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煤炭规模划分标准

更新时间:2024-04-23

快讯播报

煤炭规模划分标准快讯

2023-12-13 08:42

近两年,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综合能源消费量6362.3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5%,表明该省规模以上工业对煤炭依赖程度依然很高。

2023-11-22 08:30

近日,国家能源局核准新疆两个煤矿项目,分别为克布尔碱矿区十二号煤矿、阳霞矿区卡达希区一号煤矿,建设规模分别为150万吨/年和120万吨/年。克布尔碱矿区十二号煤矿将按照煤炭先进产能标准,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及配套选煤厂,总投资17.82亿;阳霞矿区卡达希区一号煤矿总投资18.33亿元。

2024-04-18 11:14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3月,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原煤11.1亿吨,同比下降4.1%;3月,生产原煤4.0亿吨,同比下降4.2%。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数据显示,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5.5亿吨,同比减少3676万吨,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的49.5%。

2024-04-12 09:55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有序核准建设一批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可调度产能储备。到2030年,产能储备制度更加健全,产能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力争形成3亿吨/年左右的可调度产能储备,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供给弹性和韧性持续提升。

2024-04-02 14:02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数据显示,排名前10家的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3.7亿吨,同比减少2110万吨,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的52.1%。

煤炭规模划分标准相关资讯

  • 郑州:新设建筑石料矿山开采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

    7月14日,河南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郑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其中提出,全市矿山数量控制在150个以内,固体矿山大中型比例大于40%难选矿、低品位矿、共伴生矿、新兴矿产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升;矿业产值逐步趋于稳定,矿山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形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矿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 郑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郑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6月19日 郑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一、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郑州市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非金属和能源开发生产基地,主要矿产品产量和产值居河南省前列。

  • 能源生产稳中有升 清洁发展趋势明显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之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量数据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调查单位每年发生变化 国有控股企业产量数据统计范围为调查单位控股情况是“国有控股”的企业 2.指标解释 小型原煤生产企业:指年产量90万吨以下的原煤生产企业,引用原煤炭工业部制定的煤炭工业企业划分标准 蒙晋陕宁新:指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和新疆五个原煤主产区。

  •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古交铂龙煤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项目招标公告

    招标人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古交铂龙煤业有限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 二、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1、项目规模:(1)设计安装一套陶瓷膜工艺的矿井水净化处理设备,总产水量达到300m3/h(2)设计安装一套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达到10.5m3/h 2、招标内容与范围:本招标项目划分为1个标段,本次招标为其中的: 001第一标段,该标段(包)内容: 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设计、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及配套土建工程和该项目的环保验收 3、计划工期:8个月 4、项目地点: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 5、质量要求: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要求。

  • 太原率先给煤炭产能设立上限

    为优化矿产资源布局,太原市划分了重点、限制、禁止和允许开采区,提高矿山准入门槛在西山煤炭规划矿区、岚县煤炭规划矿区(太原部分)两个煤炭重点开采区内,新办矿山企业要严格执行重点开采区准入条件,已有矿山达不到准入条件的要进行逐步整改西山等煤炭重点开采区新建煤矿规模不得低于120万吨/年,已有小矿继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70%单井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 太原率先给煤炭产能设立“上限”

    为优化矿产资源布局,太原市划分了重点、限制、禁止和允许开采区,提高矿山准入门槛在西山煤炭规划矿区、岚县煤炭规划矿区(太原部分)两个煤炭重点开采区内,新办矿山企业要严格执行重点开采区准入条件,已有矿山达不到准入条件的要进行逐步整改西山等煤炭重点开采区新建煤矿规模不得低于120万吨/年,已有小矿继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70%单井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 太原率先给煤炭产能设立“上限”

    为优化矿产资源布局,太原市划分了重点、限制、禁止和允许开采区,提高矿山准入门槛在西山煤炭规划矿区、岚县煤炭规划矿区(太原部分)两个煤炭重点开采区内,新办矿山企业要严格执行重点开采区准入条件,已有矿山达不到准入条件的要进行逐步整改西山等煤炭重点开采区新建煤矿规模不得低于120万吨/年,已有小矿继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70%单井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 我国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

