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全国煤炭合并

更新时间:2024-04-23

快讯播报

全国煤炭合并快讯

2024-04-23 14:55

张宏表示,浙江省煤炭消费量超亿吨,煤炭稳定供应是保障全省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他分析认为,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按今年经济增速5%的预期目标测算,将拉动煤炭消费总量保持2~3%的增长,其中电煤消费增量占总增量的80%左右,做好电煤保供稳价工作责任重大;总体看,全国煤炭供需仍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但受水电、新能源出力和波动情况,还必须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和极端气候时段的煤炭应急保障工作。

2024-04-22 09:06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3月全国煤炭(不含褐煤)进口2571.86万吨,同比增7.16%,环比增20.7%;1-3月累计进口7369.67万吨,同比增23.03%。

2024-04-12 09:55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有序核准建设一批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可调度产能储备。到2030年,产能储备制度更加健全,产能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力争形成3亿吨/年左右的可调度产能储备,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供给弹性和韧性持续提升。

2024-04-09 09:34

4月9日鄂尔多斯市场动力煤弱稳运行。区域内多数煤矿保持正常产销状态,以长协拉运为主,整体煤炭供应稳定。现阶段全国气温持续上升,煤炭市场淡季效果明显,终端需求释放缺乏连续性和集中性。产地煤矿销售情况整体一般,市场延续悲观情绪,多数站台及贸易商减缓采购,煤价承压下行,预计短期内需求难有实质性改善,市场难改偏弱格局。

2024-04-03 14:10

“十四五”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稳定,充分把握全国煤炭生产力西移的有利契机,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增产能增产量增外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煤炭产量4.57亿吨,同比增长10.7%,较2020年增长近2亿吨;新增核准煤矿产能4730万吨/年,新增煤炭产量4407万吨,生产煤矿平均单井产能达到526万吨/年;“疆煤外运”量首次突破亿吨级大关,有力的保障了新疆及周边省区煤炭需求。

全国煤炭合并相关资讯

  • 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港务分公司确认参加「秋实」2023年(第六届)中国铬镍及不锈钢炉料产业链峰会

    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港务分公司位于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港主体港区,成立于2018年,是由股份公司(股票代码:601008)下属的原东联、东源、东泰三家分公司合并重组而成东方港务分公司是连云港港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善的港口装卸公司,具备散货、件杂货、滚装货、液体化工货、粮油、集装箱等多种装卸功能,是全国散运胶合板出口第一港,有色金属矿接卸主要港,机械设备出口五大基本港,主要作业货种有:有色金属矿、铁矿石、煤炭、车辆、工程机械、钢材、红土镍矿、铝矾土、化肥、胶合板、粮油、风电设备、碳阳极等。

  • Mysteel早读:黑色期货夜盘飘红,建筑钢材成交放量

    ◎ 有媒体报道称,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乘联会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并“蓝牌”“绿牌”的建议,并且预计未来两年就将成为现实对此,崔东树回应表示:“我们(乘联会)提出的是同车同权” ◎ 中煤协: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4.02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利润总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应收账款5320.1亿元,同比增长23.1%;资产负债率60.7%。

  • 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签订中长期合同13.75亿吨

    新华财经太原12月13日电(记者梁晓飞)记者13日从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了解到,据统计,日前于此间召开的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期间,煤炭上下游企业共签订中长期购销合同13.75亿吨其中,晋能控股集团与多家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拿下6.66亿吨煤炭订单 此次全国煤炭交易会首次与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合并举办晋能控股集团立足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分别与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安徽海螺集团等13家重点客户签订煤炭5年期合作协议,签约合同总量达6.66亿吨。

  • 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开幕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专题发布、签约仪式等活动 本次全国煤炭交易会与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合并举办,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晋能控股集团承办

  • 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中长期合同签约量预计超10亿吨

    与以往不同,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与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合并举办,将充分发挥山西省能源资源优势,推动煤炭区域市场与全国市场协调联动开幕式上,山西省新一轮省属企业战略重组中新组建的晋能控股集团与8家客户签订5年期中长期合作协议,签约合同总量5.2亿吨 此次交易会会期为12月8日至10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与晋能控股集团共同承办,在为全国煤炭供需主体搭建大型交易平台的同时,将开展30场交易类、物流类、金融类专题活动。

