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各国铁矿石质量

更新时间:2024-04-29

快讯播报

各国铁矿石质量快讯

2024-03-06 07:24

【Mysteel早读:代表建言铁矿供应,重点钢企粗钢日产增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盛更红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强力主导作用,整体开发整合区域资源,持续优化矿产资源出让方式,加快推进铁矿资源整合。有利于推动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形成集约、高效、绿色、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据中钢协数据显示,2024年2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粗钢日产粗钢日产213.00万吨,环比增长1.38%,同口径比去年同期下降4.06%;生铁日产187.79万吨,环比下降1.42%,同口径比去年同期下降6.23%;钢材日产206.50万吨,环比增长4.03%,同口径比去年同期下降8.62%。

2024-03-06 07:21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盛更红认为,加快推进铁矿资源整合,有利于推动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形成集约、高效、绿色、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2024-03-05 07:25

【Mysteel早读:代表委员为钢铁业建言献策,黑色期货夜盘飘红】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围绕钢铁行业当下发展难点、痛点以及未来高质量发展,准备了《关于培育再生资源龙头企业,打造全国交易服务平台的提案》《关于推进开放式协同创新,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提案》等两份提案,积极建言献策、履行职责;黑色期货夜盘飘红,铁矿石涨1.72%,热卷涨0.39%,焦煤涨0.28%,螺纹钢涨0.24%,焦炭涨0.09%。

2024-02-02 07:23

【Mysteel早读:期钢夜盘震荡偏弱,国际原油金属期价下跌】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期钢夜盘震荡偏弱,铁矿石跌超0.8%,焦煤涨超0.2%。

2023-12-08 07:18

【Mysteel早读:国务院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力拓发布产量指导目标】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其中提到,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球团和热轧企业及工序,淘汰落后煤炭洗选产能;有序引导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1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继续实施“以钢定焦”,炼焦产能与长流程炼钢产能比控制在0.4左右;力拓发布2024年的产量指导目标。根据产量指导目标,皮尔巴拉铁矿石的发运量(100%权益基础)与10月现场考察时公布的结果保持一致,将在3.23亿-3.38亿吨之间。

各国铁矿石质量价格行情

点击加载更多

各国铁矿石质量相关资讯

  • 中国铜厂与国际矿商长协谈判,着力提升产业议价优势

    今年7月中矿集团的成立与此次矿产资源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同样体现了中国致力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的决心,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国内经济,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淡水河谷方面表示,期待在未来不断深化与中矿集团之间的战略合作,成为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路上最紧密、最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商 必和必拓(BHP)方面表示,今年必和必拓即将迎来对华累计铁矿石出口量达30亿吨的重要里程碑,而此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对于中矿集团、必和必拓,以及必和必拓在中国客户可谓意义重大,是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其标志着双方致力于携手创建、加强和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索矿产资源领域互利共赢的发展机遇。

  • 澳大利亚煤炭行业优势仍在

    据世界煤炭业协会数据,2015年澳大利亚生产褐煤6540万吨、黑煤44700万吨澳大利亚褐煤没有出口,全部用于本国火电企业燃烧发电,黑煤是澳大利亚出口量仅次于铁矿石的商品,优质黑煤可用于炼制焦炭,而质量较差黑煤主要用于发电及动力推进近年来,发达国家着力削减煤炭消费,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而亚洲地区需求也低于预期,其中中国下决心减少煤炭使用,而燃煤大国印度也开始转向依赖本国煤炭生产,减少进口量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效应以及各国政府在环保减排方面的努力,自2011年起全球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速逐步下滑,2015年出现了负增长,到2016年下滑速度有所减缓,重拾升势。

  • 铁矿石贸易与投资咨询报告》

    本书由上海钢联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提供售后服务,关于本书中的任何问题,可随时免费咨询,且一次性购买报告五本以上,可提供免费培训一次 如有兴趣,欢迎咨询研究中心:滕知 021-26093352 目 录 前言 1全球铁矿石资源分布情况 1.1全球主要资源国情况 1.1中国铁矿石资源情况 2全球铁矿石供给情况(生产能力与产量) 2.1 总体情况 2.2 澳大利亚 2.3 巴西 2.4 印度 2.5 俄罗斯 2.6 美国 2.7 加拿大 2.8南非 2.9 中国 2.10 矿山的成本与赢利 3全球铁矿石消耗情况(冶炼能力与产量) 3.1全球铁矿石消耗情况 3.1.1欧盟 3.1.2日本 3.1.3韩国 3.1.4中国台湾 3.1.5美国 3.1.6俄罗斯 3.1.7印度 3.2中国铁矿石消耗情况 3.2.1分地区 3.2.2分企业 3.2.3分品种 4铁矿石替代品的供给与消费 4.1废钢 4.2氧化铁皮 5铁矿石贸易 5.1全球铁矿石贸易及流向 5.1.1 总体情况 5.1.2 贸易流向 5.2中国铁矿石贸易 5.2.1 进口贸易流向 5.2.1.1 分进口地进口情况 5.2.1.2 分品种进口情况 5.2.1.2 进口资源的流向 5.2.2国产矿贸易 5.2.2.1 国产矿贸易流向 5.2.2.2 国产矿贸易模式 6铁矿石交易市场 6.1铁矿石交易模式的演变 6.2现货实物交易 6.3 现货交易平台 6.3.1 Globalore 6.3.2 北矿所 6.4电子交易(渤海商品交易所准备开设) 6.5掉期交易 6.5.1 新交所 6.5.2 CME 6.5.3 LDB 6.6期货交易 6.6.1新加波 6.6.2 印度 6.7 几种交易方式的比较 7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走势 7.1进口矿市场价格变化 7.2国产矿市场价格 7.3 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因素 7.4 铁矿石价格与钢材及废钢价格走势的关联性 7.5铁矿石指数 7.5.1 现有几种指数介绍 7.5.2 现有几种指数比较 8铁矿石物流情况 8.1铁矿石海运 8.2中国铁矿石运输 8.3 不同区域钢厂的进口铁矿石物流路径 8.4 钢铁企业的铁矿石物流成本 9各国铁矿石投资和贸易上的政策 9.1 印度 9.2 澳大利亚 9.3 巴西 9.4 独联体 9.5 非洲 9.6 中国 9.6.1 中国政府对铁矿石开采的政策 9.6.2 中国政府对海外投资的政策 9.6.3 中国政府对铁矿石进口政策的演变 9.6.4 铁矿石进口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的原因及影响 10铁矿石供需前景和市场展望 10.1 全球铁矿石供需状况概述 10.2 铁矿石需求增长情况 10.2 铁矿石供给与产能增长情况 10.3 中国电炉钢发展前景 10.4 中国废钢需求和供给前景 10.5 国产矿产量预测 10.6 铁矿石进口量预测 10.7 铁矿石价格走势预测 10.8矿山的机遇与挑战 10.9钢铁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10.10贸易商的机遇与挑战 11 铁矿石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11.1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情况 11.2 海外开矿的机会与风险 11.3 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机会与风险 11.4 企业如何利用铁矿石金融衍生品 12铁矿石贸易和投资关键知识点 12.1进口矿与国产矿价格间的可比性及换算关系 12.2不同地区国产矿价格间的可比性及换算关系 12.3 钢厂对采购不同铁矿石资源的共性和个性需求 12.4 钢材质量铁矿石质量间的关系 12.5 铁矿石各项指标在衡量铁矿石好坏中的重要程度 12.6 海绵铁、热压铁的用途及其对铁矿的消耗 12.6 块矿、球团矿、粉矿间的理论价差 12.7烧结与球团加工处理的目的 12.8 球团矿、烧结矿的生产成本 12.9 原矿与成品矿间的数量关系 12.10 常用名词解释 12.9.1 精粉与粗粉 12.9.2 生料与熟料 12.9.3原矿和成品矿 12.94 酸粉与碱粉 附录 附录1铁矿石贸易流程 附录2铁矿石进口贸易合同样本 附录3 铁矿石进口的检验 附录4 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录5 铁矿石期货合约 如有兴趣,欢迎咨询研究中心:滕知 021-26093352 。

  • 全球煤炭产量继续增加 供给失衡煤价易跌难涨

    另外,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为67.5%,创历史新低;石油占比为17.8%,也是1991年以来最低值 另一方面,自年初以来各国经济积极复苏,中国政策性刺激也不断升温从年初的楼市定向宽松,到年中的基建刺激,再到定向降准以降底融资成本中央种种活跃举动表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多管齐发,意图在于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本次与澳洲签署的协议,表观上看是澳洲占尽了便宜,但由于刺激性政策的推出,澳洲出口量巨增势必进一步拉低煤炭等矿产品的销售价格,特别是铁矿石,63%品味的高质量低价格铁矿石的进口对于中国马上要进行的大面积城乡基建项目而言,也为中国节省了不少建造成本。

  • 淡水河谷公司预测明年全球铁矿石供应仍然紧张

    首先,各国生产的铁矿石质量差异很大,不是标准化的产品;其次,大宗商品需要库存保障,而铁矿石因为量太大无法库存;第三,铁矿石由矿山和钢厂直接交易,中间商的作用很小基于这三个原因,淡水河谷公司不支持铁矿石进入期货市场交易 虽然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但是淡水河谷对中国市场仍然非常看好马丁斯说,过去5年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仅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而且超出我们的预期。

  • 淡水河谷预测明年全球铁矿石供应仍然紧张

    首先,各国生产的铁矿石质量差异很大,不是标准化的产品;其次,大宗商品需要库存保障,而铁矿石因为量太大无法库存;第三,铁矿石由矿山和钢厂直接交易,中间商的作用很小基于这三个原因,淡水河谷公司不支持铁矿石进入期货市场交易 虽然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但是淡水河谷对中国市场仍然非常看好马丁斯说,过去5年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仅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而且超出我们的预期。

  • 淡水河谷公司预测明年全球铁矿石供应仍然紧张

    首先,各国生产的铁矿石质量差异很大,不是标准化的产品;其次,大宗商品需要库存保障,而铁矿石因为量太大无法库存;第三,铁矿石由矿山和钢厂直接交易,中间商的作用很小基于这三个原因,淡水河谷公司不支持铁矿石进入期货市场交易 虽然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但是淡水河谷对中国市场仍然非常看好马丁斯说,过去5年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仅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而且超出我们的预期。

  • 新华国际时评:日照钢铁赔偿案的警示

    客观地看,各国法律中很少有将金融危机列入不可抗力至于矿石质量问题,按照惯例,合约会对货物质量、验收以及一旦出现纠纷如何处理有详细约定日照钢铁在仲裁败诉后才提出质量问题,难以为自身辩护 根据日照钢铁2007年和吉布森山铁矿公司签订的15年长期合约,日照钢铁每年将进口240万吨铁矿石,协议价格约每吨100美元,低于当时的铁矿石现货价格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铁矿石价格暴跌至70美元,继续执行合约的话,日照钢铁当年要多支付7000万美元。

