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山东煤炭落地价

更新时间:2024-04-25

快讯播报

山东煤炭落地价快讯

2024-02-22 10:37

据Mysteel不完全统计,2月22日,贵州、广西、山东等地发布寒潮预警信号;湖北、安徽、重庆发布暴雪预警信号,湖北咸宁降雪量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致灾风险极高;江西、陕西、河南多地发布道路结冰预警信号。据Mysteel调研,罕见暴雪天气影响煤炭主产区晋、陕、蒙等地运输,短期来看动力煤主产地价格波动受此次降雪天气影响占主导,后期运输周转顺利,煤价或将平稳运行。

2023-03-30 16:17

2022年,山东能源集团完成煤炭产量2.65亿吨、营业收入8270亿元,年末资产总额9500亿元;实增储保供决策部署,建成1290万吨储煤能力,近两年供应电煤6193万吨,扛起了国企经济和社会“两个责任”,在保增长做贡献中展现了山能担当。

2022-06-19 17:29

【2022年山东省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推进实施(2022年全年)。各市、省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和工作分工,对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5个重点行业,实施综合标准评价,并严格常态化执法,依法依规推动后产能退出。

2021-12-14 08:37

为全面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直调公用电厂运行管理,更好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工作,山东省印发直调公用电厂督导服务工作组派驻方案,从13家省有关部门及16市供电公司中抽调96名工作人员,组成48个工作组,分别派驻省内48家直调公用电厂,重点对电厂停机、降出力、检修、煤炭进耗存情况以及电煤合同签约履行情况开展全覆盖督导服务和常态化核查,督促企业实电力保供主体责任,全力保障全省电力稳定生产供应。

2021-10-22 20:19

【习近平:着力确保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 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习近平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沿黄河省区要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供需两端入手,实好能耗双控措施,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抓紧有序调整能源生产结构,淘汰碳排放量大的后产能和生产工艺。要着力确保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保障好经济社会运行。

山东煤炭落地价相关资讯

  • 发改委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 和工商业用电价格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5】7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电力公司: 经国务院批准,根据电力体制改革的相关精神和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有关规定,决定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

  • 炉料一周概览(3.30-4.3)

    本周废不锈钢弱势运行,成交清淡本周国内喷吹煤市场维持弱势下行态势,价格普遍回20-30元/吨,成交一般本周国内无烟煤市场暂时持稳,成交一般,现基础价格保持不变本周动力煤市场震荡下行,成交偏弱周动力煤市场大事件表现为神华、中煤两大集团下调下水动力煤价格本周国内炼焦煤市场延续弱势运行,炼焦煤主产地区山东、山西等地价格出现下滑,幅度在30-50元/吨不等本周进口煤炭市场主流仍以弱势运行为主,受月初内贸煤矿调价影响,进口市场承压再度加剧。

  • 2014年5月中国甲醇市场分析及后市预测

    月初在阶段性节前补货需求支撑下,市场表现尚可,西北主流行情未出现大幅调整,个别企业依旧自身情况下调,厂家出货尚可,另外西北发往山东、河北运费先涨后跌,也为西北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山东、河南两地随着五一临近市场出现疲软状态,备货后期,两地价格出现回,节中跌幅较大河北、山西等地本周价格涨跌幅度响度较小,气氛尚可华东、华南两大港口相对内地坚挺,华东窄幅回,华南则相对上涨 月中,在经济面弱势大背景下,上游煤炭市场表现不佳,近期动力煤、无烟煤市场以弱势趋稳或阴跌不止现象成主流形态。

  • 一周政经纵横(9月13日-9月17日)

