美元,根据已完成工业化国家的经验,钢的消费将继续增长,不会出现停滞。 2.国家规划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43%上升到20lO年的47%或以上,我国城镇人口五年内将增加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增加钢的消费量。 3.国家规划“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五年内新建铁路1.7万公里(“十五”期间新建铁路投产里程只有0.7万公里)其中新建客运专线7000公里(包括京沪高速铁路)。新建高速公路2.5万公里(“十五”期间完成2.39万公里),新建公路120万公里(“十五”期间完成35.11万公里)。可以看出“十一五”交通运输业用钢需求量超过“十五”。 4.振兴装备制造业,重大装备国产化比例将逐年提高,汽车工业和造船业用钢量将继续稳步上升。 5.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和农村消费钢量将比“十五”期间明显增加。 6.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耗,节约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等等将加快淘汰高能耗设备,加快推广节能设备,加快建设环保设施等都将增加钢的消费量。 7.机电设备外贸出口将继续保持适度增长。2010年我国外贸出口将由2005年的7400亿美元上升到1.15万亿美元,五年至少增加4100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将由2005年的56%上升到60%左右,机电产品出口用钢量不会减少,还将适度增加。 “十一五”国内市场对钢铁需求的增长幅度将逐年回落,主要依据是: 1.钢的表观消费增长率2003年为25.73%是历史最高,2004年降到14.58%,2005年是产量供大于求的一年,估计产量过剩约1400万吨,扣除过剩产量,2005年表观消费增长率应为14.03%,2006年上半年在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的情况下,钢的表观消费增长率为13.24%,可以看出,今后将是逐年下降趋势。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在2008年以后将会明显下降。一是因为产能过剩行业在2007~2008年会出现销售利润率的大幅度下降,会抑制投资的增长。二是因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已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始减速,虽然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增速,但由于在全国总量中所占比例较低,弥补不了东部减速的影响。 3.我国轻工家电出口的高速增长期已过,目前我家电出口已占世界贸易量的30%左右,继续增长的空间已不大,出口增速已开始回落。 4.从钢的进出口数量平衡角度看,我国在2004年和2005年两年增加钢产量13005万吨,其中用于顶替进口和扩大出口用钢3665万吨,占增钢量的28.2%。今年上半年增加的钢产量中用于顶替进口和扩大出口占28.45%,按上半年净出口钢1106万吨预计全年则为2230万吨,国际市场能否接受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低附加值的钢坯和普通低价值的棒线材、中小型材出口退税有的已经取消,有的将进一步减少,今后用于出口的钢铁产品增长幅度必将回落。 5.技术进步、产品创新、新型高强度钢材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及用钢行业的技术进步、产品升级,用钢单耗将逐步下降。 2010年国内钢的需求预计 根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和钢铁需求增长的变化规律,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按26.17万亿元预计,钢的消费强度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消费1800吨钢考虑,2010年我国内消费需要钢4.72亿吨,比2005年增加1.2亿吨,平均每年增加2400万吨左右,人均消费钢量由2005年的269公斤上升到347公斤左右。从钢的消费量看,我国到2010年将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过多,计划投资总额过大(2006年5月末,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5.10万亿元,同比增长26.9%),今明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将在20%~25%左右,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很大,国家规划2010年的GDP26.17万亿元的目标有可能提前一年实现,钢的需求量也可能提前一年达到4.72亿吨。如果能保持今年上半年的净出口水平,则2010年需要生产钢近5亿吨。 三、“十一五”中国钢铁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 1.由于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产能过剩时期,先进产能和落后产能争夺市场的竞争将随着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逐渐激烈起来。市场价格回升,销售利润率过大,导致落后产能释放,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再度回落。在落后产能彻底退出市场之前和少数几个大集团对市场控制力形成之前(即产业集中度问题解决之前)我国钢铁市场从总体上看不可能走上稳定之路。 2.国际钢铁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进出口不稳定因素增加,对国内市场影响增大。 2006年1~5月份,我国主要钢材品种出口占生产量的比例如下: 大型材16.30%,线材6.47%,特厚板10.81%,厚板7.46%,中板7.05%,中厚宽钢带8.04%,热轧薄宽带。