  • 我国大宗矿产贫矿资源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上)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只利用富铁矿石据统计,1951年前后世界一些主要产钢国家自产铁矿石的平均品位是:美国49.5%,前苏联52%,加拿大54.5%,瑞典60%由于资源质量较差,英国和法国的开采品位更低一些,分别为30%和33.5%随着富铁矿资源的枯竭,各国铁矿石开采品位迅速降低:前苏联在1955年为50%,1960年为44.5%,1970年为37.3%,1988年只有33.4%;美国铁矿石开采品位下降更快,1965年降至27.75%,1970年降至24.87%,1980年降至20.7%,1990年到19.67%。

  • 日本炼铁技术发展概况

    日本钢铁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炼铁方面不断采用新技术和创新技术。作为最近10年采用的新技术,有使用更加廉价原燃料的技术、延长高炉和焦炉寿命的技术、节能技术、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和环保技术等。本文就炼铁技术的发展概况及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1.前言 伴随着1985年日元升值的压力,日本高炉实施了合理化措施,如设备的集约化和保重点生产的生产体制等(新日铁的釜石制铁所的2座高炉、铁所的1座高炉、八幡制铁所的l座高炉和广灿制铁所的1座高炉都停止了生产)。另外,上世纪90年代由于泡沫经济的崩溃和日元的持续升值,因此对钢铁的需求停滞不前,而且全球变暖和废弃物等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变得日益明显。 进入21世纪后,世界钢铁工业出现了重组和设备的集约,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是铁矿石供应商的整合(2000年有12家以上的铁矿石供应商进行整合,如巴西CVRD、澳大利亚的力拓集团和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集团等3大公司,约占世界铁矿石70%的份额);②是钢铁J一家的整合和巨大钢铁厂家的诞生(2002年有阿塞洛、2003年有JFE钢公司、2004年有米塔尔);③足钢铁厂家之间的合作等(随着日本国内汽车和家电行业向海外的推出,一些特殊钢材已由当地供给,从而出现了新日铁一阿塞洛、新日铁一浦项、新日铁一宝钢等),使世界钢铁工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最近,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世界各国的钢铁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原料的短缺,导致原料价格高涨和原料质量的日益下降,这已成为眼下令人担忧的事情。本文就最近10年炼铁技术的变迁进行了概述。 2.炼铁技术的变迁 2.1炼铁技术的发展趋势 战后,日本钢铁工业积极从欧美引进了许多最新技术,并将其发展为更加先进的技术,同时由于把制铁所建存能大量运送优质原燃料的临海地区,因而构筑了领先于世界的钢铁王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高炉向高压操作、大型化、高温鼓风和强化原料制粒技术的方向发展,而且随着烧结矿质量的提高和炉料控制技术的开始应用,以及1961年开始采用喷吹重油等技术后,日本各钢铁公司都在进行低还原剂比操作竞赛,1980年11月新日铁君津制铁所4号高炉的还原剂比达到了406kg/t,1981年11月NKK(现在的JFE)福山制铁所3号高炉的还原剂比达到T396kg/t,接近极限值。 但是,自1973年和1979年石油危机以后,从高炉风口喷吹重油技术已失去了价格的竞争力。1982年8月日本42座生产中的高炉全部改为无喷吹重油操作。当时,为降低整个制铁所的能源成本,高炉操作朝着高还原剂比操作的方向发展。另外,为降低成本,开发廉价原燃料使用技术已成为主要炼铁技术,在高炉操作中已转向喷煤操作。自1981年6月新日铁大分制铁所1号高炉采用喷煤设备以来,高炉喷煤操作存日本迅速普及,1998年日本所有高炉都安装了喷煤装置,平均喷煤量达到130kg/t。1998年神户钢铁公司加古川制铁所l号高炉喷煤比达到了254kg/t,JFE钢公司福山制铁所3号高炉喷煤比达到了266kg/t。 毫无疑问上世纪90年代的钢铁工业是在严峻环境下进行生产的。另外,随着日元升值速率的高涨和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钢铁工业变得不稳定起来,因此致力于推进以下所述的合理化措施技术和降低成本技术的开发。 ①炼铁各工序控制系统的引进和自动化技术;②大量喷煤技术(改善粉煤的燃烧性、炉料分布控制、对包括粉体和流体行为在内的炉下部现象进行解析、低Si02烧结矿的使用和高炉评价技术等);③废塑料再利用技术(高炉和焦炉使用废塑料技术);④廉价原燃料使用技术(大量使用豆石技术和大量使用弱粘结煤技术等);⑤节省劳动力(烧结机、CDQ(干熄焦)的最佳操作、连续卸料机、焦炉自动化、高炉短时间大修等);⑥长寿命技术(延长高炉和焦炉寿命的措施技术);⑦环保技术(采用回转式还原炉(RHF)处理粉尘和烧结废气的循环利用等);⑧新工艺的开发(替代铁源的生产技术、熔融还原炼铁法(D10S)、新一代炼焦炉(SCOPE21)等);⑨炉内可视化技术(Venus的开发和提高高炉综合模型的精度等)。 进入21世纪,加大了上述开发技术在实机上的应用,同时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炉的开发目标正朝着高利用系数方向发展。根据日本国内高炉的生产座数和平均炉内容积的变化可知,这几年高炉正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例如,以新日铁为例,自2000年以后,名古屋3号高炉(3424—4300m3)、君津3号高炉(4063—4822m3)、室兰2号高炉(2296—2902m3)、君津4号高炉(5151—5555m3)、大分2号高炉(5245—5775m3):世界最大高炉)等都进行了扩容大修,以应对高炉增产的要求。 根据日本国内各钢铁公司高炉的还原剂比和利用系数的变化情况可知,新日铁的高炉操作目标是提高每座高炉的生产效率和实施低还原剂比操作。 关于劳动生产率方面,在最近10年问已有非常大的提高,为大约1600t/人·年,提高了大约2倍。这是高炉集约化和大型化的结果,尤其是采用节省劳动力设备、设备的自动化、合理化以及改善高炉操作效率所得的结果。 作为目前的课题是,开发以提高高炉为中心的各种辅助设备生产率的技术、应对原燃料质量变差的技术、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等。以下,就具有代表性技术的开发进行介绍。 2.2使用廉价原燃料的技术 原燃料占炼铁成本的70%左右。90年代初期由于原燃料价格上涨,因此推进低品位、廉价原燃料的使用技术成为了重要的开发课题。 2.2.1开发在烧结矿生产过程中使用廉价铁矿石的技术 关于铁矿石的购入,为降低运输成本,已由从购买巴西矿转为购买澳矿,而且增加澳矿中属于廉价矿石的针铁矿(以铅蓝方石矿为主,从1992年开始购买扬迪矿,从2002年开始购买马拉曼巴矿)的购入量。针铁矿含有很多结晶水。由于其中的铅蓝方石矿的脉石量及脉石中的氧化铝成分和结晶水含量高,而马拉曼巴矿含有很多的细矿,冈此这些矿的烧结性能差,会导致烧结矿的强度下降,这是一个难题。作为大量使用铅蓝方石矿的技术是,积极推进氧化铝无害化技术,为此新同铁开发了采用选择制粒法使氧化铝封闭(无害化)的技术。 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烧结机供料滚筒下的进料器的功能(ISF和风力筛选等)、采用机架烧结法等提高烧结机的生产率、采用减少副原料法生产低Sioz烧结矿、通过强化制粒改善伪粒子结构,由此提高了烧结矿的冷态转鼓强度(TI)和落下强度(SI),同时增加了针铁矿的使用比例。通过这些技术开发,2004年澳矿中的针铁矿的使用比例达到了60%左右,并计划从第_年开始购买高P布鲁克曼矿或与马拉曼巴矿混合的矿石。以制粒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开发正在进行当中。 2.2.2焦炭生产中使用弱粘结煤技术的开发 关于还原剂,不仅实施了从风口喷吹粉煤的技术,而且在炼焦过程中还逐年增加了比粘结煤便宜的弱粘结煤的使用比例。在提高焦炉使用弱粘结煤比例时,采用提高焦炭强度的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除了采用CDQ外,新日铁还开发了煤的调湿技术(CMC)和型煤炼焦技术(DAPS)。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开发,配合煤中的水分已由90年代初期的18%左右下降到1999年的5%以下,存焦炭强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弱粘结煤的使用比例超过了50%。 近年来,随着高炉增产要求的提高,出现了以提高焦炭强度(DI15015)为优先,弱粘结煤的使用比率小于50%的变化。关于高强度焦炭的生产和增加弱粘结煤使用量的技术,目前正在进行煤配比技术的研究,如采用高温in—suitNUR成像法评价煤的新方法和控制膨胀压的方法等。 2.3高炉喷煤和高利用系数、低焦比操作技术 2.3.1高炉大量使用粉煤技术的开发 高炉喷煤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炼铁成本,而且可以减小焦炉的操作负担,延长焦炉寿命。 日本的高炉喷煤技术起始于1981年新同铁大分厂的1号高炉,其后普及到各钢铁公司高炉。当初,主要是对粉煤的燃烧性进行研究。后来,随着喷煤量的增加,高炉下部透气性变差、炉下部热损失增大和炉缸中心死料柱钝化变得明显起来。 在增大粉煤比的过程中,由于矿/焦(0/C)高,因此中心气流受到抑制;煤气流向炉周围;随着热流比的下降,炉顶煤气温度升高;随着焦比的减小,焦炭缝隙层厚度缩小、软融带的透气阻力增大;粉煤燃烧性恶化,造成未燃碎焦的蓄积,焦粉在炉缸中心死料柱表层蓄积量增大,造成炉缸中心死料柱钝化;因矿石层还原性和高温特性变差,造成高Fe0渣滴下,炉温下降;存生产低SiO2烧结矿时,由于高Al203渣的滴下,造成渣的流动性变差等。 为解决上述课题,实施了以下各种技术,如高矿/焦时炉料分布的最佳控制技术(控制中心流和边缘流,如神户制钢公司开发的中心装焦法、新日铁开发的安装回跳板装置等);粉煤燃烧性控制技术(对过剩氧比和燃烧性、粉煤喷吹的最佳位置、喷枪的最佳形状进行了研究);改善高矿/焦时的高温还原特性(对控制热流比、减薄焦炭层及矿石层、增加小块焦炭使用技术和减少渣量改善矿石层高温还原特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抑制焦粉在炉下部周围蓄积的技术(对焦炭的粉化机理和抑制粉化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对风口回旋区内及周同的填充结构、粉体及流体的行为、包括优化风口风速在内的鼓风条件等进行了研究)。 新日铁1994年在君津厂5号高炉进行了喷吹粉煤200kg/t的试验,1998年在室兰厂使用高A1203原料情况下进行了利用系数为2.14、喷煤比为191.4kg/t的操作。另一方面,PCR>200kg/t的操作有神户制钢公司加古厂。的l号高炉、JFE钢公司福山厂的3号高炉、上海宝钢的1号高炉和韩国浦项的3号高炉。尤其是上海宝钢的1号高炉和韩国浦项的3号高炉取得过剩氧比为0.6、矿/焦为6.0的操作,至今被认为是极限操作。虽然各高炉的利用系数和还原剂比不同,但在实施高PCR操作时,为抑制焦炭在炉下部发生粉化、改善矿石层的高温特性,因此在原燃料质量方面,使用了强度高(高DI)的焦炭和高温还原特性好的低Si02低A1203烧结矿。 新日铁近年来在增加高炉喷吹发热量高、挥发份低的粉煤和改善高炉圆周平衡、改善粉煤燃烧性、尤其是使用高强度焦炭的前提下,重新研究了风口鼓风条件和高炉形状。 2.3.2高炉低还原剂比操作技术 采用Rist模型等对有关降低高炉还原剂比的技术进行了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改善炉身效率(提高烧结矿的被还原性和控制炉料分布等);(2)降低维氏体还原平衡点(w点)的温度(使用高反应性焦炭的技术);(3)提高风口处输入的热量(提高鼓风温度、降低鼓风湿度等);(4)减少出铁时带出的热量(减少Si、降低出铁出渣湿度);(5)减小炉体热损失等。 