    ☆一周聚焦☆ 温家宝:中国经济增长成世界经济复苏重要引擎 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13日在天津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温家宝在致辞中说,中国经济增长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为主要经济体和周边国家创造了大量需求,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温家宝说,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力度前所未有。同时又比较好地控制了财政金融风险。这两年,我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分别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内和20%左右。银行资产质量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目前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1%和2.8%,都处于安全的范围内。 李克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靠体制机制创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3日出席在京召开的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周年纪念座谈会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要以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模式创新,以扩大开放深化全面合作,在经济发展中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李克强说,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社会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要靠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 辜胜阻:让民间投资和消费成为增长持久动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13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让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成为增长的持久动力。辜胜阻认为,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政府公共投资对于保增长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在后危机时代要靠民间投资接力公共投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辜胜阻建议,当前仍需要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畅通投融资渠道,加大财税扶持,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投资方式,激活民间投资。 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 8月CPI上涨3.5% 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0998亿元,同比增长24.8%,比1-7月份回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8452亿元,增长20.0%;房地产开发投资28355亿元,增长36.7%。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7.5%,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3.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 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452亿元 广义货币供应增长19.2% 广义货币增长19.2%。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8.75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增幅比上月高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9.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4.43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增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低1.0和5.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6.0%。当月净投放现金380亿元,同比多投放213亿元。本外币贷款增加581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452亿元,外币贷款增加32亿美元。 两大行业带动工业增速反弹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这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在连续几个月下行之后的首次反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他同时指出,总体来看,工业运行由以前较快的增长向稳定增长过渡的态势比较明显。盛来运表示,从结构上来看,工业增速的回升主要由两大行业带动:一个是装备制造业,另外一个就是轻工类行业。 8月我国FDI超76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商务部今天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8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62家,同比增长21.1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同比增速相比7月份29.2%大幅下滑。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吸收外资在中国的整体情况良好,长期看吸收外资的态势是良好的,今年吸收外资可能会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西部地区外资吸引力继续增强,东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保持较快增长。前8个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0.93%,比前7个月增幅加快11.69个百分点。 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14.69% 重工业用电量环比负增长 从国家能源局获悉,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39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9%,环比增长2%。其中,由于8月下旬全国不少地区开始加大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限产限电政策屡见不鲜,很大程度上导致工业用电量尤其是重工业用电量出现绝对量环比下降。数据显示,8月份工业用电量环比增速为-2.3%,而重工业用电量环比增速然而,在重工业用电量环比下降的同时,居民用电、第三产业用电量、轻工业用电量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甚至增幅在一定程度上超过预期。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天劲升636个基点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昨天继续了升值的态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6日升破6.72关口,报6.7181,较上一交易日上行69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5个交易日创出新高。16日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6日走高,6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636个基点。按昨日价格计算,人民币对美元自今年6月19日重启汇改以来已升值1.6%,而2005年汇改以来的升值幅度为23.2%。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15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天的听证会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许多议员当天也表示,采取立法方式逼迫人民币升值只会破坏美中经贸关系,进而损害美国在中国的其他重要经济利益。 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急剧升级 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再次对中国数据卡发起反补贴调查,而早在6月30日,该产品已遭欧盟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同日,欧委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玻璃纤维征收最高达43.6%的临时反倾销税。仅仅3天前,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13.66%-53.65%的反补贴关税,及48.99%-98.74%的反倾销关税,远高于初裁时的税率。今年4月份,美国商务部还先后对我国铜版纸、铝型材展开反补贴调查。面对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中国政府和企业一方面积极应诉,另一方面也主动出击。今年4月,中国商务部裁定,对自美国进口的取向电工钢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这也是中国首次对进口产品实施“双反”调查。 中国7月份增持30亿美元美国国债 美国财政部1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7月份增持30亿美元美国国债。此前两个月,中国都减持了美国国债。报告说,7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8467亿美元,而前一个月为8437亿美元。同时,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8210亿美元,较前一个月增加174亿美元。英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从6月份的3622亿美元增加到3743亿美元。 发改委称全年CPI控制3%目标可实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4日在回应当前经济领域部分热点问题时表示,国家高度重视管理好通胀预期,如果管理得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控制在3%左右预期目标可以实现。他认为,通过调控,未来粮食价格上涨有望保持在一个合理空间;由于工业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也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而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在已有大幅回升的情况下,今后三四个月再次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发改委:4万亿投资秋季例检10月展开 从发改委获悉,10月份,发改委将配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开展对4万亿投资项目执行情况的秋季例行检查。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4日在天津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透露,4万亿投资总体执行的情况是好的。可能还有一些资金没有全下达完,或者有少数项目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个别媒体有关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442个项目仍未开工的说法,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这个数字是今年6月份的统计数据。后来,一些地区已陆续开工实施未及时开工的项目。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和国防工业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日前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目前工信部正牵头研究制定相关具体办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信业务和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并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工信部将及时发布相关投资目录和信息,不断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2002年来每年倒闭国企近5000家 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14日在“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从2002年到去年底,大概每年倒闭的国有企业将近5000家,其中也包括中央企业。李荣融说,我国国有企业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从改革开放算起,已经倒闭了不少国有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分布在各地,可能不太容易看出来。他表示,企业能否搞好的关键是要按照企业的规律来办事。“美国安然公司、雷曼公司的倒下给我强烈的刺激,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一样会垮掉,我想要害是如何搞好企业。” “十二五”服务业指标或大幅调高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召开,会议将要讨论“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其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将是着墨的重点。而会议形成的建议将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确定框架。据测算“十二五”服务业指标的专家透露,为了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将会大幅上调。拟向中央上报的指标是,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超过50%。这一调整,从地方“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已可见端倪。比如,江苏已经确定服务业占GDP比重在2015年要达到48%以上,“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山东也提出2015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该省2009年的这一数据为34.7%,45%的目标意味着6年要提高10个百分点。 国土部26项政策助力 西部大开发推进优势矿产开发 为进一步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挥国土资源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国土资源部日前印发《关于贯彻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意见》,从加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进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加快构建符合西部实际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六方面,出台26条支持政策,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保驾护航。 环保部:“十二五”防污减排全面升级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16日在第六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工作将从减排指标选择、减排举措实施、减排责任实三个方面继续深入推进,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的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的防范和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等有机结合起来。周生贤在主旨报告中表示,在减排指标选择上,适当增加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因子,将主要污染物由两项扩大到四项,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周生贤还强调,在减排责任实上,要严格责任追究,将减排目标、任务、措施层层实到各级政府、各个企业,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 环保部强制钢铁等16类上市公司披露环境年报 沪深两市三成上市公司不久须强制披露环境报告。昨日,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环保部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分为定期和临时两类。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定期披露环境信息,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上市公司应在事件发生1日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并鼓励其他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 各地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公布 九地区须启动预警调控方案 发改委日前公布了今年前7个月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并对全国30个地区的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预警,。分析师表示,为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不排除节能压力大的地区会对高耗能产业采取限产限电或关停等强制手段,从而导致高耗能产品产量低于预期。此次预警中,辽宁、江苏、河南、广西、贵州、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一级。 11个重点城市8个月卖地收入近4000亿 截至9月9日,全国11个重点城市今年以来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3993亿元,在今年约66%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相当于去年全年76%的收入。这还是在今年以来土地供应总量较低的形势下取得的,显示地价上涨显著。并且,进入9月份以来,伴随商品房市场回暖,各地政府推地热情高涨,土地市场急剧转热,全国接连拍出数幅“地王”。照此势头,今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乃至超过2009年完全有可能。而接下来便是每年传统的四季度土地供应高峰,业内担心,在地价与房价相互作用下,市场反弹纵深加剧,房地产调控的下一步走向值得关注。 商务部将继续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 商务部外商投资管理司司长刘亚军13日表示,中国正在修订外商投资产业导向目录,将扩大鼓励类和允许类产业、减少限制类产业,还将鼓励外资大力进入中国西部,同时将继续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以后商务部只审批3亿美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此前该标准是1亿美元。 首份地方性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出台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据了解,这是目前由国家发改委审定的唯一一份地方性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目录的出台意味着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已经有特色发展方向,将对皖江城市带发展提供明显的推动作用。目录共列入了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八大类产业100多项产业发展重点,这些产业在税收减免、土地征用、环境评价等方面将享受政策支持。 社科院报告显示逾七成出口企业“不愁订单” 中国社科院15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受访出口企业目前“不愁订单”,出口企业普遍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看法,对世界经济的悲观情绪也略有改善。其中,3.39%的企业订单很多,不再接受新的订单;26.12%的企业订单充足,企业需要满负荷运转;42.86%的企业订单较多,能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仅有27.63%的企业订单不足,企业生产时断时续。 世行行长:调结构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表示,中国需要在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将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加以解决。佐利克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消费以及减少储蓄,同时改变出口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而依靠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国将更加注重对其最重要的资产——人力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强调教育、开放创新和社会保障及卫生体系。与此同时,我们很可能看到中国更加重视节能减排。佐利克说,世界银行将与中国合作,帮助中国在内需主导与出口导向型增长、消费与投资、城乡发展、内陆与沿海经济增长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 新巴塞尔协议无碍中国银行业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7个成员经济体12日共同达成的新协议,到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而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则提高得更为明显,将达到7%,其中包括2.5%的资本留存缓冲。现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仅为2%。此外,新协议还对银行资本的定义和风险评估做出了更加严格的界定。对中国来说,新的银行监管规定影响并不明显。中国银监会目前对国内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底线为11.5%,核心资本充足率底线则为7%。 期市成交量跃居全球第一 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渐显 在10日举行的郑州农产品期货(棉花)高峰论坛上,中国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指出,2009年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总成交量的43%,跃居全球第一。今年1至8月,累计成交18.98亿手,成交金额135.7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9%和73.5%。总体来看,我国期货市场正处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阶段。 ECFA生效掀开两岸经贸合作新页 2010年9月12日,注定会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在顺利完成签署、换文等程序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当天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由此站上新的起点,跨入了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ECFA新时代”。协议生效后,两岸双方将就框架内各项规定目标展开磋商,逐一签署单项协议。具体包括:不迟于协议生效后6个月内就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建立适当的争端解决程序以及建立投资保护机制等问题展开磋商,并尽速达成协议。 ☆一周简析☆ 8月宏观经济数据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一是经济增速强于预期。8月份经济活动数据强劲,显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其中,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远高于市场预期。结合8月份PMI数据,目前经济增长态势运行依然较好。与此同时,消费增速较快,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显示居民消费十分旺盛。另外,投资增速为24.8%,虽然小幅回,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尽管8月份短期经济数据表现强劲,但受节能减排要求、外部需求放缓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等综合影响,未来经济增速仍有向下压力。二是强劲贸易数据显示旺盛需求,人民币升值有望加速升温。,出口增速(同比增长34.4%)已有所放缓,进口增速(同比增长35.2%)上升并超过出口,使得贸易顺差仍处于200亿美元的较高水平,。三是尽管8月份CPI同比增长创出新高,但年内物价调控目标仍将可能实现。随着翘尾因素影响的逐渐下降,粮食储备较为充足、暂时温和的非食品价格、秋粮丰收有望、政府不断推出稳定价格的政策措施,以及PPI涨幅的进一步回(8月份PPI同比增长4.3%),这些因素都将缓解未来CPI的上涨压力。四是信贷投放超预期,货币增速有所反弹。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达5452亿元,普遍超出市场预期;M2同比增长19.2%,增幅比上月高1.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显示了当前流动性仍较为宽松,企业借贷需求也相当旺盛。按目前人民币新增贷款均衡投放趋势分析,中国很可能实现或略超年初货币当局制订的7.5万亿的货币信贷调控目标。 人民币汇率成国内外焦点 汇率创新高美国仍施压 伴随着屡创新高的人民币中间价和越来越响的美国噪音,人民币汇率问题近期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9月15日和16日两天,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将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召开听证会,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将出席听证会并作证。盖特纳本人甚至此前公开表示,对人民币“升值过慢”不满。奥巴马政府把增加出口量作为其今年的要务,但目前看来“成果不佳”。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15日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们了解美国政治的本质,在这个时候,人民币汇率问题就会成为替罪羊。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15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也明确表示,我们不希望看到少数的政客为了赢得一时选举的需求,对中国的贸易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给予指责。姚坚表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反映了双方经济的一个方面,我们同时不能忽略美国在中国市场有大量的投资,美资公司每年在华的销售额有2200亿美元左右,这些是通过投资实现的,此外还有美国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如果把这些综合在一起看,中美的利益是互补、共赢的。如果仅仅以中国存在贸易顺差为由来判断人民币汇率,缺乏经济学的基础,也是没有道理的。他强调,现在全球的贸易中,中国对于美国是有顺差的,但对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都有大量逆差,如果以贸易平衡来断定人民币汇率,认为中国通过操纵汇率获取贸易上竞争优势的话,就完全失去了判断的依据。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国内也不乏理性的声音。包括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大豆协会和美国肉类协会在内的36家行业组织14日写给国会的一封信说,一味纠缠人民币汇率问题只会损害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15日也公开表示,如果在汇率问题上美国方面采取行动,中国一定不会置之不理,可能也会采取对等的措施,这对双方都不利。 菅直人:乘胜坐稳相位经济难改颓势 日本民主党党首选举昨天下午揭晓,现任首相菅直人再次当选党代表。由于民主党现在属于众议院的多数党,菅直人当选民主党党首以后,将有机会继续担任首相。目前日本经济陷于通货紧缩之中,同时全球经济面临着二次衰退的威胁。解决通货紧缩局面的老办法是扩大财政刺激,增加货币供应,但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国家公共债务余额突破900万亿日元大关,约占GDP的200%,几乎是爆发严重债务危机的希腊的二倍。因此,日本不仅已失去了再推像样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空间,相反还必须增加消费税以改善财政收支。而这样做,除了增加政治风险以外,也加大了经济复苏的难度。日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目前主要经济体中实施时间最长、同时也是规模较大的,可是仍然无法缓解决日本经济的低迷和通货紧缩。而让日本经济雪上加霜的是,日元正延续着持续走强的趋势。就在昨天,日元兑美元最高攀至83.07,距1995年4月的79.75的历史最高点仅一步之遥。日本目前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在1%至2%之间,因此依然对于国际市场有些依赖。虽然民主党政府在上台前主张重视内需,但菅直人还是倾向于保持弱势日元。日元挑战新高,对于日本的通货紧缩局面实在是雪上加霜,对于正面临二次衰退的日本也是非常不利的。虽然菅直人一直不放弃干预日元的选择,但是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的大环境下,日本政府如果干预日本汇率,将得不到国际社会的配合,也会招致以邻为壑的指责。同时,干预汇市比较有效的方式,也只是入市作为交易的一方买进美元而抛售日元。这只有短期内的即时效果,长期是无效的。因此,虽然菅直人面临的政治环境比他6月上台时大有改善,但面对着通货紧缩和日元强势的两难局面,菅直人政府回转的余地极其有限。 ☆国际快讯☆ 美国: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接受采访时称,他对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进展并不满意。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周四将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听证会,届时盖特纳将陈述奥巴马政府关于美国如何对中国汇改施压的最新观点。 美国财政部周一公布八月份预算赤字,虽然和上年同期相比有所收窄,但这已经连续第二十三个月出现预算赤字,创下历史纪录;另外,随着九月底财政年度即将结束,预估赤字水平可能打破2009年所创下的纪录。 美国商务部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零售销售较前月上升0.4%,与此前公布的8月就业和制造业数据一道,均显示出美国经济在近期放缓後,出现了暂时的改善迹象. 由于长时期维持低利率以及股市疲软难续升势,美国资本市场已经为共同基金敲响了警钟。在过去的12个月里,总共有414只共同基金在资本市场消失,其中大部分是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知名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集团及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9月14日联合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数量巨大的“影子库存”正在让美国房价失去触底反弹的动能,预计美国房价目前的跌势将在未来三年内持续下去。 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说,截至目前的半年中,美国出口增长了18%,政府提出五年内将美国出口增加一倍的目标可以达到。 美国公布数据显示,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减3000人至45万人,创两个月来最低纪录,优于市场此前所预计的增9000人。 欧洲: 会计及商业顾问公司BDOLLP周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英国企业界认为本国经济可能会步上二度衰退。反映企业对未来两季交易看法的BDO乐观指数从7月的95.5降至8月的93.1,为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衰退期间以来的最低水准。 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9月10日在北京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投资欧洲市场。他称,比起贸易关系,投资显得更为重要,投资可使中欧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 欧盟委员会13日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显示,由于二季度经济增长强劲,欧盟2010年经济增长将达到1.8%,此前的预测为1%;欧元区16国的经济今年的增幅也有望达到1.7%,此前的预测为0.9%。 欧盟统计局9月15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称,经调整后的欧元区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终值同比上升1.6%,环比上升0.2%。数据显示,由于能源成本下降,欧元区8月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轻,经济复苏势头出现放缓迹象。 《巴塞尔协议III》9月12日最终出炉。在德国银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州立银行、储蓄银行,属于州政府或市政府所有,由于机制僵化长期以来营利性都存在困难。在当前,这些银行资本金大都难以达到新协议的要求。 德联邦劳工局预测德国今年失业人口为320万,经济增长率为3%。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劳动力市场状况好于其他发达国家,成为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唯一一个失业率恢复到经济危机前水平的国家。 上半年德国共有近7.8万家具有较大经济意义的大型新企业成立,同比下降0.9%;同期约有15.7万家小型企业成立,同比增长7.5%。 日本: 日本六年来首次介入汇市,抛售日圆阻其升值,因日圆涨势危及脆弱的经济复苏。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证实了干预一事,称日本政府亦和外国官方当局进行了沟通,但暗示这次是日本单独行动。 周三,日本抛售约2万亿日元(230亿美元),创单日干预金额纪录,打压得日元从15年高点回。周四,日本央行并未对周三的干预进行冲销,并且向货币市场注资1万亿日元,高于预期的7000亿日元,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日本央行干预的决心。 其他: 9月12日,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行长及银行监管机构负责人就《巴塞尔协议Ⅲ》进行了最后讨论,协议的核心内容为提高全球银行资本金标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3日发布综合经济先行指数报告说,伴随全球经济复苏力度放缓,大部分发达国家和主要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于近期达到峰值。 IMF在与各国劳工组织和政府官员会谈时,再次呼吁各国通过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扩大就业,以加速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俄罗斯财政部长库德林15日表示,在未来5年内,俄罗斯计划通过国有资产私有化赚取500亿美元。 巴西央行9月13日公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巴西金融市场分析师与经济学家已将该国2010年经济增长预期由7.34%提高至7.42%,同时维持对2011年巴西经济实现增幅4.5%的预期。 印度中央银行16日在发布例行货币政策回顾报告时宣布,把回购和反向回购利率分别提高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这一升息幅度超过市场预期。至此,今年以来印度央行已经5次升息。(苍雷Mysteel.com资讯部编辑,请勿转载) 。

