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煤炭振兴实体经济

更新时间:2024-04-28

快讯播报

煤炭振兴实体经济快讯

2024-04-23 14:55

张宏表示,浙江省煤炭消费量超亿吨,煤炭稳定供应是保障全省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他分析认为,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按今年经济增速5%的预期目标测算,将拉动煤炭消费总量保持2~3%的增长,其中电煤消费增量占总增量的80%左右,做好电煤保供稳价工作责任重大;总体看,全国煤炭供需仍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但受水电、新能源出力和波动情况,还必须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和极端气候时段的煤炭应急保障工作。

2024-04-22 08:44

2024年一季度甘肃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19日披露,甘肃工业生产明显加快,有色、煤炭、原油开采业等重点行业快速增长,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突出。工业投资持续高位运行,能源领域投资保持倍增态势。

2024-04-09 08:27

安源煤业公告,公司所属丰城曲江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此前因发生安全事故进行停产整顿。经公司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复产验收,矿井具备恢复生产条件,同意曲江公司于4月8日晚班开始恢复正常生产。曲江公司本次停产期间为1月18日至4月8日,实际停产天数为82天;本次停产预计影响公司商品煤产量约4.5万吨,预计损失5526万元左右。公司后期将通过进一步优化生产方案等措施,最大限度挽回经济损失。

2024-04-07 09:10

梁山港依托“公铁水”联运优势,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在以往大宗煤炭贸易交易的基础上,又新增吨包、石油焦、铁矿石、钢材、粮食、木材等新业务,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百年建筑)

2024-04-03 14:10

“十四五”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稳定,充分把握全国煤炭生产力西移的有利契机,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增产能增产量增外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煤炭产量4.57亿吨,同比增长10.7%,较2020年增长近2亿吨;新增核准煤矿产能4730万吨/年,新增煤炭产量4407万吨,生产煤矿平均单井产能达到526万吨/年;“疆煤外运”量首次突破亿吨级大关,有力的保障了新疆及周边省区煤炭需求。

煤炭振兴实体经济相关资讯

  • 重庆公布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清单,总投资约4.4万亿元

  • 大连商品交易所山西产业服务基地正式揭牌

    调整后市场运行稳健,首个交割月山西煤交割占比即达70%,为山西煤焦企业在焦煤价格下跌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保值工具 王伟军表示,未来,大商所将依托产业服务基地,合力开展好培养和产业服务项目,以国企和龙头企业为重点,促进企业提高期货市场参与利用能力;同时与山西规范运营的大型现货平台加强合作,推动期现结合业务开展,共同服务于山西从煤炭资源大省向资源强省转变,支持产业企业做大做强 山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张炯玮表示,大商所山西基地的设立不仅能丰富山西资本市场产品,更能为山西能源革命、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功能,也必将为山西利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乡村振兴,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转型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 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应对气候变化参阅材料》(2022年第1期)的函

    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接续转换工作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绿色金融工作的整体协调、有序推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会议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加强制造业信贷政策指导和监督考核11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3.8%重点领域、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 央行营管部:已落地数字人民币场景40.3万个,交易金额96亿元

    二是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为促进首都经济合理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三是聚焦首都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升级完善科创金融政策与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切实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金融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能力四是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动首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在京落地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落地实施。

  • 动力煤价格中枢大概率下移

    如何缓解实体企业经营压力、在煤炭保供稳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期货公司必须思考的问题 宝城期货股东为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和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依托股东强大的宏观经济把握能力与行业分析研究实力,踩在巨人肩膀上深入探索,目前已经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的研究队伍,为集团和行业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多次获得交易所优秀会员、优秀产业服务会员荣誉 未来,公司将继续着眼于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进一步展现作为国企控股机构的社会担当。

  • 【盘点】煤焦一周要闻回顾(3月26日-3月30日)

    河北加大煤炭去产能力度 河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35次会议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去产能力度,坚持关小促大,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山西开展打击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 山西省从2018年3月开始到12月开展全省煤矿专项行动,成立10个省级指导组,按照南、北划片负责各自区域内市级和省属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集团层面的专项行动督导。