    《办法》提高了煤炭企业安全费用提取的下限标准,并且不再按矿井规模、灾害类型双重标准确定提取标准,统一按照瓦斯等级、开采工艺规定提取下限标准《办法》规定,煤炭企业依据开采的原煤产量按月提取其中,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吨煤30元,其他井工矿吨煤15元,露天矿吨煤5元根据新的煤矿等级划分标准分类与原分类大致对应,相应分类提取标准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李书清说,2004年实施煤炭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制度以来,以吨煤平均提取15元保守估计,已累计提取安全费用超过3200亿元,累计使用安全费用2120亿元。

  • 我国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

    办法提高了煤炭企业安全费用提取的下限标准,并且不再按矿井规模、灾害类型双重标准确定提取标准,统一按照瓦斯等级、开采工艺规定提取下限标准 办法规定,煤炭企业依据开采的原煤产量按月提取其中,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吨煤30元,其他井工矿吨煤15元,露天矿吨煤5元根据新的煤矿等级划分标准分类与原分类大致对应,相应分类提取标准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 山东阳谷-茌平煤田启动开发 预测储量217亿吨

    山东省将坚持高标准规划开发、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和规模经营的原则,继续加大黄河北矿区阳谷—茌平煤田勘探投入,进一步优化煤炭资源配置,提升开发建设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合理划分井田规模,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大型、特大型安全高效矿井其中,将先行开发具备建井条件的阿城等井田,为阳谷—茌平煤田的大规模标准建设提供技术借鉴。

  • 莱芜莱城全面完成矿产整合任务

    严格控制矿山质量,提升开采规模莱芜市莱城区坚持健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严格整合标准,规范操作,扎实推进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细化整合方案,先后编制了煤炭资源专项整合实施方案、南部山区建材矿山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加快了资源整合的组织实施,以集中解决煤矿“矿中矿”和矿区范围平面交叉重叠问题为重点,对槲林矿区、鄂庄矿区两个市以上煤矿、三个区属煤矿进行资源整合,今年区属华鑫煤矿、利民煤矿与莱芜熠能矿业有限公司及魏家洼煤矿与鄂庄煤矿都签订了整合协议,对交叉资源进行了合理划分,实行垂切管理。

  •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全国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调入区包括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包括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 1.稳定调入区生产规模 东北区 在稳定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加强地质勘探,积极寻找接续资源,适当建设大中型煤矿,解决煤矿衰老接续问题,提高小型煤矿办矿标准

  • 山西省煤炭发展基金本月起征

    设立煤炭发展基金,其目标是建立煤炭开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以及煤炭企业转产、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此项基金征收办法由不同煤种标准、矿井核定产能规模调节系数、原煤产量等三个要素组成,按照乘法公式计算征收总额其中,煤种的标准因年度不同,具体标准将由省政府另行确定,今年煤种征收标准暂定为动力煤14元/吨、无烟煤18元/吨、焦煤20元/吨;矿井核定产能规模调节系数按照矿井产量45万吨以下、45-90万吨、90万吨以上三个不同档次划分,系数分别为2、1.5、1。