  • 一周政经纵横(9月13日-9月17日)

    ☆一周聚焦☆ 温家宝:中国经济增长成世界经济复苏重要引擎 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13日在天津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温家宝在致辞中说,中国经济增长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为主要经济体和周边国家创造了大量需求,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温家宝说,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力度前所未有。同时又比较好地控制了财政金融风险。这两年,我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分别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内和20%左右。银行资产质量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目前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1%和2.8%,都处于安全的范围内。 李克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靠体制机制创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3日出席在京召开的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周年纪念座谈会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要以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模式创新,以扩大开放深化全面合作,在经济发展中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李克强说,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社会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要靠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 辜胜阻:让民间投资和消费成为增长持久动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13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让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成为增长的持久动力。辜胜阻认为,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政府公共投资对于保增长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在后危机时代要靠民间投资接力公共投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辜胜阻建议,当前仍需要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畅通投融资渠道,加大财税扶持,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投资方式,激活民间投资。 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 8月CPI上涨3.5% 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0998亿元,同比增长24.8%,比1-7月份回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8452亿元,增长20.0%;房地产开发投资28355亿元,增长36.7%。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7.5%,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3.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 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452亿元 广义货币供应增长19.2% 广义货币增长19.2%。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8.75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增幅比上月高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9.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4.43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增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低1.0和5.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6.0%。当月净投放现金380亿元,同比多投放213亿元。本外币贷款增加581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452亿元,外币贷款增加32亿美元。 两大行业带动工业增速反弹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这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在连续几个月下行之后的首次反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他同时指出,总体来看,工业运行由以前较快的增长向稳定增长过渡的态势比较明显。盛来运表示,从结构上来看,工业增速的回升主要由两大行业带动:一个是装备制造业,另外一个就是轻工类行业。 8月我国FDI超76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商务部今天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8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62家,同比增长21.1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同比增速相比7月份29.2%大幅下滑。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吸收外资在中国的整体情况良好,长期看吸收外资的态势是良好的,今年吸收外资可能会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西部地区外资吸引力继续增强,东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保持较快增长。前8个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0.93%,比前7个月增幅加快11.69个百分点。 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14.69% 重工业用电量环比负增长 从国家能源局获悉,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39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9%,环比增长2%。其中,由于8月下旬全国不少地区开始加大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限产限电政策屡见不鲜,很大程度上导致工业用电量尤其是重工业用电量出现绝对量环比下降。数据显示,8月份工业用电量环比增速为-2.3%,而重工业用电量环比增速然而,在重工业用电量环比下降的同时,居民用电、第三产业用电量、轻工业用电量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甚至增幅在一定程度上超过预期。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天劲升636个基点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昨天继续了升值的态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6日升破6.72关口,报6.7181,较上一交易日上行69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5个交易日创出新高。16日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6日走高,6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636个基点。按昨日价格计算,人民币对美元自今年6月19日重启汇改以来已升值1.6%,而2005年汇改以来的升值幅度为23.2%。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15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天的听证会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许多议员当天也表示,采取立法方式逼迫人民币升值只会破坏美中经贸关系,进而损害美国在中国的其他重要经济利益。 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急剧升级 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再次对中国数据卡发起反补贴调查,而早在6月30日,该产品已遭欧盟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同日,欧委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玻璃纤维征收最高达43.6%的临时反倾销税。仅仅3天前,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13.66%-53.65%的反补贴关税,及48.99%-98.74%的反倾销关税,远高于初裁时的税率。今年4月份,美国商务部还先后对我国铜版纸、铝型材展开反补贴调查。面对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中国政府和企业一方面积极应诉,另一方面也主动出击。今年4月,中国商务部裁定,对自美国进口的取向电工钢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这也是中国首次对进口产品实施“双反”调查。 中国7月份增持30亿美元美国国债 美国财政部1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7月份增持30亿美元美国国债。此前两个月,中国都减持了美国国债。报告说,7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8467亿美元,而前一个月为8437亿美元。同时,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8210亿美元,较前一个月增加174亿美元。英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从6月份的3622亿美元增加到3743亿美元。 发改委称全年CPI控制3%目标可实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4日在回应当前经济领域部分热点问题时表示,国家高度重视管理好通胀预期,如果管理得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控制在3%左右预期目标可以实现。他认为,通过调控,未来粮食价格上涨有望保持在一个合理空间;由于工业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也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而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在已有大幅回升的情况下,今后三四个月再次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发改委:4万亿投资秋季例检10月展开 从发改委获悉,10月份,发改委将配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开展对4万亿投资项目执行情况的秋季例行检查。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4日在天津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透露,4万亿投资总体执行的情况是好的。可能还有一些资金没有全下达完,或者有少数项目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个别媒体有关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442个项目仍未开工的说法,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这个数字是今年6月份的统计数据。后来,一些地区已陆续开工实施未及时开工的项目。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和国防工业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日前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目前工信部正牵头研究制定相关具体办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信业务和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并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工信部将及时发布相关投资目录和信息,不断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2002年来每年倒闭国企近5000家 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14日在“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从2002年到去年底,大概每年倒闭的国有企业将近5000家,其中也包括中央企业。李荣融说,我国国有企业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从改革开放算起,已经倒闭了不少国有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分布在各地,可能不太容易看出来。他表示,企业能否搞好的关键是要按照企业的规律来办事。“美国安然公司、雷曼公司的倒下给我强烈的刺激,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一样会垮掉,我想要害是如何搞好企业。” “十二五”服务业指标或大幅调高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召开,会议将要讨论“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其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将是着墨的重点。而会议形成的建议将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确定框架。据测算“十二五”服务业指标的专家透露,为了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将会大幅上调。拟向中央上报的指标是,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超过50%。这一调整,从地方“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已可见端倪。比如,江苏已经确定服务业占GDP比重在2015年要达到48%以上,“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山东也提出2015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该省2009年的这一数据为34.7%,45%的目标意味着6年要提高10个百分点。 国土部26项政策助力 西部大开发推进优势矿产开发 为进一步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挥国土资源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国土资源部日前印发《关于贯彻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意见》,从加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进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加快构建符合西部实际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六方面,出台26条支持政策,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保驾护航。 环保部:“十二五”防污减排全面升级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16日在第六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工作将从减排指标选择、减排举措实施、减排责任实三个方面继续深入推进,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的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的防范和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等有机结合起来。周生贤在主旨报告中表示,在减排指标选择上,适当增加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因子,将主要污染物由两项扩大到四项,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周生贤还强调,在减排责任实上,要严格责任追究,将减排目标、任务、措施层层实到各级政府、各个企业,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 环保部强制钢铁等16类上市公司披露环境年报 沪深两市三成上市公司不久须强制披露环境报告。昨日,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环保部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分为定期和临时两类。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定期披露环境信息,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上市公司应在事件发生1日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并鼓励其他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 各地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公布 九地区须启动预警调控方案 发改委日前公布了今年前7个月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并对全国30个地区的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预警,。分析师表示,为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不排除节能压力大的地区会对高耗能产业采取限产限电或关停等强制手段,从而导致高耗能产品产量低于预期。此次预警中,辽宁、江苏、河南、广西、贵州、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一级。 11个重点城市8个月卖地收入近4000亿 截至9月9日,全国11个重点城市今年以来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3993亿元,在今年约66%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相当于去年全年76%的收入。这还是在今年以来土地供应总量较低的形势下取得的,显示地价上涨显著。并且,进入9月份以来,伴随商品房市场回暖,各地政府推地热情高涨,土地市场急剧转热,全国接连拍出数幅“地王”。照此势头,今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乃至超过2009年完全有可能。而接下来便是每年传统的四季度土地供应高峰,业内担心,在地价与房价相互作用下,市场反弹纵深加剧,房地产调控的下一步走向值得关注。 商务部将继续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 商务部外商投资管理司司长刘亚军13日表示,中国正在修订外商投资产业导向目录,将扩大鼓励类和允许类产业、减少限制类产业,还将鼓励外资大力进入中国西部,同时将继续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以后商务部只审批3亿美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此前该标准是1亿美元。 首份地方性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出台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据了解,这是目前由国家发改委审定的唯一一份地方性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目录的出台意味着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已经有特色发展方向,将对皖江城市带发展提供明显的推动作用。目录共列入了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八大类产业100多项产业发展重点,这些产业在税收减免、土地征用、环境评价等方面将享受政策支持。 社科院报告显示逾七成出口企业“不愁订单” 中国社科院15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受访出口企业目前“不愁订单”,出口企业普遍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看法,对世界经济的悲观情绪也略有改善。其中,3.39%的企业订单很多,不再接受新的订单;26.12%的企业订单充足,企业需要满负荷运转;42.86%的企业订单较多,能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仅有27.63%的企业订单不足,企业生产时断时续。 世行行长:调结构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表示,中国需要在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将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加以解决。佐利克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消费以及减少储蓄,同时改变出口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而依靠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国将更加注重对其最重要的资产——人力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强调教育、开放创新和社会保障及卫生体系。与此同时,我们很可能看到中国更加重视节能减排。佐利克说,世界银行将与中国合作,帮助中国在内需主导与出口导向型增长、消费与投资、城乡发展、内陆与沿海经济增长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 新巴塞尔协议无碍中国银行业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7个成员经济体12日共同达成的新协议,到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而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则提高得更为明显,将达到7%,其中包括2.5%的资本留存缓冲。现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仅为2%。此外,新协议还对银行资本的定义和风险评估做出了更加严格的界定。对中国来说,新的银行监管规定影响并不明显。中国银监会目前对国内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底线为11.5%,核心资本充足率底线则为7%。 期市成交量跃居全球第一 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渐显 在10日举行的郑州农产品期货(棉花)高峰论坛上,中国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指出,2009年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总成交量的43%,跃居全球第一。今年1至8月,累计成交18.98亿手,成交金额135.7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9%和73.5%。总体来看,我国期货市场正处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阶段。 ECFA生效掀开两岸经贸合作新页 2010年9月12日,注定会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在顺利完成签署、换文等程序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当天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由此站上新的起点,跨入了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ECFA新时代”。协议生效后,两岸双方将就框架内各项规定目标展开磋商,逐一签署单项协议。具体包括:不迟于协议生效后6个月内就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建立适当的争端解决程序以及建立投资保护机制等问题展开磋商,并尽速达成协议。 ☆一周简析☆ 8月宏观经济数据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一是经济增速强于预期。8月份经济活动数据强劲,显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其中,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远高于市场预期。结合8月份PMI数据,目前经济增长态势运行依然较好。与此同时,消费增速较快,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显示居民消费十分旺盛。另外,投资增速为24.8%,虽然小幅回,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尽管8月份短期经济数据表现强劲,但受节能减排要求、外部需求放缓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等综合影响,未来经济增速仍有向下压力。二是强劲贸易数据显示旺盛需求,人民币升值有望加速升温。,出口增速(同比增长34.4%)已有所放缓,进口增速(同比增长35.2%)上升并超过出口,使得贸易顺差仍处于200亿美元的较高水平,。三是尽管8月份CPI同比增长创出新高,但年内物价调控目标仍将可能实现。随着翘尾因素影响的逐渐下降,粮食储备较为充足、暂时温和的非食品价格、秋粮丰收有望、政府不断推出稳定价格的政策措施,以及PPI涨幅的进一步回(8月份PPI同比增长4.3%),这些因素都将缓解未来CPI的上涨压力。四是信贷投放超预期,货币增速有所反弹。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达5452亿元,普遍超出市场预期;M2同比增长19.2%,增幅比上月高1.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显示了当前流动性仍较为宽松,企业借贷需求也相当旺盛。按目前人民币新增贷款均衡投放趋势分析,中国很可能实现或略超年初货币当局制订的7.5万亿的货币信贷调控目标。 人民币汇率成国内外焦点 汇率创新高美国仍施压 伴随着屡创新高的人民币中间价和越来越响的美国噪音,人民币汇率问题近期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9月15日和16日两天,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将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召开听证会,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将出席听证会并作证。盖特纳本人甚至此前公开表示,对人民币“升值过慢”不满。奥巴马政府把增加出口量作为其今年的要务,但目前看来“成果不佳”。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15日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们了解美国政治的本质,在这个时候,人民币汇率问题就会成为替罪羊。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15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也明确表示,我们不希望看到少数的政客为了赢得一时选举的需求,对中国的贸易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给予指责。姚坚表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反映了双方经济的一个方面,我们同时不能忽略美国在中国市场有大量的投资,美资公司每年在华的销售额有2200亿美元左右,这些是通过投资实现的,此外还有美国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如果把这些综合在一起看,中美的利益是互补、共赢的。如果仅仅以中国存在贸易顺差为由来判断人民币汇率,缺乏经济学的基础,也是没有道理的。他强调,现在全球的贸易中,中国对于美国是有顺差的,但对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都有大量逆差,如果以贸易平衡来断定人民币汇率,认为中国通过操纵汇率获取贸易上竞争优势的话,就完全失去了判断的依据。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国内也不乏理性的声音。包括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大豆协会和美国肉类协会在内的36家行业组织14日写给国会的一封信说,一味纠缠人民币汇率问题只会损害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15日也公开表示,如果在汇率问题上美国方面采取行动,中国一定不会置之不理,可能也会采取对等的措施,这对双方都不利。 菅直人:乘胜坐稳相位经济难改颓势 日本民主党党首选举昨天下午揭晓,现任首相菅直人再次当选党代表。由于民主党现在属于众议院的多数党,菅直人当选民主党党首以后,将有机会继续担任首相。目前日本经济陷于通货紧缩之中,同时全球经济面临着二次衰退的威胁。解决通货紧缩局面的老办法是扩大财政刺激,增加货币供应,但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国家公共债务余额突破900万亿日元大关,约占GDP的200%,几乎是爆发严重债务危机的希腊的二倍。因此,日本不仅已失去了再推像样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空间,相反还必须增加消费税以改善财政收支。而这样做,除了增加政治风险以外,也加大了经济复苏的难度。日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目前主要经济体中实施时间最长、同时也是规模较大的,可是仍然无法缓解决日本经济的低迷和通货紧缩。而让日本经济雪上加霜的是,日元正延续着持续走强的趋势。就在昨天,日元兑美元最高攀至83.07,距1995年4月的79.75的历史最高点仅一步之遥。日本目前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在1%至2%之间,因此依然对于国际市场有些依赖。虽然民主党政府在上台前主张重视内需,但菅直人还是倾向于保持弱势日元。日元挑战新高,对于日本的通货紧缩局面实在是雪上加霜,对于正面临二次衰退的日本也是非常不利的。虽然菅直人一直不放弃干预日元的选择,但是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的大环境下,日本政府如果干预日本汇率,将得不到国际社会的配合,也会招致以邻为壑的指责。同时,干预汇市比较有效的方式,也只是入市作为交易的一方买进美元而抛售日元。这只有短期内的即时效果,长期是无效的。因此,虽然菅直人面临的政治环境比他6月上台时大有改善,但面对着通货紧缩和日元强势的两难局面,菅直人政府回转的余地极其有限。 ☆国际快讯☆ 美国: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接受采访时称,他对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进展并不满意。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周四将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听证会,届时盖特纳将陈述奥巴马政府关于美国如何对中国汇改施压的最新观点。 美国财政部周一公布八月份预算赤字,虽然和上年同期相比有所收窄,但这已经连续第二十三个月出现预算赤字,创下历史纪录;另外,随着九月底财政年度即将结束,预估赤字水平可能打破2009年所创下的纪录。 美国商务部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零售销售较前月上升0.4%,与此前公布的8月就业和制造业数据一道,均显示出美国经济在近期放缓後,出现了暂时的改善迹象. 由于长时期维持低利率以及股市疲软难续升势,美国资本市场已经为共同基金敲响了警钟。在过去的12个月里,总共有414只共同基金在资本市场消失,其中大部分是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知名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集团及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9月14日联合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数量巨大的“影子库存”正在让美国房价失去触底反弹的动能,预计美国房价目前的跌势将在未来三年内持续下去。 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说,截至目前的半年中,美国出口增长了18%,政府提出五年内将美国出口增加一倍的目标可以达到。 美国公布数据显示,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减3000人至45万人,创两个月来最低纪录,优于市场此前所预计的增9000人。 欧洲: 会计及商业顾问公司BDOLLP周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英国企业界认为本国经济可能会步上二度衰退。反映企业对未来两季交易看法的BDO乐观指数从7月的95.5降至8月的93.1,为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衰退期间以来的最低水准。 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9月10日在北京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投资欧洲市场。他称,比起贸易关系,投资显得更为重要,投资可使中欧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 欧盟委员会13日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显示,由于二季度经济增长强劲,欧盟2010年经济增长将达到1.8%,此前的预测为1%;欧元区16国的经济今年的增幅也有望达到1.7%,此前的预测为0.9%。 欧盟统计局9月15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称,经调整后的欧元区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终值同比上升1.6%,环比上升0.2%。数据显示,由于能源成本下降,欧元区8月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轻,经济复苏势头出现放缓迹象。 《巴塞尔协议III》9月12日最终出炉。在德国银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州立银行、储蓄银行,属于州政府或市政府所有,由于机制僵化长期以来营利性都存在困难。在当前,这些银行资本金大都难以达到新协议的要求。 德联邦劳工局预测德国今年失业人口为320万,经济增长率为3%。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劳动力市场状况好于其他发达国家,成为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唯一一个失业率恢复到经济危机前水平的国家。 上半年德国共有近7.8万家具有较大经济意义的大型新企业成立,同比下降0.9%;同期约有15.7万家小型企业成立,同比增长7.5%。 日本: 日本六年来首次介入汇市,抛售日圆阻其升值,因日圆涨势危及脆弱的经济复苏。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证实了干预一事,称日本政府亦和外国官方当局进行了沟通,但暗示这次是日本单独行动。 周三,日本抛售约2万亿日元(230亿美元),创单日干预金额纪录,打压得日元从15年高点回。周四,日本央行并未对周三的干预进行冲销,并且向货币市场注资1万亿日元,高于预期的7000亿日元,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日本央行干预的决心。 其他: 9月12日,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行长及银行监管机构负责人就《巴塞尔协议Ⅲ》进行了最后讨论,协议的核心内容为提高全球银行资本金标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3日发布综合经济先行指数报告说,伴随全球经济复苏力度放缓,大部分发达国家和主要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于近期达到峰值。 IMF在与各国劳工组织和政府官员会谈时,再次呼吁各国通过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扩大就业,以加速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俄罗斯财政部长库德林15日表示,在未来5年内,俄罗斯计划通过国有资产私有化赚取500亿美元。 巴西央行9月13日公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巴西金融市场分析师与经济学家已将该国2010年经济增长预期由7.34%提高至7.42%,同时维持对2011年巴西经济实现增幅4.5%的预期。 印度中央银行16日在发布例行货币政策回顾报告时宣布,把回购和反向回购利率分别提高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这一升息幅度超过市场预期。至此,今年以来印度央行已经5次升息。(苍雷Mysteel.com资讯部编辑,请勿转载) 。