  • 河北加大煤炭去产能力度

    3月28日上午,河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35次会议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去产能力度,坚持关小促大,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 【煤焦要闻简讯】煤矿6月底前减员30% 山东煤监工作重点发布

    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去产能力度,坚持关小促大,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动力煤上下游“冰火两重天” 动力煤产业链及期货投资研讨会信息显示,市场之所以不看好春节后的动力煤价格,主要是因为上游复产超预期,下游消费平淡超预期。

  • 瑞达期货:资金带动拉涨 双焦探底回升

    2.3月28日上午,河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35次会议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去产能力度,坚持关小促大,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小结: 3月29日,国内炼焦煤市场基本持稳,今午后受资金拉动,焦煤期价探底回升,但基本面弱势未改,焦煤短期反弹有限。

  • 2017年央企景气度指数创近五年最高水平

    分行业看,石油与化工、电子、电信、运输、煤炭、机械、汽车、建筑、医药、房地产等重要行业的中央企业均预期平稳或向好 综合企业反馈的信息,支撑中央企业做出“平稳向好”预期的主要依据: 一是国际、国内整体经济环境均呈现复苏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将在2017年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增速可达3.7%,国内PMI指数连续15个月保持在51%以上,经济稳中向好的内在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需求和企业预期不断向好; 二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化解,支撑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特别是“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更多、更有针对性的稳增长政策、措施将会陆续释放、实施; 三是振兴实体经济,适度扩大总需求,深化创新驱动,将为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带来升级改造和快速发展的重大政策和市场机遇; 四是各中央企业提质增效、瘦身健体取得良好效果,部分企业扭亏脱困、处理僵尸企业和解决富余人员安置取得积极进展,提高了运营效率,增强了企业竞争实力。

  • 国资委:在民航军工等领域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二是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企业要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继续推动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深入开展特困企业专项治理,着力降低企业杠杆率和运行成本,确保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继续推动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突出主业、做强主业大力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不断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率三是毫不动摇振兴实体经济中央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 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颁发

    本届大奖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11家协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除了航天、高铁等项目外,传统制造业也涌现了一批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典范,衣食住行这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企业也首次荣获了中国工业大奖,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龙头企业 以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是我国建材行业第一次获得该项大奖。