  •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开局“十一五”来之不易

    我们加强了经济形势分析,注重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地提出了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努力使“三过”问题,即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平稳收敛,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 国家发改委鼓励和支持宝钢、鞍钢、唐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完成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中铝公司加快并购地方电解铝企业,海螺、冀东等大型水泥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在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认为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节能环保措施见效要有一个过程,各种政策支撑条件还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去年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确实难以实现,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取得了一定成效 去年全年用于农村建设的投资超过6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县级支农投资整合的改革,选择50个市县进行试点 医疗卫生方面,按照国务院部署,成立了由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14个部门组成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已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颁布了《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与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的《鼓励和规范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出台了《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国民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从外部环境、宏观运行到微观主体都在发生迅速而深刻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宏观决策难度倍增.在刚刚过去的一年,调控措施频繁出台,经济、行政手段并举,考验着决策部门的智慧与技巧. 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经济仍以一个稳健的姿态进入了“十一五”的第二年.GDP已经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宏观经济运行如何在“好”的前提下保持“快”的总体态势,其根本思路是狠抓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在2007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担负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力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任.在新的形势下,其工作格外令人瞩目. 为此,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年初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就发改委系统在过去一年内控制投资增速、消化过剩产能、节能降耗、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协调等重大问题,畅谈了决策过程和具体成果. 《第一财经日报》:从统计数据看,去年第一季度,投资、信贷和外贸顺差数据开始显现“三过”,第三季度开始,各项宏观指标又显示增速有所回落.但高增长、低通胀背后的隐忧始终伴随着对宏观形势的判断,你如何评价去年的宏观形势和调控效果? 马凯:我认为去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看有六个特点,速度较快、物价较低,效益较好、实惠较多、运行较稳、后劲较足.从效益产出看,2006年财政收入增长2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0%左右;从结构看,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从“人本”角度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可超过1050万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和11%. 我认为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发展的后劲也较足,粮食连续三年增产,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加强,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缓和,支撑条件改善,改革开放继续深化.需要指出的是,2006年下半年以来,宏观调控成效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所收敛.去年国家发改委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我们加强了经济形势分析,注重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地提出了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努力使“三过”问题,即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平稳收敛,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 现在回头看,投资增幅已有所回落,去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增幅比上半年回落4.7个百分点;货币信贷投放放缓,9月、10月和11月新增贷款同比分别少增1252亿元、95亿元和315亿元,广义货币M2增速由5月末的19.1%回落到11月末的16.8%. 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一年来,发改委系统包括经贸、物价、物资储备、中小企业管理等部门,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密切配合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财经日报》:除了针对经济运行情况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之外,国家发改委去年为各部门落实“十一五”规划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 马凯:去年3月,“十一五”规划纲要经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贯彻落实工作.主要分解落实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将责任细化到部门,把主要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地方.加紧做好专项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协调.修订了能源总体规划以及核电、可再生能源、液化天然气、乙烯、炼油、水泥、船舶等专项规划,制定了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石油天然气管网、综合交通体系、沿海港口、生物产业、纺织等专项规划. 《第一财经日报》:你多次在讲话中提到2007年的主要工作是维持调控的持续性,防止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上,你认为2007年的调控难点是什么? 马凯:完善调控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其实为了把中央的决策和各项调控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已经开始狠抓督促检查.按照国务院要求,对国务院第132次和140次常务会议确定的任务,提出了部门分工建议,并及时跟踪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会同国土、环保等7个部门,组织6个督查组,指导各地对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取得了积极成效.去年四季度以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2007年经济工作的初步考虑,为中央决策做了必要准备. 《第一财经日报》:除了“三过”问题,针对宏观调控中的突出矛盾“产能过剩”,去年也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既对重点调控行业实行有保有压又对重点行业中的大型企业提出整合的导向意见,有评论认为,这样成系统、成规模的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对经济的调控,在经济和行政手段之间,有偏重后者的倾向,你如何看? 马凯:抑制产能过剩、加快自主创新、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去年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认为,要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并研究起草了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以国务院文件下发. 我们认为,应该按照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扶优汰劣的政策思路.在此思路下,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禁止用地、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出台了水泥、电解铝、钢铁等11个行业的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提高了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准入标准,加大了差别电价政策的实施力度. 