  • 一周政经纵横(9月13日-9月17日)

    ☆一周聚焦☆ 温家宝:中国经济增长成世界经济复苏重要引擎 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13日在天津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温家宝在致辞中说,中国经济增长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为主要经济体和周边国家创造了大量需求,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温家宝说,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力度前所未有。同时又比较好地控制了财政金融风险。这两年,我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分别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内和20%左右。银行资产质量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目前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1%和2.8%,都处于安全的范围内。 李克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靠体制机制创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3日出席在京召开的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30周年纪念座谈会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要以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模式创新,以扩大开放深化全面合作,在经济发展中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李克强说,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社会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要靠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 辜胜阻:让民间投资和消费成为增长持久动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13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让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成为增长的持久动力。辜胜阻认为,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政府公共投资对于保增长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在后危机时代要靠民间投资接力公共投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辜胜阻建议,当前仍需要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畅通投融资渠道,加大财税扶持,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投资方式,激活民间投资。 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 8月CPI上涨3.5% 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0998亿元,同比增长24.8%,比1-7月份回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8452亿元,增长20.0%;房地产开发投资28355亿元,增长36.7%。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7.5%,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3.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 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452亿元 广义货币供应增长19.2% 广义货币增长19.2%。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8.75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增幅比上月高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9.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4.43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增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低1.0和5.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6.0%。当月净投放现金380亿元,同比多投放213亿元。本外币贷款增加581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452亿元,外币贷款增加32亿美元。 两大行业带动工业增速反弹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这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在连续几个月下行之后的首次反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他同时指出,总体来看,工业运行由以前较快的增长向稳定增长过渡的态势比较明显。盛来运表示,从结构上来看,工业增速的回升主要由两大行业带动:一个是装备制造业,另外一个就是轻工类行业。 8月我国FDI超76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商务部今天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8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62家,同比增长21.1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同比增速相比7月份29.2%大幅下滑。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吸收外资在中国的整体情况良好,长期看吸收外资的态势是良好的,今年吸收外资可能会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西部地区外资吸引力继续增强,东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保持较快增长。前8个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0.93%,比前7个月增幅加快11.69个百分点。 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14.69% 重工业用电量环比负增长 从国家能源局获悉,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39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9%,环比增长2%。其中,由于8月下旬全国不少地区开始加大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限产限电政策屡见不鲜,很大程度上导致工业用电量尤其是重工业用电量出现绝对量环比下降。数据显示,8月份工业用电量环比增速为-2.3%,而重工业用电量环比增速然而,在重工业用电量环比下降的同时,居民用电、第三产业用电量、轻工业用电量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甚至增幅在一定程度上超过预期。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天劲升636个基点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昨天继续了升值的态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6日升破6.72关口,报6.7181,较上一交易日上行69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5个交易日创出新高。16日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6日走高,6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636个基点。按昨日价格计算,人民币对美元自今年6月19日重启汇改以来已升值1.6%,而2005年汇改以来的升值幅度为23.2%。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15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天的听证会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许多议员当天也表示,采取立法方式逼迫人民币升值只会破坏美中经贸关系,进而损害美国在中国的其他重要经济利益。 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急剧升级 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再次对中国数据卡发起反补贴调查,而早在6月30日,该产品已遭欧盟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同日,欧委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玻璃纤维征收最高达43.6%的临时反倾销税。仅仅3天前,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13.66%-53.65%的反补贴关税,及48.99%-98.74%的反倾销关税,远高于初裁时的税率。今年4月份,美国商务部还先后对我国铜版纸、铝型材展开反补贴调查。面对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中国政府和企业一方面积极应诉,另一方面也主动出击。今年4月,中国商务部裁定,对自美国进口的取向电工钢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这也是中国首次对进口产品实施“双反”调查。 中国7月份增持30亿美元美国国债 美国财政部1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7月份增持30亿美元美国国债。此前两个月,中国都减持了美国国债。报告说,7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8467亿美元,而前一个月为8437亿美元。同时,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8210亿美元,较前一个月增加174亿美元。英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从6月份的3622亿美元增加到3743亿美元。 发改委称全年CPI控制3%目标可实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4日在回应当前经济领域部分热点问题时表示,国家高度重视管理好通胀预期,如果管理得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控制在3%左右预期目标可以实现。他认为,通过调控,未来粮食价格上涨有望保持在一个合理空间;由于工业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也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而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在已有大幅回升的情况下,今后三四个月再次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发改委:4万亿投资秋季例检10月展开 从发改委获悉,10月份,发改委将配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开展对4万亿投资项目执行情况的秋季例行检查。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4日在天津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透露,4万亿投资总体执行的情况是好的。可能还有一些资金没有全下达完,或者有少数项目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个别媒体有关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442个项目仍未开工的说法,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这个数字是今年6月份的统计数据。后来,一些地区已陆续开工实施未及时开工的项目。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和国防工业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日前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目前工信部正牵头研究制定相关具体办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信业务和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并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工信部将及时发布相关投资目录和信息,不断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2002年来每年倒闭国企近5000家 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14日在“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从2002年到去年底,大概每年倒闭的国有企业将近5000家,其中也包括中央企业。李荣融说,我国国有企业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从改革开放算起,已经倒闭了不少国有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分布在各地,可能不太容易看出来。他表示,企业能否搞好的关键是要按照企业的规律来办事。“美国安然公司、雷曼公司的倒下给我强烈的刺激,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一样会垮掉,我想要害是如何搞好企业。” “十二五”服务业指标或大幅调高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召开,会议将要讨论“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其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将是着墨的重点。而会议形成的建议将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确定框架。据测算“十二五”服务业指标的专家透露,为了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将会大幅上调。拟向中央上报的指标是,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超过50%。这一调整,从地方“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已可见端倪。比如,江苏已经确定服务业占GDP比重在2015年要达到48%以上,“十二五”期间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山东也提出2015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该省2009年的这一数据为34.7%,45%的目标意味着6年要提高10个百分点。 国土部26项政策助力 西部大开发推进优势矿产开发 为进一步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挥国土资源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国土资源部日前印发《关于贯彻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意见》,从加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进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加快构建符合西部实际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六方面,出台26条支持政策,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保驾护航。 环保部:“十二五”防污减排全面升级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16日在第六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工作将从减排指标选择、减排举措实施、减排责任实三个方面继续深入推进,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的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的防范和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等有机结合起来。周生贤在主旨报告中表示,在减排指标选择上,适当增加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因子,将主要污染物由两项扩大到四项,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周生贤还强调,在减排责任实上,要严格责任追究,将减排目标、任务、措施层层实到各级政府、各个企业,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 环保部强制钢铁等16类上市公司披露环境年报 沪深两市三成上市公司不久须强制披露环境报告。昨日,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环保部拟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分为定期和临时两类。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定期披露环境信息,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上市公司应在事件发生1日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并鼓励其他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 各地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公布 九地区须启动预警调控方案 发改委日前公布了今年前7个月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并对全国30个地区的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预警,。