  • 青海计划三年淘汰钢铁产能50万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程的意见 青政〔2016〕4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在工业领域推进以“强创新、去产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风险”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办法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动能,实现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郝鹏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推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和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增加有效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结构优化为关键,全力化解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培育工业稳增长的新动能。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循环经济新水平。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注重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产业集聚循环发展,巩固和提升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和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市场主体新活力。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实体经济振兴。做优做强国有经济,积极发展混和所有制经济。加速催生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优势企业,扶持培育一批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持续扩大市场主体规模,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工业发展新动力。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启动实施工业“4322”工程。着力推进4个千亿元产业,实施300项重点工业项目,抓好200项技术改造和创新攻坚项目,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加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两化融合新局面。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推进工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工业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在企业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发展空间。 (三)主要目标。按照“一年破局、两年稳定、三年提升”的进度要求,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省级技术中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累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600项。“僵尸”企业实现分类妥善处置。完成50万吨钢铁、276万吨煤炭压减目标。淘汰各类落后产能225万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企业综合成本比2015年下降4%以上。18户省属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力争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1%。工业经济增速稳定在西北前列,在全国的排名位次逐年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构建工业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一)持之以恒强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创造新的有效供给,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一是以制度创新营造环境。进一步完善创新科研激励、成果转化、企业融资、人才引进、两化融合等制度,健全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优化要素配置制度,使生产要素向创新领域集中。二是以技术创新带动升级。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工程”,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打造锂电、新材料、光伏光热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4个千亿产业。三是以业态创新转换动力。创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建设,通过财税扶持、产业引导基金等措施,培育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发展。四是以质量品牌塑造优势。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追求卓越品质,在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青海名牌。 (二)积极稳妥去产能。围绕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等重点领域。一是重组一批。鼓励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发挥差别化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度过难关、焕发生机。二是出清一批。做好摸底调查,对丧失自我修复与发展能力、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生存的企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行政手段,通过一次性关停退出,实现市场出清。三是淘汰一批。通过提高技术门槛和淘汰标准,对技改后主要技术指标不达标的生产设备予以淘汰。加快淘汰一批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为发展先进产能腾出空间。四是严控增量。对过剩行业不再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确需新建的,必须按等量减量置换原则办理。 (三)突出重点上技改。注重“上技改”与推进老旧工业区升级改造相结合,通过实施“百项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推进以传统产业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工作。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加快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打造传统特色产业竞争新优势。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引进应用力度,加快对现有低端的生产装备、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促进电解铝、钢铁、铁合金、水泥、玻璃等行业向高质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四)多措并举降成本。研究出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系列政策,并积极向国家反映和争取有关减税降费政策。一是减轻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实施企业收费清单管理模式。落实现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降低费率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合并实施医疗、生育保险政策。二是降低要素成本。持续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落实工业用气市场化改革政策,实行铁路“一口价”等政策,加大公路通行费优惠力度,降低企业用电、用气及物流成本。三是降低融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循环贷款、滚动贷款,继续扩大续贷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进一步加大违规收费清理规范和督查处罚力度,严格规范服务收费,禁止收费质价不符和无服务的乱收费。持续创新融资工具、优化融资方案、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推动企业综合采取公开上市、股份增发、股权转让、债券发行等方式,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成本,合理设定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切实发挥好省信保集团等政策性担保公司作用,降低融资综合成本。综合运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后补助、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四是强化内部管理。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做好内部降本增效工作,加强生产营销管理使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强技术改造降低能耗物耗,通过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促进企业效益提高。 (五)综合施策防风险。支持国有企业降低企业负债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一是开展脱困增效。实施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增效工程,对西宁特钢、西矿集团、盐湖集团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资产证券化、引进战略投资、剥离非主业资产、不良资产处置等,加大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降低企业负债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二是优化资产结构。推进省属出资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试点,研究设立省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加强兼并重组,做好对“僵尸”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优化国有资本结构。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国有资本多元化运营有效模式。三是稳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坚持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鼓励企业依托现有场地、设施、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内部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加大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力度。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人员可实行内部退养;对确实难以市场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 三、保障措施 建立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环境,强化改革措施落地,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工作,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国土、环保、金融等部门和各市州、园区的沟通衔接,及时解决重大问题,推进改革政策措施落实,强化服务保障。细化五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目标责任,明确工作进度,确保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省金融办等九部门《关于金融支持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意见》,积极推进政府资金与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相结合的多种融资组合,有效扩大社会投资。 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循环经济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稳步推进债转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加大金融与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有效降低省属出资企业资产负债率,防范债务风险。 (三)强化科技支撑。实施人才集聚、提升和使用工程,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自主创新工作的引导和激励,支持企业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依托重大科技专项等计划,联动支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大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四)开展惠企行动。选派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深入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和18户省属出资企业,听取意见、宣传政策、梳理问题,建立帮扶企业工作台账,完善“亲商暖商”、“马上就办”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督促各市、州、县和各工业园区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安排干部联点帮扶重点企业,台账化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类突出问题,着力构建覆盖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常态化推进的入企服务工作格局。 (五)强化督促执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省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开展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强化跟踪问效,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工作不配合的部门和人员,要严肃问责,确保改革各项举措有布置、有督促,见行动、求实效。同时,积极开展成效评估,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报道改革成效、经验以及相关部门支持改革的有效做法,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氛围。 本意见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解释。本意见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 附:青海省工业企业“去产能”实施方案 。