虽然以往实施的低还原剂比操作因使用辅助还原剂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但它们都是上述各种技术的具体反映,其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JFE钢公司福山厂3号高炉(炉容积3223m3)的还原剂比为396kg/t(1981年焦油42.1kg/t、焦比354kg/t)、新日铁室兰厂2号高炉(炉容积2296m3)的还原剂比为440kg/t(采用油焦操作,焦比440kg/t)。改为喷煤操作后,1994年新日铁大分厂2号高炉(炉容积5245m3)的还原剂比为455kg/t(喷煤比为98kg/t、焦比为257kg/t)、2002年韩国浦项3号高炉(炉容积3795m3)的还原剂比为493kg/t(喷煤比为222.3kg/t、焦比为271kg/t)。 新日铁大分厂2号高炉的低还原剂比操作增加了小块焦的使用量、降低了矿石层的厚度(改善矿石的高温还原特性)、减小了鼓风湿度、改善了烧结矿的被还原性。 在炼铁研究方面,除了开发改善烧结矿高温特性的技术外,还开发了高炉热平衡带温度控制技术(还原平衡点的控制),尤其是半还原烧结矿的生产使用技术正在开发当中。 关于热平衡带温度控制技术,新同铁比其它公司更早进行高反应焦炭的生产使用技术的开发,在北海炼铁厂2号高炉进行了使用神华煤生产的高反应性焦炭的试验,并确认了其效果。另外最近正在开发使用非烧结含碳块矿来降低热平衡带温度的技术。 关于半还原矿的生产使用技术,提出了两段还原步骤。例如,以难烧结原料为对象,利用海外廉价天然气在海外生产高炉用的半还原矿,然后运回国内使用,其目的是要使高炉提高利用系数、降低还原剂比,它还是一项有助于环保、减少CO2排放的技术。 2.3.3高炉模拟模型的开发 作为弄清高炉炉内现象和工艺解析的技术,开发了高炉综合模型。高炉是在气体、固体、液体和粉体共存下,进行多种反应的非常复杂的对流移动层型反应容器,从炉上部装入的常温矿石经升温加热、还原反应和软化后,最终熔融、滴下。在计算机上构建高炉后,求出了数学模型作为一个脱机模拟器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各钢铁公司都在进行实用的高炉二维综合模型的开发,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提高,开发了三维正常和非正常模型,另外粉煤大量喷吹技术的发展,为对高炉下部焦炭发生的粉化和粉煤发生未燃的行为进行解析,在气固液3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粉体相,开发了四流体高炉模型,尤其是还开发了把渣一金属作为液相的五流体高炉模型,大致完成了数学模型基本框架的开发。 新日铁在80年代前期杉山等人开发的二维正常高炉综合模型(BRIGHT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副模型的解析精度。具体说来就是,利用松崎等人开发的炉料分布控制模型、内藤等人开发的烧结矿还、原模型、还原粉化模型、高温特性评价和软融带形状确定模型,对副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增加操作预测模型(N—BRIGHT模型)的功能,达到了提高解析精度的目的。另外,随着90年代后期电脑快速发展,目前已能通过电脑对解析环境进行调整,在解析结果中增设图解显示功能。作为其它处理高炉内现象的模型,有粉煤燃烧模型、炉下部非正常模型、炉底铁水流模型,最近正在开发使用离散要素模型的二维或三维炉料分布控制模型。 另外,随着计算机的改进和计算速度的提高,在高炉检测设备方面采用了通用的LAN,能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目前,正在新日铁君津厂的3号、4号高炉上进行N—BRIGHT模型的在线解析,还构建了以读出数据为基础的操作判断系统(Venus)作为炉内可视工具,并将其作为高炉系统应用于操作管理。 2.4延长高炉和焦炉寿命技术的开发 2.4.1延长高炉寿命 为抑制高炉大修时大量设备投资和防止大修过程中产量的变化,开发了许多延长高炉寿命的技术,使每单位炉内容积的累计出铁量超过11000t。 为延长高炉寿命,以下几项都是不可缺少的,(1)高炉建设时的设计;(2)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管理技术;(3)炉了寿命后期的寿命延长技术和修补技术。 如果扣除计划停炉,控制高炉寿命的部位主要是炉身部和炉底部。在1986年以后的10年间因炉腹和炉腰部的损毁而停炉的情况比以前减少了,大部分是因炉缸侵蚀而停炉的。 关于控制高炉寿命的炉喉、炉身和炉底各部位的长寿化设备技术,在炉身上部采用了立式冷却壁式水冷板,从炉身下部到炉腰部采用了冷却盘管和立式冷却壁,提高了冷却能力,另外通过改进耐火材料,提高了耐火材料的耐用性。尤其是在热负荷高的部位,采用了第4代立式冷却壁和铜制立式冷却壁。 另一方面,自1990年以后提高炉缸擘耐蚀性已成为最重要的课题,因此对碳砖材质进行了改善和强化冷却。提高碳砖的热传导率和细化砖的气孔径来防止铁水侵入、用冷却机降低水温和在炉底壁采用铜制立式冷却壁等为延长高炉寿命起了很大的作用。 2.4.2延长焦炉寿命 日本焦炉大部分足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建的,平均炉龄为33年,有的超过了40年。由于未来焦炭短缺已成为紧迫课题,在焦炉老化过程中建设新焦炉需要巨大的投资,因此必须研究开发延长焦炉寿命的技术,努力使焦炉寿命超过50年。 作为延长焦炉寿命的措施,新日铁对焦炉炭化室石墨粘附的机理进行了解析,研究了对应措施,而且还开发了焦炉炭化室炉壁诊断和修补装置以及焦炉更新技术的开发。 2.5资源再利用和节能技术 为构建有效利用资源的循环型社会,日本实施了以下措施,推进零排放钢铁厂的建设。(1)推进节能技术,防止全球变暖;(2)构建循环型社会(粉尘、渣和废钢铁等副产物基本100%再利用,尤其是推进将废塑料、废轮胎、废金属和废家电等钢铁』一以外的废弃物再利用技术);(3)积极开发生态产品(开发寿命长、功能多、无有害物钢材和开发气化熔融炉等生态装置)。 2.5.1利用炼铁工艺将资源再利用的技术 2004年度新日铁扣除从钢铁生产工序中产生的废钢,共产生了1760万的副产物。其中,渣占70%左右,其它为粉尘和污泥等。高炉渣可以100%再利用,主要用作水泥原料、路基材料和取代沙的集料。 对于厂内产生的粉尘、污泥,为促进其用作企业内的生产原料和锌精炼用原料,新日铁作为钢铁联合企业于2000年在君津厂和广烟厂采用了回转式还原炉(RHF设备),属世界最早。它将含有铁和碳的粉尘及污泥做成粒状或块状,通过存RHF内加热还原,可以一面促进脱锌,一面还原,由此生产的金属铁可以再用于高炉和电炉。 关于厂外废弃物的再利用,正在推进利用现有炼铁工艺对废塑料进行再利用。JFE钢公司和神广制钢公司是用高炉对废塑料进行再利用,新日铁则采用焦炉化学原料处理技术对废塑料进行再利用。2000年名古屋制铁所和君津制铁所开始对废塑料进行再利用,2002年八幡制铁所和室兰制铁所开始对废塑料进行再利用,2004年大分制铁所开始对废塑料进行再利用,目前已具备年处理废塑料大约20多万吨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能对包括不燃烧物在内的各种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大块垃圾、资源垃圾、污泥、填埋垃圾)进行处理。目前,日本国内已有20多座直接熔融炉,而且还开发了具有多种功能的熔融还原炉,用于处理商业废金属和粉尘等。 2.5.2向节能技术的挑战 根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钢铁工业的能耗趋势可知,日本钢铁工业在粗钢产量1亿吨的前提下,以实现2010年的能耗比1990年减少11.5%为目标(其中1.5%为废塑料等的再利用),正在积极开发节能技术。2004年1月24日新同铁的三村社长在经济产业大臣咨询机构的综合资源调查会上发表了题为“2030年的能源展望”的演讲,埘节能的研究技术进行了概述。根据这一路线图,炼铁部门要扩大现有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扩大废塑料等的再利用处理数量(钢铁行业年处理量为100万吨,新日铁的目标是年处理量30万吨),尤其是目前正在推进降低高炉还原剂比的技术。 从1 999年到2004年,进行了“有关能源减半、环境负荷最小化高炉创新炼铁反应的研究”,这是一项以当时的北海道大学的石井邦宜教授为首开展的日本国家项目。新日铁参加了还原性和熔融性好的高强度矿石接合体的组成和结构设计研究小组,对有关脉石成分和气孔结构的优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下2点:(1)提出了能高速还原且能在低温滴下的块矿和最佳使用比例;(2)试制了各种含C非烧结块矿,可使高炉的热平衡带温度比以往下降200℃左右(1000℃à820℃),该技术有望成为减少C02排放的技术。它作为日本国内钢铁工业的课题,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 另一方面,前年作为日本项目而推进的新一代焦炉一SCOPE21,经过10年左右的研究,2002年在新日铁名古屋制铁所的50t/d的中试设备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了2.4倍、增加了弱粘结煤的使用量(20%一50%)、减轻了环境污染(NOX减少了30%(<100ppm))、能耗减少2 1%。由此决定在大分制铁所进行实际应用,它有望成为减少能耗的工艺。 2.6新一代炼铁技术的发展 包括尚未实际应用正在研究开发中的上艺在内,在综合各种技术后描绘了新一代高炉轮廓,提出了新一代高炉的工艺概念。 焦炭的作用主要足产生热源和还原气体,它还起透气和透液媒介物的作用(高强度化)和抑制热平衡带温度、改善炉内反应效率的作用(高反应性化)。对于矿石原料,由于提出了高生产率和低还原剂比的要求,因此考虑使用高强度、高气孔型的被还原性高的烧结矿或非烧结含碳块矿,而且还考虑使用半还原铁和废钢。另外,还包括了炼铁使用废钢作为减少C02的技术和采用欧洲正在研究的将脱C02的炉顶气体吹入炉身部和风口部的技术,及采用过去全力研究开发的从风口喷吹粉矿石的技术。 作为参考,最近使用了平均灰分为11.5%的焦炭和各种矿石,在目前设备条件下(鼓风湿度上限为1250℃),对上述工艺的各种临界操作因素进行了计算(表1)。 以过去还原剂比最低的JFE钢公司福山厂3号高炉的操作为基础条件,根据在目前原燃料条件下,计算了各种操作因素(还原剂比为428kg/t)。①喷吹废塑料;②从风口喷吹粉矿石(在这里喷吹预还原率为70%的粉矿石);③从炉顶装入还原铁(100kg/t);④使用高反应性焦炭控制还原平衡点(热平衡带温度下降100℃);⑤脱CO2的炉顶气体吹入炉身部和风口喷吹操作时的各种因素。表中的C比是炼铁工序中的C,考虑到烧结工序和炼焦工序中的C收得率等,因此可以用总C比=(CR/0.65+PC+73.6·SR/1000)·(C)PC+PC2·(C)PC2来评价。但是,制氧和还原铁(以在海外用天然气还原为前提)生产所需的C比除外。在目前喷煤操作下的C比为580—630kg/t左右,为使C比比目前操作减少10%,因此有必要确立第3种情况以后的操作技术。 3.未来1 0年的发展方向 围绕炼铁的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今后仍将进一步严峻。另外,可以预计日本与邻国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因此,今后以下课题也将越来越重要,即: ●存现有技术改进方面,降低炼铁成本已到极限; ●现有设备不断老化; ●全世界焦炭短缺日益严重,依靠海外也已变得困难; ●为防止全球变暖和构建循环型社会,对环保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对优化工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课题,应从新的角度来进行技术开发。例如, (1)对原料进行改进,包括在矿山所在地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由此可大幅度减轻高炉的熔融还原负荷。 (2)设备的集约化和高效化。 (3)提高炼铁副产物的附加值。 (4)通过采用将煤改质工艺和静脉产业工艺相结合的炼铁法,为构建循环型社会做贡献。 (5)人才的培养和设备的自动化。 炼铁部门在应对上述课题时,应与矿山所存地的公司和有关行业共同协作,与大学密切合作,力求开发与时代相符的新技术。 。