在企业层面,国家发改委鼓励和支持宝钢、鞍钢、唐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完成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中铝公司加快并购地方电解铝企业,海螺、冀东等大型水泥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除此之外,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督促检查,依法关闭了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钢铁、小水泥、小煤矿.淘汰了一批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和15吨以下的小转炉.水泥湿法窑工艺大部分已停产或拆除,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47%,比去年又有所提高.电解铝自焙槽已全部淘汰.煤炭行业关闭小矿井5931处,淘汰落后产能1.1亿吨. 在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认为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国家发改委已经研究制定了29项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配套政策,编制完成高技术产业化和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等专项规划,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2家,组建超声医疗、燃料电池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启动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化重大专项. 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方面,国家发改委支持大型核电机组、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机组、新型船舶等重大装备的国产化.此外,相关第三产业,我们积极推进了服务业发展,也正因此,去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改善.我们组织制定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第一财经日报》:能源约束指标,即万元GDP能耗“十一五”期间每年降低4%,去年没有实现目标,你在最近又指出,资源环境矛盾日趋尖锐,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2007年将如何加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力度? 马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节能环保措施见效要有一个过程,各种政策支撑条件还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去年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确实难以实现,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今年和今后的节能减排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从主要措施来看,研究起草并由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全国节能工作会议.实施万元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将能耗降低指标分解到各省(区、市),与30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全面推进十大节能工程,强化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扩大了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实施范围.继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用电大户优化用电方案.提出了政府机构节能目标、重点和措施.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继钢铁、有色金属行业之后又召开了化工、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发布了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243个,工业治污项目153个.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力度,开展淮河、松花江工业废水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继续推进.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工作. 《第一财经日报》:“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划分及定位重塑也是本轮五年规划的新亮点,在这两项工作方面有怎样的新举措? 马凯: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的工作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条件,并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时启动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加强农资价格监管.去年全年用于农村建设的投资超过6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使2897万农民受益;新增沼气用户260万户;改扩建东、中部地区通村沥青(水泥)路9.6万公里,西部地区通乡沥青(水泥)路2.3万公里.积极推进县级支农投资整合的改革,选择50个市县进行试点. 在区域工作方面,落实“十一五”四大功能区设想,我们启动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研究提出了《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的指导意见》.此外,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全年投到西部地区的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比重达4l%.新开工建设12项重点工程.青藏铁路提前一年通车并顺利投入运营.三峡三期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启动了西北五省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预计全年完成退耕还林400万亩,退牧还草1.5亿亩. 同时,稳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继续开展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协调国有银行和东北三省政府,加大东北地区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启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起草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以中央文件下发.明确了落实中部崛起政策措施的部门分工,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扶持政策的实施范围.引导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研究提出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以国务院文件下发.积极推动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改革继续深入、也是宏观调控十分关键的一年,刚才我们谈论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也更推动了体制矛盾的改革,在国家发改委主管的能源价格、医疗卫生体制以及对外进出口政策等方面,有什么大的动作? 马凯:在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条件和外部环境,在切实履行好改革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的同时,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一些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可以说的是,政府投资代建制范围继续扩大;能源价格方面出台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推动煤炭订货方式改革、组织实施电价调整方案,以及30个省(区、市)开征了水资源费,15个城市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加价制度. 医疗卫生方面,按照国务院部署,成立了由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14个部门组成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已着手开展相关工作.除此之外,国家和省级邮政监管机构组建完成,邮政行业实现了政企分开;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扩大,发行管理进一步市场化.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承担了14个国务院立法项目,建立了招标投标部际协调机制. 在对外政策方面,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调整出口退税结构、扩大资源型产品进口等政策措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得到有效抑制;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颁布了《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与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的《鼓励和规范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出台了《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在重点国家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领域的互利合作取得重要进展.(第一财经日报) 。