  • 30日全球煤炭快讯:澳洲通过Olive Downs焦煤项目 昆士兰州煤炭港口装运船只减少

    博地能源公司领导人Glenn Kellow表示对法院这一决定深表失望,因为公司面临的严峻的其它能源的竞争是显而易见的;公司现在的重点是继续保持成为汾河盆地生产成本最低的煤炭供应商,以此来抗衡天然气和有补贴资助的可再生能源 此前,博地能源和阿奇煤矿于2019年6月提出合并计划,打算将两座相邻的、全国生产最高效的煤矿进行合并,一旦实现,将释放“8.2亿美元的协同效应”。

  • 重头戏频频上演 国企重组整合再迎高潮

    两化合并”将催生化工业万亿级“巨无霸”、中国宝武合并太钢集团打造“亿吨钢铁航母”、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成为全国第二大煤炭企业……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国企重组整合动作频频,成为市场重头戏 以实施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国企改革冲锋号再次吹响业内人士认为,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重头戏之一,国企并购重组将提速落地,迎来新高潮。

  • 中煤协:煤炭市场供需向宽松方向转变

    梁嘉琨介绍说,煤炭产品实际增值税税负在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内部新老矿井矿机盈利不平衡,但又不能合并计算所得税,导致一些企业一边亏损一边上缴所得税如煤炭资源枯竭,产能结构单一,人才流失严重,政策扶植力度不够,设备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老矿区转型,特别是煤矿工人的工资水平,比其他行业偏低,三分之一的老矿区依然处在亏损水平 他强调,以上困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巩固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坚守“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加强煤炭市场研究,依法依规组织生产经营,强化行业自律和诚信经营,保障煤炭经济长期平稳运行。

  • 中煤协:煤炭市场供需向宽松方向转变

    梁嘉琨介绍说,煤炭产品实际增值税税负在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内部新老矿井矿机盈利不平衡,但又不能合并计算所得税,导致一些企业一边亏损一边上缴所得税如煤炭资源枯竭,产能结构单一,人才流失严重,政策扶植力度不够,设备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老矿区转型,特别是煤矿工人的工资水平,比其他行业偏低,三分之一的老矿区依然处在亏损水平 他强调,以上困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巩固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坚守“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加强煤炭市场研究,依法依规组织生产经营,强化行业自律和诚信经营,保障煤炭经济长期平稳运行。

  • Mysteel短讯速递(7月3日早间版)

    5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1.9亿吨,同比增长9.6%1-5月发运煤炭9.8亿吨,同比增长9.5%截止5月末,全国重点电厂存煤6817万吨,可用19天 ►蒂森克虏伯与塔塔钢铁正式签署协议 缔造欧洲钢铁巨头 蒂森克虏伯与塔塔钢铁日前正式签署协议,合并双方在欧洲的钢铁业务,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 【盘点】煤焦一周要闻回顾(3月5日-3月9日)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董事长凌文表示,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是大方向,煤电一体化是大方向神华与国电的合并,既是中央的部署,也是企业很愿意做的,合并之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现在就运行得很好 3月5日,申万宏源预计,去产能任务基本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即便内蒙古和陕西2亿吨新建产能在6月份实现逐步投放,到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煤炭供给仍旧偏紧张,煤价四季度价格走势依然强劲。

  • 【完整版】姜智敏:2017年中国煤炭市场回顾与2018年展望

    第二个表现,优质产能的比重大幅度提升,我国建成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多处,占全国产量75%,建成的一千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59处,产能超过8亿吨第三个表现,企业兼并重组取得了重大进展神华和国电的合并,不仅是两大煤企和电企的合作,更重要是探索煤电两个行业能够有机融合协同发展的问题新组建的国家能源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人民币,拥有33万名员工,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业,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煤炭合法产能在5亿吨,占全国的15%,火电装机也占全国的15%,这个大型企业的发展,对两个行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 Mysteel短讯速递(9月5日早间版)

    相比起来,世界巨头法国电力公司2016年装机容量为1.37亿千瓦,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总装机容量为0.83亿千瓦据预测,神华集团合并煤炭内部销售比例为30%,合并之后这个比例将提高到50%-60% ►前八月全国300城土地收入2.2万亿 房企仍在加速拿地 9月4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月,各线城市土地成交量同环比均有缩水,月度出让金相应下滑。