  • 青海计划三年淘汰钢铁产能50万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程的意见 青政〔2016〕4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在工业领域推进以“强创新、去产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风险”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办法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动能,实现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郝鹏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推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和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增加有效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结构优化为关键,全力化解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培育工业稳增长的新动能。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循环经济新水平。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注重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产业集聚循环发展,巩固和提升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和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市场主体新活力。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实体经济振兴。做优做强国有经济,积极发展混和所有制经济。加速催生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优势企业,扶持培育一批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持续扩大市场主体规模,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工业发展新动力。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启动实施工业“4322”工程。着力推进4个千亿元产业,实施300项重点工业项目,抓好200项技术改造和创新攻坚项目,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加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两化融合新局面。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推进工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工业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在企业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发展空间。 (三)主要目标。按照“一年破局、两年稳定、三年提升”的进度要求,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省级技术中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累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600项。“僵尸”企业实现分类妥善处置。完成50万吨钢铁、276万吨煤炭压减目标。淘汰各类落后产能225万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企业综合成本比2015年下降4%以上。18户省属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力争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1%。工业经济增速稳定在西北前列,在全国的排名位次逐年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构建工业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一)持之以恒强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创造新的有效供给,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一是以制度创新营造环境。进一步完善创新科研激励、成果转化、企业融资、人才引进、两化融合等制度,健全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优化要素配置制度,使生产要素向创新领域集中。二是以技术创新带动升级。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工程”,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打造锂电、新材料、光伏光热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4个千亿产业。三是以业态创新转换动力。创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建设,通过财税扶持、产业引导基金等措施,培育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发展。四是以质量品牌塑造优势。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追求卓越品质,在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青海名牌。 (二)积极稳妥去产能。围绕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等重点领域。一是重组一批。鼓励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发挥差别化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度过难关、焕发生机。二是出清一批。做好摸底调查,对丧失自我修复与发展能力、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生存的企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行政手段,通过一次性关停退出,实现市场出清。三是淘汰一批。通过提高技术门槛和淘汰标准,对技改后主要技术指标不达标的生产设备予以淘汰。加快淘汰一批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为发展先进产能腾出空间。四是严控增量。对过剩行业不再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确需新建的,必须按等量减量置换原则办理。 (三)突出重点上技改。注重“上技改”与推进老旧工业区升级改造相结合,通过实施“百项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推进以传统产业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工作。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加快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打造传统特色产业竞争新优势。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引进应用力度,加快对现有低端的生产装备、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促进电解铝、钢铁、铁合金、水泥、玻璃等行业向高质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四)多措并举降成本。研究出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系列政策,并积极向国家反映和争取有关减税降费政策。一是减轻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实施企业收费清单管理模式。落实现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降低费率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合并实施医疗、生育保险政策。二是降低要素成本。持续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落实工业用气市场化改革政策,实行铁路“一口价”等政策,加大公路通行费优惠力度,降低企业用电、用气及物流成本。三是降低融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循环贷款、滚动贷款,继续扩大续贷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进一步加大违规收费清理规范和督查处罚力度,严格规范服务收费,禁止收费质价不符和无服务的乱收费。持续创新融资工具、优化融资方案、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推动企业综合采取公开上市、股份增发、股权转让、债券发行等方式,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成本,合理设定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切实发挥好省信保集团等政策性担保公司作用,降低融资综合成本。综合运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后补助、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四是强化内部管理。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做好内部降本增效工作,加强生产营销管理使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强技术改造降低能耗物耗,通过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促进企业效益提高。 (五)综合施策防风险。支持国有企业降低企业负债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一是开展脱困增效。实施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增效工程,对西宁特钢、西矿集团、盐湖集团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资产证券化、引进战略投资、剥离非主业资产、不良资产处置等,加大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降低企业负债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二是优化资产结构。推进省属出资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试点,研究设立省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加强兼并重组,做好对“僵尸”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优化国有资本结构。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国有资本多元化运营有效模式。三是稳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坚持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鼓励企业依托现有场地、设施、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内部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加大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力度。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人员可实行内部退养;对确实难以市场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 三、保障措施 建立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环境,强化改革措施落地,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工作,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国土、环保、金融等部门和各市州、园区的沟通衔接,及时解决重大问题,推进改革政策措施落实,强化服务保障。细化五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目标责任,明确工作进度,确保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省金融办等九部门《关于金融支持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意见》,积极推进政府资金与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相结合的多种融资组合,有效扩大社会投资。 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循环经济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稳步推进债转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加大金融与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有效降低省属出资企业资产负债率,防范债务风险。 (三)强化科技支撑。实施人才集聚、提升和使用工程,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自主创新工作的引导和激励,支持企业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依托重大科技专项等计划,联动支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大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四)开展惠企行动。选派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深入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和18户省属出资企业,听取意见、宣传政策、梳理问题,建立帮扶企业工作台账,完善“亲商暖商”、“马上就办”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督促各市、州、县和各工业园区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安排干部联点帮扶重点企业,台账化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类突出问题,着力构建覆盖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常态化推进的入企服务工作格局。 (五)强化督促执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省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开展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强化跟踪问效,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工作不配合的部门和人员,要严肃问责,确保改革各项举措有布置、有督促,见行动、求实效。同时,积极开展成效评估,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报道改革成效、经验以及相关部门支持改革的有效做法,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氛围。 本意见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解释。本意见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 附:青海省工业企业“去产能”实施方案 。