分析师表示,为确保“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不排除节能压力大的地区会对高耗能产业采取限产限电或关停等强制手段,从而导致高耗能产品产量低于预期。此次预警中,辽宁、江苏、河南、广西、贵州、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一级。 11个重点城市8个月卖地收入近4000亿 截至9月9日,全国11个重点城市今年以来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3993亿元,在今年约66%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相当于去年全年76%的收入。这还是在今年以来土地供应总量较低的形势下取得的,显示地价上涨显著。并且,进入9月份以来,伴随商品房市场回暖,各地政府推地热情高涨,土地市场急剧转热,全国接连拍出数幅“地王”。照此势头,今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乃至超过2009年完全有可能。而接下来便是每年传统的四季度土地供应高峰,业内担心,在地价与房价相互作用下,市场反弹纵深加剧,房地产调控的下一步走向值得关注。 商务部将继续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 商务部外商投资管理司司长刘亚军13日表示,中国正在修订外商投资产业导向目录,将扩大鼓励类和允许类产业、减少限制类产业,还将鼓励外资大力进入中国西部,同时将继续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以后商务部只审批3亿美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此前该标准是1亿美元。 首份地方性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出台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据了解,这是目前由国家发改委审定的唯一一份地方性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目录的出台意味着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已经有特色发展方向,将对皖江城市带发展提供明显的推动作用。目录共列入了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八大类产业100多项产业发展重点,这些产业在税收减免、土地征用、环境评价等方面将享受政策支持。 社科院报告显示逾七成出口企业“不愁订单” 中国社科院15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受访出口企业目前“不愁订单”,出口企业普遍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看法,对世界经济的悲观情绪也略有改善。其中,3.39%的企业订单很多,不再接受新的订单;26.12%的企业订单充足,企业需要满负荷运转;42.86%的企业订单较多,能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仅有27.63%的企业订单不足,企业生产时断时续。 世行行长:调结构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表示,中国需要在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将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加以解决。佐利克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消费以及减少储蓄,同时改变出口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而依靠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国将更加注重对其最重要的资产——人力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强调教育、开放创新和社会保障及卫生体系。与此同时,我们很可能看到中国更加重视节能减排。佐利克说,世界银行将与中国合作,帮助中国在内需主导与出口导向型增长、消费与投资、城乡发展、内陆与沿海经济增长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 新巴塞尔协议无碍中国银行业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7个成员经济体12日共同达成的新协议,到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而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则提高得更为明显,将达到7%,其中包括2.5%的资本留存缓冲。现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仅为2%。此外,新协议还对银行资本的定义和风险评估做出了更加严格的界定。对中国来说,新的银行监管规定影响并不明显。中国银监会目前对国内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底线为11.5%,核心资本充足率底线则为7%。 期市成交量跃居全球第一 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渐显 在10日举行的郑州农产品期货(棉花)高峰论坛上,中国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指出,2009年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总成交量的43%,跃居全球第一。今年1至8月,累计成交18.98亿手,成交金额135.7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9%和73.5%。总体来看,我国期货市场正处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阶段。 ECFA生效掀开两岸经贸合作新页 2010年9月12日,注定会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在顺利完成签署、换文等程序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当天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由此站上新的起点,跨入了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ECFA新时代”。协议生效后,两岸双方将就框架内各项规定目标展开磋商,逐一签署单项协议。具体包括:不迟于协议生效后6个月内就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建立适当的争端解决程序以及建立投资保护机制等问题展开磋商,并尽速达成协议。 ☆一周简析☆ 8月宏观经济数据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一是经济增速强于预期。8月份经济活动数据强劲,显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其中,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远高于市场预期。结合8月份PMI数据,目前经济增长态势运行依然较好。与此同时,消费增速较快,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显示居民消费十分旺盛。另外,投资增速为24.8%,虽然小幅回,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尽管8月份短期经济数据表现强劲,但受节能减排要求、外部需求放缓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等综合影响,未来经济增速仍有向下压力。二是强劲贸易数据显示旺盛需求,人民币升值有望加速升温。,出口增速(同比增长34.4%)已有所放缓,进口增速(同比增长35.2%)上升并超过出口,使得贸易顺差仍处于200亿美元的较高水平,。三是尽管8月份CPI同比增长创出新高,但年内物价调控目标仍将可能实现。随着翘尾因素影响的逐渐下降,粮食储备较为充足、暂时温和的非食品价格、秋粮丰收有望、政府不断推出稳定价格的政策措施,以及PPI涨幅的进一步回(8月份PPI同比增长4.3%),这些因素都将缓解未来CPI的上涨压力。四是信贷投放超预期,货币增速有所反弹。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达5452亿元,普遍超出市场预期;M2同比增长19.2%,增幅比上月高1.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显示了当前流动性仍较为宽松,企业借贷需求也相当旺盛。按目前人民币新增贷款均衡投放趋势分析,中国很可能实现或略超年初货币当局制订的7.5万亿的货币信贷调控目标。 人民币汇率成国内外焦点 汇率创新高美国仍施压 伴随着屡创新高的人民币中间价和越来越响的美国噪音,人民币汇率问题近期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9月15日和16日两天,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将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召开听证会,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将出席听证会并作证。盖特纳本人甚至此前公开表示,对人民币“升值过慢”不满。奥巴马政府把增加出口量作为其今年的要务,但目前看来“成果不佳”。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15日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们了解美国政治的本质,在这个时候,人民币汇率问题就会成为替罪羊。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15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也明确表示,我们不希望看到少数的政客为了赢得一时选举的需求,对中国的贸易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给予指责。姚坚表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反映了双方经济的一个方面,我们同时不能忽略美国在中国市场有大量的投资,美资公司每年在华的销售额有2200亿美元左右,这些是通过投资实现的,此外还有美国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如果把这些综合在一起看,中美的利益是互补、共赢的。如果仅仅以中国存在贸易顺差为由来判断人民币汇率,缺乏经济学的基础,也是没有道理的。他强调,现在全球的贸易中,中国对于美国是有顺差的,但对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都有大量逆差,如果以贸易平衡来断定人民币汇率,认为中国通过操纵汇率获取贸易上竞争优势的话,就完全失去了判断的依据。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国内也不乏理性的声音。包括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大豆协会和美国肉类协会在内的36家行业组织14日写给国会的一封信说,一味纠缠人民币汇率问题只会损害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15日也公开表示,如果在汇率问题上美国方面采取行动,中国一定不会置之不理,可能也会采取对等的措施,这对双方都不利。 菅直人:乘胜坐稳相位经济难改颓势 日本民主党党首选举昨天下午揭晓,现任首相菅直人再次当选党代表。由于民主党现在属于众议院的多数党,菅直人当选民主党党首以后,将有机会继续担任首相。目前日本经济陷于通货紧缩之中,同时全球经济面临着二次衰退的威胁。解决通货紧缩局面的老办法是扩大财政刺激,增加货币供应,但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国家公共债务余额突破900万亿日元大关,约占GDP的200%,几乎是爆发严重债务危机的希腊的二倍。因此,日本不仅已失去了再推像样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空间,相反还必须增加消费税以改善财政收支。而这样做,除了增加政治风险以外,也加大了经济复苏的难度。日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目前主要经济体中实施时间最长、同时也是规模较大的,可是仍然无法缓解决日本经济的低迷和通货紧缩。而让日本经济雪上加霜的是,日元正延续着持续走强的趋势。就在昨天,日元兑美元最高攀至83.07,距1995年4月的79.75的历史最高点仅一步之遥。日本目前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在1%至2%之间,因此依然对于国际市场有些依赖。虽然民主党政府在上台前主张重视内需,但菅直人还是倾向于保持弱势日元。日元挑战新高,对于日本的通货紧缩局面实在是雪上加霜,对于正面临二次衰退的日本也是非常不利的。虽然菅直人一直不放弃干预日元的选择,但是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的大环境下,日本政府如果干预日本汇率,将得不到国际社会的配合,也会招致以邻为壑的指责。同时,干预汇市比较有效的方式,也只是入市作为交易的一方买进美元而抛售日元。这只有短期内的即时效果,长期是无效的。因此,虽然菅直人面临的政治环境比他6月上台时大有改善,但面对着通货紧缩和日元强势的两难局面,菅直人政府回转的余地极其有限。 ☆国际快讯☆ 美国: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接受采访时称,他对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进展并不满意。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周四将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听证会,届时盖特纳将陈述奥巴马政府关于美国如何对中国汇改施压的最新观点。 美国财政部周一公布八月份预算赤字,虽然和上年同期相比有所收窄,但这已经连续第二十三个月出现预算赤字,创下历史纪录;另外,随着九月底财政年度即将结束,预估赤字水平可能打破2009年所创下的纪录。 美国商务部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零售销售较前月上升0.4%,与此前公布的8月就业和制造业数据一道,均显示出美国经济在近期放缓後,出现了暂时的改善迹象. 由于长时期维持低利率以及股市疲软难续升势,美国资本市场已经为共同基金敲响了警钟。在过去的12个月里,总共有414只共同基金在资本市场消失,其中大部分是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知名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集团及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9月14日联合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数量巨大的“影子库存”正在让美国房价失去触底反弹的动能,预计美国房价目前的跌势将在未来三年内持续下去。 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说,截至目前的半年中,美国出口增长了18%,政府提出五年内将美国出口增加一倍的目标可以达到。 美国公布数据显示,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减3000人至45万人,创两个月来最低纪录,优于市场此前所预计的增9000人。 欧洲: 会计及商业顾问公司BDOLLP周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英国企业界认为本国经济可能会步上二度衰退。反映企业对未来两季交易看法的BDO乐观指数从7月的95.5降至8月的93.1,为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衰退期间以来的最低水准。 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9月10日在北京表示,欢迎中国企业投资欧洲市场。他称,比起贸易关系,投资显得更为重要,投资可使中欧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 欧盟委员会13日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显示,由于二季度经济增长强劲,欧盟2010年经济增长将达到1.8%,此前的预测为1%;欧元区16国的经济今年的增幅也有望达到1.7%,此前的预测为0.9%。 欧盟统计局9月15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称,经调整后的欧元区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终值同比上升1.6%,环比上升0.2%。数据显示,由于能源成本下降,欧元区8月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轻,经济复苏势头出现放缓迹象。 《巴塞尔协议III》9月12日最终出炉。在德国银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州立银行、储蓄银行,属于州政府或市政府所有,由于机制僵化长期以来营利性都存在困难。在当前,这些银行资本金大都难以达到新协议的要求。 德联邦劳工局预测德国今年失业人口为320万,经济增长率为3%。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劳动力市场状况好于其他发达国家,成为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唯一一个失业率恢复到经济危机前水平的国家。 上半年德国共有近7.8万家具有较大经济意义的大型新企业成立,同比下降0.9%;同期约有15.7万家小型企业成立,同比增长7.5%。 日本: 日本六年来首次介入汇市,抛售日圆阻其升值,因日圆涨势危及脆弱的经济复苏。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证实了干预一事,称日本政府亦和外国官方当局进行了沟通,但暗示这次是日本单独行动。 周三,日本抛售约2万亿日元(230亿美元),创单日干预金额纪录,打压得日元从15年高点回。周四,日本央行并未对周三的干预进行冲销,并且向货币市场注资1万亿日元,高于预期的7000亿日元,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日本央行干预的决心。 其他: 9月12日,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行长及银行监管机构负责人就《巴塞尔协议Ⅲ》进行了最后讨论,协议的核心内容为提高全球银行资本金标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3日发布综合经济先行指数报告说,伴随全球经济复苏力度放缓,大部分发达国家和主要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于近期达到峰值。 IMF在与各国劳工组织和政府官员会谈时,再次呼吁各国通过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扩大就业,以加速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俄罗斯财政部长库德林15日表示,在未来5年内,俄罗斯计划通过国有资产私有化赚取500亿美元。 巴西央行9月13日公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巴西金融市场分析师与经济学家已将该国2010年经济增长预期由7.34%提高至7.42%,同时维持对2011年巴西经济实现增幅4.5%的预期。 印度中央银行16日在发布例行货币政策回顾报告时宣布,把回购和反向回购利率分别提高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这一升息幅度超过市场预期。至此,今年以来印度央行已经5次升息。(苍雷Mysteel.com资讯部编辑,请勿转载) 。