  • 中国产业发展的相对极限与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工业化不是工业发展的停滞,而是升级,由规模扩张转入效益提升,由吸收劳动力转变为释放劳动力,在经济结构上表现为占GDP的比重开始正常地稳步下降由于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所以本文的重点放在对工业产能相对极限的分析上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划分标准,工业分为三大产业,即:采矿业、制造业、电力及煤气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主要是煤炭、石油、金属矿“煤炭工业”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工业,2005年的产量是21.9亿吨,过去25年增长了2.53倍,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可能再增长2.53倍了,中国的资源、环境承受不起年产55亿吨煤,经专家确认,中国煤炭的极限年产量不会超过40亿吨,也就是说无论GDP增长几倍,煤炭产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就是煤炭工业增长的极限,这样一来,按过去25年年均5.17%增速计算,预计12年后我国煤炭工业就到“项”了,之后煤炭工业的发展将主要是产能的集中和效益的提高,煤炭的产量将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与产量相对应的增加值的增长就趋于停滞了,这不是煤炭工业不发展了,只是发展的方式变了,不以增加GDP为主了,而是以提高资源使用率、劳动生产率为主了(比如煤炭工人的数量大幅减少,但煤炭产量不减),不过从GDP增长5倍的要求看,煤炭工业是担当不了多少的;2005我国的石油产量约1.8亿吨,过去25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1%,实际上石油产量的增长与农业产量的增长情况差不多,早就步入“相对极限”的行列了,今后也不可能达到与GDP同步增长的要求了;我国的金属矿可开采储量有限,在未来也与煤炭情况相近,不可能实现与GDP的同速增长。