  • 国电神华合并模式将向五行业传导 钢铁等领域存需求

    此次两大集团合并后,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加强,也会进一步优化煤电纵向产业链,同时对于推动下一阶段煤电整合亦提供了试验平台 有关煤电领域央企重组案例的落地一直在市场的预期之中记者梳理发现,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央企、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就已提出,要推动企业集团层面兼并重组,加快推进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随后肖亚庆在全国两会上进一步强调,“钢铁、煤炭、重型装备、火电等领域,不进行重组肯定是不行的”;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在6月初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再次明确,要推动煤电、重型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重组。

  • 【盘点】9月钢铁行业大事记

    ◎据业内人士透露,未来将以整合区域资源为主要方向,形成1到2家国际级别超大型钢企,4到6家区域型特大型钢企,超大和特大钢企粗钢产能占全国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发改委将于周五(23日)召开煤炭座谈会,研究供需形势 ◎9月22日,国资委网站披露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重组的消息,随后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两家公司同时发布了《吸收合并报告书》,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合并后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全球钢铁上市公司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的“巨无霸”。

  • 供给侧改革升温: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一旦合并成功,必然将带动全国各地的央企、国企甚至民企钢铁企业展开兼并重组的步伐此外,分别位于华东和华中地区的两大钢铁巨头合并后,可以共享采购和销售的渠道,更进一步加强竞争力 事实上,供给侧改革在煤炭行业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煤炭产量大多属于央企和国企1-6月,全国煤炭产量16.3亿吨,同比下降9.7%煤炭产量的大幅减少推动现货煤炭价格的走强。

  • 青海计划三年淘汰钢铁产能50万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程的意见 青政〔2016〕4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在工业领域推进以“强创新、去产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风险”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办法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动能,实现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郝鹏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推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和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增加有效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结构优化为关键,全力化解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培育工业稳增长的新动能。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循环经济新水平。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注重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产业集聚循环发展,巩固和提升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和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市场主体新活力。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实体经济振兴。做优做强国有经济,积极发展混和所有制经济。加速催生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优势企业,扶持培育一批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持续扩大市场主体规模,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工业发展新动力。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启动实施工业“4322”工程。着力推进4个千亿元产业,实施300项重点工业项目,抓好200项技术改造和创新攻坚项目,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加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两化融合新局面。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推进工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工业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在企业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发展空间。 (三)主要目标。按照“一年破局、两年稳定、三年提升”的进度要求,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省级技术中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累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600项。“僵尸”企业实现分类妥善处置。完成50万吨钢铁、276万吨煤炭压减目标。淘汰各类落后产能225万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企业综合成本比2015年下降4%以上。18户省属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力争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1%。工业经济增速稳定在西北前列,在全国的排名位次逐年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构建工业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一)持之以恒强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创造新的有效供给,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一是以制度创新营造环境。进一步完善创新科研激励、成果转化、企业融资、人才引进、两化融合等制度,健全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优化要素配置制度,使生产要素向创新领域集中。二是以技术创新带动升级。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工程”,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打造锂电、新材料、光伏光热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4个千亿产业。三是以业态创新转换动力。创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建设,通过财税扶持、产业引导基金等措施,培育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发展。四是以质量品牌塑造优势。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追求卓越品质,在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青海名牌。 (二)积极稳妥去产能。围绕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等重点领域。一是重组一批。鼓励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发挥差别化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度过难关、焕发生机。二是出清一批。做好摸底调查,对丧失自我修复与发展能力、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生存的企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行政手段,通过一次性关停退出,实现市场出清。三是淘汰一批。通过提高技术门槛和淘汰标准,对技改后主要技术指标不达标的生产设备予以淘汰。加快淘汰一批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为发展先进产能腾出空间。