15.46%,热轧薄板15.20%,冷轧薄宽带11.65%,镀层板带17.10%,涂层板带13.71%,无缝钢管13.83%。以上品种如果出口受阻必将对国内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2006年1~5月份,进口钢材主要品种占我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即占我国内消费量的比例)如下: 板带材合计占8.97%,其中:特厚板2.25%,厚板1.66%,中板3.11%,中厚宽钢带5.08%,热轧薄宽带11.84%,冷轧薄板6.51%,冷轧薄宽带28.86%,镀层板带31.37%,涂层板带15.03%,电工钢板带23.43%,无缝钢管5.66%。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进口的高附加值钢材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仍然较高,今后我们和进口钢材争夺国内市场将主要表现在高附加值产品上。 今年进口钢材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一旦国际市场出现供大于求,价格下落,我国进口钢材数量仍然可能回升。 3.全球和中国的钢铁生产能力都在增加,新增产能投产时间不均衡,地区分布不尽合理,与需求增长速度不匹配,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地区性产需失衡的机率增多。 今年6月份全球62个产钢国家和地区共生产钢10376.7万吨,同比增长12.7%。这是2000年以来,全球钢产量增速最高的月份。扣除中国后全球产量增长9.72%,仍然是近几年来增长最高的月份。其中欧盟25国增长12.4%:北美增长13.1%,独联体增长15.1%。中国的钢产量6月份占全球产量的35.28%。今年上半年全球产钢59570.7万吨,同比增加4371.8万吨,增长7.92%,扣除中国后增长3.37%,而去年上半年扣除中国后全球只增长0.56%。除中国外全球钢产量的增长中有原有产能释放和新增产能投产两种因素。中国也是两个因素,市场价格回升较大,落后产能不但不能淘汰,而且还在继续增加。6月份中国非钢铁协会会员企业(绝大多数是年产100万吨以下中小企业)生产钢834.72万吨,平均日产27.82万吨,已相当于年产10154.3万吨水平,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已达22.79%。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生产的钢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上半年为46.33%,比去年同期下降1.77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仍在继续下降。今年1月份平均日产钢97.3l万吨,2月份105.2万吨,3月份106.09万吨,一季度平均日产钢103.54万吨;4月份112.37万吨,5月份115.9万吨,6月份122.06万吨,二季度平均日产118.cr7万吨,按日产水平计,二季度比一季度环比增长14.03%,而GDP环比只增长9.7%,(一季度GDP增速为10.3%,二季度为11.3%),产量增长过快,市场消化不了,必然造成价格不稳。 4.以石油为代表的全球能源供应不稳定,国际市场不断上张的石油价格和美元贬值对全球经济影响因素增多,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变动周期缩短。中国外贸顺差较大,外汇储备不断升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处于下降通道。上述因素不稳定程度增加,都会间接或直接影响全球和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稳定。 四、“十一五”中国铁矿石市场展望 “十五”以来,随着钢铁市场需求旺盛,钢铁产品价格逐年升高,铁矿石价格也逐年升高,拉动了铁矿山采选建设,使铁矿石、铁精矿供给能力自2002年以来逐年增加,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国铁矿采选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科研成果成绩突出,支撑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 按国家统计的规模以上矿山企业生产的铁矿石2005年达到42049万吨,比2000年的22256万吨增加近2亿吨,年均增长16.88%,扭转了“九五”期间年均递减2.97%的被动局面。2005年当年铁矿产量增长35.6%,今年上半年生产铁矿石24556.21万吨,继续保持了增长35.04%的高速度。铁矿采选建设投资迅速增长,2003年投资50.07亿元,2004年132.94亿元,2005年281亿元,2006年前5个月已完成92.23亿元,可以肯定,今年完成投资额仍将超过去年。 对今后几年国内铁矿石市场发展的几点看法如下: 1.铁矿与废钢相比仍然是有竞争力的钢铁原料,铁矿价格会在较长时期保持较高价位。 2004年我国进口废钢1022.55万吨,平均到岸单价218.2美元/吨,2005年价格上涨到平均进口单价257.36美元/吨,进口量1014.32万吨,比上年减少0.8%,进口平均单价上升39.16美元/吨,价格上涨17.94%。而进口铁矿石虽然矿价上涨但运价下降,全国平均单价由2004年的61.09美元/吨,上升到2005年的66.74美元/吨,上涨5.65美元/吨,涨幅为9.24%,大大低于进口废钢涨幅。有进口废钢价格的比较,铁矿石价格不可能大幅度回落。我国社会废钢产出量今后几年不可能大幅度增加。 2.国际铁矿供应商的垄断地位已经形成,打破 他们的垄断地位,必然下大力量培养新增生产能力 (包括在国内外投资建设新矿山)。国内矿价与进口矿价的紧密联系程度将大大高于“十五”时期。国内矿价今后将主要跟随进口矿价浮动(包括海运费和内陆运费的升降影响)。 3.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将逐步提高矿产资源使用税(矿山资源税费等)钢铁企业使用扭曲的低价原料时代将逐渐成为过去。矿山企业超过10%的销售利润率(2005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规模以上铁矿采选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4.46%)将由于成本的上升(包括不能抵扣的税费的增加)而回落。 4.