  • 关于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21世纪初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每个钢铁企业和整个钢铁行业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下,获得快速发展,钢铁工业的装备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产品结构调整也取得实效,钢铁行业在世界钢铁界的地位大大提升。回顾过去的五年,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的高增长和对钢材的旺盛需求,得益于投资的拉动。 “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的投资规模之大,史无前例。2001—2005年“十五”期间,钢铁工业总投资6865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32%,是“一五”到“九五”48年钢铁总投资的1-3倍,其中引进国外设备2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2亿元左右,占钢铁总固定资产投资的25%左右。这些投资形成的新产能是2.65亿吨炼铁新产能、2.64亿吨炼钢新产能和2.68亿吨轧钢新产能。通过“十五”的大规模引进设备,我国钢铁工业已有一批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铁、炼钢和轧钢装备。但是应该看到,并未完全达到我们的初衷——彻底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钢材品种依靠进口问题,还有相当数量的高附加值、高性能的产品至今不能自给,还需要进口。这告诉我们:高新技术是靠钱买不来的,特别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这些技术被发达国家视为传家宝,绝对不会外传。世界经济的发展已充分说明:当今社会谁拥有高新技术,谁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谁就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今后几十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是国内市场对钢铁的巨大需求和国内原料严重不足的困惑,在这种条件下,中国钢铁工业的出路是什么?答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决不能再走过去那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粗放式经营之路。 加快钢铁行业的战略调整是当务之急。历史的经验可鉴,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生存成败不仅取决于战术决策的正确与否,最根本的是取决于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战术错误是可以弥补的,战略的错误是无法挽救的。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决策就更为重要。当今,我们思考的不仅是个别企业的生存问题,更要考虑钢铁行业整体的长远发展问题——如何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21世纪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钢铁行业作为材料和基础工业,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高速发展所需的钢铁材料的重任。根据我国的总体发展战略:在2020年要完成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到2050年我国要进入世界中等发展国家的行列。根据这一发展目标,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应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提高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钢铁产品在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需要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挥我国钢铁工业的优势,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 根据我国在21世纪的总体发展战略,钢铁行业在新世纪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1.为保证国家在2020年实现工业化和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提供所需要的钢铁材料,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可持续协调发展。 2.实现钢铁行业的自我完善,完成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完成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历史转变。 要实现这样的历史任务,钢铁工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大约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从目前到2010年前后,钢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从2010年到2020年一2030年前后,钢铁行业钢产量将要进入饱和期,此时钢的产量将达到历史最大峰值。 在2020年一2030年以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小城镇化的实现,钢材的消费强度和总量将会有所降低,但仍然会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二、钢铁工业今后的出路在哪里——如何走好今后几十年的路? 钢铁行业作为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已不能继续过去那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以高投入扩张,来换取行业的高速发展之路,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钢铁行业目前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规模。 世界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加快,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本流动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积极推进钢铁产业链战略,加强钢铁工业战略调整是钢铁行业的重要任务。众所周知,钢铁产业链包括从原料、燃料、生产系统和钢材的最终用户所组成的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产业链上的每个链环都担负着对钢铁生产举足轻重的任务。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造成钢铁整个产业链的破坏解体。为此,世界各国都很注重钢铁产业链的建设。 钢铁产业链建设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钢铁企业与原料、燃料生产企业的战略合作问题。如何通过加强合作,使钢铁企业得到廉价、稳定、长期的原燃料供应,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基础环节。 二是钢铁企业内部各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也至关重要。采用最佳的工艺流程、先进的设备与管理,是使钢铁生产系统正常运行和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手段。 三是发展钢铁企业与最终用户之间的战略合作是钢铁企业生存的基石,也是钢铁企业产品开发市场的依据。 如何加强这三方面的工作,是关系钢铁行业能否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做好这三方面工作,我们要站在全新的角度和高度来审视未来的发展。 其中特别要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审视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全球化本质是全球经济市场化:使生产要素可以自由地在世界范围内转移,并由市场机制实现优化配置。由于技术进步,已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给贸易造成的困难,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审视我国钢铁的发展,我们必须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国情——自然资源紧缺、生态资源脆弱的现实,规划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钢铁发展战略。 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加强与原料行业的战略合作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的重化工业时代,人口多、土地少、人均自然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国情。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4;人均耕地1.43亩,不足世界人均的40%;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45种主要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储量的一半,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等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7.3%。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钢铁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特别是随着我国大型铁矿山进入开采末期后,我国对国外铁矿资源的依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特别是钢铁生产的主要矿产品铁矿、锰矿、铬矿等资源短缺。2000—2005年间,我国进口铁矿石达9.0525亿吨,用进口铁矿冶炼的生铁占我国生铁产量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34%,已提高到目前的53%左右。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除了铁矿石进口外,我们炼钢所需的锰矿、铬矿和镍矿,对海外的依存度也在逐年增加。面对钢铁原料这样的需求形势,为保证我国钢铁工业长期稳定发展所需的原料问题,我们必须实施资源最优化战略: 大力推进资源全球化、多元化战略,加大对国内和海外矿山的投资,通过对国内外重点铁矿、煤矿等资源企业的投资、参股和控股,组成国际化的跨国大型钢矿或钢煤公司,发展与这些企业的贸易合作,长期占有国际资源,以保证钢铁企业稳定的原燃料供应;通过与国内外海运公司、港口、铁路合作,组织联合海运,推进与港口、铁路的联合物流运输,保证钢铁行业海上运输线的安全,降低原料运输成本。同时,我们必须与世界主要铁矿石需求方一起研究改进完善目前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这种机制应该考虑市场的供需关系、铁矿石质量、运距、铁矿石成本与价格的合理比例关系、铁矿石价格与钢材价格的合理比例关系、不同国家和地区等因素的影响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破国际上少数公司垄断铁矿石资源市场和价格的局面,我们才能在国际钢铁原料市场的竞争中真正取得话语权,我国的钢铁产业安全才有保证。 四、打铁还要自身硬——加强钢铁行业的整合和自主创新能力 虽然我们已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世界钢铁发展和用户需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在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钢铁生产向着质量型、效益型、低成本方向改进;而用户则朝着要求产品高品质、品种规格多样化和“零库存”方向发展。我国钢铁工业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2005年我国钢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企业从上年的2个增加到8个,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6.36%,产业集中度比上年有所提高;但与世界级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2005年世界钢产量的前十名中,我国只有宝钢入选,为第六位,宝钢与世界第一的米塔尔产量差2700万吨。 ——产业结构不合理,普通产品供大于求,高附加值品种还不能完全满足下游行业的需要,仍需进口。2005年,我国热轧普薄板自给率87.08%;冷轧普薄板自给率61.65%;冷轧不锈薄板自给率67.6%;镀锌板自给率63.48%;镀锡板自给率77.92%;彩涂板自给率84.93%;冷轧硅钢自给率64.42%,这充分反映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需要调整,高端产品与国民经济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主要表现在重大冶金装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钢材品种,仍然依靠进口,制约着我国钢铁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为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板材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我国已引进热连轧机18套、冷连轧机10套、不锈钢轧机8套、大无缝钢管轧机5套、万能轨梁轧机3套、H型钢轧机4套,还引进了一批棒线材轧机。这些设备的引进对改变我国钢铁行业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我们还没有掌握相关核心技术,不少产品我们还需进口,如高档汽车板、高档家电板、高牌号取向硅钢、特殊扣石油化工用管、抗压溃石油套管、高牌号钢帘线用线材、高精度合金钢棒材、平行腿槽钢、大型造船用T型钢和L型钢等。特别是在如下技术和设备方面我国与世界前沿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宽带钢热连轧设备和技术 我国先后从日本、德国等国引进设备和相关技术,包括板厚和板型控制技术,如工作辊弯辊(WRB、DCB)、支承辊型调节(VC)和CVC轧机、HC轧机等技术。鞍钢开发了2150宽带钢热轧生产线,产品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在宽带钢热连轧技术方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薄板坯连铸连轧设备和技术 这是我国近年来引进最多的,有德国SMS公司的CSP技术和隧道炉、德国MDH公司的感应加热、达涅利公司的FTSR技术。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我国掌握是世界最好的,但仅有鞍钢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研制了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SP技术。在对热带钢性能控制技术、宽度控制技术、热轧薄规格品种的开发等方面与世界前沿还有一定差距。 3.中厚板轧机和技术 我国中厚板轧机装备发展水平滞后于薄板,厚板轧机主要有鞍钢4300、舞阳4200、上海浦东4200和宝钢刚投产的5000毫米轧机,老式中板轧机多以2800为主,新建、在建的多以3500、3800、4300、5000毫米的四辊单机架或双机架为主,这些轧机采用大轧制压力、高刚度、大功率设计,为实现TMCP工艺生产高质量高性能中厚板创造了条件。但我国的中厚板轧机后半部的热处理工艺仍然比较落后,不能满足高强度中厚板的需求。 4.冷轧宽带钢设备和技术 过去数年,我国冷轧宽带钢发展迅速,冷连轧机有鞍钢1676四机架、宝钢2030五机架、武钢1700五机架、宝钢1550五机架和本钢1676四机架酸洗连轧和攀钢1220四机架酸洗连轧等,其中仅有鞍钢1780冷轧宽带生产线是由国内自主集成与创新的。总体看冷轧发展和建设滞后于热轧,这是造成我国大量进口冷轧板的主要原因。从已引进的冷轧机看有四辊、六辊、十二辊和二十辊等布置,并具有CVC、HC、PC等功能,但在带钢的退火技术、镀锌技术、镀锡技术、冷轧硅钢技术等方面,我们与世界还有不小的差距。 5.目前还不能足国民经济需要的主要钢材品种 如下产品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汽车、电子、家电等部门对钢材组织、性能、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需要。 (1)汽车板。主要是高强度、DDQ、EDDQ超深冲钢板,特别是无间隙固溶IF钢板、高强度烘烤硬化BH钢和双相DP钢等,在板厚精度、镀层的耐腐蚀性、板型控制、表面质量、性能稳定性、复合减震钢板、裁剪拼焊板等方面与国外还有差距。日本JFE公司开发出高强度钢SFGHITEN(超细晶粒高强度钢板),其钢种有TS340、TS390、TS440MPA,可作为热轧薄板和镀锌板。还开发出析出硬化高强度热轧钢板NANOHITEN、时效高强度烘烤硬化钢板BHT。 (2)集装箱板。集装箱主要使用的是1.6—6毫米的热轧薄板,钢种为耐大气腐蚀钢和不锈钢,对1.6--2毫米的集装箱板我国产量少。2005年统计,小于3毫米的热轧板产量仅占23.72%。大于3毫米的集装箱板占热轧薄板总产量的3.74%,无法满足集装箱行业的需要。 (3)电工板。我国取向电工板与日本比,还低5个牌号,尤其是薄规格的低铁损高牌号还不能生产。冷轧无取向的高牌号电工钢生产质量不稳定。 (4)家电用板。高档冰箱侧板(厚度0.5毫米以下、1300毫米以上宽度)不能生产,主要由韩国、日本进口。冰箱用PVC覆膜板,国内可供规格有限,不少规格需进口。洗衣机侧板,国内不能按双倍尺生产。 电镀锌基板(0.5—1.6毫米),国内产量少,资源不足,靠进口解决。 阴罩带钢,国内刚起步,尚未实现批量生产,仍靠日本、德国供应。 镀锡板的基板,尤其是厚度在0.5毫米以下的主要靠日本、法国、韩国供应。 (5)桥梁板。桥梁板对钢材性能要求高,必须同时具备高强度、高韧性、良好可焊性和耐疲劳耐大气腐蚀、良好的表面质量。我国的桥梁钢板性能可满足要求,但表面质量和热处理还不能满足高档桥梁板的使用要求,特别是热处理工艺还不完善。 (6)硬线和高强度棒材。近几年我国生产的硬线性能和质量有较大提高,但在高强度(3250MPa)和超高强度(3650MPa)的钢帘线、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超高层电梯用钢丝绳、汽车悬挂弹簧、紧固件等用高碳硬棒线或合金棒线材等,在钢质的纯净度、脱碳层、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方面还与国外产品有差距,目前仍需进口。 (7)石油专用钢管。目前,我国石油钢管生产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以生产J55、N80、Pll0等钢种直径60的油管到339.7毫米的套管,C95、T195、Q125、V125等也在研制,但还不能大批量生产。对超深井、抗挤压、抗硫化氢、高连接强度、高压高密封用管国内还不能生产,仍然靠进口。而日本JFE公司已研制出高强度高耐腐蚀油井管UHPl5CR,住友研制出110KSI级油井管。 (8)管线钢板。我国目前已掌握X42一X70以下管线钢板生产技术,并批量生产。但对X80以上用于厚壁大口径钢管用板刚刚开始研制和试生产。而日本新日铁已研制成功高强度管线钢X120。 (9)造船板。我国造船板生产宽度在4米以上的供货数量太少,高强度造船板如.AH32一EH36级、F级的船板性能和质量还不稳定;抗Z向撕裂的造船钢板和耐零下150度低温的船用液化石油气钢板目前还不能生产,需要进口。 (10)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所需的钢轨、车轮、车轴和车辆用钢。我国鞍钢、攀钢、包钢和马钢正在进行铁路用钢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即将完成,但应承认我们还缺少生产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钢轨等钢材的技术经验及KNOW—HOW,还需我们加快研究开发。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实施产业最优化战略——加快产业升级。 ——按照装备大型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集团化原则,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钢铁行业的整合,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 ——按照产业政策要求,积极做好钢铁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增长方式。 ——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培养自己世界一流的炼铁、炼钢、轧钢技术专家和懂技术会管理的企业家;同时引进国外客座教授、研究员,改善企业技术中心的人才结构,活跃科技创新机制,不拘一格用人才,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大力推进钢铁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快实施钢铁行业“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是钢铁行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钢铁行业只有走出去,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才能进一步规避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走出去”战略包括到国外去投资建厂,到国外去收购企业,到国外去经营发展;也包括原料采购、产品输出、资本输出、装备输出、技术和人才输出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集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与世界各国保持在资源、技术上的优势互补,保持钢铁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同时,还必须实施产品结构最优化战略——加快产品升级。 ——加快钢铁标准升级,尽快淘汰落后标准和落后工艺设备与产品。推广应用国际先进钢材标准。 ——加快对高性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开发研制,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在对引进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成套设备。 在产业、产品升级中,首先要搞好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战略目标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新形势,通过内联外扩,国内企业联合重组,收购国外强势企业,组建跨国的国际化企业集团,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创建世界一流企业,逐鹿国际市场。 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要体现几个有利原则: ——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规模经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 ——有利于实现企业的专业化生产经营,促进实现精品战略,促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 ——有利于行业的技术进步,统筹安排规划,淘汰落后和防止重复建设。 ——有利于市场规范化,防止产品雷同和价格大战。 ——有利于实现企业效率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应当看到,我国钢铁行业的联合重组已开始加快步伐,鞍钢和本钢的联合,首钢和唐钢的联合,武钢和鄂钢、柳钢的联合,宝钢和马钢、新疆八一的战略合作等已拉开序幕。我们希望通过国内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和对国外钢铁企业的收购,加快我国钢铁工业的战略重组进度,力争在不久能有新的进展,形成2—3个规模在2000—5000万吨以上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旗舰和战略航母,使我国有更多的钢铁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进入世界钢铁前十名行列。同时,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升级带动产品升级,使我们在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上能有新的突破,尽快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来,满足国民经济需要。 我们今后要重点抓好如下技术的开发研究: (1)优化钢铁生产流程。研究推广高效高炉一转炉炼钢技术;研究推广电炉高效炼钢技术;研究熔融还原炼铁工业化生产技术。前两者对解决我国钢铁生产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问题有积极作用。后者是正在开发的以煤代焦、成本低、流程短的新工艺,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2)研究洁净钢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特别是以高效转炉精炼为代表的洁净钢生产技术。以解决高档汽车板、高档硬线、高档管线钢、高速铁路用钢轨和车轮等洁净钢生产问题。 (3)研究薄带连铸连轧技术和棒线材的连铸连轧技术。薄带连铸与薄板坯连铸相比,是新的革命性突破,它可以直接铸出厚度在1一10毫米的钢带,供热轧或冷轧成板带,这对板带生产是革命性的,对钢铁生产工艺优化和结构调整有着重大意义。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纽柯公司第一条商业化薄带生产线已开始生产厚度在0.84—2毫米的热带钢,其产品目前主要用于建筑和农业,VCS产品2005年进人工业化生产阶段。 (4)以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减少钢铁生产对环境污染为目标,研究冶金环保技术。包括研究钢铁废渣、废气的综合循环利用技术,也包括降低烧结机废气排放和循环使用、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发生,进一步提高高炉渣、转炉渣利用率和钢铁粉尘的回收利用。 五、服务永无止境——加强钢铁企业与用户的战略合作 我国加入WTO已经五年,现已进入了人世后过渡期,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与世界全面接轨,我国钢铁企业面对的是与世界一流跨国公司开展竞争。我们与这些跨国公司的竞争,主要反映在争原料、争市场,未来的竞争将大大超过产品本身的范围,将会更多地向分销、产品服务、物流等方面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要采用循环经济新思路来指导经济活动,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模式的最佳发展模式。使所用原料、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合理使用和利用,并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即循环经济是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工业生产最佳模式,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稳定增长的唯一途径。 我国主要用钢材行业——建筑、铁道、造船、轻工、机械、石化、集装箱、汽车等行业正在发展,对钢材性能高级化、复合化、功能化、环保化和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行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少行业提出“零库存”管理理念,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被这些行业所接受。可以说,随着我国实现工业化进程,特别是随着世界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钢材加工配送现代物流将会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钢材的加工配送将进一步加强钢铁企业与最终用户的战略合作,有利于增强双方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达到共赢的目标。 传统的如集贸式的钢材市场流通模式,已无法满足下游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要,下游行业自己配置钢材加工这种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式,由于效率低成本高,将会逐步被现代物流体系所取代,钢材的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和流通方式将会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钢材的加工配送作为一种新型物流服务方式,其功能就是在加工中心将钢材按照最终用户的要求,经过矫正、清理、剪切、冲压等工序,把轧态的钢材加工成下游用户所需的各种半成品或零部件,并通过其仓储、运输系统,最快地供最终用户直接使用。由于其具有社会化、现代化服务所产生的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对社会和下游企业的巨大效益日益体现,这种物流方式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物流的主要模式。如美国瑞森公司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就是一个具有30多个加工中心的现代物流企业,其服务遍布美洲所有钢材用户。在日本东京这样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也非常发达。在法国的里昂也有世界最大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为欧洲和世界钢材用户服务。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的钢材加工配送主要是外商独资或合资建设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居多,特别是韩国和日本,已基本完成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的布局设厂,这些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主要是为家电、汽车、计算机、造船等行业服务,这些外商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通过其高效低成本服务,已占据我国相当一部分高附加值钢材加工市场,并出口到世界各地。 目前,我国钢材深加工比重低。钢材本身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与下游行业的发展结合还不够紧密,使用钢材的综合成材率和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 据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钢材的综合深加工比可达50%以上,其中:线材达60%,棒材40%,管材30%,板材70%左右。而我国一般钢材的深加工仅为10%一15%左右。由于钢材深加工比例低,使我国钢材的成材率和使用效率较低,也因此而失去了相当的市场,如何提高我国钢材的使用效率和成材率,改进钢铁行业的物流方式,加强与用户的战略合作,是提升钢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之一。 为此,我们应实施市场体系的最优化战略——加快现代钢铁物流业建设。 ——加快整顿钢铁原料和钢材市场经济秩序,制定合理的定价机制。 ——大力发展以钢材加工配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提高钢材流通领域的产业集中度。 ——推进钢材生产企业与用户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我们要规划建设好为汽车、造船、家电、交通、建筑、石化和现代农业等行业服务的专业化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也要建设为社会流通行业服务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钢材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我们要做好围绕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集群的布局。 根据我国的总体发展战略,钢铁行业只要认真实施产业链战略,加快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我们就一定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钢铁行业的战略调整任务,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那时将正如古人云: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钢铁的航母将扬帆远航,搏击风云,勇往直前。 。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钢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年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年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钢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年人均用钢267公斤,预计2010年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钢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年7.5%。 二、“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年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年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年各地人均钢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钢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钢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钢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年,从各省市钢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年我国区域钢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华东、中南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年钢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年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钢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年的13.1%增长到2010年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年是36.22%,2005年是43%,2010年规划是47%。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年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年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钢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年需建筑用钢1723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年需建筑用钢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钢。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钢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年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年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钢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年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钢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钢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钢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钢产品)。今后钢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年实际在下降,由2000年的57%降到2005年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钢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钢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钢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钢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年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年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年有所提高,预计201O年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钢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2010年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9%,后两年7.5%预测,2010年GDP为27.29万亿,钢消费4.9亿吨(钢材4.7亿吨),增速前几年是7.6%,后几年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年钢消费5.6亿吨(钢材5.3亿吨),钢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钢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钢铁协会每年将对钢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年88604亿元相比,年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钢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钢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钢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钢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年钢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年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吨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年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一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年的10年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年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年均增长2.8%。