四是严控增量。对过剩行业不再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确需新建的,必须按等量减量置换原则办理。 (三)突出重点上技改。注重“上技改”与推进老旧工业区升级改造相结合,通过实施“百项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推进以传统产业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工作。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加快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打造传统特色产业竞争新优势。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引进应用力度,加快对现有低端的生产装备、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促进电解铝、钢铁、铁合金、水泥、玻璃等行业向高质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四)多措并举降成本。研究出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系列政策,并积极向国家反映和争取有关减税降费政策。一是减轻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实施企业收费清单管理模式。落实现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降低费率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合并实施医疗、生育保险政策。二是降低要素成本。持续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落实工业用气市场化改革政策,实行铁路“一口价”等政策,加大公路通行费优惠力度,降低企业用电、用气及物流成本。三是降低融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循环贷款、滚动贷款,继续扩大续贷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进一步加大违规收费清理规范和督查处罚力度,严格规范服务收费,禁止收费质价不符和无服务的乱收费。持续创新融资工具、优化融资方案、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推动企业综合采取公开上市、股份增发、股权转让、债券发行等方式,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成本,合理设定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切实发挥好省信保集团等政策性担保公司作用,降低融资综合成本。综合运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后补助、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四是强化内部管理。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做好内部降本增效工作,加强生产营销管理使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强技术改造降低能耗物耗,通过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促进企业效益提高。 (五)综合施策防风险。支持国有企业降低企业负债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一是开展脱困增效。实施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增效工程,对西宁特钢、西矿集团、盐湖集团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资产证券化、引进战略投资、剥离非主业资产、不良资产处置等,加大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降低企业负债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二是优化资产结构。推进省属出资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试点,研究设立省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加强兼并重组,做好对“僵尸”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优化国有资本结构。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国有资本多元化运营有效模式。三是稳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坚持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鼓励企业依托现有场地、设施、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内部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加大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力度。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人员可实行内部退养;对确实难以市场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 三、保障措施 建立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环境,强化改革措施落地,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工作,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国土、环保、金融等部门和各市州、园区的沟通衔接,及时解决重大问题,推进改革政策措施落实,强化服务保障。细化五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目标责任,明确工作进度,确保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省金融办等九部门《关于金融支持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意见》,积极推进政府资金与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相结合的多种融资组合,有效扩大社会投资。 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循环经济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稳步推进债转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加大金融与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有效降低省属出资企业资产负债率,防范债务风险。 (三)强化科技支撑。实施人才集聚、提升和使用工程,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自主创新工作的引导和激励,支持企业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依托重大科技专项等计划,联动支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大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四)开展惠企行动。选派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深入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和18户省属出资企业,听取意见、宣传政策、梳理问题,建立帮扶企业工作台账,完善“亲商暖商”、“马上就办”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督促各市、州、县和各工业园区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安排干部联点帮扶重点企业,台账化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类突出问题,着力构建覆盖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常态化推进的入企服务工作格局。 (五)强化督促执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省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开展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强化跟踪问效,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工作不配合的部门和人员,要严肃问责,确保改革各项举措有布置、有督促,见行动、求实效。同时,积极开展成效评估,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报道改革成效、经验以及相关部门支持改革的有效做法,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氛围。 本意见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解释。本意见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 附:青海省工业企业“去产能”实施方案 。