国家“十一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利用低品位铁矿资源”,今后将出台鼓励政策,有自己矿山的钢铁企业和独立矿山企业将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低品位铁矿和有经济价值的尾矿,今后几年我国将能够保持自给矿山的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生铁产量的增长速度将逐渐低于钢的增长速度,铁钢比将由目前的0.95回落到0.92,新增生铁产量依靠国内铁矿增长将能够维持在50%左右(2006年上半年为48%),对进口铁矿的依存度不会进一步上升。 5.由于矿石(铁精粉、球团)来源地(矿山采选厂和进口矿到岸港)到钢铁厂的运距不同,地区自产矿 满足钢铁厂需要的程度不同,我国钢铁厂对铁矿的采购成本差异将长期存在,各地方自产矿的市场价格差异将长期存在。 6.由于国产铁矿顶替进口铁矿的市场空间较大,国内铁矿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将低于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主要受进口矿长期合同定价和海运费长期合约定价的影响,和钢材市场比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 外资参股并购行为对我国钢铁业的影响

    钢铁产业是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产业,这一属性,已从根本上决定了钢铁产业在我国未来10年上演西方百年并购史进程中的相对特殊性(与外资并购对应的是“绿地投资”,即合资、独资新建企业),且这一特殊性已较为充分地体现在2005年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其对外资公司在产权、产量、资金实力等方面做出了严格限制:境外钢铁企业必须具备钢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年产量必须达到1000万吨以上。即目前仅有约15家外资企业具备进入中国钢铁市场的基本资格。 当前遇到的现实问题是,受国际跨国并购浪潮的影响和我国加入WTO近5年来的深层次演进,大多数国内钢铁企业在缺乏合作成功率较高的国际战略联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已开始直接面对合作成功率较低的国际并购,难度是有的。故此,有必要明确国内钢铁企业尤其是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有效参与跨国并购游戏的战略基点,做到以我为主、寻求互补。 一、关于市场结构 客观上讲,目前国内钢铁业产业集中度低(中国前8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比例2004年为30%,比2001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而同期欧盟为53.3%,日本为55.5%,美国为39.3%,韩国为82.0%,法国的阿赛洛钢铁公司几乎囊括了法国所有的钢铁生产)、产能相对过剩(含落后产能近1亿吨,有近56%的钢铁由中小企业生产)、高附加值钢材品种自给率较低(2004年高档板材占国内进口钢材的86%左右)、超越资源和环境约束来实现循环经济任务艰巨、钢铁股票市值普遍被低估,加之我国工业化现处阶段对钢材消费强度呈稳定上升趋势的市场热态(包括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制造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机电和造船业的发展等对钢材需求呈刚性,预计钢铁消费增速将长期处于年增长10%以内的水平),正是外资进入的较佳时机。 外资公司综合运用资本、技术、管理优势,通过参股我国国内重点钢铁企业(从另外角度可以理解为迅速“吃掉”直接或间接的国际竞争对手),将会使其在平等地享用东道国现有及潜在“资源禀赋”、成功绕开贸易保护壁垒、避免“反倾销”限制的基础上,对我国钢铁及相关产品市场份额占有范围明显扩大,由此引起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可形成垄断势力,但对行业总量影响是不确定的)。这在可以带来规模经济、形成市场势力的横向兼并中的作用尤为明显(纵向并购可以节约市场交换和签订合同的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的营业税,有反竞争效应)。即通过并购,可以超越外资公司所在母国(投资国)的“资源禀赋”,利用东道国的“资源禀赋”来帮助目标企业在市场顾客和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分散经营。由此扩展管理技能。通过与以往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对手合作,寻求市场协同作用。这包括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规模经济和削减重复操作)和收入(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 具体讲,外资公司通过采取具有长远利益的并购行为,在筹资环节,取得较为充足的现金流、过剩的负债能力以及争取贷款所必需的较大数额存量资产;在采购环节,实施策略性的渠道控制;在销售环节,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区域市场或垄断市场的霸主地位;在新产品开发环节,能够快速而经济地进入产品差异化明显的“紫牛”市场新领域(“紫牛”是指那些具有极大吸引力和差异化的市场机会,它的同类词是创新和独一无二);在利润核算环节,获得目标公司既有的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环经济圈等区域性投资、税收等优惠政策。 以上综合作用的结果,将对国内钢铁及相关行业市场结构带来重要变化。用“微笑曲线”来描述(加工制造环节位于曲线的底端,利润最薄弱。由加工制造环节向两边移动,左边的零件、材料、设计和研发,右边的销售、传播、网络和品牌等环节实现的附加价值都要比制造环节多),此举将传导到与钢铁产业紧密相关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上,带来市场要素配置的高效化和产业链网络价值总量的增加。