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年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年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即使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钢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钢铁产业上凸现,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钢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大波动。 钢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年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年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钢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年粗钢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钢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年钢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年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钢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钢 2005年煤炭用钢870万吨;预计2010年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钢2005年720万吨,2010年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钢2005年150万吨,2010年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钢有新的要求。 (1)钢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钢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钢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钢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钢 2005年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年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钢,输送用钢,储备库用钢,石化用钢。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年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年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钢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钢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钢钢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钢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钢 至2010年,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年需管线钢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各年管线钢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年管线钢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太钢、本钢等。宝钢与武钢完成x8O管线钢研制,鞍钢和舞钢试制X80热轧钢板,并在巨龙钢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钢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钢板。 (3)进出口情况。2000年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年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钢厂管线钢的生产开发,管线钢基本不再进口,每年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钢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钢材的新要求:高钢级、高性能的管线钢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钢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钢 电力行业用钢2005年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钢。到2010年火电用钢平均年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钢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钢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钢管。 水电用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年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钢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钢材用量很大。近几年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钢。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钢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钢管平均每年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年核电用钢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年。 风电用钢。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具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年,国产风电设备的年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钢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钢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钢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钢轨约950万吨,平均每年铁路建设用钢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钢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钢轨数量将约15万吨/年。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年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年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钢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铁路用钢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年左右。 2005年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钢材在417万吨,2010年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钢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钢)。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钢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年为铺轨高峰期,每年需客运专线钢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年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钢轨约160万吨,平均每年约需4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年的铁路货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消费钢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钢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年比2000年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年~2005年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年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钢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年,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年。我国正处在长达20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年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钢材。 H型钢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钢产量从2001年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钢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钢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年的96.91%、2003年的109.41%下降到2005年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年H型钢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钢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钢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年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年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钢材1098万吨。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钢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钢需求为:2010年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钢85%,2010年造船行业年需钢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钢 1.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年我们用390万吨钢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钢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钢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钢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钢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年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钢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钢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钢板,让更多的钢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钢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用钢2700万吨,预计2010年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钢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钢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钢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年家电行业钢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年钢材消费年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钢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钢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钢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年,在今后10年,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年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年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年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年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年自行车用钢200万吨,预计2010年用钢260万吨。其中窄带钢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具、建筑五金、不锈钢制品、锁具、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具。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具、锁具、燃气用具、不锈钢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具、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具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具、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具、随车工具、建筑工具、防爆工具、小型电动工具、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钢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钢材占有率在95%;到2010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年钢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年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年钢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年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钢消费2005年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年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具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钢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钢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钢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钢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年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年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钢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年人均用钢267公斤,预计2010年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钢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年7.5%。 二、“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年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年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年各地人均钢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钢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钢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钢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年,从各省市钢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年我国区域钢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华东、中南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年钢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年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钢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年的13.1%增长到2010年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年是36.22%,2005年是43%,2010年规划是47%。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年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年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钢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年需建筑用钢1723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年需建筑用钢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钢。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钢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年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年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钢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年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钢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钢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钢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钢产品)。今后钢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年实际在下降,由2000年的57%降到2005年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钢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钢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钢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钢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年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年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年有所提高,预计201O年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钢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2010年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9%,后两年7.5%预测,2010年GDP为27.29万亿,钢消费4.9亿吨(钢材4.7亿吨),增速前几年是7.6%,后几年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年钢消费5.6亿吨(钢材5.3亿吨),钢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钢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钢铁协会每年将对钢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年88604亿元相比,年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钢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钢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钢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钢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年钢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年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吨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年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一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年的10年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年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年均增长2.8%。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年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年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即使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钢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钢铁产业上凸现,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钢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大波动。 钢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年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年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钢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年粗钢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钢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年钢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年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钢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钢 2005年煤炭用钢870万吨;预计2010年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钢2005年720万吨,2010年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钢2005年150万吨,2010年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钢有新的要求。 (1)钢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钢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钢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钢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钢 2005年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年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钢,输送用钢,储备库用钢,石化用钢。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年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年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钢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钢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钢钢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钢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钢 至2010年,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年需管线钢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各年管线钢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年管线钢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太钢、本钢等。宝钢与武钢完成x8O管线钢研制,鞍钢和舞钢试制X80热轧钢板,并在巨龙钢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钢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钢板。 (3)进出口情况。2000年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年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钢厂管线钢的生产开发,管线钢基本不再进口,每年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钢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钢材的新要求:高钢级、高性能的管线钢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钢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钢 电力行业用钢2005年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钢。到2010年火电用钢平均年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钢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钢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钢管。 水电用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年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钢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钢材用量很大。近几年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钢。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钢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钢管平均每年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年核电用钢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年。 风电用钢。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具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年,国产风电设备的年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钢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钢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钢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钢轨约950万吨,平均每年铁路建设用钢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钢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钢轨数量将约15万吨/年。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年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年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钢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铁路用钢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年左右。 2005年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钢材在417万吨,2010年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钢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钢)。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钢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年为铺轨高峰期,每年需客运专线钢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年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钢轨约160万吨,平均每年约需4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年的铁路货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消费钢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钢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年比2000年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年~2005年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年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钢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年,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年。我国正处在长达20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年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钢材。 H型钢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钢产量从2001年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钢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钢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年的96.91%、2003年的109.41%下降到2005年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年H型钢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钢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钢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年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年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钢材1098万吨。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钢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钢需求为:2010年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钢85%,2010年造船行业年需钢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钢 1.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年我们用390万吨钢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钢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钢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钢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钢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年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钢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钢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钢板,让更多的钢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钢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用钢2700万吨,预计2010年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钢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钢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钢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年家电行业钢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年钢材消费年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钢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钢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钢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年,在今后10年,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年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年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年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年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年自行车用钢200万吨,预计2010年用钢260万吨。其中窄带钢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具、建筑五金、不锈钢制品、锁具、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具。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具、锁具、燃气用具、不锈钢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具、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具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具、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具、随车工具、建筑工具、防爆工具、小型电动工具、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钢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钢材占有率在95%;到2010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年钢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年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年钢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年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钢消费2005年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年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具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钢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钢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钢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 世界钢铁工业进入“新连续性周期”