  • 发改委公布各地电价上调方案 南网涨幅最高

    通知要求,电力企业要加强管理,挖潜降耗,努力消化煤炭价格上涨等成本增支因素,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稳定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通知规定的各项措施及时贯彻实 ■提价标准一览 上网电价 华北电网有关省(区)电网统调燃煤机组(含热电联产机组)上网电价(含税,下同)每千瓦时提价标准分别为:北京市1.03分钱、天津市1.16分钱、河北北部地区1.6分钱、河北南部地区1.68分钱、山东省1.75分钱、山西省1.99分钱、内蒙古西部地区0.9分钱。

  • 六大电网电价上调方案公布

    通知要求,电力企业要加强管理,挖潜降耗,努力消化煤炭价格上涨等成本增支因素,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稳定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通知规定的各项措施及时贯彻实 ■提价标准一览 上网电价 华北电网有关省(区)电网统调燃煤机组(含热电联产机组)上网电价(含税,下同)每千瓦时提价标准分别为:北京市1.03分钱、天津市1.16分钱、河北北部地区1.6分钱、河北南部地区1.68分钱、山东省1.75分钱、山西省1.99分钱、内蒙古西部地区0.9分钱。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钢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年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年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钢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年人均用钢267公斤,预计2010年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钢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年7.5%。 二、“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年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年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年各地人均钢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钢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钢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钢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年,从各省市钢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年我国区域钢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华东、中南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年钢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年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钢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年的13.1%增长到2010年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年是36.22%,2005年是43%,2010年规划是47%。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年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年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钢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年需建筑用钢1723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年需建筑用钢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钢。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钢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年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年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钢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年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钢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钢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钢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钢产品)。今后钢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年实际在下降,由2000年的57%降到2005年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钢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钢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钢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钢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年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年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年有所提高,预计201O年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钢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2010年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9%,后两年7.5%预测,2010年GDP为27.29万亿,钢消费4.9亿吨(钢材4.7亿吨),增速前几年是7.6%,后几年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年钢消费5.6亿吨(钢材5.3亿吨),钢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钢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钢铁协会每年将对钢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年88604亿元相比,年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钢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钢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钢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钢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年钢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年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吨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年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一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年的10年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年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年均增长2.8%。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年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年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即使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钢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钢铁产业上凸现,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钢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大波动。 钢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年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年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钢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年粗钢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钢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年钢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年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钢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钢 2005年煤炭用钢870万吨;预计2010年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钢2005年720万吨,2010年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钢2005年150万吨,2010年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钢有新的要求。 (1)钢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钢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钢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钢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钢 2005年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年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钢,输送用钢,储备库用钢,石化用钢。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年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年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钢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钢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钢钢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钢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钢 至2010年,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年需管线钢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各年管线钢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年管线钢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太钢、本钢等。宝钢与武钢完成x8O管线钢研制,鞍钢和舞钢试制X80热轧钢板,并在巨龙钢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钢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钢板。 (3)进出口情况。2000年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年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钢厂管线钢的生产开发,管线钢基本不再进口,每年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钢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钢材的新要求:高钢级、高性能的管线钢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钢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钢 电力行业用钢2005年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钢。到2010年火电用钢平均年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钢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钢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钢管。 水电用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年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钢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钢材用量很大。近几年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钢。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钢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钢管平均每年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年核电用钢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年。 风电用钢。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具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年,国产风电设备的年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钢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钢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钢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钢轨约950万吨,平均每年铁路建设用钢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钢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钢轨数量将约15万吨/年。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年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年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钢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铁路用钢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年左右。 2005年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钢材在417万吨,2010年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钢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钢)。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钢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年为铺轨高峰期,每年需客运专线钢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年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钢轨约160万吨,平均每年约需4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年的铁路货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消费钢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钢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年比2000年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年~2005年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年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钢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年,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年。我国正处在长达20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年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钢材。 H型钢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钢产量从2001年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钢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钢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年的96.91%、2003年的109.41%下降到2005年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年H型钢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钢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钢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年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年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钢材1098万吨。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钢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钢需求为:2010年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钢85%,2010年造船行业年需钢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钢 1.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年我们用390万吨钢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钢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钢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钢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钢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年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钢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钢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钢板,让更多的钢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钢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用钢2700万吨,预计2010年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钢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钢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钢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年家电行业钢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年钢材消费年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钢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钢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钢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年,在今后10年,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年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年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年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年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年自行车用钢200万吨,预计2010年用钢260万吨。其中窄带钢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具、建筑五金、不锈钢制品、锁具、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具。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具、锁具、燃气用具、不锈钢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具、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具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具、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具、随车工具、建筑工具、防爆工具、小型电动工具、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钢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钢材占有率在95%;到2010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年钢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年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年钢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年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钢消费2005年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年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具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钢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钢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钢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 “十一五”期间行业用钢需求分析