  • 华泰长城:股指期货日报20140821

    8月20日,沪深300指数早盘小幅低开,随后在昨日收盘下方徘徊,午后受地产券商股提振,震荡上行一度翻红,随后再度出现回落,临近尾盘跌幅收窄,收盘下跌8.63点,跌幅0.36%创业板盘中翻红,但总体表现出整理态势行业方面,石油、煤炭、金融等权重板块表现低迷,次新股、东北振兴等表现强势盘面上,两市成交3211亿,涨跌比0.794 消息面,习近平发表讲话纪念邓小平:要按照中国实际改革;外管局:将进一步推进投融资便利化切实服务实体经济;证监会:东方电缆等三公司首发申请获通过;证监会发布三环集团等两家拟IPO企业招股说明书;国务院: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上海银监局:正在审批筹建民营银行申请。

  •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临“危”变局,谋大发展

    ”刘建中表示,在国家大环境的利好因素逐渐显现下,我省又适时发布新的利好消息刚刚颁布的《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又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的转型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历史机遇规划中指出,该集团已成为全省煤炭资源整合7大主体之一,并被确定为重点扶持发展的4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之一“我们的转型发展包括体制机制、主体业务、产业结构和管理体系等4个方面” 事实上,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从2007年开始就全力向实体经济转型。

  • 中国区域经济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将首先复苏

    从今年一月起,中国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稳定这些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特别是扩大内需,并通过技术创新、战略性资产重组等加快产业调整升级 蓝皮书指出,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预计今年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但“在国家促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四万亿的撬动作用已开始显现,钢铁和煤炭行业已经在初春时节感受到丝丝暖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二00八-二00九)》蓝皮书由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和河北等省市社会科学院联合编写。

  • 中国区域经济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将首先复苏

    从今年一月起,中国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稳定这些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特别是扩大内需,并通过技术创新、战略性资产重组等加快产业调整升级 蓝皮书指出,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预计今年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但“在国家促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四万亿的撬动作用已开始显现,钢铁和煤炭行业已经在初春时节感受到丝丝暖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二00八-二00九)》蓝皮书由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和河北等省市社会科学院联合编写。

  • 中国区域经济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将首先复苏

    从今年一月起,中国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稳定这些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特别是扩大内需,并通过技术创新、战略性资产重组等加快产业调整升级 蓝皮书指出,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预计今年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但“在国家促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四万亿的撬动作用已开始显现,钢铁和煤炭行业已经在初春时节感受到丝丝暖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二00八-二00九)》蓝皮书由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和河北等省市社会科学院联合编写。

  • 中国区域经济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将首先复苏

    从今年一月起,中国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稳定这些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特别是扩大内需,并通过技术创新、战略性资产重组等加快产业调整升级 蓝皮书指出,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预计今年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但“在国家促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四万亿的撬动作用已开始显现,钢铁和煤炭行业已经在初春时节感受到丝丝暖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二00八-二00九)》蓝皮书由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和河北等省市社会科学院联合编写。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