    一、世界钢铁工业已从 “旧连续性时代"进入“新连续性周期” 从旧连续性向新连续性转变的时期,即表示“旧连续性周期”终止、“新连续性周期”开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充满了危机和机遇。国外研究机构认为钢铁工业的“新连续性周期”始于2003年年中。其根据如下。 第一,在2003年6月份,世界热轧板卷市场价格下降幅度和下降持续时间比原先预测的要小得多和短得多,其价格下降幅度远小于2001年年底曾经出现的下降幅度。 第二,到2003年夏季末,世界钢铁生产用原料货源供应开始呈紧俏态势。 第三,到2003年四季度,世界钢铁工业陷入钢材供应严重短缺状态,钢材用户部门以恐慌价格抢购钢材,他们认为各钢铁公司不可能获取钢铁生产用原料,生产出满足2004年需求的钢材。事实果然如此,从2003年年中至2004年全年,几乎18个月时间里,世界钢铁工业的确陷入“钢材货源供应短缺”时代。 导致钢铁工业进入所谓“新连续性周期”的驱动力是什么?美国世界钢动态公司认为其中有三方面因素。 第一,中国钢铁工业高速度发展,需要庞大的钢铁生产用原料作坚实后盾,可以说,中国钢铁工业大量挤占世界钢铁生产原料货源,导致全球钢铁生产原料供应全面紧张。 第二,1995年、1998年和2001年世界热轧板卷出口市场价格三次陷入“螺旋式死亡”低谷点,其价格下跌至许多钢铁厂边际生产成本或低于其边际生产成本水平。不仅使一些钢铁公司陷入破产困境,而且促使世界各地区许多钢铁公司不得不寻求并购方式,加大资产规模,规避自身内部竞争,以求重新从其对手夺取“钢材定价权”,变买方市场为卖方市场。 第三,信息技术渗透到全球经济各个方面。其表现:一是可以随时发现尚未投入生产的设备生产能力。二是加大一些产业部门的竞争激烈程度,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三是极大地提高产品质量及改善售后服务质量。四是可以迅速及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市场价格行情发展变化的信息。五是使一项技术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转让极为快捷简便,并促进新技术诞生。六是信息渗透到各生产环节,极大地提高劳动牛产率。 在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时代,钢铁材料起着巨大的作用。事实上,在钢铁工业钢材产品系列中,20%钢材产品用于高级耐用消费产品制造,40%钢材产品用于固定设备或生产资料制造,40%钢材产品用于建筑业部门。因此,如果要推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那么要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额来推动,而固定资产投资则包括资本支出和建筑业部门经营活动。 在中国,1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的钢材消费量(即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的钢材消费量)是1美元家用高级耐用消费品钢材消费量的12倍。据国外研究机构估计,200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50亿美元,其钢材消费量达到2.42亿吨;每百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的钢材消费量为301吨。 二、世界钢铁工业进入“新连续性周期"的表现特征 世界钢铁工业进入“新连续性周期”的一个极其重要表现特征是生产薄板产品的钢铁厂在世界薄板市场周期性波动时期销售利润总体上有很大提高,也就是说,在世界薄板产品市场价格处在周期性波动最兴旺高峰点时,这些生产薄板产品的钢铁厂销售利润率上升到创纪录高水平;当世界薄板产品市场价格处在周期性波动最疲软谷底点时,钢铁厂销售利润率也不会下降到财务上亏损或恶化水平上。从工业历史上来看,钢铁工业在“旧连续性周期”的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当世界薄板产品市场价格陷入周期性波动最疲软谷底时,钢铁厂销售利润率曾下降至财务亏损水平。现在来详细讨论世界钢铁工业进入“新连续性周期”25方面表现特征。 第一,在世界薄板市场周期性波动时期,其价格上下波动幅度将比“旧连续性周期”要小一些。同时,在“新连续性周期”里,世界薄板市场价格走向变化更加频繁,其价格走向更加不稳定,其原因是,世界各地区钢材市场基本上接轨并拢、大致上融为一体,其价格波动,可以说接近于同时发生。钢材用户更经常在其钢材库存保有量方面改变自己意图,以求其保有的钢材库存量最佳化。 第二,全球钢铁工业集中化步伐和力度在“新连续性周期”里将大大加快和加大,特别是薄板生产部门,因此,在“新连续性周期”里,加快并购速度和加大并购力度则将成为世界上许多钢铁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急切的愿望和基本思路。 第三,在薄板销售总量中,一年期薄板销售合同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在签约一年期薄板产品销售合同时,很多薄板产品生产厂将特别加入额外的价格调整条例,以避免钢铁生产用原料价格变化所带来的损失。钢铁厂实施并购加大集中力度,将越来越大地限制买方在钢铁厂处在极端不利条件下进行交易的能力,也就是说,钢铁厂实施并购加大产钢规模创立钢铁集团,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买方市场机会越来越少。 第四,当一个国家,包括国内钢材市场和钢材出口市场在内,钢材表观需求减少时,这个国家的钢铁厂将比在“旧连续性周期”更加迅速削减钢材产量。钢材产量削减速度越快,那么,世界钢材市场价格陷入“螺旋式死亡”谷底点的机会越少。 第五,每一个国家国内薄板产品市场价格同世界薄板产品出口市场价格联系将更加紧密。当世界薄板产品出口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下跌时,这个国家国内薄板产品市场价格也将随之下降。也就是说,在“新连续性周期”,在许多地区薄板市场上生产薄板的钢铁厂数目减少了。 第六,钢材购买者和销售商将越来越关注废钢市场价格走向变化,其原因是,废钢市场价格走向变化轨迹是反映未来3个月至6个月钢材市场价格走势最好的指标。除了废钢市场价格动向这一最好指标之外,还有一个很好的指标是世界热轧板卷出口市场价格走势。 第七,世界钢材出口市场价格陷入周期性波动“螺旋式死亡”谷底点水平,也就是世界热轧板卷出口市场价格跌至钢铁厂边际生产成本,在“新连续性周期”里,这种情况远远少于“旧连续性周期”。 第八,在钢材市场价格周期波动整个时期里,处在良好阶段时间和最兴旺高峰阶段时间所占的比重比旧连续性周期大得多。反之处在低迷不振阶段时间和最疲软低谷阶段时间所占的比重,比旧连续周期小得多。 第九,在“新连续性周期”里,中国钢材需求量增长速度将放慢,因此,在未来若干年里,中国将持续面临薄板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局面。中国薄板需求量从2000年以来年增长率达到15%,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其薄板需求量年增长率将下降至5%。 第十,在“新连续性周期”里,中国政府在推动本国钢铁工业并购和结构优化以及限制钢材出口方面将起重要作用,因此,中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将会基本上得到解决。 第十一,除中国之外世界其它地区钢材需求量,在未来10年里,即2006年至2015年期间,每年至少增长2.5%。印度、中东、南美和独联体在未来10年里钢材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 第十二,在“新连续性周期”里,钢铁工业的“金属入炉料短缺”将继续存在下去。世界上一些钢铁厂经常感到生产用原料供应不足,其价格过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钢材市场处在最兴旺时间,废钢价格将立即大幅度攀升至最高峰点,同时在“新连续性周期”里,世界钢材需求量百分比数适度增长,将引发金属人炉料(即生铁、废钢和废钢代用品)实际需求绝对量大幅度增加,其原因是目前至未来相当长时间世界产钢规模相当巨大。如在未来10年里,即2006年至2015年期间,世界钢材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那么,到2010年世界金属入炉料需求量将增加5亿吨,达到18.5亿吨。 第十三,在“新连续性周期”里,钢铁厂生产成本将受到更好的控制。市场分析人士认为,2004年至2005年期间,全球出现铁矿石、炼焦煤和焦炭市场价格大幅度攀升局面是一时的,不可能持续。其原因是,世界铁矿石、炼焦煤和焦炭市场价格大幅度高涨,以致引发钢铁生产用原料生产能力迅速地扩大。事实上,全球焦炭生产能力已大幅度增加。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钢铁生产用原料货源供应量逐渐增多,在未来年代里,将可制约铁矿石和炼焦煤市场价格进一步上升。世界各地区钢铁厂将继续努力降低其产品生产成本。许多钢铁厂将不断地提高钢铁工人的生活水平,通过增加钢铁工人收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十四,在“新连续性周期”里,为了确保廉价铁矿石和炼焦煤充足供应,一些钢铁厂对“上游”生产环节投资额越来越大。一些投资者将更加倾心于那些拥有自己原料基地的钢铁公司。 第十五,钢铁工业技术革命将继续取得大进展。一些新技术将要实施工业化生产,特别是一些生铁新冶炼技术和薄板产品生产新工艺将会投入工业化生产。 第十六,目前美元汇率趋强将不会持续下去,美元兑许多国家货币汇率将呈弱势。在美国财政和进出口贸易呈赤字情况下,美元汇率不会呈强势。美元汇率越呈弱势,那么在美国之外世界其他地区钢铁厂按美元计算的生产成本将越大,因此,世界钢铁出口市场价格则将越高。 第十七,中国鉴于巨大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和高水平外国直接投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至少上升20%。 第十八,跟随中国之后,印度钢铁工业也将获得巨大发展。印度拥有极其丰富的高品位铁矿石资源、低劳务工资、优良深水港码头,印度政府承诺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在未来15年里,印度钢铁生产能力将会出现大幅度增加。印度钢铁厂不断扩大产量规模并且又拥有低廉生产成本优势,将会使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一些现有钢铁厂失去继续生存下去的价格。印度钢铁工业拥有潜在的竞争优势将吸引包括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和跨国的米塔尔钢铁公司在内的国际钢铁公司在印度建设大型新钢铁厂。 第十九,世界钢材进出口贸易格局将发生变化。中国将不再是钢材进口大国。欧洲联盟一些钢铁厂因生产成本太高,不可能再大量出口钢材。独联体各国因国内钢材市场需求增加也将减少钢材出口。日本目前是中国最大钢材出口国,未来日本向中国钢材出口量将大幅度减少。美国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钢材进口国。 第二十,在未来年代,世界上将不会出现超低生产成本钢铁集团。1998年因独联体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曾引发和造成了当地钢铁厂生产成本处于超低水平上。一些国家存在钢铁生产能力过剩状态,成为沉重负担,不管世界钢材出口市场价格高低,都必须加大钢材出口力度。 第二十一,世界许多钢铁厂都认识到建立新的上游生产环节,如炼铁和炼钢工序,资金利用率或回报率远低于依靠进口海外板坯,即自产远不如进口合算,因此,在未来年代里,世界商品板坯需求将呈强劲势头。 第二十二,一些主要产钢国家本国不拥有足够丰富的金属人炉料,因此,需要大量进口,这样世界废钢、废钢代用品及生铁进出口贸易量将会增加。 第二十三,包括世界级钢铁公司在内“盈利”钢铁公司数目将要增多。这些“盈利”钢铁公司对世界钢铁工业“工业结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二十四,许多商机将继续青睐于那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其“经济纯利”的竞争力强、财务状态良好的钢铁公司,尤其当钢铁工业陷人不稳定状态中更是如此。所采取各种措施将包括并购、合资经营、扩大产钢规模、降低成本、优化钢材品种系列、上游生产环节加大投资以及采用各种新技术等。 第二十五,经营业绩好的钢铁公司将在其高层领导者中拥有一位强有力的领军人物。这位领军人物将使用内紧外松方式来管理钢铁公司。在钢材市场陷入周期性波动最疲软低谷阶段,将为钢铁公司领军人物提供廉价收购钢铁设备固定资产的商机。 。