    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 第一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1.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以下几个指标进行了研究:人均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GDP结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霍夫曼比值、城市化率、工业化程度系数等,由此而得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前部时期,并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到201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后部时期,并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变。 2.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 (1)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时,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拐点,钢铁产量和消费量都由高速发展转为低速发展。 (2)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日本和美国都是在1973年基本完成工业化。 因此认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出现拐点,之后增速明显减缓。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铁消费达到峰值。 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析了英、法、德、日、美、前苏联6个国家人均GDP与人均钢产量的关系。这6个国家的综合增长线,峰值按1990年不变价大约是人均1.8万美元,人均用钢大约是600公斤。中国2005年人均用钢267公斤,预计2010年为346公斤,与之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协会认为,2010年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十一五”后几年中国有可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意味着届时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过渡到持续、较快增长,钢铁工业增速变缓。这与“十一五”规划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是吻合的。在“十一五”规划中,预计2010年GDP将达到26.1万亿元,增长速度降到每年7.5%。 二、“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拉动因素分析 拉动因素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世界银行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四类,中国2005年总体处在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各省差别较大,有的为低收入水平,有的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省发展规划均有提高,到2010年上海将达到富裕国家水平,后几个省市将达到上中等国家水平,再后面是下中等收入水平,已没有与低收入国家为伍的省份。 2005年各地人均钢消费平均267公斤。其中上海钢消费最多,其次是北京。从六大区看,人均钢消费在平均值以上的为华东、华北、东北,在平均值以下的为中南、西南、西北。可见,东部人均钢消费较高,中部、西部较低。到2010年,从各省市钢消费水平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工业化峰值水平。 分析2001、2005、2010年我国区域钢材消费比重变化,可以看出,今后五年,华东、中南仍是我国钢材消费的主要区域,2010年钢材消费比重仍占57.5%,比2005年降低2.1个百分点:西北、西南地区钢材消费比重呈现增长势头,从2005年的13.1%增长到2010年的16.3%,提高3.2个百分点。 拉动因素2:推进城镇化,带来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 在中国城镇化进展中,城镇化率2000年是36.22%,2005年是43%,2010年规划是47%。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亿。2010年总人口将控制在13.6亿,其中城镇人口将达到6.4亿,比2005年城镇人口增加约8000万人。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发展。 “十一五”城镇化进程描绘有两种版本,一是根据国家200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7%测算,城镇人口增加7695万人;二是按照各省迭加的城镇人口增加10566万人。 “十一五”城镇化对钢材消费拉动量的测算。城镇人口增加一方面是城镇中的人口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十一五”期间按国家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410万人,年需建筑用钢1723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8616万吨。按各地规划汇总,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8545万人。其中,东部2472刀人,中部3589万人,西部2485万人。年需建筑用钢2656万吨。其中,东部844万吨,中部1046万吨,西部765万吨,5年需建筑用钢1.3279亿吨。 按国家与各地规划计算,相差4663万吨钢。 拉动因素3: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趋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钢消费强度研究,要筛出投资中与钢材消费增减无关联的因素,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第一,历年物价变化的因素;要用可比价格,不用当年价格。 第二,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影响投资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不消耗钢材的“其他费用”(土地购置、拆迁补偿、税金等)所占比例有升高的趋势。2005年全社会投资中的“其他费用”达到1.3861万亿元,占投资额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5%左右提高到15.6%,2006年第一季度“其他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9.5%。今后随着地价上涨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这是降低钢消费强度的因素,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投资钢消费强度会略有提高。 中国与其他一些已完成工业化国家不同,在工业化前,钢消费强度的长期大趋势是降低的,其重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产品结构变化(在工业领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耗钢产品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耗钢产品)。今后钢消费强度仍会保持降低的趋势,但不是大幅度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东部地区近几年实际在下降,由2000年的57%降到2005年的54%。西部地区在上升,由18.6%上升到21.3%。所以要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捕捉钢材消费增量的新亮点。 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在增加。但是“十一五”期间与钢材消费相关最为密切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可能要下调,这意味着钢材消费增长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尤其是中板、螺纹钢筋等品种注重发展速度的调节,要把精力放在质量、服务的提高上。 拉动因素4:13亿人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近几年农村消费大量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启动消费最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 除了城乡差距拉大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地区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如2000年城镇消费最低的是山西,2005年有所提高,预计201O年提高更多。河南也是这样。消费增加的内容是汽车和住宅。 许多行业讲生产能力过剩,到哪里寻找需求新的增长点呢?那就是农村。但是不安来自于城乡之间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反差。城市翻天覆地,消费升级令人目不暇接,可农村里,多数农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而息”的日子。要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就要建设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如果农村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每百户电视拥有量提高10个百分点,现在的电视产量就能全吃下去,洗衣机也不愁没有销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拉动因素5: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为钢材消费增长提供空间 2006年5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意见的通知。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5%,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0%。 三、“十一五”钢材需求的宏观预测 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一段结论,有三个方案。 (1)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2010年按进出口平衡考虑)4.7亿吨(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5.9%。 (2)根据“十一五”前2—3年经济增长方式还难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此,本课题组推荐值,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9%,后两年7.5%预测,2010年GDP为27.29万亿,钢消费4.9亿吨(钢材4.7亿吨),增速前几年是7.6%,后几年是6.8%。 (3)依据各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汇总得到的GDP总量是34.42万亿元,增长率是13.5%,预测2010年钢消费5.6亿吨(钢材5.3亿吨),钢的增长率是9.7%。 这次课题由钢铁协会邀请三家研究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四家大企业的战略部分别进行。上述为课题预测的第一段结论。预测不可能一次命中和一劳永逸,钢铁协会每年将对钢材需求预测进行动态调整。 按上述(3)“十一五’咨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GDP总量将达到34.415万亿元,比“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标26.1万亿元高约8.3150万亿元,提高了约31.86%。预计‘十一五”期间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67.4445万亿元,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约13.4889万亿元,与2005年88604亿元相比,年将增加4.6285万亿元,增长52.24%。增速明显过快。 四、“十一五”期间,钢材消费增长的制约 因素分析 制约因素1:铁矿石(略) 制约因素2:水资源 1.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 2.我国钢铁企业地区分布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6位;钢产量第2的江苏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3位;钢产量第3的山东省,水资源排全国第19位;钢产量第4的辽宁省,水资源排全国第22位。产钢大省都是水资源的小省。2005年钢产量前4位省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48.41%,但是水资源只占全国4.12%。 钢铁行业用水目标。“十一五”综合考虑钢铁行业的节水潜力、节水技术进步和行业节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并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取水量将保持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吨钢取水量将达到8ms以下。 按“十一五”钢材需求4.66亿吨和5.27亿吨两个档次估算用水量: 2010年如果吨钢耗新水仍保持在2004年11.62m3/吨水平,钢铁行业用水量达到57—65亿吨,较2004年高出73%一96%;显然,我国水资源难以支撑这一巨大需求。 201O年如果吨钢耗新水实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节水目标(8ms/吨),钢铁行业用水量较2004年高出19%一35%:因此,钢铁行业将面临吨钢取水量低于6m3的节水目标压力。 制约因素3:交通运输 2001—2010年的10年间,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率为16%,即年均增长1.5%,货运周转量增长为31.8%,年均增长2.8%。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仪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200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为21亿吨,运输金属矿石、钢铁和焦炭占铁路总货运量的19.63%。如果2010年钢材消费4.66亿吨和5.27亿吨,钢产量(考虑当年进出口平衡的钢产量)比2004年将增长73%一96%,这样的增速铁路很难实现。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钢铁和矿石的铁路运输平均运距今年都在增加,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布局问题日趋严重。 制约因素4:环境容量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将是巨大的。到2010年,即使按在2004年基础上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排(或增加回收)20%的情况下,根据需求预测钢产量水平测算,预计C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增加37%一70%;S02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1%,烟尘排放量将比2004年将增加38%一71%,工业粉尘回收量比2004年增加37%一70%1{寸,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将比2004年将增加37%一70%。由此可见,钢铁工业必将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化途径的选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产业。正是钢铁这个“中间”位置,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失衡,整个产业链不协调的矛盾很多在钢铁产业上凸现,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由于全球产业链失衡,钢铁业发展受过重大挫伤。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大波动。 钢铁行业在“十一五”面临的发展态势:市场拉动强劲;制约条件突出。 拉动条件有五个: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消费,机电产品出口。但是拉动都有红灯,都有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红灯迭加在一起,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矛盾。所以,今后五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对比: 韩国1962年人均GDP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l000美元,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时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品的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上述例子给我们的警示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压力大。 (2)污染物排放压力大。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到2010年按各省市规划预测的钢产量,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将提高60%一70%,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3)运输压力大。按2010年钢材需求预测5.3亿吨测算,粗钢消费年均增长率9.7%,而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5%,要支撑这么大的钢铁工业货物运输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只能是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而,关于“十一五”中国钢材市场需求预测的第二段结论是: 在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 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当前另外的85%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靠拼资源、拼能源的老路走不通了,我们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增长方式是唯一出路。 为此,按照地方政府规划做出的2010年粗钢需求5.6亿吨的预测,在资源、运输、环境容量诸多方面可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钢产量达到4.7亿吨,是必保的,否则国家7.5%的经济增长都无法实现;2010年钢产量达到4.9亿吨,是可能达到的;而5.6亿吨在和谐发展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微观预测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工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消费22.25亿吨标煤,生产20.63亿吨标煤,能源供不应求。预计2010年中国消费25亿一33亿吨标煤,“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3.5万亿元。因此,“十一五”期间能源用钢需求增长强劲,结构变化显著。 1.煤炭行业用钢 2005年煤炭用钢870万吨;预计2010年为1450万吨。消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生产支护用钢2005年720万吨,2010年1100万吨;二是煤机用钢2005年150万吨,2010年350万吨。 