  • 青海计划三年淘汰钢铁产能50万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程的意见 青政〔2016〕4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在工业领域推进以“强创新、去产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风险”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办法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动能,实现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郝鹏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推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和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增加有效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结构优化为关键,全力化解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培育工业稳增长的新动能。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循环经济新水平。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注重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产业集聚循环发展,巩固和提升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和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市场主体新活力。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实体经济振兴。做优做强国有经济,积极发展混和所有制经济。加速催生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优势企业,扶持培育一批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持续扩大市场主体规模,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工业发展新动力。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启动实施工业“4322”工程。着力推进4个千亿元产业,实施300项重点工业项目,抓好200项技术改造和创新攻坚项目,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加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两化融合新局面。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推进工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工业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在企业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发展空间。 (三)主要目标。按照“一年破局、两年稳定、三年提升”的进度要求,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省级技术中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累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600项。“僵尸”企业实现分类妥善处置。完成50万吨钢铁、276万吨煤炭压减目标。淘汰各类落后产能225万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企业综合成本比2015年下降4%以上。18户省属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力争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1%。工业经济增速稳定在西北前列,在全国的排名位次逐年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构建工业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一)持之以恒强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创造新的有效供给,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一是以制度创新营造环境。进一步完善创新科研激励、成果转化、企业融资、人才引进、两化融合等制度,健全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优化要素配置制度,使生产要素向创新领域集中。二是以技术创新带动升级。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工程”,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打造锂电、新材料、光伏光热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4个千亿产业。三是以业态创新转换动力。创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建设,通过财税扶持、产业引导基金等措施,培育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发展。四是以质量品牌塑造优势。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追求卓越品质,在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青海名牌。 (二)积极稳妥去产能。围绕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等重点领域。一是重组一批。鼓励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发挥差别化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度过难关、焕发生机。二是出清一批。做好摸底调查,对丧失自我修复与发展能力、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生存的企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行政手段,通过一次性关停退出,实现市场出清。三是淘汰一批。通过提高技术门槛和淘汰标准,对技改后主要技术指标不达标的生产设备予以淘汰。加快淘汰一批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为发展先进产能腾出空间。四是严控增量。对过剩行业不再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确需新建的,必须按等量减量置换原则办理。 (三)突出重点上技改。注重“上技改”与推进老旧工业区升级改造相结合,通过实施“百项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推进以传统产业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工作。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加快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打造传统特色产业竞争新优势。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引进应用力度,加快对现有低端的生产装备、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促进电解铝、钢铁、铁合金、水泥、玻璃等行业向高质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四)多措并举降成本。研究出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系列政策,并积极向国家反映和争取有关减税降费政策。一是减轻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实施企业收费清单管理模式。落实现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降低费率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合并实施医疗、生育保险政策。二是降低要素成本。持续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落实工业用气市场化改革政策,实行铁路“一口价”等政策,加大公路通行费优惠力度,降低企业用电、用气及物流成本。三是降低融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循环贷款、滚动贷款,继续扩大续贷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进一步加大违规收费清理规范和督查处罚力度,严格规范服务收费,禁止收费质价不符和无服务的乱收费。持续创新融资工具、优化融资方案、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推动企业综合采取公开上市、股份增发、股权转让、债券发行等方式,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成本,合理设定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切实发挥好省信保集团等政策性担保公司作用,降低融资综合成本。综合运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后补助、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四是强化内部管理。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做好内部降本增效工作,加强生产营销管理使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强技术改造降低能耗物耗,通过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促进企业效益提高。 (五)综合施策防风险。支持国有企业降低企业负债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一是开展脱困增效。实施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增效工程,对西宁特钢、西矿集团、盐湖集团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资产证券化、引进战略投资、剥离非主业资产、不良资产处置等,加大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降低企业负债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二是优化资产结构。推进省属出资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试点,研究设立省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加强兼并重组,做好对“僵尸”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优化国有资本结构。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国有资本多元化运营有效模式。三是稳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坚持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鼓励企业依托现有场地、设施、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内部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加大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力度。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人员可实行内部退养;对确实难以市场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 三、保障措施 建立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环境,强化改革措施落地,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工作,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国土、环保、金融等部门和各市州、园区的沟通衔接,及时解决重大问题,推进改革政策措施落实,强化服务保障。细化五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目标责任,明确工作进度,确保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省金融办等九部门《关于金融支持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意见》,积极推进政府资金与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相结合的多种融资组合,有效扩大社会投资。 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循环经济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稳步推进债转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加大金融与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有效降低省属出资企业资产负债率,防范债务风险。 (三)强化科技支撑。实施人才集聚、提升和使用工程,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自主创新工作的引导和激励,支持企业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依托重大科技专项等计划,联动支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大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四)开展惠企行动。选派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深入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和18户省属出资企业,听取意见、宣传政策、梳理问题,建立帮扶企业工作台账,完善“亲商暖商”、“马上就办”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督促各市、州、县和各工业园区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安排干部联点帮扶重点企业,台账化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类突出问题,着力构建覆盖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常态化推进的入企服务工作格局。 (五)强化督促执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省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开展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强化跟踪问效,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工作不配合的部门和人员,要严肃问责,确保改革各项举措有布置、有督促,见行动、求实效。同时,积极开展成效评估,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报道改革成效、经验以及相关部门支持改革的有效做法,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氛围。 本意见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解释。本意见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 附:青海省工业企业“去产能”实施方案 。

  • 山西煤炭重组拉开序幕 晋能集团宣布合并重组

    其前身为1989年创立的山西地方电力公司为把公司打造成国际化先进企业,经国家商务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和韩国电力公社、日本电源开发株式会社、日本中国电力株式会社三个产业投资人、德意志银行一个财务投资人共同出资组建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亿元成为迄今为止山西最大、全国能源类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有煤炭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两家都是国有企业,如重组公告里面写的“鉴于本次整合重组的两户企业均为国有企业,本次整合重组可不进行资产评估”,相对较容易操作,因为不存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并,也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 山西煤炭重组拉开序幕 晋能集团宣布合并重组

    其前身为1989年创立的山西地方电力公司为把公司打造成国际化先进企业,经国家商务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和韩国电力公社、日本电源开发株式会社、日本中国电力株式会社三个产业投资人、德意志银行一个财务投资人共同出资组建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亿元成为迄今为止山西最大、全国能源类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有煤炭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两家都是国有企业,如重组公告里面写的“鉴于本次整合重组的两户企业均为国有企业,本次整合重组可不进行资产评估”,相对较容易操作,因为不存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并,也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