  • 世界钢铁工业进入“新连续性周期”

    一、世界钢铁工业已从 “旧连续性时代"进入“新连续性周期” 从旧连续性向新连续性转变的时期,即表示“旧连续性周期”终止、“新连续性周期”开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充满了危机和机遇。国外研究机构认为钢铁工业的“新连续性周期”始于2003年年中。其根据如下。 第一,在2003年6月份,世界热轧板卷市场价格下降幅度和下降持续时间比原先预测的要小得多和短得多,其价格下降幅度远小于2001年年底曾经出现的下降幅度。 第二,到2003年夏季末,世界钢铁生产用原料货源供应开始呈紧俏态势。 第三,到2003年四季度,世界钢铁工业陷入钢材供应严重短缺状态,钢材用户部门以恐慌价格抢购钢材,他们认为各钢铁公司不可能获取钢铁生产用原料,生产出满足2004年需求的钢材。事实果然如此,从2003年年中至2004年全年,几乎18个月时间里,世界钢铁工业的确陷入“钢材货源供应短缺”时代。 导致钢铁工业进入所谓“新连续性周期”的驱动力是什么?美国世界钢动态公司认为其中有三方面因素。 第一,中国钢铁工业高速度发展,需要庞大的钢铁生产用原料作坚实后盾,可以说,中国钢铁工业大量挤占世界钢铁生产原料货源,导致全球钢铁生产原料供应全面紧张。 第二,1995年、1998年和2001年世界热轧板卷出口市场价格三次陷入“螺旋式死亡”低谷点,其价格下跌至许多钢铁厂边际生产成本或低于其边际生产成本水平。不仅使一些钢铁公司陷入破产困境,而且促使世界各地区许多钢铁公司不得不寻求并购方式,加大资产规模,规避自身内部竞争,以求重新从其对手夺取“钢材定价权”,变买方市场为卖方市场。 第三,信息技术渗透到全球经济各个方面。其表现:一是可以随时发现尚未投入生产的设备生产能力。二是加大一些产业部门的竞争激烈程度,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三是极大地提高产品质量及改善售后服务质量。四是可以迅速及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市场价格行情发展变化的信息。五是使一项技术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转让极为快捷简便,并促进新技术诞生。六是信息渗透到各生产环节,极大地提高劳动牛产率。 在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时代,钢铁材料起着巨大的作用。事实上,在钢铁工业钢材产品系列中,20%钢材产品用于高级耐用消费产品制造,40%钢材产品用于固定设备或生产资料制造,40%钢材产品用于建筑业部门。因此,如果要推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那么要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额来推动,而固定资产投资则包括资本支出和建筑业部门经营活动。 在中国,1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的钢材消费量(即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的钢材消费量)是1美元家用高级耐用消费品钢材消费量的12倍。据国外研究机构估计,200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50亿美元,其钢材消费量达到2.42亿吨;每百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的钢材消费量为301吨。 二、世界钢铁工业进入“新连续性周期"的表现特征 世界钢铁工业进入“新连续性周期”的一个极其重要表现特征是生产薄板产品的钢铁厂在世界薄板市场周期性波动时期销售利润总体上有很大提高,也就是说,在世界薄板产品市场价格处在周期性波动最兴旺高峰点时,这些生产薄板产品的钢铁厂销售利润率上升到创纪录高水平;当世界薄板产品市场价格处在周期性波动最疲软谷底点时,钢铁厂销售利润率也不会下降到财务上亏损或恶化水平上。从工业历史上来看,钢铁工业在“旧连续性周期”的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当世界薄板产品市场价格陷入周期性波动最疲软谷底时,钢铁厂销售利润率曾下降至财务亏损水平。现在来详细讨论世界钢铁工业进入“新连续性周期”25方面表现特征。 第一,在世界薄板市场周期性波动时期,其价格上下波动幅度将比“旧连续性周期”要小一些。同时,在“新连续性周期”里,世界薄板市场价格走向变化更加频繁,其价格走向更加不稳定,其原因是,世界各地区钢材市场基本上接轨并拢、大致上融为一体,其价格波动,可以说接近于同时发生。钢材用户更经常在其钢材库存保有量方面改变自己意图,以求其保有的钢材库存量最佳化。 第二,全球钢铁工业集中化步伐和力度在“新连续性周期”里将大大加快和加大,特别是薄板生产部门,因此,在“新连续性周期”里,加快并购速度和加大并购力度则将成为世界上许多钢铁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急切的愿望和基本思路。 第三,在薄板销售总量中,一年期薄板销售合同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在签约一年期薄板产品销售合同时,很多薄板产品生产厂将特别加入额外的价格调整条例,以避免钢铁生产用原料价格变化所带来的损失。钢铁厂实施并购加大集中力度,将越来越大地限制买方在钢铁厂处在极端不利条件下进行交易的能力,也就是说,钢铁厂实施并购加大产钢规模创立钢铁集团,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买方市场机会越来越少。 第四,当一个国家,包括国内钢材市场和钢材出口市场在内,钢材表观需求减少时,这个国家的钢铁厂将比在“旧连续性周期”更加迅速削减钢材产量。钢材产量削减速度越快,那么,世界钢材市场价格陷入“螺旋式死亡”谷底点的机会越少。 第五,每一个国家国内薄板产品市场价格同世界薄板产品出口市场价格联系将更加紧密。当世界薄板产品出口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下跌时,这个国家国内薄板产品市场价格也将随之下降。也就是说,在“新连续性周期”,在许多地区薄板市场上生产薄板的钢铁厂数目减少了。 第六,钢材购买者和销售商将越来越关注废钢市场价格走向变化,其原因是,废钢市场价格走向变化轨迹是反映未来3个月至6个月钢材市场价格走势最好的指标。除了废钢市场价格动向这一最好指标之外,还有一个很好的指标是世界热轧板卷出口市场价格走势。 第七,世界钢材出口市场价格陷入周期性波动“螺旋式死亡”谷底点水平,也就是世界热轧板卷出口市场价格跌至钢铁厂边际生产成本,在“新连续性周期”里,这种情况远远少于“旧连续性周期”。 第八,在钢材市场价格周期波动整个时期里,处在良好阶段时间和最兴旺高峰阶段时间所占的比重比旧连续性周期大得多。反之处在低迷不振阶段时间和最疲软低谷阶段时间所占的比重,比旧连续周期小得多。 第九,在“新连续性周期”里,中国钢材需求量增长速度将放慢,因此,在未来若干年里,中国将持续面临薄板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局面。中国薄板需求量从2000年以来年增长率达到15%,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其薄板需求量年增长率将下降至5%。 第十,在“新连续性周期”里,中国政府在推动本国钢铁工业并购和结构优化以及限制钢材出口方面将起重要作用,因此,中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将会基本上得到解决。 第十一,除中国之外世界其它地区钢材需求量,在未来10年里,即2006年至2015年期间,每年至少增长2.5%。印度、中东、南美和独联体在未来10年里钢材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 第十二,在“新连续性周期”里,钢铁工业的“金属入炉料短缺”将继续存在下去。世界上一些钢铁厂经常感到生产用原料供应不足,其价格过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钢材市场处在最兴旺时间,废钢价格将立即大幅度攀升至最高峰点,同时在“新连续性周期”里,世界钢材需求量百分比数适度增长,将引发金属人炉料(即生铁、废钢和废钢代用品)实际需求绝对量大幅度增加,其原因是目前至未来相当长时间世界产钢规模相当巨大。如在未来10年里,即2006年至2015年期间,世界钢材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那么,到2010年世界金属入炉料需求量将增加5亿吨,达到18.5亿吨。 第十三,在“新连续性周期”里,钢铁厂生产成本将受到更好的控制。市场分析人士认为,2004年至2005年期间,全球出现铁矿石、炼焦煤和焦炭市场价格大幅度攀升局面是一时的,不可能持续。其原因是,世界铁矿石、炼焦煤和焦炭市场价格大幅度高涨,以致引发钢铁生产用原料生产能力迅速地扩大。事实上,全球焦炭生产能力已大幅度增加。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钢铁生产用原料货源供应量逐渐增多,在未来年代里,将可制约铁矿石和炼焦煤市场价格进一步上升。世界各地区钢铁厂将继续努力降低其产品生产成本。许多钢铁厂将不断地提高钢铁工人的生活水平,通过增加钢铁工人收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十四,在“新连续性周期”里,为了确保廉价铁矿石和炼焦煤充足供应,一些钢铁厂对“上游”生产环节投资额越来越大。一些投资者将更加倾心于那些拥有自己原料基地的钢铁公司。 第十五,钢铁工业技术革命将继续取得大进展。一些新技术将要实施工业化生产,特别是一些生铁新冶炼技术和薄板产品生产新工艺将会投入工业化生产。 第十六,目前美元汇率趋强将不会持续下去,美元兑许多国家货币汇率将呈弱势。在美国财政和进出口贸易呈赤字情况下,美元汇率不会呈强势。美元汇率越呈弱势,那么在美国之外世界其他地区钢铁厂按美元计算的生产成本将越大,因此,世界钢铁出口市场价格则将越高。 第十七,中国鉴于巨大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和高水平外国直接投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至少上升20%。 第十八,跟随中国之后,印度钢铁工业也将获得巨大发展。印度拥有极其丰富的高品位铁矿石资源、低劳务工资、优良深水港码头,印度政府承诺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在未来15年里,印度钢铁生产能力将会出现大幅度增加。印度钢铁厂不断扩大产量规模并且又拥有低廉生产成本优势,将会使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一些现有钢铁厂失去继续生存下去的价格。印度钢铁工业拥有潜在的竞争优势将吸引包括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和跨国的米塔尔钢铁公司在内的国际钢铁公司在印度建设大型新钢铁厂。 第十九,世界钢材进出口贸易格局将发生变化。中国将不再是钢材进口大国。欧洲联盟一些钢铁厂因生产成本太高,不可能再大量出口钢材。独联体各国因国内钢材市场需求增加也将减少钢材出口。日本目前是中国最大钢材出口国,未来日本向中国钢材出口量将大幅度减少。美国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钢材进口国。 第二十,在未来年代,世界上将不会出现超低生产成本钢铁集团。1998年因独联体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曾引发和造成了当地钢铁厂生产成本处于超低水平上。一些国家存在钢铁生产能力过剩状态,成为沉重负担,不管世界钢材出口市场价格高低,都必须加大钢材出口力度。 第二十一,世界许多钢铁厂都认识到建立新的上游生产环节,如炼铁和炼钢工序,资金利用率或回报率远低于依靠进口海外板坯,即自产远不如进口合算,因此,在未来年代里,世界商品板坯需求将呈强劲势头。 第二十二,一些主要产钢国家本国不拥有足够丰富的金属人炉料,因此,需要大量进口,这样世界废钢、废钢代用品及生铁进出口贸易量将会增加。 第二十三,包括世界级钢铁公司在内“盈利”钢铁公司数目将要增多。这些“盈利”钢铁公司对世界钢铁工业“工业结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二十四,许多商机将继续青睐于那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其“经济纯利”的竞争力强、财务状态良好的钢铁公司,尤其当钢铁工业陷人不稳定状态中更是如此。所采取各种措施将包括并购、合资经营、扩大产钢规模、降低成本、优化钢材品种系列、上游生产环节加大投资以及采用各种新技术等。 第二十五,经营业绩好的钢铁公司将在其高层领导者中拥有一位强有力的领军人物。这位领军人物将使用内紧外松方式来管理钢铁公司。在钢材市场陷入周期性波动最疲软低谷阶段,将为钢铁公司领军人物提供廉价收购钢铁设备固定资产的商机。 。