  • 2006年中国轴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以产业经济学和公司战略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综合运用了多种统计分析技术,并配有大量的图表,是轴承企业及计划向轴承行业投资的机构和个人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的可靠参考资料 〖 目 录 〗 第一章 轴承行业概述 第一节 行业基本特征 一、行业定义与分类 二、行业产业链分析 三、行业主要经济特性 第二节 世界轴承制造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世界轴承制造业发展概述 二、国际主要轴承制造国家(日本、美国、德国) 三、国际著名轴承企业分析 第三节 中国轴承行业综述 一、近年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综述 二、近年中国轴承制造产业综述 第二章 2005年中国轴承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 总体运行评价 一、总体运行各项指标分析 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轴承行业产销形势分析 一、生产情况分析 二、销售情况分析 第三节 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进出口相关政策 二、进出口数据分析 三、出口市场需求分析 四、轴承企业出口战略 第三章 轴承行业市场结构与竞争格局 第一节 产业集中度分析 一、地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产品结构分析 一、主要产品分析 二、主要产品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三、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 竞争行为与行业绩效分析 一、竞争行为 二、行业绩效 第四章 主要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瓦轴 一、生产经营概况 二、竞争发展战略 三、财务状况分析 第二节 襄阳轴承 一、生产经营概况 二、竞争发展战略 三、财务状况分析 第三节 洛轴 一、生产经营概况 二、竞争发展战略 三、财务状况分析 第四节 晋西车轴 一、生产经营概况 二、竞争发展战略 三、财务状况分析 第五节 万向钱潮 一、生产经营概况 二、竞争发展战略 三、财务状况分析 第六节 西北轴 一、生产经营概况 二、竞争发展战略 三、财务状况分析 第七节 龙溪轴承 一、生产经营概况 二、竞争发展战略 三、财务状况分析 第五章 轴承行业焦点问题研究 第一节 合资:寻求在多方博弈中获取更多利益 一、合资案例 二、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运用评价 三、战略建议 第二节 集群发展战略 一、“十一五”轴承实施集群发展战略 二、集群战略背景 三、实施现状及思路建议 第三节 品牌建设 一、目前处于产能扩张阶段,缺乏品牌效应 二、品牌建设现状 三、名牌推进战略 第六章 2005-06年中国轴承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影响轴承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第二节 政策环境分析 一、2005-06年政策环境分析 二、“十一五”国家政策调控方向 第三节 经济环境分析 一、2005-06年经济运行分析预测 二、“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增长潜力 第四节 社会环境分析 一、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环境保护 第五节 技术环境分析 一、轴承钢的发展方向 二、轴承制造关键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 第七章 2005-06年轴承上下游关联产业预测 第一节 机械工业整体运行分析预测 第二节 轴承钢市场 一、总体运行及趋势 二、价格趋势分析 第三节 主机行业 一、汽车 二、摩托车 三、铁路 四、机床 五、工程机械 六、煤炭开采 七、石油化工 八、家用电器 第八章 2005年下半年及“十一五”轴承市场预测 第一节 轴承市场供求形势预测 一、总量预测 二、分类型和分尺寸预测 三、主要主机配套与维修轴承需求量预测 四、出口需求预测 第二节 市场潜力分析 一、塑料轴承市场 二、精密轴承市场 第三节 经营建议 一、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 二、重点科研开发项目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 1 各种轴承及轴承零件的制造业分类 图表 2 轴承产品按各类主机不同功能要求和国际标准划分 图表 3 各国轴承生产规模(按销售额排序) 图表 4 国际轴承市场构成及各主产国家占有率 图表 5 世界十大著名轴承公司基本情况(按销售额排序) 图表 6 向心关节轴承的世界主要公司市场占有率 图表 7 世界十大著名轴承公司特色产品 图表 8 2000—2004 年我国机械工业行业利润同比增长情况 图表 9 轴承产品结构分尺寸产值划分 图表 10 轴承产品结构分类型产值划分 图表 11 2005年1—9月国内主要轴承企业生产情况同比分析 图表 12 2002—2005年国内轴承产量及增长趋势 单位:亿套 图表 13 2002—2005年国内轴承销售收入及增长趋势 图表 14 2004年轴承行业年报企业轴承产品分类型产量、产值 图表 15 2004年轴承行业年报企业轴承产品分尺寸段产量、产值 图表 16 2004年全国轴承行业轴承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排序 图表 17 2005年上半年进口轴承产品构成 图表 18 200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轴承金额排序 图表 19 2004年轴承出口数量月度累进变化 单位:万套 图表 20 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情况对比 单位:千美元 图表 21 2005年上半年中国出口轴承产品构成 图表 22 2005年上半年中国出口轴承按金额排序 图表 23 2004年轴承企业地区集中度分析 图表 24 轴承企业毛利率比较 图表 25 世界轴承大国生产集中度 图表 26 2004年轴承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图表 27 2005年上半年瓦轴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人民币) 图表 28 2005年上半年襄阳轴承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人民币) 图表 29 2005年上半年洛轴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人民币) 图表 30 2005年上半年晋西车轴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人民币) 图表 31 2005年上半年万向轴承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人民币) 图表 32 2005年上半年西北轴承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人民币) 图表 33 2005年上半年龙溪轴承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人民币) 图表 34 中国轴承行业主要企业与国外合资合作基本情况 图表 35 近几年轴承增速与主要机械行业增速对比 图表 36 2002—2005年GDP 季度增长速度 图表 37 1997—2004年国内轴承钢产量 单位:千吨 图表 38 2005年1-9月特钢企业主要技经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吨 图表 39 2005年各月累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图表 40 2005年二季度与一季度摩托车产销量对比 单位:万辆 图表 41 2001—2005年铁路建设投资金额 单位:亿元 图表 42 2002—2005年铁路配件行业销售收入 单位:亿元 图表 43 2005年上半年机床工具制造业细分小行业工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图表 44 2002~2005 年工程机械产值(现价)累计增长趋势 图表 45 2004—2005年各季度煤炭销售和利润增长情况 图表 46 2005年上半年石化行业累计工业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图表 47 2004 年3 月-2005 年9 月中国家电行业总资产集中度(CR10) 图表 48 2005—2006年轴承产量及销售收入预测 单位:万套 亿元 图表 49 轴承主要产品市场需求满足度分析 图表 50 2005—2007年P4级精密轴承的市场需求预测 单位:万台套 图表 51 各尺寸段轴承市场需求预测 单位:亿元 图表 52 各类型轴承市场需求预测 单位:亿元 图表 53 汽车需求量预测结果 单位:万辆 图表 54 汽车保有量预测结果 单位:万辆 图表 55 1999-2010年摩托车市场需求量预测值 单位:万辆 图表 56 1999-2010年摩托车预期保有量 单位:万辆 图表 57 2005年2—9月轴承出口数量月度累进变化 单位:万套 图表 58 国内外市场需求总量预测及市场前景 图表 59 实施中国家轴承企业重点改造项目 。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