同时也为外资公司由处于行业利润率低端的制造业步入利润率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工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以工业结构升级为前提)打开边际产业转移的上升通道。 二、关于产业发展 受钢铁新政指引,外资并购行为将带来比以往更多的现代钢铁制造高新技术(如直接熔融还原铁、生产管理自动化和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等),这有利于我国钢铁产业技术升级(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用钢等产品,今后可考虑主要由国外提供),推动国内钢铁企业向特、精、高的方向发展,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方向发展,向低成本、高效益、生态型企业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并购的着眼点如若主要是针对国内钢铁市场,那将无助于持续提升我国钢铁及其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我国钢铁产业结构的升级进程。即外资公司在考虑边际产业转移时,受东道国“资源禀赋”特性限制,较难实现预期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东道国利益和其全球利益的有机统一。事实上,受国内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以及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我国已不可能成为钢铁出口大国;目前钢铁产品2%左右的世界市场占有率提升空间极其有限,今后的主要任务是优化钢铁产业、产品结构。 分析外资参股国内钢铁企业的动因,通常有以下两种理论可供借鉴、判断: 一是信号理论。外资公司在参股并购过程中,采取的支付方式(现金收购或股票换股),对并购后的新公司绩效有着重要影响。经济学上的信号理论认为,支付方式的选择揭示了目标公司未来投资机会或现金流量。对于拟参股投资我国钢铁企业尤其是特大型钢铁企业运营的外资公司来讲,选择现金收购方式参股,而非股票换股(股票支付具有延迟纳税功能),这表明外资公司拟参股的目标企业现有资产可以产生较大的现金流量(增加资产从而相应增加折旧),同时也表明其更有信心和能力充分利用目标公司所拥有的(或兼并所形成的)投资机会,在国内钢铁高端产品市场斩获丰厚的产品差异化利润。更确切、概要地讲,采取现金方式收购,反映了外资公司对于所参股并购的目标公司的未来资产赢利性拥有排他性的、秘密的信息(如可通过采取转移定价等举措,将所在合资公司创造的大量财富汇回投资国)。这一判断,也可以从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用大量外汇实施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后,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都建成一条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钢铁产品质量、成本和部分经济技术指标目前处于国际中上游水平的实际情况来得到侧面的印证。 二是投资的Q理论。Q值是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价值之比。Q理论认为,并购事实上是由公司间技术水平的差异所引起的(通货膨胀、股市低迷,也可能降低Q值,引发并购)。国内钢铁企业出于接受“技术外溢”(全球现有钢铁行业的新技术均是由外国发明人来命名的)提升产业结构、形成“后发优势”、实施“赶超战略”的考虑,比较欢迎外资公司这种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直接投资(所谓“以市场换技术”)。但是,当合作的一方为接触到对方伙伴提供的现代钢铁制造技术感到欣喜时(如新一代钢铁材料制造技术),不应忘记合作的成功是有条件的。即为降低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可能,外资公司往往将保护性条款写入合同,把关键技术严格隔离出来,同意相互交换有价值的钢铁制造技术与技能,但要求合作伙伴就此必须作出有效承诺。 对此,我们要正视企业技术创新强度与行业集中度之间存在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是让中国前十大钢铁公司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在2010年和2020年前分别达到50%、70%),稳步提高科技投入(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用于技术研究上的投入占不到年销售额的2%)。更要正视在多年来实施的所谓“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中,存在“从存量技术到技术创新之间的逻辑断层”的重大缺陷。国内钢铁企业在与外资公司并购谈判时,一定要在坚持自主创新成长战略的前提下,坚持“应用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规划一代”原则,着眼于我国能源、交通、汽车、轻工、机电、建筑等国家支柱产业对高性能、高难度“优、特”钢铁产品的发展需求,用国际上通用、规范的合同方式有效锁定外资拥有的先进制造技术,尽量规避并购后的钢铁制造技术仍滞留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增值链条中低水平层次情形的发生。要改进引进方式,逐步改变我国多年来基本以成套引进硬件设备为主,对软件技术及消化、吸收和创新缺乏重视和统一管理的局面,避免出现钢铁产业“外大内空”的危机(即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换言之,国内钢铁企业尤其是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要避免将境内外资合作企业在国内加工生产的“本土化”,混淆于内资企业已经掌控核心自主研发技术的“国产化”,进而忽视对自身自主创新直至核心竞争能力的有序培育。 三、关于跨国公司法人治理 跨国并购带来增量外资流入,有利于国有钢铁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改进公司治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决策效率低等问题。