  • 必和必拓京城大摆鸿门宴?

    与此同时,由于今年前四个月,全球钢产量3.58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7%,约为2252万吨,其中中国增长2521万吨,中国以外的国家下降269万吨,这预示着全世界钢产量增量的110%都在中国,中国正在逆势增长,因此,各国减少钢产量所余出的矿石都将转移至中国市场各大铁矿石生产商的主要销售地将锁定中国,质量与价格之争将日趋激烈 需求减少 运费回落 与铁矿石产量增长旺盛相反,国内需求量却没能呈现同比上升。

  • 必和必拓京城大摆鸿门宴?

    与此同时,由于今年前四个月,全球钢产量3.58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7%,约为2252万吨,其中中国增长2521万吨,中国以外的国家下降269万吨,这预示着全世界钢产量增量的110%都在中国,中国正在逆势增长,因此,各国减少钢产量所余出的矿石都将转移至中国市场各大铁矿石生产商的主要销售地将锁定中国,质量与价格之争将日趋激烈 需求减少 运费回落 与铁矿石产量增长旺盛相反,国内需求量却没能呈现同比上升。

  • 经合组织讨论限制钢铁生产补贴

    经合组织秘书处准备实施的方法之一是,各国对经合组织补贴协议框架进行讨论,再交世贸组织讨论 印度钢铁生产与巴西相同,印度反对钢铁补贴协议,不准备开放钢铁市场,但同意修改国家对钢铁生产的补贴机制巴西作为世界第十大钢铁出口国,不想在经合组织会议上当观察员,而要在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 欧洲钢铁联合会总干事表示,巴西铁矿石质量高,开采成本低,有优势,尽管进口煤。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