煤炭行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大型煤炭基地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因此,对煤炭用钢有新的要求。 (1)钢材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对钢材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高强度、高性能的中厚板需求量增加。 (3)煤机用钢正向大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要求钢材强度、耐磨性不断提高。 2.石油、石化行业用钢 2005年消费405万一415万吨;2010年消费600万一650万吨。主要用途在四个方面:勘探开采用钢,输送用钢,储备库用钢,石化用钢。 石油油井管 (1)消费分析。2005年无缝油井管消费量为215.60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的95.73%,焯管消费量9.62万吨,占油井管消费总量4.27%。中国在低级别的油管领域,如J55出现了焊管替代无缝管的现象。在国外,焊管在油井管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左右,而我国只有4%。 (2)进出口分析。2005~无缝油井管出口量为60.63万吨,其中油套管出口58.37万吨,钻杆出口2.26万吨,2005年无缝油井管进口量为29.18万吨,其中油套管进口19.2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5.15%。进口品种主要是高钢级、特殊丝扣要求、耐腐蚀的产品。 (3)生产分析。套管生产量最大的企业是天津钢管厂,油管生产量最大的是宝钢钢管厂。不仅生产出了按API标准要求的K、N、C、P钢级套管,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套管。 管线钢 至2010年,我国建设的各类管线,平均年需管线钢350万一400万吨左右。 (1)消费情况。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4.5万公里;由于管线建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各年管线钢的消费量存在一定波动,2005年管线钢消费量约为160万吨,其中热轧板卷150万吨,宽厚板10万吨。 (2)生产现状。目前能生产管线钢板卷的企业逐渐增多,能够生产X70及以上级别的钢厂有宝钢、武钢、鞍钢、舞钢、太钢、本钢等。宝钢与武钢完成x8O管线钢研制,鞍钢和舞钢试制X80热轧钢板,并在巨龙钢管公司试制直缝埋弧焊管(JCOE)。南钢在炉卷轧机生产线试制出X80管线钢板。 (3)进出口情况。2000年以前管线管进口量约2万一3万吨。因“西气东输”建设,2002年进口量59万吨,其中直缝埋弧焊管57万吨;目前随着国内钢厂管线钢的生产开发,管线钢基本不再进口,每年还出口几万吨管线管及管线钢板卷。 石油行业技术进步对钢材的新要求:高钢级、高性能的管线钢用量增加;海洋油气的开发将成为新的高端钢管市场。 3.电力行业用钢 电力行业用钢2005年消费432万吨。 火电用钢。到2010年火电用钢平均年需求量预计65万吨,其中钢管约为30万吨,中厚板需求量为35万吨。 火电用钢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发电设备的三大主机,其中主要是高压锅炉管;一类是四大管道用管:主蒸汽管,再热蒸汽管热段,再热蒸汽管冷段,高压给水管以及其他输水用管。主要用的是中厚板焊成的钢管。 水电用钢。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云、贵、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可开发水力资源占全国的71%。“十一五”’期间,水电设备的需求量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电力的比例25%,新增7000多万千瓦。现在全国有12个大型水电基地在建设。2010年水电用中厚板需求量为8万一10万吨。 建设水电站的钢管主要是板卷焊管,中厚板钢材用量很大。近几年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中厚板需求急剧增加。 核电用钢。2005年核电装机容量为784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2796。“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核电加速发展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新开工3个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国内将兴建百万千瓦核电站约30座。 目前在建的广东阳江、浙江三门四个百万千瓦的核申.站中,四个安全壳对中厚板钢板的消费量预计约为2万吨,核电用钢管平均每年需求量约为1.5万一2万吨,到2010年核电用钢需求量约为3万一4万吨/年。 风电用钢。风能排在我围新能源发展规划的第一位,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由于世界风电价格在不断下降,现已降至每度电4美分左右;在柏关优惠政策支持下,风电已具有与火电、水电等竞争的实力。未来几年,风力发电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大发电来源。 预计“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2006—2010年,国产风电设备的年平均市场容量为13亿一23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中厚板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平均每年需求量7万吨左右。 风能发展提出对风能用钢有特殊要求,如防止低温脆性断裂等。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业用钢需求调研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民航、内河、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发展。 铁路用钢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和既有线改造增建线路正线延展长度6.5万公里,加上站线,总长度约7.8万公里,需用钢轨约950万吨,平均每年铁路建设用钢轨需60万吨以上。 铁路道岔生产用钢轨:铁路建设和大修用道岔的钢轨数量将约15万吨/年。 铁路大修维修用轨近几年的用量比较稳定,在80万吨/年左右。考虑提速后线路磨损加快和铁路总长增加维修总量加大,预计“十一五”末期,钢轨的大修维修用轨将达到100万吨/年左右。 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铁路用钢轨的需求数量将有所增加,高峰期可达180万吨/年左右。 2005年我国消费铁路建设的钢材在417万吨,2010年我国对铁路建设需要各类钢材在549万吨左右(含城市轨道交通用钢)。 中国铁路运输密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单位车辆承担的运输量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现有铁路里程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日均装卸车维持在12万车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全社会日均申请铁路货车车皮已达28万车左右,申请车皮满足率停留在40%左右。 中国对铁轨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今后可能会更苛刻。国家计划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现在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9条客运专线3200多公里(正线长度),列车时速达300—350公里,全立交、全封闭,需客运专线钢轨近100万吨,预计2007—2008年为铺轨高峰期,每年需客运专线钢轨40万吨以上,并且是100米长轨。 近几年还将有正线长度约5400公里的客货共线既有线改造,达到客车200km/h标准,需200km/h客运专线钢轨约160万吨,平均每年约需40万吨。 从2006年开始,将现有的50吨、60吨货车逐步改为7011屯新型货车,设计货车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并列运输重量5000吨,这标志我国货运的发展方向是重载、提速,以提高铁路货运运输能力。目前全国铁路现有60吨级货车五六十万辆,要全部更新换代,未来几年的铁路货车用钢市场潜力巨大。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用钢需求调研 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消费钢材1.73亿吨,占总消费量50.55%,是钢材消费第一大户。2005年比2000年增加981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963万吨。预测2010年~2005年增加53009~‘吨(低方案),达到2.26亿吨;调整后的方案是增加8550万吨,达到2.58亿吨。平均每年递增1060万吨(低方案):1700万吨(调整方案)。 “十一五”建筑用钢总量增加,增速下降。 市政建设。2001.一2005年,全国城市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城市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2000多亿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在1800—2000公里。 房地产业的走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为,房地产还会持续发展20年。我国正处在长达20年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始终有三股需求力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主动型”住房需求,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被动型’,住房需求,即拆迁城镇旧房产生的住房需求:“自动型”住房需求。今后10—15年将是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期,若按每年有1%的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1300—1500万农民进城。 “十一五”时期,经济适用房可能要增加。如棚户区的改造,可能还需要大量钢材。 H型钢 “十五”期间,我国热轧H型钢产量从2001年的72.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317.3万吨,增长338%。进口开始萎缩,而出口增长迅速。 钢结构要大发展,市场有需求潜力,但目前热轧H型钢市场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2年的96.91%、2003年的109.41%下降到2005年的20.69%,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10年H型钢需求约900万吨,届时产能将达到95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再建设H型钢生产线,要慎重决策。 四、“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用钢需求调研 汽车工业 1.产量持续增长,增幅渐趋平稳。汽车工业在世界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四位。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10%以上,5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呈急剧上升趋势,2005年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200万辆。 2.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出现过剩。到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逼近580万辆,而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过剩200多万辆,剩余产能主要集中在轿车和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上。 3.自主品牌创新已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我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2004年的比例为41%、59%,而包括轿车、MPV、SUV,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中,国外品牌78.7%,自主品牌仅21.3%。引进技术占89.4%,自主开发的只占10.6%。 “十一五”期间产业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2005年保有量3200万量),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 2005我国各类汽车产量570.8万辆,所需钢材1098万吨。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900万一1100万辆,汽车制造需求钢材1520万一1840万吨,其中板材1010一1220万吨。 造船 中国造船业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造船市场份额中,中国占18.11%,按完工量已经高于日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用钢材需求总量中,预计造船占66%,修船占12%,海洋工程制造占296,船舶分段制造占20%。其中海洋工程领域蕴藏着很大商机,预计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要建造76座平台;铺设1400公里海底管线;建造6座FPSO/SPM;陆地终端8座。 船舶工业用钢需求为:2010年造船板需求882万吨;板带占造船用钢85%,2010年造船行业年需钢材1035万吨。 集装箱用钢 1.产量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集装箱生产企业45家,集装箱产量232万标准箱,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93.55%。 2.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干货集装箱生产能力已达450万吨TEU(20英尺标准箱),产能仅发挥51.6%左右,已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集装箱协会预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产能将达到580万吨TEU,产能过剩可能更加严重。 2005年我们用390万吨钢板,生产了232万标箱集装箱。390万吨钢板中,国产板22O万吨,占56%;进口板170万吨,占44%。生产的232万吨集装箱中,国内消费76万标箱,占33%,消费钢板128万吨;出口156万标箱,占67%,带走钢板262万吨。进出口相抵,国产钢板通过集装箱出口仅带走92万吨。 预测2010年集装箱产量308万吨TEU,届时消费集装箱用钢板约53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集装箱占有率的提高,增长空间缩小,“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从“九五”的18.7%下降到5.1%,预计“十一五”继续下降到4.43%。钢铁企业要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出路在顶替44%的进口钢板,让更多的钢借“集装箱”的船出海。 轻工行业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其行业钢材的消费量位于建筑、机械行业消费量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用钢2700万吨,预计2010年需用3600万吨。按小行业分,用钢最多的是五金,其次是家电、自行车等。 1.家电用钢 目前家电用冷轧板的国产化比例约为60%,以冰箱面板为代表的高表面质量冷板进口量较大;热镀锌板是国产化率最高的品种,除0.3mm厚度依靠进口外,其余基本依靠国内解决;电镀锌板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市场缺口由进口解决;覆膜板有70%是采用进口原板国内覆膜,余下30%为进口;彩涂板和不锈钢板基本依靠进口。 2010年家电行业钢材需求720万吨。2006—2010年钢材消费年均增长率在5%一7%,较“十五”期间的10%以上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钢铁企业在满足家电行业用工钢的需要方面,更多的工作应该还放在开发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服务质量上。 但“十一五”小家电需求将会增长。小家电用钢虽然只占家电中的10%,但国内城镇小家电每户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考虑到小家电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6年,在今后10年,中国将有33%的家庭迁入新居,每年有260万个厨房家电要更新:其他小家电,未来五年市场空间至少有1200亿元的增长: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代表现代时尚生活的小家电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自行车行业 自行车变化比较快,产量提高。2005年生产9254万辆,预计2010年生产1.2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比例提高。自行车行业出口贸易量占世界70%,出口依存度达60%一70%,但出口单价较低,2005年全国出口整车5358万辆,出口平均单价32.65美元:2005年中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占总量50%。 2005年自行车用钢200万吨,预计2010年用钢260万吨。其中窄带钢129万吨,占50%。近50%自行车使用铝合金车圈,极少量自行车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车架。 3.五金制品行业 五金分为工具五金、日用五金、燃气具、建筑五金、不锈钢制品、锁具、拉链、吸排油烟机、烹饪炊具。共有1800多种产品。 日用五金的主要产品有:烹饪炊具、锁具、燃气用具、不锈钢制品、厨房设备、吸排油烟机、多功能切碎机、洗碗机、各种理发美容器具、铁锅、刀剪、保险柜、拉链、手电筒、打火机、缝衣针等。工具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扳手、钳类、旋具、锉刀、锯类、锤子、斧子、卷尺、园艺工具、随车工具、建筑工具、防爆工具、小型电动工具、各种砂布、砂带等。建筑五金的主要产品有:卫生间五金配件、各种钉、丝、网、阀门、水嘴和玛钢管件,金属门窗及其五金配件等 2005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4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一10%,其中线材用量在750万吨以上,板材用量300万吨以上。国产钢材占有率在95%;到2010年,五金制品行业用钢量为1850万吨。 4.日用杂品行业 2005年钢材需求160万一200万吨;2010年需求预测200万一250万吨。其中制伞行业2005年钢材需求为30万一40万吨,2010年为40万一50万吨,其生产需要电镀的伞骨一般进口台湾和韩国轧硬卷;家居用品业用钢消费2005年为120万一150万吨,2010年为160万一200万吨,主要用于衣架裤夹、晾衣架、鞋架等日用品,还包括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用具以及一些小杂件如打火机、指甲剪、拉链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市场的高级化过程和市场的多层次现状。钢铁企业都在找“精品"的靶子,轿车面板、轮胎钢帘线,千军万马打“精品”靶,一批企业是打不出名堂的,与这些“五金之都”有地缘优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不妨把目标调整一下,与这些企业构建产业链。即使在小五金领域需求也是分层次的:“锁”在一般人眼里,是低端产品,可高档锁使用的绝对是冷轧带钢的精品!变换思路天地宽,希望能给我们有所启迪!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届七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宙阅.者删节) 。

点击加载更多
分类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符号

收起