但是,对于具有战略产业地位的我国钢铁产业中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来讲,却又肩负着一个如何发挥国有经济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的历史重任。这是因为国有钢铁老企业承载着几十年、几代人积累起来的技术和组织能力(有些则属于“民族自主知识产权”范畴),以及丰富的廉价原料(大多拥有自有矿山甚至稀有金属矿山)和训练有素的劳动力资源。 从现有的跨国公司组织边界的研究文献来看,跨国公司治理实际上是一个扩展的公司治理边界,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公司治理问题。具体指:跨国公司日趋紧密的一体化,导致了母子公司界限的模糊化(在跨国公司构建的多级所有制结构里,其独立的子公司“控制公司”和非独立的子公司“受控公司”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使得国际法律体系在确定跨国公司责任时面临种种冲突,其结果是更多地依靠公众舆论和公司社会信誉作为促进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承担其全球各子公司责任的驱动力量。 外资公司参股国内钢铁企业后,目标公司变成外资公司的参股子公司(受控公司),由此拓展了外资公司自身在全球范围的法人治理边界。这种并购后形成的受控公司,虽然在东道国进行运营(我国法律对其组织架构、权利和义务关系都有相应的限定),但其同时受控于国外母公司的事实又意味着这一受控公司具有某种“国外”性质。即跨国公司通过将特定工作的责任分属不同单位的网络体系,让其为整个跨国公司体系行使着某些职能;跨国公司在全球经营中的技术与管理技巧和知识积累可以通过受控公司在并购后的公司股东会、董事会中发挥作用(外资公司作为第二股东已足以发挥重要决策影响作用)。 不难推断,在我国钢铁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尚不完备、市场要素特别是资本要素不健全、公司出资人尚未真正地完全到位及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规范的现实条件下,如何按照新近修订的《公司法》对新组建合资公司的法人治理开展有效运作,合理界定并购后新建公司的治理边界,继续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确实是个新课题,也大有可为。此外,借鉴美国上世纪30年代制定的《反托拉斯法》、设立外国投资委员会等做法,健全我国对外资并购和垄断的法律法规制度,对跨国并购开展系统的评估和审查,也显得尤为必要。 四、关于公司员工解雇 并购与解雇的关系,目前业内人士较为倾向于所有权变更对劳动力的需求有着直接的负作用(友好和敌意并购均是如此)。这与近些年国有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过程中减员不增效或难以增效颇有相近之处。 相对于国内钢铁企业而言,跨国公司组织边界的扩展和演变,导致了利益相关者(股东、目标公司员工、高层管理者、市场用户、被引进外资政绩主导的相关政府和监管部门等)边界的扩大。这在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1996年至今已有10年)、最大的钢铁消费国、最大的钢铁净进口国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等“四个世界第一”现实背景下,尤显突出。为了利用不断变化的比较优势,建立有竞争力的价值链结构,外资公司在并购后对合资公司生产区位进行持续调整和再配置应属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在我国目前正在构建和谐与节约型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目标公司监管部门(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尚未构建以及企业非主营业务等存续问题缺乏更低成本托管处理办法等现实情况下,并购、整合过程中对目标公司原有相对臃肿机构、层级的削减,将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员工造成不利影响,由此与目标公司工会组织(我国实现民主政治的基层组织)就劳资关系开展更加务实的公司级协商(谈判)就成为一种现实选择。虽然外资公司有着根据东道国的体制、法律和惯例调整自身政策的丰富经验,但如何根据我国国情最大限度、稳妥地同目标公司核心员工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且视目标公司所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在我国75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26家建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支付由于减员带来的相对昂贵的改革成本,安抚员工情绪资本,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让目标公司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以公平的价格购买国有资产,然后再让这个完全自主的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合资谈判”。此外,外资参股公司还要认真面对其它利益相关者(如目标公司内的党组织等)提出的要求,以及外资公司与目标公司两者间内部培植多年的企业文化整合要求等等。 。

  • 中矿联建议矿业重新定位独立基础产业

    “过量依赖进口必将使国际矿石的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进口价格大幅上升造成我国企业生产成本陡增,同时还将过度消耗我国外汇储备”国土资源部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邹永生认为,如果国外矿石生产大国形成垄断结成联盟将对我国生产企业形成强大压力,今年铁矿石进口价猛增71.5%就是实证另外,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进口矿石难以为继,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